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门洪华,1969年10月生于山东省东营市
男,汉族,党员。山东大学文学学士(199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1998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曾为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团中央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亚太学会副秘书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兼任:
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8年);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年);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亚太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
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出版社"大战略研究丛书"主编、人民出版社"大国战略丛书"、"中国战略传统丛书"主编、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战略报告》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国家战略书系"、"东北亚战略书系"主编。
学术方向: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战略思想史、大国国际战略比较等。
学术成就:
主要著作
1.《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构建中国大战略的理论框架》(专著)
2.《和平的纬度: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研究》(专著)
3.《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建构》(专著)
4.《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专著)
5.《东亚秩序论》(专著)
6.《国际机制论》(合著)
7.《中国改变世界》(合著)
7.《中国:大国崛起》(主编)
8.《解读美国大战略》(联合主编)
9.《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译著)
10.《权力与相互依赖》(译著)
11.《国家实力评估:资源、绩效、军事能力》(新华出版社,译著)
12.《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译著)
13.《探究世界秩序》(中央编译出版社,译著)等,
在《中国社会科学》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美国研究》、《战略与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
主持课题
1."国际政治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教材编写专项(课题编号10JZDMG034),首席专家
2."10Anniversary of ROK China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Retrospect and Prospect",KoreaFoundation, 2018
3."崛起之后:世界主要大国海外利益拓展之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计划"特别委托课题,2018年
4."对外开放与中国大战略的展开",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三大系列"专项课题,2017年
5."主席大国外交思想研究",外交部紧急委托课题,2017年
6."主席国际战略与外交思想",外交部年度重大委托课题,2016年
7."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马工程专项课题,2016年
8."海航精神文化哲学研究",海航集团特别委托课题,2016年
9."新型国际关系与中国的责任",外交部紧急委托课题,2015年
10."中国对日本公共外交研究",外交部新闻司重大委托课题,2015年
11."总体安全观与中国特色安全道路",中央党校学科建设重点课题,2014年
12."海航竞争力研究",海航集团特别委托课题,2013年
13."中国海外利益的战略研究",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年
14."中国软实力建设研究",中央党校重大科研项目,2010年
15."中国西部学术报告团公益活动",海航集团特别委托课题,2010-2018年
16."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合作课程项目",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课题,2009-2012年
17."东亚一体化前景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08年
18."中国在WTO框架下进一步对外开放与应对经济全球化整体战略",商务部重大决策咨询项目,2007年
19."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科研项目,2006年
20."中国国家实力评估研究",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2002年
21."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2年度青年项目
重要参与课题
22. 维护海洋权益与海洋强国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重大课题(13&ZD051),"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23. 新型大国关系与中美关系: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重大课题(13&ZD049),"中国对美战略"子课题负责人
24. 国际体系与中国国际秩序观研究:教育部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47),"国际秩序转型与中国战略"子课 题负责人
25. 当代中国外交: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教材编写专项),专家组核心成员
26.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崛起新道路研究:总书记批准2003年度中央重大课题,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主持,核心组七专家之一
荣誉奖项:
2000年6月,获北京大学第八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一等奖
2000年6月,获北京大学第二届"康佳杯"学术十杰称号
2000年10月,获北京大学光彩奖学金
2001年7月,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
2002年9月,中央党校2000-2001年度科研工作优秀奖
2006年9月,中央党校2005年度科研优秀成果奖
201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11年12月,中央党校2010-2011年度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奖
2012年12月,中央党校2011-2012年度"优秀教师"奖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15年)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16年)
同济教师参加“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以下是《理论面对面》嘉宾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讲述“新时代中国外交,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故事。(来源光明网)
“在全球治理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新的战略指向是要做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理念引领者。我国外交以‘中国特色’为根本,我们强调制度基础和文明传统,致力于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
