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尹吉甫学校(尹吉甫)

发布时间:2024-05-14 05:04:02作者:隐身守侯来源:互联网

尹吉甫学校(尹吉甫)

本文目录一览:

「沧州古代人物」尹吉甫:西周军事家、诗人、哲学家

尹吉甫(生卒年不详),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周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镇)人。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据说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房县),死后葬于今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他辅助过三代帝王,后周幽王听信谗言,杀了他。不久知道错杀,便给他做了一个金头进行厚葬。为了防止盗墓,修建了真真假假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部。

个人简介

尹吉甫(公元前852—前775),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出生于古蜀国江阳(今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死后葬于今湖北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辅助过三代帝王,后周幽王听信谗言,杀了他。后来知道错杀,做了一个金头进行了厚葬。为了防止盗墓,修建了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部。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周房陵人。猃狁(古民族)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周宣王五年(前823),尹吉甫率军到太原,并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负责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献,并在朔方筑城垒。遗物有青铜器兮甲盘。湖北有尹吉甫宗庙-----建于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的房陵宝堂寺,泸州有尹吉甫抚琴台遗址,山西平遥古城有尹吉甫点将台、湖北有墓和墓碑遗址。

西周宣王时,北方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甚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率军到太原而返,驻防今平遥城一带。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载:“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俱低。”又载:“受命北伐猃狁,次师于此,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遂殁于斯。”

曾作《诗经·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等。

吉甫尽忠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姬静继位,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尹吉甫智力超群,博学多才,周宣王对他十分器重,他也对周宣王特别忠诚。周宣王封他为太师。

尹吉甫墓

位于南皮县城西北5公里黄家洼村西南处,俗称将军坟。封土高1.9米,东西长5米,南北宽2.5米。曾有西周晚期青铜器“兮伯吉父”盘出土,盘上有铭文133字,记述了尹吉甫征北严犹和征收南淮夷贡赋情况。清乾隆皇帝甫巡,曾命官员到坟前祭奠,并刻石立碑(现碑已毁)。今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吉甫增城筑台、抵御猃狁之事在平遥一带世代流传。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载:“人美公《六月》之作,所谓‘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北伐猃狁,至于太原’。既不恃胜贪杀,也不乘败穷追,仁义之师也。是其文炳葩经,而道统攸寓;武戡夷丑,而治统以垂万邦为宪之名,岂决溢哉?其庙貌祀仪,宜与天壤同悠久也。”至今,位于东城墙上面的尹吉甫点将台和东城墙内侧的尹公庙及城墙外侧的尹公墓尚保存完好。

相关传说

尹吉甫,姓兮,字伯吉父,房陵(今房县)人,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继位,选贤用能,国家兴旺,周室中兴。他任用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为大臣。尹吉甫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奴隶制商朝之后的第一个封建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周宣王亲命大臣作诗为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被封为太师。

古房陵有与中华文明几乎同步的文明史,千里房陵的故土有着大量的尹吉甫的文化遗存。西周以后的封建王朝一直把尹吉甫推崇为“忠义”至尊的化身,后来一直成为王宫大臣们做人为官的典范。特别是房陵历朝历代官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尹吉甫在故地建墓、修祠、造庙,不仅是为了纪念尹吉甫房陵出生,食邑房陵,采诗房陵,葬于青峰的历史事实,更是为了启迪后人做“忠孝”的榜样。

房县民间有着大量有关尹吉甫的鲜活生动的传说故事,更有大量翔实的文物遗迹。有关尹吉甫的遗迹,有多处,其中为祀祠尹吉甫而修建的石窟“青峰宝堂寺”,大门用方石雕刻,寺中精美的石门、石窗、望柱、挟栏等就在绝壁上雕凿而成,寺内供奉着尹吉甫的石像,其像手中还握着一个大毒蜂。(另有传说)寺前有八间木雕结构庙房,还有高大庄严的龟驮碑,有二遵高浮雕龙凤碑、凤帽,都是远古御碑。清朝又两次扩建。有一巨立碑记。首句就点到说:“夫青峰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之佳城(佳城指古墓地)……”有关尹吉甫的传说故事在房县经群众口耳相传,世代不绝,与相关遗迹交相映证,特别是与尹吉甫有关的多处天官坟在房县的传说,更为生动传神。

