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聂华个人简介 聂华军

发布时间:2024-05-10 01:40:40作者:趾高气扬来源:网络

聂华个人简介 聂华军

本文目录一览:

他是检察长,她是他门当户对的妻子,但是她知道他不爱她(上)

聂华超是首长,沈钰灵是高校老师,俩人都是军区大院长大的,聂华超高考后顺利考上了军校,又当了几年兵,一路升到了检察长。

沈钰灵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她不想延续父母铺的路,所以选择当一名高校老师!

沈钰灵和聂华超相亲时他才刚提干,俩人门当户对,又都到了结婚的年龄,所以便顺其自然的结婚了。

当年她们二人其实也算青梅竹马了,虽然二人从小不对付,也没怎么在一起玩,但是因为聂华超一直很优秀,所以沈母一直拿他当作榜样,激励着沈钰灵。

对沈钰灵来说,聂华超就是她的噩梦,但是后来她们还是结婚了,不是因为爱情,纯粹因为合适才结婚的。

沈钰灵长的漂亮有气质,聂华超高冷帅气,俩家人一拍即合,相亲半年后,她们便结婚了。

新婚夜当天,两个相顾无言,就在沈钰灵昏昏欲睡时,聂华超翻身压了上来!

聂华超向来少言寡语,即便是新婚,也是和她相敬如宾。

沈钰灵感觉自己好像结了一个假婚,除了一周被他折腾几次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变化,直到她怀孕了有了两个人的宝宝,她才觉得生活变得幸福了。

她们的儿子出生后,沈钰灵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陪儿子身上了,与此同时,聂华超的职位也越来越高了,最后直接晋升到了检察院的检察长。

在外人看来,她们是一对让人羡慕不来的家庭,只有沈钰灵心里清楚,结婚七年了,她们之间没有爱情!

今天晚上,沈钰灵把儿子哄睡后,拿起手机看到聂华超发了一条信息“过来!”

沈钰灵翻看俩人的聊天记录,发现满屏都是这两个字,再也没有其他的话。

沈钰灵生完孩子后,就和聂华超分开睡了。

沈钰灵今天突然有了一点逆反心理,她今天就是不想如他的心愿。

片刻后,那边又发了一条“怎么还不过来?”

沈钰灵回了一句“不想过去!”

聂华超“为什么?”

沈钰灵“就是单纯的不想,不行吗?”

聂华超“行!”

沈钰灵把手机一关,然后便缩进被窝里睡觉去了。

待她迷迷糊糊快睡着时,房间门被他推开了,她瞪着他小声说“干嘛?”

聂华超冷着脸,然后轻轻走过来,像拎小鸡一样的,把她抱到隔壁房间。

沈钰灵刚想骂他,他便已经吻上她了。

全程沈钰灵没有一点反抗能力,毕竟他曾经可是兵王,他若想做什么,她肯定不是他的对手!

事后,沈钰灵红着眼睛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这就是她们的婚姻,他们之间的联系只是x,但是她没有拒绝的能力。

每天聂华超都很忙,他经常回家时,沈钰灵已经吃完饭了。

俩人之间的唯一的联系,就是那点残存的欲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她芳华已逝时,是不是连这种联系也断了?她想肯定是的。

最近她这种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烈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七年之痒吗?最近有一种想飞出婚姻围城的欲望。

为了舒缓情绪,她这几天报了各种娱乐项目,反正聂子睿奶奶定时接送他,她也没有带娃的压力。

这天晚上八点半,聂华超回到家,发现家里竟然没人,他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问道“都几点了?你去哪儿了?”

沈钰灵顿了一下说“你去把儿子接过来吧!我跟同事们聚会呢!”

聂华超黑着脸挂掉了电话,然后转身出了家门。

他开车带着儿子回家时,正好碰到沈钰灵被一个男同事送了回来,她似乎醉了,那个男人架着她,两个人晃晃悠悠的往她家方向去了。

聂华超给了儿子一个手势,小家伙立马屁颠屁颠的跟上了。

聂华超三步并两步的走到他们后面,然后接过沈钰灵,嘴里说着“来,给我吧!”

男同事带着怀疑不肯撒手,并且质疑道“你是沈老师老公吗?我好像没有见过你!”

聂华超瞪着他架着她胳膊的手说“放开她!”这时聂子睿对着男同事说“王叔叔,你还认识我吗?”

