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是越来越热了,一看墙上挂的温度计显示为35摄氏度,这就需要打开空调降温,过一会儿后温度下降了,温度计显示温度为25摄氏度。
我们会根据温度来穿衣,还会根据温度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可以说我们时刻都在关注温度。
温度计隔离的特写
图片来源:pixabay
但是关于温度我们时常也有很多疑问,例如说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以及开尔文,还有各种温度计直接就是测量的温度吗,温度到底是什么,今天就一起来了解那些关于温度的秘密。
温度是什么温度就是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但是它又区别于其它的物理量单位,例如说速度通过肉眼就能看到快慢,面积通过肉眼能看到大小,而温度则需要通过人体的感受才能得到结果。
在太阳底下温度高,我们就会感觉到热,而在没有太阳的下雨天温度低,则会感觉到冷,还有靠近火源温度高就会热,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说明温度与热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实际上,热就是一种能的形式,物质吸收热能就会变热,例如烧开水,当水吸收到了热能后就会随温度升高而变热,反之,当物质失去热能后就会变冷,如将水放入冰箱中,当温度下降水失去热能就会变冷。
所以说,温度是物体内部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热能的大小就直接决定了温度的高低。
温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使用的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我们还偶尔能听到另一个温度单位那就是华氏度,以及国际温度单位开尔文,这三种温度单位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摄氏度(℃)是由瑞典人摄尔修斯提出并命名的,它是以水银为测温物质,并将水的冰点定为0度,沸点定为100度,将这两个固定温度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摄氏度。
华氏度(℉)是以水银温度计发明人华伦海特姓名所命名的,它是以冰水与氯化铵作为测温物质,将水的冰点定为32度,沸点定为212度,将这两个固定温度之间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度。
华氏度换算成摄氏度的公式是:(华氏度-32)/1.8,这样的温度标准使用并不方便,所以目前也只有巴哈马,帕劳等少数几个国家还在使用华氏度。
开尔文(K) 是国际温度单位,它是将水的沸点定为373.15K,冰点定为273.15K,并作为计算起点的温度,也就是273.15K与常使用的0摄氏度相等,所以与我们常使用的摄氏度就是相差273.15度,如5摄氏度换算成卡尔文温度就是273.15+5。
还有兰氏度和列氏度,这两种都已废弃不用了。
温度计的历史人类很早就开始探索测量温度的办法,虽然那时候并不知道温度是什么,却可以用身体去感受(主要是冷暖),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环境的冷热变化来定义温度,甚至冶炼工匠还会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判断火炉内的温度。
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温度计是由伽利略发明的,其结构相对简单,是在带圆球细长的玻璃管中加入水和漂浮物,将其插入盛满水的玻璃瓶中就做出了第一支温度计。
后来在伽利略的学生桑克托进一步改进了温度计,并且在细长的玻璃管上刻有很多刻度,就可以更精确的测量和读取温度。
温度计中的液体也从水,水盐混合物发展到现在普遍使用的酒精和水银,并且还出现了如电子温度计,红外温度计等,其测量的温度也更加精确。
温度计的原理物体的冷和热虽然可以通过感觉来进行分辨,但是,这样还是无法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而且用身体去接触低温或者高温的物体还可能伤害到皮肤,所以,这就需要通过工具来测量温度。
我们都知道要测量体温只需要将温度计放在腋下,然后拿出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就能够知道人体的温度了,那这是什么原理嘞。
