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公解梦

汉族多少人口2023(汉族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4-05-17 13:29:38作者:牛奶煮萝莉来源:网友投稿

汉族多少人口2023(汉族多少人)

本文目录一览:

为何汉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近13亿汉人都是从哪来的?

我们的汉族有大约13亿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那么汉族是怎么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民族的呢?实际上在新石器时代,汉人的祖先就已经人数众多了,光是在榆林地区就发现了4400多处新石器遗址,全国就更多了。也就说说在4000-5000年,汉人的祖先就已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了。

汉人的祖先来自几个大的群体,羌人东迁,红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东夷,百越等等。最后这几个大群体,在周朝到汉朝,经过千年时间,才形成了汉人的概念,最终形成现代民族汉族。从基因来说,O系(O1O2和O3)基因占了超过85-90%形成了主体。

汉族先祖可以在最快时间,就达到人口最多,其实更重要的是生活习惯。汉族祖先从新石器时始,就构成了一种农业共同体,而且很快就以血缘为基础,以家族为形式,加强了这种共同体。因此,在劳动的时候是一种协作劳动。在农忙的时候,无论男女老幼都投入劳动。在农闲的时候,男子也参加副业生产,比如,纺织,食品加工,制陶和生产其他产品。

同时,汉族祖先非常重视家畜养殖,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汉族祖先在饮食上,在新石器和先秦时代,主要是使用陶罐煮蔬菜,肉类和粮食。这样无论是,成年壮劳力,还是妇女,亦或是老人孩子,以及体力比较弱的人。都可以分到一份容易消化的食物。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以烤肉面包为主的民族,就会出现有权势的人,以及壮劳力吃得最多,而其他老弱妇孺只能分配到很少食物的问题。同时,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早期烤肉和硬面包,不容易消化。

还有豆腐的发明,2000多年以来,豆腐给了最贫困人群最基本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如果要从人的角度来说,汉族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特别是汉族男性的家庭责任感,勤劳程度,都是非常突出的。实事求是说,汉族男性的家庭责任感,勤劳程度,以及对成功的渴望,远远超过,印度,东南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等等地区和国家。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国到了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道路交通体系,到了汉朝这个道路网络更加庞大。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依托于这个道路网形成了庞大的市场网络,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经济体系。在此之上,文化的传播也凭借这个网络达到全国各地,起到整合的作用。

同时,汉族与古代欧洲和古代埃及,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古代欧洲和古代埃及皇室和贵族为了血统,不惜近亲结婚。而汉族只认父系,也就是无论什么女人生了皇帝的儿子,皇帝通常都认可自己的皇子,而生母就会母以子贵。这一点对于扩大精英阶层的人口至关重要。

地理,农业,大一统,和集体文化是形成现代汉族的基础。而且我们更多的是文化认同,在元朝的时候,将契丹、高丽、女真、竹因歹、朮里阔歹、竹温、竹赤歹、渤海(女直同)全部列为汉人。明朝将数十万蒙古全部变为汉人,就是文化认同。

明朝军队驻扎在河西,京畿,保定,辽东有很多部队都是蒙古人。但是,他们改了汉姓,认同汉文化,最后就演变为汉人。这就是文化的包容性。

2023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排名:江苏第3,内蒙古第8,湖北领先重庆

#带着春联来拜年#​

2023年,中国经济再攀新高,总量突破126万亿大关,彰显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潜力。人均GDP达到89292元,这一数字的背后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口总数约为14.1175亿人,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各省人均GDP的出炉,更是展现了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特色,共同描绘出一幅繁荣昌盛的经济画卷。

在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各省人均GDP的排名揭示了地区间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从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到,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份普遍占据着人均GDP排名的前列,这与其发达的经济体系、先进的产业结构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例如,北京和上海作为两大直辖市,不仅政治地位显赫,而且经济实力雄厚,人均GDP分别高达200342元和190714元,遥遥领先其他省份。

与此同时,江苏、福建、浙江、天津等沿海经济大省也表现不俗,人均GDP均超过了12万元大关,充分展示了这些地区在制造业、服务业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劲动力。相比之下,内陆省份虽然人均GDP相对较低,但近年来也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一些资源型省份如内蒙古和新疆,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人均GDP也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这种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压力等挑战,因此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江苏第3

2023年,江苏省经济持续蓬勃发展,人均GDP高达150584元,位居全国各省市第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这一数字不仅凸显了江苏省经济的强劲动力,更体现了其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按照去年平均汇率计算,1美元等于7.0467元人民币,江苏省的人均GDP折合美元约为21369美元。这一数值已经接近或超过了一些初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充分展示了江苏省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在2023年的经济总量也达到了12.82万亿,位列全国第二。这一数字的庞大,不仅彰显了江苏省经济的规模和实力,更为全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内蒙古第8

内蒙古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横亘在我国北部的边疆地带,与蒙古国及俄罗斯接壤,形成了一道坚实的国境线。其地域辽阔,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118.3万平方千米,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着2401万人口。其中,蒙古族和汉族的人口数量占据主导地位,而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也和谐共处,共同编织着多元文化的精彩篇章。