沈钰灵经常带着她去上课,所以他是认识她儿子的,他愣了一下, 然后立马尴尬的撒开她的胳膊说“哎呦!不好意思,我确实没见过你,但是沈老师儿子我见过好几次了。”他还想再说几句,但是聂华超已经扶着沈钰灵走了。

聂子睿礼貌的跟王老师挥手再见,然后赶紧小跑的去追聂华超了。

聂华超把她放到床上,然后对着儿子说“你自己去睡觉吧!”

聂子睿撅着嘴,红着眼睛自己跑回房间了。

聂宝对自己老爸有一种迷之害怕,他对自己妈妈会更自然更胆大一些!

沈钰灵又吐又闹,聂华超照顾了沈钰灵一夜。

早上沈钰灵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腰间的手臂,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然后轻轻把他的胳膊拿开了。

她抚了抚自己的额头,宿醉导致她头晕恶心,就在她准备起身起床时,腰间突然又多了一条手臂。

聂华超闭着眼睛说“昨天晚上跟谁喝酒了?”沈钰灵淡淡的说“都是同事,说了你也不认识。”

聂华超冷声说“为什么你还能喝醉?而且还被一个男人送回来了,那个男人跟你是什么关系?”

沈钰灵拿开他的手,起身坐起来,看着他说“我是一个人,我应该有自己的空间,也应该有自己的交友自由。”

聂华超黑着脸说“你应该知道你自己是什么身份,我不希望我的女眷,有任何不悦耳的传言。”

沈钰灵冷声说“你得意思是,我不能出去喝酒,更不能有男性朋友,是吗?”

聂华超冷声说“你也可以这么认为。”沈钰灵瞪着他说“我跟你说,我不是你的附属品,我是个人,我不是你身边的阿猫阿狗,我有自己的圈子,我想要自由,我受够了每天在家,等你回家的日子了。”

聂华超起身瞪着她说“沈钰灵,我告诉你你最好给我老老实实的,否则后果自负。”

沈钰灵冷笑一声说“什么后果?我倒要看看我是什么后果?”说完她转身走了!

聂华超黑着脸看着她的背影,心想着“这个女人是不是有外心了,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暴躁呢?”

转天是周末,沈钰灵破天荒的没有辅导孩子作业,把儿子送到婆婆家后,她就和同事一起去户外探险了。

晚上聂华超回家后,他给她打电话,那边直接挂了,然后发了一个微信说自己去野营了。

聂华超再打电话,那边就直接关机了,把他气的一下把手机摔到了地上。

周天晚上,沈钰灵才背着包回家了。

一进家门,沈钰灵就看到聂华超自己做在沙发上,脸色阴沉难看。

聂华超看到她后,冷声说“你这是在故意跟我叫板吗?”

沈钰灵看了他一眼说“你也可以这么认为!”

聂华超瞪着她说“你跟着我,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沈钰灵冷笑一声说“我有什么好?我除了这个头衔,我还有什么好的?”

聂华超冷哼一声说“看来你积攒的怨气还真不少!”

沈钰灵瞪着他说“我没有怨气,有的只是乏味,我知道你不爱我,所以无论婚前还婚后,我都没有感受到过温暖,更不敢奢望什么浪漫了。你或许觉得我高攀了你,也或许是为了应付父母,所以你对我没有丝毫的温柔,你说,我有什么好?”

聂华超没想到她是这么认为的,他一直觉得他的婚姻很美满幸福,结果他眼里的岁月静好,在她那里什么都不是!

聂华超沉默了一会儿说“不管你如何委屈,我们的婚姻必须坚不可摧。”

沈钰灵冷笑一声说“你若不想我影响你,那就给我足够的自由,相敬如宾才能相安无事,以后咱们最好各过各的。”

聂华超黑着脸起身,用力掐住她的肩膀说“你不顾我可以,但是你不能不顾聂子睿。”

沈钰灵一听儿子,眼睛立马红了,她拨开他的手说“我儿子我永远不会不管他。”说完她便回房间了。

聂华超待她走后,眼睛忍不住红了。

小时候他们在一个大院里,她从小喜欢扎两个大辫子,长的古灵精怪的,很是可爱。

记得那年夏天,她穿着一个花裙子,像一只花蝴蝶一样的,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的追蝴蝶。

这时,沈母走过来,指着他对她说“你看看人家华超,自己在房间门口写作业,你还好意思玩,还不赶紧写作业去!”

