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虚伪与蛇 虚与委蛇 虚伪与蛇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4-08-20 14:16:28作者:煮酒送别来源:互联网

虚伪与蛇 虚与委蛇 虚伪与蛇的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虚与委蛇shé”为啥读“yí”?

我们的节目,面向普罗大众,我是想做成一档科普全书式的历史节目,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听友来做不同的节目,有专业的深度的,也有常识性的浅尝辄止。

虚与委蛇

本期,我们安排一期很有意思的历史文学常识,既能讲历史看还能学知识,不能错过。

咱们信手拈来,先挑一个小问题考考大家。

成语解释

请问“虚心”的“虚”,“与时俱进”的“与”,“委托”的“委”,和爬行动物“蛇”的“蛇”,四个字组成一个成语,请问,念什么?

啊?这还不简单?“虚与委蛇【shé】”啊?

嘿嘿,扣十分!

庄子哭妻

正确的读音是“虚与委wēi 蛇yí”,“蛇”的正确读音为“yí”,适宜的宜,这个音,这个成语表示,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

那就奇怪了,这字明明是爬行动物“蛇”,为什么要读做“yí”呢?

欧阳修

说起来,“虚与委蛇”这个词,非常古老,最早出现在战国中后期的《庄子》一书中,“委蛇”就有随顺、顺应之意,但古代字少词少一词多译,在表达蜿蜒曲折的移动时,“蛇”也得读成“yí”。但有区分,当名词出现的时候,读作“蛇”,表达为像蛇一样爬行移动,则念为“yí”。

明代流传有下面这个笑话,说北宋欧阳修原配去世后,又娶了原配的三妹当老婆,而原配的二妹是嫁给了别的人。

欧阳修

一天二妹的儿子,也就是欧阳修的外甥,来欧阳修家学习,讲到了“委蛇”,“蛇”的发音,说这念“yí”。

外甥记得牢牢的,一天私塾下了课,看到路边有人耍蛇,看了好久,回家晚了撞见欧阳修,欧阳修就问太阳都快落山了,怎么这么晚回家?外甥就说,“路上有人再弄姨,先弄了大姨,后弄了小姨,看得入神,就回家晚了。”听得欧阳修一愣一愣的。

双头蛇

“委蛇”,还不仅这一个解释,在《山海经》里,还是一种人首蛇身,有两个头,身体呈紫色,头呈红色的怪物,但却是祥瑞,只要见过此蛇,只要不死,就能成为霸主。

《庄子》这书里也说齐桓公小白见过“委蛇”,身躯像车轮那么大、车辕那么长,紫色衣服,戴个红帽子,两个脑袋像吊死鬼一样吐着长舌头,吓得大病一场,痊愈后将来称霸天下,果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委蛇yí”,像蛇一样爬曲曲折折,这个形象也被比喻揭示本相的曲折过程。

齐桓公

怎么样?大家伙是不是很有收获,以后考试,绝对不会错。

下面这个字,跟“委蛇”的【yí】发音是一样的,准确地应该是一种语气助词,大家伙也不陌生,那就是河南人爱说的“咦”。

我家人和好朋友不少咱河南的,他们就很不爽,一听他们口音,马上就有人来一句,“咦~你河南di?”总是有点觉得土调侃的意味。

颜回

其实这个字最早不读“咦”,而是“噫”,要读一声【yī】。这可是一个种非常古老的语气叹词,来头非常大,被广泛用于官方的正式表达之中,古人甚至觉得蛮高雅,用来表达某种情绪。

如孔子在得知最得意的门生颜回,突然英年早逝后,悲痛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体现了孔子真挚的痛惜之情。

孔子周游列国

这可是记载在《论语》里的,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为何能广收各国南腔北调的弟子于门下,大家还能听得懂他的教诲,他也能听懂大家说的啥,还能周游列国不带翻译,您知道为啥吗?

