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黄历中会亲友是什么意思(会亲友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4-12 02:51:32作者:几分真心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亲戚关系大全你收藏了吗?

亲戚关系大全你收藏了吗?

那天,我在微信群里无意间发出了一句话:“你们收藏了那个‘亲戚关系大全’吗?我觉得特别实用。”这句话像是投进了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纹。

“亲戚关系大全?那是什么?”妈妈第一个回复,语气中满是好奇。

“啊,我也收藏了那个,特别好用,尤其是在记不清楚某个亲戚应该怎么称呼的时候。”姑姑笑着回复,声音里透出了一丝得意。

这个微信群,包含了我的大家庭,从爷爷奶奶到各个堂兄弟姐妹,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反应都不尽相同。我忽然意识到,这个似乎微不足道的问题,其实潜藏着我们对于家庭、对于温暖回忆的共同渴望。

在那一瞬间,我决定,我要写下这个故事。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电脑前,无意间点开了一个被称为“亲戚关系大全”的网页。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千丝万缕的家族关系。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家,对我意味着什么?

“你在看什么呢?”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转过头,笑着说:“看一些关于亲戚关系的东西。你知道吗,我有时候会弄不清楚,比如妈妈的堂姐应该怎么称呼。”

妈妈笑了,坐到我旁边,眼神里满是回忆:“你说这个啊,我小时候也是一头雾水。每到过年,家里亲戚一多,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喊他们。”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年幼的妈妈,在熙熙攘攘的亲戚群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每一个人的位置。我不由自主地被这份情感所感染,决定在微信家族群里分享这个“亲戚关系大全”。

分享出去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我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会不会激起家人的共鸣。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哈哈,这个太有用了,我终于不会再把二姨妈叫成大姨妈了。”堂哥开心地说。

“每次家族聚会,我都要偷偷拿出手机查一下,现在有了这个,直接背下来得了。”小表妹也调侃道。

随着家人们的陆续回应,我发现,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称呼亲戚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家庭记忆、情感交流的话题。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或许依赖于科技来帮助我们记住那些复杂的关系,但真正连接我们的,还是那份血脉相连的情感。

我闭上眼睛,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这个小小的“亲戚关系大全”,无意间拉近了我与家人之间的距离,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们共度的每一刻。

我开心地想,这就是家的意义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彼此间的关爱和牵挂,永远不会改变。

亲戚关系大全你收藏了吗?

亲戚关系大全你收藏了吗?

那天,我在微信群里无意间发出了一句话:“你们收藏了那个‘亲戚关系大全’吗?我觉得特别实用。”这句话像是投进了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纹。

“亲戚关系大全?那是什么?”妈妈第一个回复,语气中满是好奇。

“啊,我也收藏了那个,特别好用,尤其是在记不清楚某个亲戚应该怎么称呼的时候。”姑姑笑着回复,声音里透出了一丝得意。

这个微信群,包含了我的大家庭,从爷爷奶奶到各个堂兄弟姐妹,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反应都不尽相同。我忽然意识到,这个似乎微不足道的问题,其实潜藏着我们对于家庭、对于温暖回忆的共同渴望。

在那一瞬间,我决定,我要写下这个故事。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电脑前,无意间点开了一个被称为“亲戚关系大全”的网页。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千丝万缕的家族关系。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家,对我意味着什么?

“你在看什么呢?”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转过头,笑着说:“看一些关于亲戚关系的东西。你知道吗,我有时候会弄不清楚,比如妈妈的堂姐应该怎么称呼。”

妈妈笑了,坐到我旁边,眼神里满是回忆:“你说这个啊,我小时候也是一头雾水。每到过年,家里亲戚一多,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喊他们。”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年幼的妈妈,在熙熙攘攘的亲戚群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每一个人的位置。我不由自主地被这份情感所感染,决定在微信家族群里分享这个“亲戚关系大全”。

分享出去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我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会不会激起家人的共鸣。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哈哈,这个太有用了,我终于不会再把二姨妈叫成大姨妈了。”堂哥开心地说。

“每次家族聚会,我都要偷偷拿出手机查一下,现在有了这个,直接背下来得了。”小表妹也调侃道。

随着家人们的陆续回应,我发现,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称呼亲戚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家庭记忆、情感交流的话题。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或许依赖于科技来帮助我们记住那些复杂的关系,但真正连接我们的,还是那份血脉相连的情感。

我闭上眼睛,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这个小小的“亲戚关系大全”,无意间拉近了我与家人之间的距离,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们共度的每一刻。

我开心地想,这就是家的意义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彼此间的关爱和牵挂,永远不会改变。

你是如何被“CPU”的?