沈钰灵偷偷瞪了他一眼,然后撅着嘴回家了。

沈母夸了他几句,但是他脑子里只有她刚刚瞪了他那一眼。

随着越长越大了,她出落的便越发漂亮了。

他自己在外上学的那几年,脑子里一直都有她的影子。

直到他回到老家分配工作后,他才又一次见到了她。得知她还没有婚配,他心里高兴坏了。

他只跟父母提了一句,父母便立马开始托人去沈家提亲了。

他们两个相亲那天,他一直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激动,那天晚上回家后,他竟然发烧了。

沈钰灵还是那么漂亮,只是没有小时候那么爱笑了。

或许是因为内心太紧张太在乎了,所以他在她面前,不知道说什么!

她们新婚夜那天,他解开她衣服的那一刹那,手都是抖了。

他渐渐发现,她对自己似乎不像其他夫妻那样依恋,听说她以前谈过一个,或许她还没忘记那个男人吧!他内心是这样理解的,从那之后他对她的热情,也渐渐变得冷淡了。

之后的日子,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任何业余的时间,也从来没有带她们出去玩过,他觉得只有自己足够强大,她才能一直依附着他。

之后的几天,沈钰灵早上起床做早饭,也只做她和儿子的份。

聂子睿虽然心里知道爸爸妈妈在生气,但是他一直是站在妈妈这边的,尽管他害怕爸爸,但是他还是要维护妈妈。

聂华超每天看着她们母子情深的样子,气的脸红脖子粗的。

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和她温存了,她对他不理不睬,他也不想腆着脸去求她,毕竟结婚后,他们也基本没闹过什么矛盾,他又是检察长,所以从来没有向谁低眉顺眼过。

这天晚上,聂华超喝的醉醺醺的回来了,他一回来就大声说道“沈钰灵,你给我过来!”

聂子睿刚刚才睡着,她怕他把孩子吵醒了,于是赶紧走过来瞪着他说“你吵什么?孩子刚睡着!”

聂华超眯着眼睛看着她说“你以前都不会对我凶的,现在是演不下去了,是吗?。”

沈钰灵白了他一眼,然后转身回了房间了。

聂华超怒吼道“你给我回来!”过了一会儿,沈钰灵怕他闹,只好裹着睡袍出来,然后架着他回了房间。

聂华超胳膊搭在她的肩头上,整个身体向她身上倾斜。

沈钰灵把他扶到床上,给他盖上被子,就一脸嫌弃的转身走了。

聂华超人是醉了,但是脑子还是清醒的,就在她转身之际,他一把把她捞进怀里了。

沈钰灵对着他又撕又咬,但是对于他来说就像挠痒痒,他三下五除二的就把她控制住了。

沈钰灵红着眼睛说“聂华超,你敢欺负我?”

聂华超眯着眼睛冷笑一声,然后低头含住了她的嘴唇,直到他的吻移到脖颈,感觉到湿润后,这才戛然而止了。

沈钰灵趁着他愣神之际,用力推开他,然后便慌忙逃出房间了。

第二天早上,聂华超头疼欲裂,他皱着眉头站在她们房门前,然后直勾勾的看着她们娘俩。

沈钰灵被他盯得浑身不自在,她白了他一眼,然后起身去做早饭了。

聂华超躺在聂子睿边上,感受着她的余温,聂子睿睡的很香,丝毫感受不到边上换了个人了。

今天是周末,沈钰灵本来想睡个懒觉的,结果被他给搅和了。

聂华超窝在她的床上,睡的可香了!

到了九点半,他起床后,看着自家儿子靠在自己老婆身上,她轻声和他讲着绘本故事,小家伙听得津津有味,这个画面特别温馨。

可惜没有人关心他,他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了。

聂华超犹豫了一会儿,走到了厨房,自己给自己煮了一碗面。

沈钰灵眼睛扫到他自己端了一碗热汤面出来,她忍不住嘴角抽了一下,没想到聂检察长还会做饭,她一直以为他是生活中的白痴!