就是当时各国之间有一种周朝官方认定的类似普通话的“雅言”,代表中原正宗,大家都讲雅言,所以沟通无碍。

庄子

而《论语》肯定是雅言写的,“噫”,就是一个很风雅经常出现的高频字。

再如明代人写的《三国演义》中,刘备三弟张飞不听大哥建议,终因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刘备听闻张飞就这么死了,“噫!飞死矣。”

也有的说法说,你看,刘备二弟被杀害,哭得昏死过去,倾全国之兵伐吴替关羽复仇。

《三国演义》剧照 刘备听闻张飞死讯

但张飞被杀,就说了,“噫!飞死矣”?看来,他不待见张飞啊。其实不是的,“噫”,不能读得平平淡淡,“啊?张飞死了?”

“噫”,这里应该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呼,震惊道:哎,三弟啊,你怎么走了啊!也显得句子很口语化,可见是刘备登上听闻噩耗的真情流露。

所以,你看,作为河南方言中的“噫”,传承的乃是悠久的中原雅言,可以生动鲜活地来表现某种情绪,本身就是历史的延续。

大相国寺

还有一个词,咱们不光经常用到,肯定也被人这么骂过,这便是“有毛病”。

“毛病”,百分百是个贬义词,意思是有缺陷、问题,或者工作上的失误。

但您没寻思过,说谁谁不好,怎么会用到这个词呢?“毛病”跟“毛”或“病”到底有啥关系。

其实早些时候,“毛病”跟人没关系,也跟形容人有缺点没毛关系。

伯乐相马图

说清乾隆年间,文学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来保,被皇帝恩宠有加的,此人有两项绝技,世人莫及,一个就是识人,另一个便是识马。

自称是伯乐转世,曾监管皇家上驷院干弼马温,书载:“每值挑马,百十为群,瞥眼一过,其毛病纤细,无不一一指出”,就是只要扫一眼,从马的毛色和外表,就能精准的吐口而出这匹马有啥问题,是不爱吃食还是跑肚拉稀,贩马者惊以为神。

相马图

他上了年纪后,更绝,“每有马过,静听蹄声,不但知其良否,即毛色疾病,皆能知之”。

名声越来越大,一次乾隆叫有经验的骑兵侍卫精挑细选了三匹马要骑乘,侍卫试着骑了几次,觉得没问题,但还是不放心,万一有事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便请来保来看,别看来保已经老态龙钟,眼神不太好了,但到了现场,只用两根手指头勉强撑开耷拉下的眼皮瞅了一眼,就指着其中一匹说:“这匹行,另外两匹远路可跑不了。”侍卫将信将疑,骑乘着跑了好几圈,果然如来保说得一模一样,这一下,大家都服了,您就是真“伯乐”啊。

乾隆老年像

连乾隆以后用马都亲自请他来帮着挑。诗词创作最多但质量低劣的他还曾经作一首《相马歌》来拍来保的马屁。

也就说“毛病”清代是被用作指马的毛色或体型不好之意。

这里的不好,不仅仅是有疾病有缺陷,古人比较迷信,认为马的毛发或是颜色,若位置生得不好,就是毛病。如果主人骑的话,可能会被妨害,大大不吉。

跃马檀溪

最有名的例子,当属《三国演义》中的的卢马,就因额上有白色斑点杂毛。就被认为,“妨主,凶马也。” 刘备后来檀溪就是被它所救,觉得谣言耳,转手送给了凤雏庞统,没几天,庞统落凤坡乱箭死于马下。

那历史上,什么时候“毛病”从专指马毛或马形而知其不好之处,扩展到另一个物种——人的身上,泛指人缺陷、问题?

朱熹

据考证,应该是自宋朝,如南宋朱熹曾曰:“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不能驾驭他。”

到了现代,满街都是汽车,马用得少了,“毛病”指看马的毛而知其好坏的用法也就被遗忘了。“毛病”重点落在后一个“病”字上,专指人或物有问题。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虚与委蛇:很多人把“蛇”字读错,更不明白“委蛇”指的是什么

成语“虚与委蛇”,无论从读音(xū yǔ wēi yí),还是意思(虚情假意,敷衍了事)上来说,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十个人中有九个可以把这个成语的读音读正确,可是却只有一个知道“蛇”为什么在这里面念“yí”,甚至知道它本是褒义词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要纳闷了,这个成语从字面上看就透着虚假之意,为什么“蛇”在这里还能是褒义词了呢?

