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意大利战争是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场战争由意大利各国的内部纠纷发展为法国、西班牙等列强对意大利的入侵,接踵而至的外来干涉最终摧毁了意大利的独立地位。本文即试图对意大利战争在1494——1515年阶段中的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以研究意大利各国究竟是如何因为这场战争而衰落的。
作为一个并非缺乏研究价值的历史事件,意大利战争似乎显得鲜为人知。这或许是因为其前有规模庞大的英法百年战争,其后则有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双雄争霸,加之正好发生在文艺复兴与发现新大陆的大背景下,而战争中的一些行为又或多或少地带有中世纪色彩,所以被淹没在了后中世纪时代种种大事中也不足为奇。然而,要想了解文艺复兴、了解意大利的衰落、教皇国的兴起、法国的被遏制与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的扩张,就必须了解这场看似不起眼的战争。
一、的巨人:意大利各主要国家概况
15世纪末的意大利各国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视为财富与文明的代名词。自从1454年洛迪和约签定以来,意大利各国算是进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贵族、商人和市民利用相对和平的局面享受着当时西欧最先进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用源源不断的商业收入将他们的城邦变成文艺复兴的重要据点。整个欧洲都用贪婪的眼光注视着这里,而这个地区却是四分五裂的:在15世纪上半叶的混战中脱颖而出的五个强国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教皇国和那不勒斯共同构成了当时的意大利。
从亚平宁半岛由北向南,首先要提到的是米兰。这个位于伦巴第平原的国家一向以富庶和位置险要著称,而距离法国也最近。15世纪初,统治这里的维斯康蒂家族以一种纯粹的王朝君主专制作风不断向为扩张。1450年,当雇佣兵队长弗兰切斯科·斯福尔扎被民众拥戴为米兰公爵以后,在斯福尔扎家族的军事保护下,米兰继续走向繁荣。1480年,洛多维科·斯福尔扎架空了他的侄子,自己掌握实权继续推行以往的政策直到1494年。
威尼斯共和国位于米兰公国东边。与米兰相似,共和国在15世纪初也经历了一个扩张时期,领土从亚得里亚海岸一直延伸到内地,而海外领地则拓展到了达尔马提亚和塞浦路斯。而在击败了贸易竞争对手热那亚以后,威尼斯就成为了东地中海的商业大国。尽管在1463年以后不得不与土耳其,但垄断贸易带来的巨大收益仍然为共和国支撑起了高水平的司法、低税收和大批公共设施。不过,威尼斯人尽管是不错的商人,但并非成功的外交家。商人唯利是图的作风使他们从裸的利益角度与其他国家打交道,结果导致该国逐渐被孤立。
佛罗伦萨共和国位于威尼斯以南。从1434年开始,美第奇家族就在这里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从“国父”科西莫时代以来,这个商业贵族出身的家族逐渐把各种权力集中到了自己手中。不过这种半的作法短期内并没有招来爱多的反对,因为美第奇家族同样致力于经济发展、艺术进步和公共事业。尽管军力不强,该国依靠与法国的贸易仍然有不小的影响力。在外交上,科西莫与后来的“豪华者”洛伦佐均致力于维持佛罗伦萨、米兰与那不勒斯的三国同盟。这一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组织了各国的大规模混战。
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的教皇国是一个奇特的国度。该国下属的大部分城市在当时都分属各个大贵族,而教皇对这些地区反而只有名义上的权力。即使是在罗马城内,这些大贵族也在各个问题上与教皇意见相左。其结果是,本应充当教精神领袖的教皇,实际上整天的工作重点却是忙于不择手段地处理各种世俗事务,包括在全意大利范围内与贵族勾心斗角、互相甚至武力扩张以巩固自己的势力。在以权力斗争为重的复杂背景下,出现被称为“教会三恶魔”的三位教皇也不足为奇。不过教皇的实力毕竟还是有限,如果没有外来势力支持,他是无法通过干涉意大利其余各国的事务来为自己谋利的。