当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审视内蒙古(24627亿元)的经济状况时,或许会被其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21位的成绩所迷惑。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就会发现内蒙古在人均GDP方面的卓越表现。2023年,内蒙古的人均GDP高达102562元,这一数字将内蒙古推至全国第8名的宝座。这一亮眼的成绩不仅揭示了内蒙古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活力,更是对其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的生动诠释。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内蒙古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的优势,正在逐步崛起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强区。未来,随着内蒙古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其经济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光明。

湖北领先重庆

2023年,湖北省在人均GDP上实现了对重庆市的领先,具体数值为95489元,相比重庆的93815元高出了1674元。这一增长不仅体现了湖北省在经济发展上的坚实步伐,更是该省在全国经济排名中占据第九位的明证。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湖北省近年来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结果。

在经济总量方面,湖北省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实力,达到了惊人的5580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相比之下,重庆市的经济总量为30145.79亿元,虽然也表现不俗,但在总量上与湖北仍有一定的差距。

而在财政收入方面,湖北省同样表现强劲,实现了3690.8亿元的收入,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相比之下,重庆市的财政收入为2441亿元,虽然也有稳定的增长,但与湖北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湖北省在人均GDP和经济总量等方面表现出色,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重庆市却以37595元超过了湖北省的35146元。这表明在居民收入水平方面,重庆市有着更高的表现,其民生福祉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这也提醒湖北省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提高居民收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来源:天山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6月14日

在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广大普查对象积极参与配合,通过13.7万名普查人员的艰苦努力,我区圆满完成了普查现场登记和数据汇总工作。现向社会各界通报相关情况和主要数据。

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区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区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充分掌握了我区人口增长、流动人口变化、人口受教育程度等趋势性变化,为完善我区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区地、县、乡三级共组建1529个普查机构,选聘13.7万名普查人员。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全区所有家庭和人口进行了全面普查,圆满完成普查入户登记任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数据现场采集、实时上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的误差。强化了部门行政记录和电力、手机等大数据应用,提高了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率。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等宣传口号深入人心。自治区人口普查工作坚持依法进行,认真落实普查方案的各项要求,严格实行质量控制制度,高效完成普查数据比对复查。切实做好普查物资保障,规范发放普查员补贴。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派出抽查组对我区4个县(市、区)的8个普查小区开展事后质量抽查工作,我区的数据质量得到抽查组的充分肯定。

二、普查主要数据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区常住人口[2]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全区人口情况

1.总人口: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人口[3]为25852345人,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我区的常住人口排名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第25位上升至第21位。

2.人口增长:全区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1813334人相比,增加4039011人,增长率为18.52%,年平均增长率为1.71%,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14个百分点和1.18个百分点。数据表明,近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红利充分释放,吸引了大量人才来新疆投资兴业,促进了人口稳步增长。

图1 我区历次人口普查总人口

单位:万人

3.民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920098人,占42.24%;少数民族人口为14932247人,占57.76%,其中:维吾尔族人口为11624257人,占总人口的44.9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7.8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865061人,增长14.27%,增长率比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10.26%高4.01个百分点。我区各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领导下,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增加了403.9万人。汉族人口增加217.4万人,其中:跨省流入增加194.8万人;维吾尔族人口增加162.3万人,增长16.2%。

(二)地区人口情况

在14个地、州、市中,人口超过200万人的有5个,在100万人至200万人之间的有3个,在50万人至100万人之间的有4个,有2个地、州、市人口少于50万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区14个地、州、市常住人口有关数据如下。

表1 各地区人口

单位:人、%td style='border:1px solid black;text-align:center;' rowspan='2'>地区td style='border:1px solid black;text-align:center;' rowspan='2'>人口数td style='border:1px solid black;text-align:center;' colspan='2'>比重[4]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2020年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2010年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

(三)常住人口性别结构

在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354380人,占51.66%;女性人口为12497965人,占48.3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85。

图2 我区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性别构成

单位:万人

(四)人口年龄构成情况

在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5]人口为5806156人,占22.46%;15-59岁人口为17129180人,占66.26%;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17009人,占11.2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885人,占7.76%。

表2 全区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单位:人、%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年龄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人口数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比重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总 计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25852345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100.00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0-14岁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5806156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22.46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15-59岁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17129180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66.26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60岁及以上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2917009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11.28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其中:65岁及以上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2005885 style='padding: 2px; border:1px solid '> 7.76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区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比全国的17.95% 高4.51个百分点;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比全国的63.35%高2.9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比全国的18.7%低7.42个百分点,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五)人口受教育情况

1.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274826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144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15862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34348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635人上升为16536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582人上升为1320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096人下降为3155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0075人下降为28405人。

2.平均受教育年限[6]:我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27年提高至10.11年。

在我区受教育程度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069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2020年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91年高0.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十位,我区的文盲率[7]为2.66%,比全国低0.01个百分点。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各类教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六)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

