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弓口唇(弓口)

发布时间:2024-07-13 03:07:25作者:隐身守侯来源:网友分享

弓口唇(弓口)

本文目录一览:

100军私2044近距铭圆花弓口漢

说明:军阀私铸,机制黄铜,甚少品。

正面近距小字纪铭,中花基本圆形,左右对称,上下花瓣类似,大字纪地,开距小字纪值;

背面开距小字纪年,四十字相叠華,低撇离横年,S水弓廿弓口、小蛮腰短脚人漢。(湖北恩施·恩施市李大叔图片)

七级,参考价:~

汉字铜元

泾县明清新丰坝碑记

张有根第1484其

新丰坝是泾县名坝,始建于明初,主渠南起黄村徽水龙口潭,北达丁桥庄背里,全长十华里,灌溉农田三千六百亩,存续六百年,堪称本县水利史上的“南水北调”工程。明清新丰坝碑记被古人精心埋藏,1986年在丁家桥镇(时为丁桥乡)丁氏宗祠出土。重见天日的碑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碑记包括出土的两块大青石碑(碑一82×193×9厘米、碑二105×211×10厘米)和原丁桥公社干部曹克昌先生收藏的一块小青石碑(碑三45×68×4厘米)。三块石碑五面文字八则碑文,记载了明清时期官府对丁、黄两姓新丰坝争讼的判词、官府认证的土地祖丈册号和契约号、官府认可的特示规条、诸姓签署的公议规条、丁黄两姓永归和好的协议等。

2020年《济阳堂丁氏宗谱》告竣之际,新丰坝石碑公开展示于丁氏宗祠遗址。笔者乘此良机将碑记重新整理,逐字逐行校对,并在学者指导下添加标点。希望“让文物活起来”,为更多的人阅读和研究提供方便。

碑记1、明万历四十年奉抚院新丰坝碑记

奉抚院新丰坝碑记

直隶宁国府为恳宪鼎主不费官帑亟救民瘼事。

照奉督抚军门徐宪牌前事开:据泾县民丁祥等,祖有新丰坝,灌田三千亩,原系国初旧制。今年四月出蛟,平地冲圮坝基,更兼强顽之民惯觅渔樵之利,不顾内民生死,及有竹木排商出没,私行漏税,节呈府县,被恶等百计阻挠,不能修筑成功,以致田地荒芜,钱粮无办,流离逃窜。当此农隙之时,若不告明,来岁仍不得耕作。今丁祥等照田起夫,自备工本修筑,恳宪鼎主亟敕水利正官踏勘监修,庶奸不得阻挠,国税得以攸赖,民瘼得以复甦。千里投文等情。据此看得吴中财赋所出,全籍水利,而筑坝蓄水则又水利之大者。据称乘暇子来,不费官帑,佚道使民,正惟此时。为此仰府官吏即行该府水利官文到,立刻起程,单舆屏从,躬诣泾县新丰坝,会同掌印官,唤集原呈人,将前所呈修筑坝基,从公堪确,每田几亩,起夫壹名,趁此冬晴农隙,刻期兴土,勒限完报,务期监顾,一劳永逸。事完之日,效劳耆民,量旌示勤,不得草率虚应。仍令本坝耆民立碑,以垂永远。须至牌者,功成申报。蒙宪旌奖坝耆,语□独任费,大苏稿涸,众姓承流,懋实董成。

钦差巡抚应天等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民式(印)

直隶宁国府知府马从龙(印)

知泾县事豫章周以典(印)

代水利正官监修宣城县丞王家轩 仝泾县县丞沈弘道

坝耆:丁士祥 丁祏孙 丁安生 丁定生 丁积生 丁昂生

董工庠生:丁时逢 丁梦弼 丁士利 丁士缙,国学生丁士伟

得水人户:丁文显 丁文祥 汤天祥

万历九年丁世高丈量新丰坝,系玄字四千六百八十七号。

上阔二弓,计长二千四百八十弓。东至张允鸣石塌,西至五里坝,南至龙口谭,北至庄前。

因黄德政暗丈谋截控告,蒙县主李讳邦华审语:审得新丰坝系丁世高丈业,然积来灌田,亦及于丁文显、汤天祥等。盖田处下而坝处上,丈者一家,而享其利者数姓也。凡坝内沟下至田亦得放水,此丁氏有余之物,所谓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坝沟所过则经黄德政之门,若黄姓高田自有五里坝在焉。乃德政利新丰之近,先年曾经暗丈,丁不得知。及今六月旱,五里坝被冲干涸,黄德政径将新丰坝沟水断塞车引,以灌高田,遂致丁、汤姓数千余亩尽成旱草,丁之告岂容已哉!夫扼人之咽而绝其命,罪不可言。但念其亲戚,处分量行轻处,自后沟边高田,不许戽引,以开后争。黄德政杖。

皇明万历四十年十一月 日建立,丁士旌书。

碑记2、清顺治六年奉按道府县新丰坝碑记

奉按道府县新丰坝碑记

江南宁国府总捕厅龙为百命嚎冤事。

奉钦差兵备道赫批,据本厅呈详黄德政缘由,蒙批:新丰坝为丁氏世业,黄德政水口在上五里,仰厅督令立碑,各不相碍,若德政再行霸截水利,访出重治;陈普祥从中唆讼已惩,依据等因。蒙此拟合就行。为此仰县即照宪批内事理,着令丁世高族邻、团老等勒碑新丰坝口,上镌本道批语,以垂久远。黄德政永不许霸截水利,票至遵照施行,毋得违错未便,建碑完日,具文报查。须至牌者。

本县孔爷审语:审得新丰坝系丁世高世业也,坝内有田三千余亩,受水利者数十姓,况有宪示碑文并册籍可据,则与他姓无涉也可知,但因其水有沟注于黄德政之门,故两姓每为构讼。然德政坝内无田,岂得扼水上流,以绝众姓之咽喉,以启争端乎?其坝应与丁世高执业,黄德政等毋得跨丈截坝。丁世高无罪可议,黄德政允宜杖惩。

按台陈誊宣城县陈审语:审得丁会与黄德政,俱泾县人也,族有田在新丰坝甚多,需坝水以滋浇灌。黄德政寓于彼水沟则由其门经过,德政之田止五十二亩,在坝西三里之外,名五里坝,田基颇高,自有五里坝之水。先年曾经前任知县断明,原无争论也。今值丈量,德政径将门前经过之水截住,改流于五里坝,以灌己田,此丁氏所以哓哓不服,讼之该县,亦已断明合照矣。黄氏复有此告,无非健讼,今仍照该县原断,坝属丁族,水虽由黄德政之门,黄德政不得妄思改截,虚词一杖,是所不免。

按台详批:黄德政损人利己,秉心不臧,且又恃刁诳耸,杖惩实难为渠宽也,如详发落库收缴。

按院下誊泾县审语:审得丁世高新丰坝一业,相传已久,案册历据其为丁姓之业无疑,但其坝与黄德政地界相连,故屡为构讼。蒙道府审明,面丈量之册长乐都玄字号系丁姓之业,而新丰坝是其弓口之内也,礼辞都天子号系黄姓之业,而五里坝是其弓口之内也;现有万历年间府册可据,两造俱照旧册弓口执业,庶乎可为虞芮之成,而永无争论矣。原被俱以杖,以戒后日之再讼。

按院下批详:丁世高等以沟坝小故而构讼不已,均属刁健,依拟各杖儆,发落收库,仍各照旧册执业,以绝争端。缴。

兵院下誊宁国府二太爷龙审语:审得新丰坝乃丁宅世守之业也,本坝积水浇田三千余亩,自成化年以来管业,至今无异矣。乃黄氏垂涎此水,欲以浸润其田,因水从黄德政门首经过,遂为截流不通。万历年间曾告一次,今岁首又复连告数次,已经三县屡杖而屡责矣。兹长恶不悛,复有此告,岂非健讼不休者乎?本当拟配以惩刁风,以绝讼端,但念愚民无知,仍照前拟。陈普祥从中刁唆,其水断。令丁多会家永远浇灌原田,黄德政永不得与丁争此沟也。

兵院下亲审批详:新丰坝为丁氏世业,黄德政水口在上五里,仰厅督令立碑,各不相碍,若德政再行霸截水利,访出重治。陈普祥唆讼已惩,依拟库收。缴。

长乐都丁世高,丈量新丰坝弓口荒字二千五百三十号,长二千四百八十弓,上横二弓,下横一弓,乘三百七十二步。该坝一十五亩五分,东至张允鸣石塌,西至五里坝,南至龙口潭,北至庄坝前。新丰坝丁世高高滩石塌丈量弓口张字四千五百九十号,横二弓二尺,长九百六十弓计坝塌九亩六分,上至高滩和龙口潭,下至本户坝口潭。

监造生员:丁士斐 丁学潜

团长:丁京默 丁约正 丁干琼 錄蒸

坝耆:丁景良 丁惠美 淮维 芳郁 懋丙 金辑宪纲永炯 缙际 球齐

族耆:丁叚培 丁枝伦 传享 勋嘉 茂盛 雅宁 彩资 □□赞 范化     照赏 济缘 丁会多 丁谦和 丁清贡 来廷顺时 催道 义聪

三甲:茂卿 汤源 汤宰 汤辉

顺治六年十二月 日立,丁泰绍书。

碑记3、乾隆卅一年丁郑互控新丰坝沟道案

特授泾县正堂加五级记录五次徐为活杀弟命事,案奉本府正堂狄宪牌内开,奉按察使司闵批详,丁永绅与郑季黑等互控新丰坝沟道一案,核拟缘由奉批所议,洵所允当,如详转节,将郑季黑已迁之地饬令收价过割,毋任藉掯,搀越滋事。其坝仍归丁姓轮管,饬令每年水利租谷照旧,每亩熟稻用官秤收取,不得多索颗粒,出示永行遵守,余照行。缴。