那不勒斯王国,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查理八世的目标,位于半岛最南端。这里的制度是地地道道的封建制度。1458年,费兰泰依靠米兰和佛罗伦萨的支持登上王位,因此,他的态度一向是支持“三国同盟”的。然而,王国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国内的安茹派一直蠢蠢欲动,而教皇又一直坚持对那不勒斯具有宗主权。这些麻烦后来总算被费兰泰解决了,但1480年土耳其的入侵表明,王国仍然无法抵抗外来入侵。
总体上,意大利各国虽然在经济建设和文艺发展上各有千秋,但其外交政策在很多时候都充分体现了小国的狭隘。各国统治者之间忙于互相算计,而目的不过是一些蝇头小利而已。不过,五国的实力彼此都很接近,因此要想打垮自己的邻居并非易事。其结果就是政客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转而乞灵于外国势力——大部分情况下是法国——的介入。而意大利各国的富裕与,则使它们成为各大国眼中的肥肉。这正是后来该地区的外国入侵持续不断的根本原因。
“豪华者”洛伦佐曾经对这一问题做过如下评价:“我不能把自己利益看得高于全意大利的利益,但愿法国国王永远不打算对此国土动用武力;如果他们这样做,意大利就完了。”
这句话的真实性有争议,但正确性却是显而易见的。遗憾的是,1492年4月洛伦佐去世,三国同盟的影响力大不如前。此时又恰逢米兰与那不勒斯关系恶化,加上法国的野心,危机一触即发。
二、引狼入室:查理八世对意大利的入侵
米兰与那不勒斯的关系恶化,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个女人的不满。那不勒斯王女伊莎贝拉嫁给米兰的傀儡公爵加莱亚佐以后可以说很不幸:丈夫的权力被洛多维科夺取,自己的宫廷地位又被洛多维科的夫人夺取。王女向自己的娘家告状,好战的那不勒斯新王阿方索立刻对米兰作出了咄咄逼人的反应。1493年4月,两国谈判破裂,恐惧的洛多维科立刻像以前遇到危险时常做的那样,向法国求助。
查理八世
15世纪末,正值查理八世执掌法国王位。与他那位精明强干的姐姐安妮不同,这位年轻的国王虽然体弱多病,但却有满脑子中世纪的骑士浪漫主义思想,自命为欧洲新事业的继承人和复兴者。头脑发热的国王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包括了大批精锐的炮兵)和一个值得自己为之奋战的目标(不久前被土耳其人攻占的君士坦丁堡),正好可以满足他的理想。
要从法国出发前去进攻东方,必须在途中准备一个前进基地,十一世纪的老们也正是这么做的。对于这个问题,查理八世也有自己的办法。法国安茹家族的后人根据过去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反复强调自己对那不勒斯王国的王位具有继承权。查理八世尽管在血缘上与此事没有直接关系,但却被安茹家族公认为自己事业的代理人。于是,法国国王利用这种特殊的情况打起了那不勒斯王国的主意。当然,如果意大利本身无懈可击,那么法国人根本无法插手。不过,15世纪末的意大利局势却为法国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机会。洛多维科的请求正中查理的下怀,给了法国一个进军意大利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米兰原指望利用法国,自己却变成了法国的跳板。
查理八世对此次远征极为重视。为了防止远征期间后院起火,法国事先通过签订两个条约,将鲁西荣和塞尔当割给西班牙,将弗兰什-孔泰和阿图瓦割给德意志。这些措施本来是为了讨好两个邻国,但事实证明基本无用。法国不仅失去了大片领土,反而还养虎遗患。
1494年,法队在国王指挥下进入意大利,打着拯救米兰的幌子去进攻那不勒斯。这支军队的兵力包括了1600名骑士及其侍从、5000名骑兵、200名国王卫队士兵、500名轻骑兵、6000名法国步兵和同样数目的瑞士步兵以及大批马拉重炮。如此兵力足以让见惯了雇佣兵小打小闹的意大利人极为恐慌。
面对这个突然介入的强大势力,意大利各国态度各异。米兰铁了心站在自己请来的外援一边;那不勒斯开始备战;威尼斯按照商人的作风保持中立。美第奇家族的传人皮耶罗遵循其父政策支持那不勒斯。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犹豫不决,不过在他看来,邻国那不勒斯的威胁似乎更近更直接一些,于是他反对法国。