以前聂华超当兵时,什么都练过,什么也学过,他之所以结婚后,什么都不做,主要还是他很享受她照顾自己的感觉。

聂华超自己吃完饭后,看着她们俩母子说“咱们出去逛逛吧?”

沈钰灵一听这个,脸就下来了,聂子睿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惊喜的说“爸爸,你说的是真的?”

聂华超看着自家儿子没出息的样子,一脸嫌弃的说“作业写完了吗?”

聂子睿赶紧说“我写完了,我早就写完了。”

聂华超看向了沈钰灵,她看着儿子说“你和爸爸去吧!妈妈要去学校处理点事情!”

聂华超皱着眉头说“好不容易出去一次,什么事不能往后放放?”

沈钰灵轻扯一下嘴角说“确实好不容易出去一次,子睿跟爸爸去玩吧!妈妈一会儿有事,晚上我做好饭,等着你们。”

聂子睿兴奋的拉着他的手说“太好了,爸爸咱们走吧!”

聂华超皱着眉头看了他一会儿,希望他能理解自己的意思,但是小家伙完全看不出他的意思,兴奋的跑回房间换衣服去了。

聂华超皱着眉头看着她说“你这是准备和我划清界限了。”

沈钰灵低着头说“你不是说只要不离婚,怎么都行吗?”

聂华超冷哼一声说“沈钰灵,你摸着自己良心,你心在我这吗?沈钰灵,委屈的不只是你自己!”

聂子睿换好衣服,兴高采烈的出来了,他对着聂华超撒娇道“爸爸,我收拾好了。”

聂华超黑着脸看了他一眼,聂子睿立马领会到了他的怒火,只好红着眼睛回房间了。

沈钰灵看着自己儿子可怜兮兮的样子,心里对他的意见更大了。

未完待续点赞加关注……

“杨振宁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却被国人严重低估,可与牛顿相比

杨振宁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可以和狄拉克、海森堡、普朗克、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牛顿等前辈大师相比。

这是陈方正在西湖大学湖心讲堂谈到杨振宁时,做出了评价。陈方正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学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物理系名誉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

相信不少人看到陈方正对杨振宁的评价时,会感到很诧异。因为说起杨振宁,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他的科学成就,甚至根本想不到他有什么科学成就,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私生活,尤其是他后来的婚姻。

客观地说,在华人圈子里,人们对于杨振宁的误解实在太深,根本不清楚他其实代表了华人在物理学中最高的科学成就,而且是可以匹敌全球最顶尖物理学家的存在。不仅如此,他还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授予了杨振宁,颁奖词是这样说: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

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

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

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关于杨振宁,网友们最爱争论的有2大问题:

1、杨振宁对于国家究竟有哪些贡献?

2、杨振宁到底有哪些科学成就呢?

这篇我们就来好好讲解一下这两个问题。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那大概就是:用50余年的努力,持续为我国科研教育事业、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杨振宁最为人诟病的,除了婚姻,还有当初不愿意回国。许多网友都在说:他等到国家富强后,回国养老的。实际上,这是对杨振宁最大的误解。

杨振宁在1945年获得出国留学的资格,并且在后来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他也计划像邓稼先那样乘船回国,就在他准备一切,要启程的时候,美国总统杜鲁门突然下了一个命令:

中国学生在美国得到理科、工科博士学位的人,不可以让他们回国。

就这样杨振宁被挡住了回国之路。实际上,类似的遭遇也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当时钱学森计划回国时,美国海军次长坚决阻止,他还说: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他都能抵得上五个师。

美国政府对钱学森进行了逮捕,最终是在钱学森导师冯·卡门以及加州工学院师生的抗议下,并交了15000美元保释金,钱学森才被释放,但却一直被美国政府严密监视,回国几乎是无望的。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精心安排下,前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与美方代表进行了严正交涉。王炳南并表示:

中国政府决定提前释放诺德等11名美国飞行人员,要求美国政府尽快取消对包括钱学森在内的中国侨民的扣留。

也就是说,钱学森之所以能够回国,除了他本人的决心之外,还有国家出面谈判,且通过11名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才最终实现的。

杨振宁就没有钱学森那样的好运,他是理论物理学家,而非实验物理学家,也不善于工程应用。在当时,理论物理学对于新中国所处的局面而言,远远不如钱学森、邓稼先这一类科学家实用。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振宁只能滞留在美国。不过,他也没有在这段时间里浪费光阴,而是做出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