其实,蛇字在其他地方它都念“she”,只有在委蛇中才念“yi”。

这个“委蛇”等同于“群山逶迤”中的“逶迤”,放到“群山逶迤”中来看,“逶迤”二字其实就可以看出褒义词的感觉了。

这两个词语与《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和文字演变发展有关,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接下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委蛇的神话和虚与委蛇的出处及其相关典故吧。

委蛇,一种神话传说中存在的怪蛇。在《山海经》的记载中,它是一种长着两个脑袋,全身被红毛和紫毛的人头蛇,并且还有两种能力。

一种是它的身体可以灵活如蛇,绕来绕去,像把你困在迷宫里一样,把你弄得晕头转向。

一种是它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自己的模样,让人很难看清它的本来面目。

“虚与委蛇”的出处来源于《庄子》里的一个典故,典故把委蛇虚假变化的能力,引申为敷衍了事的意思。

而典故来自于《庄子·应帝王》 中的这么一句话:“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它是列子的老师壶子说的。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在战国时期,列子拜师在壶子门下,跟其学习这个老庄之道,与此同时,列子又听说郑国有一个可以算出他人生死气运的神巫——季咸。

由于当时祭祀和占卜的巫师地位比较高,受到很多人的尊崇,所以列子就认为那人比自己的老师还要厉害,于是将其推荐给了老师。

这壶子一见,和神巫季咸聊了几句,心里就知道他几斤八两了,再加上壶子道行深厚,根本不信他那套鬼神之说,于是便让季咸给自己占卜寿命。

这季咸一共算了3次。第一次说壶子“大限将至,只能活10天”,壶子让他重算;第二次又说壶子“气色不错,活个数月不成问题”。

壶子说没算对,让其继续占卜,有一种“今天你不弄死我我就弄死你”的感觉;第三次,又错了,吓得季咸落荒而逃。

列子看着神巫夹着尾巴灰不溜秋逃走的背影一脸懵逼,于是壶子就对其说了“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这么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

(季咸)总是试图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来猜测世界上的一切,我不得不对他做出敷衍的回应”。

列子也不笨,一听,恍然大悟,自此之后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跟着壶子学道,最终也成功得到。

这便是虚与委蛇出处的典故。从典故中不难看出壶子的大智慧,他告诉我们。

与这种弄虚作假的人相斗,要从对方的专业领域去打败他,才能服众,正面进攻费时费力不值得,就放着他让他去折腾,时机到了,自然就破绽百出。

你别说,这个大智慧放在如今的职场上也好,与不想相处的人身上也罢,都还挺适用的。

说到这里,小编突然想到一个人,她也有一个很“虚与委蛇”的故事,那人就是《红楼梦》中的凤姐——王熙凤。

看过《红楼梦》的人一定知道,凤姐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中可谓是语言艺术大师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嘴呀,巧得很。那么“虚与委蛇”怎么与她扯上了呢。

在《红楼梦》第十一回中,贾瑞见到我们的这个凤姐呀,色心一起,躲到石头后面跳出来和凤姐假装偶遇,还说了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话。

凤姐虽然不开心,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挂着笑意了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原来你很优秀怪不得你兄长经常提起你。

听你这几句话就知道你是个聪明人了......把人夸了一番后,便以要去其他太太那里为由走了,临走时还说“等闲了咱们再说话儿”。

凤姐说的话呀,咱们得结合贾瑞冻死在穿堂里的结局细品。

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前面都是一些敞亮话,最后一句才是重点!凤姐内心之意其实是:几时命丧我手里就知道我的手段了。

