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朱淑君《民间游戏》 朱淑君四川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24-05-24 23:48:18作者:伸手挽明月来源:网友分享

朱淑君《民间游戏》 朱淑君四川传媒学院

本文目录一览:

《细读五代十国七十年》丨看历史学副教授如何细读七十年的大乱世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五代十国的大乱世是历史的倒退吗?

五代更迭的历史循环给宋朝带来的非常大的影响是什么?

欧阳修划分“十国”的标准是什么?

倘若李存勖不骄纵,柴荣不早崩,谁更有可能结束乱世?

请看《细读五代十国七十年》。

这两天一直在细读这本“细读”,《细读五代十国七十年》,很受启发,一些以往混沌的概念感觉被梳理过后变得清晰了,对于这段乱世也有了比较崭新的认知,看这本新书封面上写的“一读就上瘾”的宣传词,倒也不完全是溢美之词。

关于“五代十国”,不是专业学历史的人很容易被这段乱世割裂,大部分的人因此放弃对这段历史的溯源,除了学到李煜和李璟的诗词时,我们更多地给他们父子俩标记标签“南唐后主”和“南唐中君”(第二位君王),这个时候可能你会回顾一下五代十国的基本知识,除此之外,似乎我们现代的人,只知唐宋,竟不知有五代十国了。

唐代的结束,一般被视为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出自黄巢集团的藩帅权臣朱温胁迫傀儡唐昭宣帝禅让,这一刻被视为唐王朝终结。但是之后的朱温设置的梁朝和其他各自称帝的混乱不堪的局面并存,而且北方中国的也是武力更替频繁,短短的五十余年间,中原就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迭,因此欧阳修称之为“乱世”。

五代时期,除了我们刚才说的这五个,还有很多称霸一方的割据并存的局面。大概有上述的这十个作为一个统一的称谓“十国”,实际上还有几个实力也不容小觑的割据,在统称之外被归为“杂传”。但是这个划分仅是个人的一种看法,没有具体的划分的依据和指标数字,算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对于这个乱世的一种人为割裂的称谓罢了。

在朱淑君《细读五代十国七十年》这本书中,作者对于坊间传闻很多的一些问题,遍翻了历史的著作《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五代会要》等基础性史料,在传统的叙事框架之下,对这段七十余年的历史做出了自己的解读,对于一些历史的典故来说,也算是将历史真相还原于此,那些历史细节也事无巨细地躺列在史书中的过往,作者也试图翻出来,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五代十国。

01为什么南唐的存在最终是镜花水月、春水落花

杨吴天祚三年(937年)十月,徐知诰“受吴禅”,国号大齐,改年号为晟元,定都金陵。后改回本姓李,自称是唐代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他被称为南唐烈祖李昪,因此史称南唐。

南唐烈祖李昪,不少史料里都称其是很厚道的一个古代君王。他很爱惜民力,也进行了一些制度上的改革,对民众既不涸泽而渔,也不穷兵赎武。一时之间颇有君王之相。七年之后,因其病故,由其长子李璟继承,史称南唐中主。李璟的文艺幻想是远超出其政治才能的,并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在平稳按照父亲制定的政策走过三四年之后,李璟开始膨胀了,现在说就是“嘚瑟”。

李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派兵征战进一步稳定,并扩张版图,因此开始不消停了。书中记录了很多次李璟的战时安排,但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国库就消耗了一半的财力。老百姓反而是苦不堪言、水深火热。李璟幡然醒悟,打算收兵休养生息,但是战争带来的恶果开始逐渐显现。局势已经失控。

李璟当年继位时,几个弟弟都权势很大,为了安全起见,李璟答应这个在自己的家族里实行“兄终弟及”,这引发了儿子们的不满。后来,李璟过世时虽然那个所谓的“太弟”还在,但是人家是坚辞不受,大概也是看穿了人生吧,并不想继位来帮着收拾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可是李璟的长子还是设下毒计毒杀了叔父,可惜自己不久后也死于非命。

李从嘉,李璟的第六子,资深的文艺青年一枚,没想到残酷的历史将他从幕后推到了台前。这就是后来更名为李煜的南唐后主。别说李煜并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就是纯粹的文艺青年,就这个的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也注定了这个走不长远了,只是在李煜手上终结罢了。

“三十余年家国,数千里地山河。”李煜的格局在其诗词作品中都有表现,文史不分家,看清楚了他的作品表现,你就能理解这个南唐后主只能是终结者了,对于他来说,亡国是早晚的事。他没有这个才能,也没有这个心。

02唐昭宣帝的唐为什么会在朱温这里终结

《资治通鉴》里记录了一件和朱温(原名朱全忠)有关的事情,很有可读性。大概是说朱温刚当上皇帝没多久,开了家宴,结果在酒席上喝多的哥哥朱全昱指着朱温就开骂了:“朱三,你不过是砀山的一名百姓,一个无赖,你当什么天子!大唐皇帝重用你为四镇节度使,让你光宗耀祖,他有什么辜负你的?而你要灭他唐家三百年社稷,你是在害国害人,也是在害我们家族,总有一天,会被族灭,大祸将要临头,还喝什么庆贺酒,真是岂有此理!”