法军一路南下,所向无敌。佛罗伦萨首当其冲,各个城市基本不战而降。皮耶罗被迫逃亡国外,把他的国家留给了法国人。查理八世在这里受到了热烈欢迎,因为佛罗伦萨人天真地相信自己的贸易伙伴法国会对自己无害。
佛罗伦萨的抵抗迅速崩溃使法军得以直入罗马。教皇无力抵抗,只能求和。出人意料的是,查理八世仅仅向教皇要求军队过境权就与教会和解了。事实证明法国为国王的轻敌付出了沉重代价。
不过,此时教会暂时还无法构成威胁。于是法军乘胜前进至最终目标那不勒斯。无计可施的阿方索传位给其子费兰蒂诺,然而大势已去。1495年2月22日,查理八世几乎兵不血刃地进入那不勒斯首府。阿方索父子逃走,那不勒斯全境被占领,看来法王已经实现了他的目标。
然而,胜利得来容易,失去倒也不难。那不勒斯民众对法国人的粗暴与野蛮忍无可忍,重新拥戴费兰蒂诺。在国际上,势力范围大增的法国也对各国构成了威胁。1495年3月31日,反法的威尼斯同盟成立。主导人正是查理八世曾经割地讨好过的西班牙王“天主教徒”费迪南德。成员则包括了神圣罗马帝国、教皇、威尼斯,甚至还有米兰。令人吃惊的是,查理八世却在这种时候撤军回国,此时距离他出兵只过了5个月。他似乎对那不勒斯人的忠诚度极为放心,以至只留下5000人不到的守军。显而易见,查理八世毕竟只是一个浪漫主义骑士而不是一个老练的征服者。
1495年7月6日,撤退途中的查理八世在福尔诺沃与反法同盟军遭遇。由于同盟一方军纪松弛,不同国家的部队之间又互相猜忌,法国国王才得以平安回国。其余部队由奥尔良公爵,也就是后来的路易十二率领,经诺瓦拉撤退。至于那些留在那不勒斯的法军则大部分死于瘟疫。1496年春,费兰蒂诺在西班牙的帮助下复国。查理八世的战争就这样毫无成果的结束了。
三、以继承权的名义:路易十二对意大利的入侵
1498年4月7日,查理八世带着他的意大利梦去世。不过他的遗志被即位的路易十二发扬光大了。新王不仅继续重申对那不勒斯具有继承权,而且还盯上了米兰:理由是自己的祖母属于斯福尔扎家族——虽然斯福尔扎家族给这位祖母的陪嫁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诺瓦拉而已。
路易十二
洛多维科对路易十二的威胁视而不见。他过于相信他和查理八世过去的和约,根本没有认真备战而是忙于各种文艺活动。繁重的税收使他失去民心,亲法外交则使他失去盟友。至于意大利其他国家的态度仍然是根据各自的利益来决定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忙于和法国做交易:法国国王答应为教皇的儿子切萨雷·博尔贾寻找封地和一个妻子,教皇则允许国王与发妻离婚。佛罗伦萨像上次那样欢迎法军到来;威尼斯也放弃中立而支持法国,原因是路易十二答应与威尼斯瓜分米兰;支持洛多维科的反而是他以前的敌人那不勒斯,因为费兰蒂诺的王位也面临被法国国王篡夺的危险。
1499年秋,路易十二入侵米兰。失去人心的洛多维科不堪一击,法军在20天内就攻克了米兰城,洛多维科被迫投奔神圣罗马帝国寻求保护。
不过这中间还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差一点儿让米兰从路易十二手里得而复失。一方面是因为法国人的统治比洛多维科还难以忍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不满法国的瑞士人为了洛多维科提供了1万人的兵力。逃亡的米兰公爵在第二年春天杀回国内。不过这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法军死守各个据点不退。1500年4月8日,法国援军在诺瓦拉击溃米兰军,洛多维科被瑞士人出卖,成为法国的俘虏。
平定米兰以后,路易十二着手处理那不勒斯。按照1500年11月法西两国的格拉纳达条约,该国将被法国和西斑牙瓜分。那不勒斯国王一直被蒙在鼓里,根本没想到自己的亲戚费迪南德会下手。结果是,那不勒斯像二战初期的波兰一样被两个大国瓜分了。法国占领北部,西班牙占领南部。不过这种瓜分局面没有维持多久。费迪南德既然会能暗算自己的亲戚,当然也就能暗算自己的临时盟友。很快法西两国就在那不勒斯开战。法军起初占优势,但在1503年的切里尼奥拉战役中却遭到了惨败。此后由于指挥失误,法军节节败退。1504年1月1日,法国人被赶出那不勒斯,该地区完全变成了西班牙领土。路易十二几乎完全重蹈了查理八世的覆辙,历史就是这样惊人的相似。
