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好: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丢。
古代梳子 八宝钿
可见一个好的发型对人来说有多么重要,试问谁不喜欢有一头乌黑柔顺头发的小姐姐呢?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柔顺的长发,单用手肯定是不行的,这个时候梳子就显得至关重要。
玉梳
有关梳子的诞生,还有一个小故事。
据说在我国文明发展的源头,彼时的人类刚刚度过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文明时期,每逢有一些重大的部落活动时,轩辕黄帝的妃子方雷氏就会将部落里的姑娘召集起来,然后用手指帮她们将头发逐一捋直,但是因为工作量大的原因,方雷氏的手指时常会被捋破。
云篦梳
有一年,黄河流域发了一场大洪水,当时给皇帝发明了舟船的狄货从洪水中捞出十几条大鱼带回了部落,待到大鱼被吃掉,方雷氏不自觉的捡起了地上堆积的鱼骨,并用它梳理自己的头发,发现原本杂乱的头发居然就这么被梳理的整整齐齐,心里很惊讶。
虽然想不通这其中的道理,但方雷氏还是命木匠按照鱼骨的样子做出了第一把梳子,方雷氏用这把梳子帮姑娘们梳理头发,为他们整理发型,开创出我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梳妆文明。
古梳 云篦
因为第一把梳子是用木料制作而成的,所以也被称为木梳。
有了第一把梳子,之后的发展的一切似乎都变得理所当然,梳子的种类变得越发繁多,如檀木梳、枣木梳、桃木梳以及牛角梳都是后世出现的广受欢迎的梳子。当然,除去梳子本身的材料不同以外,梳子的职能也衍生出了不少品类,分别有实用品梳、工艺梳、旅游梳、高档精品梳以及保健梳等五大类一共近300多个品种。
牛角梳
形制方面,而今我们常见的梳子造型大多为扁平形,事实上在这方面也是异彩纷呈,造型繁多,有人物、花鸟、月形、条性、柄形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而且这其中不少梳子制作出来并不只是为了早晚梳理头发,还能用来放置在屋内作为一件赏玩物品。
有了梳子,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整理自己的头发,为自己做出漂亮好看的发型,事实上在提升自身颜值的同时,合理适当的使用梳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头上的一些穴位进行有效按摩,有保护头发,呵护大脑的作用。
清代纯银暗刻花鸟纹梳子
不仅如此,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人们还赋予了梳子一定的寓意,在古时女孩子出嫁时,母亲都会亲手为其梳头,所以民间一直有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的说法。
古代铜梳
梳子还有爱情的寓意,比如说在七夕节送喜欢的人梳子,代表想念,古时还有把梳子用作定情信物的。
古梳
方雷氏发明的梳子不仅开创了梳妆文明,同时也将这个世界的整体审美提升了一大截。
方雷氏是黄帝的第二个妻子,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曾经发明了骨针。她把丝线穿在骨针的尾部,缝起衣裳来飞针走线,远近的人们都非常佩服她。但是方雷氏也有烦心的事,那就是她掌管的黄帝宫二十多位女子,经常蓬头垢面,很是影响美观。
每逢遇到重大节日,方雷氏总要把这些女子叫来,一个个帮她们把头发理顺。可是她们平时很少梳头头发乱糟糟的,方雷氏要想把她们的头发全都理顺,哪有那么容易?所以,往往一天忙下来,方雷氏的十个手指头都弄破了。闲下来的时候,方雷氏总在考虑要想个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不久,一场大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有一个叫狄货的小伙子从水中捞回十九条比胳膊还粗的大带鱼。他非要黄帝的第三个妻子彤鱼氏给他烤熟了吃。可是,彤鱼氏生病了,下不了床,怎么给他烤鱼吃呢?没办法,狄货只好去找方雷氏。
“没问题,我来给你烤!”方雷氏爽快地答应了。她按照彤鱼氏平时烤鱼的方法,把石板用柴火烧热,把带鱼放在石板上,上下翻滚,不一会儿带鱼就熟了。
狄货一口气吃了三条,鱼刺堆了一地。方雷氏觉得那鱼刺很有意思,就随手捡起一根最大的。折了一节,把玩起来。她左看右看,越看越喜爱,不由得用鱼刺梳起自己的长发来。
这一梳呀,她觉得好舒服!头发好像有人在按摩,精神也更好了,更重要的是,她的头发比以前更顺了,变得整整齐的!她赶紧来到河边,朝水里一看,哎呀,真漂亮!方雷氏觉得这全都是鱼刺的功劳,于是暗暗把它们收藏起来。
第二天,方雷氏把这些鱼刺折成小段,叫来宫里的所有女子,一人发给一节鱼刺,告诉她们,这是鱼刺梳,并教她们梳头发。这些女子便嘻嘻哈哈动手梳起来。一开始,有的人不会使用。鱼刺扎进了头皮;有的用力太大。一下子把鱼刺折断了;还有的干脆把鱼刺扔了。
方雷氏看她们都不喜欢用鱼刺梳头,便另外想起办法来。几天后,她看到专门给黄帝做木工的睡儿,灵机一动,取出鱼刺。对睡儿说:“你能做出这样的木头梳来吗?”
