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情境/数量/杂项
「一担担」:[jat7 daam3 daam1]
「乜东东」:[mat7 dung1 dung1]
「大拿拿」:[daai6 naa4 naa4]
「多箩箩」:[do1 lo4 lo4]
「好地地」:[hou2 dei6 dei6]
「似层层」:[tsi5 tsang4 tsang4]
「冷清清」:[laang5 tsing1 tsing1]
「孤伶伶」:[gwu1 ling1 ling1]
「空寥寥」:[hung1 leu1 leu1]
「空荡荡」:[hung1 dong6 dong6]
「密麻麻」:[mat9 maa4 maa4]
「密质质」:[mat9 dzat7 dzat7]
「现兜兜」:[jin6 dau1 dau1]
「乱糟糟」:[lyn6 dzou1 dzou1]
「静蝇蝇」:[dzing6 jing1 jing1]
味道/形状/状态类
「毛生生」:[mou4 sang4 sang4]
「水汪汪」:[soey2 wong1 wong1]
「令蜡蜡」:[ling3 laap8 laap8/ling3 laap9 laap9]
「生勾勾」:[saang1 au1 au1]
「立黐黐」:[lap9 tsi1 tsi1]
「光秃秃」:[gwong1 tuk7 tuk7]
「光掁掁/光灿灿」:[gwong1 tsaang4 tsaang4]
「光脱脱」:[gwong1 tyt7 tyt7]
「血淋淋」:[hyt8 lam4 lam4]
「冷冰冰」:[laang5 bing1 bing1]
「奀滋滋」:[ngan1 dzi1 dzi1]
「奀袅袅」:[ngan1 niu1 niu1]
「松泡泡」:[sung1 pau3 pau3]
「油立立」:[jau4 lap9 lap9]
「油淋淋」:[jau4 lam6 lam6]
「肥嘟嘟」:[fei4 dyt7 dyt7/fei4 dut7 dut7]
「肥腾腾」:[fei4 tan4 tan4]
「花碌碌/花绿绿」:[faa1 luk7 luk7]
「长拉拉」:[tsoeng4 laai4 laai4]
「亮晶晶」:[loeng6 dzing1 dzing1]
「厚耷耷」:[hau5 dap9 dap9]
「扁tet tet」:[bin2 tet9 tet9]
「扁挞挞」:[bin2 taat9 taat9]
「香喷喷」:[hoeng1 pan3 pan3]
「冧bet bet」:[nam4 bet9 bet9]
「冧pet pet」:[nam4 pet9 pet9]
「冧啤啤」:[nam4 be4 be4]
「脆卜卜」:[tsoey3 bok7 bok7]
「臭崩崩」:[tsau3 bang1 bang1]
「闪令令」:[sim2 ling3 ling3]
「骨杉杉」:[gwat7 tsaam5 tsaam5/gwat7 tsaam3 tsaam3]
「乾争争」:[gon1 dzang1 dzang1]
「乾挣挣」:[gon1 dzang1 dzang1]
「巢掹掹」:[tsaau4 mang1 mang1/tsaau4 mang1 mang3]
「凉浸浸」:[loeng4 dzam3 dzam3]
「淡茂茂」:[taam5 mau6 mau6]
「甜丝丝」:[tim4 si1 si1]
「甜椰椰」:[tim4 je4 je4]
「软冧冧」:[jyn5 nam4 nam4]
「软绵绵」:[jyn5 min4 min4]
「软濑濑」:[jyn5 laai4 laai4]
「杰挞挞」:[git9 taat9 taat9]
「散收收/散修修」:[saan2 sau1 sau1]
「短热热」:[dyn2 jit7 jit7]
「硬倔倔」:[ngaang6 gwak9 gwak9]
「圆dum dum」:[jyn4 dam4 dam4]
「圆碌碌/圆辘辘」:[jyn4 luk7 luk7]
「新簇簇」:[san1 tsuk7 tsuk7]
「暖洋洋」:[nyn5 joeng4 joeng4]
「暖笠笠」:[nyn5 lap7 lap7]
「滑劣劣」:[waat9 lyt7 lyt7]
「滑潺潺」:[waat9 saan4 saan4]
「矮凸凸」:[ngai2 dat7 dat7]
「碎饮饮」:[soey3 jam2 jam2]
「实滴滴/实的的」:[sat9 dik9 dik9/sat9 dik7 dik7]
「涨卜卜」:[dzoeng3 buk7 buk7]
「轻飘飘」:[heng1 piu1 piu1]
「酸味味」:[syn1 mei1 mei1]
「齐葺葺」:[tsai4 tsap7 tsap7]
「庆恰恰」:[hing3 hap9 hap9]
「热辣辣」:[jit9 laat7 laat7]
「瘦蜢蜢」:[sau3 maang2 maang2]
「鞋霎霎」:[haai4 saap9 saap9]
「湿立立」:[sap7 lap9 lap9]
「湿滴滴」:[sap7 det9 det9]
「薄切切」:[bok9 tsit7 tsit7]
「薄热热」:[bok9 jit7 jit7]
「阔peh peh」:[fut9 pe5 pe5]
「烂溶溶/烂茸茸」:[laan6 jung4 jung4]
「黐立立」:[tsi1 lap9 lap9]
态度/行为类
「口多多」:[hau2 do1 do1]
「口花花」:[hau2 faa1 faa1]
「口哑哑」:[hau2 aa2 aa2]
「口窒窒」:[hau2 dzat9 dzat9]
「口轻轻」:[hau2 heng1 heng1]
「口噏噏」:[hau2 ngap7 ngap7]
「口擘擘」:[hau2 maak8 maak8]
「心思思」:[sam1 si1 si1]
「心挂挂」:[sam1 gwaa3 gwaa3]
「心慌慌」:[sam1 fong1 fong1]
「心酸酸」:[sam1 syn1 syn1]
「心噏噏」:[sam1 ngap7 ngap7]
「心惊惊」:[sam1 geng1 geng1]
「心郁郁」:[sam1 juk7 juk7]
「手fing fing」:[sau2 fing6 fing6]
「手多多」:[sau2 do1 do1]
「手指指」:[sau2 dzi2 dzi2]
「牙斩斩」:[ngaa4 dzaam2 dzaam2]
「牙擦擦」:[ngaa4 tsaat8 tsaat8]
「死咕咕」:[sei2 gwu4 gwu4]
「色迷迷」:[sik7 mai4 mai4]
「盲中中/盲舂舂」:[maang4 dzung1 dzung1]
「盲摸摸」:[maang4 mo2 mo2/maang4 mo1 mo1]
「面左左」:[min6 dzo2 dzo2]
「面青青」:[min6 tseng1 tseng1]
「面红红」:[min6 hung4 hung4]
「面燶燶」:[min6 nung1 nung1]
「面懵懵」:[min6 mung2 mung2]
「柴娃娃」:[tsaai4 waa1 waa1]
「气冲冲」:[hei3 tsung1 tsung1]
「乌啄啄」:[wu1 doeng1 doeng1]
「笑呵呵」:[siu3 ho1 ho1]
「笑淫淫/笑吟吟」:[siu3 jam4 jam4]
「笑微微」:[siu3 mei1 mei1]
「笑嘻嘻」:[siu3 hei1 hei1]
「笑骑骑」:[siu3 ke4 ke4]
「眼甘甘/眼金金」:[ngaan5 gam1 gam1]
「眼光光」:[ngaan5 gwong1 gwong1]
「眼定定」:[ngaan5 ding6 ding6]
「眼花花」:[ngaan5 faa1 faa1]
