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
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大家的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中国人对“洛阳纸贵”的故事是耳熟能详的。能引发“洛阳纸贵”这种轰动性的效应,仅仅是因为左思的《三都赋》写得好吗?非也!那是因为什么呢?
因《三都赋》引发洛阳纸贵
《三都赋》写得好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真正让《三都赋》火起来,背后是有故事的。深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很好的启示。
02.左思为何写《三都赋》?左思(约250—约305),中国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传说他出身低微,相貌丑陋,而且不善言谈。
司马炎建国那一年,中国第一美男、18岁的潘安已经因为美貌而路人皆知了。左思是潘安的好朋友,很是羡慕嫉妒其受到众星拱月、掷果盈车般的浪漫待遇,但每次和潘安一同出行,根本就是一种耻辱。
一个玉树临风的公子,一个容貌猥琐的大叔,其反差对比之强烈震撼,视觉效果之怪诞诡异,让一众妇女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潘安的盛世美颜是如此的珍稀,而“狐假虎威”的左思是如此的令人厌烦。不甘心被鄙视的左思回家后痛定思痛,意识到了靠外貌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凄凉真相,遂发愤图强,专心读书研史,勤奋写作。
潘安出行,妇女们掷果盈车
左思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作的《西京赋》,看出它们虽然华美,但颇多失实,理胜其辞,文过其意。因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名副其实的《三都赋》,对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金陵进行咏赞。为写《三都赋》,左思亲自到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金陵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闭门谢客,一心写作,这一写就是十年。
03.《三都赋》开始时无人问津,甚至遭到嘲讽左思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文章汲取了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中的优点,同时又努力避免其华而不实的弊病。但是写成之后,因左思当时只是一个无名小辈,所以在文坛上很多人都没有细看,就给了一通批评。此前,左思构思这篇赋的时候,当时很有名望的文学家陆机还嘲笑他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由此,《三都赋》虽然写成了,却无人问津。
晋代文学家左思
04.左思另辟蹊径,得到张华、皇甫谧等大文豪的推荐,引发了“洛阳纸贵”左思不甘心一腔心血就此付之东流,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引起世人的关注呢?一番深思后,左思决定另辟蹊径,找到了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张华。
张华细细地阅读了一遍《三都赋》,然后又问了左思创作的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味其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最后,他爱不释手地称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吧!”
左思《三都赋》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非常欣喜,他对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迳为其中大《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迳说到:“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的原因啊!”
在这些名士的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看过的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连以前讥笑左思的陆机听说后,也拿来细细阅读了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道:“写的太好了,真是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也绝不会超过左思,于是停笔不写了。由此,《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纷纷称赞,竞相传抄,一时间使纸价昂贵了好几倍。后来纸张竟然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再抄写。
以左思诗句取名的清音阁
05.对“洛阳纸贵”的思考和启示魏晋时期,世人十分重视门第和容貌,左思这两样都不沾边,而且不善言谈。如果没有张华、皇甫谧等人的大力推荐,还会有这番千古佳话吗?左思的才华确实很高,但是在当时那个“上品无豪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里,像左思那样的寒士要取得成功谈何容易。况且,当时注重人物品评,对人的相貌、气质要求颇多,左思却是个貌陋口讷那之人,没有这些名士的相助提携,纵然有佳作,也只能待后世给予正视了。
人也是如此,只是单独的个人纵然才华盖世,没有朋友的赏识也是很渺小的。梁漱溟先生认为,自己身上虽然有一种颜色,但是朋友能让自己的颜色更为显著。“自己交什么朋友,就归到哪一类去,被社会看为某一类的人。”朋友若是高尚之人,别人也会把自己归入到这个群体中;而自己若是在某方面有才华,朋友就是那些帮助自己发挥才华、推波助澜的。
洛阳古城
唐代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对王维叹道:“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意思是世上的知音如此之少,有谁肯提携我辈?梁漱溟先生则给出了答案:应该去寻找朋友,只有他们才能真正懂你,也只有他们才能让你不再渺小,让你为世人所知。
英雄天下晓,名重好题诗。名人和名声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对一个人或者对一个企业的知名度和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中国人自古就有风雅诗颂的爱好,这也是制造名人效应,营造商业氛围的绝佳途径。请大文豪为新书作序,请书法家为大厦落成题词,请领导或明星为企业开张剪彩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制造广告的效应。
洛阳牡丹国色天香
“洛阳纸贵”的故事启示我们:做人做事单凭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要借助朋友的力量、借助名人的效应,即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势。这个道理,古今皆然,只不过在现代商品社会里,它的价值得到了更大的利用和提高。你若要走向成功,就好好再体味一番吧!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