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细菌虫子图片 细菌感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4-05-07 21:13:13作者:牛奶煮萝莉来源:网友投稿

细菌虫子图片 细菌感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文目录一览:

危险!这个小虫很不起眼,却携带上百种病菌,有娃的家庭都要留心

前段时间,跟大家分享了一篇防止红蚁咬伤以及咬伤后该如何处理的文章,很多家长表示非常实用,同时呢,也有很多妈妈提出了新的需求——宝宝被其他蚊虫叮咬后的包块该如何处理?

这不,今天就给大家安排上了。尤其是喜欢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的家长们,一定要看仔细了哦~

对于一般的蚊虫叮咬,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患处后,再涂上碘伏进行消毒,不出几天就会好了。

当然,如果不放心或者孩子的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去医院就医检查。

可是,对于不一般的虫子,处理情况就复杂了。

今天就说一个——蜱虫。

蜱虫也叫壁虱、扁虱、牛虱、草爬子,虫体呈椭圆形,一般为红褐色或灰色,多见于花草丛、植物中,或寄宿于猫、狗等等动物皮毛内。

成虫体长约2~10mm,很难被人发现。之前有个3岁女孩耳朵里就进了一只蜱虫,被发现时都已经产卵了!

此外,蜱虫吸血前后的大小也不一样。在未吸血时,身体干瘪瘦小,跟米粒差不多大小,在吸血后,可增大数倍,类似于赤豆那么大,最大可达30mm。

吸血后变大的蜱虫

说到这,想必大家对蜱虫有了基本的认识,接下来的重点内容,大家要仔细看哟~

01蜱虫虽小,杀伤力却极大

蜱虫虽然只有米粒般大小,但其体内却携带着上百种病原体:

83种病毒32种原虫l20种立克次体14种细菌18种螺旋体2种线虫衣原体、支原体、巴尔通体1种

在叮咬人类或动物后,蜱虫就会将其体内的病原体传播给宿主。

是不是有点出乎你的意料?这还只是“开胃菜”,看完下面因蜱虫叮咬引发的疾病,估计你会惊掉下巴:

看到了吧,蜱虫叮咬所感染的疾病还真不少,多数都挺严重的。而且日常生活中被蜱虫叮咬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今年清明节期间,一名17岁女孩外出游玩,就不幸被蜱虫咬伤,身上长出很多红斑,每个直径约一厘米左右,还伴有刺痛感,经医生诊断后,需要用药治疗。

还有一名5岁女童,被蜱虫咬伤后,无法站立、行走,说话也变得艰难,被医生诊断为蜱麻痹。

不过,你也别紧张,这些病一般都得在蜱虫叮咬后的24~36小时以后才可能感染,短时间感染几率不大,但也要及时处理伤口。

02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该怎么办呢?

发现被虫子叮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把虫子「拍死」或「弄走」,如果被蜱虫咬了,切记不能这样做。

这是因为,蜱虫在吸血时,会把头部钻入皮肤,同时蜱虫在受到刺激后,会往体内钻,并释放出更多有毒物质。

而且,蜱虫的头部还有倒钩,所以,拍打和往外硬拉的方式都不可取,这样很容易将蜱虫的头部残留在体内。

还有人喜欢用火烧蜱虫,也不可取。因为这样很容易烧伤皮肤,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那该怎么办呢?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镊子夹除。

家长们可以参考美国CDC给出的操作方法:

①使用镊子尽可能地靠近皮肤表面抓住蜱虫,夹的时候要连同蜱虫的口器一起夹住。

②使用平稳、均匀的力度向上拉,千万不要旋转、搅动蜱虫,容易导致口器残留在皮肤,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用镊子再次取出头部。

咱们再上真蜱虫演示一遍正确操作:

③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取出,建议立去医院,让专业人士操作,将蜱虫取出。

④取出蜱虫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患处和手。

⑤不要用手压扁取出后的蜱虫,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即便蜱虫被取出,也会继续分泌有毒物质,当皮肤接触后,也会被感染。

也可以将其装入密封容器中憋死,然后丢掉。

蜱虫叮咬后,一般及时取出来基本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出现了发热、疲劳、肌肉关节疼痛、身体出现特殊皮疹、出血点、头痛不适、神经系统改变等表现,需要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被蜱虫叮咬过。

03有没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蜱虫叮咬呢?