你们看看,凤姐这面上,亲善地打发别人,内心却已经开始想要报仇了。这你能不说她虚与委蛇吗。

关于虚与委蛇的典故和其他小故事咱们就点到为止吧,接下来我们从读音上来看看里面的小门道。

前面有提到委蛇是《山海经》中的蛇兽和它具备的两大能力,这里就不过到提及了。委蛇因其能力而被延伸出曲折委婉状之意。

于是被用来形容自然地貌,在群山逶迤一次中,它就是这么个作用。

逶迤和委蛇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不妨来看下面的分析。

“逶迤”都是“辶”旁,从形上来说其实很像蛇,而古人在创字过程中,一开始也是从意形开始,这个观点是成立的。

而迤字,在一些资料上有提及,迤本身最初也是用来表示蛇的。

在清朝时,《辞通》的主编就提到过:“委蛇”可写作“逶迤”,很多诗人也在写地貌时用了“逶迤”二字。

比如说刘禹锡的“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根据诗的表达,就知道了这个“逶迤”的意思与“委蛇”延伸出的意思是一致的。

成语和文字的使用,不应该太过拘泥,在不改变其本意的情况下灵活应用,可以很好地体会到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类似于虚与委蛇这样特定情况下不一样读音的词还有很多,比如:心宽体胖(pán),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搜搜看哦~当然啦,也可以多看看文言文,里面的通假字也比较有意思的。

虽然有些词的本义或读音已经随时间而改变,但文化本身也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推崇是不会改变的。

有个常用成语叫“虚与委蛇”,为什么“蛇”不读she而读yi?

“虚与委蛇”是一个很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敷衍了事,随便应付。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原故事也很简单,说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壶子和一个巫师斗法。这个巫师叫季咸,非常厉害,随便看一个人就知道他的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是凶是吉,这种人神秘莫测,似神又似鬼,所以人们都很害怕看到他,听说季咸来了,人们都四散而逃。

《庄子》

而壶子却偏偏不信邪,他想和季咸面对面较量一下,就跟学生列子说:你去把季咸叫来,让他看看我还能活几天。

季咸来了,看过壶子,就跟列子说:你师父只能活十天了。

列子很难过,毕竟季咸是占卜大师,从没错过。列子哭着跟壶子说:他说您只有十天了。

壶子笑了笑:没事,你明天再叫他来看看我。

第二天季咸又来看壶子,看完后跟列子说:你老师运气不错,碰到了我,我可以给你老师续命了。

列子把好消息告诉壶子,壶子笑了笑:你再叫他来。

第三天季咸又来了,还是看壶子,但这回季咸什么都看不出来。第四天,壶子又把季咸叫来看,结果这回季咸直接被壶子给吓跑了。

列子很好奇,就问壶子:为什么季咸能把所有人吓跑,而老师你能把季咸吓跑?

壶子说:没啥。人都是以自己有限的知识来揣测万物。季咸他无非是知道的东西多一点,凡夫俗子找他看相,都难免会把自己的心相写在面相上,所以季咸看谁都很准。而我呢,我跟他虚与委蛇,所以他看不懂我。现在他不敢再像以前那么狂妄了。

季咸被壶子吓跑

这就是“虚与委蛇”的典故出处,原本是正面的意思,就是说随机应变,顺着对方的思路来对付他。但现在用的却是引申出的负面的意思,就是敷衍了事,随便应付。

这个成语最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个“蛇”字,这明明是个she,为什么偏偏要读yi呢?

其实也没有为什么,它是一个古音的延续。“蛇”在古代就是一个常用的多音字,宋朝最著名的发音字典《广韵》里说,当“蛇”这个字表示那种爬行动物的时候,就读原音,当“蛇”表示“曲折通过”时,读音为弋支切,同“移”。

特定意思有特定读音,这种现象在汉字里很常见,就像“单”,大部分时候读dan,但当姓的时候就要读shan,指匈奴单于的时候读chan。再比如“乐”,表示快乐的时候读le,表示音乐的时候读yue。

“委蛇”有很多例子。《古诗十九首》里有句诗:“东城高且长,委蛇自相属”,说的是城墙曲折蜿蜒,就读wei yi。

明朝有一本很有趣的笑话集,叫《雅谑》,讲过一个欧阳修的故事。欧阳修有个朋友叫刘原父,两个人经常斗嘴调侃。刘原父晚年娶妻,欧阳修就调侃他老牛耕不了地,刘原父就找机会反击欧阳修。刘原父带欧阳修的外甥读书,读到《毛诗》里“委蛇委蛇”这句时,告诉他这个“蛇”字读yi。第二天这位小朋友在路上看人耍蛇,很晚才到家,大家就问他怎么回来这么晚。小朋友说:“我刚在路上看见有人弄姨,先弄了大姨,又弄了小姨,所以回来得晚。”