打开一档综艺节目,只见嘉宾A对嘉宾B说:“因为你xx,所以我们不能在一起。”

作为老网民,看到这种“都是你的错”型的话术,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PUA经典套路吗?

正想敲键盘发弹幕吐槽,只见屏幕里冲出一大波弹幕。

“别听他的,他在CPU你!”“快跑,他在WPS你!”“他在ICU你”“他在SUV你”“他在MVP你”……

除了PUA本身,各种常见的英文缩写纷纷出现。让不少网友摸不着头脑,纷纷在社交平台发问:这些CPU、WPS……都是些啥梗?

1 玩梗,越传越离谱

在玩梗江湖里,尽管PUA的衍生品类多样,但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旧是最初的版本:“他在CPU你。”

这句话出自一演员在接受采访时的金句。面对主持人提问:“男朋友一直说我长得不好看怎么办?”

该演员回复道:“别听他的,他在CPU你。”

由于受访演员年龄较大,不少网友看到视频后,认为该演员很可能是在学习网上冲浪,但没完全冲明白,才会把PUA说成CPU。

PUA的全称是“Pick-up Artist”,本是指“搭讪艺术家”,后出现非法PUA,通过在关系中,使用贬低、否定等手段,使受害者失去自尊和自信,进而实施精神控制、情感虐待和压榨,践踏人性和法律的底线。相关案件曝光后,网友们将职场、婚恋、亲友等关系中,类似的打压、控制等行为,都用PUA来指代。

随着网友们的整活,PUA也有了“替身文学”,且越传越离谱。

一开始,替身多少有些“讲究”。比如APP、UFP、PPT等和PUA有相同符号,且数量为三的常用字母缩写形式。但随后,网友们从生活中取材,自发创造了“他在Hellokitty你”“他在blabla in your area你”“他在奇变偶不变符号定象限你”……

如果说最初的“CPU”版本,多少还能让观众猜到可能是“PUA”的口误,但随后衍生的“他在blablabla你”已经彻底“面目全非”。即使其他网友坦言告知,“这堆blabla就是PUA的意思”,不少“断网村民”们恐怕还是难以理解。

2 “梗”本身就是一个梗

在网络上,时常有这样的场景:好好聊着天,有人却仿佛突然“对上暗号”,各种玩只有他们才知道的梗,开启“加密对话”模式。

玩梗的人不亦乐乎,但被梗“抛弃”的人只能沦为旁观者,“一脸蒙”。

然而,为“梗”所累的不只有现代人。

古人的“玩梗”叫“用典”,那是文化人的圈子里才有的共同语言。

孔子称,“不学诗,无以言”。“学诗”之所以重要,一部分原因是,《诗经》是古代版的“梗词典”。

懂梗的,就能像鲁国的季武子汇报工作,表示“维其时矣”,时机妥当;襄公则回以称赞,“邦家之基,邦家之光”,夸他是国家栋梁。一来一回,都是“行话”。

不懂的,就会像齐国庆封那样,被人当面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也听不懂,毫无反应。

作为互联网对话的润滑剂,“玩梗”是当代网友基操了。

尤其是一些上网冲浪十级选手,各种网梗更是信手拈来。你问一句:“你又在CPU别人了?”对方能秒答:“读书人的事,算CPU吗,那分明是KTV!”一句话,两个梗,水平之高堪称互联网当代“梗”王。(简单解释,此处的两个梗分别包括:①CPU和KTV分别是PUA的网络变异词汇。②鲁迅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面对他人嘲弄,表示“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梗在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甚至“梗”这个字,本身也是一个梗,比如谐音梗、身高梗、历史梗、JOJO梗等。

有学者指出,梗是“哏”的讹字,本意是笑点。如今,“梗”成为正经的网络用语,从早期由热门视频中截取的“不讲武德”,到最近大火的影视剧考古作品“王宝钏挖野菜”,都成为网友们集体狂欢的素材。

3 追梗,但追不上

不玩梗,是不可能的。

对于当代网友而言,“梗”是“黑话”,能区分“自己人”。在社交平台发一句“奇变偶不变”,很快会有网友对上“符号看象限”。隔着屏幕,对上眼神,大家都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

而跟不上节奏的人,自然会在对话中显得“落伍”了。

但梗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正所谓“一代新梗换旧梗,各抢热搜两三天”,梗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好不容易搞懂了啥叫“666”,正想夸夸谁,结果“绝绝子”又流行起来了。然而,还没来得及用,满屏的“yyds”“永远的神”,仿佛在说“你又掉队了”。

