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惠泽了知全部资料2023(惠泽了知)

发布时间:2024-06-24 09:53:28作者:浮生如梦来源:网友上传

惠泽了知全部资料2023(惠泽了知)

本文目录一览:

《悟透心机》原文、译文

【原文】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译文】

不可以和那些喜爱散布宣扬他人闲话的人谈话;不可以和那些高谈阔论的人图谋共事。

【原文】

随口利牙,不顾天荒地老;翻肠倒肚,那管鬼哭神愁。

【译文】

信口雌黄,随意毁谤别人,不管遗臭万年,天地降罪;翻肠倒肚,想方设法陷害别人,不怕鬼神震怒,这种行为是应该摒弃的。

【原文】

身世浮名,余以梦蝶视之

【译文】

人生一世,虚浮的声名,我把它看作庄周梦蝶一般,只是事物的变幻,绝不会去正视看它一眼。

【原文】

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

【译文】

贫穷的人愿意接济帮助他人,才是人性中的恩泽;在喧杂的氛围中能够专心地学习,才能称得上思想修养中的真功夫。

【原文】

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

【译文】

一般来讲,感情不要用尽,留有余地,那么回味更深;兴致不要用尽,留有余地,那么乐趣更多。

【原文】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

【译文】

如果多读几句书,就会少说一句话;如果读得两行书,就能多说几句话。

【原文】

轻与必滥取,易信必易疑

【译文】

随便给与,必然过分索取;轻易相信,必然轻易怀疑。

【原文】蒲柳之姿,望秋而零;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译文】

柔姿百态的蒲草,遇到萧瑟的秋风就枯谢凋零;顽强挺拔的苍松翠柏,经过严冬寒霜更加茂盛。

【原文】

好谈闺阁及好讥讽者,必为鬼神所忌,非有奇祸必有奇穷。

【译文】 

喜好谈论闺房内室之事及喜好讥笑讽刺他人的人,必然要被鬼神忌恨,即使没有不测之祸,必定会穷途末路。

【原文】

金帛多,只是博得垂老时,子孙眼泪少,不知其他,知有事而已;金帛少,只是博得垂老时子孙 眼泪多,不知其他,知有哀而已。

【译文】

积的钱财多,只是博得到老的时候,子孙们眼泪少,不知道其他,只知道生事罢了;积的钱财少只是博得到老的时候,子孙们眼泪多,不知道其他,只知道哀伤罢了。

【原文】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译文】

一个善的念头,就会获得吉祥之神的保护;一个恶的念头,就会招来恶鬼的灾祸。明白这一点便可以役使鬼神了。

【原文】

真放肆不在饮酒高歌,假矜持偏于大庭卖弄。看明世事透,自然不重功名;认得当下真,是以常寻乐地。

【译文】

真正豪放、无拘无束的人并不一定要饮酒狂歌。装出一副庄重的嘴脸的人偏好在大庭广众之下卖弄。能将世事看透,自然不会注重功名;只要即刻明白事物真情,就能寻到让心情怡然自得的天地。

【原文】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译文】

对待事物的道理,若借助别人的话而醒悟,那么有醒悟必然还迷惑,总不如自己醒悟的明明白白;兴趣如果通过外在的客观环境而得到,那么有得必然还有失,总不如自己得到,更觉安闲。

图文均来自网络

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中国青年报

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刚过去,阅读这一话题的关注热度犹在。阅读不是谁的专利,而应是全民的生活方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第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倡导全民阅读,既连接着崇文重教劝学的传统,又指引着从文化维度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未来。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还是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都需要着力建设书香中国,厚植学习土壤,培育阅读氛围。对个体来说,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对民族而言,精神文明水准也取决于阅读水平。

阅读很重要,全民都需要。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上这道阶梯的,不该只是少数人——人们需要的是共同进步,是精神文明素养的共同提升。阅读不该是部分人的专享,而应是“阳光普照下,雨露共生长”。