在房县民间诗经民歌传唱从古到今,流传甚广,全县东、西、南方八个乡镇中大批农民能够用不同形式歌调唱出诗经“关睢”、“伐檀”等多首《诗经》诗歌。一篇《诗经》作者的故乡仍在传唱《诗经》的文章,曾经轰动大江南北,响彻海内外。

历史评价

有人说尹吉甫是房陵人;也有人说他是古蜀国江阳人,只是食邑房陵,但是中国诗经过学会会长、河北师大教授夏传才先生说:“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代的重臣,于武功文治都建有重大的功业,是对华夏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确凿可信可考的西周大诗人,他的多篇政冶抒情诗保存至今,或美或刺,在思想和艺术上已相当成熟,比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要早四百年。论先后,中国诗史应把他列在前面。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湖北省房县为籍里,可考可信。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原典,诗经学是世界性的学术,尹吉甫是房陵人而不是古蜀国江阳人,河北南皮县、山西平遥县的吉甫墓都是纪念墓,四川泸州之说系误传。湖北省房县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

过去县城东关有一方赑屃座的大石碑,俗称龟驮碑,记载尹吉甫生平事迹,后不知去向。听说房县博物馆现藏有一方周太师尹吉甫碑,不知是不是那方龟托碑。

尹吉甫姓兮名甲,字吉甫,尹是官名。后人以官为姓,称作尹吉甫;成为尹姓的滥觞。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名臣、贤臣,用后世通俗的说法,可称得上是文武双全。当时北猃狁入侵宗周,进攻到了泾水北岸,形势相当吃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取得胜利,到太原,并在平遥一带驻防。尹吉甫还曾奉命在成周一带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有一件很有名的青铜器兮甲盘,记载了尹吉甫征伐猃狁有功受赏及向淮夷征贡赋。《诗经六月》也详细的记载了尹吉甫伐猃狁之事。

尹吉甫和《诗经》很有些关系,《诗经》中有些篇章是赞美尹吉甫功绩的;更有些篇章是尹吉甫所作,象《大雅》中《崧高》、《烝民》、《韩奕》、《江汉》诸篇。谢安石曾曾问他那位咏柳的侄女谢道蕴《诗经》何句最佳,道蕴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我们现在看吉甫作颂,和《国风》中的一些篇章相比,象是缺乏低徊感人的气质。大官作诗,空见辞藻,少见性情,古今皆然。

更新的说法是《诗经》一言以蔽之是尹吉甫一人所作,持此说的好象是台湾的李辰冬先生,他作了一本《诗经研究方》,认为“三百篇的形式有点像民歌,实际上,作者是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内心,并不是真正的民歌。民歌无个性,而三百篇篇篇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每篇都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人物,固定的事件……”如果李先生的说法成立,尹吉甫可不是率尔操觚,而是比屈原早五百年的大诗人。但李先生的说法仅是一家之言,和《诗经》是民歌总集的传统说法相比,显得单薄,不好轻信。

尹吉甫也有不能让人首肯的地方。曹植《贪恶鸟论》云:“昔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黍离》有句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对父亲尹吉甫的哀怨溢于言表。

出生地探究

尹吉甫是哪里人?中国有四种说法。比较突出的两种说法是:一说是西周房州青峰(今湖北房县青峰)人,西周封钜(今河北沧州南皮)人;还有两种说法是:一说西周中都邑(今山西平遥)人,一说古蜀国江 阳(今四川泸州石洞)人。

周宣王(姬静)初年(约公元前820年),辅弼宣王的大臣有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等。但尹吉甫为朝政中枢的重臣。宣王英明有道,“任贤使能”,使“周室赫然中兴”,百姓安居乐业,这与尹吉甫辅佐的功劳分不开的。周宣王五年六月(公元前823年4月,周历六月),猃狁(古部族名)迁居焦获,进攻泾水北岸,危及宣王。“宣王励精求治,命吉甫北伐猃狁"。吉甫亲率大军到太原取得大胜,又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主持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功绩卓著,深得宣王器重。据《东周列国志》载:“宣王晚年病重弥留之际,召见老臣尹吉甫和召虎于榻前,曰:‘朕赖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宁,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宫湟,年虽已长,性颇暗昧,卿等协力辅佐,勿替世业!’”宣王故,立其子幽王,吉甫乃是佐命之臣,不久谢世。