你看,就是朱温自己家族的人都还如此看待朱温称帝这件事,就别说民间了。但是朱温为什么能称帝还是值得研究一番的。《细读五代十国七十年》里为读者详细解读了这段历史,为什么朱温能从一代农民之子变成能问鼎皇权的一代君主,这是古时常说的:乱世造英雄,可以说正是社会动荡给了不甘于人下的朱温好机会,他也抓住了好几次机会将身边的劲敌除掉,再想尽办法换掉唐昭宣帝身边的人,慢慢地,昭宣帝发现身边全是朱温安排的人,没有一个体己的人,后来只好按照朱温的意思禅让,毕竟那个时刻他只想着要生存下去。

这本书可以解读你关于五代十国这段历史时期的很多疑问,算得上是学者用专业知识储备,集众家之长,将史料中关于五代十国相关的历史史实,用最平易近人的语言和翔实的数据和引用出处为我们解读到位,非常值得推荐。这本书原价52.8元,现在39.1元,还是值得入手一读的。

推荐阅读:

《我是文学家》|看郭德纲如何趣谈历史和文化名人

《故宫宴》告诉我们:饮食不仅是文化和历史的积淀,也是美学实践

不可忽视的旷达和慈悲:诗歌创作尤其要做好文化传承

故乡三千里:唐代乡愁诗中对自然、宇宙、人生、历史的诗学思考

豆瓣8.2《望春风》:回望故乡的“清明上河图”,何处是归途

用现代的视野来看历史进程中的不同丨宋史中的都城东京与河南大学

西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课程组跨校联动集体备课会圆满举办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效果,12月18日,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系与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纲要课教学专题研讨会”,来自省内外6所高校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任务的40余名一线教师通过腾讯会议参加了此次集体研讨。备课会由南方医科大学朱文哲副教授主持,老师们围绕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实践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相互交流经验。

赵海霞副教授以《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为题,全面介绍了作为省一流课程的纲要课混合式教学开展情况,特别是课程混合式教学在深化理论学习、提升学生参与方面的突出效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的朱淑君副教授以《石油元素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案例教学》为题,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呈现近代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新中国为解决石油问题的努力与成效,总结了案例在纲要课教学中的使用规律与需要注意的原则。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李秉奎教授以《打通世界近现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界线》为题,通过呈现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扩张史的多元叙事,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视角之下,呈现了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复兴”叙事与世界历史演进的逻辑关系,视野极为宏阔,述论极为清晰,对纲要课教学研究有很好的启发。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周增光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探讨—以<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专题教学设计为例》,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现了中国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的艰辛,并对《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有关于百年党史的辉煌历程和历史经验与该专题教学内容如何有机关联做了展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芬副教授以《国史和校史结合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以<抗日战争>为例》为题,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抗战中师生抗战情况的系统梳理,呈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家国情怀,并专门介绍了该校抗战时期的人先进事迹,将党史有机融入教学中。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朱文哲副教授则以《如何讲解“新时代”》为题,以《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新时代的定位和要求为基本参照,以新时代部分内容在纲要教材体系中的比重、地位为内容设计要求,从基本要求、基本思路和基本内容三方面呈现了如何在纲要课程中讲解“新时代”,从历史演进的视角探索了“新时代如何强起来”“新时代为什么新”“新时代将怎么变”。在研讨的交流环节,多位老师围绕汇报人的报告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看法。最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建斌教授以“两新一特色”(即教学内容设计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将各自学校的特点融入教学)对各位老师的展示做了总结,并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简要解读,对比了三个历史决议的特点,并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及开展党史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会后,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西北工业大学马新蕊副教授表示,这样务实、有效的教学研讨会,交流了经验,开阔了思路,启发了思考,对个人的有效教学及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都着明显的实际帮助。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多机会参加类似的教学研讨会。西北工业大学房小捷副教授表示“这次专题研讨,对推动六校师生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落实习总书记对思政课“八个相统一”要求和“立德树人”总任务,推进思政课“培根铸魂”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集体备课制度是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系一直坚持执行的一项制度。此次研讨会,通过跨校联合备课,展示教学专题设计,将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是国内高校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进行跨校联动教学研讨的大胆创新。这一形式有效促进了“纲要”课教学改革,加强了校际间的学科联系,为思政课集体备课的活动提供了一种新方式。

作者:赵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