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时常询问身边的警务员:“有消息没有?人抓到了吗?”
但每次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主席连连叹息,愤恨地说:“一定要抓到她!”
这位让毛主席耿耿于怀了42年的人,就是我党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女叛徒——秦曼云。
秦曼云也曾是高声呐喊过“百折不挠,永不叛党”的人,为何最后会高开低走,跟随叛逃台湾呢?
她究竟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让主席晚年时都难以忘怀,时常询问呢?
海外阔太、妄想回国1981年,中国执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逐渐步入平稳阶段,国内形势一片大好。
此时已经年过古稀的秦曼云整日辗转反侧,她想要回到国内看看当年那些老同学和老战友,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愿意见她……
秦曼云多次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回国申请,却迟迟没有回应。
秦曼云
国家经过多方面考虑最终同意了她回国的请求,又派时任中纪委书记的王鹤寿去接待他。
王鹤寿也算是秦曼云曾经的同学,接到这个任务时,他的内心是极其不悦的,不为其他,只是因为他不想见这个曾经背叛过党组织的同学。
王鹤寿不愿和这种人有什么牵扯,如果可以最好老死不相往来,但既然安排了他接待,他也不便再推脱。
王鹤寿
在临行前,王鹤寿拉上了自己的干女儿陶斯亮一同前往,因为他实在不愿意单独面对这个叛徒同学。
在陶斯亮的《我与干爸爸王鹤寿》一文中,清楚地记载了她陪着干爸,去接待这位华侨时的情景。
在陶斯亮的描述中,秦曼云当时俨然是一位阔太太,她很难将这个画着浓妆,身着鲜艳绸衫,脚踩细高跟,穿金戴银的女人与73岁的老太联系起来。
陶斯亮
而干爸王鹤寿则是一身旧衣布鞋,满头银发,神情冷峻、朴素至极。
秦曼云一见到干爸就拉着他一番寒暄,女人浓妆艳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干爸则面无表情地回答着女人的一个个问题。
当秦曼云问道之前同学的现状时,干爸也是简短精炼的回答,好似一个字也不想多说。
最后干爸神情自若地淡淡开口:“当年东大的同学,离开人世的个个都是鬼雄,尚存人间的亦皆为人杰。”
王鹤寿
秦曼云听完这句话顿时觉得羞愧难当,精致的妆容也难以掩盖她此时窘迫的神情。
秦曼云不自然地向干爸讲她当年的经历,吞吞吐吐地为自己的叛变找着借口,干爸只是静静地却没有丝毫回应。
见自己的解释并未得到回应,秦曼云讪讪一笑,看着眼前这个满脸沧桑,身穿旧衣布鞋的老同学,她
同情地问道:“这么多年,你们受苦了吧?”
王鹤寿
陶斯亮不知道秦曼云问出这个问题是出自什么原因,但她知道干爸的回答一定不会让秦曼云“失望”。
陶斯亮心里想着,就见干爸摆了摆手唏嘘一笑:“这是我们党内自己的事情,算不了什么!”
这一句话较之前那句应答的杀伤力,有过之而无不及,无一例外都在映射着秦曼云叛党的行径。
秦曼云羞愧难当,最后表示如果祖国有需要,自己随时愿意为祖国效力。
陶斯亮
干爸只是笑了笑却没有说话,这场接待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在陶斯亮的记载中,整个会面过程,秦曼云热情至极,干爸却一直态度冷淡,逮着机会还会话术刺激,但秦曼云还是一直维持着阔太太的形象。
至于她说的随时为祖国效力的话,在干爸这里不足为信,当初在党组织最需要的时候,秦曼云不惜牺牲数以千计同志的性命,也要保自己全身而退。
现在祖国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一切都步入了正轨,哪里会需要一个曾经的叛徒来献什么力。
王鹤寿与秦曼云
苏联深造、革命眷侣陶斯亮从头到尾见证了,两位老人时隔半个世纪的重逢。但她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干爸口中曾为革命奔忙的女青年与那个阔太太联系在一起。
1908年,秦曼云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生活优渥、富足,没有经受过什么苦难。
秦曼云的父母将她送进了山东女子中学读书,她在学校里结识了很多进步青年,包括最早一批的女员。
旧时房屋
