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赵公明财神经全文原文 赵公明财神经完整版全文

发布时间:2024-06-16 23:22:52作者:超甜的布丁来源:网友投稿

赵公明财神经全文原文 赵公明财神经完整版全文

本文目录一览:

财神爷、财神节和财神诗

财神爷、财神节和财神诗

王保胜

财神是中国民间和中国道教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也是“福禄寿喜财”中香火最盛、最受追捧的神。

可能因为人们对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期盼太迫切、求财纳福的需求太旺盛,“认定”并供奉了若干位财神,有“通行全国”的,有“地方认可的”,还有“行业性的”;财神还被加了个充满尊敬也非常人格化的词——“爷”,称“财神爷”。

化用一春联,讨个好口彩——天增日月善良人增寿,福满乾坤财神爷满门。

一、据不完全统计,不含外来的财神,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至少达到25位,不但包括人格化的神仙,还有1位龙子

作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财神或由道教或旧时朝廷赐封,或由中国民间信仰“认定”,中国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

⒈大财神、中斌财神——王亥

王亥,子姓,王氏,名亥。商丘(今河南商丘)人,夏代商国第七任国君 。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促使农业迅速发展,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使商部落强大。王亥开创了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这是现今商业词汇之源。后来有易氏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商朝建立后,追尊王亥庙号为“商高祖”。人们尊称王亥为“华商始祖”“中斌财神”。

⒉文财神、守财真君——比干

比干为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叔,大忠臣。传说比干生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生性耿直,忠正无私。比干被纣王剖心而死,姜太公封之为文曲星君,道教尊其为“守财真君”,民间认为其无心而不偏私,故尊为“财神”。另封为国神,即道门“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封为“正一福禄财神真君”“天官文财尊神”等。传说在比干荫佑下的买卖人,无偏无向,公平交易,互不坑骗,广为世人所传颂和敬奉。

⒊正财神、月财神——赵公明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封神榜》载,赵公明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因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相传为正财神,专司人间财源,成为财神爷。《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疟,保命解灾。”凡买卖求财,只要对他诚心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形象多为黑面浓须,面目狰狞,戴铁冠,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又被称为“武财神”。

对赵公明财神,明初宁波知府王琎《琅琊金石辑注》有详细记载:“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坠海为仙,海上八仙是也。余一陨于天台,其身为石,太阳石是也,其精为人,赵公明是也。既长成,至峨眉山修炼,得神仙之术。商周交兵,遂受闻太师之邀下山助商,失利为太公所杀。太公岐山封神,郎受封玄坛真君,日精再归天台,遂真阳附石,神体合一。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专司人间迎祥纳福之责。此后石下有庙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财山焉。”

⒋五路财神——中路财神赵公明、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这可能是受五行观念影响,认为天地广阔,财宝当然也要分区处理。拜五路财神,寄寓收尽东南西北中五方财宝之意。

⒌偏财神——利市仙官

本名姚少司,正财神赵公明之徒,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人们信奉利市财神,希望得到保佑。直到现在,一到新年,很多人特别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⒍家财之主——灶王爷

灶王爷是古代神话中玉皇大帝派到每家每户的官吏财神。灶王爷每年要向玉皇大帝汇报“派驻”家庭情况,理财应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被视为“家财之主”。

⒎福德正神——土地财神

土地神俗称土地公,原型传说叫张福德,而张德福的身份有两个。一说为周朝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102岁辞世。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发展。另一说为周朝上大夫家仆 (或称张明德),带主人寻父途遇风雪,脱衣护主而冻死。临终时,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大夫念其忠诚,建庙奉祀。

土地神职权较广,包括守护乡里、宅邸、坟墓等以及庇育大地、植物生长。或许受中国人“有土斯有财”观念影响,因为土地保佑人间五谷丰收、人畜兴旺,民间把能招财、守财的土地神奉为财神爷。据说天神分配的财利各事,土地财神要求都由其管理、分派,土地财神成为职小而权广的神祗。还传说其五个手下被分派至东南西北中,掌理各区各地的人民财利及福泽,为五路财神。此说似与以正财神赵公明为首的五路财神地位不符。