门洪华提到,十九大报告我们强调两大目标:第一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第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包含着三个方面:一是利益共同体和利益共享;二是所有国家都承担,但大国多担的责任共同体;三是共同规划世界的未来,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它代表了中国的世界理想。
“我们开始承担一个新的角色,就是担当发展中世界和发达世界的桥梁。”门洪华认为,我们首先是继续确认以国内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布局,促进国家的平衡性发展。我们要应对三大差距,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夯实中国全面学习的基础。其次,我们要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理性扩大国际责任,把握好能力和责任的平衡,不能放弃韬光养晦,也要争取更大作为。
“现在中国太大了,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门洪华提到,随着进一步发展,中国积极地触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世界的合作。未来,我们的战略诉求是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自己,同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其他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自5月20日起,光明网推出《理论面对面》20集系列访谈短视频,邀请专家学者以生动形象、立体多面的融媒体展现形式,讲述并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聚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黄圣苏整理。
版权声明: 本号(站)发布内容只为网友分享交流。其中源自网络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网站所有,如有不妥敬请持权属证明通知我们及时妥善处理。
来源:正义网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检察院检察长 门洪训
我院积极探索实践“四个三”民事检察和解工作模式,使民事检察和解与司法确认有效衔接,实现了民事检察和解新突破。
“三措并举”精研判。一是细致审查卷宗,公开听证调查核实,对经过法院审理仍存在事实争议的案件一律走访调查,准确把握监督案件难以息诉的深层次原因。二是建立一案一预案机制,精心准备和解预案,以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等五类案件为和解重点案件,在查明案件事实及当事人诉求基础上,全面评估案件和解可能性并有针对性制定和解方案。三是推行一次性释明机制,将案件办理程序、需要提交材料、和解后履行风险等问题对当事人及时予以指导、释明,对需要补正内容、补充材料及提交期限一次性全面告知,让当事人少跑腿。
“三维疏导”解心结。一是以“法”为先,将普法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利用类似案例做好以案释法,纠正当事人法律层面的认识偏差,引导当事人正确理解法律、依法表达诉求。二是以“理”服人,将事实道理摆在前头,引导当事人从责任、事实、证据出发,通过换位思考、权衡利弊,使当事人对案件是非曲直有清醒认识和合理预期,从而自愿、理性地选择和解结案。三是以“情”感人,以真挚情感贯穿始终,做好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化解当事人积怨,增强其对处理结果的认同感。
“三位一体”搭平台。一是搭建联动和解平台,与区司法局会签《值班律师制度》,充分发挥律师、工会、妇联、村(居)委员会、公益组织等方面的“助和”作用,共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二是构建全程和解平台,将和解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各监督环节,准确捕捉当事人态度转变点,及时引导和解,确保“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三是创建打包和解平台,针对当事人之间存在不同阶段多个诉讼情形,在当事人自愿基础上,一次性打包和解相关问题,彻底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
“三轮驱动”保实效。一是实行履约保障机制,使和解协议、和解履行、撤回监督三项工作同步进行,在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对和解协议履约措施严格审查,力促当场履行到位;对不能当场履行到位的,定期进行回访,努力使和解协议落到实处。二是探索司法确认制度,与法院会签《关于加强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办法(试行)》,增强执行监督案件和解协议与法院执行和解协议的共同确认。对和解成功的案件,由检察机关通过再审检察建议方式启动法院再审程序,法院以调解结案方式确认和解协议效力,从程序上保证案件依法处理,避免因程序不完善引发新矛盾。三是跟进评估,通过“和解五星考核”、数据化分析等,深度扫描案件执行情况,从和解风险、和解履行及和解息诉等方面,对和解工作进行考核。
门洪华,1969年10月生于山东省东营市
男,汉族,党员。山东大学文学学士(199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1998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曾为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团中央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亚太学会副秘书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兼任:
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8年);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年);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亚太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
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出版社"大战略研究丛书"主编、人民出版社"大国战略丛书"、"中国战略传统丛书"主编、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战略报告》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国家战略书系"、"东北亚战略书系"主编。
学术方向: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战略思想史、大国国际战略比较等。
学术成就:
主要著作
1.《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构建中国大战略的理论框架》(专著)
2.《和平的纬度: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研究》(专著)
3.《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建构》(专著)
4.《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专著)
5.《东亚秩序论》(专著)
6.《国际机制论》(合著)
7.《中国改变世界》(合著)
7.《中国:大国崛起》(主编)
8.《解读美国大战略》(联合主编)
9.《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译著)
10.《权力与相互依赖》(译著)
11.《国家实力评估:资源、绩效、军事能力》(新华出版社,译著)
12.《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译著)
13.《探究世界秩序》(中央编译出版社,译著)等,
在《中国社会科学》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美国研究》、《战略与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
主持课题
1."国际政治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教材编写专项(课题编号10JZDMG034),首席专家
2."10Anniversary of ROK China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Retrospect and Prospect",KoreaFoundation, 2018
3."崛起之后:世界主要大国海外利益拓展之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计划"特别委托课题,2018年
4."对外开放与中国大战略的展开",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三大系列"专项课题,2017年
5."主席大国外交思想研究",外交部紧急委托课题,2017年
6."主席国际战略与外交思想",外交部年度重大委托课题,2016年