「眼红红」:[ngaan5 hung4 hung4]
「眼倔倔」:[ngaan5 gwat9 gwat9]
「眼望望」:[ngaan5 mong6 mong6]
「眼超超」:[ngaan5 tsiu1 tsiu1]
「眼睩睩」:[ngaan5 luk7 luk7]
「眼蒙蒙」:[ngaan5 mung1 mung1]
「眼擎擎」:[ngaan5 king4 king4]
「眼湿湿」:[ngaan5 sap7 sap7]
「眼瘫瘫」:[ngaan5 taan2 taan2]
「顶呱呱」:[ding2 gwaa1 gwaa1]
「喊嘲嘲」:[haam3 dzaau1 dzaau1]
「恶腾腾」:[ngok8 tan4 tan4]
「无情情」:[mo4 tsing4 tsing4]
「无辜辜」:[mo4 gwu1 gwu1]
「无端端」:[mo4 dyn1 dyn1]
「无罅罅」:[mo4 laa1 laa1]
「硬蹦蹦」:[ngaang6 baang1 baang1]
「傻耕耕/傻更更」:[so4 gaang1 gaang1]
「傻痴痴」:[so4 tsi1 tsi1]
「慌失失」:[fong1 sat7 sat7]
「晕陀陀」:[wan4 to4 to4]
「脚un un」:[goek8 ngan3 ngan3]
「脚young young」:[goek8 jaang3 jaang3]
「慢吞吞」:[maan6 tan1 tan1]
「蒙查查」:[mung4 tsaa4 tsaa4]
「嘴招招」:[dzoey2 dzeu1 dzeu1]
「嘴藐藐」:[dzoey2 miu2 miu2]
「样衰衰」:[joeng2 soey1 soey1]
「醉醺醺」:[dzoey3 fan1 fan1]
「震腾腾」:[dzan3 tan4 tan4]
「横蹦蹦」:[waang4 baang1 baang6]
「静」:[dzing6 gai1 gai1]
「头耷耷」:[tau4 dap1 dap1]
「头晕晕」:[tau4 wan4 wan4]
「头岳岳」:[tau4 ngok9 ngok9]
「头拧拧」:[tau4 ning6 ning6]
「嬲爆爆」:[nau1 baau3 baau3]
「声大大」:[seng1 daai6 daai6]
「胆粗粗」:[daam2 tsou1 tsou1]
「懵盛盛」:[mung2 sing6 sing6]
「懵闭闭」:[mung2 bai3 bai3]
「懒洋洋」:[laan5 joeng4 jeong4]
「烂笪笪」:[laan6 daat8 daat8]
「响当当」:[hoeng2 dong1 dong1]
「戆居居」:[ngong6 goey1 goey1]
「戆霎霎」:[ngong6 saap9 saap9]
颜色类
「白茫茫」:[baak6 mong4 mong4]
「白雪雪」:[baak6 syt7 syt7]
「白蒙蒙」:[baak6 mung1 mung1]
「白晒晒」:[aak6 saai4 saai4]
「灰掹掹」:[fui1 mang1 mang1]
「金灿灿」:[gam1 tsaang4 tsaang4]
「青逼逼」:[tseng1 bi1 bi1]
「红扑扑」:[hung4 bok7 bok7]
「红当当」:[hung4 dong1 dong3/hung4 dong1 dong6]
「乌卒卒」:[wu1 dzoet7 dzoet7]
「黄锦锦/黄琴琴」:[wong4 gam4 gam4/wong4 kam4 kam4]
「黑掹掹」:[hak7 mang1 mang1]
「黑妈妈/黑孖孖」:[hak7 maa1 maa1]
「黑漆漆」:[hak7 tsat7 tsat7]
「绿油油」:[luk9 jau4 jau4]
姚勤智
平遥是面食之乡,人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面食,其种类花花样样,谁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种。如果你问,什么面食最出名,平遥人会毫不打壳地告诉你:掐疙瘩。
掐疙瘩是平遥人最日常、最亲切、最能待客、也最能代表平遥风格的面食品。当你走在街上,碰上一个老熟人,开口问:“三飞,吃甚来?”,三飞立刻回答:“掐疙瘩。”其说话的神气不亚于吃了一桌满汉全席。王家庄有句谚语:田堡子儿,猴村村,泥腿泥胳膊当先生,有了事情咱不管,白面掐疙瘩咥两碗。听听这口气,那种满足,那种舒坦,从心底直透脸上。“咥”是个十分古老的词,古老到《尚书》时代,在平遥不光有吃的意思,其中还隐含着狼吞虎咽并十分满足的意思。
掐疙瘩有几种叫法,除掐疙瘩外,百姓也叫揪片子,还有一种更亲切的称呼叫亲疙瘩。掐疙瘩和揪片子只是一种称呼,而亲疙瘩则蕴含着更丰富的寓意。亲疙瘩是平遥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一种昵称,里边包含着亲切、喜爱,甚至溺爱的含义。你听听,母亲在吩咐孩子了:俺孩儿亲疙瘩,举妈妈打上一斤醋的。亲疙瘩更是母亲哄毛孩儿睡觉时的摇篮曲:亲疙瘩,猪眉眼,大了领上妈妈出国看一眼。平遥人把这种用于人的名称用来称呼面食,里边包含了至深的情感,足见对这种面食的钟爱和青睐。
掐疙瘩的做法其实比较简单,但就是这简单的做法,平遥人做出了情感,做出了韵味。首先,和面就很讲究,讲究什么?讲究“三光”,即面光、盆光、手光。这“三光政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和水的比例是一斤面五两水,先将盆中的面在中间扒个坑,将水慢慢倒入,边倒边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慢慢搅,再倒水,再搅拌,搅拌成如棉花絮状的面絮。用手蘸上水朝面絮上洒,边洒边均匀搅拌,将其和成一团一团如葡萄状的小面团,再用葡萄状的小面团,将面盆上粘连的面絮擦掉,然后揉成一整块面团。再用一只手曲成拳头状,蘸上凉水(一定是凉水),继续用拳头的力道无数次反复揉、捏、摁、压、和,排出面团里的水汽分子,面粉和水得以充分融合,面团的表面圆润光滑如玉。将面团盖上湿布,饧10分钟。饧好后,将面擀成四毫米厚的薄片,等锅中的水开后,左手握面片,右手拇指和食指开始掐面。
掐疙瘩的揪法很是奇特,只用拇指和食指推捻,掐成的面片刚好指甲盖大小,不薄不厚,掐时要由下而上,拇指尖用力,边揪边推边捻,三个动作连贯细腻,一气呵成,每揪一片,中间都留一个小坑。这样的揪片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掐疙瘩”。平遥的母亲们一代又一代,练就了许多技艺精湛的老手。你看她们,站在锅边,拉开架势,左手拿面,右手拇指和食指很快地将面片揪入锅中,嚓嚓嚓,速度之快,令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片片揪片连成一条银线飞入锅中,等水开翻上水面后,一圈一圈的揪片恰似春天琼花烂漫,煞是好看。一霎时,一碗面就端到你的面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家常有七八口人,都是母亲们用双手掐出,毫不耽误劳作。
掐疙瘩的厚薄、大小都很有讲究,有沾面揪和沾油揪的区别。由于面饧的时间长了,用手捻的时候会沾手,因此要蘸油或者面薄来避免。旧时,有钱人家大多吃沾油掐疙瘩,大小如拇指盖,形状酷似猫耳,故旧时也俗称“猫耳朵”。普通百姓一般是沾面揪。在旧时,“掐疙瘩”的功夫如何,还作为评判新媳妇家务能力的标准,灵巧能干的媳妇会将掐疙瘩制作得均匀小巧,又快又好,令婆婆满心满意;手笨的媳妇常常被婆婆骂作猪心一只眼(光会吃)。平遥掐疙瘩有别于忻州一带的揪片子,忻州一带的揪片是用三指(拇指、食指、中指)揪,揪出的面片大而厚,口感是另一种风味,与平遥掐疙瘩同出一路,但各自有别。
