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作者:穆海亮
广东省粤剧院创排的现代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以粤剧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谱写了一曲载入史册的女性颂歌。该剧讲述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卢带好、阿月、阿丽等为代表的三水女儿远下南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谋生养家,并支持当地城市建设的动人故事。
地域题材中的人类情怀
《三水女儿·红头巾》极富岭南地域特色,坚守和发展了粤剧艺术传统,彰显着张曼君的独特导演风格。张曼君导演的创作往往带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逆行思维,不循常规,在相互对立的审美元素碰撞中找到和谐交融的可能性。从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的舞台呈现来看,一方面,张曼君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导演美学追求,以相互对峙的审美元素构建充沛的戏剧张力,继而又以创意十足的艺术技法化解其中的潜在隔阂,抵达艺术的圆融之境;另一方面,结合这一题材的独特性和粤剧剧种的表达惯性,做出了新的探索,从而实现“一戏一格”的审美目标。
《三水女儿·红头巾》的题材无疑承载着浓郁的甚至极致化的地域风格,但它所传递的主题却是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的,蕴含着深沉的普遍性的人文关怀。三水女儿下南洋,是岭南人文历史中带有鲜明地域标识的事件,“红头巾”早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融入了岭南文化的血脉之中。在粤剧舞台上表现这一题材,不仅是一种文化担当,还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呈现这一题材时,《三水女儿·红头巾》坚守了粤剧最核心的艺术本体和音乐形象,同时还把具有岭南民俗风情的叹歌、哭嫁歌、丧歌、盲婚、庙祝祭祀、舞狮,以及高胡独奏等元素融入其中,彰显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由于三水女儿漂洋过海的经历本身就具备多重意义——既实现个人价值,也回馈家人之爱;既支援异国他乡的发展,也有助于反哺家乡重建。因此,“红头巾”精神所包含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于担当、正直守信的人格品质,就能够超越一时一地的局限,而具有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水女儿·红头巾》是以岭南题材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以中国担当彰显人类情怀。在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样的意义尤其值得珍视。
柔美意象中的崇高品格
与这一特定题材相适应,《三水女儿·红头巾》打造出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即通过柔和、柔美乃至柔弱的舞台意象,传递出刚强、刚健乃至刚毅的崇高格调。总体来看,该剧几乎是一出女人戏,这就决定了其整体风格偏向柔美。尽管剧中有少数男性角色,但这些男性角色基本是为了辅助女性群体的塑造而存在。人们常说,女儿柔情似水,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水”成为舞台上比较重要的意象。布满天幕的波浪,从舞台上方降下的类似水纹的线条,都在暗示着女性的纯净与美好;天上的弯月、感慨女性命运的叹歌、哭嫁歌,都与这柔美的气质相契合。
