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幽默”是一个外来词汇,是英文Humor的音译,其实这是个百分百的中国词汇,最早出于屈原《九章·怀沙》中的\"煦兮杳杳,孔静幽默\"一句。
(中国幽默始祖庄子)
在英文和古汉语中,“幽默”的意思是有差别的。西方人的“幽默”,是指运用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方法,激发起他人心理一种快乐的情感,让他人感觉到快乐;而中国人的幽默,是在插科打诨中揭露事物的自相矛盾,或者是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对不良或愚蠢行为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以达到批评和讽刺的目的。与西方人的单纯活跃气氛不同,中国古代的幽默,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劝诫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政治上的智慧。
一、中国人的幽默
在中国人的细胞里,从来不缺乏幽默的分子。虽然我们无法做到与古人直接对话,但从古代各种史料、寓言、小说、传奇、笔记中,处处可见古人幽默的影子。从使楚的晏子,到拦住孔子的两个辩日小儿,从能言善道的东方朔,到《滑稽列传》中的一大批辩士,无不是中国人幽默因子的直接体现。
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幽默的始祖是庄子。庄子一生创作了许多议论人世之幽默思想及幽默文章,他特别善于利用幽默故事来进行讽刺和劝谕。“刻舟求剑”、“对牛弹琴”、“掩耳盗铃”等等一批幽默故事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这种中国人特有的幽默观,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君不见战国时那些游说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们,无一不是擅长利用短小、幽默的故事来打动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思想,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高手。
掩耳盗铃
中国幽默的特点是“谑而不虐”,是在察言观色之间直言劝谏,是通过浅显简单的故事来达到“抑止昏暴,意归义正”的目的。
中国人不乏幽默精神,也不乏记载这些幽默精神的幽默文学。从《史记—滑稽列传》到《列异传》、《博物志》,再到《世说新语》,最后到集大成的《太平广记》,都是中国幽默文学的高峰。
二、中国幽默文学的起源
中国幽默文学起源于先秦时期,以《诗经》和诸子散文为起源。虽然中国人的幽默比较隐涩,不像西方幽默那么直白,但是我们仍然能在《溱洧》中读到“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和《卫风》中的“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这一类带有善意的戏弄的幽默感方式。
刻舟求剑
到了庄子的时候,幽默文学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庄子》其实是用一些荒诞无稽的奇闻,用怪诞的幽默来揭露当时的一些丑恶现象的著作。庄子本人就是一个极富幽默感的文人,他反对孔子的学说,但庄子并不正面驳斥,而是借用《盗跖》这篇文章来讽刺儒家学说。在文章中,庄子利用子张和满苟得的对话,通过二人的辩论揭示出儒家说教的虚伪性,并且明确提出了“反殉而天”、“与道徘徊”的主张,指出与其追求虚假的仁义,不如“从天之理,顺其自然”,是一篇充满幽默细胞的嬉谑之作。
早期的幽默文学的创作目的,主要还是借用一些引人发笑的故事和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扬自己的主张,并不是用来取悦群众的。这是一种让读者在笑声中接受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段,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常用手法。由于这种写作手段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更多的文人会在自己的文章中借用这种手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幽默文学。
三、中国幽默文学的发展阶段《滑稽列传》是中国幽默文学承上启下的一部著作,也是以司马迁为代表的秦汉时期人们对幽默的理解。
为具有幽默精神的滑稽者立传,这在中国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在《滑稽列传》中,司马迁记载了优孟、淳于甕为代表的一批极具幽默精神的辩士形象,他们劝谏君王并不是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先行附合,取得君王心理上的认同之后,再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指出君王的缺点,使君王自己认识到错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他们的这种“寓教于乐”的进谏方式,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和赞美。
东方朔