掐疙瘩的吃法也很多,一般有三大讲究:一讲浇头、二讲菜码、三讲小料。浇头有炸酱、打卤、蘸料、汤料等。菜码很多,山珍海味、土产小菜等可以随意而定。小料则因季节而异,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除了特殊风味的山西醋,还有辣椒油、绿豆芽、韭菜花、蒜等。百姓家日常一般浇卤,也可以热炒,可以作酸汤面,视个人口味选择。最常见的卤汁是西红柿鸡蛋汁;如过节或待客,则一般用白菜豆腐粉条加肉炒熟,拌着吃。
最具平遥特色的吃法是酸汤掐疙瘩。当你生病的时候,家人会给你格外的体贴,一碗酸汤面,是你生病时母亲对你格外的抚慰。碗中搁葱花、芫荽、姜末、老陈醋和胡椒粉,再滴几滴香油,用开水一冲,一碗鲜香无比的酸汤面就成了。当你喝噜嘶飒吞完这碗面的时候,你的头上渗出细细的汗珠,浑身冒热气,你会感到每一个毛孔无比地舒畅,你会觉得亲人对你的抚慰是如此的细腻、体贴,盖上被子蒙头一觉,醒来顿觉病魔赶走一半,这哪里仅仅是一碗面,这是去病的良药呀,是平遥的母亲们千百年来积淀的生活经验。这是生活之美,这是情感之尊。
相同的粮食,磨出的面粉不同;相同的面粉,做出的面食不同;相同的面食,制出的形状不同;相同的形状,调制的味道不同……同样的面食给人感觉却是天壤之别。以掐疙瘩为代表的平遥面食中,特别讲究“五味调和”。前面已经述及,在平遥吃面食,不仅会浇调面的卤汁,还会单独调盐、醋、酱、香菜等调味品。人们把这种拌面吃法叫“调和饭”。这种叫法,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烹调术“五味调和”的原则和根本要求。
“和”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烹饪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和”在平遥人的一碗面中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一碗面,调得口味适中,便一定会让人吃得五脏熨帖;若是五味失衡,再好的面吃在嘴里也难以下咽。“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这是《皇帝内经·素问》中的话。做到五味调和得当,这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一点盐,一小勺醋,一把芫荽、葱花,让手中的这碗掐疙瘩调和得口味适合,五脏熨贴。我们日日吃的一碗面里便包含着这种调和的智慧。
是啊,平遥人手里端的不仅仅是一碗掐疙瘩,更是平遥的祖先们千百年来劳动生活经验的积淀。如果来平遥旅游或做客,一定尝尝平遥的这碗掐疙瘩。
平遥面食有多少?真没有人能数得清。面食不仅多,名字还怪,游走在平遥古城的大大小小饭店里,你常常看到:握溜溜、碗脱、盆盆炝、切板板、栲栳栳、擦圪蚪,糊沓沓。外人看着一头雾水,平遥人一看却微微一笑:咥上一碗,美特啦。对平遥人来说,日常饮食,除了咥面,咥面,还是咥面。掐疙瘩是平遥第一精品,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吃的?你听听,居舍的女掌柜的又发话了:人们,今儿又吃甚哇?回答:努擦圪蚪哇。
擦圪蚪是百姓们日常饮食中的又一道美食,与掐疙瘩同属日常饮食中的上等面食。擦圪蚪几个字究竟该怎么写,没有仔细考证过,有写作“擦格斗”的,也有写成擦面的,还有写作擦蝌蚪的,不一而足。 由于此种面食形似蝌蚪而得名,记作擦蝌蚪应是正字,但蝌蚪在平遥方言中读为“圪蚪”,以音记字,从俗记作擦圪蚪。记得外祖父还曾告诉我,擦圪蚪还有一个很有诗意的雅号,叫“仙人过桥”。听到这名字,我立刻为祖先的学识而振衣肃冠。面食用字的随意性,反映了其产生于民间的特点,平遥很多面食都有这个特点。正因为它来源于民间,它具有了民间饮食的所有特点,粗糙简单,但却可口。
先说说食材,擦圪蚪的食材过去主要是高粱面,也叫红面;现在多用白面,也可以白面杂以窝窝面(玉米面)、豆面等。还有一种平遥称为二粉面的。
吃供应粮的年代,平遥擦圪蚪一直是高粱面擦圪蚪为主。 高粱面用优质高粱磨制而成,但高粱面黏性不大,粗涩难咽,口感不好,而且不宜多吃,吃多了不好消化。为了改善高粱面粗涩的口感,和面时往往掺搅一些榆皮面,这样既能增加高粱面的黏性,也能使其筋道,口感好。因此榆皮面成了高粱面的最佳“伴侣”。现今,白面擦圪蚪成了餐桌上的主食,红面擦圪蚪倒成了调剂品。
相比于刀削面,手擀面,猫耳朵,剔尖等这类面食,擦圪蚪制做方法相对粗暴简单,也更方便,和面的要求也不高。
先放适量面粉在盆内,白面最好是普通面粉,一般不用高筋面粉,高筋面粉擦起来太费劲。面粉中可以掺搅部分高粱面,以便容易擦下。和面时,一边将水徐徐倒入,一边用筷子搅拌均匀,和起后不宜多揉,揉多了出面筋,过于筋道,不容易擦。将面饧约十分钟,再均匀分成拳头大小的面团。
擦圪蚪不同于其他纯手工面食,它有专用工具,叫礤子。这种工具只在平遥当地使用,其他地方很少见。在两根约40厘米长的方型木棍中间,钉一片金属片,金属片呈拱形,一般是铜片,或者不锈钢的,金属片上整齐地凿开许多小窟窿,呈扁圆形,以便让面通过。再把翘起的鳞状部分开刃,使易于切割面团。一把趁手的礤子对于擦擦圪蚪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锅中放水烧开,架上礤子,左手按住礤子一头,右手握一块面团,蘸点水,以防粘连,把面放在礤子上,用手掌向前一下一下地推擦,像蝌蚪状的擦圪蚪就分别从扁孔中徐徐流入锅中。由于挤压,每一片面片上满是一棱一棱的皱褶,正是这些皱褶,能裹挟更多的调和,吃起来味道十足,让你享受五味调和的酣畅。
擦擦圪蚪既是技术活儿,又是力气活儿,是最见功力的。 平遥人把擦擦圪蚪形象地说成“努”擦圪蚪,一个努字,把擦时的费劲用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力气小一些的婆姨们很难擦出好擦圪蚪,每当这个时候,男劳力就上手了。 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热气哄哄而上,熏蒸着爬在锅沿上的男人,男人身穿二股筋背心,脖子上搭着白羊肚毛巾,不时地擦擦汗,汗气与热气混合,弥漫在屋里,擦圪蚪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了。 擦面时,右腿弯曲前蹬,左腿向后伸直,身体微微向前,左手握稳礤子,全身力量集中于右手,缓缓向前推面,想吃长点的,悠着劲,稳稳地,不急不躁,慢慢地擦,入锅的面长而顺;想吃短的,你就得风风火火,噌噌噌,速战速决,入锅的面短而精,入口爽而香。面擦完了,只见那面在锅里上下翻飞,争先恐后往出冒,恰似银鱼争食。这时候,撒一把青菜入锅,青白相间,煞是好看,拿大笊篱一搭一碗。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各种菜码,你就尽情地咥你的面。
配菜随意,农村更是方便,院子里的小菜园里有什么,就直接拿来做。茄子、辣椒椒、洋柿子(西红柿),可以做; 洋柿子、辣椒椒配豆角角,可以做;鸡蛋洋柿子可以做。 如果家里富裕一些,也可以用香味扑鼻的肉臊子汤,那就更香了。擦圪蚪的吃法“百搭”——可以清汤吃,可以浇菜吃,更可以炒着吃。
不管哪种菜码,哪种吃法,平遥人忘不了三样佐料,一是老陈醋,二是辣椒椒,三是蒜瓣瓣。一碗擦圪蚪进肚,直吃到满头大汗,口鼻通气,直吃到天地混沌,五脏熨贴,你不觉赞叹一声:美吃损啦!