⒏儒商鼻祖——端木赐

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孔子得意门生,儒家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善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宰相。以经商闻名,富至千金,是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推崇。这种诚信经商的风气后来被称为“端木遗风”,端木也成为民间信奉的财神。

⒐陶朱公——范蠡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成就霸业。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既创业成为陶地巨富,又广散钱财救济贫民,被后人尊为商圣, 拜其为财神,称“文财神”。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⒑偏财神——韩信。传说汉朝淮阴侯韩信发明许多用具,供士兵玩乐,有些赌徒供奉之,称其“偏财神”。

⒒义财神——关羽

传说三国名将关羽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擅长簿记方法,且讲信用、重义气,为商家崇祀。

关羽是忠信节义的代表,数千年来被人们所推崇、膜拜,其形象逐渐被神化,民间尊为“关公”;清代奉其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夫子齐名。

由于关圣帝君威名日显,除行武习武之人奉其为行业神崇拜外,一些完全无关的行业也推崇关圣。关公成渐渐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被奉为“武财神”,护佑守财之神。

⒓增福财神、财帛星君——李诡祖

李诡祖,南北朝北魏淄川人。魏孝文帝时任曲梁(今河北曲周)县令,励精图治,清廉爱民,后官居北魏朝治相府事。临终嘱其子把他曾经任职的曲周作为长眠之地,“即使后代子孙以后祭祀供奉,也不如曲梁百姓”。其子遵遗命把他安葬在曲周,百姓主动地为李诡祖起冢立祠,年年祭祀,岁岁不绝。人们在墓旁聚居、生产,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被称“相公庄村”。后人修县志时把李诡祖列为“曲周名宦第一”,为历代县令表率。

传说李诡祖是玉皇大帝帐下太白金星下凡,属金神,在天庭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金银财帛。道教经典《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李诡祖是文财神之一,主要管理“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饭禄料,及在世居民每岁分定合有衣食之禄”,即在道教的神仙系统中,李诡祖主要管理的是在朝的三品以上官员的衣物俸禄,以及普天之下每一个百姓的衣服食物钱财等,主管官员和百姓官运和财路,权力很大,信仰者众。李诡祖多次受皇封。唐武德二年(619年),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五代时期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赠封“神君增福相公”;天成二年(927年),明宗皇帝加封“增福灵德侯”;元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赠封“福善平施公”; 明朝建立后,“明兴晋祀明宦,仍唐封”。文财神(增福财神)在中国民间最受欢迎,各地都有祭祀李诡祖的增福庙、财神庙。今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有增福庙和李相公墓。

李诡祖财神的称谓有增福财神、文财神、增福相公、财帛星君、福善平施公,在民间最受欢迎,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称“福禄寿喜财”。增福财神画像文雅非凡,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一脸富贵。左手执如意,右手捧金元宝或展一卷轴上书“招财进宝”四字,脚下聚宝盆。身后二童子为他打着日月障扇。左青龙,右白虎,口吐孔钱和元宝,显得这位财神爷神通广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而来的金银财宝。

⒔和合二仙财神

“和合二仙”是中国民间神话中的和美团圆之神,又称“和合二圣”,原型为唐太宗时期高僧寒山与拾得。相传寒山、拾得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化身,两人相交甚厚,和睦同心。世俗将和合二仙的瓦钵“讹传”为“聚宝盆”,奉和合二仙为财神,寓意“和气生财”。

⒕钟离权、吕洞宾

钟离权、吕洞宾二人是师徒,俱为道教全真道祖师,又称“钟吕二仙”,属传说中的“八仙”之二。相传两人有“点石成金”法术,可使人富裕,故被奉为保护神、财神。

⒖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名契此,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传说布袋和尚为弥勒佛化身,因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欢喜招财、累积财富意味,布袋和尚也被民间视为财神供奉。