此时,意大利其他地区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路易十二的盟友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1503年8月死去,切萨雷·博尔贾尽管之前大为扩张了教会的领地,但在其父死后也迅速失势。新教皇朱理亚二世上台后,使意大利局势又有了新的改观。
朱理亚二世生于法国占领下的热那亚,对外来入侵有着本能的反感。而作为教皇扩大教皇国的实力同样的是他的使命。这两个目标被他奇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为了实现它们,朱理亚二世决心不择手段。
首先是巩固自身。为此必然要与罗马涅一带的威尼斯势力发生冲突。由于威尼斯并非待宰羔羊,教皇便许以厚利,纠集欧洲几乎所有国家组成反威尼斯的康布雷同盟。参加同盟的国家包括了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匈牙利、萨伏伊、佛罗伦萨,当然还有法国。这些形形的君主们就这样抛开了彼此之间的仇恨,为了瓜分小小的威尼斯走到一起来了。
1509年5月10日,路易十二率先进攻威尼斯,很快就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胜利。各同盟国随后跟进,威尼斯一时间岌岌可危,差一点儿就派人去向仇敌土耳其求助。幸好威尼斯军队后来在帕多瓦成功挫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攻势,形势有所好转。威尼斯利用这个机会以打促谈,向教皇求饶,退出了罗马涅地区,这才算是解除了威胁。
迫使威尼斯臣服以后,朱理亚二世的外交政策马上转了180度。现在,他要利用原先的敌人威尼斯来对付原先的盟友法国,以此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驱逐意大利领土上的外来入侵者。利用路易十二回国的机会,教皇再次向包括威尼斯在内的各国许下优厚的条件。这一次,他又成功了。法国的敌人们联合起来组成了神圣同盟,由西班牙人充当反法急先锋。法军虽然在1512年的拉文纳战役中取胜,但并没能把战术胜利变成战略胜利:神圣同盟成员国之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宣布召回所有在法军中服役的德国雇佣兵。实力大减的法军被迫撤退。与此同时,同为神圣同盟成员国的瑞士对法国占领下的米兰发起突袭,击败了当地的法军,重新扶植斯福尔扎家族上台。路易十二兵败如山倒,一直退回法国境内的第戎,不得不向瑞士人交纳了一大笔赎金才换来敌军的撤退。至于他在意大利征战多年夺得的地区也丢得一干二净:法国没有得到米兰,也没有得到那不勒斯,还丢失了原本被自己所占领的热那亚。而法国的经济也因为战争受到重创,以至于路易十二只能靠变卖陵墓装饰和出卖官职来充实国库。
在借助外力赶走了法国人以后,意大利的某些地区似乎又回到了1494年以前的状态。亲法的佛罗伦萨政F迫于西班牙压力而垮台,美第奇家族重返国内。朱理亚二世死后,属于美第奇家族的利奥十世控制了教皇国。尽管势力急剧膨胀,这个家族却只是热衷于恢复往日的旧生活。至于好不容易才复位的斯福尔扎家族,虽然看似恢复了过去的地位,但不过是瑞士人的傀儡而已,随时要满足瑞士主子的种种勒索。没有人预见到法国人会再一次入侵,自然也就没有人想到整军备战。于是,意大利不得不再次以四分五裂和毫无警惕的状态迎来法国的第三次入侵。这种教训在20年内已经是第三次了。
四、弗朗西斯一世的入侵:意大利战争的终结
1515年,法国新王弗朗西斯一世继承他的两位先王的遗志,为了恢复法国的荣誉再次开战。复杂的利益纠纷使他和威尼斯结盟,共同对抗神圣同盟联军。米兰的斯福尔扎家族因为只顾讨好瑞士人而失尽人心,法军利用这种局面抄小路翻越阿尔卑斯山发起进攻,9月14—15日,两军在马里尼亚诺决战,法国人以惨重代价彻底打垮了瑞士军队引以为豪的步兵,迫使瑞士严守中立并完全退出意大利事务。
弗朗西斯一世
查理五世
马里尼亚诺战役不仅对瑞士,也对意大利各国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巨大影响。失去瑞士支援,米兰再次沦为法国属地,不可能再恢复独立了;教皇被迫向法国割让大片领土以求自保,威尼斯则成功地从它的邻居米兰那里分得了一杯羹。随着查理五世继承了西斑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王位,意大利战争逐渐演变成了查理五世与弗朗西斯一世在全欧洲范围内争霸战的一部分。从此以后,意大利各国只能在两大强国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属于意大利人的意大利战争已经结束了,随之而去的还有过去的独立、自由与繁荣。