趁着满口余香,我常常静心思索,我的祖先们是怎样的聪明啊!尽管他们戏称自己是修理地球的人,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在一天的劳作之后,他们何尝不想犒劳犒劳自己?但瘠薄的土地产出的只是微薄的希望,除了玉米就是高粱,除了黄豆就是土豆。他们硬是用这些粗杂粮,制作出令人惊叹的面食品种。尤其是这片土地上婆姨们,别看她们手脚粗笨,正是这一双双粗笨的手,制作出数也数不清的面食品种。
若说平遥人对面食的偏爱,掐疙瘩自然排第一,但它不借助于工具,全凭一双巧手。而擦圪蚪则必须有一把好礤子,请看每年清明前后,平遥返乡祭祖的人们,往往要偷时瞒分买一把好礤子咧。这咀嚼在人们口中、揉捏在人们手中的一团面,世代传承,成了平遥人魂牵梦绕的乡愁。
糊糊是平遥百姓经常食用的一种家常面食。早晚餐桌上经常见到,三天不吃就想。当你劳作累了,浑身乏力,口干舌燥之时,夹上一筷子糊糊,蘸上鲜香油辣的蘸水水,放入口中细细品味,你不觉叫一声:美塌啦!邻县人见了,来一句:喏喏喏,平遥家,就好吃怀糊糊。
平遥的糊糊一般用高粱面制成,也有用玉米面、荞面制成,甚至还用白面制成的。高粱面糊糊是最常食用的。在平遥,高粱被称为桃黍。用高粱磨成的面叫红面、桃黍面。因此,高粱面糊糊也叫红面糊糊,桃黍面糊糊。
糊糊的原材料高粱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平遥也大量种植。高粱实在是一种好东西,可以食用,可以酿酒,也可以制醋。其穗可以制作扫炕笤帚,主秆可以做洋柿子生长的架,或房舍顶棚的架杆;顶端秸杆可以制成秸箅子,用来盛放饺子或者其他食物;新鲜的嫩叶及青秆阴干青贮作饲料,可谓浑身是宝。
平遥方言把制作糊糊叫戳糊糊。戳糊糊看起来简单,但却是技术活儿。制作时一点儿不含糊,技术稍有差池,就影响口感。
戳糊糊用的高粱面,必须用头罗面,头罗面细腻口感好,用二罗或者三罗面制作的糊糊,粗涩难咽,一般不选择。
先把适量的桃黍面用凉水稀释成糊状,倒入锅中,再加凉水适量,把水烧开,开始撒面。 撒面要把握火候,水温在60-70度左右就要撒面,早了,做出的糊糊发黏,迟了,面进入水里,马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疙瘩,做出的糊糊夹生。下面时,不能将面一下子倒进水里,而是左手将面抓起,手指来回揉动,让面均匀地从手指间漏出,撒入水里。一边撒面,一边用右手所持的筷子在水里不停地搅动,锅中的面逐渐呈糊状,面糊中不时咕嘟咕嘟冒着铜钱般大小的泡泡,泡泡崩裂,一股白汽冲天而出,此起彼伏,持续不断。一直等到稠糊状的红面泛出光亮的时候停止搅动。
如果家里人口多,这个环节制作时的景象十分壮观。一人撒面,一人拿一较长较粗的擀面杖不停地旋转搅动。撒面的是女主人,面撒得均匀细腻,其动作像戏台上的演员,灵动洒脱;搅面的是男劳力,呼呼呼,布满肌肉的双臂孔武有力,飒飒生风,脸部肌肉绷紧,嘴巴撮紧,几圈搅下来,头上不觉渗出细细的汗珠,空气中透着微微的汗腥味,汗腥味和着面味,蔓延在农家小屋,散发出特有的生活气息。
这个环节,粗犷与细腻并存,豪放与婉约相携。女主人的温婉与男主人的壮实,粗糙的杂粮与精细的做法,形成一幅和谐的农家生活图景,其中蕴含的哲理,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才会深深体会悟到。
戳糊糊讲究三搅三捂,缺一环节都不行。刚才描述为第一搅,如果停留在第一搅之后就吃,面熟不透,口感生涩,黏稠沾牙,十分难吃。平遥人骂懒女人办下糊涂事就说:邋遢婆姨,又戳下生糊糊了哇!