恰恰是这群柔美的女性,用她们柔弱的身躯,扛起了家庭的责任,扛起了全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扛起了一座城市的高楼大厦,扛起了一个时代发展的强音。因此,在观剧过程中,剧场中的观众始终能够被这些“红头巾”柔弱身躯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所震撼。这种力量充溢在舞台的每一个角落:在暗无天日的船底舱,一个小洞传来的微光就足以让她们兴奋异常;日复一日的劳作繁重而枯燥,但家人带来的一包红糖,捎来的一句口信,儿子的一张照片,就让她们重新燃起希望;面对日寇的狂轰滥炸,她们没有退缩,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惠姐就是三水女儿的缩影,惠姐牺牲时留下的遗言,也是让姐妹们坚持下去的动力。这是一部女性的颂歌,是向母亲致敬的赞歌,但它并不是一部通常意义的女性主义作品,更不是从性别角度探讨人生与人性。它所赞颂的并不止于女性,而是所有女性在极端困境中所迸发出的生命力量和人性光辉。正因如此,贯穿全剧的情节主线并不是人与人的冲突,而是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命运的抗争,尤其是人在抗争中彰显的精神和意志。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在时局的年代,“红头巾”们从事着最底层、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甚至面临着随时被剥削、被欺辱、被驱逐的危险,她们的处境让人心疼,命运令人唏嘘。《三水女儿·红头巾》并没有刻意回避这一点,通过令人窒息的船底舱、惠姐牺牲的乱葬岗、阿月在咖啡馆受欺凌、阿丽被重担压得寸步难行等场面,暗示了她们面临的环境是恶劣的、生活是残酷的、生存是艰辛的。不过,在张曼君导演的舞台上,从来不会将这苦难裸地和盘托出,她总是能够通过巧妙的艺术策略,对苦难进行适当过滤或提纯,把悲惨、悲怆表现得极为悲壮,把残忍、残酷表现得诗情烂漫。《三水女儿·红头巾》也是如此,它直面苦难、过滤苦难、超越苦难,从而实现精神的超脱与超拔,由此,作品的崇高感便油然而生了。根据哲学家康德的论述,崇高是一个由否定走向肯定、由生命力的暂时阻滞走向勃然迸发的过程。在三水女儿的生存环境中,苦难就像一个庞然大物,几乎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但她们无所畏惧,巍然屹立,没有屈服于这庞然大物,而是把自己弱小的身躯提升至比对方还要高、还要大、还要强的境地,于是便从精神上超越了对方。
诗意情感中的艺术技法
那么,为了在舞台上呈现这柔美中的崇高感,主创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技法呢?一言以蔽之,渲染诗意盎然的美,宣泄真挚动人的情。具体来说,主要得力于四个方面。一是采用抒情散文式的戏剧结构。《三水女儿·红头巾》没有遵循传统意义上注重起承转合的戏剧结构,不追求情节的集中、完整与曲折,而是始终以动人的情感流泻贯穿。在“红头巾”日常劳作中,作为其精神寄托的,是离乡之哀、思乡之苦、返乡之悦,再以首尾呼应的倒叙拉开时间差,这就使得全剧近乎抒情散文,形散而神聚。二是在残酷的生活场景中,穿插轻松愉悦的抒情场面,或机智诙谐的趣味性桥段。女工领工资时那段节奏明快的“发钱了”充满了朴素的幸福感,老板招工时三个丑角的插科打诨增加了舞台机趣,抗战胜利后三个报童的rap简洁流畅地实现了时空流转,这些场景都发挥了苦中作乐的调剂作用。三是用抒情性的舞台语汇,特别是歌舞场面来稀释悲惨与残酷。在船上与狂风巨浪的搏斗,工地上吃力却坚定的挑担前行,都是精心编排的群舞场面,特别是那反复唱起的“捱呀捱”,更以丰富的形式美感和抒情成分,净化和提纯了生活的苦难。四是以烘云托月的技法,在人物群像中凸显个体形象之美。
在“红头巾”群像中,刀子嘴豆腐心的惠姐、敢于反抗的阿月、单纯天真的阿丽给观众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而在这几个主要人物的衬托下,主人公卢带好这一善良、纯情、美好、坚韧的女性形象跃然台上。行船途中,卢带好原本被人嫌弃,悄悄躲在一角,突然有人窒息,大家手忙脚乱,唯有卢带好沉稳自若,化解危局;上岸防疫消毒,大家纷纷躲避,又是卢带好第一个站出来,毅然走向那令人惊惧的防疫喷雾;众人休息的时候,只有卢带好在加班,为了供阿哥读书,苦和累算不了什么;惠姐牺牲后,卢带好继承遗志承担重任,坚定而决绝;阿哥牺牲后,卢带好主动提出盲婚,是为侍奉养母、延续香火。卢带好这一人物,集中了女性身上的一切美好品质,是一个理想主义、近乎完美的形象。
正因为卢带好的形象如此纯净、完美,甚至圣洁,剧中的一个场面让笔者感到不适,那就是盲婚。诚然,对于塑造卢带好的形象来说,盲婚或许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凸显岭南地域文化而言,盲婚也是一个重要符号;就舞台处理来看,盲婚也已经做了美化和诗化。但即便如此,笔者依然认为,让这样一个如此美好的女性角色举行盲婚,尤其是赫然与一只公鸡拜堂,还是有些过于残忍了。如果这一场面必须明场展现,是否可以把它处理得再虚幻缥缈一些,再诗意浪漫一些,再唯美抒情一些呢?