1954年,他和他当时带的研究生米尔斯,首先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这是杨振宁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也是近代物理学理论中能够与相对论、量子力学比肩的基石理论,是物理学距离我们这个时代最近的一座高峰“标准模型”的骨架性理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评价杨米尔斯理论时说:

杨-米尔斯场是物理上革命性的贡献。

多说一句,有五位科学家利用这个理论解释强相互作用力,后来诺奖委员会分两次授予这五个人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6年,他和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素有东方居里夫人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利用钴60验证“宇称不守恒”。

1957年,他和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是华人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奖的成就没有让杨振宁停下脚步。在接下里的20多年里,他在四大物理领域当中,斩获了10多项开创性成就,这当中几乎每一个都够得上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此,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杨振宁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关于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历史地位,科学家聂华桐是这样评价: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

除了学术上的成就之外,杨振宁也一直在等待一个回国的机会。从上世纪50年始,这一等就是20余年。1971年,杨振宁在报纸上看到了美国政府解除了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立马申请回国。

但这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在申请期间遭受了美国政府以及FBI的轮番盘问,但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于是,他踏上了归国之路,他也成为了当时美国在对华解禁之后,首位申请回国的华裔科学家。

是的,当初为了能够在美国继续做科研,他在1964选择从“中华”的国籍,改为了美国国籍。那他现在是哪国国籍呢?这是很多网友关心问题,其实也是查得到的,他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

回到正题,杨振宁并不是大家想得那样,等到国家富强了才回国,他其实从1971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到中国来,并且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到处旅居。除此之外,在1980年始,他几乎都在中国,不过一直是处于旅居状态。2003年开始定居在了北京。

说他是来养老的,更是无稽之谈。杨振宁作为诺奖获得者,且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物理学,他根本不缺养老的地方,你想想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外国的诺贝尔奖项获得者,说要来中国养老,我们肯定会非常欢迎(和平奖除外)。不仅如此,他反倒是拒绝了许多高校的高薪邀请,比如,上世纪70年代,马里兰大学曾经向他开出了20万美金的年薪,但被他拒绝了,当时中国什么情况,想必大家也都很清楚,显然这不是要来养老,而是来报效祖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生物学家施一公评价杨振宁时说:

他的归来我觉得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也说:

杨先生其实带动了一批人。

那他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呢?

1、充当中美沟通的桥梁

当时中美关系刚刚解冻,杨振宁回国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他,毛主席还和他谈了很久。后来,杨振宁就充当起了中美沟通的桥梁之一。

他当时在国内讲学,还被要求开具一份想要亲友名单,他第一个写上的就是邓稼先。邓稼先与杨振宁是同窗好友,两人有着极为深厚的友谊。我们从小学习的那篇文章《邓稼先》,作者正是杨振宁。

2、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1年,杨振宁返回美国之后,应“”学生的邀请,投身于运动。“运动”即保卫钓鱼列岛及南海岛礁的爱国运动。即上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出台的所谓的“美日安保条约”框架下恣意侵占钓鱼列岛,当时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等民间力量自助发起了一系列的爱国护岛运动。杨振宁在美国各大高校演讲,主题聚焦在了中国不屈不挠之精神,引起了巨大轰动,感染许多华人学生,在当时被称为:运动的精神导师。

同年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杨振宁从历史、地理和现实角度,讲述了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3、为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1971年开始,杨振宁一直投身于中国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说来,有这么几个部分:一、促进中国高校与国际学术圈的交流。比如:他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建立起了“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许多中国学者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进行学术交流,还募集到了许多资金,建立起了专门为中国学者做科研服务的基金。

二、建立高等研究院和高级别实验室。杨振宁发现,美国科研水平依赖高等研究院和实验室。于是,他开始到处募集资金,招揽人才,在国内高校建立高等研究院和实验室。比如:清华高等实验室,就是杨振宁效仿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模式创立的,他自己出任该研究所的荣誉主任,向全球招揽一流的人才,现在这个研究所的科研水平放眼全球都是第一梯队的存在。