司马迁之后,杨雄、司马相如等秦汉时期的文学家也纷纷以幽默风趣的手法进行文学创作,在汉赋中充满了幽默精神和戏谑的题材。而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的《世说新语》和《笑林》,更是将笑话这一来自民间的“下里巴人”式文学形式纳入了文坛,乡言俚语也登上了文人士子的书桌。虽然在当时读书人的心中,这些都是戏谑之作,登不得大雅之堂,但是人的天性注定对一些喜闻乐见的市井生活和各种可笑的言行充满了好奇,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能让人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所以非常有市场。魏晋一些名士还有意模仿这些幽默诙谐的举动,将其视为豁达大度的象征。从天天抱着酒坛的刘伶,到恃才傲物的稽康,甚至高门豪族的王微之,浑身无不充满了幽默细胞。他们用幽默来对待魏晋那个黑暗的时代,用荒谬的行为对待荒谬的现实,是一种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反抗。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时的幽默文学尚在起萌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幽默文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博人一笑,甚至里面有大量以嘲笑他人残疾或者缺陷为主要内容的段子。但是这一时期对文人幽默观的探索,为后来幽默文学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四、中国幽默文学的高峰唐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一座高峰。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或者笔记小说,都得到了一个极大的繁荣。
杜甫
唐代文人受到前朝影响,个性张扬,生活开放,充满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在唐代中前期那个宽松、开放的百花齐放的文学环境中,文人们的创作是自由的,其精神风貌是积极向上的,心理是阳光的。正如后人评价的那样,“唐人诗歌,直辞咏寄,力量无避隐”,他们创作的作品中不乏以幽默诙谐的手法讽谏之作,这是唐代幽默文学昌盛的重要原因。
唐代幽默文学的繁荣体现在无论何种文学体裁,都可以看到幽默的精神。就连以严谨和贴近现实为特点的杜甫的诗中,也保留了相当多的幽默诙谐之作。在人们印象中,杜甫号称“诗史”,他一生多艰辛,政治不得意,生活不富裕,诗歌中体现更多的是对政治的不满,对昔日盛世的怀念,但是杜甫骨子里的幽默并不会被社会现实压跨。
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著名的幽默风格的诗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在这里杜老先生并没有在诗中痛骂那些恶做剧的孩子们,而是用“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样充满黑色幽默的白描手法,从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形势,用盼雨停、盼天亮的心情描写,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企盼,表达了诗人奔放的和火热的希望,也表达了诗人乐观的精神和幽默的品质,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檄文,也是杜甫思想中黑色幽默的直接体现。
唐代科举
唐代采用科举取士,每到科举之年,举子集于长安,所谓“麻衣如雪,满于九衢”,但考取进士者的比例还是很少的。很多读书人一辈子都考不上功名,他们转而著书立说,在他们的笔记传奇作品中,充满了对仕途失意的幽默调侃。他们也目睹过一些有门路的士子凭借关系当官,这些人的文章诗句狗屁不通,照样红袍加身,所以他们的作品中有很多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对这种现象进行讽刺。有个程姓举子,在考卷上写出“狐冲官道过”、“狗触店门开”之类的诗句,都被有关系的考官录取,而同科的卢延已满腹才华却落第。所以卢延已写了一篇《中举记》来讽刺这一现象。在《中举记》中,卢延已描绘了一个草包考生,只会写“饿猫临鼠穴”、“馋犬舔鱼砧”、“栗爆烧毡破”、“猫跳触鼎翻”之类的“诗句”,却凭着过硬的后台中举,做到了御史一级的高官。在这篇笔记中,卢延已用 “平生投谒公卿,不意得力于猫鼠狗子也!人闻而笑之”这样充满幽默而又辛辣的讽刺,来表达了自己对命运不公的呐喊,也嘲讽了封建时代的用人制度,是一篇充满幽默而又富有寓意的文学作品。
除了对政治的讽刺,唐代幽默文学也有对生活中一些小事的记录,反映出的是唐代文人贴近生活的一面。比如有描写脖子上挂饼还饿死的懒汉,有家贫却逢人就吹自己天天吃狗肉最后被拆穿的牛皮大王,也有拿着伪造的官府证明天天在驿馆混吃混喝最终露出马脚的骗子。
挂着饼饿死的懒汉
唐代幽默文学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手法各异,以揭露社会黑暗为主,用夸张、隐喻等手法,增强作品的喜剧效果,从而突出讽刺意味。这是唐代追求自由、轻松生活的一种社会风气,也是当时人们追求精神上的享乐的一种社会现实。唐朝的文化娱乐活动繁荣,文化生活丰富,幽默文学在这种土壤中,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欢乐,所以得到了蓬勃发展。
