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学词。
佛陀看到这个人以后觉得很奇怪,衣着打扮跟大家都不一样。他就问车夫:这个人怎么了?好好的不老,也没病,更没有死。但是他的头发跟别人不一样,穿的衣服也跟别人不一样。车夫就跟他讲:太子,这叫出家人。这个一定还要强调一遍,出家这个词现在听惯了,但是在印度的语言当中没有出家这个词,只有一个字:处,出离,离开。只有他是一个离开了的人,他是一个出离了的人,他是一个出来了的人,没有家。
这个家字怎么来的?这个家字是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中国人不明白这种表达方式。你离开了什么?你从哪里离开?对于中国人来讲,和尚是从家里离开。所以在中国佛教当中出现了出家这个词。这个词后来又从汉语当中被翻译成古代新疆的一种语言,叫吐火罗语,再倒传回了印度。
所以佛教是非常有意思,也是非常值得去研究的。它非常有意思,佛教是中国佛教之所以有,实际上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结果。在这里翻译佛经的时候就用了出家,可是在原文当中是一个出离的人,离开了什么的人。
佛陀就问他为什么他叫出家人?车夫告诉他之所以称他为出家人,是因为他善于行正法,行正行行善业,善于行服业,善于不杀生,善于怜悯众生。这是车夫按照自己对当时某些沙门的感受和理解向太子做介绍。太子听了以后非常开心,连夸:好极了。他叫车夫,你把这个车赶过去,靠那个出家人近一点。
这个车夫当然是遵命,车夫把这个车赶进这个出家人的旁边的时候,佛陀就对这个出家人讲:你跟别人不一样。这个出家人就对佛陀说:太子,我是出家人。又把这个对话进行了一遍,佛陀碰到这个出家人,就一下觉得自己就想成为那样的人,自己就想走上这位出家人所走的道路。这讲到的四门出游实际上就是后来讲成生老病死,这是前四苦。后来佛教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又提出了爱别离、怨憎秽、求不得、无取运,这就是佛教非常重要的八苦。而这八苦在后面还会为各位听众朋友做更详细地解说。
当然佛陀在临出家以前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佛经当中被叫做舞女丑态。什么意思?佛陀从自己所住的宫殿溜出去出家的时候,他看到白天伺候他的宫女们七歪八斜地躺了一地,有的人蓬头散发,有的人身上还搁着乐器,有的人流淌着口水,有的人在哼哼唧唧丑态百出。
佛经说这些歌女原来都是很美丽的,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好比是一片坟场上躺着的死人,这也让佛陀对于美,所谓的美、世俗的美和漂亮背后还有的一种样态让他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经过这样的一个因缘,佛陀在二十九岁那一年正式出家。
出家众位列三宝之一,是在家居士皈依的对象,又是殊胜福田。
身为居士,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称呼出家人,往往被人笑话,失弟子之礼,折自身之福。下面略微介绍有关这方面的基本常识。
先来看看我们对于出家僧人经常犯错的称呼。
直接称呼“某某师”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在家佛教徒直接在出家人法号后只加一个“师”字,如称呼“某某师”。
直接在法名后加一“师”字的称呼法,一般用于出家人中长辈对晚辈,或平辈道友之间的称呼;故不宜用做在家居士对出家人的称呼。
称“师傅”
“师傅”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用来称呼老师。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专指帝王的老师。
从西汉到南宋,“师傅”的涵义几乎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很少例外。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蒙受此称。
清代中后期以后,民间多称某一个行业里的手艺较高、资历较老的人为“师傅”,比如“修车的王师傅”“做烧饼的武师傅”等,但对于出家人用这个称呼是绝对不合适的。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对于出家人的正确叫法如下:
师父
“师父”就不同于一般的“师傅”,虽然它出现的晚。“师父”的称呼最早是在唐始的,既有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
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在元朝时期,“师父” 往往用作对出家人的尊称了。可以说“师父”是对出家人最稳妥的一种称呼。
不论男女长幼、德行高低,只要是出家人,乃至刚刚落发剃染的沙弥,既现清净僧相,都理当受到身为三宝弟子的在家居士的尊重,都可称为“师父”。
“师父”二字,与“弟子”之称刚好相对,意思是如师又如父,授我佛法如师,生我慧命如父,是在家居士对出家人最为亲切的德称,很尊贵的。
法师
指精通佛法,依法为师,指导他人修行的出家人。标准是很高的。
现在一般只要知见端正、受过大戒、规矩本份、懂得一些佛法教理的出家人,也都被尊称为法师。
对一寺长老,大德高僧,为示尊重,往往略去法名,直称“师父”、“法师”;而对一般出家人,为易区别,可加法名,称“某某师父”、“某某法师”。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下面两种称呼,也不适宜在家居士用来称呼出家人。
称“师兄”或\"某某师父\"
出家人与出家人之间才可以互称师兄、师弟。
有的在家居士,称其皈依师的出家弟子为师兄,甚至觉得自己皈依时间早而称后来的出家弟子为师弟,这是不正确的。
称皈依师的出家弟子,同样称“师父”或“法师”,因为我们皈依的是三宝,并不是只皈依某一位师父。
在家居士即使再年高有德,修行时间再长,也是三宝弟子,尊重三宝,方合佛制。
若不依佛制,不仅慢僧,也是慢佛、慢法,身为三宝弟子,谨当避免。
在这方面,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可以说是在家居士尊重三宝的典范。
直称法名“某某”
在家居士对出家人直呼法名,大不恭敬。
如世间出于对教师传授知识的尊重,即使自己没有在他下面亲自受教,也都不直呼其名,而称“王老师”、“李老师”等,何况身为三宝弟子对传授佛法的出家人,更应当尊重。
在家居士是否恭敬尊重出家人,反映出他本身的德行、品质,出家人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来源:灵魂大触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