三、从全球招揽顶尖人才为国效力。杨振宁在过去的50余年里,不断地促进中国和世界学术圈的交流,涌现出了大量的科院人员。

他想做的还不限于此,他还为中国招揽了顶尖科研人员,其中就包括了数学家张翘楚、数学家张守武、密码学家王小云、物理学家文小刚,物理学家张首晟等。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姚期智,他是图领奖获得者,他追随杨振宁来到清华大学,主动放弃了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在清华开始了著名的“姚班”,培养了大量计算机方面的顶尖人才。

四、设立大量的学术奖项。杨振宁刚回国那阵子发现,国内科研人员的生活条件太艰苦了,他一直想要改善这个状况。于是,他利用自身影响力,找到了许多企业家,建立了各种学术奖项和基金。比如:“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求是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等等,他还为青少年能够从事科学、科学、科研提供了相关奖项,比如:“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等。

五、搞科研和教授物理学。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还在做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尤其是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相关领域,还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除此之外,当时已经80多岁的杨振宁,还给清华大学的学子们讲授理论物理学课程。

很多人觉得杨振宁是回国养老,可没有人知道,他把自己在美国房子都卖了,全部捐给了中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没有人知道,他放弃了清华给他的百万年薪,这些钱全捐给了中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就评价说:

杨先生始终关心着中国一流的创新人才怎么成长。

试问,有多少人能像杨振宁这样,50年如一日,为祖国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持续做贡献?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国内的许多媒体不去报道他科学成就,他对国家的贡献,偏偏去报道杨振宁的私生活,这属实是有点太过分!

杨振宁不仅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他更是一位爱国者!于是,我们看到,这些年无论是国家,还是科研人员,都在对这位学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19年,求是终身成就奖授予了杨振宁。

当时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科学家颜宁,向杨振宁致敬说:

很激动见到杨振宁先生,你是我们的‘爱豆’。我可能毕生也无法达到您的高度,但从您可以看到华人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

为何杨振宁后来没有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强如爱因斯坦,也拥有大量开创性成就,为何也就获得一个诺奖呢?

其实放眼整个诺奖历史,能够连续斩获2个100%份额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稍微了解一点诺奖的人,大概会提出“约翰·巴丁”、“居里夫人”以及“弗雷德里克·桑格”。

“约翰·巴丁”无论是1956年的诺奖,还是1972的诺奖,都是三个人同时获奖,所以就是2个“1/3”份额的诺奖,加起来连100%都不到;

“居里夫人”获得是一个物理学奖(1/4份额),一个100%份额的化学奖;

唯一的例外就是“弗雷德里克·桑格”,他在1958年获得了一个100%份额的化学奖,又在1980年获得1/3份额的化学奖。

但也仅有这一个例外,即便强如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海森堡、普朗克这样的理论物理学家,都没有染指过2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因此,杨振宁没有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属于正常。

我国功勋科学家 ,“两弹一星”邓稼先曾说:

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一次奖的话,杨振宁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奖。#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聂华苓,漂泊与归属

2008年7月,聂华苓在北京出席回忆录《三生影像》座谈会。

人物简介:

聂华苓,1925年生于湖北武汉,1949年迁居台湾,后定居美国爱荷华。1967年与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迄今共出版中、英文及其它文字作品22本,代表作有《翡翠猫》《桑青与桃红》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聂华苓12岁,成了流亡学生。她和同学们一起唱着流亡歌曲《松花江上》,歌词里那句“流浪、逃亡,逃亡、流浪”,竟成了她前半生的主旋律。

1949年,聂华苓24岁,带着家人迁往台湾。到达台北的那天,碰上台风。狂风呼天抢地哀嚎,薄板房子震得咯吱响,随时要裂开的样子。

1978年,聂华苓53岁。离开大陆29年后第一次返乡,她和家人几经周折前往诗人艾青家中拜访。她迎着日暮的夕阳,沿着窄窄的胡同往里走,胡同的另一头,艾青焦灼地站在门口等待。走近些,艾青看着她说:“怎么现在才来?”