⒗准财神——刘海蟾

刘海蟾,民间称刘海,名操,字宗成,五代燕山 (今北京西南宛平)人。五代十国时期燕王刘守光宰相。后弃官修道(相传为钟离权点化,吕纯阳授法),道号海蟾子,为道教全真道海蟾派祖师。元世祖赐封“海蟾明悟弘道真君”。

民间传说金蟾蜍乃能赐财的神兽,是金钱源源而来的象征。刘海用计收服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掌管金蟾。“刘海戏金蟾,一步一吐钱”。刘海蟾走到哪里,就把钱撒到哪里、救济穷人,人们尊敬他、感激他,视为撒钱济贫的准财神。

⒘君财神——柴荣

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俗称“柴王爷”。从小家道中落开始经商,在全国各地设立商号,经营瓷器、茶叶、雨伞等生意非常成功。资助养父郭威招兵买马平定乱局。继承皇位后,柴荣开拓经济市场,供经商之用;设立官办民用定窑,满足民需;创立官窑柴窑以供御用;大兴水利,耕者有其田,商者有其行,以富百姓。从宋元开始,柴荣被广大中原地区百姓奉为财神,同时也是矿工、窑工、建筑工的保护神。又称“天财星君”。

⒙蔡京

北宋宰相蔡京家里非常富有,其生日为正月初五,民间认为这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说他是富神降生,把他当作财神祭拜。后,蔡京获罪被贬,民间另换财神,以宋朝的国姓给财神起名“赵玄坛”(即赵公明),加以敬拜。

⒚聚宝活财神——沈万三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大富翁,据说他有一“聚宝盆”,能不断生出金银珠宝。朱元璋建国时曾找他出资,并封他为“财政部长”,掌理国家财务。后来天帝赐封“增福财帛星君”,手下有“招财童子”“接引天宫”二位助手。传说沈万三是银行界始祖,从事买卖、股票、银行者都喜拜祭祀奉。

⒛招财神兽——貔貅

貔貅,是神话传说中龙的第九子,一种形似狮而有短翼的神兽,无角的叫“辟邪”,一只角的是“天禄”,两只角的为“符拔”。相传它以金银财宝为食,浑身宝气,深得玉皇大帝宠爱。有一天它吃多了,忍不住随地便溺,惹怒了玉皇大帝,玉帝一巴掌打下去,打到它的屁股,从此它的肛门就被封住了,金银财宝只进不出。有了这样一则典故,貔貅在民间就被看成是招财进宝的瑞兽了。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也是皇室象征,汉武帝赐封“帝宝”。古代坊间有“摸摸貔貅的头,一辈子不用愁;摸摸貔貅的背,一辈子不受罪;摸摸貔貅的尾,一辈子不后悔”之说。有嘴无肛、招八方之财宝、吞万物而不泄、纳食四方只进不出,招财聚宝的所有希冀可以全部寄托在貔貅身上,所以貔貅被称为“偏财神兽王”,俗称“偏财神王”,是吉祥的偏财神。

九路财神

这九路财神不是“增编”的财神,而是不知何时、不知何人“遴选”了9位财神,按照方位安排了“四面八方一个中”的财神阵容。

九路财神表

原型

称谓

别称

王亥

中斌财神

华商始祖

比干

东路财神

禄星、文曲星

柴荣

南路财神

柴王爷、天财星君

关公

西路财神

关羽、武圣

赵公明

北路财神

赵玄坛、赵公元帅

范蠡

东南财神

陶朱公

李诡祖

东北财神

财帛星君、增福相公

端木赐

西南财神

子贡

刘海蟾

西北财神

刘海

这么多的财神爷,各有各的情况,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分类。按照是否受封,可分为财神和准财神,禄星财神比干、正财神赵公明、财帛星君李诡祖都是有编制的“财神”,端木赐、韩信、沈万三等地方信仰财神并未受封,是准财神,但在部分地区或行业承担着“财神”的职能。按照原型的身份分文财神、武财神,文财神一般是招财、聚财为主,武财神一般是守财为主。看来担任文职或者受雇打工者宜供奉文财神,经商做生意、在外打工或当兵者应摆放或供奉武财神。按照财富来源的正与偏,可分正财神、偏财神。