我们在测量中是观察的温度计中液面高度,从而知道了人体温度,所以温度计能够将不容易观察的温度,转换成肉眼容易观察的长度,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上被称为转化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温度计的原理,它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在温度计的底部有一个液泡,里面装有酒体,还连着空心的细管。
当将温度计液泡部分接触皮肤,皮肤的热能传递到液泡,酒体发生膨胀,就会沿着细管上升,我们就可以根据酒体的高度测得人体的温度了。
温度计是直接测量的温度吗从普通的玻璃棒温度计原理中可以看出,它并不是直接测量的温度,而是利用热胀冷缩转化成酒精或者水银液体的长度,从而让我们知道具体的温度。
还有我常使用的红外线温度计,它同样不是直接测量的温度,世界上不管什么物体都有热辐射,而且还会由于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不用直接接触到被测物体的红外线温度计,就是利用光学探测器将反射的不同波长红外线,与内置的红外光进行比较,最后将得到的结果以数字的方式显示出来。
显然,同玻璃棒温度计一样,更加先进的红外线温度计同样不是直接测量的温度,它测量的是物体热辐射。
所以,我们使用的各种温度计并不是直接测出了温度,它是利用热平衡,将温度从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实际的温度。
温度计虽然并不是直接测出的温度,但是温度计的作用和意义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温度计就可以更精确的测量温度。
在医学上,温度计能帮助医生更准确的判断病情,有效的保护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科学上,有了温度计就可以开展更多的实验,从而推动如热力学这样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更多科普干货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制造原理
去年和今年我们在情人节分别推送了“物理定律告诉你,天下有情人终将分手!”和“物理定律告诉你,爱情的真相有多么残酷!”,引起了广大单身狗的共鸣,纷纷留言表示,脱单是不可能脱单的,这辈子都不会脱单的~单身的状态好多啦,比谈恋爱好多了,单身遇到的个个都是人才,用物理定律踢翻了秀恩爱的狗碗,人家超喜欢的~
单身狗们嘴上这么说,可心里却很实诚,虽然爱情的真相很残酷,但是众多单身狗做梦都想体验残酷的爱情带来的快感,然后再说一句:真香啊。所以这次七夕,小编决定写一个攻略,不仅告诉你怎样脱单,还教你怎样找到最佳的Ta。看了攻略后成功脱单了的单身狗,情人节那天来后台花式秀恩爱呀~
化学原理教你如何脱单
俗话说的好哇,有情人的爱情是化学反应,单身狗的爱情才是物理定律,既然是为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那这次小编就要从化学原理的角度告诉大家怎样科学脱单。下面开启正题~
爱情就像是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是单身狗(单质),生成物是情侣(化合物),这分明就是一个化合反应啊。
特别像有没有!
那么,当两条单身狗相遇时,怎样才能知道Ta们能否发生反应,合成一对情侣呢?化学热力学告诉我们,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以用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来判断反应发生的方向。因为大家(包括单身狗们)都处于大气层底部,大气层底部的性质相对稳定,所以情侣合成反应可以视为恒温恒压体系,也就可以使用吉布斯自由能来判断啦。
对于这个化合反应,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是
因为单身狗1和单身狗2都是单质,所以他们的
,因此
从这我们可以得知,化合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就等于生成物(情侣)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如果情侣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是负值,那么这两条单身狗将自发地成为一对情侣;若为正值,那么这两条单身狗是无法自发地成为情侣的,就算成为情侣也是有分的趋势的[1]。