等因到府,计抄府看内开,核看得泾邑丁永绅与郑季黑等互控新丰坝沟道一案,缘丁永绅等先世捐建新丰坝灌溉田亩,肇自明季,载入志乘,历有碑摹可据。丁姓八柱轮充坝长,每岁水大,培砌土石以备蓄泄,水小则浚通沟道以灌下游。迨及秋收,凡用水之田,每亩出租谷水利给予坝长,以作完粮修坝及一切督理饭食之费。该处坝身丁姓原捐地三十二亩三分六厘三毫二丝五忽,又于康熙等年,丁姓后买黄轮柏等地二十八亩六分七厘三毫八丝三忽,以备筑坝取土之用,共地六十余亩。该坝约长十余里,灌田三千六百余亩。嗣因郑季黑祖坟逼处中堤,乾隆二十四年,丁永绅等在于该处取土,郑季黑出阻,张阔帮闹,被丁苟殴伤身死。该前县王令于命案内附请郑坟,令其迁葬,丁姓坝道照旧修筑,奉准部覆在案。郑季黑抗不迁坟,斜砌石磡,阻塞水路,又经王令勘明,断令有田各户每亩捐银二分,共银七十二两给郑姓作迁坟拆磡之费。随据丁姓缴银七十二两贮库,郑季黑不愿得价,情愿捐地,呈请勒石标名,并禁丁姓毋许重秤多取水租等情。王令随备十六两称租官秤,并建碑仪门。详经前府稽守,以与部议原断不符,驳饬另详。旋据郑季黑等具控丁永绅打裂碑石,未经审详,嗣于乾隆二十八年二月内,先将郑季黑助地原案仍准捐助,详奉前臬宪批饬前因悬宕未结。

兹据该县详称,遵查新丰古坝水利攸关,聚讼六年拖延未结,郑季黑前愿助地,将坟冢尽行迁移,诚为好义,但既经王令详请建碑标名,已足彰其善行,何以历次藉端滋事?如使取土开沟毋许丁姓擅动,则地成废业,又何乎其有此助也?郑季黑阳藉捐助之名,阴怀攘夺之计。如谓坝内田亩需水之时,恐丁姓不肯疏通,致妨灌溉,抑或于秤租之际,虑其额外多收,自有被害之人随时控告,何用郑季黑一人梗塞其间?卑职饬差取遵,郑季黑避匿,其并非乐助,而欲藉名佔管更无疑义。应照王令原断,将缴贮库内银七十二两押令郑季黑具领,毋庸受助。其地九分六厘,钱粮过入该坝总户完纳。前建之碑,请饬销毁。再奉前宪批示,邑中水利本系公事,不宜任此一姓主持。等因。

查此坝原系丁姓之业,伊祖助地于先,子孙买助于后,历来钱粮均系该户完纳修筑,亦系该姓经理,忽议更张,似非情法之平。至于田亩买卖无常,每年出稻之人原无一定,其租稻作何收贮,如何稽查,如何开销,势必官为经理,方可查核。然其中即有书役之需索,造册之纷繁,与业主坝长不无扰累,似不若仍听其自行经管之为愈也。况查该坝自进水之处起,内分总沟三条,又分子沟数道,每岁雨旸是若则开挖挑浚之工尚少,倘雨泽衍期,何处应开,何处应筑,全资人力,一切经费更难预定章程。惟有仰恳恩宪批示。至日,饬令卑职叙明原案,备录宪批,出示晓谕,一以禁□。丁永绅等照依前领官秤,每亩收租干稻十六斤,如有多索,令业户随时禀究。一以禁郑季黑等地已价卖归丁姓,不得再来阻挠滋事,如有抗违,查拏详究。

等情俱详前来本府覆核。此坝丁姓经管,自明迄今,郑季黑仅让九分六厘,自未便藉名插争而官为经理,实多繁琐,不便于民。应如该县所议,郑季黑已迁之地饬令收价过割,坝归丁姓轮管,并饬每年水利租谷不得多索颗粒,永断葛藤。是否有当,理合转详。等因,转行到县。奉此条差押郑季黑等具领地价,并饬丁姓将地额钱粮过割,归并该坝总户完纳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坝内有业人等知悉,嗣后此坝永听丁姓轮管经理,疏通水道。毋许郑季黑等构通地棍再行阻挠,搀越滋事。如有抗违,许该坝长指名具禀,以凭查拿详究。每年水力稻,只许照依官秤收租干稻十六斤。如有多索颗粒,许该业户据具禀立拿究治。其各业户人等亦不得藉端滋事,致干未便,均各凛遵毋违。特示。

右谕知悉(印)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 日示。

碑记4、计开新丰坝沟祖丈册号

计开新丰坝沟祖丈册号

土名丰沟口,张字四千五百九十号,阔二弓三尺,直九百六十弓,上至龙口潭,下至坝潭,额九亩六分。

土名新丰沟,荒字二千五百三十二号,南二弓,北一弓,直二千四百八十弓,下至庄前,额一十五亩五分。

土名一沟口,荒字三千六百号,上阔一弓二尺,下阔一弓,长七百二十弓,额三亩六分。

土名三沟口,荒字三千五百一十号,阔一弓二尺,长二百五十弓,额七分二厘九毫一丝七忽。

土名水沟,荒字三千六百四十三号,上阔四尺,下阔二尺,长一百二十弓四尺,额二分五厘六毫。

土名富背后子沟,荒字二千六百六十号,上阔三尺,下阔二尺,长四十八弓,额一分。

土名庄贝后子沟,荒字二千九百二十九号,上阔三尺,下阔二尺,长一百一十七弓,额二分四厘三毫七丝五忽。

土名四沟口,荒字三千六百一十六号,阔一弓,长七十三弓,二尺,额三分五毫。

土名水沟,荒字四千九十一号,上阔四二尺,下阔二尺,长八十三弓三尺,额二分八毫三丝三忽。

土名子沟,荒字六千三百七十五号,上阔四尺,下阔三尺,长四百二十八弓,额一亩二分五厘。

土名子沟,荒字六千二百二十号,上阔三尺,下阔二尺,长九十六弓,额二分。

土名子沟,荒字四千八百九号,上阔一弓,下阔二尺,长一百二十七弓二尺,额三分七厘一毫。

碑记5、计开续买黄张郑胡各业

计开续买黄张郑胡各业

康熙四十七年买收黄伦柏石塌八亩折三亩四厘。

康熙五十五年买收张仁地一亩四分折五分三厘二毫。

康熙五十七年买收黄舍转塌地二亩一分折七分九厘七毫。

康熙五十七年买收黄贵秋地一亩二分八厘三毛折四分八厘七毫六丝。

雍正十二年买收黄达德塌地二亩六分五厘折一亩七毫开沟通水一道,阔二弓二尺,长二百六十五弓。

乾隆二年买收郑仁地一分五厘折五厘七毫;

乾隆十五年买收张秋地六分七厘折二分五厘四毫六丝。

乾隆十八年买收张元双地一亩二分五厘折四分七厘五毫。

乾隆十八年买收张旵图地九分折三分四厘二毫。

乾隆十八年换受胡德球六分六厘折二分五厘一毫。

乾隆十八年买收张腊地一分六厘折二分五厘一毫。

乾隆二十一年买收张继益地二分折七厘六毫。

乾隆二十三年买收张夏地四分折一分五厘二毫。

乾隆二十四年买收张旦地一分折五厘七毫。

乾隆二十六年买收郑云龙墩地四分八厘,折一分八厘二毫四丝。

乾隆二十六年买收张字二千七百二十三号黄达众土名四至潭河,直一百零七弓,东十一弓,北九弓,积一千零七十步,该潭四亩四分五厘八毫,西南至坝埂,东至本家石塌,北至胡门前。

乾隆二十六年买收张字二千七百二十四号黄达众土名观音墩潭河,直九十弓,东十弓,西九弓,积八百五十五步,潭河三亩五分六厘二毫五丝,东至永昌塌,西南至坝埂,北至本家塌。

碑记6、光绪十九年新丰坝特示规条

钦加同知衔署理泾县正堂周为给示谕禁事。

据岁贡生候选训导丁道容、监生丁彩臣、丁起仁、耆民丁兆霞等禀称,盖闻德徧群黎,田名张氏,泽周百代,渠号白公,自来水利之绵延,皆赖循良之抚恤生姓。新丰坝肇自明初,至隆庆年间续开,皆邑侯刘公力也,载入志乘可考。后于万历三十八年,地方多故,修筑极艰。禀奉钦差军门徐宪批饬,宁国府马宪遣水利官会同泾县周宪督修,始能复旧,生姓供立长生牌位,至今奉祀勿替。

坝自龙口潭,取水进沟,逶迤十余里,至土曈地方东,河道低下,水势顺趋东去,向筑长埂一条,引水归西边总沟,渐次分散诸沟。灌田三千六百余亩。其埂长有百余丈,东南临河,用松档鳞次排列打入河中,再用毛竹剖成粗条,编作龙形,层叠堆积。松档里面每龙必装满石块,加土筑坚,屡年霉雨之时,洪水冲泛,随坏随筑,不下数百余金钱,夫皆归生姓田亩派出,原因上裕国课,下救禾苗,不得辞其艰难困苦耳。

