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大寒的民间风俗是什么(大寒习俗)

发布时间:2024-06-22 20:18:56作者:倚势凌人来源:网友分享

大寒的民间风俗是什么(大寒习俗)

本文目录一览:

今日大寒!这节气有啥特点?看看各地方的习俗

“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月20日17时零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此时节,天气虽依然寒冷,但春天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了。

大寒节气有哪些特征

为十二月中,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冬至一阳初生后,经小寒至大寒,阳气逐渐强大,由下而上,在逼迫寒气以全部能量抵制。由此阴寒密布地面,悲风鸣树,寒野苍茫,寒气砭骨,才是大寒。

但大寒后十五日,壮阳就会出地驱逐阴寒,这就是立春。

一候鸡乳:大寒之日“鸡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

三候水泽腹坚:再五日“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农历十二月,一年中最后一月,最冷的一月称“腊月”。这个“腊”原是猎取禽兽肉以祭祖,与“伏”对应。周朝称“大蜡”,“腊”也称“索”,“索鬼神而祭之”。元稹有诗:“腊尽残销春又归,逢新别故欲沾衣。”

大寒关键字一:冷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大寒大寒,无风也寒。”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冷”是大寒谚语中的主角。

今年大寒正始于“四九”的第三天。尽管不如小寒时节冷,但气象资料显示,大寒时节寒潮南下比较频繁,常会带来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从19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将南下。

不过,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大寒节气虽然还十分寒冷,但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正所谓“坚冰深处春水生”“蜡梅花开迎春来”。大寒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寒关键字二:年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有啥习俗

大寒亦是繁忙的时节,由于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家家户户也加快了筹备新春的脚步。大寒的习俗也都与过年有关。

大寒习俗一:备年货

除了准备年货门联外,腌制各种腊食,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也可算作这寒冬时节里的一件大事。

大寒习俗二: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一般情况下,尾牙祭祀多在十二月十六日的下午四五点开始祭拜。尾牙祭拜土地公时,供桌会设在土地公神位前。在门口或后门处也会设供桌,以祭拜地基主。祭祀的供品有牲礼、四果、春卷。

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对信众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的老板设宴犒赏员工,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大寒习俗三:踩岁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

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人们将芝麻秸撒在行走之处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好口彩。

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大寒习俗四:糖粘灶王嘴

大寒期间,农历腊月廿三为祭灶节,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习俗。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定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化开,涂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坏话。

常用的灶神联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

大寒美食:八宝饭

八宝饭,大寒节气习俗食物,是汉族食品,流行于全国各地,江南尤盛。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大寒节气严寒之际吃八宝饭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大寒关键字三:藏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黄帝内经》

大寒的调养秘诀便是一个“藏”。大寒时节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此时养生最重要的莫过于一个“藏”字,藏什么呢?一是要藏身体,二是要藏情志,二者的根本目的是要藏阳气。

那么怎么来藏呢?

一、睡眠调养—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必待日光者,意思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太阳指挥,我们现代人做不到,但是可以在日出前、日落后尽可能的少活动,以养人体的阳气,使阳气不被扰动,处于潜藏状态。

二、情志调养—若伏若匿,若已有得

黄帝内经的要求“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情志也应该像埋伏藏匿一般安静,要像得了什么小秘密一样的偷着乐的状态,不宜大喜大悲,大开大合。

三、运动调养—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冬天常见很多人运动,大汗淋漓,这个状态正好违背了冬天的养生关键,血汗同源,精血互化,冬天本应避寒,使毛孔紧闭,而大汗则违背了这一常规,使阳气外泄了,因此冬天运动爱好者应该做一些温和的适度的运动,以增长阳气为主而不是损耗阳气。

四、饮食调养—抵御寒冷,适当温补

为了抵御寒冷,适宜吃一些温暖的食物,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为医圣张仲景的一道散寒良方,做法为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500克炖服,适用于体虚内寒者养阳气。

总而言之,大寒养生以顺应自然、藏匿阳气为主,与损耗阳气相关的事情,比如熬夜、大喜大悲、剧烈运动等都不宜做。

大寒过后,一天天走向立春,

春天的脚步近了,人间四月天就在眼前!

