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煮酒君
谢道韫画像
过去的男权社会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仍有女性展现出不平凡的一面,如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谢道韫字令姜,生卒年月不详。名门之后,乃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庸,她留下的事迹并不多,其中最有名的故事,当属谢道韫咏柳。《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记载,有一年很冷的冬天,名将谢安将侄子侄女们聚集在一起谈论诗文,过了一会,雪下得很大,谢安问道:“可以把这雪比作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回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高兴得哈哈大笑。
谢道韫的精妙比喻令她受到世人的赞誉,也因为这个精妙比喻,她与汉代的班昭,蔡文姬等人成为古代女才人的代表,咏柳佳作虽有句无篇,但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人常用“咏柳之才”在赞颂能诗善文的女子;宋代《三字经》言:“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将谢道韫放在文学的极高点;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在写旷世名著《红楼梦》时,也提到谢道韫咏柳。《后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里的咏柳才指的就是谢道韫咏柳的故事。
然而,谢道韫满腔才情,却也是命运多舛。魏晋时代,谢家与王家是两个大家族,当时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谢安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想将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其中一个儿子,起初他看中了王徽之,但后来他听闻此人不拘小节,又改变了主意,选了王凝之为侄女婿。
王凝之作为名门之后,也颇有父兄之风,善草书、隶书,文学造诣极深,作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非庸才纨绔子弟,但他深信五斗米教,平日踏罡步斗,谢道韫嫁给了他,心里却很是瞧他不起。《世说新语》记载:婚后不久,谢道韫回了娘家,终日郁郁寡欢,谢安看了奇怪,问她:“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谢道韫回答道:“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言下之意是,我谢家上上下下都是人才,我自己也是个才情横溢之人,怎么就嫁了王凝之这个蠢材,成语“天壤王郎”便出于此,谢道韫的委屈不满溢于言表,
不过谢道韫到底是嫁到了王家,也只能认命。在王家不哭不闹平平淡淡地过了几十年。此时的东晋极重难返,叛乱频起。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孙恩发动叛乱,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面对严峻的形式,不但没有采取防御措施,反而因信五斗米教闭门祈祷道祖可以保佑百姓免遭涂炭。谢道韫见状心急如焚,奈何丈夫谁的话都不听,她只得召集府上家丁,丫鬟,拿起兵器,操练兵法。
由于疏于防备,孙恩的叛军很顺利地攻入城池,此时的王凝之才清醒,他顾不得妻子,仓皇逃跑,在城门口被抓,连同四个儿子,一起被杀害。谢道韫听闻噩耗,心痛如绞,但她依然镇定地拿起武器,怀抱年幼的外孙,和家中女眷一起向城外突围,在亲手杀了几个叛军后,谢道韫被捕。《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记载,其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恩虽毒虐,为之盖容,乃不害涛。
而后,孙恩又派人将他们送回家乡,孙恩叛乱平定后,谢道韫又回到会稽,面对物是人非,饱受战火摧残的家园,谢道韫作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纵然有再高的修为,也是心如刀割,黯然泪下。她从此闭门不出,打点府里的事务,也收拾自己的心情,慢慢让自己从低谷中走出来。会稽文风鼎盛,国虽经战火,但读书、文学之风依然浓厚,时常有学子向谢道韫求教。谢道韫虽是寡居,但并不保守,她设了一道素帘,与来访者侃侃而谈。她没有收徒,却从事传业解惑,受惠学子不计取数。太守刘柳素说谢道韫的名气,也来拜访,谢道韫也听说过刘柳,欣然接受,不施粉黛,素衣素袍。