(作者穆海亮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近日,一部反映“一带一路”题材的青春励志剧《南洋女儿情》在央视八套和爱奇艺热播,收视率节节攀升,给这个炎热的夏季带来了一丝丝清凉。那一抹抹“红头巾”犹如绽放着女性坚强、励志、奋斗的旗帜,不仅使大家知晓了这样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一个特殊的中华女子群体在南洋的奋斗史,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精心演绎,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十世纪初,下南洋大潮中有一支耀眼的女性力量——在新加坡建筑工地务工的中国女性以吃苦耐劳著称,被称为“红头巾”。1986年,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没有红头巾女工,50年代高楼建不成》的文章。其中提到:“在50年代,亚洲大厦算是顶高的了。这座大厦就是由红头巾女工建筑起来的。所以说,红头巾对我国(新加坡)早期的建筑业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该剧就是以这段真实历史为背景,塑造了华人女性在南洋的奋斗群像,讲述了她们自力更生、不屈不挠、正义果敢的海外生存故事,溯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建设、文化交流的历史基因,谱写华人女性的海外励志史诗。
——回顾历史,关照现实,这是一部反映“一带一路”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精品力作。
党的以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习总书记“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中国同东盟携手共享互联互通,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样板,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这份友谊也来自历史传承与文化交融,自明清开始,许多华人前往南洋区域活动,他们成为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以勤奋与努力,为所在国经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下南洋”重点落地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华侨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许多典型人物和事迹依然在新马广为传颂,成为双边友好关系有力的注脚。南洋华人励志传奇剧《南洋女儿情》,就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诞生的,该剧以20世纪30年代远赴南洋的华人女性为故事视角,以真实历史、真实人物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讲述以“红头巾”(南下新加坡工作的妇女)为代表的中华儿女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自强独立的传奇故事,阐释了中国与新马的历史联系和文化渊源。
彼时,中国广东顺德、三水一带,很多劳动阶层女性经“海上丝绸之路”,远赴南洋谋生。她们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劳动力,也弘扬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她们自力更生、任劳任怨、不屈不挠,用女性的温婉与自强,建造出了钢铁般的现代城市,也代表着华人华侨坚韧的奋斗意志,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活力,谱写了一首首海外华人女性励志奋斗史诗。时至今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依然流传着“红头巾”的传奇事迹,并把她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称为“红头巾精神”。“红头巾”成为对三水女人独有的尊称,成为展现华侨妇女高尚人格的特有名词。在新加坡国庆游行庆典上,其中一辆花车正是以她们为主题,她们的故事也被写进新加坡小学课本中,博物馆设有她们的纪念塑像,成为鼓舞全球华人华侨的精神力量。
——历经坎坷,奋斗不止,这是一部反映南洋华人女性的海外励志史诗。