(新锐大众)

【二十四节气】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肿,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各地人们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便于及早安排农事。

大寒三候

大寒一候“鸡始乳”: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家里的母鸡开始孵小鸡了。

大寒二候“征鸟厉疾”:冰天雪地的大寒时节,鹰隼之类的掠食者也常常忍饥挨饿,一旦发现猎物就迅猛地俯冲、扑食,可谓隆冬“杀气盛极”的现场直播。

大寒三候“水泽腹坚”:古人说,立冬之时的“冻”只在最浅表,如同冰冻在肤;大寒之时的“冻”是在最深处,如同冰冻入腹。腹有坚冰气自寒,“水泽腹坚”是更具底蕴的寒冷。

大寒民俗

吃糯米

大寒,寒气最盛,吃糯米饭可御寒、暖胃、补血。在进入大寒之后,天气非常寒冷,而糯米当中含有非常多的热量,有非常好的御寒效果,食用之后整个人都会感觉非常暖和,可抵抗大寒的寒冷,所以吃糯米当然少不了啦。

资料图

大寒迎年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大寒节气由于近年,这节气期间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尾牙祭

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等,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

大寒养生

中医认为,最寒冷的季节是阴邪最盛之时,人们要特别注意从日常饮食中多摄取一些温热食物,以此抗寒、保养阳气。

温暖汤粥暖胃暖心

冬季喝粥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祛病养生,比如肾虚劳损、腰背酸痛、足膝萎弱、形瘦怕冷的虚寒症人群,可以喝羊肉萝卜粥,待羊肉将熟时,取出萝卜不要,然后再将米放入羊肉锅里,早、晚餐温热服食,可助元阳、补精血。

喝汤

糯米味甘,性温,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人们可以蒸煮糯米饭,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莲子、枸杞子、桂圆肉、大枣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后加点白糖,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还可以用童子鸡、黄芪、枸杞子、白术及调料等一起炖汤,可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少喝酒、多吃菜、多补充水分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冬季进补到这时需收尾,不宜再多吃生姜、大葱等辛散的食物,更不适合大量饮酒。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为了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资料图

农业建议

大寒要注意清沟培土,防止水害和冻害,清除杂草,防止草害。同时要适当施肥,促进苗壮越冬。长期低温对蔬菜、柑橘、茶叶和常绿木草作物容易造成不利影响、要注意预防。

保温:南方地区要注意给农作物追施冬肥,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在冬前浇好冻水、施足冬肥、培土壅根的基础上,寒冬季节采用人工覆盖法也是防御农林作物冻害的重要措施。

大棚蔬菜以防灾害性天气为主。采取多层覆盖以保温,降温幅度大时可用医用维生素B1、B6。酰胺青霉素以药剂喷洒植株防冻,茄果类防“三落”。这时要尽量多照阳光,即使有雨雪低温天气,棚外草帘等覆盖物也不可连续多日不揭,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

资料图

(来源:网络综合/文,广西农业信息中心/图)

大寒节气习俗知多少

每到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特别的食物,来驱寒保暖,祈求来年的平安和丰收,还有一些民间传统习俗也延续至今。大家大寒都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呢?欢迎留言分享!记得转发给你的小伙伴们,一起感受这份冬日的温暖!

来源: 文旅北京

大寒节气习俗知多少

【引言】:探秘大寒节气:民俗传承与文化魅力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也是中国传统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份。这个时节,不仅是寒冷的季节,更是充满了浓郁文化和历史底蕴的时刻。在这个大寒节气里,人们会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传承和弘扬着各种习俗,这些习俗既承载着古老的传统,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探索,了解更多关于大寒节气的民俗习俗吧!

【古俗】:大寒节气的传统文化

大寒时节,民间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各地的风情各具特色。一些地方会举行祭灶仪式,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还有些地方会组织猜灯谜、舞狮子等活动,营造喜庆的氛围。而在南方地区的一些习俗更显独特,比如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与尊重。这些古老的传统习俗,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美食文化】:大寒节气的暖心佳肴

大寒时节,人们喜欢品尝一些暖胃驱寒的美食,以应对严寒的天气。南方地区的人们喜欢吃甜食,比如粘粘甜甜的甜粥、糖藕、糖葫芦等;而北方地区则更倾向于喜欢热气腾腾的烤红薯、炸油条等。除了美食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食材被视为大寒时节的象征,比如腊肉、腊鱼等,人们会在这个时节特别享用,寓意着寒冷过后的温暖与丰收。这些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温情传承】:大寒时节的家庭团聚与祝福传递

大寒时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祝福传递的时刻。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美食,交流感情,分享喜悦。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人们都在大寒时节传递着温暖与祝福,让这个寒冷的季节充满温情和希望。亲情、友情、爱情,在这个寒冷季节里交织成了最美的画面,成为了人们最珍贵的财富。

【结语】:大寒节气,既是寒冷的季节,更是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珍惜传统,传承文化,共同期待未来的美好。愿每个家庭都能在大寒时节感受到温暖,度过一个幸福美满的冬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