1.城乡[8]人口:在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4613622人,占56.5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238723人,占43.4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5277870人,乡村人口减少1241340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73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我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近年来我区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流动人口:全区流动人口8051404人,其中:跨省流入人口3390712人,省内流动人口4660692人。我区近年来社会持续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区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了当前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后期我们将抓紧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开发,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我区人口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最大程度发挥普查的作用,为推动我区人口长期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持。

注释:

[1]本通告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本通告中部分指标合计数与分项数有出入,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均未作机械调整。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全区人口是指14个地、州、市和自治区直辖县级市的常住人口,不包括居住在14个地、州、市和自治区直辖县级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4]指各地、州、市的常住人口占全区常住人口的比重。

[5]0-15岁人口为6118388人,16-59岁人口为16816948人。

[6]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将各种受教育程度折算成受教育年限计算平均数得出的,具体的折算标准是: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专及以上=16年。

[7]文盲率是指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例。

[8]城镇、乡村是按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我国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 增长10.26%

中国网5月11日讯(记者 林伊人)国新办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了普查结果中民族人口的相关数据。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来源: 中国网

盘点我国56个民族的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其独特的多元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构建的。这些民族在各自的地理环境中繁衍生息,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风俗和习惯。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我国56个民族的人口及分布情况。

藏族美女

蒙古族美女

汉族美女

序号

民族

人口数量(万人)

主要分布地方

1

汉族

128400

全国

2

壮族

1956.85

广西、广东、贵州、云南

3

满族

1042.33

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北京

4

回族

1137.79

宁夏、北京、河北、辽宁、甘肃等

5

蒙古族

629.02

东三省、内蒙

6

维吾尔族

1177.45

新疆、湖南、河南

7

苗族

1106.79

贵州、湖南、四川、云南等

8

彝族

983.03

云贵川、广西

9

藏族

706.07

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

10

侗族

349.60

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广东

11

布依族

357.67

云贵川、山东

12

瑶族

330.93

广西、广东、湖南、云南、江西等

13

白族

209.15

云贵川、湖南

14

土家族

958.77

湖南、湖北、重庆、贵州

15

哈尼族

173.31

云南

16

哈萨克族

156.25

新疆

17

傣族

132.99

云南

18

黎族

160.21

海南

19

傈僳族

76.30

云南、西藏

20

佤族

43.09

云南

21

畲族

74.63

广东、福建、浙江、江西、贵州

22

高山族

0.34

台湾、福建

23

拉祜族

49.91

云南

24

水族

49.59

贵州、云南、江西、广西

25

东乡族

77.49

甘肃

26

纳西族

32.37

云南

27

景颇族

16.04

云南

28

柯尔克孜族

20.44

新疆

29

土族

28.19

青海、甘肃

30

达斡尔族

13.23

内蒙、新疆、黑龙江

31

仫佬族

27.72

广西

32

羌族

31.29

四川

33

布朗族

12.73

云南

34

撒拉族

16.51

青海、甘肃

35

毛南族

12.40

广西、贵州

36

仡佬族

27.72

云南、广西

37

锡伯族

19.19

东三省、内蒙、新疆

38

朝鲜族

170.24

东三省

39

阿昌族

4.37

云南

40

普米族

4.50

云南、四川

41

塔吉克族

5.09

新疆

42

怒族

3.65

云南、西藏

43

乌孜别克族

1.27

新疆

44

俄罗斯族

1.61

新疆、黑龙江、内蒙

45

鄂温克族

3.46

黑龙江、内蒙

46

德昂族

2.23

云南

47

保安族

2.44

甘肃

48

裕固族

1.47

甘肃

49

京族

3.31

云南、西藏

50

塔塔尔族

0.35

新疆

51

独龙族

0.73

云南

52

鄂伦春族

0.91

内蒙、黑龙江

53

赫哲族

0.53

黑龙江

54

门巴族

1.11

西藏

55

珞巴族

0.42

西藏

56

基诺族

2.60

云南

首先,汉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占据了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据统计,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51%,遍布全国各地。汉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如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汉族之外,中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虽然人口相对较少,但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和边疆地区。其中,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和布依族等十大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占据了少数民族总人口的近一半。

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约占总少数民族人口的16.92%。壮族人民拥有独特的壮锦、壮族歌舞等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增色添彩。

满族,曾建立过盛极一时的清朝,现今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北京、河北等地。满族文化中的旗袍、马褂等服饰元素,至今仍在时尚界占有一席之地。

回族,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甘肃、青海、河南等地。回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以清真寺为宗教活动场所,形成了独特的回族文化。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等地。苗族人民擅长银饰制作、蜡染等手工艺,拥有独特的苗族语言和文字。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文化中的音乐、舞蹈、美食等深受人们喜爱,如《十二木卡姆》等经典音乐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和布依族等民族也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文化注入了活力。

总的来说,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在人口分布上呈现出多样性,既有占据主体地位的汉族,也有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共同推动着国家的繁荣与进步。我们应该珍视这份多元文化的瑰宝,加强民族团结,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