《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记载:道韫风韵高迈,叙至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连,徐酬问旨,词理无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此时的谢道韫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在人到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她已经步入老年,开始人生的倒计时。这般年纪,又经历了人生的重大不幸,却还能如此豁达,实在难得。谢道韫晚年多是呆在家中,闭门写诗,她的诗大部分是晚年所写,《隋书·经籍志》录有《谢道韫集》2卷,可惜大都散佚。现在传下来的,主要有两首诗,其一,是《登山》(又名《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其二,是《拟嵇中散咏松诗》: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这两首诗虽不及谢道韫的咏柳出名,但体现了她人至晚年,历经人生不幸之后的豁达心胸。
后人喜欢拿她与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进行对比,这两位千古奇女子在人生际遇上却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出生显贵,前半生恩宠无限,中年受战乱之苦,家破人亡。但对比她二人的作品会发现,李清照至死没能从国仇家恨中解脱出来,她词里的哀怨到她死了才算完结。而谢道韫的诗,却流露出大气,洒脱,虽也带着几分抑郁愁苦之气,但她却没有深陷郁闷之中,而是一步步慢慢走出愁苦。
出自豪门的谢道韫,是魏晋时期当之无愧的女才人,她的才情令人称颂,她的胆魄令人敬重,但最令人折服的,还是她历经重大变故后,依然可以直视人生,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文/煮酒君)
2015年11月
(版权@煮酒君谈史 所有,如需转载到其它网站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leehangsung@163)
当了宰相的谢安,按说肚里是能撑船的,但这位在淝水之战中淡定得让人喷血的千古名相,也有小肚鸡肠的时候,玩起来,一点儿也不输今人。
谢安是政府一把手,常常出席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饭局、沙龙、聚会。一次,在一个文学聚会上,谢领导喝了点酒,就说了几句话。只是当时酒酣耳热,他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但其中有两句话,倒是让一个叫裴启的后生记了下来,并且写进了书里。一句是“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谢大人这番激励自己、警醒自己的指示,裴启当然是要记录在案的。谢安说的另一句话是“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隽逸”。
后来又一次参加一个酒会,一个叫庾道季的下属跟他提起这件事,说,那次你给我们提的两点要求,裴启都记在他写的《语林》一书中了,我们正在认真学习领会呢。谢安一听,满头雾水地问庾道季:“我都说了些什么?”庾道季如实回答。谢安一听,心中不爽:“我从没说过这两句话,都是那姓裴的自己瞎编的!”
谢安不承认,让庾道季很郁闷。为了表明自己不是瞎说,庾道季当即用了一个类比推理:裴启写的话是有根据的,你看,像王珣作《经酒垆下赋》之事不就是真的吗?
这个佐证材料,让谢安火冒三丈。为什么?因为庾道季提到了一个让他厌烦的人—王珣。
王珣是谁?他和谢安一样,也是名门之后,他爷爷是东晋著名书法大师、尚书令王导,老爸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中书令王洽。
王家和谢家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遵从强强联合原则,王珣娶了谢安的侄女,谢安的女儿又嫁给了王珣的弟弟。也不知什么原因,这两桩婚姻后来都失败了,谢安的侄女和女儿都让王家给休了。这让谢安很没面子。无论怎么说,总是自家的女儿好,谢安就将离婚这笔账算在了王珣的头上。在谢安看来,王珣为人很糟糕。
其实,这只是谢安戴上了有色眼镜看人。裴启在《语林》中就称王珣“甚有才情”,虽然是官二代,但是很有才,这就很难得了。而且虽然谢安生前不喜欢王珣,经常说他的坏话,但在谢安去世时,王珣表现得很大度,连夜坐专车奔赴建康吊唁。到了建康,却被谢安的属下拦住了:“我们的老领导谢丞相,生前从来不想见您这位客人!”话说得够绝。王珣将对方吐过来的痰擦了擦,还是按照既定程序坚持去谢安灵前哭吊。
这样看来,王珣并不像谢安说得那样坏,至少还是有一定度量的。但谢安就不一样了,一看到裴启写的畅销书中记录了王珣,心里就很不爽。领导不高兴,后果很严重。谢安的心思,自然有一帮马屁精猜到了,于是,“众咸鄙其事,《语林》遂废”。畅销书《语林》因为其中写到了谢领导不喜欢的王珣,被谢领导下令,以后再也不许在市场上露面了。
权力是个很吓人的东西,它有时是很不讲理的。尤其是当权力被那些不讲理的领导掌握时,后果就更严重了。不是个技术活儿,关键是要看手中有没有捏着印把子。像谢安这样的重量级官员,要想封一本书,甚至杀一个人,那还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由此看来,谢安的度量也是值得怀疑的!