在学校环境的熏陶和哥哥秦茂轩的影响之下,秦曼云也带着一腔热血投入了革命事业。
虽然是女生,但她做起任务来却不输任何一名男子,她的努力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1925年,秦曼云已经是山东小有名气的领导者了,她带领同学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反帝运动。
秦茂轩
也是这一年她入了党,继续在山东地区的革命运动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她活跃在各种的革命舞台上,身兼数职。
1927年,党组织派她去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修,当时能够获得出国深造机会的都是各地的佼佼者,可见秦曼云在她领导学生期间,确实做出了一番成绩。
秦曼云心里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立志学有所成,日后可以更好地投身革命事业,奉献自己。
莫斯科中山大学
也是在莫斯科,秦曼云自己未来最重要的两个人,关向应和盛忠亮。
关向应是中国革命第一代的领袖人物,此时也在莫斯科求学。
出于革命情谊,关向应对这个比自己小6岁的姑娘一直格外照顾,她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都会耐心讲解。
他带秦曼云很快地熟悉了莫斯科的环境,异国他乡有一个温文尔雅志趣相同,还格外照顾自己的人,情窦初开的秦曼云怎能不心动。
关向应
当时秦曼云的身边,不仅有温文尔雅的关向应,还有一个事事殷勤的盛忠亮,只不过最先走进秦曼云心里的还是关向应。
关向应此时对眼前这个年轻漂亮、性格活泼的小姑娘也有好感,很快就走在了一起。
一年后,两人在莫斯科结为了夫妻,举办了简单的结婚仪式,从此二人不仅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生死与共的革命夫妻。
关向应与秦曼云
也是在这一年初,秦曼云的哥哥秦茂轩在进京的列车上被捕,后英勇就义成为了革命烈士。
秦曼云从小就是在哥哥那里接触的主义思想,可以说她选择革命,很大一部门原因是因为秦茂轩的影响。
哥哥的死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远在莫斯科的她,只能咬牙切齿痛恨着派,同时决定要尽快学成归国为革命奋斗,也为哥哥报仇。
莫斯科中山大学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1929年由于工作需要,秦曼云和关向应回到祖国,在武汉、上海进行工作。
两人并肩作战没多久,关向应在执行一次任务时被英租界逮捕了。
万幸的是巡捕房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加上关向应咬死不松口,所以在周恩来、陈赓的积极营救之下,关向应很快就被无罪释放了。
关向应左
虽然这次有惊无险地逃过了,关向应却在英租界留下了案底,这对以后的工作十分不利,一旦被认出,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关向应的安全,组织上决定将他派往湘鄂苏地区,与贺龙并肩作战,秦曼云留在上海继续工作。
正是这一次的分别,让这对革命伴侣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关向应中间
卿本佳人、奈何叛变关向应离开后,秦曼云凭借着突出的工作实力,成绩越来越显著,在上海党组职位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了地下工作的枢纽人物。
从小娇生惯养的秦曼云,开始觉得力不从心了,因为以前关向应在她身边总会耐心帮助自己,现在她一个人就显得手足无措了。
关向应与贺龙会面后,二人工作起来都跟拼了命似的。
贺龙
关向应每天忙于军务,对妻子的关心自然就疏忽了,长期的异地,再加上当时满世界的白色恐怖,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了。
秦曼云总是频频写信给关向应,指责关向应一心只有工作,丝毫不顾及自己,秦曼云无法忍受这样长期的分离,两人就此结束了这段婚姻。
20世纪30年代,正是嚷嚷“剿匪”最高潮的时候,各地一旦发现有我党的影子,都会痛下杀手。
孤身潜伏在上海的秦曼云面对着疯狂地搜捕,每一步走得都是如履薄冰,她的内心时刻充满了恐惧。
这时曾经将秦曼云视作白月光的盛忠亮出现了,他知道秦曼玉已经离婚之后,欣喜若狂。