20世纪30年代南洋地区(剧中主要为华人聚居的马来西亚马六甲、新加坡地区)为背景,当时该地区英殖民政府限制男劳工引进,导致当地劳动力短缺。中国许多南部沿海普通老百姓因地缘优势,关注到南洋地区的生存机遇。一批来自广东省三水地区的中国年轻妇女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南下新加坡工作。她们头戴“红头巾”,漂洋过海到异域谋生,主要在各大小建筑工地工作,以吃苦耐劳著称。自尊自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自身的生活,也为新加坡的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尊重。
据《三水县志》记载,“三水”妇女到了新加坡之后,无亲友可投靠的,多由“水客”带到大坡牛车水(地名),这里是三水人聚居的地方,尤其是盒巴珍珠街(人们习惯称作“豆腐街”),恰如一条三水村落。这些场景都是剧中重要情节的发生地。单身的妇女到此后,多数是几个人合租一个房间,挤住在地板或木架床上。白天,她们有的到工厂去做剪除橡胶片上杂质的工作,每日工资4毛钱左右(当时一天伙食费约1毛钱)。大多数人则到建筑工地做泥水杂工,面对十多层高的建筑物,她们要用双肩把材料一步一步挑上去,劳动强度非常大。一天劳累10个小时,名义上有几角钱工资,但因为工程是分类、分层承包的,每分多一层,就多了一重剥削,结果红头巾们实际得到的工资打了折扣。这些她们曾经生活的点滴,都将悉数呈现在故事中,她们的成就与奉献不应该被忘记。
欧阳天晴、何小婵等年轻的红头巾在老一辈红头巾七姑娘、瑛姐等人的带领下,在新加坡的建筑工地上浇灌着自己的汗水。面对来自其他地区的女工“蓝头巾”的挑衅和陷害,她们不卑不亢,凭借着脚踏实地的劳动赢得了无数头家的赞赏,也获得更多工作的机会。即使她们每个人都等着工钱度日,面对慷慨大方的南兰小姐,她们也没有选择怠工拖延工期以多赚工钱。正是这份正直和诚信,令无论是当地的建筑商、堂口大亨,还是拥有大片果园的洋人,都乐于将工作交给这些吃苦耐劳的红头巾们。
以欧阳天晴、何小婵为代表的中华女儿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自强独立,她们将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人的智慧和坚韧品格散播开来,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该剧描绘了一幅女性励志画卷,娓娓道来她们善良坚毅的品格,讲述她们将中华传统美德散播开来的故事。她们谱写了一曲华人女性海外励志奋斗史诗,时至今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依然流传着诸多“红头巾”的美好事迹。剧中的“红头巾”欧阳天晴、何小蝉等,初入异乡满怀憧憬、窘迫局促,之后经过不断磨炼、互相帮扶,一步步成长,变得有胆有识、刚健自强,最终以智慧坚韧完成海外生活的经济独立、精神升华和文化传承。她们身上闪耀着中国女性的宝贵品质,带有很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记。一方面,艰苦奋斗、自强自立,为当地的建设奉献力量;另一方面,为合理的劳动权益奔走呼号,勇于与狡诈的殖民者、黑恶势力作斗争。这群外柔内刚的华人女性没有困于当时的性别、身份,勇于挣脱命运的枷锁,在历史缝隙中顽强生存,活出了自己的人生精彩。
——勤劳善良,勇敢担当,这是一部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美德在海外落地生根的文化交流力作。
该剧描绘贯穿了上世纪30年代新加坡的社会面貌,历史沧桑汇于“女性传奇剧”一身。剧中的女性们从谋生到主宰命运、从到团结、从形单影只到情感落地,动人的情感也极具看点。全剧将以华人女性聚居的牛车水、豆腐街、大杂楼为故事发生地,重现旧时光景、带来别样视听魅力。剧中以多位女性为绝对主角,以天晴为主角的“红头巾”,以工地、经商为情节线,展现了刚健自强的南洋历史女性形象;以白薇、金碧云为主角,以宅院、庄园、家族为情节线,呈现了“传奇剧”的国剧元素质感;以南兰为主角,以酒店新都市、海上冒险为情节线,呈现了“冒险剧”的风情。这些元素的叠加,让本剧故事丰富大气,既是女性励志奋斗史的诗意再现,也是华人家族史的悲情再现,更是华人精神史的浪漫再现。
作为一部长时间跨度、强地域特色的传奇剧集,该剧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元素。在这样宏大沧桑的历史图景中,女性独立自强、励志奋斗显得格外耀眼。“红头巾”这个群体身上最显著的特质就是融合性: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又带着新马文化风情,是国内关注较少、颇具挖掘意义和价值的题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机载体和媒介支撑,对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有益尝试。
