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百家姓,大家张口就来的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可以见得,赵是排在第一位的。那关于姓氏汉字的演变啊,我们也能看得出汉字简化的变化,像是“張”变成了现在的“张”,还有“趙”变成了现在的“赵”。今天,我先来说一下“赵”这个字的演变,为什么“肖”改成了“乂”呢?
我们看之前的“趙”字,它是由“走”和“肖”构成,拆分这两个字看。“走”字没有什么说头,就是慢慢走的意思。“肖”的意思是细小、苗条,和“走”合在一起就意味悄悄的走,还是有点沾边的。
在这里我们说一下赵姓的来源,其中一个是源于“嬴”姓。相传“黄帝”姬轩辕的后代,有一个叫做伯益的,因为他辅佐舜帝有功,舜就将女儿许配给他,并赐姓为嬴。后来,伯益的后代造父,因为养马有功,被封于赵城,于是他的后代就称为嬴姓赵氏,造父就成为了赵氏始祖。再后来赵氏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赵这个姓氏也由此发展和流传下来了。所以说,“趙”的起源也非常具有历史感。
但在“趙”字的流传当中,任何形式的字体都没有将“肖”字省略。一直到了简体字,“趙”才变成了“赵”。至于简体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个并没有具体确定的时间,有人说是从1949年之后出现的,但是早在古代,就已经有很多文人开始写简体字。
在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当中,一共324个字,有102个字都是简化字。毕竟说个不好听的,偷懒、图方便都算是人的天性。在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规定小篆是官方指定文字。但是由于小篆还是很难写,为了提高效率,就把小篆的圆转笔画变成直线,删繁就简,创造了隶书,之后又演变出更方便书写的楷书和草书。“趙”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变成了“赵”字。让以前“肖”的多笔构成变为简单的一撇一捺,不仅增加美观程度,还提高人们的认知和书写。
但是直到现在,还是会有一些网友不赞同把姓氏简化,因为他们认为姓氏承载着一个氏族、一个家族的回忆,是一种归属感的象征。
作为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的赵姓,渊源不可谓不长,祖上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少昊帝的曾孙业父和颛顼帝的孙女女修结婚,其后人造父在周朝时平乱有功,封地赵城,赵姓由此而来,因此也称造父为赵姓始祖。
百家姓:赵
赵姓源流说法不一,主要记载有四:
其一:造父论。《史记·赵世家》中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乐之忘归。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而为赵氏。"这种说法是赵姓最早的历史记录,造父在周朝负责养马、御马,是周穆王的专职司机,周穆王在昆仑山见了西王母,流连忘返,而此时徐国徐偃王造反,这样周穆王非常着急,在这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带着周穆王从昆仑山返回镐京,让周穆王得以发兵平乱,造父因此有功,周穆王将山西洪洞封给造父,又称赵城。其《史记·秦本纪》也有记载,而秦始皇嬴政能统一天下也是由此而来的基础。
赵氏始祖:造父
其二:赵叔论。传说因周幽王荒淫无道,造父的后人赵叔带领族人远离周国,在晋国居住,赵氏子孙在晋时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通过与晋国王室通婚等方式逐渐地掌握了晋国大权,战国初期,赵氏联合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称为诸侯,后来被秦国所灭,赵氏后人流落民间。
其三:赐姓论和母性论。帝王赐姓是古代常有的赏赐方式之一,赵姓历史上,先后有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等多个民族被赐为赵姓,最著名的有匈奴人赵安稽、南蛮人赵曳夫、牂牁酋长的后裔赵国珍 ,赐姓赵氏大多生活在贵州一带。
其四:改姓论。因为战争、过继、入赘等原因,许多人不得不改姓,比如清朝末年,满族为了逃避战乱,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中不少人改姓为赵。
纵然有四种说法,其得姓始祖却毫无争议,就是周朝时为周穆王建功的造父,祖地就是山西洪洞,造父就是普天下赵姓的始祖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秦始皇嬴政,又叫赵政(赵盘),不过嬴政灭赵国后不仅不考虑亲情关系,反而赵氏王族流放到甘肃等地,由此赵姓渡入了一段时间的没落期,直至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称帝。
造父封地
太祖赵匡胤让赵氏再度兴旺
一个姓氏的崛起必然依靠家族,而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力量莫过于皇权,自秦灭赵之后,赵氏虽然有着赵佗(南越国主)、赵云(蜀汉名将)等著名的历史人物,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未能将赵氏发扬光大,直到赵匡胤称帝,赵氏才是真正的崛起,书法界有赵孟頫,散曲作家有星,画家有赵左,医家赵学敏,篆刻家赵之琛。近现代的更不用说,如百花齐放,赵氏族人在各行各业为中华崛起贡献力量。
宋太祖赵匡胤
赵姓必去的两个地方
山西洪洞:作为赵姓的起源地,山西洪洞是每一个赵姓后人应该去的地方,特别是在2016年,美籍华人赵明先生捐资3000余万元在山西洪洞兴唐寺乡建造了天下赵姓第一祠——造父纪念堂,更是被誉为赵姓的根。