吉甫曾作《大雅·庶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还有《大雅·嵩高》、《大雅·江汉》、《大雅·韩奕》等诗篇。他的诗歌主要是歌颂和赞美周宣王的功绩,但对宣王疏远贤臣等过失也作了善意批评。如《大雅·烝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宣王君德有失也,仲山甫则能补之”。又如《大雅·嵩高》文中对宣王含有讽意。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宣王的“功"与“过”,对其作了正确地评价。吉甫的诗对于历代进步诗人影响较大。

中国湖北人说尹吉甫是西周房州青峰(今湖北十堰青峰)人的依据是------尹吉甫死后,葬于十堰青峰山,今碑文尚存。明嘉靖间,知县夏维宁为其专修一坊,曰:“忠孝故里”。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重修十堰房州县城,曾石刻“忠孝名邦”四字镶嵌东门城楼。唐朝时期和明朝时期以及清朝时期湖北省地方志《郧阳府志》中都记载说尹吉甫是湖北青峰人,留有历史遗迹在。而清代贡生张开隐也有咏房州青峰佳景云:“记得房陵古号州,青峰更见景多幽。山为文峰峦环绕,寺有清泉水长流。同治年间仙佛在,尹公墓侧断碑留。”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1947年版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21世纪还有《诗经》诗句在湖北青峰山盛传。

中国河北人说尹吉甫是西周封钜(今河北沧州南皮)人的依据是------尹吉甫在沧州南皮今碑文尚存。尹吉甫墓位于河北 西周

沧州南皮县城东3公里处,现墓封土很小,墓碑现存于县文保所。

文武兼备,是周朝有名的“文以附众,武以威敌”的贤臣,死后葬于此地。1982年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四川人说尹吉甫是古蜀国江阳(今四川泸州石洞)人的依据是-----陈鑫明在《周太师尹吉甫故里·石洞》一书中称,早在西汉,杨雄就在《琴清音》中记载了尹吉甫之子伯奇投江自尽后,吉甫抚琴追思的故事。东汉文学家蔡邕,则对吉甫弹奏的琴曲《履霜操》作了题解。 到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33“江水”中,记述江阳县(泸州古称江阳)时,抄录了西汉文学家杨雄记述尹吉甫之子伯奇的悲惨遭遇,这是中国古典文献中,关于尹吉甫为古蜀国江阳人的最早记载。

抚琴台遗址“琴台霜操”,乃古泸州八景之一。

此外,陈鑫明还考证出,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高山村就是尹吉甫的出生地,纳溪区丰乐镇有尹太师夫人马氏墓地,尹氏宗祠和尹氏族谱及各种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等历史文献,“这些都可以证明,尹吉甫是泸州人。”。

中国山西人说尹吉甫是西周中都邑(今山西平遥)人的依据是-----山西平遥古城有尹吉甫点将台、墓和墓碑遗址。尹吉甫谢世后,就埋葬在这里。他的墓冢坐北朝南,至今犹存。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知县周之度于墓前竖了通碑,上书《周卿士尹吉甫神道碑》。此碑曾一度埋没,1983年在墓南100米处出土后,才又重新竖立于原位。

湖北、河北、四川、山西四省都留有尹吉甫的历史记载和遗迹,尹吉甫在各自的地方都小有名气,都认为是各自地方的人,但没有人争论和从根本上论证尹吉甫的籍贯。没有任何正史记载在历史上有尹吉甫这个人,他们所有的依据都是民间传说或者尹吉甫死后2000多年的地方志,都有人为编造和虚构的嫌疑。

尹吉甫学术研究和旅游文化开发

研究过尹吉甫的主要学术权威:晚清的李南金、胡壁,1980年代台湾著名的文化学者李辰冬,21世纪中国大陆的著名青年学者、作家、文化专家金久皓,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文化学者夏传才, 河北研究人员杜志勇等。

台湾著名的文化学者李辰冬先生毕生研究尹吉甫并认为诗经是尹吉甫一人所做轰动世界,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认可,因为《诗经》中许多作品产生于尹吉甫死亡之后平王到春秋中期。人死了,怎么还能作那些诗歌呢?这是尹吉甫的学说受台湾学术界反对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件事情证明了从上世纪60年始,就有学者专门研究尹吉甫,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李辰冬最后的结论虽然错误,但他开始了台湾学术界的尹吉甫研究。