在华人族群更广泛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本剧也表现了其华人历史文化传承,尤其是华人特色的“娘惹”和“娘惹文化”,是该地区极富魅力的部分,也带有极强的中华传统文化印记,是国内关注较少却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题材。“娘惹”在新加坡拥有较高的地位,通常是豪门巨富,他们的穿着打扮遗留了中国传统,十分讲究。剧中还以牛车水、豆腐街这些极具华人特色的景致为载体,呈现了服饰、刺绣珠绣、餐食、婚典仪式、待客长桌宴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仪典。同时,故事中的人物也经常使用当地语言和称谓,以福建话为基础、沿用汉语语法等。“红头巾”们还在洋节盛行的当地坚持过中国传统年,做中国传统点心、开饼屋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好品德,在海外再度传扬并融汇于日常生活中,文化、艺术、精神,都有序地传承至当下。
该剧从女性的角度入手,深度挖掘和展现了上世纪初,中国女性结伴“下南洋”谋生养家的特有历史现象,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特色,突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剧中的“红头巾”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她们坚毅忍隐、顽强拼搏,迎接苦难、战胜苦难和超越苦难,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她们心系家国,勤劳担当,不仅是中国人优良品格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及美德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展示和认可。
——诚信敬业、坚毅智慧,这是一部以劳动女性为主角,书写女性独立、善良美好形象的优秀剧作。
《南洋女儿情》是女性群像剧,细腻描绘了历史风云中,几位华人女性因身份和选择不同,导致的不同情感际遇,万千情思却单纯美好。故事中以欧阳天晴、何小婵为代表的中华女儿,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自强独立,并讲述她们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人的智慧和坚韧品格散播开来。
历经波折仍美在心灵,剧中华人女性的柔美与刚健并存,主角欧阳天晴的名字也寓意着“雨过天晴彩云飞”。“红头巾”天晴以善良和机智化解“红头巾”与“蓝头巾”之间由来已久的积怨,在工地上她们原本是狭路相逢的死对头,面对对方的强势欺压,天晴毫不退怯,以勇气和努力让对方敬而远之。而当局势动荡,工地上的活僧多粥少时,声名远播的天晴为红头巾赢来运输水果的工作,但她不愿意让头家多花钱或遭受水果腐烂的损失,而是秉承“惺惺相惜,同命相怜”的信念,大度地找来“宿敌”蓝头巾承接工作,化解了红头巾与蓝头巾的矛盾,也赢得了所有女工的认可,真正成为红头巾的大家姐。而七姑娘等老一辈红头巾也时常提醒大家,若未来在新加坡有更好的发展,要不忘帮扶家乡后来的姐妹,让这份情谊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以天晴为代表的红头巾们在辛苦的劳作中,时刻践行着勤劳、宽容、团结、仁厚等中国传统美德并弘扬开来、传承下去。
天晴和小婵正是众多“红头巾”的缩影,她们的命运几经沉浮,其中的坎坷与艰辛并未让她们对生活失去希望,她们继续在星洲这片土地上谋生存、求发展,迎接并照顾着新一批来自中国大陆的年轻姐妹们。她们紧紧团结起来,为自己合理的劳动利益奔走呼号,与险恶的殖民者、黑恶势力作斗争,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过着辛苦、平凡却踏实的日子,同时更为当地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向海外传播了爱国、敬业、诚信、善良等诸多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该剧以宏大的篇幅、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自强不息的华人女性的不同命运,讲述女性不断觉醒、独立的成长过程。她们互相帮扶、艰苦劳作,用肩膀挑起自己的命运,充分展现了中国女性外柔内刚、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她们的故事闪耀着中华传统女性的宝贵品质,谱写了一篇华人女性海外励志奋斗史诗,成为新时代国家交往、共谋人民福祉的美好注脚。“红头巾”所衍生出来的华人文化贯穿始终,并与剧情、人物命运高度融合,带来不一样的文化艺术体验,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不可多得的优秀电视剧作。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杨勇