至于该如何得知这对潜在情侣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呢?不好意思,小编目前手头上没有情侣热力学手册,情侣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查不到……不过化学热力学告诉我们,当反应无法自发进行时,则必须注入能量来促使反应发生,这能量的形式可以是电功或其它种非体积功[2]。就像水无法自发地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但是可以给它通上电来使反应发生。所以啊,无法自发地形成情侣的单身狗也不用灰心,只要给情侣生成反应注入“能量”,就能让反应发生。对于情侣生成反应来说,这种“能量”可以是看电影、烛光晚餐、旅游、送礼物,也可以是让自己的死党、对方的死党、双方的家人疯狂撮合与打call。究竟怎么实施,就要看具体的反应了,对症下药。
送你一本《兰氏化学手册》,查一下情侣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如果两条单身狗热力学上可以自发地成为情侣,也不要高兴地太早。热力学上能自发进行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成为情侣。首先,两条单身狗得要在同一个时空相遇,也就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换句话说,要靠缘分),然后才有可能产生爱情的火花,造就一对情侣。因为异地而不能在一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爱情的火花(来源:sciencephoto)
其次,我们知道,氢气和氧气一起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依照热力学可以知道它们有结合生成水的趋势。可是如果不引燃,就算再长的时间它们也不会发生反应生成水,仅仅是有生成水的趋势而已。这就像你和Ta互相喜欢很久很久,却一直只是停留在喜欢的阶段,苦于种种原因,没能迈出勇敢的一步,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Ta和其他人在一起了。
对于这一现象,其实可以用化学动力学来解释。在实际情况中,判断一个反应能否发生,除了讨论热力学之外,还需要考虑动力学的问题。动力学研究的是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反应机理。两位在热力学上本可成为情侣的单身狗,最终没能成为情侣,其实是因为两者成为情侣的反应速率太慢了,慢到其中一方都被别人捷足先登,而动力学则告诉了你提高反应速率的秘诀。
动力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活化能。作用物分子要吸收了足够的能量成为“活化分子”,之后相互之间发生的碰撞才是有效的,才能形成产物。普通分子成为“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活化能。并且有一个著名的公式——阿伦尼乌斯公式:
其中k是反应速率,Ea是活化能,T是温度,R是气体常数,A是指前因子。
斯万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年2月19日-1927年10月2日),瑞典化学家。(来源:Wikipedia)
化学动力学告诉你,谈恋爱不能太闷了,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活化分子”,也要让Ta成为一个“活化分子”。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优点,让自己变得亮眼,增强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在Ta有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时不时给Ta个惊喜以及创造条件让Ta表现出少为人知的另一面。恋爱初期确实会有困难,经常犹豫不决,但是一旦开启之后就心里的犹豫就会少许多,然后驾轻就熟。就像氢气氧气混合后只需要一个火花,一旦点燃,反应产生的能量就足以激发足够的“活化分子”来维持反应。
另外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除了让俩人都成为“活化分子”,还有个办法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这也能让反应速率k变大。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让反应速率迅速提高。那么情侣生成反应也是一样的。催化剂本身是要参与到反应当中的,改变反应途径或者增加反应物活性中心,所以,现实中的催化剂可以是Ta的死党/闺蜜,让他们给你和Ta牵线搭桥(现实版月老与鹊桥),将你和Ta几乎不会发生的直接接触变为经常可以发生的间接接触,从而加深你俩的感情。