睡儿心灵手巧,他看了看鱼刺,告诉方雷氏说:“能不能做出来我不知道,不过我可以试一试。”
又过了几天,睡儿用一块木板做出一把像鱼刺一样的梳子,拿来给方雷氏看。方雷氏看了,大笑起来:“你做的这些刺比手指头还粗。简直就像个耙地的耙子,怎么能梳头发呢?”
睡儿不好意思地笑了。不过,方雷氏并没有放弃,她马上又叫来几个会做木工活的兄弟,一起商量、研究,最后终于用竹子做成了一把梳子。
从此,中华民族使用梳子的时始了!
方雷氏乃方姓始祖得到普遍认可,而方姓故地“方山”,依旧存争议。
不过,对于禹州的方氏一族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禹州的方山、方岗镇较完整地保留了方氏远祖故冢、方氏祖坟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方氏子孙前来祭奠。
方姓始祖
上古时期的方雷氏是个“高富帅”
“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弄清楚方姓的起源。”登封方家沟村76岁的方老汉说,10多年来,他和几位方姓友人查典稽谱,探究方姓起源。
他说,据《风俗通义》及《世本》等所载,上古时期,部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炎黄二人携手对抗蚩尤。在涿鹿之战中,炎帝后裔榆罔之子雷因辅佐黄帝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改称“方雷氏”,其后世子孙分为方姓和雷姓。
但也有学者认为,在西周时因功受封的方叔才是“方氏正宗”。河南商报记者咨询多位专家发现,方雷氏为方姓始祖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可。
方姓始祖方雷氏,被尊称为雷公。据史料记载,方雷氏是个标准的“高富帅”,从事方姓文化研究的方俊称,方雷氏是“花样美男”。
方氏祖地
古方山的位置,如今仍存在争议
天下方姓源自河南古方山,这让方老汉很兴奋。可是,仅河南境内就有四五处“方山”,到底哪里才是方雷氏因功受封的“方山”呢?
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松木认为,古方山应指今登封,因为方雷氏受黄帝重用,其必居于黄帝都城附近,“由此推测,古方山应该在今登封嵩山附近。”
洛阳姓氏研究会会长徐金星推测,古方山大概在今登封、巩义、偃师三地的交界处,登封嵩山最有可能;而也有学者指出,古方山应该是指今禹州。
随后,河南商报记者先后咨询了4位姓氏专家,古方山到底指如今何地,众说纷纭。不过,记者却发现,近年来,来自海内外的方氏子孙都频频前往禹州祭祖。
早在1986年,就有来自新加坡、韩国的方氏族人,专程到禹州方氏祠堂寻根拜祖,今年3月份,来自国内外的600多名方氏族人齐聚禹州方岗镇祭拜祖先。
实地探访
禹州方山上,有块方雷氏石碑
河南商报记者先是赶往登封方姓人的主要分布区——卢店方家沟。如今的方家沟仅有二三十户方氏后裔,约200人,村子里没有任何透露历史的石碑或坟茔。
之后,河南商报记者又赶到位于禹州市西部25公里处的方山,山门前的北面山腰上有块“古方雷氏封邑”的石碑,但是碑文上并未记载它由谁兴建、建于何年。
走访方山脚下的方山村,由于历史变迁,如今的方山村姓氏杂居,已难寻方氏一族的踪迹,对于石碑的来源,更是没人说得清。一位刘姓老人称,在古时,方山称为“上方山”,在方山之尾的方岗镇被称为“下方山”,如今的“下方山”聚集着6000多方氏后裔。
农历七月十五,当河南商报记者来到位于方岗镇的“方氏总祠堂”时,正赶上这里一年一度的集会,戏台就搭在祠堂边,锣鼓阵阵、人声鼎沸。2009年,这座祠堂扩建翻新,占地6亩多。
在祠堂内,供有方雷氏、方琛公、方国公、方孝孺等人的遗像,内存有贤军方圆、无知名等15块碑及炎黄二帝活动范围平面图,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据当地老者介绍,在方氏祠堂附近还有方氏祖坟,只是新中国成立前被毁严重。“方山村、方岗镇都较完整地保留了方氏一族的遗迹,或许这就是全球方氏后裔愿意来禹州祭祖的原因吧。”当地一位方姓老人说。
先祖故居
方氏先祖居住的晚衍沟 如今已被蝙蝠霸占
