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也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有祭祀祖先的传统习俗。除了中元节之外,还有上元节和下元节,被统称为“三元”。那么三元的具体日期是什么时候?三元之间有什么关系?本篇文章就一起了解一下。
1、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2、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3、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三元的日期和关系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 唐代以一、 七、 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 中元 、 下元: 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 下元祭水官,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道教有三官,正月十五天官赐福,农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综合媒体报道)
来源:中国小康网
[闽南网]
新华社天津2月18日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民俗专家表示,元宵节又称灯节,“灯”成为节日最大特色,人们张灯结彩“闹”元宵,火树银花“赏”花灯。“闹”表示热闹、热烈,用“闹”表达灯节,最为生动、形象。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正月十五元宵节源于汉代。道教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节。汉武帝崇拜“太一神”,上元昼夜燃灯,称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泛称正月节。东汉时佛教传入,正月十五庙中众僧观佛舍利、燃灯,以示对佛的尊重。随着蜡烛和灯笼成为方便的移动光源,这些宗教仪轨流入民间后很快世俗化,元宵燃灯演变为群众性娱乐活动。
唐代元宵节开始兴旺,不仅处处挂灯,还建起灯轮、灯楼和灯树,出现了盛况空前的灯市。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东京汴梁的元宵节,要在皇宫前高搭彩棚和灯山,入夜,画有神话故事和市井百态的灯山大放异彩,御街两廊之下有各种杂技和艺术表演。南宋迁都临安后,元宵节依旧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各色灯具“凡数千百种,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较汴梁有过之而无不及。宋代还出现了上元节“猜灯谜”活动,供人们灯下沉吟,以遣雅兴。
明清时期,宫廷在紫禁城内放灯,灯节日期也相应延长,后来还增加了“百戏”的内容。
“灯彩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对于营造和渲染喜庆的节日气氛来说,它与春节的爆竹有异曲同工之妙。”罗澍伟说。
罗澍伟表示,随着正月十五“闹”花灯的开始,庆祝新年的狂欢进入高潮,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张灯结彩,灯火通明,车驰马骤,展现出一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风俗画卷。(记者周润健)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