7."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马工程专项课题,2016年
8."海航精神文化哲学研究",海航集团特别委托课题,2016年
9."新型国际关系与中国的责任",外交部紧急委托课题,2015年
10."中国对日本公共外交研究",外交部新闻司重大委托课题,2015年
11."总体安全观与中国特色安全道路",中央党校学科建设重点课题,2014年
12."海航竞争力研究",海航集团特别委托课题,2013年
13."中国海外利益的战略研究",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年
14."中国软实力建设研究",中央党校重大科研项目,2010年
15."中国西部学术报告团公益活动",海航集团特别委托课题,2010-2018年
16."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合作课程项目",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课题,2009-2012年
17."东亚一体化前景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08年
18."中国在WTO框架下进一步对外开放与应对经济全球化整体战略",商务部重大决策咨询项目,2007年
19."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科研项目,2006年
20."中国国家实力评估研究",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2002年
21."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2年度青年项目
重要参与课题
22. 维护海洋权益与海洋强国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重大课题(13&ZD051),"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23. 新型大国关系与中美关系: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重大课题(13&ZD049),"中国对美战略"子课题负责人
24. 国际体系与中国国际秩序观研究:教育部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47),"国际秩序转型与中国战略"子课 题负责人
25. 当代中国外交: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教材编写专项),专家组核心成员
26.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崛起新道路研究:总书记批准2003年度中央重大课题,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主持,核心组七专家之一
荣誉奖项:
2000年6月,获北京大学第八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一等奖
2000年6月,获北京大学第二届"康佳杯"学术十杰称号
2000年10月,获北京大学光彩奖学金
2001年7月,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
2002年9月,中央党校2000-2001年度科研工作优秀奖
2006年9月,中央党校2005年度科研优秀成果奖
201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11年12月,中央党校2010-2011年度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奖
2012年12月,中央党校2011-2012年度"优秀教师"奖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15年)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16年)
同济教师参加“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以下是《理论面对面》嘉宾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讲述“新时代中国外交,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故事。(来源光明网)
“在全球治理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新的战略指向是要做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理念引领者。我国外交以‘中国特色’为根本,我们强调制度基础和文明传统,致力于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
门洪华提到,十九大报告我们强调两大目标:第一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第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包含着三个方面:一是利益共同体和利益共享;二是所有国家都承担,但大国多担的责任共同体;三是共同规划世界的未来,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它代表了中国的世界理想。
“我们开始承担一个新的角色,就是担当发展中世界和发达世界的桥梁。”门洪华认为,我们首先是继续确认以国内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布局,促进国家的平衡性发展。我们要应对三大差距,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夯实中国全面学习的基础。其次,我们要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理性扩大国际责任,把握好能力和责任的平衡,不能放弃韬光养晦,也要争取更大作为。
“现在中国太大了,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门洪华提到,随着进一步发展,中国积极地触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世界的合作。未来,我们的战略诉求是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自己,同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其他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自5月20日起,光明网推出《理论面对面》20集系列访谈短视频,邀请专家学者以生动形象、立体多面的融媒体展现形式,讲述并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聚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黄圣苏整理。
版权声明: 本号(站)发布内容只为网友分享交流。其中源自网络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网站所有,如有不妥敬请持权属证明通知我们及时妥善处理。
门洪华,1969年10月生于山东省东营市
男,汉族,党员。山东大学文学学士(199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1998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曾为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团中央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亚太学会副秘书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兼任:
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8年);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年);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亚太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
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出版社"大战略研究丛书"主编、人民出版社"大国战略丛书"、"中国战略传统丛书"主编、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战略报告》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国家战略书系"、"东北亚战略书系"主编。
学术方向: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战略思想史、大国国际战略比较等。
学术成就:
主要著作
1.《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构建中国大战略的理论框架》(专著)
2.《和平的纬度: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研究》(专著)