大陆的著名青年学者、作家、文化专家金久皓先生近几年来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尹吉甫的文章,最早发出“尹吉甫到底是哪里人?”的疑问,而引起全国人民对尹吉甫的关注,引起全国新闻单位对尹吉甫的关注,使得尹吉甫在世界的地位得到提升,金久皓教授研究尹吉甫的多篇作品成为“标杆性”文章而被世界媒介和所有研究关注尹吉甫的人大量引用,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和香港台湾的许多媒介引用的其实都是金久皓先生的见解和话语表述。网络上有许多文字假借金久皓教授的名誉和权威性进行传播。据说由于受到著名青年学者、作家、文化专家金久皓教授作品的影响,湖北作家郭光林父女创作出版了第一部反映尹吉甫的长篇剧本《尹吉甫》,金久皓教授为研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先驱吉甫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国目前研究尹吉甫的权威。

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籍文化学者夏传才先生以发表论证:“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房县为籍里,你们调查的材材可考可信。河北南皮县、山西平遥县的吉甫墓都是纪念墓,四川泸州之说系误传。二《南》是西周推行文王之化的乐歌,当然会广泛地推行于尹吉甫的采邑,并深入民间。你们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的言论而声名大震。

河北研究人员杜志勇一直怀疑没有尹吉甫这个人,因为诗经上没有记载。此外湖北的研究民间传说的人员傅广典袁正洪等一直为尹吉甫造势找名人资源。

「沧州古代人物」尹吉甫:西周军事家、诗人、哲学家

尹吉甫(生卒年不详),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周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镇)人。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据说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房县),死后葬于今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他辅助过三代帝王,后周幽王听信谗言,杀了他。不久知道错杀,便给他做了一个金头进行厚葬。为了防止盗墓,修建了真真假假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部。

个人简介

尹吉甫(公元前852—前775),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出生于古蜀国江阳(今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死后葬于今湖北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辅助过三代帝王,后周幽王听信谗言,杀了他。后来知道错杀,做了一个金头进行了厚葬。为了防止盗墓,修建了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部。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周房陵人。猃狁(古民族)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周宣王五年(前823),尹吉甫率军到太原,并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负责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献,并在朔方筑城垒。遗物有青铜器兮甲盘。湖北有尹吉甫宗庙-----建于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的房陵宝堂寺,泸州有尹吉甫抚琴台遗址,山西平遥古城有尹吉甫点将台、湖北有墓和墓碑遗址。

西周宣王时,北方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甚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率军到太原而返,驻防今平遥城一带。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载:“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俱低。”又载:“受命北伐猃狁,次师于此,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遂殁于斯。”

曾作《诗经·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等。

吉甫尽忠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姬静继位,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尹吉甫智力超群,博学多才,周宣王对他十分器重,他也对周宣王特别忠诚。周宣王封他为太师。

尹吉甫墓

位于南皮县城西北5公里黄家洼村西南处,俗称将军坟。封土高1.9米,东西长5米,南北宽2.5米。曾有西周晚期青铜器“兮伯吉父”盘出土,盘上有铭文133字,记述了尹吉甫征北严犹和征收南淮夷贡赋情况。清乾隆皇帝甫巡,曾命官员到坟前祭奠,并刻石立碑(现碑已毁)。今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吉甫增城筑台、抵御猃狁之事在平遥一带世代流传。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载:“人美公《六月》之作,所谓‘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北伐猃狁,至于太原’。既不恃胜贪杀,也不乘败穷追,仁义之师也。是其文炳葩经,而道统攸寓;武戡夷丑,而治统以垂万邦为宪之名,岂决溢哉?其庙貌祀仪,宜与天壤同悠久也。”至今,位于东城墙上面的尹吉甫点将台和东城墙内侧的尹公庙及城墙外侧的尹公墓尚保存完好。

相关传说

尹吉甫,姓兮,字伯吉父,房陵(今房县)人,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继位,选贤用能,国家兴旺,周室中兴。他任用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为大臣。尹吉甫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奴隶制商朝之后的第一个封建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周宣王亲命大臣作诗为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被封为太师。