五、失败的征服者:论法国国王们的错误
1494—1515年的意大利战争产生的后果是多方面的。意大利失去了独立地位;法国白白消耗了国力却一无所获;教皇竭力巩固了教皇国;西班牙吞并那不勒斯,成为最大的赢家;瑞士则丧失了国际事务的发言权。
法国和西班牙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国在意大利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那不勒斯王室与西班牙王室是同宗,而佛罗伦萨民众一向亲法。法国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无功而返,其原因并非偶然:
第一,法国在意大利的行动缺乏计划性。尽管前两位国王都亲自出马,但他们的行动更像是心血来潮的产物而非正规的军事作战,国王很多时候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而非客观情况来作出决定的。查理八世1494年9月开战,次年2月就急着回国;路易十二在第一次攻克米兰后就回里昂去了,结果险些让洛多维科复国成功。两人都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保住自己征服的土地,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在这里建立新秩序或是设防。结果就是法国人在意大利的角色更像是一群流寇而不是一个欧洲大国的正规军。这种来去匆匆的作战方式很容易让人钻空子。
第二,法国的外交在意大利战争中表现得极为失败。一方面,法国国王总是显得容易轻信那些不可靠的人。查理八世为了使西班牙保持中立而割去了不少领土,但自己反而被西班牙人带头赶出了意大利;路易十二与教皇和西班牙组成康布雷同盟进攻威尼斯,最后却被包括了后两者和威尼斯的神圣同盟痛击。另一方面,法国人不善于留住自己的盟友,这一点以路易十二比较突出。他没有及时为前来邀功请赏的瑞士人发给报酬,结果这些雇佣兵转而加入神圣同盟去效忠斯福尔扎家族,在1512年给法军致命一击。同时,路易十二还支持教皇进攻亲法的佛罗伦萨。敌我不分的盲目态度使法国的大部分努力都变成了为人做嫁衣,很长时间内,法军不得不与多个强敌同时作战。
因为这两个主要原因,耀武扬威的法军只能落得灰溜溜打道回府的下场。然而,如果说法国的远征没有任何成功也不是完全正确的。法国人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但至少有一点成功了:他们成功地把外来干涉引入意大利事务,并最终间接摧毁了意大利各国的独立地位。就这一点来说,意大利国家才是这场战争的失败者。
六、论意大利各国失败的原因
不过,意大利沦为大国角逐的竞技场并非只是因为法国的入侵那么简单。招来外国入侵与导致自身衰亡的更主要原因还是要从意大利本身来寻找。
首先,意大利各国的军事实力都算不上强大,当法西等欧洲强国的陆军已经基本正规化的时候,意大利人仍然在沿用不可靠的雇佣兵制度。虽然说雇佣兵的开销对富裕的意大利国家不是问题,其战斗力用来应付半岛范围内的小规模冲突也已经足够,但要想在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中对付一支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就颇有难度。雇佣兵的忠诚度一直是个大问题。形形的佣兵队长更像是奸商而非军人,他们在战场上为保存实力从来不敢打硬仗,但在私下里暗算自己雇主的能力却高得惊人。不幸的雇主们不仅因此在正面战场连遭败绩,而且还经常被佣兵队反戈一击。洛多维科就是因为瑞士雇佣兵的出卖而被俘的,而马基雅维利组建的佛罗伦萨正规國M军却在比萨战争中表现出色。由此可见,正规军对雇佣军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法国国王可以利用强大的权威对自己手下的外籍雇佣兵亲自指挥,而意大利的小国君主们却无法做到。正因为如此,长期依赖雇佣军的意大利各国在法国和西斑牙正规军面前根本就无法自保。