近有无知之徒,拔去松档,裂取竹条以充柴薪,以利己用。甚或于秋后收断坝埂,放开沟水以便取鱼,不顾筑埂费多少心力,不顾坝田出多少国课,养多少生命,惟一味恃顽肆害,而生姓离埂窵远,其弊日甚一日,其埂几于莫保。事关国课民生,极重极大,爰是席请地方公正老成商立义保坝埂一字,设列规条,以告远近,以戒将来。业承地方深悉情弊,书押在字。

窃思字虽合地公立,总不如宪示森严,人知敬畏,与其禀究于已然,曷若求禁于未然。茂叔爱君子,清芬家风,世守文通。汪中丞要职化雨,时流先泽如新,真乃渊源有自,后来居上,自然德化无涯,欣逢蒙任用,诉苦衷,检呈议字附叩,赏给钧示,以儆无知,以保坝业,则国课永裕,民命永苏矣。禁顶上禀等情到县。据此除批示外,合行给尔谕禁,为此示仰附近居民人等一体知悉,自示以后,如再有无知之徒拔取护埂松档竹条以充柴薪,发开坝埂,放水取鱼,有伤此坝水道情事,许请示人等指名呈县,定即严提究办,绝不宽贷。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右仰知悉

光绪十九年(印) 七月十二日示(印)

碑记7、六月初三日公议规条

附刊六月初三日席请地方老成公议规条

立议保坝埂救禾裕课字。丁起仁、丁兆霞等。缘我姓祖遗新丰坝一业,水之来路甚原,沟道甚长,至土断地方,东边河道低下,水性直趋向东下流,向筑长埂一条,引水归西边总沟,渐次分数诸沟,灌田三千六百余亩,其埂长有百余丈,东面临河,用松树鳞次排列打入河中,再用毛竹编龙,层叠堆置,松档里面装满石块,加土筑坚。每年梅雨连绵,洪水冲泛,随坏随筑,不下数百余金钱。夫惟归我姓田亩派出,此皆为下灌禾苗,上裕国课,不得辞其艰难困苦耳。近有无知之徒拔去松档,裂取竹条以充柴薪,以利己用。甚或于秋收后,掰断坝埂,放开渠水以便取鱼,其弊日甚一日,其埂几于莫保,事关重大,情迫无奈,是以席请地方公正老成商议,设立规条,开列在后,以告地方,以戒将来。倘再有无知故犯,一经获有确赃,即通同议规内人照规处罚,其恃顽不遵者经官究治,决不徇情姑宽,致自贻误。事在不得已,故不惮苦口言之。自今以后,有能设身处地体察保埂苦心,不来侵犯,斯固我姓之大幸,抑亦外姓有田者之大幸也。议系通地合商,愿无藐忽视之。

一议、秋收后拔取松档一株者,罚酒五席,二档三档者照数加罚,松档还原;干旱时拔者,经官究治。

一议、秋收后裂取竹条者,少则罚酒五席,多则加倍,做竹龙还原;干旱时裂取者,经官究治。

一议、土断上下沟道,往来兴种之人不少,我姓俱搭木桥。有窃取者,查处罚酒三席,桥还原;获赃报信者,给洋蚨一元正。

一议、秋收后㔇断坝埂放水取鱼者,罚酒六席,筑埂还原;干旱时藉鱼挖埂害禾者,经官究治。

一议、秋收后获有拔松档、裂竹条各赃证报信者,给洋蚨六元;获有挖埂取鱼赃证报信者,给洋蚨六元,干旱时加倍。

章泽鸿 江德茂 张梦起 张攀桂 张岱青 张松泰 徐明桃 陈两棋

左鐘琻 吴之纲 马玉堂 王金魁 黄立斋 黄聘三 黄厚庵 黄鹤书

黄伯万 黄佩林 黄晓品 黄金扶 赵福林 汤加林 周加禄

丁彩臣 丁性之 丁长义 丁时耀 丁长寿 丁大德 丁树槐 丁世科

丁爱亭 丁步云 丁松崖 丁启晨 丁锦林 丁金桂 丁福顺

碑记8、丁黄两姓永归和好协议

立议人丁世高公裔芳云、黄达德公裔士祧等。缘我等丁、黄二姓,前因塌地坝沟结讼,蒙府宪断,今丁姓除原埂二亩不敷外,加租黄姓塌地另开新沟,宽广三丈,接水入坝,长不计亩,每年秋收交黄姓租稻一千二百斤。埂外塌地仍听黄姓兴种,不得侵损。以后沟有淤塞,仍照宽广三丈,向黄姓言明在于四至内可以通水之处另行开沟,租稻不议加减。此时黄姓出立租字,并出田六亩交与地邻,中证每年代收代交,并出立承交租字,呈案盖印,发交收执完案。近因被贼扰害,田亩荒熟不等,历年租谷有完有欠,承交中证或故或出,以致两姓各执一词。今蒙合邑亲友秉公酌议将田退还,丁姓付出七折钱二百三十千文整,交与黄姓收清自便,田亩以抵租谷,其钱比日面交收足。其塌地仍照原断顺水开沟,另开不再议租,亦不得检山翻异,永绝讼端,永归和好。今欲有凭,立此议字。一样二纸,各执一纸,永远存照。

同治四年四月 日立,丁世高公裔芳云

同治四年四月 日立议和,黄达德公裔士祧

凭中:张尧臣 黄锦南 吴吉人 左伯声 柳□ 锦文 郑紫垣 赵墨斋 沈宝成 寅初 张寿南 王森圃 丁肇基 文魁 德香 起仁 性之 景周 棠义 □云 黄伯培 振声 士标 伯美 福林 仲王 福寿

以上俱有压 代笔赵文炳

泾县正堂匡(戳记)署官给代书 赵文炳(戳记)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制作:童达清。

熊孩子用竹棍和钢丝自制弓箭,一箭射穿同学的嘴唇,扎到牙龈里

现在孩子们有各种精美的玩具,但是在我小时候,玩具不多,而且多是自己做的。那时候,在男孩子中,时常“流行”一些好玩儿的东西。比如,有一段时间流行一种“手枪”,虽然不能发射子弹,但是可以发出鞭炮一般的 “枪声”。其中最重要的部件,是一节自行车链条。而填充的“火药”则是红色的火柴头。

我曾经做过一把弓箭,看上去平淡无奇,甚至很寒酸、简陋,却拥有巨大的杀伤力。弓的结构和材料都很简单:一根竹棍,用来做弓子;一根钢丝,用来做弓弦。想让弓箭威力大,射得远,就必须把弓弦绷得很紧才行。经过两天时间的反复试验,我终于成功了。我的那张弓虽然个头儿不大,但是力道十足,用手指一弹,弓弦嗡嗡作响。

我又用一根竹棍做了一支竹箭,然后拎着它们满世界寻找最称心的箭靶。就在这当口儿,我遇到了好哥们儿宁涛。在我一心想要射穿全世界的时候,他主动送上门来,撞到了我的“箭口”上。

宁涛站在十步之外,面无惧色,坚信那把粗陋的小弓箭根本射不到他面前;而我张弓搭箭,瞄准了宁涛,坚信自己的“杰作”一定会命中靶心。 两个愣小子都坚信自己的判断,却压根儿就没想过后果。

我一箭射出,那支尖利的竹箭正中宁涛的人中!我立刻欢呼起来。只欢呼到一半,就发现情况不妙,宁涛捂着嘴巴倒在地上,身体痛苦地蜷缩起来,却没有哭。

我跑过去,蹲下身来查看,才明白过来,宁涛不是不想哭,而是哭不出来了,因为那支竹箭深深地插在他的鼻子下面。我下意识地伸出手,想帮他拔掉那支箭,但看着他的惨相,忽然胆怯了,不由得缩回了手。

宁涛捂着嘴巴走了,我也悄没声儿地溜回了家。我知道自己又闯祸了,但依然心怀侥幸。很显然,我这时候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几分钟之后,宁涛的老爸就带着宁涛上门来了。许多年后,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时我和父亲在家里,当听到有人敲门门的时候,我预感不妙,没敢去开,父亲打开门,不禁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宁涛和他老爸站在门口,宁涛的手捂着嘴巴,指缝间露着一支骇人的竹箭。当宁涛的手被他老爸强行拿开之后,父亲都有些傻了。那支竹箭深插在宁涛的人中上,不用手扶着,亦可以兀自挺立。

不用宁涛的老爸多说一句,父亲就明白了一切。他顾不上找我算账,马上要领着宁涛去医院。宁涛的老爸谢绝了,只说了一句:“已经扎到牙龈里了。要是射到眼睛上,这孩子一辈子就算毁了!你赶紧把那弓箭没收了,别再惹出大祸来!”不用说,我被父亲胖揍了一顿,然后那把弓箭被父亲一撅两半。

比挨揍更让我难受的,是父亲领着我去宁涛家道歉。当时我的屁股很疼,走路一瘸一拐,但我强忍着,不想让宁涛和他家人看出来。父亲一直在狠狠地瞪我,我却无法领会父亲的意思。父亲拖着被揍得一瘸一拐的我去道歉, 就是要给人家一个交代,我却偏要装出一副轻描淡写、 若无其事的样子。

好在宁涛的伤看着吓人,却没有那么严重。伤口虽然很深,但不需要缝针,只需要防止感染。创面也小,又正好在人中的纹理里面,愈合之后也不会留下疤痕。不过,当时他的样子确实凄惨,嘴肿得老高,而且什么也吃不了,只能噘着嘴巴,喝了两天稀粥。

还没等宁涛的嘴巴完全消肿、我的屁股可以踏实坐到椅子上,我俩就重新做回了搂脖挎腰的好哥们儿。不过,从此以后,每次看见宁涛的老爸,我都会躲得远远的。我觉得他不该这么狠,就为了向父亲告状,硬让自己的亲儿子顶着嘴巴上的竹箭上门,不但对我够狠,对自己的儿子也够狠。