如果说梗的“初代版本”是背景信息的“加密压缩包”,那梗的二代、三代版本,就是信息的叠加态,理解成本骤升。

最近的“何以琛挖笋”梗,就是“梗二代”的经典案例。何以琛作为某影视剧男主角,在故事中从未刨过土、挖过笋,但因为有“恋爱脑”属性,在网络玩梗中被“合并同类项”,“挖笋”梗从“王宝钏挖野菜”的“挖野菜”梗中诞生。

各种“梗”千奇百怪、加速迭代,抬高了“玩梗”的门槛。为了跟上潮流,不少网友得专门“补课”,借助一些讲“梗”的自媒体、“梗百科”类APP,像追剧一样地“追梗”。

但人毕竟不可能24小时刷手机。除了少数冲浪达人,对于一般网友而言,全网刷屏的陌生“梗”,只让人疲于“刷”命,只想说:累了,不想再追了。

4 追梗,但不必完全追上

其实,追不上才是正常的。

互联网上,网梗、段子之流层出不穷,是因为其背后是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根本追不完。

有些烂梗,也不需要追。不少网梗本身没什么“含金量”,在小圈层里传个两三天,就会自然消亡。即使有的梗“火出圈”,但用多了也腻味,变成了“烂梗”。

在对话中,频繁用“烂梗”,甚至还不如不说话。比如现在对人说“栓Q”“绝绝子”,不少网友可能“尴尬癌”都要犯了,更别说推进谈话了。

真正重要的内容,也往往不需要刻意“追”。网络具有自净功能,冗杂的信息会自然“褪去”,留下真正值得追的“好梗”。

比如,在网友对PUA的花样“二创”中,无论PUA有多少“替身”,都不会被“CPU”“KTV”之流淹没。网友们始终关心PUA背后存在的“真问题”,同时也会警惕PUA的“娱乐化”倾向。

坦然承认自己不懂“梗”,也没什么不好。有网友表示,以前只敢在谈话的间隙,偷偷用搜索引擎查“xxx是什么意思”,不敢让别人知道。如今,不少网友都会在社交平台上发问“不懂就问,xx是什么梗”,也会得到网友们热心答复。

展开对话的关键,在于彼此有想要交流的意愿。不懂梗,还可以介绍和讨论,作为一种打开对话的方式。一些年长的人想加入对话,用错了“梗”,小辈们反而会觉得更加亲切。

而且,把刷梗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大家反而更愿意交流。毕竟,一代新梗换旧梗,而深刻的思想永不过时。

不用网络词汇和热梗,没有互联网口癖,我们依旧能够在同一个世界交流。

痛文化入侵地球···起猛了,看见中年大叔搞二次元了?

大家有听说吗?最近的二次元开始流行痛爹妈了!

在二次元的主阵地B站,一个简单又让人迷惑的视频标题:痛爹(声情并茂),就能获得二十多万的点赞,吸引两百多万人围观,

光看标题,大家是不是以为“痛爹”和“坑爹”一样,都是爸爸的“大孝子”?

但其实,这些被痛的“爹”全都是自愿的,被痛的视频里也充满了快活的笑声。

甚至还有网友评论说,好像流浪猫窥见了家猫的幸福。

所以这个爹,到底是怎么个“痛法”?

“痛爹”作为二次元的新兴黑话,说白了,就是让爸爸介绍和展示自己喜爱的动漫角色,也就是他们口中的“我推”。

而它的来源,还得从二次元流行已久的“痛文化”开始说起。

所谓的“痛”,通俗来讲,就是大面积展示自己所喜爱的人物事物的周边,并让人感到夸张和奇怪。

比如痛包就是装满了玩偶和吧唧(徽章)的包包。

痛衣就是印满了喜欢的人物的衣服。

痛桌就是在桌上合理(疯狂)摆放人物周边。

痛车就是在车身涂装上喜欢的ACG(动画、漫画和游戏)图案。

以此类推,还有痛笔袋、痛手机、甚至痛飞机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痛不到,“万物皆可痛”就是这么来的。

痛文化虽然起源于二次元,但它早已在历史的演变中(x)不知不觉地照进了三次元的生活。

就拿痛包来说,就算你没有听说过痛包这个概念,

但只要你去过迪士尼,

逛过漫展,

甚至是在逛某橙色软件挑双肩包时看到过一些奇奇怪怪的评论,

那你在很大概率上跟痛包打过照面。

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痛包的“包容性”到底有多强。

在现在的痛包里,不仅放满了二次元的纸片人老公\老婆,还有三次元世界的方方面面,主打的就是一个自己DIY,我的痛包我做主,

比如占了痛包界的半壁江山的三次元粉圈会在痛包里放上爱豆的小卡,贴纸甚至是专辑,

为的就是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自家爱豆的盛世美颜。

他们学痛包,扎痛包,学不会的甚至还找人代扎痛包,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K pop人绝不认输。