等第一搅完成后,用铲子把面糊划成块状,盖盖用文火煮,煮三五分钟后,用擀面杖继续旋转搅成光滑稠糊状,加水再煮,一直循环三次。这一道工序最为关键,掌握不好火候会使糊糊夹生,甚至煳锅,最后连锅巴都吃不上了。因此百姓总结说,糊糊要熟,三搅三捂。完成所有工序后起锅,趋热用铲子把糊糊抹到较浅的瓷盘子里,凉凉等待食用。这一步也很关键,瓷盘事前需用凉水浸过,以防抹糊糊时粘连,糊糊要抹得薄一些,不要太厚,面饦薄光,吃起来顺口爽滑,如果太厚,嚼时一股浆糊感,不太好吃。锅里的糊糊抹完之后,把锅继续放火上小火烤,不一会,锅底就会形成一层脆噌噌的熰巴巴(锅巴)。这是农家小孩常吃的零食,纯天然的。
三搅三捂时,需要制作这一道美食的另一关键环节,制作调料水,平遥称作蘸水水。“糊糊”要想吃香,最关键要把蘸水水做香。锅中放底油烧热,几粒花椒爆香,再加蒜末、辣椒炒出香味,烹上葱花调料面,再加水熬成汤即可。也可以用西红柿制成,也可用当地特有的黄菜制成,不一而足。一个特点,鲜香油辣。用筷子夹一块儿糊糊,蘸上蘸水水吃即可。糊糊的吃法也有讲究,由于盘中的糊糊又薄又光滑,一般囫囵吞咽即可,不必细嚼慢咽。一个壮劳力,一顿吃掉五六盘糊糊不在话下。
吃糊糊还有个故事,说是“四清”中有个外地驻村干部,从来没有吃过糊糊。有一天吃派饭,主人做好糊糊,干部不知怎么吃,主人说,蘸着吃,干部听不懂方言,听成站着吃,立刻站起来把糊糊吃完,然后把蘸水水喝完。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在山西很多地方都有传说。
蘸着香辣可口的蘸水水吃一碗红面糊糊,就一碟咸菜,再喝一碗小米稀饭,一顿简简单单,甚至有些寒酸的餐饭便好了。但这是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年代,绝大多数平遥人的日常。
现在,人们的生活普遍提高,红面糊糊渐渐淡出人们的餐桌,粗细粮彻底换位。如今,这一面食又成为人们转换口味、怀念旧时光景的美味佳肴,而且出现了白面糊糊,其精度远比高粱面要筋韧的多。但一段时期后人们还是觉得高粱面糊糊更正宗,更有味,现在平遥还有几家以糊糊出名的饭店。
在缺衣少粮的年代,所有的粮食都很金贵,人们为了把肚子填饱,真是费尽了心思。既要节省每一粒粮食,又要把面食做得口感舒适,成为每一位家庭主妇的责任。平遥的奶奶、妈妈们就用这粗放的食物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糊糊之美,美在技术,美在调和,美在根植于人们心中的那一抹乡愁。当你远足归来,当你求学回家,当你做客异地,衣锦还乡,当你到平遥古城旅游,不妨再尝尝这碗平遥人念念不忘的桃黍面糊糊。
来源:古陶瓦三角区
楚优宁可没见过孙小凡欲言又止,还有些害羞的样子。
楚优宁让他进屋后,还给他热了杯纯牛奶,柔声问他:“受欺负了?”
孙小凡喝了口牛奶,就把杯子放下:“明天就杀青了!”
“恭喜你啊,你的作终于要完成了,是不是特地跑来找我要奖励的?”楚优宁笑眯眯的,眼睛还闪着光。
“明天有吻戏!导演说,不能借位。”孙小凡低着头,第一次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态表达自己难以言明的心绪。
“原来不是要奖励,是来跟我炫耀的?”楚优宁还是笑着,可很明显的,她眼里的光没那么亮了。
“都不是!”孙小凡别扭地说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楚优宁疑惑了。
“说出来你不要笑我!”孙小凡更加尴尬了,别看他表面上喜欢些口口花花的,可他背地里还是一个纯情小男生。
“好啦,你说出来我保证不笑你。”楚优宁笑起来,唇像心形,特别迷人。
孙小凡看着她的润泽的唇,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她的嘴小小的,真不知道亲起来是什么感觉。
明知道不应该在她面前造次,可是除了她,他真的没有能接近的对象了。
看孙小凡支支吾吾的,楚优宁都着急了,小手搭过来,拍了一下他的手背:“到底怎么啦?快说呀?”
“那个……明天拍吻戏……你能不能跟我……对一下吻戏……”孙小凡说完,脸都红完了。
楚优宁也没想到他会提这样的要求:“孙小凡,……你……”
“我知道……”孙小凡吞吞吐吐的说着,“虽然……但是……其实你也不亏的……因为我的初吻……还在……”
楚优宁笑不出来了,他那样子真的好可爱,跟他平常的硬汉风格一点儿都不搭边,真的柔弱得像是一只很需要顺毛的小白兔。
“你……没经验?”楚优宁也算是理顺了思路,怪不得他这么紧张,怪不得他这么火急火燎地来找她。
也难怪,人是自己领进门的,在这个圈子里除了她,他没有任何的依靠。
他来找她,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且,这种事来找她,她不是应该值得庆幸吗?最起码她通过这件事,知道了自己对他而言,真的不一样。
“我怕明天出丑,也怕初吻给一个……”他不好意思说没有“没有感觉的人”。
“你真没亲过?”楚优宁看着他,心有些疼惜了,二十五的男人了,喜欢过一个人,就一直喜欢着,哪怕他失望过,死心过,若不是到非离开不可的地步,想必他也不会斩断情丝。
“没!”孙小凡试探性问她,“你能帮我对戏吗?”
楚优宁想了想,还是答应了。
可是她真的怕,这一个吻之后,他就会把她的心偷走了,天知道现在的他,多像迷人的毒药,总是让人无法拒绝。
“要怎么开始?”孙小凡生涩得很。
“你坐过来一点。”其实楚优宁也紧张得要死。
“这样吗?”
“再近一点。”
楚优宁知道自己肯定不是一个好老师,因为她也真的没经验。
“可以了吗?”孙小凡已经能闻到她脸上的脂粉味了。
香香甜甜的,一如她给自己的感觉一样。
“嗯!”
“是这样吗?”
“嗯!”
“舌头用动吗?”
“拍戏的时候不用!”
“那现在呢?”
“你……自己感觉……”
“嗯……那我……”
“好的……”
……
“什么感觉?”楚优宁自己都紧张的要死,还要假装镇定在引导孙小凡。
“牛奶味的……”
她真的很甜。
孙小凡到了现在已经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了,大脑一片空白让他无法专心去思考如何提高吻技的事了。
三分钟之后。
楚优宁觉得自己在玩火,“凡哥哥……差不多了吧!”
孙小凡也怕过火了,恋恋不舍地放开她。
“可是……我又忘记技巧了……”孙小凡这不是忘记,而是舍不得她唇边的芳香。
也不知道是不是楚优宁爱喝牛奶的缘故,她身上真的有一股甜奶的香味,好闻极了。
“那,要不……再对一次戏?”楚优宁也知道这戏要是过不去,他明天非得把嘴亲肿不可。
这年头,其实演员也不好当,什么都要拍得真,连吻戏都一定要拍得唯美,不像老电视,一碰到亲热戏,就拉灯下帘子。
两人又对了一次吻戏,相比第一次的守规矩,孙小凡这次不再胆怯了,双手放在楚优宁的后背上,真的很希望将她揉入自己的心里去。
可理智告诉我他,他碰谁都行,就是不能碰她。
越是在乎的人,越是不敢轻易许下诺言。
碌碌无为的他,根本给不起她想要的未来。
假戏真吻!
爷就放纵一次!
就咬这一次!
孙小凡不再生涩了,像呵护葵宝一般,温柔地探寻着绛唇边的芳香。
孙小凡一直在克制着自己,楚优宁却在他的吻里迷失了自我。
其实她真的可以拒绝的,只是一场戏,作为投资人,她完全可以跟导演说用吻替的。
可是她放纵了……
是经纪人潜规则艺人的那种放纵……
毕竟,她也很想尝尝这个她一手造就出来的型男的味道吧。
甚至还有了一些独宠的意味。
她回应了。
轻轻的,像是蜜蜂蛰过一样,咬了他。
倔强的她,这是要留下罪证吗?