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来源:Wikipedia)
以上就是爱情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内容,能不能用好,就看你的理解能力了
。
如何找到最佳的那个Ta
在用化学原理指导脱单之后,另外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当自己不知道目前遇到的人是否是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开启这段恋爱呢?还是放弃,等待下一个更好的。哎,想这个问题的人难道都不考虑一下那些母胎solo的感受吗?话又说回来,这种疑惑很多人都有,那么,下面小编将从概率论的角度告诉你怎样最大概率地挑到自己所能遇见的最佳的Ta,请准备好板凳听讲~
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就遇到过这个问题[3] [4]。1611年开普勒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之后,他就想着再和一位女性组建家庭。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开普勒一共交往了11位女性(好酸呀),当他交往到第4位时,觉得这位女性非常对他胃口。可物理学家就是物理学家,理智让开普勒拒绝了第4位女性,他觉得要和更多女往之后才能做决定(不愧是物理学家)。于是开普勒继续和其他女往,当遇到第5位女性时,开普勒被她迷住了,然而他还是我行我素就是不收手,继续和其他女往(开普勒你不给其他单身狗留几个的吗)。接下来在和其他女往的过程中,第5位女性牢牢占据了开普勒的心(小编都觉得开普勒有点渣了……),直到交往了11个女性他才住手,然后向第5位女性求婚,结果她同意了(好气啊好气)。幸好第5位女性还没出嫁,并且接受了吃回头草的开普勒,不然他可没这么幸运了。其实开普勒如果能早点知道最优停止理论(Optimal stopping)的话,那他就可以早一点和第5位女性在一起了。
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来源:Wikipedia)
说到最优停止理论,就不得不提到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可是这个理论可比他本人有名多了)。下面有请“爱情导师”登场:
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
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在1958年提出了37%法则,是已知的第一个发现37%法则的人。所谓37%法则简单地说就是最优停止理论,这个理论与所谓的“秘书问题”或者叫“相亲问题”有关。
问题是这样的,假设有一系列的告白者,给Ta们编号1、2、3 … N,你每次只能按顺序交往一个人,交往后都必须做出决定,拒绝或者接受,并且不得反悔,不得吃回头草。那么要怎样操作才能最大概率选中最好的Ta呢?梅里尔·弗勒德经过研究得到了一个神奇的数字1/e,1/e≈37%,这就是上面37%法则的由来。具体的求解过程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有兴趣的可以搜索“秘书问题”,下面直接说得到的结论吧。
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够相亲N个人,那么之前的N/e个人,不管Ta们有多好,都不要接受,而是继续相亲剩下的人,一旦有人比你之前拒掉的N/e个人都要好,那么接受Ta。采用这个策略将有1/e(约37%)的概率挑出你所遇到的最好的人(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个策略的意思是将所有人分成两组,前N/e个人为一组,作为你的参考,用来指导你挑选剩下的人;剩下的人为另一组,你的伴侣将从这组产生。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下面假设人一生能相亲10个人,讨论最佳伴侣出现在不同次序对决策带来的影响 [5]。根据最优停止理论,相亲中遇到的前10/e≈4个人都需要放弃。
首先看第一种情况,如果最佳伴侣出现在第5个(就像开普勒一样),那么毫无疑问,最优停止理论能帮你找到最佳伴侣。
如果最佳伴侣出现在第1个呢?不幸的是,若完全遵从最优停止理论,你不仅会错过最佳伴侣,而且会孤独终老(因为再也遇不到那么好的人了,也就不会接受其他人的告白)。出现孤独终老的情况,则说明了该策略的失败,很容易看出,该策略失败的概率是1/e(最佳伴侣出现在前1/e的概率是1/e)[6]。