就知道大家会这么问,「秘籍」已经整理好了:

(1) 少去或不去植物茂盛的地方

其实,不光是蜱虫,很多蚊虫都喜欢植物茂密的地方。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小树林、草丛等地,最好还是少去或不去,可以选择其它地方游玩。

(2) 尽量穿长袖长裤

如果一定要去树林或草丛这些地方,建议穿长袖衣物,这样就能通过衣服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衣服的颜色建议选择浅色系,这样不容易招虫。对了,不要穿凉鞋哟,小脚脚暴露在外面也会有危险的。

(3) 涂抹防虫制剂

必要时,可以在裸露的皮肤周围涂抹防虫制剂,如20%~30%的避蚊胺产品,对防蜱虫有一定的效果,一般药店都有售。

尤其是在野外露营,衣物、背包、帐篷等用品也要喷洒上一些。

(4)外出归来后,要仔细检查身体

外出回来后,要仔细检查身体各个部位,看看是否有奇怪的「伤痕」,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清明节外出的女孩一样,她的腿上出现了红斑,好在就医及时,没有出现严重的后果。

建议大家重点检查耳朵、颈部、腋下、肚脐、大腿内侧、膝窝、腰部和头发等皮肤较薄且不易搔痒的部位,以及仔细查看皮肤上黑色或棕色的斑点。

如果是带宠物外出,回家后也要给宠物做个全身检查,以免传染给孩子。

孩子安全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平时我们多一分仔细,孩子就会少一分危险。

希望朋友们将本文转发到朋友圈,让身边人都了解蜱虫的危害,远离蜱虫,让宝宝免受伤害。

对了,还有啥想了解的,欢迎留言哟~

参考文献

[1] 汪才侠,胡方成,雷呈祥,易建中. 蜱虫和蜱传疾病的预防[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05):50-51.

[2] 郑卫青,柳小青,陈海婴. 蜱虫危害及其媒介效能[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20(05):493-496+500.

[3] 刘增加,郑龙,张爱勤,韩雪玲.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临床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05:417-422.

[4] 韩雪玲,李莉莉,史娟玲,范巧宁,何蓓. 我国森林脑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03:148-153.

[5] 田秀君,辛德莉. 莱姆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传染病信息,2020,02:109-111.

[6] 褚珊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20.

[7] 高永利,郑龙. 我国巴贝斯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06:365-369.

[8] CDC.Tick Bite: What to Do.2019.

[9] https://www.cdc.gov/ticks/pdfs/FS_TickBite-508.pdf

[10] https://www.cdc.gov/ticks/removing_a_tick.html

索马里进口香蕉钻出十厘米长大蠕虫?真相来了

一大清早,被闹钟叫醒的小编睡眼惺忪地发现有一条妈妈发来的语音消息:你张姨说她跳广场舞时候听对面小区陈大妈说进口香蕉不能吃啦!”

好吃的香蕉有虫子?还能死人?

进口香蕉还是很好吃的

小编上网一搜视频,那场面,简直惨烈,刚吃过饭或者马上要吃饭的建议谨慎观看。

由于画面太过“印象深刻”,视频就不放了。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说有一批来自索马里的香蕉,进入我国市场。按照视频里的说法,这批香蕉含有一种所谓的“螺杆菌蠕虫”,吃了能引起人死亡。

有视频,有解说,还有“倾情演出”的虫子,说得是有鼻子有眼,七大姑八大姨们可就全信了。小编大胆地猜测一下,估计各位的“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都“沦陷”了。

小编要yue出来了…

这条消息究竟是真是假?还有这个所谓的“螺杆菌蠕虫”到底个什么东西?《中国三农报道》记者出动一支小分队进行深入调查,为您揭晓答案(chuo chuan yao yan)。

首先,按照这条视频的说法,有一批来自索马里的香蕉,进入我国市场。那么超市里是否有“索马里进口香蕉”呢?我们的记者随机选择了北京朝阳区东四环附近的一家超市进行实地探访。

在这家超市里,摆了几种香蕉,它们的原产地分别是厄瓜多尔,菲律宾,和中国的广西玉林。并没有看到来自索马里产地的香蕉。

记者在超市并没有找到产地为索马里的香蕉

那么,会不会是因为随机选取的超市恰好没有索马里产的进口香蕉呢?