古房陵有与中华文明几乎同步的文明史,千里房陵的故土有着大量的尹吉甫的文化遗存。西周以后的封建王朝一直把尹吉甫推崇为“忠义”至尊的化身,后来一直成为王宫大臣们做人为官的典范。特别是房陵历朝历代官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尹吉甫在故地建墓、修祠、造庙,不仅是为了纪念尹吉甫房陵出生,食邑房陵,采诗房陵,葬于青峰的历史事实,更是为了启迪后人做“忠孝”的榜样。

房县民间有着大量有关尹吉甫的鲜活生动的传说故事,更有大量翔实的文物遗迹。有关尹吉甫的遗迹,有多处,其中为祀祠尹吉甫而修建的石窟“青峰宝堂寺”,大门用方石雕刻,寺中精美的石门、石窗、望柱、挟栏等就在绝壁上雕凿而成,寺内供奉着尹吉甫的石像,其像手中还握着一个大毒蜂。(另有传说)寺前有八间木雕结构庙房,还有高大庄严的龟驮碑,有二遵高浮雕龙凤碑、凤帽,都是远古御碑。清朝又两次扩建。有一巨立碑记。首句就点到说:“夫青峰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之佳城(佳城指古墓地)……”有关尹吉甫的传说故事在房县经群众口耳相传,世代不绝,与相关遗迹交相映证,特别是与尹吉甫有关的多处天官坟在房县的传说,更为生动传神。

在房县民间诗经民歌传唱从古到今,流传甚广,全县东、西、南方八个乡镇中大批农民能够用不同形式歌调唱出诗经“关睢”、“伐檀”等多首《诗经》诗歌。一篇《诗经》作者的故乡仍在传唱《诗经》的文章,曾经轰动大江南北,响彻海内外。

历史评价

有人说尹吉甫是房陵人;也有人说他是古蜀国江阳人,只是食邑房陵,但是中国诗经过学会会长、河北师大教授夏传才先生说:“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代的重臣,于武功文治都建有重大的功业,是对华夏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确凿可信可考的西周大诗人,他的多篇政冶抒情诗保存至今,或美或刺,在思想和艺术上已相当成熟,比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要早四百年。论先后,中国诗史应把他列在前面。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湖北省房县为籍里,可考可信。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原典,诗经学是世界性的学术,尹吉甫是房陵人而不是古蜀国江阳人,河北南皮县、山西平遥县的吉甫墓都是纪念墓,四川泸州之说系误传。湖北省房县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

过去县城东关有一方赑屃座的大石碑,俗称龟驮碑,记载尹吉甫生平事迹,后不知去向。听说房县博物馆现藏有一方周太师尹吉甫碑,不知是不是那方龟托碑。

尹吉甫姓兮名甲,字吉甫,尹是官名。后人以官为姓,称作尹吉甫;成为尹姓的滥觞。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名臣、贤臣,用后世通俗的说法,可称得上是文武双全。当时北猃狁入侵宗周,进攻到了泾水北岸,形势相当吃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取得胜利,到太原,并在平遥一带驻防。尹吉甫还曾奉命在成周一带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有一件很有名的青铜器兮甲盘,记载了尹吉甫征伐猃狁有功受赏及向淮夷征贡赋。《诗经六月》也详细的记载了尹吉甫伐猃狁之事。

尹吉甫和《诗经》很有些关系,《诗经》中有些篇章是赞美尹吉甫功绩的;更有些篇章是尹吉甫所作,象《大雅》中《崧高》、《烝民》、《韩奕》、《江汉》诸篇。谢安石曾曾问他那位咏柳的侄女谢道蕴《诗经》何句最佳,道蕴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我们现在看吉甫作颂,和《国风》中的一些篇章相比,象是缺乏低徊感人的气质。大官作诗,空见辞藻,少见性情,古今皆然。

更新的说法是《诗经》一言以蔽之是尹吉甫一人所作,持此说的好象是台湾的李辰冬先生,他作了一本《诗经研究方》,认为“三百篇的形式有点像民歌,实际上,作者是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内心,并不是真正的民歌。民歌无个性,而三百篇篇篇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每篇都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人物,固定的事件……”如果李先生的说法成立,尹吉甫可不是率尔操觚,而是比屈原早五百年的大诗人。但李先生的说法仅是一家之言,和《诗经》是民歌总集的传统说法相比,显得单薄,不好轻信。