要跟陆双双吗?
“出血了!”孙小凡放在她手背的双手更紧了。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楚优宁慌乱地解释着她的有意。
“没关系。你喜欢就好。”孙小凡话里有话。
“谁喜欢咬你了!不要栽赃。”楚优宁推开提他,呼吸终于顺畅了。
他真是一杯芳香四溢的毒酒啊,总是让她欲罢不能。
“我回去了。”孙小凡的目的已经达成了,生怕再跟他独处下去,又会发生其他不可控制的事情。
楚优宁看了一下他他那被自己咬破皮的嘴唇,脑子里浮现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理了理思路,才朝她摆摆手:“好的,明天,我去接你!”
孙小凡点点头:“嗯,我等你!”
现在的人越来越少说成都话了,从幼儿园开始娃娃就被教育说普通话。一个成都人不会说成都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周及徐常年致力于整理、记录、保护四川方言,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能20、30年后,方言就基本上要死了。
与一本正经、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同,成都话天生就有一种自在轻松感,凝练诙谐,有着无限的表现力,不正代表着成都人乐观积极,富足闲适的性格吗?
你能放一杯盖碗茶、画一个大熊猫、做一碗回锅肉代表成都的慢生活、大熊猫、美食,可没有一样东西能代表成都话。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灿烂文明的城市,而成都话承载着它2500年的记忆。今天就跟你们摆一哈,成都话的名堂en是多!
有一种自称叫“龟儿子”
要知道,最初“龟儿子”可不是骂人的,而是成都人的自称。
成都别名很多,除开因蜀锦得名的锦城、因遍植芙蓉得名的蓉城,还有个少见的别名叫龟城。
据《搜神记》等古籍记载,公元前310年,秦朝统一巴蜀后,在张仪主持下修建城墙,可是修了几次就垮了几次。
实在莫法,只好按照梦里巫师指点,按照一个神龟行走的路线修筑城墙,才得以修成,所以成都又叫“龟城”。
之后还衍生出更玄乎的记载,说是成都每逢灾难,锦江都会出现“五丈为圆”“大若夏屋”巨龟,甚至是绿毛龟带着成百上千的龟子龟孙浮于水面三日。
成都人自称“龟儿子”,意思是龟城住的子孙后代,跟“炎黄子孙”没啥区别。至于之后为何演变成骂人的话,就不得而知了。
有一种分手叫 “拉豁”
成都人说恋人分手不说分手,而是说“拉豁”。
“拉豁”来源于“豁皮”,这个词来自于木料加工中的“改木料”。
民间改木料时,通常是将圆圆的树木改成方料(有用的部分)。去掉的无用部分叫“豁皮”,是薄薄的、不成形的、难看的样子。
拉豁,就是将圆木锯掉无用部分后的分离状态,无用的东西肯定要去掉。
后来就沿用于夫妻离婚、恋人分手,朋友分道扬镳了。
有一种舒服叫“巴适”
成都话“巴适”就是很好、舒服、合适的意思,同“安逸”意思相近。
“巴适”一词源于裁缝,以前人们穿衣无S/M/L号、均码号,基本上是裁缝为人定做。
严格的裁缝师傅要量人身上200+个点位的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才能够贴近肌肤和身体的每个部位,这叫“巴”。定做完后的衣服,穿上身时才合适,这叫“适”。
所以,很得体的衣服穿在身上就合身,成都人把这种感觉叫做“巴适”。
有一种饭叫“赏午”
老成都人常常说的是“少午”,即中午饭的意思,其实应该是“赏午”较为贴切,“少午”是误读。
相传很久以前,人们那时一天只吃两顿饭。有个地主因为儿子结婚要赶修新房,请来好多长工在家干活。
人虽多但大师傅却只有一人,此人仗着自己是领头的,便指手划脚常常偷懒。主人怕耽误儿子婚期,为鼓励他多干活,就在中午时奖励一顿丰盛的午餐给他。
几天后,师傅发现徒弟们都没干劲儿。于是,给主人商量所有人都加一顿午餐。这下,长工们再也不偷懒了,新房提前完工。
后来,人们为了多干活,干好活,就改为一日三餐。所以,中午那顿饭就叫“赏午”了。
有一种失望叫“喔祸”
成都人经常说“喔祸”,即:完了,遭了,无法挽回了的意思。“喔祸”系感叹词、语气词。
别小看这个语气词,虽然此词表面上没有明确的表意,但听话的人却分明晓得你要表达的内容了,可谓言简意明。
相传,有一爱面子广交友的二百五,此人常常被狐朋狗友骗吃骗喝还被骗钱,回家少不了给老婆来一场男女“武道”。
彪悍的老婆边打边问道:“你是不是又遭骗了?”
他回答:“喔!”(是)
老婆又骂:“你整天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你说是富还是祸?”
二百五头都不敢抬再答:“祸!”(是祸)
老婆看到二百五窝囊样子更生气了,说:“你娃头儿整天就只晓得“喔、祸”,这个家迟早要被你狗日的“喔、祸”掉了!”