方氏远祖故冢、方氏祖坟、封邑石碑……这些遗迹让禹州的方氏后裔感到自豪,不过,他们心中也有隐隐的痛。
当地方氏研究会会长方留栓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在方岗镇方南村西200米处,有个晚衍沟。相传,方氏先人由原始渔猎生活过渡到农耕生活时,从“上方山”迁到“下方山”的穴居处。
还有传言称,方叔之玄孙园公就因晚衍沟竹茂林密、清幽秀丽,带领族人从“上方山”迁到此处定居,繁衍后代。
随着晚衍沟人口突增,两侧沟壁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窑洞,当地后人习惯叫它“挖窑沟”。
不过,不知从何时起,晚衍沟逐渐破败,如今,大多数洞穴已难寻原貌,不少洞穴入口已塌,周围杂草丛生。白天,晚衍沟十分寂静,只有夜幕降临,它才“活过来”,不过,深沟里回荡的全是蝙蝠的叫声。 即使有尚存的洞穴,如今也被蝙蝠“鸠占鹊巢”,当地的老人说,如今大家都只把目光盯在兴建阔气的祠堂、庙宇上,却甚少有人去关注珍贵的人文景观。(河南商报)
方雷氏乃方姓始祖得到普遍认可,而方姓故地“方山”,依旧存争议。
不过,对于禹州的方氏一族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禹州的方山、方岗镇较完整地保留了方氏远祖故冢、方氏祖坟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方氏子孙前来祭奠。
方姓始祖
上古时期的方雷氏是个“高富帅”
“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弄清楚方姓的起源。”登封方家沟村76岁的方老汉说,10多年来,他和几位方姓友人查典稽谱,探究方姓起源。
他说,据《风俗通义》及《世本》等所载,上古时期,部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炎黄二人携手对抗蚩尤。在涿鹿之战中,炎帝后裔榆罔之子雷因辅佐黄帝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改称“方雷氏”,其后世子孙分为方姓和雷姓。
但也有学者认为,在西周时因功受封的方叔才是“方氏正宗”。河南商报记者咨询多位专家发现,方雷氏为方姓始祖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可。
方姓始祖方雷氏,被尊称为雷公。据史料记载,方雷氏是个标准的“高富帅”,从事方姓文化研究的方俊称,方雷氏是“花样美男”。
方氏祖地
古方山的位置,如今仍存在争议
天下方姓源自河南古方山,这让方老汉很兴奋。可是,仅河南境内就有四五处“方山”,到底哪里才是方雷氏因功受封的“方山”呢?
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松木认为,古方山应指今登封,因为方雷氏受黄帝重用,其必居于黄帝都城附近,“由此推测,古方山应该在今登封嵩山附近。”
洛阳姓氏研究会会长徐金星推测,古方山大概在今登封、巩义、偃师三地的交界处,登封嵩山最有可能;而也有学者指出,古方山应该是指今禹州。
随后,河南商报记者先后咨询了4位姓氏专家,古方山到底指如今何地,众说纷纭。不过,记者却发现,近年来,来自海内外的方氏子孙都频频前往禹州祭祖。
早在1986年,就有来自新加坡、韩国的方氏族人,专程到禹州方氏祠堂寻根拜祖,今年3月份,来自国内外的600多名方氏族人齐聚禹州方岗镇祭拜祖先。
实地探访
禹州方山上,有块方雷氏石碑
河南商报记者先是赶往登封方姓人的主要分布区——卢店方家沟。如今的方家沟仅有二三十户方氏后裔,约200人,村子里没有任何透露历史的石碑或坟茔。
之后,河南商报记者又赶到位于禹州市西部25公里处的方山,山门前的北面山腰上有块“古方雷氏封邑”的石碑,但是碑文上并未记载它由谁兴建、建于何年。
走访方山脚下的方山村,由于历史变迁,如今的方山村姓氏杂居,已难寻方氏一族的踪迹,对于石碑的来源,更是没人说得清。一位刘姓老人称,在古时,方山称为“上方山”,在方山之尾的方岗镇被称为“下方山”,如今的“下方山”聚集着6000多方氏后裔。
农历七月十五,当河南商报记者来到位于方岗镇的“方氏总祠堂”时,正赶上这里一年一度的集会,戏台就搭在祠堂边,锣鼓阵阵、人声鼎沸。2009年,这座祠堂扩建翻新,占地6亩多。