尹吉甫也有不能让人首肯的地方。曹植《贪恶鸟论》云:“昔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黍离》有句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对父亲尹吉甫的哀怨溢于言表。

出生地探究

尹吉甫是哪里人?中国有四种说法。比较突出的两种说法是:一说是西周房州青峰(今湖北房县青峰)人,西周封钜(今河北沧州南皮)人;还有两种说法是:一说西周中都邑(今山西平遥)人,一说古蜀国江 阳(今四川泸州石洞)人。

周宣王(姬静)初年(约公元前820年),辅弼宣王的大臣有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等。但尹吉甫为朝政中枢的重臣。宣王英明有道,“任贤使能”,使“周室赫然中兴”,百姓安居乐业,这与尹吉甫辅佐的功劳分不开的。周宣王五年六月(公元前823年4月,周历六月),猃狁(古部族名)迁居焦获,进攻泾水北岸,危及宣王。“宣王励精求治,命吉甫北伐猃狁"。吉甫亲率大军到太原取得大胜,又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主持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功绩卓著,深得宣王器重。据《东周列国志》载:“宣王晚年病重弥留之际,召见老臣尹吉甫和召虎于榻前,曰:‘朕赖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宁,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宫湟,年虽已长,性颇暗昧,卿等协力辅佐,勿替世业!’”宣王故,立其子幽王,吉甫乃是佐命之臣,不久谢世。

吉甫曾作《大雅·庶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还有《大雅·嵩高》、《大雅·江汉》、《大雅·韩奕》等诗篇。他的诗歌主要是歌颂和赞美周宣王的功绩,但对宣王疏远贤臣等过失也作了善意批评。如《大雅·烝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宣王君德有失也,仲山甫则能补之”。又如《大雅·嵩高》文中对宣王含有讽意。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宣王的“功"与“过”,对其作了正确地评价。吉甫的诗对于历代进步诗人影响较大。

中国湖北人说尹吉甫是西周房州青峰(今湖北十堰青峰)人的依据是------尹吉甫死后,葬于十堰青峰山,今碑文尚存。明嘉靖间,知县夏维宁为其专修一坊,曰:“忠孝故里”。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重修十堰房州县城,曾石刻“忠孝名邦”四字镶嵌东门城楼。唐朝时期和明朝时期以及清朝时期湖北省地方志《郧阳府志》中都记载说尹吉甫是湖北青峰人,留有历史遗迹在。而清代贡生张开隐也有咏房州青峰佳景云:“记得房陵古号州,青峰更见景多幽。山为文峰峦环绕,寺有清泉水长流。同治年间仙佛在,尹公墓侧断碑留。”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1947年版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21世纪还有《诗经》诗句在湖北青峰山盛传。

中国河北人说尹吉甫是西周封钜(今河北沧州南皮)人的依据是------尹吉甫在沧州南皮今碑文尚存。尹吉甫墓位于河北 西周

沧州南皮县城东3公里处,现墓封土很小,墓碑现存于县文保所。

文武兼备,是周朝有名的“文以附众,武以威敌”的贤臣,死后葬于此地。1982年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四川人说尹吉甫是古蜀国江阳(今四川泸州石洞)人的依据是-----陈鑫明在《周太师尹吉甫故里·石洞》一书中称,早在西汉,杨雄就在《琴清音》中记载了尹吉甫之子伯奇投江自尽后,吉甫抚琴追思的故事。东汉文学家蔡邕,则对吉甫弹奏的琴曲《履霜操》作了题解。 到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33“江水”中,记述江阳县(泸州古称江阳)时,抄录了西汉文学家杨雄记述尹吉甫之子伯奇的悲惨遭遇,这是中国古典文献中,关于尹吉甫为古蜀国江阳人的最早记载。

抚琴台遗址“琴台霜操”,乃古泸州八景之一。

此外,陈鑫明还考证出,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高山村就是尹吉甫的出生地,纳溪区丰乐镇有尹太师夫人马氏墓地,尹氏宗祠和尹氏族谱及各种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等历史文献,“这些都可以证明,尹吉甫是泸州人。”。

中国山西人说尹吉甫是西周中都邑(今山西平遥)人的依据是-----山西平遥古城有尹吉甫点将台、墓和墓碑遗址。尹吉甫谢世后,就埋葬在这里。他的墓冢坐北朝南,至今犹存。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知县周之度于墓前竖了通碑,上书《周卿士尹吉甫神道碑》。此碑曾一度埋没,1983年在墓南100米处出土后,才又重新竖立于原位。