五、幽默及幽默文学的作用幽默文学是一种集娱乐性、功用性和讽谏性为一体的文学形式,通常运用望文生义、故作他解和文字游戏等手法,制造出喜剧效果,达到幽默的目的。甚至一个人的口音、所处的环境都能成为创作的素材,而幽默文学中对逻辑法则的故意混用和自相矛盾,则是用对人们日常认知的颠覆来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加深幽默的深度。
中国的幽默文学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用质朴的语言去阐述一个寓庄于谐的故事,在嬉笑怒骂中达到作者的目的。
豁达的人生
幽默是人生而带来的本性,而文化必须汲取各种不同的风格才能走向成熟,所以当中国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幽默文学的出现是必然的结果。
中国人的性格中,坚韧、自信、忠直、豁达是早被世人公认的,但中国人骨子里的幽默则是被长期压制了的。因为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特别是明清之后的儒家理学,不重视、不需要中国人具有幽默精神,它所需要的是附首贴耳的奴才和毫无思想的机器。
在唐代之后,中国幽默文学虽然也有过一些优秀的作品,但随着程朱理学的出现,那些深受影响的统治者和道学先生有意压制人的幽默天性,对幽默采取打压或者防范态度,致使后来的幽默文学创作日趋干枯,很多人失去了幽默的本能,人的思想和心灵被禁锢在礼教之下,“非礼勿视,非礼勿言”成为一种教条,不能说不是个遗憾。
现代人的压力
这种禁锢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今天,中国人还被世界认为是最不会幽默的民族之一。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转型中的社会,压力特别大,竞争特别激烈,很多人都是负重前行,忘记了生活的快乐,忘记了用幽默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世界。这也是现在社会让人疲惫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人真的应该去多学习幽默,因为幽默能让人摆脱烦恼,勇敢的面对生活。而拾起古人的幽默文学,学会他们以幽默的态度面对困难,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太平广记》、《中国幽默艺术论》
有不少人听说过“舌灿莲花”这个成语,但在用的时候掌握不好它的意思。那么“舌灿莲花”究竟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典故?今天就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一、“舌灿莲花”的本义及引申意义
“舌灿莲花”,它原本是一句佛教用语,出自南北朝高僧佛图澄的一段事迹。
在《高僧传》和《晋书·艺术传;佛图澄》里记载:后赵国主石勒在襄国(今邢台)召见佛图澄,想试验他的道行。佛图澄即取来钵盂,盛满水,烧香持咒,不多久,钵中竟生出青莲花,光色曜日,令人欣喜。后人便引“舌灿莲花”来譬喻说话的文采和美妙。
大家知道,在佛教里,莲花被比喻成佛,它不仅是佛教的教花,还是佛教的吉花。所以,“舌灿莲花”本义是指“经”讲得好,讲得漂亮,有如莲花般美妙,都化作了朵朵莲花。
那么经讲得好,说明讲经人的口才好。所以后来,“舌灿莲花”就用来形容人的口才好,能言善辩。
二、成语典故
“舌灿莲花”的故事发生在古代邢台一位叫佛图澄的高僧的故事。
竺佛图澄大师,是西域人,姓帛氏。9岁在乌苌国出家,两度学法。晋怀帝永嘉四年,他来到洛阳,这时候他年事已高,79岁了,后投奔后赵开国皇帝石勒。
石勒建立后赵后,征伐残暴,大肆杀戮,罪孽深重,佛图澄内心很痛苦,下决心用佛法感化他来拯救世人。
石勒召见佛图澄后,想要看看他的道行如何。佛图澄就用钵盂盛满水,之后就念起咒语,不一会儿,只见钵盂中长出一朵洁白纯净的青莲,并闪着五色的光芒(舌灿莲花)。
石勒见后非常震惊,从此就对佛图澄十分崇拜,但凡有什么事,一定先征求佛图澄后,才行动。佛图澄常利用各种机会,劝石勒不要杀戮,同时,还借这个机会弘扬佛法。后来许多赵姓人纷纷皈依佛门,出家为僧,成一时之风气。
佛教于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开始时没什么影响。也就是佛图澄在后赵弘法这个期间,佛教才在中国被的统治者才将佛教作为“国教”。
只要悬佛图澄所到过的地方,都开始建佛立寺,据统计当时全国建有893座之多。
作为汉传佛教在中国早期的重要传教者,许多弟子前来拜他为师,他的门徒中也是高僧辈出,如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进、道安、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比丘尼安令首等就非常著名。
为纪念佛图澄这位高僧,邢台大开元寺圆通宝殿东侧的凉亭就被命名为“澄公亭”。
三、“舌灿莲花”的运用
除“舌灿莲花”,还衍生出“舌绽莲花”、“口灿莲花”等词语,意思也差不多,也是形容人的口才好,妙语连珠,能言会道。
这三个词虽然意思大致相同,但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舌灿莲花”,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好,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如莲花般地美妙,是褒义词。
“舌绽莲花”,也是个褒义词,指人口才好,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能言善道。
