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苗族服饰图片大全大图(苗族服饰图片)

发布时间:2024-06-04 09:22:49作者:误到人间来源:网友整理

苗族服饰图片大全大图(苗族服饰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苗族服饰—穿在身上的史书

服饰作为视觉图像, 除了具有某种造型和色彩的运用方式外, 更为重要的是图案背后的意义。

苗族服饰被称作“无字的史书”。供图_曾丽 谷佳俊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的民族服饰,有两百种以上基础款式,不仅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同一民族也根据支系之分,有其独特的服饰文化传统。其中,以苗族服饰最为复杂。贵州居住着中国境内人口最多的苗族, 苗人爱美都体现在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和图案上。无论就其艺术样式还是它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而言,都具有独特性。

载歌载舞的苗族人

-01- 一切都是天意

苗族先民族为“九黎”“荆蛮”部落, 在汉代后又改称为“五溪蛮”“武陵蛮”等名。数千年来,苗族在求生存的征途中历尽艰辛,经历了若干次巨大的战乱,在被剥夺、被切割、受挤压、受控制的不幸中挣扎。在困难中摸索,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自控体系,用自己政教合一的手段把本族群团结为一个紧密的文化整体。

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村寨

除了历史意义上的民族大迁徙等原因外,山地的自然阻隔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影响了苗族的服饰文化,交通闭塞、山寨对峙、方圆百里、风俗各异。苗族服饰艺术形式不仅与其语言分布有着密切对应关系,而且与其神话、传说、故事、古歌、习俗等也关系密切。贵州苗族服饰独特的文化生存背景使它无论在艺术样式还是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方面都很吸引人。

苗族妇女在纺织

-02- 苗族“纹化”

作为观赏的艺术,苗族服饰中运用的图案、纹样是其审美的灵魂。

色彩鲜艳、精美的纹样

苗族服饰既表现和反映史诗,又表现和演绎神话传说,呈现出浓烈的图腾意味。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从纹样和图案中上看, 有花鸟鱼虫、田野山川、日月星辰等。

最常见的有三类:动物纹、植物纹和几何纹。在动物方面,包括牛、马、蛙等,之所以选择这些动物,主要是它们性情温和,形象悦目,能够展现出较强的装饰性特征;植物方面包括了山花、藤蔓等,将植物纹样表现在服饰装饰上,突出自然风光;以及想象中的龙、凤、麒麟、独角兽和花卉植物作为题材;还有较复杂情节的神鬼和连体的多种祖神等原始巫术宗教内容。

苗族故事传说图案的绣片

-03- “纹”以“载道”

从苗族各类几何纹样中不难看出,在原始社会,苗族先民纯粹为生存而劳动,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强,他们在大自然中劳动生息,每天耳濡目染的是日月山川,流云繁星,花开结果,岁岁荣枯。对于自然界的力量,他们既受其恩惠,也受其灾难,既热爱它们又惧怕它们,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服饰体现得淋漓尽致。

认真观察,仔细品味,在欣赏苗族服饰时, 它将我们与大自然密切地连成一个整体, 人、动物、植物等都在一个空间里。这种不受时间、空间、环境影响的创作方式无疑给了我们无限的启示, 既没有所谓的像或不像, 也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 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创作灵感的无穷资源。

西江千户苗寨内一名女子在绣花

贵州民族服饰无与伦比的丰富与美丽,在这里呈现的,不过千分之一二,要深入了解和欣赏,请到贵州亲自去看看。

-END-

文|杨昌国 李宁阳

编辑|张瑜

原文取自《地道风物·贵州》有增减、改动

本文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儿童画教程丨苗族特色装饰画

说到苗族服饰最先想到的就是苗族的银饰了吧。首先苗族头饰就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苗族少女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蝴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苗族银饰图案。

看到这些漂亮的银饰同学们有没有心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画出一幅漂亮的苗族服饰剪影吧!

▲教学准备:水彩纸、水彩颜料、铅笔、勾线笔、橡皮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苗族银饰的图案、造型。

2.学会运用水彩颜料晕染出夕阳的画面。

3.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

(参考年龄:8~10岁 参考课时:90分钟)