而这,就要求不断降低知识获取门槛,让每一个想读书的人都能有书读。本质上,这也是“全民阅读”的价值指向所在:要让全民阅读抵达全覆盖、无盲区目标,“一个都不能少”。

党的以来,“全民阅读”成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降低阅读学习门槛,减少知识汲取成本,让“全民阅读”的覆盖度与获取便利度得到提升,尤为关键。

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该将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也囊括进阅读主体适用面。在这方面,官方早有动作:早在2017年9月,由5部门联合实施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就正式启动,旨在用无障碍阅读解决盲人群体的“阅读难”困境。

同时需要得到照拂的,还有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农村地区群众的阅读需求。前几天,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感动了无数人,“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把书读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等叙述,都令人动容。某种程度上,知识普惠,就是要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黄国平们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

当下,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

对政府而言,搭建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提升阅读均等化服务,急需靶向发力。近些年来,“书声出茅庐,文气满郊墟”的愿景正在照进现实。在乡村,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阅报栏等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村村有书屋的图景。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已有逾58万个农家书屋,这些书屋已成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对社会力量来说,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也大有可为。近几年,短视频等工具的出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但也要看到,碎片化、散点状的浏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只不过,不论是内容供给上的匹配度相对不足,还是纸质书价格,都成了培育农村阅读氛围的掣肘。数据显示,有的正版图书价格从2000年的15.9元/本,上涨到2020年的48元/本。

让更多人参与阅读,还需要多方发力支持,其中,电商平台就能发挥积极作用。比如,近日拼多多上线的“多多读书月”活动,用5000万元读书基金对中外经典名著、畅销图书等进行专项补贴;在世界读书日之前,联合国内30余家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让平台近8亿用户以低价实现“悦读”。

既要正版,也要平价,这有助于实现知识向农村地区的低成本输送与流动,让农村成为知识普惠的福泽之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农村地区在拼多多平台上的拼书订单量增速超过181%,乡村中小学的订单量增速超过152%。将书价降下来,农村人口会切实从中受惠。

知识普惠,既要普及,也要惠及。“普及”要的是辐射广度,“惠及”要的是惠泽性、便捷性与裨益性。就此看,以社会力量推动知识普惠的动作,显然多多益善。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让阅读门槛不断降低,让农村贫困人口读得起书,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是对知识普惠的应有注解,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内在要求。

首批澳门居民珠海医保卡昨日正式发放

领取珠海医保卡的澳门居民喜笑颜开

横琴新区管委会为澳门居民发放医保卡

澳门居民踊跃申领珠海医保卡

大洋网讯 昨日,澳门居民梁健昌带着一家人赶到一桥之隔的珠海市横琴新区领取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珠海医保卡。即日起,他们不仅在珠海可以持卡看病报销,甚至在内地任何一家与珠海医保联网的医院都可以享受医保结算待遇。“这是一张真正的民心卡,太暖心了!”梁健昌欣喜地说。

今年7月1日起珠海正式推出“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凡在横琴居住并办理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澳门居民,均可在珠海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首批澳门居民珠海医保卡昨日正式发放。

昨日9时许,澳门居民梁健昌从珠海市横琴新区党委书记牛敬手中接过珠海医保卡。据介绍,领取该医保卡的澳门居民与珠海居民享受同等缴费标准和医保待遇,缴费标准为未成年人个人缴费180元/年,城乡居民个人缴费410元/年,另由横琴财政补贴590元/年。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从填报申请资料到领卡到手,只需数分钟时间,即办随取。

梁健昌的岳父母都近古稀之年,也是喜饮珠海医保卡“头啖汤”的澳门居民。梁健昌说,去年国家出台申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便民政策后,他一家人便在横琴办理了居民居住证。横琴口岸24小时通关,对于珠澳两地居民往来十分方便,一家人自此过起珠澳同城生活。但是一旦生病还是有些烦恼,澳门可选择的医院不多,以前家人想来珠海看病,只能自费治疗。现在这一项惠民新政出台,大大地惠泽澳门居民,今后不仅在珠海可以看病报销,还可以在广州等大城市持卡看病。