(作者系河北影视集团艺委会主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河北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视协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员)
#暑期创作大赛#
历史上,我国曾有三次人口大迁徙: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我们今天所说的红头巾,就与下南洋有关,且是唯一女性主导的规模最大、路程最远、环境最恶劣却也最为壮观的一次跨国大迁徙。
红头巾,其实是一块将布浆硬了之后折成方形的“帽子”,也被称为“红头十”,在20世纪20~40年代,成为新加坡对三水妇女的独有称谓。
从籍贯来看,她们均来自广东省三水县(现佛山市三水区);从职业来看,她们没有一技之长,但有的是力气,在各大小建筑工地做搓灰沙、挑砖块、搬木料等粗活;从装扮来看,她们统一蓝衫黑裤,脚穿“皮屐”(旧轮胎自制)、头戴红布。
而红头巾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遮阳、挡雨、防尘,可谓是一举多得。
同时,在工地工作还是会有一定的危险,而红色代表吉祥、可以辟邪,也最为醒目,所以也能提高工友的注意,避免高空抛物造成意外伤亡,可以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当时的新加坡,政府禁止男性劳工过番做工,因此红头巾成为当时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城市的一砖一瓦,都渗透着她们的汗水,也见证了新加坡建国以后蓬勃发展的黄金岁月。20世纪的亚洲第一高楼——保险大厦,就有“红头巾”肩挑背驮的功劳。她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称为“红头巾精神”,被广为流传。
现在,她们的故事被写进教科书,城市里还有纪念她们的雕塑、蜡像;在三水,“红头巾”成为非遗,博物馆展示着她们曾经用过的物品,还有以她们为原型而创作的现代粤剧《红头巾》……
除了红头巾,其实还有人较为少的蓝头巾,主要来自广东花县和清远地区。他们都是奉献精神的象征,更是新加坡一个时代的光荣见证!
《红头巾》算的上是一部比较阴暗的动画。而这种阴暗不是在于画风,而在于剧情。有时候比起直观的画风来说,剧情的阴暗才更可怕,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而我们看到的那些剧情里面,可能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过。
《红头巾》这部动画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片段,但是动画展现的故事却让人产生了很多联想。主角是一个女人,她的脸上布满伤害,她生活在一个破旧的房屋里,看起来没有一丝人气。那么她到底是被拐卖的妇女呢?还是遭受家暴的农家女呢?
这部动画并没有完整地展现在观众,不过却也引起了观众们的很多思考和联想。从这部作品中,可见"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社会对一个人的逼迫永远不会直勾勾地展现出来,而是用一种迂回的手段,让你自己去选择,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好是坏,只有在事情真实发生的那一霎那,或许你才会后悔,但是时光永远都不会倒退。
我也不知道《红头巾》中的女主究竟遭遇过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于她而言,已经失去了活着的所有希望。
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成见有些大为什么在这部动画中遭受压迫的会是一名女性,而不是一名男性呢?艺术源于生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女人就因为体力、智力乃至财力等原因不及男性,而被打压。这种打压更像是单方面的输出。
比如惨遭家暴的女人,比如被人贩子卖到村里的女人。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并没有做到绝对的公平,它先是让女性和男性之间有着天生的体力差距,而后便是人类自身的畸形审美,造成女人越来越弱,而男人越来越强,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种针对女性要求苛刻的社会风气。
比如同样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如果男人穿着暴露的话,人们只会认为那个男人是没有素质,或者是长相太丑;但是如果是女人穿着暴露的话,就会有人说那个女人不要脸,或者是从事某种特殊职业,或许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勾引人等等。可能,有色眼镜自始至终都存在着!