有一次我没忍住,把这种不满对宁涛说了,不想宁涛竟然也很赞同我的看法。那天他自己怕疼,不敢拔嘴巴上的箭,回到家想让他老爸帮忙拔下来,不想他老爸竟然不肯,害得他一直像个傻子似的用嘴巴顶着那支箭,让看见的人忍不住想笑。本来他是个可怜的受害人,结果硬是被他老爸给弄成了一个可笑的傻瓜。

从这次闯祸之后,我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再也不去制作这些有杀伤力的玩具了。

■文/改编自《我和你》(刘东 著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编辑/贾立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00军私2044近距铭圆花弓口漢

说明:军阀私铸,机制黄铜,甚少品。

正面近距小字纪铭,中花基本圆形,左右对称,上下花瓣类似,大字纪地,开距小字纪值;

背面开距小字纪年,四十字相叠華,低撇离横年,S水弓廿弓口、小蛮腰短脚人漢。(湖北恩施·恩施市李大叔图片)

七级,参考价:~

汉字铜元

陕西计量工作大事记

周以前 公元前27世纪~前11世纪 黄帝设“五量”,确立了我国最早的权衡、斗斛、尺丈、里步、十百,简称衡、量、度、亩、数之五量制度。 黄帝测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 公元前21世纪 少昊同度量,调律吕。(音律) 少昊设九工正,利器用,正度量。 尧设官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366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虞每岁巡狩四狱,同律度量衡。 大禹治水到陕西,《史记》载“行山表水,定高山大川”,“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准、绳、规、矩四种测量工具中,“准”、“绳”分别用以度量水平和长度,“规”是校正圆的工具,“矩”是画方形的曲尺。) 夏置石钧(权衡标准原器),存于王府。 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前841年。 建都于沣都、镐京的西周,以勾股原理将矩运用于测量的各个方面。《周髀算经》纪述:“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复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 周文王在岐建步立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 周成王六年,周公朝诸侯,颁度量,天下大服。 周制:内宰出其度量,大行人间度量(以上指标准器);合方氏壹其度量,司市掌度量(以上指普通用器);质人平度量(此为执行检定检查)。十有一岁同度量(标准器)。 秦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迁都咸阳。商鞅变法,“平斗桶、权衡、丈尺”。改定度量衡标准,变亩积制(将周100步1亩之制,改为240步1亩)。 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商鞅变法,铸颁度量衡标准器——商鞅铜方升。 公元前239年 绘制秦国邦县七幅木板地图,统一体例。绘图技术已具备了方位、距离、地势起伏、倾斜角度、河流和道路的曲直等项原则,只是未标比例。 秦始皇元年(前221)统一度量衡,“一法度、衡、石、丈、尺,皆令如秦制”。以诏书作为最高法令,把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推行于天下,为中国历经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二世元年(前209),再出诏令:法度量,加刻秦始皇诏文于始皇帝度量衡标准原器上。 秦制:每年仲春仲秋之月,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齐斗甬。 西汉 汉初,刘邦令张苍(计相)定“度量衡程式”(即权衡丈尺斗斛之平法)。 汉景帝五年(前152)九月,颁诏法令度量。 汉昭帝始元四年(前83),左冯翊(渭河以北、泾河以东地区)群造谷口铜甬,容10斗,重40斤。 西汉平帝元始中(1~8),王莽秉政,使刘歆等制作度量衡标准原器。 新莽始建国元年(9),铸五度(分、寸、尺、丈、引)、五量(龠、合、升、斗、斛)、五权(铢、两、斤、钧、石)标准器,颁之天下。 《汉书·食货志》载:黄金方寸,而重一斤。 汉制:廷尉掌度,大司农掌量,鸿胪掌衡。 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诏下州郡,检垦田顷亩。 东汉灵帝光和二年(179),更作铜斗、斛、秤、尺,其于标准器统一铭刻:“特为诸州作铜斗斛秤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用齐七政,令海内都同”。 《后汉书·礼仪志》载:水一升,冬重十三两。 前赵 前赵刘曜光初四年(321),铸浑天仪。 光初八年(325),铸土圭,是为刘曜浑天仪土圭尺。 前秦 公元357~384年 前秦苻坚于长安市中,得新莽嘉量。 北周 公元(557~560)年 北周明帝遣尚书苏绰造铁尺(实为新的尺度标准器)。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五月,修仓掘地得古玉斗,以为正器,较斗,造律度量器。 武帝保定五年(565)十月,颁行铜质度量衡标准器,诏以玉(斗)量为定制。 武帝建德六年(577),统一北方,八月议定权衡度量。诏:尺度改行铁尺,颁于天下,凡不依新式者,悉追停。 隋 隋文帝开皇初(582),诏以北周市尺为官尺。 开皇二年(583),长安人穿地得金版,铭云始皇时量器。 开皇八年(589),隋灭陈,统一天下。是年废北周玉尺,颁用铁尺调律,并以铁尺1尺2寸为1市尺。 开皇九年(590),万宝常造水尺。 开皇十三年(594),袁充上晷影漏刻。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四月,议改复古,以梁表尺(铜圭影表)用以调律,改度量权衡,并依古式。 大业间,令诸郡测影,创钟车、鼓车、漏车,以报时刻,又设漏刻生,以时唱漏。 唐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铸开元通宝钱,命10钱为1两之始。将衡重的“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改为“两、钱、分、厘、毫”十进位制。 武德七年(624),行大斗、大两、大尺之制。 公元636年 协律郎张文收铸铜斛、升、合,咸得其数,与玉斗相符。诏以其副藏于乐府。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姚元依古法立八尺表于阳城测景台。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敕定调钟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之制,皆用小制,其余内外官司悉用大制。 开元十一年(723),僧一行(俗名张遂)、梁令赞造黄道铜浑天仪等器。 梁令赞造水运浑天,上具列宿,注水激轮,每昼夜自转一周,半入水匮(同柜)以准地平,另立二木人每刻击鼓,每辰出钟,机械即藏匮内,其制甚巧。 公元724年 唐高僧一行创制测量仪器——复矩,“择河南平地,以水准绳,树八尺之表而引度之”。“复矩斜视,北极出地”,测得子午线1度之长为351里80步(即130.4公里)。椐《唐六典》载:唐尺有大尺、小尺,大尺民间用,小尺太常、太史、太医用。唐大尺与小尺之比为12比10。小尺长24.75厘米。大尺长29.5厘米。这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用小尺。3小升为1大升,3小斤为1大斤。 公元729~805年 唐代贾耽于长安绘制《陇右山南图》、《海内华夷图》时,遵循裴秀创立的制图六体。 唐武宗时(841~846),京兆尹柳仲郢置权量于长安东、西市,使贸易用,禁私制者。 唐制:度量衡行政管理之权属太府。 每年八月校斛斗秤度。在京单位诣太府寺平校,不在京者诣所在州县平校。凡天下之田,5尺为步,240方步为亩,360步为里,1里1800尺,1方里540亩。 北宋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八月,诏有司,按前代旧式作新权衡,以颁天下,禁私造者。诏精考古式作为嘉量,以颁天下,凡四方斗斛不中用者皆去之。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三月,诏令详定秤法,著为通则。 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掌管内藏库的官员刘承珪创制了两种小型精密戥秤,作为国家衡重的标准器,一种是两、钱、分、厘十进位制,最大称量为一钱半,分度值为一厘;另一种是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最大称量为一两,分度值为一累。诏颁发于四处府司,四方应用。 公元1023~1063年 宋仁宗时,郡县仓庾犹以斗斛大小为奸,令文思院(属太府辖)造石、斛、斗,用火印。下诸转运司依式制造,付州县行用输纳。 宋仁宗皇佑初,舒易、简于渊、周琮等参用(唐)淳风、令赞之制,改铸黄道浑仪,复改造圭表,侧侯,甚密。 宋制:度量衡,皆以太府掌造,以给内外官司及民间之用。遇有改元,即令更造,各以年号印而识之。其印有方印、八角印、笏头印之别。 公元1136年 北宋刻石的《禹迹图》是中国第一幅用记里画方绘制的地图,今存西安碑林。 元 元世祖二十年(1283),崔或言宜颁宋小口斛,遂颁行之。 明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令制造铁斛、斗、升,降其式于天下。 洪武二年(1369),令发斛、斗、秤、尺司农司照依中书省原降铁斗、铁升校定则样制造,发直隶州府,及呈中书省转发行省,下发所属州县。各府正官提调,依法制造较勘,付于各州县仓库收支行用。民间斛、斗、秤、尺,赴官印烙,与官降相同,许令行使。 洪武二十六年(1393),凡使用斛、斗、秤、尺,著令木秤等匠,记标物料,如法成造。较勘相同,印烙发行。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令各处斛斗秤尺,府州县正官依原降式样,较勘相同,官民通行。仍将式样常于街市悬挂,听令比较。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令造戥秤天平。 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题准;私造斛斗秤尺行使者,依律问罪。两邻知而不首者,事发一体究问。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六月,新制天平、铜砝码颁行。 嘉靖二十六年(1547),准:私造斛秤,通商作弊,该管不管,一体究罪。 明律:凡私造斛斗秤尺,不平,在市行使及将司降斛斗秤尺作弊增减者,杖六十,工匠同罪。如官降不如法者,杖七十。提调官失于较勘者,减一等,知情者同罪。若仓库官吏私自增减官降斛斗秤尺,收支官物,而不平者,杖一百;并以所增减物计赃,重者,坐赃论;因而得物归已者,以监守自盗论;工匠杖八十;临监官执而不举,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 清 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颁定斛式。令工部造铁斛,再造木斛12张,颁行各省。 顺治十一年(1654),定丈量田地之制:以营造尺5尺为弓(弓合1.6米),方5尺为步,亩积240步。里长360弓。(顷积100亩或24000步;亩积10分,分积24步)。 陕西礼泉县于顺治十三年(1656)清丈时,因弓口窄小,积有余地,加算粮256石5斗1升,后遂造入全书,蒙为赋额。 顺治十五年(1658),定各关秤尺,各关量船、秤货不得任意轻重长短。 清圣祖康熙四十三年(1704),议定斛式,停用金斗、关东斗。颁铜斗、铜升,因铜少,故而以铁制代之行全国,命户部尚书徐潮监办。 清制:康熙、乾隆年间,朝庭监造度量衡标准器。各州县地方所有准度、营造、出纳邦赋之度量衡器,系由布政使司照部颁器具之形状大小制造,发给所属地方应用。凡官司所掌营造、官物收支钱粮货赋及市裹里巷商民器用之度量衡器具,皆须如式校定,方准使用。 清律:一、各省布政使将钱粮解部时,库官以库存砝码校准轻重,如果与报告的数目相符,方准兑收。否则,该省解官即行听候参办。二、收支钱粮之官吏,倘将自己保管之部颁权量私自改铸,应受笞刑一百。其因行使私铸权量而得利益者,按坐赃论罪。代铸之工匠亦应受笞刑八十,监督官吏知情不举,与犯者同罪,但死罪减一等。若不知情仅失觉察,由死罪减三等论罪,并受笞一百。三、民间如有不遵法律,私造或私用不合规则之度量衡,或在官府业经检定之度量衡上加贴补削者,应受笞刑六十,工匠同罪。四、私用未经官府校勘烙印之度量衡,虽大小轻重与法定制度相等,亦受笞刑四十。五、各衙门制造之度量衡,若不守法定形式,主任官吏与工匠应受笞刑七十。监督官吏不知情者同罪减一等,知情者同罪。 战争(1840~1842),资本殖义的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随之英制、米制计量单位传入中国。 清光绪16年(1890)间,测绘陕西全省舆图时的《测绘浅说》,按康熙朝廷规定,陕西测绘时以当天一度与天相应则地上200里,地周为72000里,360度,每度60分,每分60秒。 中华 2年(1913),北洋政府拟议采用万国公制编订度量衡单位通行名称,派员参加万国权度会议并赴欧洲考察。 4年(1915),北洋政府公布《权度法》。以营造尺库平制为甲制:长度以营造尺1尺为单位,重量以库平1两为单位。万国权度通制为乙制:长度以1公尺为单位,重量以1公斤为单位。两制同为法定制度,但甲制为过渡之辅制。比例折合,皆以万国权度通制为标准。 10年(1921),陕西测绘的地形图按陕西省陆地测量局院内假定高程起算点,其假定高程为97米,以后改为397米。 16年(1927),陕西省政府呈请南京国民政府颁发度量衡制度。 17年(1928)7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度量衡标准方案》,规定以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即以1公尺(米)为标准尺、1公升为标准升、1公斤为标准斤。同时以与标准制有最简单之比率而与民间习惯相近者为市用制,即以标准尺三分之一为1市尺,以标准升为1市升,以标准斤二分之一为1市斤,以为过渡时期的辅助制。通称:“一二三制”。 18年(1929)2月16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华度量衡法》共21条,规定从19年1月1日起实行标准制和市用制。 19年(1930)9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度量衡检定规则》、《度量衡器具营业条例》等。10月,成立全国度量衡局并设度量衡检查人员养成所,在南京为全国培训一、二等检定人员。陕西先后参加受训者有张尔昌、李宏溶等8人,回陕后担任二等检定员。 20年(1931) 陕西省公布度量衡划一程序;陕西省度量衡检定所组织规程;陕西省各县市推行度政检定机关暂行组织规程。 