“口灿莲花”,形容说出的话像莲花一样灿烂迷人,非常动听。但人们常把它用来表示一些人只会“口灿莲花”,不脚踏实地工作,开口只讲好话,却不能脚踏实地去办实事。
图片来自网络
伶俐(líng lì),多用于女孩子。近义词有:聪明,聪慧,灵巧,矫捷。反义词有:笨拙,呆笨,愚笨,愚蠢。
机灵;灵活。[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心里却喜欢她的活泼伶俐。”]轻盈;轻巧。[茅盾《追求》:“病房外,看护妇的伶俐的脚音,时远时近地阁阁地响着。”]爽快;干脆。[鲁迅《我和〈雨丝〉的始终》:“谭正璧先生有一句用我的小说的名目,来批评我的作品的经过的极伶俐而省事的话道:‘鲁迅始于“呐喊”而终于“徬徨”。’”]
伶俐在教材中的例句:
1、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出自: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燕子)
2、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出自: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少年闰土)
伶俐参考例句:
1、我的父亲是个敢作敢为,口齿伶俐的精明人。
2、她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学一样新技术,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
3、我天天睡着觉,日子天天伶伶俐俐的跨过。
4、这小孩长得浓眉大眼,一副伶俐样。
5、他聪明伶俐,思辨能力很强。
6、相声演员个个口齿伶俐。
7、这孩子聪明伶俐是没的说了,只是也有些滑头滑脑。
8、一张樱桃似的小嘴儿微微撅起,说起话来可伶俐呢。
9、这个小女孩口齿伶俐,像森林里的百灵鸟在婉转啼鸣。
10、那双鸽子般的眼睛,伶俐到像要立刻和人说话。
伶俐有关的成语:
1、噀玉喷珠(jīn yù pēn zhū):“噀”念xùn。形容口齿伶俐,说话悦耳动听。
2、能说善道(néng shuō shàn dào):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3、能言会道(néng yán huì dào):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4、能言善道(néng yán shàn dào):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5、舌尖口快(shé jiān kǒu kuài):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6、灵心慧齿(líng xīn huì chǐ):天资聪慧,口齿伶俐。
7、伶俐乖巧(líng lì guāi qiǎo):伶俐:机灵;乖巧:合人心意。形容人机警,让人满意。
8、剔透玲珑(tī tòu líng lóng):①形容灵巧可爱。②比喻人的聪明伶俐。
9、聪明伶俐(cōng míng líng lì):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10、能说会道(néng shuō huì dào):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伶俐造句和解释_伶俐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由[小孩子点读]APP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小学家庭同步辅导专家。
金口木舌。
金口木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口齿伶俐,能言善道。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传说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高洋的人,他出身贵族,聪明极致,才学出众,常常能够把死的说成活的,把复杂的事情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
有一次高洋到郊外游玩,偶然听到有人在唱歌:"金口木舌,功成遂去。高洋听了之后,明白这是在称赞自己,不由得心中暗喜。原来这首歌是当地的一个农民为了庆贺丰收而创作的。
其中金口木舌"指的是高洋的口才,用"金"和"木"来形容他的口才,是因为古时认为金子是贵重的金属,可以代表高洋的身份和地位。而木头则是普通的材料,可以代表他平易近人的性格。因此金口木舌"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出众,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事情表达清楚。
后来金口木舌"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称赞一个人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例如他的口才真是金口木舌,把所有人都征服了。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辞犀利,辩才无碍。
总之金口木舌"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代表着一个人的语言才华和表达能力,可以用于称赞一个人的优秀表现,也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