为什么没有人会说男人勾引女人,而是女人勾引男人呢?这件事情的本质还是在于人类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这种压迫涵盖了大部分的国家。有些国家拍了几部女权电影,结果主演那些电影的演员们就因此遭受了一些歧视,其中韩国女演员遭受歧视的情况最严重。
看不到希望才是最痛苦可是为什么遭受歧视的女性那么多,就《红头巾》的女主要选择自杀呢?是不是因为她不够坚强?为什么被打几下就受不了呢?
大家有没有感觉以上的这两句话就有些像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受害者有害论"。有些人自以为站在道德顶端,于是对那些被压迫的人指指点点。"为什么就是你?"、"为什么你就是受不了?"、"忍一忍不就好了吗"等等,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根源还是在于问出这些问题的人是根本没有过类似遭遇的人。
有些事情亲身体验和三言两语的想象,这两种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可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理想派,他们习惯于想象,然后依靠想象的感受去指责受害者不够坚强,而那些真正伤害了别人的人,好像就真的没有了错一样?
一群人的发狂可能是社会的原因,但是一个人的发狂肯定是因为他自己的问题。诚然多方面思考问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思维过了度,发散过了头,这种多方面思考是不是出现了本质上的问题呢?
现在是一个网络科技十分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发言,这也让我们得以听到更多人的声音。可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人的三观都很正,善良的人有机会发言,而那些邪恶的人自然也有机会发言并且取得一定的影响力。那才是最恐怖的。
有些痛苦,就是感觉自己一辈子也看不到希望,并且已经无法相信自己还能摆脱这种痛苦了。
可是这种想法为什么会产生呢?第一是因为当事人眼界太小,这让她已经无法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所以看不到希望;第二则是因为周围人的冷漠,因为当事人周边的人已经认为当事人被欺负这件事情是正常的,没有人愿意帮助当事人,甚至有些还成为加害者,于是这种错误的行为才会被延续下去,人是相信真理的生物,我们需要有人在我们的身边说一些正确的事情,如果一直都没有人讲的话,那么恶意会不停地滋长,而被恶意缠绕的人则会如同身处地狱。
连死都不怕,为什么不能勇敢一回?可是为什么连死都不怕了,我们还不能勇敢一回呢?这种事情讲起来真的很好听,如果你连死亡都不害怕了,为什么不愿意站起来为自己拼一把呢?
然而现实生活永远是你连拼搏的机会都没有。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忍让,会选择懦弱呢?是因为这种忍让和懦弱的成本和代价最低!有时候可能并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一旦反抗了,你就要背负很多不该背负的东西,因为不想背负,所以选择了忍让。
一个想要反抗的人,肯定要背负很多反抗带来的压力。比如一个被家暴的女人,如果她选择反抗打回去,或者直接离婚的话,那么就要背负"二婚女人"的压力,以及这个社会对女人"最毒妇人心"的谩骂。而比自己被打这件事情更可怕的就是想象中自己会遭遇的一些不好待遇。也正是因为被伤害的人总是对想象中将要遭遇的东西总是抱有恐惧的心里,所以才不敢反抗,所以才会选择忍受。
或许这也是人性的其中一个弱点了吧。
近日,有眼尖的网友在《GTA6》预告的海滩场景中发现了一位“故人”红头巾肌肉男,想必有不少知道这个梗的人看到这个形象,也会想到他。
现实中跑步这样的穿着很常见(这个NPC应该戴的是红色鸭舌帽),这可能就是网友们自己联想到了之前的热梗罢了。但游戏发售时,肯定还是会有玩家去寻找这位神似“故人”的NPC。当游戏登陆PC时,这位NPC是不是在跑步可能就由不得他了。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