2015年,聂华苓90岁,关于她人生的纪录片在武汉首映。这位著名作家、翻译家,因为和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下称“国际写作计划”),为全世界中文作家与国际文坛的接轨提供了平台,在华人世界享有极高声誉。镜头之下,她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承载了她所处的时代,以及那一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过程。

北京时间6月6日23点,《环球人物》记者拨通聂华苓的电话时,大洋彼岸的她刚刚迎来周末的清晨。

在低谷中迎来曙光

90年前,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聂华苓出生于湖北武汉。因为父亲聂洗的桂系身份,1929年桂系失势后,聂华苓随家人躲避到汉口的日租界,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她爱呆在家里听父亲母亲讲外面的花花世界,也会溜进门房听听差们讲那些直系、奉系、皖系的军阀,以及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军阀打来打去,本来是朋友的,不知怎么一下子变成了仇人;本来是仇人的,一下子变成了朋友,结合起来打别人……”在自传《三生影像》中,那个乱世也因为聂华苓的笔触变得鲜活起来。

聂华苓11岁那年,父亲去世。一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刚考入湖北省立一女中的聂华苓和同学们一起“排山倒海”地参加抗日活动。初中毕业后,她辗转来到战时陪都重庆,后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读书,并和同学王正路结了婚。

1949年,聂华苓拖着母亲和弟弟妹妹,冒着台风到达台北,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段落。她加入雷震和胡适创办的《自由中国》半月刊,开始以本名写散文和小说,并受到雷震的赏识,成为编委会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女性成员。

那时的台湾文坛,八股盛行,聂华苓却偏偏关注政治框架以外的纯文学作品。在她的主持下,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还有柏杨的小说、余光中的诗,一篇一篇在《自由中国》发表出来,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命运的捉弄却并未消停——1960年,言论开放的《自由中国》遭当局封闭,聂华苓的家门外一直有特务徘徊,接着是母亲去世,她和王正路的婚姻也陷入“无救”状态。聂华苓遭遇了生命的低谷。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生命的曙光出现了。这道光,便是安格尔。这个著名的美国诗人,曾被约翰逊总统聘任为美国首任国家文学艺术委员会委员,并任华盛顿肯尼迪中心顾问。1934年,安格尔创办面对美国年轻作家的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并将它打造为全美最有声望的写作工作坊。

1963年,在欢迎安格尔访台的酒会上,55岁的安格尔与聂华苓不期而遇。在读过聂华苓的短篇小说集《翡翠猫》后,再见到作者本人,他对这个灵巧的女子着了迷,忍不住发出邀请:“你想去爱荷华吗?”

1979年初秋,萧乾(左二)受邀来到爱荷华,聂华苓(中)和安格尔特意举行了“中国周末”。

1972年,聂华苓和安格尔在红楼后园荡秋千。

后半生的牵绊

1964年,聂华苓接受安格尔的邀请,从台湾来到爱荷华。3年后,国际写作计划诞生。1971年,他们结婚,把家安在爱荷华河边的小山上,取名红楼。聂华苓的流浪至此才真正结束,而安格尔和国际写作计划,成了她后半生的生活重心。

作家汪曾祺曾说聂华苓“心血来潮、感情用事、居然成事”,说的就是国际写作计划诞生的前因后果。但当《环球人物》记者拿着这12个字问起当时的情况,聂华苓哈哈大笑:“其实也算不上完全的心血来潮,是经历积累到那个阶段了。”

一次泛舟爱荷华河的时候,安格尔提起退休的打算,聂华苓突然建议:“你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国际性的写作计划?”“你这个想法有点疯狂!”安格尔说。“你试试吧!”面对聂华苓的坚持,两人又聊了许久,安格尔最终承认:“倒是个有趣的想法。”

就这样,从1967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二三十位外国优秀作家受邀来到国际写作计划。“交流时间起初是半个学年,后来出于财力、人力等方面的考虑,调整为3个月,人数渐渐变少,但越来越精。在爱荷华,作家们可以完全自主地写作、讨论、参观、旅行。”至于每位作家几千美元的经费,最初由她和安格尔自筹,后来得到一些基金会、学术机构甚至美国国务院的资助。

安格尔曾主持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22年,培养了不少有名的美国作家。他开玩笑:“猎狗闻得出肉骨头,我闻得出才华。”聂华苓和他大概是一类人。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是在1985年参加国际写作计划的。当时,他刚33岁,出版了两部小说,名气还不是很大。聂华苓记得他很沉默,也很少参加组织的活动,几乎通宵写作。中国作家莫言也是在获诺奖前8年接到的邀请。

1981年,埃及和以色列正在开战,国际写作计划邀请了这两个国家的作家。在爱荷华一见到彼此,他们就互掷酒杯,破口大骂,可几个月过后,离开爱荷华时,他们在机场抱头痛哭。