一群人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的大姨和小姨都是欧阳修的妻子,欧阳修先娶姐姐为妻,后来姐姐病故,又娶了妹妹为妻。这个故事有点小污,刘原父大仇得报,哈哈大笑。这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也可以证明,在古代“蛇”在‘委蛇“这个词里就读yi。

“虚与委蛇shé”为啥读“yí”?

我们的节目,面向普罗大众,我是想做成一档科普全书式的历史节目,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听友来做不同的节目,有专业的深度的,也有常识性的浅尝辄止。

虚与委蛇

本期,我们安排一期很有意思的历史文学常识,既能讲历史看还能学知识,不能错过。

咱们信手拈来,先挑一个小问题考考大家。

成语解释

请问“虚心”的“虚”,“与时俱进”的“与”,“委托”的“委”,和爬行动物“蛇”的“蛇”,四个字组成一个成语,请问,念什么?

啊?这还不简单?“虚与委蛇【shé】”啊?

嘿嘿,扣十分!

庄子哭妻

正确的读音是“虚与委wēi 蛇yí”,“蛇”的正确读音为“yí”,适宜的宜,这个音,这个成语表示,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

那就奇怪了,这字明明是爬行动物“蛇”,为什么要读做“yí”呢?

欧阳修

说起来,“虚与委蛇”这个词,非常古老,最早出现在战国中后期的《庄子》一书中,“委蛇”就有随顺、顺应之意,但古代字少词少一词多译,在表达蜿蜒曲折的移动时,“蛇”也得读成“yí”。但有区分,当名词出现的时候,读作“蛇”,表达为像蛇一样爬行移动,则念为“yí”。

明代流传有下面这个笑话,说北宋欧阳修原配去世后,又娶了原配的三妹当老婆,而原配的二妹是嫁给了别的人。

欧阳修

一天二妹的儿子,也就是欧阳修的外甥,来欧阳修家学习,讲到了“委蛇”,“蛇”的发音,说这念“yí”。

外甥记得牢牢的,一天私塾下了课,看到路边有人耍蛇,看了好久,回家晚了撞见欧阳修,欧阳修就问太阳都快落山了,怎么这么晚回家?外甥就说,“路上有人再弄姨,先弄了大姨,后弄了小姨,看得入神,就回家晚了。”听得欧阳修一愣一愣的。

双头蛇

“委蛇”,还不仅这一个解释,在《山海经》里,还是一种人首蛇身,有两个头,身体呈紫色,头呈红色的怪物,但却是祥瑞,只要见过此蛇,只要不死,就能成为霸主。

《庄子》这书里也说齐桓公小白见过“委蛇”,身躯像车轮那么大、车辕那么长,紫色衣服,戴个红帽子,两个脑袋像吊死鬼一样吐着长舌头,吓得大病一场,痊愈后将来称霸天下,果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委蛇yí”,像蛇一样爬曲曲折折,这个形象也被比喻揭示本相的曲折过程。

齐桓公

怎么样?大家伙是不是很有收获,以后考试,绝对不会错。

下面这个字,跟“委蛇”的【yí】发音是一样的,准确地应该是一种语气助词,大家伙也不陌生,那就是河南人爱说的“咦”。

我家人和好朋友不少咱河南的,他们就很不爽,一听他们口音,马上就有人来一句,“咦~你河南di?”总是有点觉得土调侃的意味。

颜回

其实这个字最早不读“咦”,而是“噫”,要读一声【yī】。这可是一个种非常古老的语气叹词,来头非常大,被广泛用于官方的正式表达之中,古人甚至觉得蛮高雅,用来表达某种情绪。

如孔子在得知最得意的门生颜回,突然英年早逝后,悲痛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体现了孔子真挚的痛惜之情。

孔子周游列国

这可是记载在《论语》里的,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为何能广收各国南腔北调的弟子于门下,大家还能听得懂他的教诲,他也能听懂大家说的啥,还能周游列国不带翻译,您知道为啥吗?