其次,意大利人并没有很好地从以往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当法国人第一次被赶走以后,洛多维科只顾着把大笔钱财用来发展他在文艺上的个人爱好;路易十二失败后,控制教皇国与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做了同样的事。这些艺术活动对于文艺复兴的发展自然是功不可没,但并不能拿来抵抗法国人的下一次入侵。没有人利用这短暂的和平时光来设防与备战,也没有人愿意设想一下未来可能的风险,在一种听天由命的松懈状况下,自然也没有人能在下一次入侵时组织有效的抵抗。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错误并非只出现过一次。
再次,教廷也是导致意大利局势恶化的重要因素。教皇国政教合一的政体不伦不类,一个好战的教皇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世俗权力和更为强大的号召力引来更多的外来干涉从而试图为自己扩大势力。现实中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亚历山大六世与路易十二的交易、朱理亚二世组织的两个同盟都是典型例子。教会固然没有统一意大利的实力,但却足以加剧这里的与混乱状态。
最后,意大利各国的也极大地方便了法国、西班牙对它们各个击破。五个国家之间的连横合纵纯粹是处于各自狭隘的眼前利益,这种看似为爱国Z義的作法实际上不过是分离Z義罢了。最悲哀的莫过于意大利各国为了击败与自己文化、民族基本相同的邻居,可以去向居心叵测的外国势力求助;而当外敌入侵时,首先想到的是借刀杀人而不是放下仇恨结成统一战线。米兰为了防备那不勒斯请来了法国人,那不勒斯为了对付法国人请来了西班牙人;威尼斯为了削弱米兰引来了路易十二,教皇朱理亚二世为了遏制威尼斯的扩张做了同样的事,而为了把法国人赶走,他又把西班牙、德意志和瑞士拉入了战争。卷入意大利战争的外来干涉者越来越多,国力也越来越强,超过了意大利各国的实力。客强主弱的结果就是意大利人从战争的主角逐渐变成配角,到最后甚至沦为列强的争夺对象,而这些列强恰恰是由受害者自己请进来的。对于这种危险,没有多少人预见到。洛多维科在1494年请来查理八世时,初衷不过是想把法国当成一只纸老虎来吓人而已。这种伎俩在以前经常奏效,但在遇到查理八世之类的有“远大理想”的君主时,纸老虎也就变成了真老虎。血的教训表明,想借助外力来解决本地区的内政是无比愚蠢的作法。唇亡齿寒,意大利人的矛盾理应由意大利人来解决,而不是指望某些动机不纯的外国。否则的话,被人假道伐虢就是引狼入室者的结局。谁能想到,1494年以前还以富裕、文明与进步闻名全欧洲的意大利,在短短20年后就变成了列强刀俎前的鱼肉了呢?
无论是否有人预见到如此悲惨的局面,意大利的衰落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这个曾经被誉为“欧洲国家中的长子”的国度曾经凭借文艺复兴的光辉影响整个欧洲,最终却为自己的狭隘与短视付出了沉重代价。战乱加剧了意大利各国的隔阂,破坏了它们赖以生存的贸易,而被征服者的地位则决定了它们已经沦为欧洲的二等公民。直到三百年后,这个多灾多难的半岛才得到了统一。历史证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可靠的自身实力才能免于被强国肆意干涉内政的命运,或许这正是意大利战争留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资料: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瑞士]布克哈特 著;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文艺复兴1493-1520》,[英国]波特 编
《风俗论》,[法国]伏尔泰 著
《君主论》,[意大利]马基雅维里 著
《世界史编年手册:古代和中世纪部分》,[美国]兰格 编
比较有阳刚气的男孩的名字 阳刚霸气男孩名字精选大全 表示阳刚之气的男宝宝起名常用字起名字男孩 满月宝宝前后脑勺呈八字骨头凸起怎么回事 满月宝宝前后脑勺呈八字骨头凸起怎么回事儿 满月宝宝后脑勺骨头凹凸不平 哪些八字的人容易发生异地恋呢 哪些八字的人容易发生异地恋情 哪些八字的人容易发生异地恋的原因 五个月宝宝长牙期表现 五个月宝宝长牙歪歪牙怎么回事 五个月宝宝长牙有点歪 宋仲基为何急于离开宋慧乔呢 宋仲基为何急于离开宋慧乔家 宋仲基为什么和宋慧乔结婚:宋仲基与宋慧乔 子酉相破是什么意思 婚姻宫子酉相破是什么意思 子午相冲子酉相破是什么意思 孙坚简介死因是什么 孙坚简介死因分析 孙坚简介死因真相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