同年12月,实业部修正公布《度量衡法实施细则》。 21年(1932)初,陕西省度量衡检定所及度量衡制造所同时成立。依据计划推行新政和训练三等检定员。长安等38县亦成立检定分所,开展工作。但为时不久,因全省灾荒,复于22年7月,将省县机构全部裁撤。 24年(1935)1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华刑法》,其中第十四章专列《伪造度量衡罪》。 三月,全国度量衡局函请陕西省度量衡检定所应即恢复,不容再缓。当年9月,陕西省度量衡检定所恢复,省建设厅委派张广石、邓藜生为课长,李懋为检定主任。长安等38县度量衡检定分所亦先后恢复。 陕西省度量衡检定所推行度政计划大纲颁布。 28年(1939)5月,陕西省政府以抗战军兴,财政困撷,再次撤销省、县度量衡检定机构。省级检定工作并入省建设厅第四科下设度量衡检定室,市县机构由建设科建助员兼办。此后,各地度政多陷入停顿状态。 中国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于26年9月6日成立。在28年4月4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中规定边区建设厅掌理关于度量衡的检查监督和不属土地、行政之测量事宜。 32年(1943)2月,陕西省政府以奉行政院核准,陕西省各县设置度量衡检定员一人,通知榆林、洛川、商县、安康、南郑、彬县、大荔、宝鸡、咸阳(以上专员驻在地)、华阴、华县、渭南、临潼、长安、兴平、武功、扶风、岐山、凤翔(以上铁道沿线)、朝邑、合阳、韩城、宜川(以上沿黄河)以及城固、洋县、勉县、褒城、西乡、凤县、商南、洛南、蒲城、澄城、周至、户县、陇县、宜君、铜川等39县将设置检定员年度所需经费列入该县当年的预算。后据当年12月陕西省政府建设厅送省政府报告中称:“查本省仅长安、渭南、华县、合阳、宝鸡等五县设有检定员,余均尚未设置”。 同年6月1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民刑事件调解条例》中规定,伪造度量衡罪不许调解。9月公布的《陕甘宁边区农业统一累进税试行条例》和《试行细则》规定以统一颁发的30斤公斗为计税单位。 34年(1945)6月,陕西省政府委托中央战时工作训练团设度政班,代培三等检定员51人。学员由未设检定员的铜川等49县遴选,学习3个月,毕业后全部由陕西省建设厅分配去铜川等49县及西安市担任度量衡三等检定员。 同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指令西安市政府成立度政股,并委派张尔昌为代理主任科员。西安市政府呈报的调整度政方案及度政股组织章程,亦同时核准。 35年(1946)2月,陕西省政府根据西安市政府函请,向驻西安之中央和陕西省属各单位发出通知,要求一律采用新器。 同年6月,因省财政紧缩,复将三、四、五、六等县检定员裁撤,仅保留西安市、一、二等县检定员编制。裁撤后,陕西省市、县检定员共保留25人。 36年(1947),据陕西省建设厅向全国度量衡局报称:本省已经划一度量衡者仅西安市一市。自西安市改隶行政院后,度政由市政府管理。 35年11月至36年1月,省府以安置军官转业的名义,由陕西省建设厅主办、委托陕西省训练团举办军官转业度政班(一期),受训者38人,其中成绩及格的37人,毕业后分别派往武功等37县担任度量衡三等检定员,以补充上年6月因省财政紧缩已裁撤检定员各县之空缺。 36年,陕西省共检定度器合格者2762件,量器合格者479件,衡器合格者4200件,共收检定费34741元(法币);共检查度器7195件,量器2700件,衡器14399件。 1948年 8月1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工商厅发出通知,通令保护搜集度量衡标准器及检定用器。发布《陕甘宁边区政府工商厅划一度量衡推行方案(草案)》。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在迅速解放大西北的过程中,38年5月20日、7月2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颁布《陕甘宁边区仓库管理暂行办法》和《陕甘宁边区农业税暂行条例》,再次明确“仓库收支粮草”和“农业税的计算与征收”,“一律使用市斗市秤”。陕甘宁边区政府工商厅还于当年8月19日通知各行署主任、各专员、各县(市)长,要求“凡随军办理接收工作人员,当某地解放之初,对于度量衡标准器及检定用具应倍加珍视与收集,交与当地工商主管,妥为保存”。 5月20日,西安解放,人民政府仍以旧制办法管理度量衡工作。 8月16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划一度量衡办法布告。 8月19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检修度量衡及其使用”布告。 8月20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新旧制度量衡器具之识别及其检查没收旧器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计量工作进入新时代。 1950年 2月6日,西安市第一次召集度量衡制造商座谈会,通过计量工作新规定。 4月22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第4号通告,将度量衡器具检定事宜由西安市建设局划归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 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在解放区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冬,除台湾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结束,使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 1951年 4月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商业厅批复武功县人民政府购领新市制度量衡器,按成本价分发各县市换用。 8月1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商业厅商政科建立“度量衡标准器、检定用器移交清册”。 11月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原西安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度政科改为西安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度量衡检定所(赵方任副所长)。 1952年 1月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商业厅指示各县粮食交易应一律使用斗概,不得再用手抹。 7月12日,西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发出《对目前推行度政工作的几项指示》。 7月2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商业厅令,发布陕西省公营度量衡制造厂戳记,命令遵照启用。 西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以[52]商度字第9号通知,转达中央贸易部关于度量衡检定仪器和标准砝码可迳向中央轻工业部北京度量衡厂接洽订制。 9月,西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批发《西安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度量衡检定所征收检定费暂行办法》,1952年起施行。 1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通知,函转关于度量衡器在新制未公布前可参照沪市规定过渡时期的办法办理。 1953年 中国和苏联合作进行经度联测,在西安市北郊凉马台建立了天文基本点。 1954年 年初,中央气象局西安器材分库开展气象计量温度表检定。 9月11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工商局提出《关于检查西安市区国营企业、贸易公司度量衡器使用情况及改进意见》。 1955年 西安机场重力基本点建成。该点位于西安市西郊飞机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重力点之一。 1956年 陕西省郭家滩24号唐墓出土唐铜尺,残尺长20.4厘米、宽2厘米、厚0.15厘米。实测6寸,长18.4厘米,推算1尺长合今30.67厘米。 1957年 全年检定计量器具84605台件,其中度器18988件,衡器39540台(件),砝码25633件,压力计278件,玻璃量器166件。合格率为84%,收检定费32913元。 由河南、安徽等地盲目流入西安制做杆秤的人,不经检定私自制秤出售,造成市场交易混乱。经西安市人民委员会批准,由市度量衡检定所全面进行检查。经查,对有一定制作技术,依靠本业为生,在西安市有正式户口的,批准了三户个体秤工;对于情节严重,行为恶劣的依法逮捕了8人;对于在西安无户口的,限期停业,劝其返回家乡的80余人。 陕西省商业厅决定,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度量衡检定所主要负责开展长度、热工、力学、电学四大类量具计器检定业务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质部测绘局在西安北郊麻家什字建立野外标准比较基线场。 国家测绘局第一分局在布设全国天文大地网时,开始执行国家测绘总局、总参测绘局颁布的《一等天文测量细则》。 1958年 3月27日,西安市人民委员会第16次会议通过《西安市量具计器管理暂行规定》,4月15日在《西安日报》公布。 8月,国家计量局于寿康副局长来陕西检查计量工作,传达关于在西安设立一级计量机构,负责陕西和西北协作区的计量工作的构想。 9月1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时逸之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同意设立省级计量工作管理机构。 9月20日,陕西省商业厅呈文“关于成立陕西省计量管理局的报告”上报陕西省编制委员会。 11月22日,召开西安地区计量工作协作会议。确定长度、力学计量标准由西安市工商局度量衡检定所负责建立,热工、电学计量标准由陕西省电业局中试所负责建立。按地区结合,原有业务由西安开关整流器厂、西安交通大学等12个单位组成13个协作小组,分别负责附近地区各部门的计量检定测试工作。 12月15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以(58)会办贺字第472号通知,批准成立陕西省科学工作委员会计量局,并兼管西安市的计量业务,人员暂编35人,任命孙健为副局长。 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建立二等标准布氏硬度块、洛氏硬度块、维氏硬度块,表面洛氏硬度块。 1959年 3月7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通知颁发“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计量局”印章。 4月,在西安市工商局度量衡检定所的基础上,成立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计量局,孙健任局长。 4月,为解决钢铁及有关实验材料的分析化验问题,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建立了化验室,为冶炼部门化验了65个钢、铁试样中矽、硅、磷、镍、铬的成份含量,为冶炼钢铁提供了资料、数据。 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 8月10日,长度计量专业协作组在西安召开成立大会,由陕西省科委计量局长度室任组长单位,副组长单位有西北光学仪器厂、西北工业大学。 9月14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转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推行市制十两秤工作方案的报告》,要求年内改制完毕。各地相继成立了十两秤改制委员会和办公室。 12月,苏联量具计器委员会副主任阿列欣参观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实验室。 12月,市制十两秤改制工作,除平利县、旬阳县未正式进行外,全省各专区、县、市的城关镇及部分人民公社已基本完成。全省有台秤、杆秤约计250000台(件),已改制170000台(件)。 国务院国科周字185号文规定“每个经济协作区应当建立一个一级检定机构,并设置各该地区的最高计量标准器”。 国家测绘总局西安分局在总局院内建成天文基本点。 陕西省科委计量局研究试制成U形差压计、环形差压计、塔式量规、风压计、土热电偶、土光学高温计、转换开关、调压箱、钢球代替硬度块和真空试验仪。 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参加西安仪表厂新产品鉴定委员会,对该厂试制的标准压力计、压力机等进行鉴定。 西安、宝鸡等地建立了计量协作组,有25个单位参加,共组成29个协作组,在西安成立了长度、力学、热电三个专业核心组。大搞协作,全面开展长度、热工、力学、电学四大类计量器具检定修理,检定品种增加到206种(计量局能开展检定的有长度20种、力学28种、热工27种、共计75种计量器具)。 1960年 1月5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的指示》。 5月20日,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通知,发布《陕西省量具计器检定收费暂行标准及检定周期表》。 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建立克工作基准砝码(水晶,精度为1g±0.01mg)、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标准转速装置。 5月,国家计量局在蒲城县召开全国计量化验为农业服务现场会。 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开始在西安市咸宁西路30号院修建办公实验楼。 1961年 因国家暂时经济困难,办公实验楼主体工程施工至二层下马。计划建四层,建筑面积4000余m2。 1962年 9月,中央中发[62]426号文决定,将现有的北京、上海、沈阳、武汉、成都、西安六个城市的计量机构调整为大区计量中心,负责所在省市和所在城市的计量工作以及大区和省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工作,其他省的计量机构和省在市的计量机构合并。 国家测绘总局第二大地测量队在陕西省礼泉县建立电磁波测距仪长度值检定基准。 