就是当时各国之间有一种周朝官方认定的类似普通话的“雅言”,代表中原正宗,大家都讲雅言,所以沟通无碍。

庄子

而《论语》肯定是雅言写的,“噫”,就是一个很风雅经常出现的高频字。

再如明代人写的《三国演义》中,刘备三弟张飞不听大哥建议,终因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刘备听闻张飞就这么死了,“噫!飞死矣。”

也有的说法说,你看,刘备二弟被杀害,哭得昏死过去,倾全国之兵伐吴替关羽复仇。

《三国演义》剧照 刘备听闻张飞死讯

但张飞被杀,就说了,“噫!飞死矣”?看来,他不待见张飞啊。其实不是的,“噫”,不能读得平平淡淡,“啊?张飞死了?”

“噫”,这里应该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呼,震惊道:哎,三弟啊,你怎么走了啊!也显得句子很口语化,可见是刘备登上听闻噩耗的真情流露。

所以,你看,作为河南方言中的“噫”,传承的乃是悠久的中原雅言,可以生动鲜活地来表现某种情绪,本身就是历史的延续。

大相国寺

还有一个词,咱们不光经常用到,肯定也被人这么骂过,这便是“有毛病”。

“毛病”,百分百是个贬义词,意思是有缺陷、问题,或者工作上的失误。

但您没寻思过,说谁谁不好,怎么会用到这个词呢?“毛病”跟“毛”或“病”到底有啥关系。

其实早些时候,“毛病”跟人没关系,也跟形容人有缺点没毛关系。

伯乐相马图

说清乾隆年间,文学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来保,被皇帝恩宠有加的,此人有两项绝技,世人莫及,一个就是识人,另一个便是识马。

自称是伯乐转世,曾监管皇家上驷院干弼马温,书载:“每值挑马,百十为群,瞥眼一过,其毛病纤细,无不一一指出”,就是只要扫一眼,从马的毛色和外表,就能精准的吐口而出这匹马有啥问题,是不爱吃食还是跑肚拉稀,贩马者惊以为神。

相马图

他上了年纪后,更绝,“每有马过,静听蹄声,不但知其良否,即毛色疾病,皆能知之”。

名声越来越大,一次乾隆叫有经验的骑兵侍卫精挑细选了三匹马要骑乘,侍卫试着骑了几次,觉得没问题,但还是不放心,万一有事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便请来保来看,别看来保已经老态龙钟,眼神不太好了,但到了现场,只用两根手指头勉强撑开耷拉下的眼皮瞅了一眼,就指着其中一匹说:“这匹行,另外两匹远路可跑不了。”侍卫将信将疑,骑乘着跑了好几圈,果然如来保说得一模一样,这一下,大家都服了,您就是真“伯乐”啊。

乾隆老年像

连乾隆以后用马都亲自请他来帮着挑。诗词创作最多但质量低劣的他还曾经作一首《相马歌》来拍来保的马屁。

也就说“毛病”清代是被用作指马的毛色或体型不好之意。

这里的不好,不仅仅是有疾病有缺陷,古人比较迷信,认为马的毛发或是颜色,若位置生得不好,就是毛病。如果主人骑的话,可能会被妨害,大大不吉。

跃马檀溪

最有名的例子,当属《三国演义》中的的卢马,就因额上有白色斑点杂毛。就被认为,“妨主,凶马也。” 刘备后来檀溪就是被它所救,觉得谣言耳,转手送给了凤雏庞统,没几天,庞统落凤坡乱箭死于马下。

那历史上,什么时候“毛病”从专指马毛或马形而知其不好之处,扩展到另一个物种——人的身上,泛指人缺陷、问题?

朱熹

据考证,应该是自宋朝,如南宋朱熹曾曰:“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不能驾驭他。”

到了现代,满街都是汽车,马用得少了,“毛病”指看马的毛而知其好坏的用法也就被遗忘了。“毛病”重点落在后一个“病”字上,专指人或物有问题。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