在门外听墙根儿的邻居们,听到最清楚和最多的就是“喔祸”这个词。有人问这家发生什么事了?邻居们就说“喔祸”了。
从此,“喔祸”就流传成遭了、弄错了、搞拐了、不可挽回的意思。
有一种结束叫“杀角”
“杀角”这句话四川人基本懂得起,即完了、结束的意思。但此话如何来的?大家未必晓得。
大邑县有一个教育基地叫“收租院”,说的是当年收租的整个过程。其中有个塑像就是收租人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片,解说员说这是拿来打人的,其实错了,这根竹片就与“杀角”有关。
以前地主收租时农民要缴纳如数的粮食,那时丈量工具是“斗”,斗是一种方形器具。缴纳方为了少交租,会把斗里的米堆一个尖尖,这样看起来大米很多。
而收租方却认为没有达到交租量的要求,于是就会用那个竹片从米尖尖处砍下去,把米抹向“斗”的四个角,等四角填平后,再来看租够不够。
抹平之后显然斗还没有装满,于是交租人就不得不再添加谷物,这才算“杀角”了(交完了)。
有一种廉价叫“相因”
成都话里的“相因”,即便宜的意思,来源于“相应”或者 “相阴”。
“相应”一词汇出自于扬雄是《太玄》的“应”首的首辞中:“应: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上下相应”。“相应”即向阴的意思,因为阴在易经中代表低贱,所以,这个词汇就被老百姓传用到了生活中去表达低贱的意思了。
这个词曾出现在《喻世明言》卷二: “梁尚宾听说,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不得不说,老成都人酷爱“相因”,买东西不砍价都不像成都人。
那些年,有人30、40元到郊外农家乐吃喝耍一天。第二天,邻居、同事、朋友没得哪个不晓得的,他捡了一个大“相因”。
到菜市场,就会发现成都人特有的矜持和优越感。哪怕买几颗葱、一把菜、几两肉,他也要砍砍价,占点儿“相因”。
你看他慢悠悠地迈着步子回家时的样子,仿佛手里拿的不是菜,而是金元宝一样。
有一种茶壶叫“长嘴壶”
为啥子成都掺茶的茶壶嘴嘴,在全国是最长的?这不是成都人想精想怪的,还真有点说法。
在川茶“龙行十八式”时期的成都,有很多吊脚茶楼,是那种空间狭小且悬吊在河边,靠着几根柱子撑起的小木板房。
由于这种茶房茶钱“相因”,所以茶客很多。而茶博士无法挤到桌边去掺茶,便想到用长嘴铜壶来给客人续水。
长逾一米多的细长壶嘴,倾出一条细长水柱,茶杯里绿叶翻滚,须臾之间,热水与茶碗口齐平,绝不会漏出一滴。
如果滴到茶客身上,是要陪耍档的(吃不了兜着走),就是这个原因,长嘴铜壶掺茶的功夫成了茶艺表演受到青睐,后来就成为四川茶文化的一大亮点。
有一种聊天叫“摆龙门阵”
为什么四川人“聊天”叫“摆龙门阵”?那就先从“龙门阵”说起。
“龙门阵”一词来源于成都,得名于唐朝薛仁贵东征时所摆的阵势,专门用来指那些变幻多端、复杂曲折、波澜壮阔、趣味无穷的摆谈。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二《六指头》: “尊公公,你且听,从未见此龙门阵。他各人,爱吃酒,醉了发疯乱开口。”
后来,人们把一切讲故事、闲谈、聊天,都统统称之为“摆龙门阵”。
“摆龙门阵”关键是这个“摆”字,其“摆”字在成都话里成了说谈、表述,讲解的意思。
成都人摆龙门阵,无边无际,无拘无束,天上人间、自然风光、社会现象都可以随便摆。
人们聚散来自偶合,心无顾虑,畅所欲言,胸无预谋,侃侃而谈,于心于身皆是愉悦。
有一种指路叫“抵拢倒拐”
外地人来成都问路,成都人都很热情把手一指说:“抵拢倒拐就到了!”外地人却听不懂这意思,误以为成都人乱指路,其实不是的。
“抵拢倒拐”的意思是路走到头了再拐弯,这个词和成都街道的布局息息相关。
老成都的大街小巷很少有堵死了的路,基本上都是通的,只要方向对,不怕花时间,随便怎么穿梭都能走到目的地。
有一种刑法叫“敲沙罐”
“敲沙罐”在成都话中,是骂人和诅咒别人不得好死的意思。
“沙罐”即“脑袋”, 敲沙罐就是被枪毙的意思。那为什么脑袋偏偏和“沙罐”相关?
这说来话长,相传以前,四川一带迷信盛行,导致算卦、占卜生意好得很。成都龙潭寺当地有一个装神弄鬼的迷信人,常常用沙罐来占卜。
有一天,他用主人家的沙罐来为主人占卜,兴奋地边说边敲,一不小心将沙罐敲碎了。他怕赔偿,就编了个谎言来吓唬人,一本正经说这是“凶”卦,有人要掉脑袋,主人吓得给了他银子叫他赶快走。
后来,就有了敲沙罐一说。比如:“你娃坏事做尽,是要遭敲沙罐的!”。
有一种无效叫“涮坛子”
“涮坛子”,即:“空事”“无聊”“无效”“空了吹”之意。
相传不知哪朝哪代,结为牟取暴利,官府控制食盐,弄得食盐供应紧张。而那个时期,四川的老百姓生活不富裕,家家就自己腌了泡菜,泡菜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咸。
由于穷,泡菜吃完,就舀泡菜坛子里的酸水拌菜吃,酸水舀完了,就涮坛子。
有一家小孩,那天尝了煮青菜,觉得实在寡淡,难以下咽,就哭着要涮坛子。妈妈无奈说:“坛子早就涮得无一点儿盐味了,再涮还是空事!”
孩子大哭不止,邻居听后说,这娃娃又在“涮坛子”了。
此话经约定俗成,“涮坛子”就逐步成了说空话、开玩笑、言而无信、戏弄人的代名词了。
早些年,成都人有“涮坛子”的性格,从茶馆的数量你就看的出来。成都历来有三多:饭馆、茶馆、茅房,而最突出的就是茶馆,遍布大街小巷。
成都人明晓得可以在家里、在办公室、坝坝头喝茶,但他们就不,偏偏要去茶馆里头凑热闹。
因为,茶馆里头的龙门阵几乎都是在“涮坛子”,成都人要的就是这个派头。
有一种骂人叫“砍脑壳的”
五、六十年代,成都的街娃儿些废求得很,连自己妈都要骂他是“砍脑壳”。
“砍脑壳”一词,即旧时的成都妇女对深恶痛绝的人之咒骂语言。其实,当妈的骂儿子是“砍脑壳”的,并非真的诅咒儿子,只能说是爱之深恨之气,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那“砍脑壳”究竟是从哪说起呢?话说1932年,成都有三个大军阀: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三人联手成立了三军联合办事处。
土匪出身的石少武,被刘文辉\"招安\"收为干儿子,因为他打仗亡命,很快被提升任旅长。得道升天的他,从此仗持势力,横行霸道,欺压良民,恶贯满盈,是个十足的\"花花太岁\"。
1933年,刘文辉又与邓锡侯两军激战时,刘部不支,败退雅安。石少武被擒后遭到砍头处决,终于得到报应。老百姓吐了口恶气,大快人心地说:“这虾子就是一个砍脑壳的!”。
后来,就把“砍脑壳”作为一句诅咒语了。
有一种忽悠叫“扯垛子”
“扯垛子”在四川话中即撒谎、骗人的意思。“扯垛子”其实是与过去川西坝子农村里头扎草人来吓唬麻雀有关。
据说,麻雀曾经在川西坝子闹过灾害。为赶跑麻雀,田坝头就到处扯起了一个个的草垛子,以求保护庄家。
传说有个丈夫好吃懒做,一天,他背着老婆去打麻将了,傍晚才回来。老婆审道:“搞啥子去了?”懒汉答:“我扯垛子去了。”老婆没再说什么了。
一天,女人路过自家的田地,见庄稼被麻雀糟蹋得不成样子,而田里根本没有草垛子。她回家大怒道:“你一天到晚尽给我扯垛子,垛子呢?庄家呢?粮食呢?”懒鬼只好交代了自己的撒谎行为。
后来,“扯垛子”在四川话里就成了撒谎、不诚实的意思了。
有一种炫耀叫“洋盘”
四川话说的洋盘,是指洋气、拉风之意,无贬义,略带调侃。
大约上世纪50-70年代,那时四川生活并不富裕,饭菜全是用土巴碗装。但当时已有少许餐厅餐桌上,开始兴起用盘子装菜,这样的摆盘很拽,有股子洋人吃西餐的品味。