1963年 1月,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任命甄善亭为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局长。 2月,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办公楼改为办公实验楼,继续施工。 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开始筹建无线电计量,购回美国640型同轴式标准衰减器和1010精密相位计,建立低频相位标准。 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开始筹建电学计量,建立了交流5×10-4直流3×10-4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标准装置,开展了“三表”检定。 1964年 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在咸宁西路30号建成办公实验楼一栋4189m2,宿舍楼一栋1370m2,并建成恒温空调室、配电室、锅炉房、库房、职工食堂等,为开展现代计量创造了条件。 3月,西安市秦阿房宫遗址北部出土战国时期秦高奴铜石权(现藏陕西省博物馆)。通纽高17.2厘米,底径23.6厘米,腹围76厘米,重30.75千克,前后两面均有铭文。 5月,陕西省科委计量局由盐店街29号搬迁到咸宁西路30号。 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建立公斤工作基准砝码(不锈钢),精度为≤1×10-8,杠杆式力标准机,精度为60kN≤3×10-4。 1965年 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任命马爱民为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副局长。 8月15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颁发《陕西省计量管理试行办法(草案)》,全文15条。 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转省科委“关于推行市制十两秤工作方案的报告”的通知。 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建立一级标准电池组,年变化≤3×10-6;二级标准电池组,年变化≤1×10-5。 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计量检定印制发、保管与使用的暂行规定(草案)》。 1966年 5月,“”开始。 6月13日,陕西省科委计量局颁布精密计量仪器目录。 8月9日,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开始,使计量工作的正常秩序受到极大破坏。 1967年 陕西省科委计量局建立短标尺标准,量限200mm,精度±0.5μm ,建立光洁度单刻线标准样板,精度±1~3%。 1968年 9月24日,陕西省计量局革命委员会量革办字第1号函称,陕西省计量局革命委员会已于1968年9月15日成立。从1968年9月24日起正式启用新公章。王群希为第一副主任。 1970年 西安市出土唐代15块银板,经实测计算出唐代1尺合今29.5厘米,1升合今603毫升,1斤合今668克。 1971年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任命倪延彦为陕西省计量局革命委员会主任。 陕西省计量局建立一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量限(0~630)℃,精度±(0.01~0.07)℃。 1972年 陕西省计量局开始筹建化学计量,建立酸碱度标准装置,量限(1~14)pH,精度±0.02pH。 陕西省计量局开始筹建磁学计量,建立硅钢片标准,负责对全省各电机厂、变压器厂原材料进厂标准样品的检定。 1973年 5月2日,由陕西省财政投资,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第一期土建工程开始建设。 1974年 6月25日,国家计委[74]计字297号文称:“北京、上海、辽宁、湖北、陕西、四川等省市计量部门,分别负责各地区的量值传递工作,其基本建设任务,经国家标准计量局函商有关省市,由所在省、市纳入地方基本建设计划”。 11月5日,国家标准计量局[74]国标计字第118号“关于北京等六省、市标准计量部门承担本经济协作区量值传递任务的函”称,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应把北京、上海、辽宁、湖北、陕西、四川六省、市标准计量部门的计量测试能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充实加强和进行必要的建设,使其能够迅速承担起本经济协作区的量值传递任务。 陕西省计量局建立容量一等标准金属量器,精度为±0.025%。 中国人民解放军57659部队在陕西省礼泉县建立礼泉标准基线场。该场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中、长程高精度野外基线检定场。 1975年 4月23日,陕西省计量局、商业局、卫生局联合复函国家标准计量局、卫生局、商业部,提出“关于中医处方用药计量单位改革意见”。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任命焦世雄为陕西省计量局革命委员会主任。 5月,陕西省计量局建成铂铑10-铂热电偶工作基准,量限41915K~1084K,精度为±0.3K;一等标准光学高温计,精度为±(2~7)℃。 12月,陕西机械学院郭彦珍教授等参与中国计量科学院一起设计、研究试制的我国第一台双频激光干涉仪研制成功。 1976年 3月29日,陕西省计划委员会就“拟同意西北地区计量测试中心放在陕西”上报省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肖纯、霍士廉批示同意。 6月22日,陕西省计量局发出“关于协助榆林地区标准计量所建点的通知”。由陕西省计量局抽调技术人员,协助榆林所建立长度、热工、力学、电学计量标准。为有利于其他地区所的筹建,要求渭南、商洛、安康地区标准计量所派员参加学习。 10月,结束。 11月,陕西省计量局协同武功县计委,在武功召开了“陕西省磁化水在农业上的应用试验工作座谈会”。 1975~1976年,在全省开展土壤普查,进行分析测试,为科学种田服务。 全省计量部门检定各类计量器具45000台(件)。 1977年 4月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标准计量局等单位《关于改革中医处方用药计量单位的请示报告》。 5月27日,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通知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遵照执行。通知指出:“计量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有重要作用,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在深入揭发批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斗争中,进一步加强对计量工作的领导,使计量工作更好地适应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技术和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5月,陕西省计量局筹建电离辐射计量,建立了PL-1伦琴计标准,对医疗门使用的医用辐射源进行检定。 全省开始对中医处方用药计量单位进行改革。计量单位采用克、毫克、升、毫升。按10两为1斤的称量,1钱等于5克;16两为1斤的旧制称量,1钱等于3克,尾数不计。 1978年 2月,陕西省计量局建立活塞压力计工作基准。 5月27日,陂西省计量局呈文“关于呈报西北地区计量测试中心1978~1982年扩建工程任务的报告”,上报国家标准计量局。 6月26日,陕西省委组织部任命为陕西省计量局党组书记、局长。 7月6日,国家标准计量局批准《西北地区计量测试中心扩建工程计划任务书》,从1978年开始投资,累计拨款115.7万元,征地6.43亩。 12月5日,陕西省革命委员会以陕革发[1978]182号文件批复省科委,成立陕西省革命委员会计量管理局,负责管理全省的计量工作,行政编制65人。 1975年和1978年春,在秦始皇陵园内城西门以北约300米处的地面建筑遗址内,先后出土两件铜斤权,加芯浑铸,形制略同。 12月18日~22日,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计量事业的发展开拓了光明前景。 1978年底前,全省完成中医中药用旧市制16两为1斤改为10两为1斤。 陕西省综合勘察院测绘队在西安北城墙上从北门到小北门间,建立短程电磁波测距仪检定场。 陕西省第一测绘大队在长安县沣峪口建立重力仪格值检定场,全长1200米。 总参谋部测绘局在西安市西影路南侧建立天文基本点。 1979年 2月,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陕西省计量测试学会与陕西省计量管理局联合编辑的科技刊物《陕西计量》创刊。 国家地震局建立西安大地测量仪器检测中心。 3月6日~13日,1979年度陕西省计量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250余人参加,陕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于明涛到会并讲话。指出:计量工作关系到工农业生产,关系到四个现代化,我是主张你们应该成为一个领先的事业。科学工作要走在前面,实践的情况也是如此,现在工业系统在抓质量,基本建设也在抓质量,我赞成方毅的讲话,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高质量、高速度,就没有四个现代化。 3月21日,陕西日报发表题为“重视计量工作,发展计量事业”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4月13日,陕西省革命委员会颁布《陕西省计量管理办法(试行)》,计20条。 7月7日,陕西省革命委员会计量管理局颁发“陕西省计量工作‘五查’评比办法”,成立“五查”评比小组,开展检查工作。 8月,国家计量总局行文,确定陕西省计量局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归口单位,负责部分长度类计量器具检定规程的起草工作。 10月6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通知,将陕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改称为陕西省计量院。 全省范围内开展衡器普检普修。 11月12日,陕西省计量管理局、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对生产、修理计量器具企业进行登记管理的通知》。 1980年 陕西省计量局成立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第一批评定李佐庭等26名工程师。 年初,陕西省计量局分别召开省、地、县计量部门和省级有关厅局两个计量工作会议,提出1980年计量工作要点是:继续整顿,加强管理,狠抓计量测试,充分发挥计量工作为生产、科研和人民生活服务的职能。 西安市、宝鸡市、榆林地区、汉中地区先后成立计量管理局,履行政府管理职能。 1月27日~2月2日,1980年度陕西省计量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局长作题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年代里,计量工作要做出更大的贡献”的工作报告。 5月24日~25日,经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在西安召开陕西省计量测试学会成立大会,选举为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唐致中、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董树信为副理事长,省委书记章泽到会讲话。 9月4日,陕西省计量局发布《关于计量器具检定、测试和修理收费标准的暂行规定》。 9月,西北电管局电力试验研究所和西安供电局联合试制成功单相电度表自动校验台。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57号文件批准“陕西计量”出版,办刊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的综合性计量测试技术刊物。后于12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知《陕西计量》为内部刊物,批准发行。 10月9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复,同意将陕西省计量院并入陕西省计量局,分别以“陕西省计量局”和“陕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两个名称对外开展工作。 10月31日~11月3日,陕西省计量局接待美国标准局绝对物理量中心主任科斯勒博士率领的七人专家讲学团,参观了陕西省计量局实验室,进行了座谈交流。 12月,陕西省计量局建立原子频率标准。 国家测绘局决定,由陕西省测绘局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建设工程。1976年开工,1978年竣工,耗资百万,1980年启用。大地原点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距西安36公里,原点标石为整块花岗岩凿成,重7吨,标志用红色玛瑙制就,直径10分米。原点主体塔楼高26米,楼顶的白色半球形屋顶可自动启闭。大地原点是我国地理坐标——经度、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旁厅置国家重力基准。 12月14日~16日,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邀请,陕西省计量局接待瑞典彻平大学副教授流量计量专家亚历山大·劳伯,参观了陕西省计量局实验室,并作了学术报告。 12月,位于西安市咸宁西路30号,陕西省计量局院内的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第一期土建工程竣工,建成恒温实验楼一栋4396m2。 1981年 2月28日~3月5日,1981年度陕西省计量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到会240多人,陕西省委书记章泽、副省长宋友田、谈维煦出席并讲话。 