他本身就是一个行动派,当即就对秦曼玉展开了强烈的追求,秦曼玉此时也正急于找一个精神依靠,所以两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情侣。
秦曼玉与盛忠亮
秦曼云的舒心日子没过多久,就被一场逮捕给打乱了,就此彻底走错了以后的路。
1934年6月26日,上海市党委书记李竹生被抓捕,与他同行的秦曼云同样被逮捕。
李竹生承受不住的酷刑,供出了我党在上海等地的诸多据点。
秦曼云被捕时以为自己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他们的酷刑,也想到了已经成为烈士的哥哥,来给自己加油打气。
剧照
但当她听着审讯室传来的一声声惨叫哀嚎,她本就不坚定的心理防线彻底被击垮了。
她害怕自己像其他同志那样,遭受非人的酷刑浑身是血,当敌人审讯到她时,还没动刑她就招供了。
之前革命的一腔热血,现在早已不见了踪迹,她将手中所掌握的所有经情报全部提供给了。
刑具
在他和李竹生的叛变之下,上海的地下组织几乎被连根拔起,上千名潜伏多年的地下党一朝被残害殆尽,中央机关也被迫转移到了苏区。
秦曼云用千万同志的性命换来了自己此次全身而退,难怪毛主席会对她恨得咬牙切齿,晚年还一直询问着要抓到这个叛徒。
她全身而退之后,盛忠亮又因为李竹生的供词被抓捕了。
但盛忠亮却不似二人一样没有骨气,他在各种酷刑的折磨下坚持了下来,出卖自己的战友。
就在诡计多端的派对盛忠亮无计可施时,他们突然得知盛忠亮与刚叛变的秦曼云是情侣关系,又动起了歪心思。
盛忠亮一向对秦曼云言听计从,这下他们算是抓到了盛忠亮的命门。
在秦曼云的劝说下,盛忠亮也成了叛徒,供出了他手里掌握的情报。
至此,又一大批被捕杀,接连叛变之下,我党在上海的地下网络全面崩溃,革命烈士的鲜血一时之间染红了整个上海。
两人靠出卖战友在里立了功,双双出狱后结为了夫妻,盛忠亮借机成了中统的一员。
逃往台湾、成为富商秦曼云从此在我党的视线中销声匿迹,在的庇护下与盛忠亮过起了小日子。
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败局已定,逃窜至台湾,秦曼云担心二人留在大陆会被清算,也跟着逃去了台湾。
来到台湾之后派系林立更加严重,靠着叛变有立足之地的二人,现在却遭到了排挤。
两人商量后决定离开台湾,移民美国,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商人。
盛忠亮本就聪明,再加上秦曼云的帮衬,两人很快就在异国他乡混出了一番事业,赚得盆满钵满,成了富甲一方的华侨。
随着年龄、财富渐长,秦曼云内心的不安也越来越严重,她每天都会想到那些被自己出卖的战友,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她总想要回大陆看看,但又觉得自己无颜见人,她只能在美国回忆着,那些年飞扬的青春岁月。
秦曼云回国后所拍
她一直不断地向我国提交申请,想要以华侨的身份回国探亲,同时愿意在国内投资,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薄力,也算弥补一点当年的罪过。
这也就有了开头王鹤寿接见她的时的场景,虽然这次见面她被王鹤寿堵得无话可说,但这一切也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或许是心中惭愧,在秦曼云第一次回国后的几年内,她在家乡投资建设了好几家工厂,助力家乡的经济发展,还设立了专门的助学基金,帮助当地贫困学生上学。
晚年盛忠亮
1986年,秦曼玉再次回国,这一次她来到了延安——她从未来过曾经却十分不喜欢的地方。
因为在他眼里,当初就是这个地方夺走了原本对自己温柔体贴、照顾有加的爱人关向应。
这次站在关向应的墓碑之前,看着前夫的故居之地,不知她的心里作何感想,是否会想到当初关向应知道自己叛变时是何等的心酸。
结语2001年12月17日,秦曼云在美国病逝,终年93岁,她的丈夫盛忠亮2007年病逝,一直活到了100岁。
这对叛徒夫妻,虽然晚年之时的确做了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但这些根本不足以弥补他们所犯下罪行的万分之一。
王鹤寿与秦曼云是同一年入党,他在解放战争之前,曾先后6次被捕入狱,受尽了的各种酷刑拷打,依然坚贞不屈,对自己的信念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动摇!
坚守,从来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叛徒,也不该有更多的借口!