就这样,40多年中,1400多位来自70多个国家的作家来到爱荷华。用中国作家刘恒的话说:“这是一个缩微的世界。它融合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形形的作家、形形的人,也创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交流方式。”1976年,聂华苓和安格尔被24个国家联合推荐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聂华苓也一直没有停止写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一朵小白花》,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等作品。

“我们这一刻在一起”

大陆作家真正参与到这个计划中,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作品好、会英语又出过国的萧乾,成了他们的第一个邀请对象。

那年初秋,聂华苓和安格尔特意举行了“中国周末”。在彼此隔绝了30年后,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的20多个华人作家第一次聚在一起,讨论中国文学。聂华苓记得,“每个人都抓着萧乾谈话,仿佛抓着的是故乡的泥土。萧乾应接不暇,却一直微笑着”。也是在那次讨论会上,她说:“我们不是来交锋,而是来交流,来互相了解、互相认识的。今天不可能得到任何具体结论。我们这一刻在一起,这就是结论。”

萧乾之后,丁玲、艾青、王蒙、、茹志鹃、王安忆、汪曾祺、余华、苏童、毕飞宇等大陆作家,郑愁予、白先勇、林怀民、蒋勋、陈映真等台湾作家,以及董启章、李怡等香港作家,先后来到爱荷华,通过国际写作计划与各国作家交流。聂华苓选人的标准只有3个字:作品好。爱荷华大学的图书馆、芝加哥图书馆等,都是她借阅中国文学作品的宝库。读过了,觉得好, “就和这位作家朋友取得联系,发出邀请”。

丁玲是在1981年来到爱荷华的,在此之前,西方世界对她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丁玲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像个天真的小女孩。”她和丈夫陈明住在山下的五月花公寓,聂华苓夫妇住在山上,散步10分钟就到了,4个人常一起坐在小院的台阶上谈天说地。

丁玲在爱荷华碰见了蒋勋。“她对他又喜欢又好奇,喜欢的是他这个人,好奇的是他从台湾来的。她总是笑眯眯地望着他。那时候,两岸还没有来往。”同样来自台湾的林怀民也说:“来到国际写作计划后,我才发现原来世界是可以这样自由的。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你开始摸索,自己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安忆是在1983年跟着母亲茹志鹃来爱荷华的。在聂华苓眼中,这对母女的思想和对现实的看法,如同她们的创作,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王安忆是历年在爱荷华活动最多的中国作家,和美国年轻人接触最多。活动之余,她会参加中国作家的聚会。她比大部分中国作家都洒脱,摆脱了很多牵牵绊绊,能独立地去看外面的世界。”

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

1988年,聂华苓和安格尔退休。1991年,他们获得波兰政府文化部颁发的国际文化奖。那年3月,他们兴冲冲地准备去领奖,可安格尔倒在了芝加哥机场,再没有回来。

没有安格尔的日子,聂华苓的生活“似乎是老样子,很生动,很丰富。但回想起来,只是一片空白”。工作却并未停止。一位匿名人士向学校捐来50万美元的赞助,指明“供聂华苓为爱荷华大学运用”。“我用它来邀请中国作家。近十年,每年一位中文作家的费用,都是用这笔钱的利息支付的。”

聂华苓不再参加国际写作计划的活动,但仍会将到访的中国作家请到红楼喝茶,或到外面共进晚餐,与他们聊文学、中国,还有人生百态。“我用中文写作,却和中国离得很远。这个距离,让我对人对事都更客观,这在邀请作家时很有必要。但作家的生活不需要这种距离。作家就应该近距离地感受生活,然后将这种感受写入作品。”聂华苓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很难将某个时代的作家与另一个时代的作家相比较,但成长的土壤对作品有很大影响,“大陆作品有本土气息,有它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在其中;台湾的文学是内向的,属于岛屿文学;香港是中西都有,所以我说真正好的中文作品多半出自本土,它有深厚的根在那里。”

聂华苓自己的根,深深扎于大陆,在台湾长出了挺拔的枝干,最终将生命的枝叶散开在爱荷华。她已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安格尔的墓碑上。那块黑亮的大理石碑的背面,刻着安格尔的一句话:“我不能移山,但我能发光。”(《环球人物》记者 肖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