二、很多中国节日都有祭拜、迎接财神的内容,但是只有一天是明确的财神节

旧时中国朝廷、道教和民间赐封、册封、认定了这么多位财神爷,就要供奉和祭拜。所以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与财神有关,并且其中一个日子还定为财神节。

⒈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财神

土地财神职小而权广,旧时每月初二、十六都要祭拜,称为“做迓”(或做牙)。农历二月初二(与“龙抬头”是同一天)叫做“头迓”,腊月十六叫做“尾迓”。尤其是“尾迓”,商家为了答谢员工一年的辛苦,要请吃“尾迓”宴。

⒉腊月廿三“祭灶”,祭拜家财之主。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有腊月廿三祭灶的习俗,以此来感谢和讨好灶王爷,请托这位家财之主“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⒊除夕“接财神”,正月初一“拜财神”

中国民间习俗中,除夕是春节中最热闹的一天,除夕之夜人们吃罢饺子,彻夜不眠,等待着接财神,有人还送财神上门。新春喜庆,家家户户张挂财神像,多为头戴朝官、锦衣玉带、左手如意、右手元宝、脚踩聚宝盆的增福财神李诡祖财神爷。希冀财神保佑财源广进、大吉大利。求财纳福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充分反映在初一拜财神等春节敬祀财神的系列民俗活动中。

⒋正月初二“祭财神”

正月初二,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就是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焚化,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一些地方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⒌正月初五“接财神”

传说正月初五是玄坛真君等五路财神下凡视察之日,对人们上一年所作所为进行检查,行善者,将得财神眷顾,而行恶者则将得到财神的惩罚,所以正月初五又称“路神节”,五路神又称路头神。路神节古代有“送穷”风俗,南方人有抢路头、接财神、开市习俗。因此,民间多在正月初五清晨早早出门,以便早早把财神接到自己家里,并且出门五路,皆可得财。唐人姚合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一》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写出家家户户沥酒祭拜路神、送穷神的热闹场面。而清人蔡云《竹枝词》,则生动描绘了苏州人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情形: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诗中所称的“抢路头”,就是指“迎财神”。

旧时,正月初五路神节“接财神”热闹景象甚至超过除夕。人们在财神庙锣鼓喧天,铜镲齐鸣。庙内,庙祝诵经祷告、写签装裱;庙外,香炉烟雾袅绕,前来上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伴着欢快喜庆的锣镲声,四个壮实的大汉将财神像抬到殿前,待财神爷的轿子落定、盖头掀开,人们便争先恐后地排起了长队参拜祷告,十分热闹。百姓要放鞭炮、舞狮子、敲锣打鼓、焚香上供“接财神”,祈祷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幸福安康;商家结束春节假期、开始营业,一大早金锣爆竹、牲醴毕陈,迎接财神,祈福新春开市大吉,财源滚滚。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正月初五还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正月初五还俗称“破五”。旧时从除夕至初五期间有许多规矩和禁忌需遵守,到了初五诸多禁忌皆可打破,故有“破五”之说。传说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人们为了避穷神,就在正月初五“破”她,让她马上回去,这天称“破五”。还传说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忘了,脏神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破五”有送年的意思,过了这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态了。正月初五路神节,要“破五”送年,要送穷,要接财神,要开市,要防小人,要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态。总之,所有人要开工啦,劳作的一年要开始啦!内在的逻辑就是要开工、要劳作、要防小人,才能创造财富,才能“送穷”,才能迎来财神。

