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春分秋分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春分秋分)

发布时间:2024-04-12 04:41:18作者:脾气很大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这一天,全球都一样丨民俗日历·二十四节气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3月20日,迎来“春分”节气。从惊蛰的 \" 桃始华,仓庚鸣 \",到春分的 \" 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大自然逐渐变得更加有声有色。

民谚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之说,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背后有何原理?春分到来,四川有哪些农事活动可以开展?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中国,那么国外进行农事活动,又以什么为参考?来听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大气科学系讲师王立为,为您解读“春分”节气。

小鸟在樱花树上栖息 图据新华网

太阳直射赤道

造就“日月阳阴两均天”

刘长卿《春分》诗云:“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民谚也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之说。到了春分和秋分这一天的时候,白天和夜晚就是一样长的,昼夜平分。这是为什么呢?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大气科学系讲师王立为解答道,“这是因为在这一天,太阳光线正直射在赤道上,不论南半球的大洋洲还是北半球的欧洲,无论东半球的亚洲还是西半球的美洲,都受到阳光照射同样的时间,所以在地球上昼夜平分,均为12个小时。”

拿春分来说,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而南半球相反,各地夜渐长昼渐短。而且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也会逐渐增大。

“二候雷乃发声”

真正多雨的季节还是在春分

春分有三侯: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王立为解读道,一候玄鸟至,这里的鸟就是指燕子。燕子属夏候鸟,它们会在春天的时候飞往各地筑巢安家、生儿育女,而等到深秋时节,便飞到温暖的南方以度过寒冷的冬天。而一般来说,燕子都会选择在春分前后开始回归。

二候雷乃发声,这是在说,春分之后的第五天就可以听见雷声了。虽然我们以前也提过,惊蛰时就已经开始有雷声,可是真正多雨的时节还是在春分,这个时候正是天气转暖之时,雨水开始增多,空气也略显潮湿,三候始电,“始电”顾名思义就是春季有雨水,伴随着雨量渐多,雷声和闪电也顺势而来,这时的人们,在雨天抬头就可以看见从云间凌空劈下的闪电,十分夺目。

桃花盛开 图据新华网

春分代表四川农忙的开始

川南水稻育秧插秧正当时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王立为介绍,从农业上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从春分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

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抗御春旱仍是春分时节重要的农事活动,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而南方则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春分前后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王立为介绍,春分也基本代表了四川农忙的开始,川南的水稻育秧插秧这时候正是最忙的日子,3月中旬至4月中旬其他地方的水稻也都逐渐开始插秧了,四川盆地一般还可以提前5~10天。红薯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播种,这样早熟品种就可以在8月份成熟,就能早点吃到了。

延伸阅读

葡月雪月……法国的日历也浪漫

不少人也有这样的疑问,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中国。那国外区分四季和进行农事活动,又依据什么呢?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大气科学系讲师王立为介绍,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在使用西历和西元作为历法和纪年。这个历法是依据太阳运行的太阳历,所以可以直接作为适用于农业的历法,也就像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一样,一直被沿用至今。举个例子来说,“法国的农业历法从每个月的名字里就能看出来,比如像葡月、雪月、花月、牧月、热月、果月等等,既反映了气候特点,也表达了农业需要注意的作物。同样的,其他国家,比如德国、意大利和希腊也一样,他们的日历上也像我们标注的二十四节气一样,标注了和自然气候还有农业生产有关的信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节令之美·秋分丨9月23日14时50分秋分:风吹稻浪好“丰”景

新华社天津9月23日电(记者周润健)“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北京时间9月23日14时50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此时节,稻浪起伏翻滚,又是一年好“丰”景。

和春分一样,秋分时阳光几乎直射赤道,阳光平分在南北两半球,昼夜长短再次相等。从这天开始,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推进,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散失的热量多于吸收的热量,凉意渐浓。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古人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相关风俗活动的场所分别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这说明古时秋分在人们心目中有很高的位置。

秋分祭月的古俗起源很早,以致今天只能从古籍中看到零星记载,先民们在秋分这一天摆起香案,敬上供品,祭祀月神。

由国庆表示,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相对固定,以秋分为例,它在公历中的日期只会在9月22日、23日和24日这三天变动。秋分在农历中的日期却并不固定,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由于闰月的关系,秋分还可以出现在八月初至八月末这段时间。