随后,我们的记者查询了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的网站,目前获得我国检验检疫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当中,并没有索马里,也就是说不仅是索马里香蕉,甚至索马里的其它水果,目前都不允许输入我国。

而我国市场上的进口香蕉主要来自东南亚、中南美洲等地,就没有所谓的索马里进口香蕉。

看到这里,“吃货们”已经可以放心大胆地吃香蕉了,进口的国产的都不要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站搜索“索马里香蕉”结果为0

现在,好奇宝宝们可能要问了:虽然我国没有这种“螺杆菌蠕虫香蕉”,那“螺杆菌蠕虫香蕉”真的存在吗?

专家:所谓"螺杆菌蠕虫"大概率是造假

我们得知道,螺杆菌是一种细菌——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蠕虫,大多都是肉眼可见的大肉虫子。

那么螺杆菌蠕虫是什么东西?

难道是细菌和蠕虫的结合体?

难道一种新型变异物种又“诞生”了?

这扭来扭曲恶心人的东西到底是细菌?是蠕虫?还是别的什么呢?

为此,我们的记者专门采访了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功能研究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李华平教授。

李教授介绍说,他和身边的科研人员在各类水果当中,从来没有发现过类似视频中出现的这种生物。在果实当中发现的体型比较大的肉虫子,也只有果蝇在水果里下的崽——果蝇蛆虫。但这种蛆虫最大也不会超过两厘米,而视频中的生物差不多有十厘米左右了。

李华平还表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香蕉穿孔线虫,也是不准确的。因为“香蕉穿孔线虫”基本只寄生在植物的根系当中,不会出现在果肉中。李华平认为,视频当中的虫状物体很有可能是人工伪造的。

香蕉穿孔线虫在显微镜下长这样

“它表皮有明显的皱褶、塌陷,看起来表面不光滑,而生物表皮是有一定张力的。这样一个“生物”,造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所以,如果再发现你的微信群里有人发布这种视频或者文章,别和他争论什么“不信谣、不传谣”,直接反手把这篇文章给他(她)转发回去。

如果让谣言妨碍我们吃好吃的,那绝不能答应,您说是不是?

编辑:俊杰

危险!这个小虫很不起眼,却携带上百种病菌,有娃的家庭都要留心

前段时间,跟大家分享了一篇防止红蚁咬伤以及咬伤后该如何处理的文章,很多家长表示非常实用,同时呢,也有很多妈妈提出了新的需求——宝宝被其他蚊虫叮咬后的包块该如何处理?

这不,今天就给大家安排上了。尤其是喜欢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的家长们,一定要看仔细了哦~

对于一般的蚊虫叮咬,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患处后,再涂上碘伏进行消毒,不出几天就会好了。

当然,如果不放心或者孩子的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去医院就医检查。

可是,对于不一般的虫子,处理情况就复杂了。

今天就说一个——蜱虫。

蜱虫也叫壁虱、扁虱、牛虱、草爬子,虫体呈椭圆形,一般为红褐色或灰色,多见于花草丛、植物中,或寄宿于猫、狗等等动物皮毛内。

成虫体长约2~10mm,很难被人发现。之前有个3岁女孩耳朵里就进了一只蜱虫,被发现时都已经产卵了!

此外,蜱虫吸血前后的大小也不一样。在未吸血时,身体干瘪瘦小,跟米粒差不多大小,在吸血后,可增大数倍,类似于赤豆那么大,最大可达30mm。

吸血后变大的蜱虫

说到这,想必大家对蜱虫有了基本的认识,接下来的重点内容,大家要仔细看哟~

01蜱虫虽小,杀伤力却极大

蜱虫虽然只有米粒般大小,但其体内却携带着上百种病原体:

83种病毒32种原虫l20种立克次体14种细菌18种螺旋体2种线虫衣原体、支原体、巴尔通体1种

在叮咬人类或动物后,蜱虫就会将其体内的病原体传播给宿主。

是不是有点出乎你的意料?这还只是“开胃菜”,看完下面因蜱虫叮咬引发的疾病,估计你会惊掉下巴:

看到了吧,蜱虫叮咬所感染的疾病还真不少,多数都挺严重的。而且日常生活中被蜱虫叮咬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今年清明节期间,一名17岁女孩外出游玩,就不幸被蜱虫咬伤,身上长出很多红斑,每个直径约一厘米左右,还伴有刺痛感,经医生诊断后,需要用药治疗。

还有一名5岁女童,被蜱虫咬伤后,无法站立、行走,说话也变得艰难,被医生诊断为蜱麻痹。

不过,你也别紧张,这些病一般都得在蜱虫叮咬后的24~36小时以后才可能感染,短时间感染几率不大,但也要及时处理伤口。

02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该怎么办呢?

