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干大屁股女人

发布时间:2024-05-08 01:44:07作者:凉话刺骨来源:互联网

干大屁股女人

本文目录一览:

大码≠加肥加大,胖女孩何时迎来“穿衣自由”?

“我身高1米62,体重140斤,有肚腩、‘大象腿’和厚肩膀,算是正儿八经的‘大码女孩’,但我一直穿着非标准的‘大码女装’。”宋甯甯表示,身材的不完美不能妨碍自己做个“辣妹”,她很少会选择宽松遮肉的肥大T恤,露脐装、包臀裙才是最爱。

近几年,“大码”在时尚圈的地位逐步攀升,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启用大码模特,展示着“美更宽广”的定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淘宝搜索“大码”关键词发现,有将近50万家店铺为商品打上了此类标签。不难看出,在审美自由的时代,“大码”悄然成了一个时尚新风口。

大码不是“加肥加大”

“胖,但会打扮”是很多人对宋甯甯的评价,即便如穿搭博主般会打扮的她,在选购服装时也有和其他胖女孩一样的烦恼。“网购时看到好看的衣服也会心动下单,买回来后发现有的扣子根本扣不上,即便能穿下,也没有模特上身的效果。”宋甯甯直言,曾经自己对网购衣服一直很抵触,“明明跟客服确认过尺码,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种感觉太让人绝望了。”

在宋甯甯看来,市面上大多打上“大码”标签的服装,只是正常服装的“加肥加大”版,“大码不等于XXL,它应该是服装领域里的单独体系。”

同是“大码女孩”的周稚依最喜欢的时尚单品是收腰连衣裙,“我是梨形身材,穿上长裙后,很难看出我有150斤。”据回忆,周稚依的体重自高三起几乎没有变化,也尝试过塑形减脂,但因有甲状腺类基础疾病,很难将体重降下来。“我曾经一度因体重过高感到自卑,直到在国外留学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逐渐与身材和解。”

周稚依表示,虽然大码女装在国内的电商平台有很多选择,但更多时候,她还是倾向于海淘。“淘宝上的大码女装虽然价格低,但质量却一言难尽,和正常尺码的女装相比,很多大码女装少了些别出心裁的设计。”

与宋甯甯、周稚依一样积极乐观,有自己穿搭理念的“大码女孩”不在少数,但她们也有同样的困扰。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一些“大码网红”的服装购物开箱视频下,有许多抱怨大码服装“质量差”“款式少”“细节设计不到位”的评论,这也间接反映出大码服饰在国内市场的不成熟之处。对这一批年轻的大码女装消费者来说,她们希望有更多个性化、高品质的选择。

需求不断扩大,市场需要“高质量玩家”

因肥胖率较高等原因,欧美的设计师及品牌对大码女装的探索更早一些。意大利高级女装品牌Max Mara在1980年推出了专为大码女性设计的副线品牌Marina Rinaldi,成为第一个高级大码女装品牌。20世纪初,曾是母婴用品品牌的Lane Bryant转战大码女装领域,此后成为了专注于大码女性服饰的快时尚品牌。

相比之下,国内大码女装起步较晚,一直到2007年,市场才迎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码女装品牌“十大X”,其母公司和Lane Bryant相似,靠母婴用品起家。只可惜“十大X”并没有像Lane Bryant那样持续深耕,便匆匆退出了大码女装市场。往后的十余年中,市场对大码女装服饰需求逐渐扩大,电商平台看似涌现出许多商家,但有品质的相对有限。

这一“混乱”局面,在两年前逐渐被打破。

借助于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坦然面对身材的“不完美”,更多的大码女性开始发声。抖音数据显示,自2020年下半年起,“大码”“微胖”等标签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2020年6月,杨天真在微博宣布卸任所有经纪人业务,转向直播行业,发力个人大码女装品牌Plusmall;7月25日,杨天真在小红书开启直播带货首秀。当晚,杨天真首场带货成交总额超736万元,个人大码女装首次预售超过3000件。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Plusmall的整体风格带着创始人杨天真的强烈个人色彩,以西装、裙装为主,有别于仅为“遮肉”而生的大码女装,职场大码女孩儿更容易在这里选到适合自己的“战袍”。

此外,2021年天猫6·18期间,女装品牌独束成为大码女装类目的销售冠军。该品牌在售服装的尺码范围为M至4XL。其中,销量最高的是较为宽松的红色碎花连衣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独束的服装几乎都拥有明显的腰线,但不会过于贴合身体,评论中也多见“显瘦”“拉长身材比例”等描述。记者观察到,在独束的直播间中,会由几位身材类型不同的主播共同试穿和讲解服装,展示服装的真实上身效果。

大码女装的发展“困局”,面料是关键?

尽管在Plusmall、独束等品牌的运作下,人们对大码女装的认可有所改善,但目前来看,对于许多品牌来说,拓展大码女装领域仍存瓶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小红书注意到,不少用户都指出部分小有名气的大码女装品牌产品质量差。宋甯甯也表示,遇到版型好的衣服会多次回购同款,“大部分大码女装售价都很便宜,有些在设计上深得我心,但穿几次就会出现破洞、起球等情况,有些甚至是‘一次性’服装。”

针对这一现象,服装制造方案解决机构Kedic Fashion Workshop联合创始人Kazuki Kozuru-Salifoska曾表示,相比做普通尺码的服饰,做大码服饰需要耗费更多资源和时间。“合身舒适的大码服饰不能只是简单地仿照普通尺码的服饰粗暴升级,大码服饰往往更具立体效果,且大码女生的身材差异更大。”而部分大码女装品牌则将低价作为核心竞争力,牺牲了质量。

从事服装生产的刘秋菊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在大码女性的服装设计上,大部分品牌都受困于材料。她表示:“大码女装的用户对面料的要求更挑剔,对细微差别的感知也会更敏感,比如面料的损耗程度、是否起球、是否透气等,都是品牌及生产商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刘秋菊认为,由于面料研发成本高,很多大码女装电商品牌出于成本的考量,使用的面料不到位,影响大码女装上身后呈现的视觉效果和穿着体验。“夏季大码女装对面料吸湿排汗功能的要求,比普通服装要高,因此,光是在面料的研发上就会消耗品牌及工厂的大量人力物力。”

随着头部大码女装品牌的涌现,这一市场的准入门槛也变得越来越高,但成熟品牌较少、质量无法保证以及缺少线下实体店铺等,都是这一细分赛道面临的问题。未来,大码女孩们是否真的能迎来“穿衣自由”?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编辑 李铮

校对 卢茜

封图 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