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端午节马上到了,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可能很多小伙伴不太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是如何得来的,下面由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端午吃粽子的寓意和由来!
端午、粽子、赛龙舟有何寓义?
以前可能我们只知道为纪念屈原,但是自从看了我这篇文章我们就不能只知道告诉孩子有人跳河了,是为纪念屈原,其实由来和寓意何止这些,主要由以下几个寓意和由来....
1、纪念屈原
众所周知:屈原是战国楚国人,他不忍看到国家灭亡,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为了不让屈原被鱼虾吃掉,老百姓争相划着船去打捞尸体,并把自家做好米饭撒入江中,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便有龙舟竞渡、吃粽子的习俗……
2、“粽”驱蛟龙
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要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3、祈求“粽”子
因“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4、高“粽”功名
因“粽”和“中” 音近,有“高名”之意,寓意学士考名。通常古代科举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想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寓意高中。
5、光“粽”耀祖
因“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综上所述,大家看了这文章,是不是对端午节粽子的由来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这文章也是搜集了大家的目前所知道的综合一起,谢谢大家,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节马上到了,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可能很多小伙伴不太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是如何得来的,下面由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端午吃粽子的寓意和由来!
端午、粽子、赛龙舟有何寓义?
以前可能我们只知道为纪念屈原,但是自从看了我这篇文章我们就不能只知道告诉孩子有人跳河了,是为纪念屈原,其实由来和寓意何止这些,主要由以下几个寓意和由来....
1、纪念屈原
众所周知:屈原是战国楚国人,他不忍看到国家灭亡,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为了不让屈原被鱼虾吃掉,老百姓争相划着船去打捞尸体,并把自家做好米饭撒入江中,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便有龙舟竞渡、吃粽子的习俗……
2、“粽”驱蛟龙
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要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3、祈求“粽”子
因“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4、高“粽”功名
因“粽”和“中” 音近,有“高名”之意,寓意学士考名。通常古代科举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想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寓意高中。
5、光“粽”耀祖
因“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综上所述,大家看了这文章,是不是对端午节粽子的由来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这文章也是搜集了大家的目前所知道的综合一起,谢谢大家,祝大家端午安康!
(小尘4x/图)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实际上这是后世的附会。从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避虫蛇等习俗来看,其源头是古代南方划龙舟和食用稻米的人群。
《太平寰宇记》引晋书《襄阳风俗记》记载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目皆带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也。”水、龙、竹、粽这些南方元素,在早期端午节的叙事中占据了重要主题。
《艺文类聚》引用梁朝吴均《续齐谐记》也有类似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正如闻一多在《端午考》中所说,端午的起源和龙有密切的联系,这个节日最初应当源自于东汉以前的长江流域。
龙在水下,水上则有龙舟。吴越等地的人群,自古以来和龙蛇关系密切,《史记·太史公自序》言“少康之子,实宾南海,文身断发,鼋鼍与处”。《汉书·地理志》记载东南越人尊龙:“帝少康之庶子云,封于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颜师古注引应劭云:“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淮南子•原道训》也记载:“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淮南子·泰族训》又云:“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高诱注:“越人以箴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也”。当时南方民族崇拜龙蛇,有断发文龙的习俗,甚至以身上文身各种龙形为荣耀。崇拜龙蛇的南方人群,也多擅长驾船,行走于水网密布的南土,甚至死后以船棺随葬。
在福建、四川、湖南甚至更为广袤的国外东南亚等地,都有船棺葬的古俗。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铜鼓上,就表现有南方人群划龙舟的形象,船是细长翘起的龙舟,上面坐着四个人,戴着羽毛冠,拿着长矛,是一群武装者的形象。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铜提筒上的龙舟船纹,上面也是戴着羽毛冠的武装者,有人一手拿斧头一手拿人头,有人一手拿着短剑,一手抓着俘虏的头发。划龙舟,是崇拜龙蛇并热爱船行的南方人群文化,而且这些划龙舟的人往往持有武器,而且抓俘虏,用于某种祭祀。
西周时期的《楚公逆钟》铭文就提到“敷供四方首,楚公逆出求人,用祀四方首,休,多擒。”就是说西周时代的楚公逆这位南方部族首领,亲自带人去抓获俘虏作为祭品,用“四方首”祭祀四方神灵。猎头祈求农业丰收,在古代南方民族中十分常见,《楚辞·招魂》记载“魂兮归来,南方不可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 三国文献《南州异物志》记载当时交州和广州交界地区“奉月方田尤好出索人,贪得之以祭田神也。”
从文献来看,端午节的水中,往往伴随有尸体。除了屈原的尸体外,伍子胥鸱夷而死,尸体被抛入水中,成为江神,早期端午节也纪念这位水中的死者。《世说新语·捷悟》注引《会稽典录》:“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五月五日迎伍神,为水所淹,不见其尸”。根据此说,东汉时期吴越地区有端午节“迎伍神”的习俗,就是祭祀水中的伍子胥。