发现被虫子叮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把虫子「拍死」或「弄走」,如果被蜱虫咬了,切记不能这样做。

这是因为,蜱虫在吸血时,会把头部钻入皮肤,同时蜱虫在受到刺激后,会往体内钻,并释放出更多有毒物质。

而且,蜱虫的头部还有倒钩,所以,拍打和往外硬拉的方式都不可取,这样很容易将蜱虫的头部残留在体内。

还有人喜欢用火烧蜱虫,也不可取。因为这样很容易烧伤皮肤,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那该怎么办呢?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镊子夹除。

家长们可以参考美国CDC给出的操作方法:

①使用镊子尽可能地靠近皮肤表面抓住蜱虫,夹的时候要连同蜱虫的口器一起夹住。

②使用平稳、均匀的力度向上拉,千万不要旋转、搅动蜱虫,容易导致口器残留在皮肤,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用镊子再次取出头部。

咱们再上真蜱虫演示一遍正确操作:

③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取出,建议立去医院,让专业人士操作,将蜱虫取出。

④取出蜱虫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患处和手。

⑤不要用手压扁取出后的蜱虫,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即便蜱虫被取出,也会继续分泌有毒物质,当皮肤接触后,也会被感染。

也可以将其装入密封容器中憋死,然后丢掉。

蜱虫叮咬后,一般及时取出来基本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出现了发热、疲劳、肌肉关节疼痛、身体出现特殊皮疹、出血点、头痛不适、神经系统改变等表现,需要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被蜱虫叮咬过。

03有没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蜱虫叮咬呢?

就知道大家会这么问,「秘籍」已经整理好了:

(1) 少去或不去植物茂盛的地方

其实,不光是蜱虫,很多蚊虫都喜欢植物茂密的地方。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小树林、草丛等地,最好还是少去或不去,可以选择其它地方游玩。

(2) 尽量穿长袖长裤

如果一定要去树林或草丛这些地方,建议穿长袖衣物,这样就能通过衣服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衣服的颜色建议选择浅色系,这样不容易招虫。对了,不要穿凉鞋哟,小脚脚暴露在外面也会有危险的。

(3) 涂抹防虫制剂

必要时,可以在裸露的皮肤周围涂抹防虫制剂,如20%~30%的避蚊胺产品,对防蜱虫有一定的效果,一般药店都有售。

尤其是在野外露营,衣物、背包、帐篷等用品也要喷洒上一些。

(4)外出归来后,要仔细检查身体

外出回来后,要仔细检查身体各个部位,看看是否有奇怪的「伤痕」,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清明节外出的女孩一样,她的腿上出现了红斑,好在就医及时,没有出现严重的后果。

建议大家重点检查耳朵、颈部、腋下、肚脐、大腿内侧、膝窝、腰部和头发等皮肤较薄且不易搔痒的部位,以及仔细查看皮肤上黑色或棕色的斑点。

如果是带宠物外出,回家后也要给宠物做个全身检查,以免传染给孩子。

孩子安全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平时我们多一分仔细,孩子就会少一分危险。

希望朋友们将本文转发到朋友圈,让身边人都了解蜱虫的危害,远离蜱虫,让宝宝免受伤害。

对了,还有啥想了解的,欢迎留言哟~

参考文献

[1] 汪才侠,胡方成,雷呈祥,易建中. 蜱虫和蜱传疾病的预防[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05):50-51.

[2] 郑卫青,柳小青,陈海婴. 蜱虫危害及其媒介效能[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20(05):493-496+500.

[3] 刘增加,郑龙,张爱勤,韩雪玲.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临床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05:417-422.

[4] 韩雪玲,李莉莉,史娟玲,范巧宁,何蓓. 我国森林脑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03:148-153.

[5] 田秀君,辛德莉. 莱姆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传染病信息,2020,02:109-111.

[6] 褚珊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20.

[7] 高永利,郑龙. 我国巴贝斯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06:365-369.

[8] CDC.Tick Bite: What to Do.2019.

[9] https://www.cdc.gov/ticks/pdfs/FS_TickBite-508.pdf

[10] https://www.cdc.gov/ticks/removing_a_ti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