湖北、河北、四川、山西四省都留有尹吉甫的历史记载和遗迹,尹吉甫在各自的地方都小有名气,都认为是各自地方的人,但没有人争论和从根本上论证尹吉甫的籍贯。没有任何正史记载在历史上有尹吉甫这个人,他们所有的依据都是民间传说或者尹吉甫死后2000多年的地方志,都有人为编造和虚构的嫌疑。

尹吉甫学术研究和旅游文化开发

研究过尹吉甫的主要学术权威:晚清的李南金、胡壁,1980年代台湾著名的文化学者李辰冬,21世纪中国大陆的著名青年学者、作家、文化专家金久皓,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文化学者夏传才, 河北研究人员杜志勇等。

台湾著名的文化学者李辰冬先生毕生研究尹吉甫并认为诗经是尹吉甫一人所做轰动世界,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认可,因为《诗经》中许多作品产生于尹吉甫死亡之后平王到春秋中期。人死了,怎么还能作那些诗歌呢?这是尹吉甫的学说受台湾学术界反对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件事情证明了从上世纪60年始,就有学者专门研究尹吉甫,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李辰冬最后的结论虽然错误,但他开始了台湾学术界的尹吉甫研究。

大陆的著名青年学者、作家、文化专家金久皓先生近几年来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尹吉甫的文章,最早发出“尹吉甫到底是哪里人?”的疑问,而引起全国人民对尹吉甫的关注,引起全国新闻单位对尹吉甫的关注,使得尹吉甫在世界的地位得到提升,金久皓教授研究尹吉甫的多篇作品成为“标杆性”文章而被世界媒介和所有研究关注尹吉甫的人大量引用,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和香港台湾的许多媒介引用的其实都是金久皓先生的见解和话语表述。网络上有许多文字假借金久皓教授的名誉和权威性进行传播。据说由于受到著名青年学者、作家、文化专家金久皓教授作品的影响,湖北作家郭光林父女创作出版了第一部反映尹吉甫的长篇剧本《尹吉甫》,金久皓教授为研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先驱吉甫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国目前研究尹吉甫的权威。

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籍文化学者夏传才先生以发表论证:“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房县为籍里,你们调查的材材可考可信。河北南皮县、山西平遥县的吉甫墓都是纪念墓,四川泸州之说系误传。二《南》是西周推行文王之化的乐歌,当然会广泛地推行于尹吉甫的采邑,并深入民间。你们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的言论而声名大震。

河北研究人员杜志勇一直怀疑没有尹吉甫这个人,因为诗经上没有记载。此外湖北的研究民间传说的人员傅广典袁正洪等一直为尹吉甫造势找名人资源。

尹吉甫:《诗经》的采集者和作者之一,后人却只知道孔子

大家知道吗?《诗经》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和一个人有莫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尹吉甫。尹吉甫当时采集了流传在民间和官府中的诗歌,并将它们编纂成册,以使其在民间传唱,长久流传。不仅如此,他自己还写了很多诗歌,也编进了《诗经》之中。现在《诗经》中就有好几首诗歌确定是尹吉甫所作。

那么,尹吉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01尹吉甫生活的时代

尹吉甫生活在西周末年,公元前852—公元前775年,西周时期房陵人,即今天湖北房县。他是尹国的国君,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于尹(今山西隰县),所以又称尹吉甫。

尹吉甫的政治轨迹主要发生在周宣王时期。周宣王时期,西周已经是风雨飘摇了。他的父亲周厉王还被国人所逐,连国君的权力都行使不了。周宣王即位后,便重用了尹吉甫等贤臣,这个时期,西周也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但这也只是帝国最后的辉煌。因为当时,天下的诸侯国已经不再愿意听周王室的了。

尹吉甫晚年时,看着帝国日渐风雨飘摇,内心当然痛苦不已。他不断向周幽王提供意见,望周幽王采纳,但是周幽王拒绝了他。因为在周宣王执政的后期,西周其实打了很多败仗,南方的军队都丧失殆尽了,导致周幽王对老臣们也不太信任。而周幽王时期,犬戎作乱,尹吉甫跟随伯氏西征,但最后失败了,而且将失败的责任推到了尹吉甫身上。所以尹吉甫更加不受周幽王信任,他最后极度失望,只好辞职还乡,最后78岁时在房县抑郁而终。在那个时期,能活到78岁,也是极其难得的了,堪称长寿,尹吉甫也可谓是善终吧。在他死后数年,西周也灭亡了。