赵氏祖地
河南巩义:北宋时期共有9位皇帝,其中有7位葬在了河南巩义县,加上赵匡胤为父亲修建的陵墓,统称为“七帝八陵”。
七帝八陵
“赵”姓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排名是第七位。
赵姓
大陆地区排名前十的姓依次是: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
在《百家姓》里面,杨姓排在第1位。原因显而易见:宋朝赵家要是排在第二位,谁敢排在第一位?
百家姓
来看一下赵姓的起源吧!赵姓起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源于“嬴”姓。
“黄帝”姬轩辕的后代,有一个叫伯益的,因为辅佐舜帝有功,舜将女儿许配给他,并将其赐姓为嬴。伯益的后代造父因养马有功被封于赵城,于是其后代称为嬴姓赵氏,造父即为赵氏始祖!后来这支赵氏不断发展壮大,在春秋后期和韩、魏“三家分晋”,从而形成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而伯益的另一支后代因造父的赐姓,也改称赵氏。后来,这支赵氏也因善于养马被封于秦地,建立秦国,号为“秦赢”。大家都知道:他们后来统一了中国!
赵氏始祖
“嬴姓赵氏”是为赵姓的主要来源。
二、源于改姓
1、它姓改姓
改姓最多的源于赵宋王朝。赵家为了封赏功臣、巩固统治,大量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等,被赐赵姓。
2、它族改姓
先后有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等,被赐为赵姓。比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元代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的三弟合赤温后裔改姓赵;清朝灭亡后,满族人伊尔根觉罗氏、爱新觉罗氏等满姓后裔迫于压力改姓赵。
赵氏的变迁:
秦始皇灭赵以后,把原居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赵姓后代迁往甘肃天水,湖北房县等地。
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
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迁徙至辽西郡,也是赵姓人在东北活动的开始。
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真定人赵云赵子龙入蜀为将。
北魏时,天水赵姓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内蒙古)。
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
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在广州定居。
两宋时期,宋朝宗室分为三个支派: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
太祖支派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王(赵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迁居:安徽颍州、四川蜀州(今崇庆)、江苏泰州、镇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广东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则迁居:浙江绍兴、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苏真州、太平州等地;而魏王则降调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其子孙为官而迁徙到河南开封、洛阳,山东沂州、济州,福建汀州、江苏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等地。
太宗支派在“靖康之耻”后,因徽、钦二宗被掳往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口),因而在东北广大地区播迁繁衍。
魏王支派因赵廷美意图谋反被贬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其后代外放为官,散居各地,主要有: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福建汀州、山东沂州、山东济州、江苏昆山、浙江秀水、江苏溧城、江西波阳、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南宋初,赵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苏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繁衍。
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
明末,有赵姓不惜冒险远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构成多种多样,聚居地为东南亚和美国。如瑶族中的赵姓在缅甸、老挝、越南和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分布;壮族中的赵姓散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赵姓分布
好了,赵姓到此,请继续留意:“黄”姓。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