3.《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建构》(专著)
4.《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专著)
5.《东亚秩序论》(专著)
6.《国际机制论》(合著)
7.《中国改变世界》(合著)
7.《中国:大国崛起》(主编)
8.《解读美国大战略》(联合主编)
9.《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译著)
10.《权力与相互依赖》(译著)
11.《国家实力评估:资源、绩效、军事能力》(新华出版社,译著)
12.《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译著)
13.《探究世界秩序》(中央编译出版社,译著)等,
在《中国社会科学》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美国研究》、《战略与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
主持课题
1."国际政治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教材编写专项(课题编号10JZDMG034),首席专家
2."10Anniversary of ROK China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Retrospect and Prospect",KoreaFoundation, 2018
3."崛起之后:世界主要大国海外利益拓展之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计划"特别委托课题,2018年
4."对外开放与中国大战略的展开",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三大系列"专项课题,2017年
5."主席大国外交思想研究",外交部紧急委托课题,2017年
6."主席国际战略与外交思想",外交部年度重大委托课题,2016年
7."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马工程专项课题,2016年
8."海航精神文化哲学研究",海航集团特别委托课题,2016年
9."新型国际关系与中国的责任",外交部紧急委托课题,2015年
10."中国对日本公共外交研究",外交部新闻司重大委托课题,2015年
11."总体安全观与中国特色安全道路",中央党校学科建设重点课题,2014年
12."海航竞争力研究",海航集团特别委托课题,2013年
13."中国海外利益的战略研究",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年
14."中国软实力建设研究",中央党校重大科研项目,2010年
15."中国西部学术报告团公益活动",海航集团特别委托课题,2010-2018年
16."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合作课程项目",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课题,2009-2012年
17."东亚一体化前景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08年
18."中国在WTO框架下进一步对外开放与应对经济全球化整体战略",商务部重大决策咨询项目,2007年
19."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科研项目,2006年
20."中国国家实力评估研究",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2002年
21."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2年度青年项目
重要参与课题
22. 维护海洋权益与海洋强国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重大课题(13&ZD051),"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23. 新型大国关系与中美关系: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重大课题(13&ZD049),"中国对美战略"子课题负责人
24. 国际体系与中国国际秩序观研究:教育部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47),"国际秩序转型与中国战略"子课 题负责人
25. 当代中国外交: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教材编写专项),专家组核心成员
26.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崛起新道路研究:总书记批准2003年度中央重大课题,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主持,核心组七专家之一
荣誉奖项:
2000年6月,获北京大学第八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一等奖
2000年6月,获北京大学第二届"康佳杯"学术十杰称号
2000年10月,获北京大学光彩奖学金
2001年7月,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
2002年9月,中央党校2000-2001年度科研工作优秀奖
2006年9月,中央党校2005年度科研优秀成果奖
201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11年12月,中央党校2010-2011年度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奖
2012年12月,中央党校2011-2012年度"优秀教师"奖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15年)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16年)
同济教师参加“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以下是《理论面对面》嘉宾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讲述“新时代中国外交,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故事。(来源光明网)
“在全球治理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新的战略指向是要做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理念引领者。我国外交以‘中国特色’为根本,我们强调制度基础和文明传统,致力于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
门洪华提到,十九大报告我们强调两大目标:第一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第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包含着三个方面:一是利益共同体和利益共享;二是所有国家都承担,但大国多担的责任共同体;三是共同规划世界的未来,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它代表了中国的世界理想。
“我们开始承担一个新的角色,就是担当发展中世界和发达世界的桥梁。”门洪华认为,我们首先是继续确认以国内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布局,促进国家的平衡性发展。我们要应对三大差距,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夯实中国全面学习的基础。其次,我们要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理性扩大国际责任,把握好能力和责任的平衡,不能放弃韬光养晦,也要争取更大作为。
“现在中国太大了,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门洪华提到,随着进一步发展,中国积极地触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世界的合作。未来,我们的战略诉求是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自己,同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其他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自5月20日起,光明网推出《理论面对面》20集系列访谈短视频,邀请专家学者以生动形象、立体多面的融媒体展现形式,讲述并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聚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黄圣苏整理。
版权声明: 本号(站)发布内容只为网友分享交流。其中源自网络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网站所有,如有不妥敬请持权属证明通知我们及时妥善处理。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