02尹吉甫的军功

尹吉甫能文能武,周宣王还命大臣作诗歌颂他,“文武吉甫,天下为宪”。就是说尹吉甫文能安邦,武能御敌,堪称天下人的楷模,所以他被周宣王封为太师。

尹吉甫最有影响力的一战,来自于攻打猃狁。猃狁主要活动在当时的北方地区,是当时的游牧民族。猃狁为了部族的生活,不断地向南方迁移,所以影响到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宣王时期,猃狁迁居到了焦获地区,到达了陕西泾水附近。如果再向南,就会直接影响到周王朝直接掌控的核心地区。

再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便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他和当时的大将南仲一起作战,他们通力合作,上下一心,大败猃狁。

猃狁军队不断撤退,一直退到了山西省的北部。当时尹吉甫和南仲的军队不断追击猃狁,一直追到了如今的太原附近,猃狁因为粮不足而后退。为了防止反扑,则责令在平遥筑城,并且驻扎官员与士兵,以加强当地的防御能力。

因为这次大胜,周宣王便给了尹吉甫很多的赏赐,并且给他升官。

03尹吉甫的诗歌

《诗经》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明白,但诗经为尹吉甫所采风并编纂,这没有多少的异议。但《诗经》中究竟有多少诗歌为尹吉甫所作,则充满了争议。有人曾说《诗经》其实就可以看着是他的个人诗歌集。而且《诗经》几乎篇篇有个性,句句都精彩。叙事清晰,感情细腻,修辞手法运用成熟,这远远不是民间诗人所能达到的高度。《诗经》中诗歌的作者,虽然不知道是谁,但肯定是当时的名士。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开篇就是这么美的句子,这肯定是有极高文化修养的人所作的。

就像现在的那些歌词,有文化内涵的,被大众所推崇的,也基本都是大家所为。而那些网红歌曲,虽然流行一时,但是有谁会说歌词写得好呢?

《诗经》亦然。

尹吉甫就是一位有极高文化修养的诗人,来欣赏一下尹吉甫所作的这三首诗歌。

《诗经.崧高》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々,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々。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诗经. 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诗经.韩奕》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

  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

  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

  榦不庭方,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孔修且张。

  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

  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

  玄衮齿舄,钩膺镂钖,鞹鞃浅幭,鞗革金厄。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

  韩侯迎止,于蹶之里。

  百两彭彭,八鸾镪镪,不显其光。

  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

  韩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

  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实墉实壑,实亩实籍,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还有《诗经.江汉》,也传为尹吉甫所作。

但因为《诗经》中的这些诗并没有表面为何人所作,后人也难以猜测,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而尹吉甫究竟还作了哪些诗歌,也不太清楚,目前还难以研究清楚。

04尹吉甫的遗物

尹吉甫其实还有遗物留下,其中兮甲盘就是极其有名的一件文物。兮甲盘在宋代的时候就出土了,能流传到现在也属不易。

而且在很长的时间内,所有人都以为兮甲盘在战乱中消失或者被毁。但是某一天,它突然出现了。在美国的一次拍卖会上,兮甲盘突然现身,被一位华人买家买下,而后就到了中国。

上文开头说了,尹吉甫兮氏名甲,所以为兮甲。兮甲盘乃尹吉甫命匠人所作,在上面刻上了文字,记述了周宣王伐玁狁的战争,获得战功而受赏赐一事。

“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05《诗经》是华夏族的瑰宝

咱们中华民族能够一脉相传,不被外来文化所侵袭,咱们的古代文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那些有着卓见的中国古人,他们将各种文化用文字流传了下来,让文化的血脉在华夏族中永流传。

《诗经》中的诗歌,在周宣王,尹吉甫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再次采风收集,将前人和当时的诗歌收录进了《诗经》之中。后来又经过孔子的编订,更散发出了它文化的光辉。也从此成了文人学子们必学必背的经典。直到今天,《诗经》依旧占据着重要的文化地位,咱们依旧像古人一样,引用着里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