⒍农历七月廿二 “财神节”

财神节最早记载见于晋代道士许真君(逊许)著《玉匣记》:“七月廿二日,增福财神圣诞。”道教中传说李诡祖在七月廿二羽化得道,位列仙班,职衔“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金银财帛,成为财神。对于七月廿二为增福财神李诡祖成道日的来历,淄川有一传说:隋文帝年间,淄川县周村有一李掌柜,在齐州府(济南)经营一家“财帛永兴”丝绸店。这年农历七月廿一日夜里,他一连做了三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来了个老人,一进门就说:“明天是我升仙的日子。谁给我过,保证他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李掌柜为讨吉利,第二天一早就根据梦中老者的嘱咐,燃放鞭炮,奉献香火。那天来看热闹的人很多,看完后都到店内买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后来,每到七月廿二这天,济南、淄川、潍县、即墨等地的商铺纷纷效仿李掌柜的做法,于是形成了在这一天祭祀财神爷的习俗。后来这一习俗传遍全国各地,于是人们把这一天定为财神节。

七月廿二还是武财神赵公明生日。因赵公明的神话传说有两个源头,一为秦代陕西终南山人士,生日为三月十五;二为山东天台山 “日精”所托化,生日为七月廿二。所以赵公明生日也有农历三月十五日和农历七月廿二日两种说法。

实际上,农历七月廿二被定为财神节也是有现实基础的。此时正值白露时节,旧时农家以种秫谷为当家作物,处暑后白露前正是收割季节,相对而言,商家为淡季。城里的商会就在这几天召集商家聚谈,乡村街店的业主们也互相串门相互交流。这种聚会交流被称为“财神会”。

作为在民间广受信奉的善神之一,财神被认为能够保佑人们大吉大利,平安富贵。财神节这天,人们燃放鞭炮、焚香敬祀,以花、果、灯烛虔诚供奉,广修供养布施,祈求财神赐福,保佑财源广进,幸福美满。这一习俗遍及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南亚国家及世界华人聚居地。2002年开始,青岛市每年举办一次财神民俗旅游节,各大商会都会参加。

 三、财神爷那么多,与财神有关的节日也不少,但是关于财神的古诗词太少了

因为财神能赐人财帛、给人美好的生活,所以中国民间多神信仰中最喜欢财神。接财神、贺财神的风俗自南宋兴起,逐渐盛行,经历代衍化,传说纷纭,逐渐形成一个财神体系,文武各备,地域方位分工,甚至行业各尊,说明帝王、官宦、百姓、民众,人人爱财。

这么多的财神,这么多人信奉财神,又有那么多节日有财神的内容,但是找有关财神的古典诗词,却是非常难找,只有正月初五有几首“送穷”诗。而七月廿二财神节,竟然找不到一首描写这个节日的古诗词。近现代的倒是有一些,非常直白,并且都是比较调侃的笔调。

也许是旧时啊,中国人太想发财,立了众多财神,皆称爷;众多日子都想给财神沟通沟通,就在众多节日里融入了祭拜、迎接财神的内容,但财神节只能有一个,即以“增福财神圣诞(李诡祖成道日)”七月廿二为财神节。而古代写诗的人可能认为歌颂财神太庸俗,所以不写财神诗;而笃信财神的人可能又不屑写诗。所以,财神诗很少很少。

财神倾注了中国人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张家界五雷山有一所财神殿,供奉着财神玄坛真君神像。殿中有一副对联:“生财有道务必见利思义,云神无私定然佑善惩奸”,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决不可取;神明也只会庇佑善良人士。由此可见啊,财神只保佑诚实劳动和合法收入,不劳而获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会遭神谴。这或许是财神信仰应有的价值观内核吧。斗胆用诗的格式云之:

自古世人爱财神,

财神都是忠义人。

文武君义正偏准,

一尊一尊又一尊。

勤勉自是摇钱树,

善正方为聚宝盆。

一切是果又是因,

财神是我也是君。

七月廿二财神节,发给您一篇关于财神的趣文,这是不是也可以简称——“发财”哦。

农历三月十五,财神赵公明元帅圣诞,持诵玄坛宝诰让你财源广进

农历三月十五日,为道教财神赵公明元帅的圣诞之日。道教宫观的财神殿里供奉着一位胯骑黑虎、一手持有金元宝、一手持铁鞭,黑面虬髯形象威武的财神。道教信奉的财神有很多位,如武财神关圣帝君,文财神李诡祖、范蠡等,而这位财神便是赫赫威名的赵公明元帅。

道教和民间都有关于赵公明元帅的信仰,而且他身兼数职,不仅仅是一位财神,同时还是道教的护法神和瘟神。根据道经《道元》的记载,赵公明元帅本名赵朗,字公明,乃是秦代终南山人士。赵元帅在山中苦心修行,最终功德圆满,飞升成仙。玉皇大帝下旨敕封其为神霄副帅。赵元帅上奉天门之令,策役三界,巡察五方,提点九州,为直殿大将军,北极侍御史。

此时祖天师张道陵在贵溪山修炼九天神丹,山中经常有山精邪怪前来抢夺丹药,这使得天师苦不堪言。于是张天师开坛作法,奏请玉帝差遣威猛神史为他守护丹房。玉帝封赵元帅为正一玄坛元帅,命其辅佐张天师炼丹,又因为他坐骑为黑虎,因此也被称为“黑虎玄坛真君”。张天师飞升成仙之后,赵元帅继续镇守龙虎山,他的部下有寓意八卦的八王猛将,有六毒大神,还有五方雷神,二十八将等等。赵公明元帅“驱雷役电,致雨呼风,除殟剪祟,保病禳灾”,因此深受当地百姓的尊崇。

同时赵公明元帅“公平买卖,求财利宜和合,但有至公至正之事,可以对神言者,祷之无不如意。”这也将护法神赵公明赵公明增添了财神神格。另外又有“敕法玄坛赵公明,关起五方和合神。五方事务都由我,事无大小悉皆和,人无高下,悉皆和合。和了合,合了和。和和合合,个个欢喜,自然求谋,悉皆遂意。”文中的“和合”泛指诚信买卖、和气生财等,这无疑又对赵公明元帅的财神神格做出更进一步的阐述。道教财神的神职是执掌着天下的财源,财神有很多位,但是只有赵公明元帅才是“正财神”。

而赵公明元帅在成为财神之前,民间一直将他作为一位勾取人命的鬼将和行使瘟疫的瘟神。《列仙全传》中赵公明是八部鬼帅之一,率鬼给人间施以痢疾。另外在《搜神记》中,记载了“上天派出赵公明、钟士季等三个将军,各人统领几万个鬼下来捉人”的故事,此时的赵公明和钟士季一样,是负责统领鬼吏的将军,类似于冥界的黑白无常。又根据《太上洞渊神咒经》的记载:“又有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李公仲、史文业、钟仕季、少都符,各将五伤鬼精二十五万人, 行瘟疫病。”赵公明也被赋予了瘟疫之神的神格。

随着民间和道教对于赵公明元帅的财神信仰广泛流传,赵元帅逐渐以财神神格展现在世人面前。《辞海》专门写道:“财神,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坐骑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民间以农历三月十五日作为财神的圣诞,每到此时都会以各种方式来庆贺财神的圣诞,保佑自己能获得更多财富。

玄坛赵大元帅宝诰

位列玄坛。金轮如意。

黑虎吼时。天下妖魔皆丧胆。

金鞭起处。世间邪魅悉潜形。

受命玉帝。管理财源。

统帅雷部。号令瘟火。

赏善罚恶。至公至正。

大悲大愿。巡查坛院。

玄坛赵天君。掌理天下财源。

督财府中大元帅。玄化财神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