▲第一步:运用湿画法在水彩纸上晕染出黄色的背景天空,注意可以在天空中间留一个空白的圆形。

▲第二步:将地面晕染同样的颜色,注意颜色的深浅变化。然后用铅笔画出人物的造型及银饰图案。

▲第三步:将人物的脸部和身体涂成纯黑色。

▲第四步:用细头勾线笔在头饰和衣服上多加一些线条或者不同的图案,让服饰更加丰富有层次。

▲第五步:用黑色的勾线笔在人物周围画出不同形状的树枝、叶子。一幅意味深长的苗族姑娘剪影就完成啦。

银装~黄平苗族银饰服装

推荐|广西的另一种美,带你了解壮族传统服饰

广西山美、水美

这片拥有12个世居民族的土地

这里的少数民族独具特色、自成一派

服装 配饰 风俗 文化

彰显着各民族的别样风格

而壮族

除了拥有的绣球和山歌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

到如今已有一千年历史的织锦艺术

可以说,壮族人的民族服饰

「 就是代表了这个民族的缩影和小百科全书 」

△壮族竹笼机

△大新板价壮族女子用斜织机织锦

壮族服饰随着地区和支系的不同

其样式上也有不少差异

1

黑衣壮是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特点和内涵的壮族服饰,它不但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民族的标记,而且在穿戴上讲究实用与美观。

△黑衣壮姑娘

△黑衣壮妇女的包帕

不明就里的人可能会觉得黑衣壮的裙子有些奇怪。其实就是普通的百褶黑裙子,但当地妇女为了劳动方便,便把裙脚三条边捆起,插在裙裤头中。

这也应和了《徐霞客游记》中“妇人无不跣者。……裙用百軿细裥,间有紧束以便行走,则为大结以负于臀后。……”的说法

△黑衣壮妇女服饰

△黑衣壮儿童服饰

2

“沙梨壮”以黑衣黑裙为礼服,缝制最为讲究。白衣蓝裙则为日常劳动时所穿,布质稍粗。这种服饰打破了壮族蓝、黑一通的局面,清新素雅,对之如沐春风。

△穿“三层楼”服装的沙梨壮少女

△穿便装的沙梨壮女子和男子

“沙梨壮”因所穿短衣、长裤和短裙,分黑、白、蓝三色,衣短齐腰,裙长至膝,裤长过脚,犹如层楼迭起,错落有致也被人称为“三层楼”

△沙梨壮少女

3

清·汪森在《粤西丛载》中对南丹壮族服装有着详细的描述:“南丹溪峒之人呼为僮……

椎髻跣足,穿耳悬环,男女如之……

男服者,短窄衫,细褶裙,其长过膝

女服者,青衣,花纹小裙,以红绿缯裙,长及地”

不过如今南丹的壮族服饰已与所记差异甚大,女子服饰为上衣下裳、外加围裙的清末民初流行式样。

△盛装打扮的南丹少女

△南丹罗富壮族妇女盛装

满襟围腰是南丹壮族盛装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戴在头上的黑白织花被折成尖利的角形,是牛图腾崇拜的体现。据说,只有在土司家的女眷,才有资格将头帕折成这种形状。

△穿盛装的南丹少女

4

老辈的壮人相传:迁入贵州的壮族必须与当地的苗族或侗族穿着相似,不然会被老虎咬,实际上是告诫后辈要入乡随俗。

△ 刚边壮族妇女

因此刚边壮族服饰,受侗族装饰风格影响强烈。

这种服饰虽为大襟衣款式,但襟袖除用花边镶饰外还缀以银泡,下穿长裤而不穿裙。围腰无绣饰而缀满各种几何形银饰片,颈上悬挂数条大银链,整套服饰显得精致细腻,重点突出,富有节奏感。

△刚边银平寨壮族妇女的盛装

5

壮族道侬以其在鬓角上方,将花格子头帕拉成高耸朝天的双角形引人注目而得名“角帕侬”。道侬妇女盛装的紧身短衣,下摆呈扇形上翘,勾勒出南国壮族女子的婀娜多姿。

△道侬妇女盛装

△道侬儿童便装

便装则头包白色印花毛巾,身穿深蓝色或淡紫色的圆领大襟衣。下穿黑色长裤,脚穿平头圆口绣花鞋或布鞋,颈挂银链系着的绣花围腰,围腰头白色或黑色或淡黄色底布,绣花鸟蝴蝶、杨柳青竹,形态生动,色调清丽。

△道侬妇女便装

壮族的服装样式非常丰富

以上只是节选了

《美丽的锦绣—壮族服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找这本书来看看

欣赏更多好看的壮族服饰

△热情好客的黑衣壮妇女

△布柳河畔的壮族服饰

△穿便装的马关督侬妇女

△土僚老年妇女盛装

△盛装的云南文山平头土僚妇女

壮族服饰是具有鲜明的

南方稻作文明标志和物质的文化载体

蕴藏着人类文明发展最宝贵的历史基因

但历史在向前发展

文化也在自我适应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变得岌岌可危

得以保存已是实属不易

珍惜之外,树立保护传承意识

才是让少数民族文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大新三联壮族妇女盛装

△凌云壮族当代婚礼服

△南丹仿清代壮族婚礼服

民族服饰的壮丽远不输外来文化

大量少数民族元素结合现代设计

好看又实用,特别又不突兀

而且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

从源头去认识我们的文化遗产

薪火相传

传递传统服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