3月24日~27日,陕西省计量局接待了美国标准局助理局长布雷迪博士与美籍华人蔡锡年博士。 5月2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通知,转发国务院批准公布试行的国际单位制推行委员会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方案(试行)》。 9月8日,陕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1000m2恒温实验室投入使用。 10月,陕西省计量局在西安召开“陕西省衡器管理经验交流会”。 1982年 2月1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强衡器管理的通告》,共13条。 5月20日,陕西省计量局向各地、市、县计量局、所和杆秤生产厂发出《关于杆秤制作统一规定的通知》,要求杆秤量值要准确一致,允许生产两种制度(国际单位制单位和市制单位)的杆秤。 9月13日,罗马尼亚国家计量院院长波依科、德拉戈斯参观陕西省计量局实验室,座谈、交流关于建立长度计量标准,量值传递及检定周期,不定期检定的情况和经验。 9月19日~23日,美国标准局时频专家D·W·阿伦博士参观陕西省计量局实验室,并作了题为“精密频率源的特性及测量”的学术报告。 9月,陕西省计量局召开“厂矿企业计量五查工作经验交流会”,评选冶金、机械、纺织、第一轻工业四个厅局及13个企业为计量五查先进单位。 礼泉县药王洞乡南晏村农民挖土时,挖出一件两诏秦椭量。后在倒卖过程中被华县公安局于1986年6月查获,属一级甲等文物,交陕西省博物馆收藏。 宝成仪表厂研制成功RC-1型弱磁场测量仪。 10月,陕西省经济委员会、陕西省计量局联合召开“陕西省重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划会议”。 陕西省、地、县三级计量机构1982年共检修计量器具524314台(件),检修收费45万元,陕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的检定数量列全国第17位。 11月19日~24日,中国国际单位制推行委员会在西安召开了改制试点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改制试点单位、铁道部、机械部与有关工厂、科研单位,有关省、市、自治区计量局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代表共45人。听取了试点部门的工作报告,提出了力值单位由千克力改为牛顿;活塞压力计、压力表单位由工程大气压(千克力/每平方厘米)改为帕(斯卡);磁通密度单位由高斯改成特斯拉的具体技术方案。 陕西省计量局建立能量平衡测试队,开展能源测试活动。 国家地震局在北京邀请地质矿产部等7个单位审定验收了“陕西省重力仪检定场”。 根据陕西省第四测绘大队、总参谋部驻陕西第二十一测绘大队等进行的全国天文大地网严密平差结合,建立我国“1980西安坐标系”。 12月16日,陕西省计量局公布《陕西省计量器具管理目录》。 12月,陕西省计量局转发国家计量总局《关于建立计量基准、标准的申报、审批和授权检定的几点意见》。 1983年 2月27日~3月4日,1983年度陕西省计量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250人,陕西省副省长孙克华、谈维煦出席会议并讲话。 3月24日,陕西省计量局发布《陕西省建立计量标准审核细则》,通知各地(市)、县(区)计量局(所),省级各有关厅局,于1983年4月1日起施行。 3月,陕西省计量局发布《陕西省国营工业企业全面整顿中对计量工作的验收标准和办法(试行)》。 陕西省计量局建立一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0.1~0.3级标准测力仪、一等标准量块。 陕西省国际单位制试点办公室完成压力单位制的改制试点,试制一批国际单位制木杆秤。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研究所开始筹建音频声学计量。 7月31日,安康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洪峰以排山倒海之势冲毁城堤,老城顷刻间被吞没,三层以下的楼舍淹没于洪水之中。安康地区计量所仪器设备遭水冲淹,计量检定工作陷于瘫痪,陕西省计量局给予5万元灾情补助,并协助恢复工作。 7月,陕西省测绘科学研究所建立精密水准磁致误差检验室。 9月28日,陕西省编制办公室行文,陕西省计量局为较县团级高半格的局,由陕西省经济委员会代管。 10月4日,陕西省委组织部发出《关于陕西省计量局领导班子配备的通知》,任命王乃啬为局长、党组书记。 是年,全省计量部门共检定修理各种计量器具635 554台(件),收入57.79万元。陕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列全国第15位。 1984年 1月17日~22日,1984年度陕西省计量工作会议在咸阳彩色显象管厂彩虹宾馆召开,传达全国计量工作会议精神,总结1983年计量工作,安排1984年计量工作,讨论全省计量事业发展规划。 5月,陕西省计量局在山阳县召开现场会,推广山阳县施行法定计量单位的经验,检查部署全省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工作。 6月2日,陕西省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讨论修改了《陕西省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实施方案》。 8月,商洛地区山阳县于1984年8月1日前,实现了商业贸易中使用的市制杆秤全部改为法定计量单位的千克(公斤)秤,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杆秤改制工作的县。 8月24日,陕西省经济委员会转发陕西省计量局拟定的《陕西省贯彻国务院[82]15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 8月,在全国100个能源计量试点企业中,陕西省有陕西钢厂和西安高压电瓷厂,经国家计量局验收合格。 《陕西计量》改名为《计量技术与管理》,建立全省宣传报导网,有通讯员32人。 1984年陕西省计量局接待日本、美国、西德等国家的外宾8次共29人,同外国专家、教授、博士进行了学术交流,参加座谈听课的有185人次。 10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的通知》,部署全省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工作。 10月,陕西省人民政府行文,陕西省计量局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直属行政机构。 根据政事分设的原则,在陕西省计量局下设陕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系县(团)级事业单位,实行所长负责制。 11月30日,陕西省计量局颁布《陕西省工业企业计量定级、升级实施细则》,同时下发了《陕西省工业企业计量定级、升级评分标准》和《工业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考核申请表》。 12月,成立陕西省计量情报研究所,县团级事业单位,编制39人。 成立西北地区计量协作组,陕西省计量局为组长单位,首次会议在西安召开,讨论通过了活动内容和方法,形成会议纪要。 陕西省计量局能量平衡测试队改名陕西省常压生活锅炉质量监督检验站。 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大队1984年在驻地西安市西影路建成水准标尺检定室,室内安装双频激光检定器,每米长度测量误差为±4μm。 1985年 1月25日~2月1日,1985年度陕西省计量工作会议在咸阳彩色显象管厂彩虹宾馆召开,各地、市计量部门、省级有关专业厅(局)、(公司)和厂矿企业的代表130人出席会议。 根据1984年10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的通知,从1985年1月1日起,只准许生产、购进和销售符合法定计量单位的公斤秤和米尺。 2月12日,陕西省计量局发布《关于工业企业计量定级、升级的补充规定》。 2月,国家计量局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检定规程工作会议上,正式确认陕西省计量局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归口单位。 3月4日,陕西省计量局发出《关于〈计量检定员证书〉发放办法的通知》。 5月14日,陕西省委组织部通知,省委同意杨玉瓒同志任陕西省计量局局长。 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第28号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9月2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宣传贯彻计量法动员大会”,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承华、陕西省副省长曾慎达出席会议并讲话。 9月22日,《陕西日报》以《健全计量法制,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为题,报导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召开宣传贯彻计量法动员大会。 1985年,省、地、县三级计量技术机构,共检定、修理各类计量器具76万台(件),完成年计划的132%。 1986年 1月10日,《陕西日报》发表:《陕西省计局[1986]公报》第二号,公布陕西省获得一级计量合格证书单位3个、二级25个、三级36个。 2月5日,陕西省计量局颁发《关于补发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暂行办法》。 3月5日,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物价局、陕西省计量局联合发出《关于印发计量器具检定收费办法和收费标准的通知》。 3月18日,经国家计量局批准,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第二期土建工程建设开始,含综合实验楼、综合服务楼、锅炉房、配电室和总体工程。 3月,陕西省计量局颁发《陕西省考核计量标准器具办法(试行)》,下半年完成地(市)、县(区)两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考核工作。 7月,陕西省计量局和西安机电职工学校联合举办计量中专班,开办五个班,招收学员220名。学制为3年。 陕西省计量局局长杨玉瓒,参加国家计量局组团,赴美国参观访问。 经陕西省计量局培训、考核,任命104名计量监督员,1650名计量检定员。 11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批转陕西省计量局、陕西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关于加强我省外贸系统计量工作的几点意见》。 1987年 1月22日,陕西省计量局发出《关于计量印证采用新规定的通知》。 2月5日,陕西省计量局转发轻工业部《关于严格控制木杆秤生产,加强质量监督,大力推广金属杆秤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生产杆秤的单位(含个体秤工)都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杆秤专业标准ZBA53002-86”进行生产。 3月24日,1987年度陕西省计量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4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克华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 4月30日,陕西省计量局发布《陕西省计量授权管理办法(试行)》 7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同时发布《陕西省第一批实施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目录》,包括35项62种。 12月14日~19日,国家计量局在陕西省户县召开全国计量科技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省市及计划单列城市的计量测试研究所所长等78人,讨论了《计量科学技术管理暂行办法》。 1988年 6月29~7月3日,在宝鸡召开“西北五省(区)计量工作现场会”,西北五省(区)的省、地(市、州)计量(标准、质量)局局长、所长及部分县级计量机构的负责人共94人参加会议,交流了计量工作改革经验。 10月,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计量执法大检查。 陕西省测绘局在国家测绘局西安标准化测绘研究所建立陕西省测绘仪器检验中心。 11月中旬,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第二期土建工程竣工,建筑总面积8552m2,国家总投资506.8万元。 12月3日,在西安召开《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落成典礼》,杨玉瓒任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主任。 1989年 4月1日,陕西省计量局、陕西省标准局与陕西省经济委员会质量处合并,成立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孔庆森任局长。 5月1日,“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正式对外开展工作,孔庆森任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主任。 10月25日,陕西省技术监督局举办的第一期西北地区县级标准计量局长岗位培训班圆满结束,来自西北五省(区)31个县(市)的局(所)长,经过45天培训学习,通过6门课程考试。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了岗位证书。 10月 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授权陕西省物理所开展声学计量检定测试工作。 11月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行文批准,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正式成立。 从1984年至1989年底,全省计量定级升级2078个企业,其中一级22个,二级394个,三级1232个,计量验收430个企业。