另外一种情况是最佳伴侣出现地特别靠后,应用最优停止理论也无法得到最佳伴侣,只能得到个还凑合的(这可比孤独终老好多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最优停止理论还是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需要理解的是,最优停止理论只是个策略,已经把你找到最佳伴侣的概率提高到了37%,这可比你乱选高多了,人家有多努力你知道吗?
看完上面的分析,貌似最优停止理论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一生能遇到几个人啊(一生遇到10个人,小编想想就觉得不靠谱)。所以呢,实际上运用的时候可以变通一下,最优停止理论除了可以用在人数上,也可以用在持续时间上[4]。假设一个人从18岁到30岁都接受告白,根据最优停止理论,37%落在22.41岁这个节点。对于男追女的情况,应用最优停止理论,女生在22.41岁之前就不要接受告白,22.41岁之后告白的男生中有比以前更好的,那就马上接受。对于男生来说,最好不要在女生22.41岁之前向她告白,过早告白会使自己成为别人的参照物,除此之外还要密切关注女生的恋爱状态,如果她之前遇到的人都是渣男,那么你的机会来了。理论上说,你只要比前面的渣男优秀就行了(貌似离成功近在咫尺,仿佛即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6]。
然而,想得美。要知道上面的分析都是基于男女双方是理性的,可实际上,人是感性的,不会真的遵循最优停止理论去挑选最佳伴侣。就比如错过了最佳伴侣,很少有人选择孤独终老,而是会和其他人组建家庭,度过一生。
也说不好可能你遇到的初恋就是最佳的Ta,如果你真的把初恋抛弃了去和别人交往,这种人有个专有称呼,叫那啥来着。
世界的丰富多彩正在于它的不确定性,若是一场恋爱都要被公式安排的明明白白,该多没意思啊。爱情,还是要讲点缘分的呢。
最后,时值七夕佳节,祝愿单身狗们能早日脱单,和初恋,和喜欢的人长相厮守。
参考资料
[1] 傅献彩等. 物理化学(第五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吉布斯能(来自Wikipedia)
[3] 数学家的恋爱法则:助你找到“最佳爱人”
[4] 布莱恩·克里斯汀,汤姆·格里菲思. 算法之美——指导工作与生活的算法[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5] 爱情数学,揭示爱情的三大秘诀
[6] TED最近的\"爱情数学\"中提到的最优停止论的37%是如何计算的?- 王希的回答
编辑:重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兰云峰 编辑:司徒
一、兰氏先祖于明朝由直隶广平府鸡泽县迁移山西省崞县白石村的史料
1、白石世表是《兰氏宗谱》的核心篇目,记述始祖兰志道兄弟五人在元末明初由直隶广平府鸡泽县迁居白石村的后裔谱系…
--《兰氏宗谱》三修本(1995年)第6页。
2、白石村兰氏祠堂碑文云:始祖兰志道,明初来自直隶广平府鸡泽县,至今已繁衍23世,人口达千余,尚有祠堂及碑文,家谱等文字记载…
--《兰氏宗谱》三修本第191页。
3、兰氏老坟地(牌楼坟)的《兰氏始祖碑记》:始祖讳志道,弟志诚,相传明初迁自直隶广平府之鸡泽县…
--兰恒1940年代末期抄录,三修本127页。
4、《兰氏宗谱》首修本中记述的小注六段之一:“始祖兄弟二人,兄讳志道,妻王氏,弟讳志诚,妻丁氏,二位相传务农为业,兄弟友爱,家道始兴。或曰洪武时人,或曰永乐时人,然皆不可考矣。诚祖生一子讳景全,所遗黄道水松山一处,大粮两担八斗有零,迄今合族一百一十四丁公纳焉。”…
--《兰氏宗谱》三修本第16页。
白石兰氏东股和西股共同编制《兰氏宗谱》首修本,时间在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白石兰氏南股和北股共同编制《兰氏老家簿》首修本,时间也在清朝乾隆年间,大致与东西股《兰氏宗谱》首修本同期。
东股和西股共同编制《兰氏宗谱》二修本,时间在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兰氏先祖于明朝初期由直隶广平府鸡泽县迁移山西省崞县白石村,是长期以来兰氏族人的主流认知。尤其自《兰氏宗谱》三修本(1995年)问世以来,更是强化了这种认知,见1、2、3段之表述。
显然,文中4段之表述:“或曰洪武时人,或曰永乐时人,然皆不可考矣。”,应该是1、2、3段之表述的文献出处或者由来,或者依据。
洪武与永乐,皆为明朝初期年代。目前看来,“或曰洪武时人,或曰永乐时人”这一句话,疑似虚托; “然皆不可考矣”,疑似故意隐藏先祖的来历,似有难言之隐。