爱娃人士会把自己抽到的盲盒装进去,去哪儿都能带着妈妈的好大儿,

爱宠人士把自家的可爱哈基米印成了吧唧,光是看着就让人哈特软软,

吃货们则在包里放了满满当当的零食,又好看又好吃,隔壁小孩看了都馋哭了,

虽然总觉得内心深处有一段记忆即将被唤醒···

除此之外,还有更适合职场宝宝体质的通勤款痛包,打眼一看就是专业人士,

以及更符合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上课版痛包,真正做到了想痛什么痛什么。

适用性这么广,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人光靠卖痛包就能在18岁就能赚到100w了。

同样的,最近大火的痛爸妈也是二次元对三次元的一次大规模入侵,

但这一次,他们却把目标放在了最不可能与二次元产生关系的人身上:他们的中年爹妈。

在痛爹妈的视频里,网友们会找来自己的爸爸妈妈,把自己收藏的手办、周边“布置”在他们身上,然后再让他们讲述自己和推之间情比金坚的故事。

比如在UP主@夜倾訴患者-的视频里,你会看到一位气宇轩昂的中年父亲身背大容量痛包,手拿凯亚亚尔伯里奇手办,甚至头上还戴了扎满吧唧的扶额,声情并茂地念出:我女儿觉得凯亚天下第一帅,凯亚统治地球,凯亚秒了全世界!

在@鹤鹤鹤佐和子的视频里,会看到一位被二次元周边绑架的妈妈认真严肃地说出:我女儿一看到(bad)cen↘的名字就会尖叫↑,扭曲地阴暗爬行~

不得不说,听着这些让人羞耻又尴尬的二次元话术从当了一辈子地球人的父母嘴里说出来,简直比《夏日重现》里的反派还要高能。

网友:叔叔阿姨要是被绑架了就眨眨眼。

这种看起来让人脚趾抠地,实际上早已和父母打成一片的反差,以及不花什么成本就能向别人安利自家老婆的做法,深深吸引了无数二次元同好,

他们开始想办法动员身边所有能动员起来的力量,无差别“痛”击所有人。

有人让闺蜜助阵,看得出她把闺蜜和男友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有人召唤来了还在上小学的弟弟,有的弟弟则因被艾因遮住了双眼而不得不脱稿背诵姐姐与姐夫的爱情宣言。

有的弟弟则用字正腔圆而又富有感情的诗朗诵技巧向全网宣布姐姐的喜讯。

弹幕:从未如此想要过弟弟妹妹。

有人把男朋友叫来,听到他说“这是我女朋友的老公萧逸”的时候,挖酱的小脑突然萎缩。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恋爱脑吗?

ps.正所谓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挖酱搞了个【恋爱脑指数测试】,一起来测测你是潜在恋爱脑,还是十级恋爱脑?拉上你的另一半测测ta有没有恋爱脑的潜质?

戳这里直达,10s测出精准答案!

接着说痛亲友。

还有关系硬的人甚至叫来了年级组组长,让他在边祝福自己的学生与“艾因、路辰、罗夏、司岚、叶瑄永远幸福美满”,边吐槽“怎么这么多(男朋友)”中完成了这项仪式,

就是不知道其他校友看到这段视频会怎么想···

同时,为了不让大家怀疑“痛者”的真诚,整活的UP主们往往还会在简介或者视频末尾加上“这段话是自愿说出来的,没有被胁迫”,

只是加上以后好像更有被绑架的感觉了。

只能说二次元你们是真会玩。

如果说痛包痛衣痛飞机是年轻人精神世界的广告牌,那痛爹痛妈痛亲友可能就是二次元们炫耀情感关系的硬通货。

他们展示着愿意被“痛”一下,愿意在镜头面前以这种夸张的形式表达对自己的尊重和爱的父母亲友,骄傲地向大家宣布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有多么开明,

而被“痛”的人即使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到底是谁,二次元又是怎么的存在,

但依然会为了女儿的请求认真预习资料,

为了拍好视频努力记人物的名字。

为了一个承诺而奋战到深夜。

写到这里,挖酱想起了之前很多人去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我变成一只蟑螂你会怎么样。

挖酱觉得,如果是问这些愿意被“痛”的父母,那他们的答案可能也会像“我会上网查如何让一只蟑螂开心,并在你的背上装饰珠串,这样就不会把你和其他蟑螂搞混啦”一样让人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