能在这样的饭馆里吃饭,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所以,“洋盘”就象征着吃好馆子,你娃又拽实地吃喝了一顿。后来生活好了,“洋盘”到处都是,再无人谈论“吃洋盘”的事了。
后记
方言携带着一方水土看不见的DNA,记录了它来自哪里,经历了什么,过去是什么样子。它是维系传承的纽带,也是排解乡愁的工具,有些血脉里的东西,等你去了远方,就成了你的根。
成都话里“鞋”叫hai,“街”是 gai,“巷”是hang,但是现在,更多人都把它说成了xie,jie,xiang。这其实已经演变成一种靠近普通话、带着方言声调的语言;甚至很多人干脆连方言都不说了,直接说普通话。
若等到老一辈成都人离去,沐浴在“椒盐普通话”长大的一代人,怕是都听不懂地道的成都话了。
可成都话是没办法有物质外形的,它是某种程度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城市的发展令它没落,而我们有义务记住并传承下去,因为我们是成都人。
成都方言八级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包谷”是指:
A.农民 B.小麦 C.蝗虫 D.玉米
2.“批噻噻”是形容一个人:
A.舌头长,搬弄是非 B.一种腌制品 C.长得强壮 D.一种交通工具
3.“叮叮猫 ”是:
A.猫猫好可怜 B.蜻蜓 C.人长得瘦小 D.螳螂
4.“泡梢”是:
A.骂一个中年妇女体型象泡菜罐 B.指卖泡菜的少女 C.夸年轻女孩发育的好,长得水灵 D.一种泡菜名称
5.“梭椰子”是:
A.给买椰子的人取得绰号 B.骂一妇女体型象椰子 C.夸小伙子肌肉发达 D.骂一女人乱
6.“秋瓣儿”是:
A.说某人厉害 B.说某人是黑社会打手 C.骂某人土气、精神涣散 D.夸某女孩会持家
7.“剁皮”是指:
A.饺子皮 B.黑社会去做掉某人 C.肚子 D.把猪肉上的皮去掉
8.“哈开”是指:
A.笑翻了 B.用手乱掏 C.对着冻僵的手吹热气 D.傻得不着边际
9.“抓卷儿”是:
A.一种游戏 B.洛带镇特产的一种花卷 C.烫卷发 D.抢电影票
10.“长毛兔”是:
A.留长发的男人 B.猕猴桃 C.冤大头 D.猴头菇
11.“日不拢耸”是:
A.衣着不整 B.“老二”不够长 C.太阳光太毒 D.女性胸部较大
12.“边花儿”是:
A.路边的花 B.妖娆的女人 C.玻璃球 D.独眼龙
13.“水叶子”是:
A.湿面 B.一种水蛇 C.利用水力的磨盘 D.翠鸟
14.“下嗓”是:
A.大声喊 B.饭局结束 C.钓鱼的一种技巧 D.下午
15.“嗓等”是:
A.傻乎乎地等着 B.哥们 C.下河捞鹅卵石 D.铁砧
16.“扯马股”是:
A.撒谎 B.挖野菜 C.一种游戏 D.老年人跳交谊舞
17.“广耳屎”是:
A.很大的耳屎 B.一种动物的排泄物 C.形容人很傻,不开窍 D.一种成都当地小吃
18.“豁别个”意思是:
A.黑社会杀人 B.把猪破开 C.欺骗人 D.豁出去了
19.“球光光”指:
A.皮球表面很光 B.妇女胸部很大 C.足球比赛射门不进 D.莫明堂
20.“鬼迷日眼”意思是:
A.形容人行为怪异 B.日食 C.一种宗教风俗 D.形容男女乱搞
21.“惊风火扯”意思是:
A.下雨天打雷闪电 B.急急忙忙大惊小怪 C.风湿的一种 D.心情很沉痛
22.“胎神”指:
A.成都人信仰的神仙 B.孕妇对自己肚子的小宝贝的昵称 C.傻子 D.汽车轮胎的内胆
23.“搞求不醒豁”指:
A.弄不懂 B.男女房事的时候把女的弄死了 C.睡得太死 D.去发廊找小姐
24.“打燃火”指
A.把打火机点燃 B.吃火锅时点火 C.扑灭燃烧的火 D.发怒
25.“杀角”指
A.结束 B.动物 C.一种刀,类似兰博用的 D.杀人
二、选择填空题(每题5分):
1.“豁皮”是?
A.说某人是单眼皮 B.豆腐皮 C.鸡皮 D.骂某人是丑八怪
2.“挂挂钱”是?
A.一种玩具 B.夸某人很有钱 C.骂某人很好欺负 D.一种挂钱的技巧
3.“刘前进”、“贾淑芬”为什么常出现在成都人的交谈中?
A.因为他们是成都一对恩爱夫妻,在成都就象梁祝在苏杭一样有名 B.因为他们是六七十年代著名的劳动模范,让人钦佩 C.因为他们是成都著名的经商者 D.因为他们是神、假的代名词。
4.“飞飞儿”是?
A.飞机 B.小鸟 C.小纸张 D.色狼
5.“麻花”是?
A.一种花 B.天花 C.性病 D.一种食品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看你是不是个“资格”成都人?
留言精彩者我们会送出小礼品
满分选手低调路过~
作者:王善忠、林投
编辑:林投
设计:蒋莉
漫成都小编微信:jinshanmama2014
当你醒来时旁边站着一对双胞胎女仆是个什么体验?就在刚刚486睁眼后发现是陌生的天花板,卧室中的陈设较为奢华,肚子上的伤口也不见了,想来是托了爱蜜莉雅的福终于避免了死亡回归。
从房间出来后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可486走了一段时间后竟然发现又回到了原点,看样子必须找到正确的房间才能出去。按照多年的游戏经验最初的房间肯定是出口,果然当他打开房门后面前出现了一位金发双马尾萝莉,经过询问后才知道对方正是这所禁书库的管理员贝蒂。
不过486轻佻的话语激怒了她,只见她慢慢走到486面前,贝蒂从486身上抽取了一部分魔力确认了他没有敌意,也稍微教训了一下。486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萝莉性格竟然这样的腹黑,最后实在撑不住晕了过去。
当他再次醒来时又看到了熟悉的天花板,而一旁正是开头的一对双胞胎女仆。正在486口头花花的时候爱蜜莉雅敲门将他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众人来到了会议室,这时一位衣着奇怪、口音奇葩的人走了进来。486还以为是庄园请来表演的小丑,大笑着拍了拍对方的后背。一旁的爱蜜莉雅却小声提醒他对方是这座宅邸的主人罗兹瓦尔,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餐桌上众人向486介绍了这个国家的背景,令他没想到的是爱蜜莉雅竟然是国王候补之一,而罗兹瓦尔则是她的支持者。作为救了候选者的人486可以提出任何一条要求作为奖赏,于是486开始了他的异世界打工生涯。
拉姆开始向他介绍宅邸的各处房间,轮到洗手间的时候486觉得这种豪宅的洗手间也与众不同,然而当他打开后486被愤怒的贝蒂踹了出去。当他再次打开房门时,门后竟然真的变成了洗手间。拉姆告诉他,如果贝蒂将气息抹去后,不将宅邸的所有门打开是无法找到她的。可486却不信邪,他凭着直觉打开了近处的一扇门,门后果然连接着禁书库,连帕克都开始称赞他的运气。
参观完宅邸后,486正式开始了他的工作。可他之前是个资深宅男,家务什么的完全不擅长。一天下来,他的双手都布满了伤口。不过在晚上看到爱蜜莉雅的笑容后,486顿时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了。半夜,486因为爱蜜莉雅的笑容怎么都睡不着,最后还是数着帕克才得以入眠。
第二天一睁眼,面前又出现了双胞胎女仆,可她们的语气却十分的生疏,这让486感觉非常奇怪。哎呀客人什么的,你们俩玩笑开过头了,伤口..不见了。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