洪武(公元1368年--139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
永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1403-1424),共22年。
二、《兰氏老家簿》首修本有关兰氏先祖由元朝中期移民白石村的一些考证资料
在白石兰氏南股和北股共同编制的《兰氏老家簿》首修本中,记载了几段有关兰氏移民的一些考证文字,十分珍贵。主要有以下几段资料:
1、元至治三年(1323年),五峰山钟上造白石村兰思温妻曲、柯氏…
2、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五峰山二郎庙梁上记兰士廉、志道、志友…
3、元天顺二年(公元1329年),刘家庄钟上造白石村兰镇(二世祖)、兰子胜(三世祖)、兰子荣(三世祖)…
4、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五峰山钟上造白石村兰蕙(二世祖)、兰钦(二世祖)、兰英(二世祖),兰子典(三世祖)…
《兰氏老家簿》首修本中的这几段文字,明确地记载了在元朝中期,元至治年间及元天顺年间,崞县五峰山寿宁寺等寺庙中的大铁钟上铸造的铭文或者庙梁上的文字有关白石村兰氏的记载资料。
“五峰山钟上造白石村兰思温妻曲、柯氏”;“庙梁上记兰士廉、志道、志友”;“刘家庄钟上造白石村兰镇(二世祖)、兰子胜(三世祖)、兰子荣(三世祖)”等,兰氏先祖4代人在元朝中期多年来持续捐赠寺庙修建善款,作为功德主得以留名百世。
这几段文字,实证了兰氏家族至少在元朝中期的元至治年间就已经定居山西省崞县白石村了。强有力地推翻了兰氏是在明朝初期或者元朝末期迁移到山西崞县白石村的隐事托词说法。应该是真实的家族史料。
三、兰氏的郡望及其兴盛之地--白石村
崞县境内的五峰山,山色秀丽,风景优美,有“小五台”之美誉,为崞县八景之一。
五峰山有几座寺庙,其中以寿宁寺名气最大。千百年来,暮鼓晨钟,香烟缭绕,佛事繁盛,人气兴旺。
故乡白石,方言pie (一声) sha(二声)。白石村背靠五峰山余脉3公里处,小山梁尾垂村南,寨洼山绵延村北,尾势收拢,整个村子形成一个天然的簸箕湾,分南街、北街、大西沟、小西沟、北院、桑圈六块区域。
现住人口300余户、近千人,耕种土地6000余亩。粮食主产玉米,特产小米、黄米,盛产土豆、核桃。白石小米和白石黄米,色鲜味香,是原平有名的特色产品。
老辈人讲:寨洼山天然形成几块巨大的白色石英石,高丈余,宽数丈,凸垂村口,晶莹透亮,白光耀日,路人远远地看见白石也就到村了,白石村由此得名。可惜那堆石英石,在人民公社时代被作为石英矿石采挖掉了。
“白石村,在方圆百里地界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大村子了。曾经也是白石乡政府的驻地。
根据村中有关资料记载和老辈人的口传以及一些古迹物品佐证,白石建村约有近千年的历史。
村中第一大姓为兰氏。家谱记载,兰氏始祖兰思温及其子孙,早在七百年前的元代,便是当地有影响的人物,其祖孙名字在当时的寺庙建筑及钟、碑铭文中多处出现。 ”
--兰天福,《家乡的记忆》
“五峰山铁钟铭记,元至治年间,这块环山秀水的钟灵宝地吸引了兰思温及其子兰士廉。士廉生五子,志道、志刚、志全、志诚、志友,他们举家从河北鸡泽县迁入白石,分为东、西、南、北股,繁衍生息,至今已26世。
子系遍及内蒙古、朔州、山阴、定襄、南庄、、王家庄、下长乐、木图、西峪、野庄、贾庄等地。”--兰官恒等口述
四、老祖母双手各牵一个小孙子逃难的传说
这个古老的传说,在兰氏族人中多有流传。
有人说,在白石村的什么楼阁或者墙上,过去曾经拥有过一幅壁画:一位老祖母,双手各牵着一个小孙子?
据在白石村长大的兰景泉老人说: 好像是在兰氏牌楼祖坟的一个砖塔上,有这么一幅壁画,读小学时期,在那儿劳动时看见过,没有细看,现在还记得。
难道说:
七百多年前,远在直隶广平府鸡泽县圪针沟村居住的兰氏族人,遭遇了什么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
老祖宗兰思温的夫人曲氏或者珂氏,双手牵着两个小孙子(长子兰志道?、四子兰志诚?)侥幸逃出家乡,颠沛流离,一路风尘,辗转来到山西省崞县白石村安居下来?
后来,兰思温老祖唯一的儿子兰士廉,以及士廉老祖的其他三个儿子,次子志刚、三子志全、五子志友,也陆陆续续地来到白石村,定居、创业?
难道说:
这个古老的兰氏宗族的民间传说,还有那个古老的兰氏宗族老坟地砖塔上的那一幅壁画,都隐隐约约地承载着一个同样古老的家族血泪移民的逃难故事?承载着700多年前兰氏先祖由直隶广平府千里迁徙山西崞县白石村的心酸移民史?
五、兰氏的中兴时期
有关兰氏家族在明代的文字资料留存不多,整个原平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少有这一类资料。估计与清朝长期诋毁明朝,大兴“文字狱”有关。