坐拥北京五套房的阿姨招女婿:你可以没房没车,但必须是弓口嘴

近日,有记者拍到故宫旁边一位阿姨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本来是在聘请女婿。

只见阿姨纸上写着女方条件是:“女,91年11月出生,属羊,北京人,本科,172㎝,52公斤,北京五套房,可此中一套加男方名字。”在这些介绍下面还加了女儿的生辰八字。记者一看这条件不错啊,当即就疑心阿姨情愿拿房出来加男方名字是不是因为女儿长相不可。结果阿姨拿出照片,还特意强调这是生活照,没有P过的。

从照片上看上去女孩长相很甜美,是一个很美丽的女孩子。记者又问:“您女儿这么美丽要嫁给有钱人吧?”听了这话,阿姨不快乐了,反问道:“美丽就要嫁有钱人啊?”

记者打趣地问阿姨,想不想找王思聪那样的,阿姨表示不认识王思聪,记者从手机上找了王思聪的照片给阿姨看,阿姨立马反对,说王思聪面相不可,自己要找的女婿必然要面相好。记者再次强调王思聪很有钱的,阿姨马上说:“我们又不缺钱”,然后指着自家条件上写的”北京五套房“给记者看。

阿姨再次强调自己不找有钱的,有钱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必然要属马,八字要合,面相要好,要疼她的女儿。关于什么样叫面相好,阿姨拿出了一张预备好的照片给记者看,记者看见照片后很惊奇地叫起来:“这不是周渝民吗?”

阿姨说不知道这人叫啥,但是喜爱他的面相,说周渝民这样的是“弓口嘴,旺家庭,旺我闺女。”

看了阿姨这么奇葩的招女婿方式,网友表示很无语,有网友说怎么感觉这儿面就没女儿什么事,这阿姨“怎么看怎么像给自己找”。

还有网友很愤慨地表示招个女婿除了讲物质条件就是封建迷信,实在不值得效仿。

确实是,眼下许多父母在盼完孩子读书考大学后仿佛关注点都立马转移,注意力都放在了找女婿、找姑爷这事上,尤其是女儿、儿子年龄略微大一点还单身的,父母们就开始焦急忙慌地查找各种途径逼着孩子相亲,当孩子们不为所动后,有的父母就干脆自己行动,擅自找中介、找朋友企图给孩子牵线搭桥。也因而有的公园里、广场上还出现了父母们拿着子女照片举办相亲派对的“盛况”。

有网友说“看到这种现象感觉特别悲伤,从什么时候起,婚姻也好像房产一样,变成市场你买我卖的交易品呢?”这个时候父母的感情投入、孩子的人生经历、教育背景、经济基础全部都被折算成人民币价值。然而我们都知道婚姻的基础其实不等同于经济才能,婚姻能否幸福还成立在夫妻双方能否有共同的价值观、性格能否相符、能否有共同语言等方面。而决定婚姻能否幸福的基础是需要夫妻双方自己去运营的,父母的过分操心满足的是他们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子女的需求。父母的大包大揽有可能带来以下几个弊端:

1、 子女习惯了父母包揽,于是缺乏责任感,更缺乏独立性;

2、 婚姻大事仓促,为此后家庭生活不幸福埋下伏笔;

3、 父母过于干预孩子的生活,产生重重矛盾。

其实不否认父母确实为了孩子操碎了心,可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个逐步罢休的过程,正如龙应台所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此生今世不停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步消逝在小路的这一端,并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没必要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