“弃明投暗”跟随老蒋败逃台湾的反掖之寇,晚年她羞愧难当、追悔莫及
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经常忆苦思甜,回想当年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革命岁月,想想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也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但是,阴影永远伴随着阳光,有光明的地方,也会有黑暗。
我们读过很多伟大而感人的故事,感动于他们执着的信念,伟大的理想,但是在光辉的岁月里面,也有反掖之寇让人唾弃的个例,秦曼云就是其中一位。
出身书香门第秦曼云,1908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
虽说家境大不如前,但是毕竟瘦死骆驼比马大,家风中重视学习的家训继续在她身上延续,虽然是女儿身,但是也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父亲很早便把她送入私塾,开始“咬文嚼字”。
别看小姑娘身材娇小,学习上面丝毫不含糊。聪明伶俐机敏好学的她在学校优异的表现,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小小的身体,开始萌发大大的梦想。
以优异成绩顺利升上中学的她,视野也更加开阔,时局动荡的年代,学生永远走在是革命的前沿。
初中时代的她,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于校园各个爱国团体,凭借着自身不俗的能力,当仁不让地担任领导。
响彻全国的“五卅运动”中,秦曼云组织领导学生开展各种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为了保护革命火种,还一度转为地下工作,为革命事业发光发热。在革命事业里积极奉献的她,也赢得了革命队伍的认可,还曾被一度派往前苏联学习、进修。
革命事业顶峰的她,还曾经被上级指定旁听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会议,彼时的她,革命热情高涨,一度被委以重任。
苏联深造回国的她,还曾经跟贺龙元帅为革命事业并肩作战。
随蒋叛逃台湾的反掖之寇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被白色恐怖笼罩,老蒋的队伍开始了不断开始逮捕、残害革命人士。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秦曼云被活动在上海区的特务逮捕了,一同被逮捕的还有李竹声。
名垂千史和遗臭万年往往只是一瞬间的决定,与其说是难以忍受严刑拷打,倒不如说是信仰不够牢固,不够忠诚。
被捕后的秦曼玉很快“改旗易帜”,出卖了革命队伍,大批的革命人士被逮捕,并遭到迫害,中中在上海初步建立起来的组织基础也土崩瓦解。
其实折节叛变的秦曼玉还曾一度怂恿其爱人,也是曾经跟她一起战火纷飞中的投身革命的志士盛忠亮倒戈叛变。
最后虽然勉强求得苟活的夫妻两人,却从此背上了“叛徒”的骂名。
偏居一隅 后来从商背叛的夫妻俩,开始为老蒋的队伍内担职办事。抗日战争时期,秦曼玉的丈夫盛忠亮曾经被老蒋派到缅甸,在东南亚地区开展帮助抗日的独立战争。
再后来,老蒋败逃台湾后,盛忠亮追随老蒋叛逃台湾,还曾担任老蒋内部外交部负责人,继续他的政治生涯。
而秦曼玉始终跟她的丈夫一道,退居台湾,后漂泊到美国定居。
到美国定居的夫妻两,虽然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下海经商的他们,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财富的不断积累却永远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异国他乡漂泊的内心还是一直牵挂着祖国的那片热土。
曾经叛变的夫妻两人,在后来的岁月里,内心似乎更加追悔莫及。
在美国安逸定居后,又发展成为一名成功商人的夫妻俩,似乎从未忘记过忏悔自己的过去。
他们怀念自己早年投身革命的热血岁月,想念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和同事,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回国看一看。可是满身骂名的他们,回国绝非易事。
他们担心政府的拒绝,担心亲朋好友的嫌弃,但是,与归心似箭的乡愁比起来,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在内心深处不断的推动下,夫妻两还是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回国看一看”。
1981年高调回国秉持着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想法,在他们百般努力之下,克服重重困难,1981年高调回国。在秦曼云的百般请求下,组织上安排了她与老战友王鹤寿相见。
王鹤寿,一名备受考验始终忠诚于组织的伟大战士,早年曾经与秦曼云共同担任革命队伍的地下工作,并同一批派往前苏联莫斯科学习深造的同学兼战友。
虽然早年跟秦曼云的交情颇深,但是,因为秦曼云的叛变,两人早已分道扬镳,断绝了联系。
此次,组织上安排他跟秦曼云相见,王老内心确实十分抵触,极其不乐意。对这种人,早已恨之入骨。
只是经过岁月的洗礼,时间长河的冲刷,内心淡然了许多,为了完成组织上的任务,王老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昔日的战友今朝相见口难开漫天飞雪的冬日里,北京城仿佛披上了一层白地毯。70多岁的秦曼云衣着鲜艳,宽松的喇叭裤搭配一双高跟鞋,时髦的着装却掩饰不了内心忐忑不安的心情。
虽然是见几十年未见的老战友,但是仿佛更像是负荆请罪一般。
几句寒暄过后,两人很快就聊到了革命的往事,王老感叹道:“想当年我们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和同学,各个都是人中豪杰。”
故友一句话让她羞愧难当,毕竟自己放弃了信仰,最终走向了对立面,在与王鹤寿的简单寒暄之后,两人便陷入的尴尬的气氛中。
秦曼云满心愧疚溢于言表,归国之旅最终也在尴尬与愧疚中草草收场。
是啊,谁又能接受一个背叛组织、背叛国家的人?
秦曼云的故事也告诫我们,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忠诚于祖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永不叛变,与祖国与人民站在一起,只有这样才会被人民举的很高很高。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