从现存史料来看,兰氏宗族的初次兴旺,大致在元朝中期至明朝初期。兰氏先祖在黄道水松山植树造林,建设了家族林场;在白石村建设房屋院落,置办土地,经营农耕;捐赠寺庙善款、修路等等。同期,兰氏家族人口也有较大的增长。
明朝万历年间,东股八世祖兰联芳贫而好学,考中岁贡,授遼州学正。家乡五峰山120级石阶乃兰联芳捐资建成,贾庄娘娘庙也因联芳而建。
从清代乾隆朝始,兰氏宗族实现了中兴。
此时,兰氏家族已繁衍十几代人,因人口众多而分成东、西、南、北四股,各股自立门户了。
兰氏族人文武之道并举,几代人中,考取明经一人,乡试中举人一人,岁进士、贡生六人,生员多人,武生多人。清乾隆年间,崞县知县巡视县学,白石村兰氏36名生员集体恭迎,传为佳话。
兰畹生老祖居北院,诗礼传家,家道昌荣,是族中较为杰出的一个支系。北院兰家老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由西向东五进院落。上房两根柱子上挂着一副木刻楹联:“古今往多少家世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品人还是读书。”彰显出兰氏宗族自古以来,重视规范德行,崇尚读书的良好家风。
畹生老祖,抱璞守素,育四子,皆为饱学之士。长子兰尔潜,国子监太学生,才高识博,曾为崞县县志编修,撰《崞县赋》,载入县志,成为传世之作。次子兰尔浚,乾隆戊午年岁贡(进士),授屯留县训导,聪明大度,见多识广,扶贫救困,晚年精研医道,积有医案著述。三子兰尔澍,颖悟超群,中雍正壬子年举人,侯铨知县。四子兰尔灏,为国学生。兄弟四人被称为“兰氏四杰”。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首次修撰《兰氏宗谱》。白石兰氏东股和西股共同编制《兰氏宗谱》,由兰尔潜手书,兰尔浚作序。
同期,南股和北股共同编制《兰氏老家簿》,由培生手书。
同期,修建兰氏家族宗祠。
这一时期,还修缮了宗族祖坟,建设了老坟地始祖碑塔、各位先祖石碑、牌楼、围墙、甬道等陵园建筑。老坟地(牌楼坟)的规模和气派在周边村里非常罕见。
白石兰氏,人才辈出,泽润乡梓,关注民生,心系社会。多次赈灾,修路、修建戏台、修建村落门楼、捐赠寺庙善款。
兰氏族人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勤劳俭朴,耕读传家,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久盛不衰。
六、兰氏家族分股
白石兰氏世系,自1323年有初始文字资料记载,至今(2022年)已有700年可以考证的宗族历史。
兰氏家族历经十几代,开枝散叶,人丁繁盛,至康熙三十四年,已经有372年的历史。在这一年,开始分家立股。
据白石兰氏南北股谱(老家簿)中记载:
1、康熙三十四 年(公元1695年),兰氏家族分为东、西、南、北四股,四大支系。
2、兰志道四世孙中的6人(老六爷),长子、次子、三子为东股;四子、五子、六子为西股;
3、兰志刚四世孙中的3人,万、宝、顺掌握南股;
4、兰志全的四世孙(名讳不详?)掌握北股。
5、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各股立典云,各股庆坟。
立典云,就是制典立云。
典,家训、家规、家法、家政等。
云,就是云谱。是把家族同姓已故男性的姓名和已故配偶的姓氏,按辈分为序,记载于一块布上或纸上,作为家族过大年或族人红白事宴祭奠祖先的卷轴。平时卷起收藏,用时展开挂起。
云谱有大小之分。大云谱从始祖开始,记载全部已故族人。但有时大云谱上的空间记载不便或者张挂不便,有时个别族人迁徙时携带不便,于是就从大云谱上分出一个分支,做成小云谱祭奠比较亲近的祖先,这种云谱就叫小云谱。
庆坟,就是族人相约在清明节或者中元节等特殊日子,在家族老坟地祭祀祖先的活动。
七、兰氏的世系调整建议
按照首修谱、二修谱及三修《兰氏宗谱》记载,白石兰氏老辈编修家谱时,各自为政,东西股以本股先祖兰志道、兰志诚为始祖序世系;南股以兰志刚为始祖序世系;而北股的始祖是谁?现有的资料已经无从考证。
我认为:作为白石兰氏整个宗族的始祖(一世祖),应该是兰志道、兰志刚、兰志全 、兰志诚、兰志友五个亲兄弟的祖父兰思温,二世祖为兰士廉(兰思温之子),兰志道等五兄弟则应该顺延为三世祖,余此类推。
也就是以兰志道等五兄弟的祖父兰思温为始祖来序世系,在原来首修谱、二修谱及三修《兰氏宗谱》记载的世系上加两世。
兰思温和他的儿子兰士廉,是目前现有资料中明确记载的白石兰氏辈分最高的先祖,将他们父子尊为始祖(一世祖、二世祖)是恰当的、可行的。
白石村兰氏族人兰天福、兰官恒 、兰生金等老人也持此观点。
白石兰氏宗族过去的家谱,是东西股一个家谱,南北股另一个家谱。1980年代三修家谱时,虽然以兰思温为先祖,却没有把原来首修本及二修本的世系调整过来,导致从三修本家谱上看还是原来的世系,有点混乱,也造成了大家的不理解。
作者在大兴安岭
作者在大兴安岭
作者在大兴安岭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