假如秋分在农历八月末,那么就很难看到月亮了。祭月而无月,难免会留下些许遗憾。于是先民们就选择了秋季的第二月,即“仲秋”,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来祭月,这样就保证了天上的那轮圆月,这一习俗也逐渐演变成为固定的节日,称为中秋节。这样一来,中秋节成了重要节日,而秋分仍是个节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果说芒种凝聚了播种的辛劳,那秋分就见证了丰收的喜悦。2018年国家把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秋分日将迎来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愿所有人在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都有满满收获。

来源: 新华社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地球才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由于地球是一个接近正球体的三轴椭球体,由于地球距离太阳十分遥远,所以太阳辐射我们又可以近似看成是一组平行光,因此任何时刻太阳辐射照射到地球上能够照亮半个地球,而且只有一个地点是阳光直射的,我们就称为“太阳直射点”,任何时刻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分布都以太阳直射点最多,然后往四周递减。

地球的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地球自转的轨道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平面”并不在一个平面上,如果这两个面重合,太阳直射点将永远直射在赤道上。不过,现在这两个平面之间存在夹角,我们称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大约为23.5°,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就使得太阳直射点会在地球公转(保持地轴平移)的过程中移动,而且直射点远离赤道移动的纬度度数范围就是23.5°,也就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黄赤交角

每年春分节气,太阳直射点直射于0°纬线,也就是赤道,时间大约为3月21日前后,接下来太阳直射点将会往北半球移动,大约到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将会移动到北回归线,也就是夏至节气。过了夏至节气后太阳直射点将会折返向南移动,大约在9月23日前后,又经过赤道,称为秋分节气。从春分节气到秋分节气这半年,太阳直射点都位于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半年。

二分二至日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此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半球,北半球进入到冬半年,到了大约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将会移动到南回归线,也就是冬至节气,此后太阳直射点将会继续折返往北移动,到第二年3月21日前后再次直射于赤道。这样太阳直射点就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了一次,也就是一年,我们称为是一个“回归年”,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地区公转示意图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现象,随之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四季是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夏季是指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四季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从月份来看,3月、4月、5月为春季;6月、7月、8月为夏季;9月、10月、11月为秋季;12月、1月、2月为冬季。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是一年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划分为“热带”;南北极圈(66.5°)以外的地区,一年中都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发生,是地球上气候最为寒冷的区域,划分为“寒带”(北寒带、南寒带);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区域,划分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这就是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经度)

知识点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日落时间,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季节)、纬度位置有关:

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日出早于6:00,日落晚于18:00;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②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日出6:00、日落18:00;

③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日出晚于6:00,日落早于18:00;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晚、日落越早,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④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日出6:00,日落18:00。

如下图所示,此时为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日出早于6:00,日落晚于18:00),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图1 夏至时的白昼、黑夜范围

例题

6、春分时,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00、6:00、7:00、8:00,则四地中经度为105°E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精讲精析:(1)分析春分时的日出时间。①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都是6:00日出、18:00日落,其中6:00和18:00指的都是当地时间;②因此甲、乙、丙、丁的当地时间6:00,换算成北京时间(题干中)分别为:5:00、6:00、7:00、8:00。

(2)根据地方时,计算经度。①当地时间是6:00,北京时间(120°E)为5:00、6:00、7:00、8:00,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计算原则,即日出越早,越在东面,用加法计算;②甲地日出早于6点,表示甲地在120°E的东面,用加法:120°E+(6:00-5:00)÷4分钟=135°E,乙地正好是6:00日出,因此乙地和北京经度相同(120°E);③丙地日出晚于6点,表示丙地在120°E的西面,用减法:120°E-(7:00-6:00)÷4分钟=105°E;④同理丁地日出也晚于6点,表示丁地在120°E的西面用减法:120°E-(8:00-6:00)÷4分钟=90°E。因此丙地的经度为105°E,选项C正确。

总结根据地方时,计算经度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节气(春分),分析各地日出的地方时(都是6:00);②将各地日出的地方时,与北京的地方时进行比较,根据“东早西晚”的原则,小于则表示日出更早,在北京东面,用加法(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大于则表示日出更晚,在北京西面,用减法。

地方时,即为当地时间。地球上每间隔15°为1个时区,共分为24个时区。已知地方时,也可以求经度、时区:

①判断东、西方向。根据两地的地方时,遵循“东早西晚”的规律,即东边地区日出早,西边地区日出晚;

②计算经度。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即计算东边地区的经度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时间每间隔4分钟,经度间隔1°;

③计算时区。时区数=经度÷15°,然后四舍五入。

图2 世界24个时区的分布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