在祠堂内,供有方雷氏、方琛公、方国公、方孝孺等人的遗像,内存有贤军方圆、无知名等15块碑及炎黄二帝活动范围平面图,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据当地老者介绍,在方氏祠堂附近还有方氏祖坟,只是新中国成立前被毁严重。“方山村、方岗镇都较完整地保留了方氏一族的遗迹,或许这就是全球方氏后裔愿意来禹州祭祖的原因吧。”当地一位方姓老人说。
先祖故居
方氏先祖居住的晚衍沟 如今已被蝙蝠霸占
方氏远祖故冢、方氏祖坟、封邑石碑……这些遗迹让禹州的方氏后裔感到自豪,不过,他们心中也有隐隐的痛。
当地方氏研究会会长方留栓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在方岗镇方南村西200米处,有个晚衍沟。相传,方氏先人由原始渔猎生活过渡到农耕生活时,从“上方山”迁到“下方山”的穴居处。
还有传言称,方叔之玄孙园公就因晚衍沟竹茂林密、清幽秀丽,带领族人从“上方山”迁到此处定居,繁衍后代。
随着晚衍沟人口突增,两侧沟壁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窑洞,当地后人习惯叫它“挖窑沟”。
不过,不知从何时起,晚衍沟逐渐破败,如今,大多数洞穴已难寻原貌,不少洞穴入口已塌,周围杂草丛生。白天,晚衍沟十分寂静,只有夜幕降临,它才“活过来”,不过,深沟里回荡的全是蝙蝠的叫声。 即使有尚存的洞穴,如今也被蝙蝠“鸠占鹊巢”,当地的老人说,如今大家都只把目光盯在兴建阔气的祠堂、庙宇上,却甚少有人去关注珍贵的人文景观。(河南商报)
方雷氏是黄帝的第二个妻子,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曾经发明了骨针。她把丝线穿在骨针的尾部,缝起衣裳来飞针走线,远近的人们都非常佩服她。但是方雷氏也有烦心的事,那就是她掌管的黄帝宫二十多位女子,经常蓬头垢面,很是影响美观。
每逢遇到重大节日,方雷氏总要把这些女子叫来,一个个帮她们把头发理顺。可是她们平时很少梳头头发乱糟糟的,方雷氏要想把她们的头发全都理顺,哪有那么容易?所以,往往一天忙下来,方雷氏的十个手指头都弄破了。闲下来的时候,方雷氏总在考虑要想个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不久,一场大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有一个叫狄货的小伙子从水中捞回十九条比胳膊还粗的大带鱼。他非要黄帝的第三个妻子彤鱼氏给他烤熟了吃。可是,彤鱼氏生病了,下不了床,怎么给他烤鱼吃呢?没办法,狄货只好去找方雷氏。
“没问题,我来给你烤!”方雷氏爽快地答应了。她按照彤鱼氏平时烤鱼的方法,把石板用柴火烧热,把带鱼放在石板上,上下翻滚,不一会儿带鱼就熟了。
狄货一口气吃了三条,鱼刺堆了一地。方雷氏觉得那鱼刺很有意思,就随手捡起一根最大的。折了一节,把玩起来。她左看右看,越看越喜爱,不由得用鱼刺梳起自己的长发来。
这一梳呀,她觉得好舒服!头发好像有人在按摩,精神也更好了,更重要的是,她的头发比以前更顺了,变得整整齐的!她赶紧来到河边,朝水里一看,哎呀,真漂亮!方雷氏觉得这全都是鱼刺的功劳,于是暗暗把它们收藏起来。
第二天,方雷氏把这些鱼刺折成小段,叫来宫里的所有女子,一人发给一节鱼刺,告诉她们,这是鱼刺梳,并教她们梳头发。这些女子便嘻嘻哈哈动手梳起来。一开始,有的人不会使用。鱼刺扎进了头皮;有的用力太大。一下子把鱼刺折断了;还有的干脆把鱼刺扔了。
方雷氏看她们都不喜欢用鱼刺梳头,便另外想起办法来。几天后,她看到专门给黄帝做木工的睡儿,灵机一动,取出鱼刺。对睡儿说:“你能做出这样的木头梳来吗?”
睡儿心灵手巧,他看了看鱼刺,告诉方雷氏说:“能不能做出来我不知道,不过我可以试一试。”
又过了几天,睡儿用一块木板做出一把像鱼刺一样的梳子,拿来给方雷氏看。方雷氏看了,大笑起来:“你做的这些刺比手指头还粗。简直就像个耙地的耙子,怎么能梳头发呢?”
睡儿不好意思地笑了。不过,方雷氏并没有放弃,她马上又叫来几个会做木工活的兄弟,一起商量、研究,最后终于用竹子做成了一把梳子。
从此,中华民族使用梳子的时始了!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