而为了祭伍子胥,曹娥也死于水中,“不得其尸”,也是曹娥的尸体在水中。根据《后汉书·列女传》的说法:“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不但曹娥的尸体在水中,她父亲曹盱的尸体也在水中。
这些众多沉入水中的死者传说,联系到早期龙舟纹饰上的猎头、俘虏,很可能其最初的源头是五月五日这一原始宗教的重要节日。南方族群有用人献祭给水中龙神的古老信仰。曹娥的父亲曹盱是能弦歌迎神的巫祝,他死于水中,就是模仿上古时代被献祭给水神或龙神的祭祀。
那么端午节的粽子,应该也和这种龙舟祭祀有关系。有学者推测,粽子是南方猎头者划龙舟展开袭击时候的干粮或速食食品。笔者认为,粽子可能是对用人牲献祭给龙神或水神的一种替代品,类似于传说中诸葛亮在南中用馒头取代人头祭祀。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引《稗官小说》云:“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一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向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头以祠,神亦飨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这材料虽有小说家言的意味,但能一定程度反映历史影子。粽子在传说中是祭祀蛟龙的食品,最初龙舟猎首献祭被用粽子取代,成为端午节的象征。不那么美好的原始祭祀升华为美好甚至富有诗意的民俗文化,是一条规律。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李竞恒
赛龙舟开始了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节日,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到吃粽子,赛龙舟,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不过当我查询一些历史资料后,我却发现了端午节并不仅仅只是纪念屈原的,它还有着更深的含义。
端午节叫法
端午节在我国传统的叫法中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将近20多种,每种的意义和解释都不相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端午节正逢夏至前后,在这一天中太阳会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如果这时候位于该区域的人们,在地面处立一个竹竿的话,就会出现“立竿无影”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
阴阳图
同时,在古代人们信奉着阴阳学说,表达一个人非常的健康,就会说这个人具有阳刚之气,阴和阳是同时存在的,端午节这段期间正是夏至,所以天气是最炎热的,古人相信,阳是能够驱除一切阴邪之物的最佳选择,所以天气越热,温度越高,阴气越来越衰竭,人们就会越来越健康。
全天星座
端午节蕴含着古老东方文化的星象学以及人文哲学,通过现古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古代的人们都有着两种信仰,一种是天地神灵,一种是信奉自己的祖先。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科学并不发达,很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去解释,比如下雨刮风,人们就认为这是神灵的恩赐,而适逢大旱时期,人们会认为神灵在生气,故此大家就会拜神求雨,有时候恰巧雨就来了,所以人们普遍的认为,天上有神灵在保护着他们。
转世投胎
至于信仰祖先,也是一样的,古人们认为人死后,好人会去转世投胎前往一个新的世界,坏人则进入十八层地狱受到各种惩罚,人们都认为自己的祖先们前往了一个新世界,并且他们在那个世界能够观察到这里,故此有了祭拜先祖这一说法,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无法和高等神灵沟通,所以只能找另一个世界的祖先,每逢佳节,他们就会祈祷另一个世界的祖先,保护家人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屈原雕像
端午节这天,几乎大家都会吃粽子和赛龙舟以此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五爪金龙
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这是因为中华5000年信奉的图腾就是龙,龙图腾是表现古人们对天象“苍龙七宿”的崇拜,苍龙七宿分别为:“角、亢、氐、房、心、尾、箕”,角和亢代表室女座区域的恒星,氐代表天秤座区域的恒星,房、心、尾则代表天蝎座区域的恒星,最后的箕则代表了人马座区域的恒星。
苍龙七宿
古人们经过研究苍龙七宿发现,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夜空中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七宿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七宿也开始在西方下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七宿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所以在上古时期,古人们祭拜龙祖的这天就是现在的端午节。
江南水乡
由于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挖掘机修路的,那时候的道路都是靠泥土石灰堆积而成。和北方不同,南方由于雨季时间持续很长,并且河流交错,所以南方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舟,舟可以用来生产以及运输,非常的方便。当得知屈原投江后,附近的百姓们都争相前来的划船拯救,这就形成了今天的端午习俗“赛龙舟”,同时百姓们怕鱼虾糟蹋屈原的身体,为了保护这位伟大诗人的躯体不被啃食,故此将米团撒入河流中,直至到今天,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爱国诗人屈原
从文献记载来看,这些事件最早的发生于,屈原去世后的400年也就是东汉时期,后来人们发现,虽然许多端午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吃粽子、赛龙舟成为了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最主要方式。
工艺品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端午节的美食习俗有很多种,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无论是祭神拜祖还是赛龙舟吃粽子,端午节的本义已经成为人们对快乐生活的一种追求。
不仅如此,端午节在整个世界也具有影响力,于2009年初,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即将到来,不妨分享下你们的过节方式吧!
我是宇宙V空间,一个科普天文爱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间原创,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疑问,请在下方评论和留言!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