有趣,有料,有深度作者|郝金红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文/煮酒君
谢道韫画像
过去的男权社会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仍有女性展现出不平凡的一面,如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谢道韫字令姜,生卒年月不详。名门之后,乃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庸,她留下的事迹并不多,其中最有名的故事,当属谢道韫咏柳。《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记载,有一年很冷的冬天,名将谢安将侄子侄女们聚集在一起谈论诗文,过了一会,雪下得很大,谢安问道:“可以把这雪比作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回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高兴得哈哈大笑。
谢道韫的精妙比喻令她受到世人的赞誉,也因为这个精妙比喻,她与汉代的班昭,蔡文姬等人成为古代女才人的代表,咏柳佳作虽有句无篇,但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人常用“咏柳之才”在赞颂能诗善文的女子;宋代《三字经》言:“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将谢道韫放在文学的极高点;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在写旷世名著《红楼梦》时,也提到谢道韫咏柳。《后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里的咏柳才指的就是谢道韫咏柳的故事。
然而,谢道韫满腔才情,却也是命运多舛。魏晋时代,谢家与王家是两个大家族,当时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谢安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想将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其中一个儿子,起初他看中了王徽之,但后来他听闻此人不拘小节,又改变了主意,选了王凝之为侄女婿。
王凝之作为名门之后,也颇有父兄之风,善草书、隶书,文学造诣极深,作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非庸才纨绔子弟,但他深信五斗米教,平日踏罡步斗,谢道韫嫁给了他,心里却很是瞧他不起。《世说新语》记载:婚后不久,谢道韫回了娘家,终日郁郁寡欢,谢安看了奇怪,问她:“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谢道韫回答道:“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言下之意是,我谢家上上下下都是人才,我自己也是个才情横溢之人,怎么就嫁了王凝之这个蠢材,成语“天壤王郎”便出于此,谢道韫的委屈不满溢于言表,
不过谢道韫到底是嫁到了王家,也只能认命。在王家不哭不闹平平淡淡地过了几十年。此时的东晋极重难返,叛乱频起。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孙恩发动叛乱,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面对严峻的形式,不但没有采取防御措施,反而因信五斗米教闭门祈祷道祖可以保佑百姓免遭涂炭。谢道韫见状心急如焚,奈何丈夫谁的话都不听,她只得召集府上家丁,丫鬟,拿起兵器,操练兵法。
由于疏于防备,孙恩的叛军很顺利地攻入城池,此时的王凝之才清醒,他顾不得妻子,仓皇逃跑,在城门口被抓,连同四个儿子,一起被杀害。谢道韫听闻噩耗,心痛如绞,但她依然镇定地拿起武器,怀抱年幼的外孙,和家中女眷一起向城外突围,在亲手杀了几个叛军后,谢道韫被捕。《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记载,其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恩虽毒虐,为之盖容,乃不害涛。
而后,孙恩又派人将他们送回家乡,孙恩叛乱平定后,谢道韫又回到会稽,面对物是人非,饱受战火摧残的家园,谢道韫作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纵然有再高的修为,也是心如刀割,黯然泪下。她从此闭门不出,打点府里的事务,也收拾自己的心情,慢慢让自己从低谷中走出来。会稽文风鼎盛,国虽经战火,但读书、文学之风依然浓厚,时常有学子向谢道韫求教。谢道韫虽是寡居,但并不保守,她设了一道素帘,与来访者侃侃而谈。她没有收徒,却从事传业解惑,受惠学子不计取数。太守刘柳素说谢道韫的名气,也来拜访,谢道韫也听说过刘柳,欣然接受,不施粉黛,素衣素袍。《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记载:道韫风韵高迈,叙至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连,徐酬问旨,词理无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此时的谢道韫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在人到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她已经步入老年,开始人生的倒计时。这般年纪,又经历了人生的重大不幸,却还能如此豁达,实在难得。谢道韫晚年多是呆在家中,闭门写诗,她的诗大部分是晚年所写,《隋书·经籍志》录有《谢道韫集》2卷,可惜大都散佚。现在传下来的,主要有两首诗,其一,是《登山》(又名《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其二,是《拟嵇中散咏松诗》: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这两首诗虽不及谢道韫的咏柳出名,但体现了她人至晚年,历经人生不幸之后的豁达心胸。
后人喜欢拿她与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进行对比,这两位千古奇女子在人生际遇上却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出生显贵,前半生恩宠无限,中年受战乱之苦,家破人亡。但对比她二人的作品会发现,李清照至死没能从国仇家恨中解脱出来,她词里的哀怨到她死了才算完结。而谢道韫的诗,却流露出大气,洒脱,虽也带着几分抑郁愁苦之气,但她却没有深陷郁闷之中,而是一步步慢慢走出愁苦。
出自豪门的谢道韫,是魏晋时期当之无愧的女才人,她的才情令人称颂,她的胆魄令人敬重,但最令人折服的,还是她历经重大变故后,依然可以直视人生,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文/煮酒君)
2015年11月
(版权@煮酒君谈史 所有,如需转载到其它网站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leehangsung@163)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