梁健昌说,他目前在横琴没有投资,也没有在横琴工作,但没想到横琴财政也补贴保费,“今后便能持着一张卡到内地任何一家联网医院看病,享受内地的福利。看似小小一张卡,真的很暖心,这就是一张民心卡”。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吴小丽说,这张“民心卡”体现了中央及内地对澳门居民的关爱,内地医院临床经验丰富,该项政策给了澳门居民多一项选择,让澳门居民更安心。珠海市横琴新区党委副书记李伟辉说,该举措是对国家支持在内地居住的港澳台居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决策的具体实践,通过试点还将为养老、就业、教育等更多社会政策的协同创新提供经验。

(广报全媒体记者陈治家)

澳门同胞“黄土计划”惠泽怒江 为云南深山贫困学子插上翅膀

中新网昆明9月13日电 (李晓琳)“有了助学金我就能继续读书了。”13日,沙映香收到了来自“黄土高原·中国偏远山区助学计划”(以下简称“黄土计划”)汇来的3万元(人民币,下同)助学金,这让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学习成绩却非常优秀的沙映香看到了希望。

今年12岁的彝族小姑娘沙映香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通甸镇革命英烈红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她3岁时父亲因矿难去世,之后母亲改嫁远方。“我跟哥哥住在伯父家里。”沙映香说话声音很小,问很多才答一句,更多的时候是沉默。

“想去外面上大学。”12年来,沙映香从未去过通甸镇以外的地方。

图为沙映香居住的地方,海拔在2900米左右。 李继广 摄

沙映香的家乡怒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集边疆、直过民族、深度贫困于一体。一条奔腾的怒江水切断了横断山脉,形成怒江大峡谷,这里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怒江人便在这高山陡坡中求生存。

2016年开始,珠海市对口帮扶怒江州。2018年,珠海市侨务局副局长黄远鸿作为珠海市委组织部派驻通甸“墩苗组”组长来到了怒江通甸。在珠海市侨务局的牵线搭桥下,“黄土计划”落户怒江。

“黄土计划”由澳门丰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豪先生2003年出资创立,旨在帮助内地偏远山区家庭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15年来,累计资助学生已经超过10000人次,资助学子遍及国内23个省(市区)的偏远贫困乡县。

图为沙映香收到“黄土计划”助学金。 和惠全 摄

“云南是‘黄土计划’帮扶人数最多的省份。”“黄土计划”工作人员黄宝月告诉记者,该计划自2007年开始在云南开展助学活动及资助修建学校,累计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帮扶人数超过1400名,足迹遍布云南永胜、宁蒗、鹤庆等地。

今年6月,“黄土计划”新增了怒江兰坪县通甸镇的80名帮扶对象,并在当地举办帮扶仪式。此次助学计划每年资助当地建档立卡户或低保户的80名在读大学生直至毕业;同时资助通甸革命英烈红军小学购置电脑及电教音响设备,设立“江海情”电教室。

正是这次助学计划让还在读小学的沙映香成为了“黄土计划”大家庭中的特殊一员。“我们向珠海市侨务局和在怒江参加助学活动的‘黄土计划’工作人员反应了沙映香家的情况,希望他们能帮帮这个孩子。”让通甸镇通甸村党总支书记和利宝没想到的是,大家都把这件事记在心头,过了不久,他就获知沙映香被纳入“黄土计划”帮扶对象的消息。

和利宝介绍,“黄土计划”一次性资助了三万元,委托通甸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拨付沙映香同学,直至其高中毕业即到2023年。今日,通甸村委会将第一学期的2500元交到了沙映香及其监护人沙金明的手里。

收到助学金后沙金明连表感谢,这位50多岁的彝族汉子坦言,自己多次为孩子今后上学的事情发愁。“娃娃上了初中高中花费会多一些,我50多岁的人了,以后更没有能力了。”沙金明说,算上沙映香和她的哥哥,一家有8口人要养活,获得这笔助学金之后至少短时间内不用为沙映香读书和生活发愁了。

记者问沙金明:“有了这笔钱对你们家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他答:“可能会改变她(沙映香)的命运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