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孝帽子怎么缝图解 孝帽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发布时间:2024-05-21 21:13:19作者:心软是病来源:用户分享

孝帽子怎么缝图解 孝帽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本文目录一览:

家有丧事,“孝帽”哪些人戴?你们家乡是怎样的习俗?

所谓“孝帽”,就是丧事主家的孝子孝孙孝妇孝女,以及特定吊丧亲戚亲朋等,戴在头上作为丧事标识和丧服组成部分的帽子。孝帽一般是用白色的丧服匹布现实制作,大针大线码上即可,形状各地有些差异,能卡在头上就行。孝帽也有直接购买制成品使用的。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家有丧事,孝帽的使用相对较为普遍。关于孝帽的着戴范围,各地说法不同,肯定也有差异。我们一古法丧礼规范文本为依据,讨论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首先应当清楚,“孝帽”是丧服全套的组成部分,其佩戴范围,在古法丧礼规范文本上是有明确规定的

按丧礼的经典文本《仪礼---丧服》的规定,一等丧服“斩衰”全套是:“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所谓“冠绳缨”,就是以布为冠,以麻质绳缨为饰物。缨即缨穗,就是帽子两边垂下的绳状穗子。

二等丧服“齐衰”全套是:“疏衰裳、齐,牡麻绖,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三等丧服“大功”全套为:“布衰裳,牡麻绖,冠布缨,布带,绳屦。” 四等丧服“小功”全套是“布衰裳,澡麻带,绖、冠布缨,吉屦无绚。”所谓“冠布缨”,就是以布为冠,以布质绳缨为饰物。

五等丧服“缌麻”,丧礼上没有“冠”的说法。即没有要求也不需要着戴标识丧事的帽子。

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三千多年,《仪礼》一直是丧事运作的规范文本依据。各朝代制定的具体礼仪规则,都以《仪礼》为基本蓝本。现实生活中的“孝帽”,就是从古法丧礼的“冠绳缨”发展演进而来。

按丧礼的设定,功服以上有孝帽,即一二三四等丧服有孝帽,五等丧服没有。

2、严格意义上讲,“孝帽”使用范围仅限于家庭关系人和血缘关系人

严格按《仪礼》的设定,根据《仪礼--丧服》的记述,总体上讲,“孝帽”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本姓家庭人员和本姓血亲人员,包括本姓各代男女和男性配偶,以及嫁出去的女性人员。

(1)家庭关系人。以逝者为参照,本辈包括亲兄弟、叔伯兄弟、堂兄弟、族兄弟及其配偶,以及未嫁之姊妹;父辈包括、父、叔伯、堂叔伯、族叔伯及其配偶,以及未嫁之姑母;祖辈包括祖父、叔祖父、族叔祖父及其配偶,以及未嫁之姑祖母;曾祖辈包括曾祖父、叔曾祖父及其配偶;高祖父。子辈包括子、侄、堂侄、族侄及其配偶,以及未嫁之女儿、侄女、堂侄女、族侄女;孙辈包括孙、侄孙、族侄孙及其配偶,以及未嫁之孙女、侄孙女、族侄孙女;重孙辈包括重孙、侄重孙及其配偶;玄孙。

丧事是家庭中事,所有家庭中人,按规定应当丧服服丧的,都应当着戴孝帽。

(2)家庭之外的血缘关系人。所谓家庭之外的血缘关系人,是指本姓家庭嫁出去的女性人员。以逝者为参照,本辈是姊妹,即长姑娘;父辈是姑母,即老姑娘;祖辈是姑祖母,即祖姑娘(老老姑娘);曾祖辈为姑曾祖母,即太姑娘。子辈为女儿侄女,即少姑娘;孙辈为孙女侄孙女,即孙姑娘;重孙辈为重孙女侄重孙女,即重孙姑娘。

按《仪礼---丧服》的规定,已出嫁之本姓人员,是二等齐衰和三等大公、四等小功丧服,按规定都是应当“冠绳缨”,即着戴“孝帽”的。

3、家庭之外的吊丧人,包括亲戚亲属、亲朋亲友、同事同仁、邻居熟人等等,都不需要着戴“孝帽”

亲戚亲属是吊丧主体人员,具体有两个方向,一是各辈媳妇娘家人,二是各辈已嫁女婆家人。大致范围如下:

(1)各辈娘家人。包括配偶娘家人、母亲娘家人、儿媳妇娘家人、孙媳妇娘家人等。按孝子算,诸如舅舅、姨娘、表兄弟姊妹、姨兄弟姊妹、舅姥爷舅老爷、表叔姨叔、表姑娘表姨娘、表侄姨侄、岳父母、连襟、亲家等等,均属于五等“缌麻”丧服范围,即均不使用“孝帽”。

(2)各辈已嫁女婆家人。大致包括老老姑娘(姑祖母)家人、老姑娘(姑母)家人、长姑娘(姊妹)家人、少姑娘(女儿侄女等)家人、孙姑娘(孙女侄孙女等)家人等。按孝子算,诸如姑父姑爹、表叔表姑、姑表兄弟姊妹、姐夫妹夫、女婿、外甥等,均属于五等丧服“缌麻”的服丧范围,也不使用“孝帽”。

一般朋情,按礼法规定是没有丧服的,即无服人员,不需要戴孝的。但现实生活中,一般习俗要求发通孝,所以,也不使用“孝帽”。亲朋好友的范围大体包括单位同事同仁、上位人员和下属人员、同学同门、战友难友、知己闺蜜、生意伙伴、知心朋友等等。

朋情是一般是有来有往,所以按礼俗是需要通丧的。但也有不通丧吊丧的,如不在通丧范围的邻居、庄邻、街坊、熟人、路人等等,也可以吊丧。按一般丧事礼俗,可以发孝,即发通孝,但不使用“孝帽”。

理论上讲,“孝帽”是丧服全套的组成部分,不能单独使用。有的地区习俗,娘家人吊丧统统发“孝帽”,还有的女婿家人吊丧发“孝帽”,等等。可能是传承过程中的发挥演进,已经偏离了古法丧礼的基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