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出广西进入湖南,沿209国道一路北上,我们的下一目的地是湘西凤凰古城。在湘南过了靖州就进入了怀化市会同县,在这里奇迹般地走进了粟裕大将的故里。在当时能有幸来到粟裕大将故居,完全是因为在209国道边看到上图的这个牌楼,才知道名震天下的粟裕大将故居就在这里。因对粟裕大将极为崇敬,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前往粟裕大将故居祭拜。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粟裕大将故居,就位于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端的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村,距会同县城约8公里,离209国道仅0.5公里,交通极为方便。
从故居的介绍资料中了解到,此旧居建于清光绪年间(1851-1861),分为东、西两个大院,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小房间有30余间,可见粟家曾经也是大户人家。两个大院中间有一条村道和小溪通过,小溪右边的东院为正屋,是家人居住之地。房屋坐东南朝西北,由三栋两层的木房组合构成,分为前厅、正屋和横仓楼。其中前厅为“品”字型客厅,前厅与正屋之间有一“一”字型天井,两者正好构成“一品” 之意,寓意深厚。整个房屋建筑均为面阔三间的穿斗式梁架结构,房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极富湘西民族特色。可惜多年未经修缮,院落及房屋显露破旧之态了。
粟裕大将,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淮海战役、上海解放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指挥者,造就了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功不可没的贡献。粟裕将军的军事造诣为世人公认,有人这样评价粟裕将军:这个人智如张良(直接与军决战于长江以北);才如韩信(孟良崮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逝世后与在战争中牺牲的官兵同葬)
抗日战争时,他的指挥才能就曾让日军胆寒,日军将领冈村宁次评价粟裕将军“此人打仗经常是破常规、出奇招,常常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想不到的时候狠狠地咬你一口,毫无规律可寻。” 民间流传着关于粟裕将军的这样几句话,高度评价概括了这位大将的一生:“一生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长江,五虎战将,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战役,百战百胜,千将之首,万古流芳。”
我们到这里时,粟裕大将的故里规模还很小,没有游客更没有前来参观的人,不知这几年怎么样了。当时几间房屋很是破旧,屋内光绪特别暗,陈设简陋,展出的东西也非常的少,看门的人是粟裕大将的一个本家亲戚。能看得出这个故里是由粟裕大将本家人员建立的,因为没有资金也收集不到太多的物品展出,当时的地方政府并没有重视和给予资助。一代名将的故里给人一种很悲凉的感觉,看完心情很是压抑。好在粟裕大将故里周边的风景秀丽,一代名将风骨犹存。
欢迎朋友们点评指导并敬请关注。
作者:周德春
1934年8月至1938年3月,粟裕率部挺进浙西南,为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付出巨大牺牲,在统治的腹心地区孤军奋战,表现出他对党和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挺进浙江
1934年6月,在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前夕,红七军团奉命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闽浙赣皖统治的深远后方,掩护中央实施战略转移,推动抗日运动。
7月6日晚,先遣队约6000人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浴血征战。其间,一度转战浙西南的庆元、龙泉,进占庆元县城,取得竹口大捷。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机关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长征。至此,先遣队奉命保存实力,进入闽浙赣苏区,结束4个月的“小长征”。先遣队以弱小的兵力,浴血敌后,征战1600余公里,掩护中央实施战略转移,高举抗日大旗,并为各游击区留下军事骨干,作为先遣队参谋长的粟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5年1月,先遣队与红十军合编的红十军团(仍称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区遭敌重兵包围,指战员大部牺牲,战略策应长征的行动遭受挫折,粟裕指挥先头部队浴血突围,转移至原闽浙赣苏区的德兴县广财山,找到闽浙赣省委,保留了革命力量。
省委随即传达苏区中央分局电令,以先遣队先头部队和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浙江是统治腹心地区,斗争环境特别恶劣,1927年6月建立的浙江省委屡遭破坏,不到两年就更替了十位书记(代理书记),致使1929年4月中央被迫撤销浙江省委建制;全省相继爆发的60多次农民暴动和红十三军的斗争均遭镇压。以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仅500余人的挺进师,不惧兵力弱小、匮乏、毫无接应,抱着继承先烈遗志、誓死挺进浙江的坚强决心,誓死出征。途中遭敌袭击,电台被毁,与上级失去联系,陷入孤军奋战后,依然义无反顾,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打开进入浙江的局面。
为实现战略转变,部队在闽北开展整训,建立政治委员会加强领导,以适应游击战。接着,挺进师往返转战于闽浙边,吸引、调动敌人,造成敌人误以为挺进师将立足闽浙边,然后于4月下旬在庆元斋郎精心部署,迎击被吸引而至的近4000敌人,取得大捷,打开进入浙西南开辟根据地的通道。
转战浙西南
斋郎大捷后,粟裕和刘英率部乘胜挺进浙西南腹地,在松阳县境得到当地进步群众组织的欢迎后,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开辟根据地。1935年6月上旬,挺进师各部会合于松阳县小吉村,召开政治委员会会议,部署创建根据地。7月,粟裕率挺进师师部机关进驻至遂昌县王村口,全面开展根据地建设。
为吸引和牵制敌人、战略策应长征,挺进师广泛开展游击战。每到一地首先消灭的区乡武装和地方势力,然后开仓济贫,打土豪分发浮财,发动群众投身革命。开展八一军事大,主动出击,袭击大小城镇19个,把革命烈火烧到浙赣铁路线。在松阳、遂昌、龙泉、江山、浦城五县间建立革命根据地,轰轰烈烈地开展查田、插标、分青苗的土地革命。
挺进师的斗争,迅速吸引了军。1935年8月,调集以第十八军为主力约7万兵力,大举“清剿”浙西南。粟裕等创造性地实行“敌进我进”,留下第二、五纵队在根据地内坚持,率主力突破敌包围圈,挺进敌后,转战闽浙边,吸引、调动敌人,后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会合,组建闽浙边临时省委,联合开展斗争,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
1936年2月以后,刘英率突击队在浙南开展工作;粟裕率牵制队广泛游击,数度转战浙西南,在龙(泉)浦(城)江(山)遂(昌)边建立游击根据地。1936年6月,粟裕率部收复王村口时,仔细侦察分析敌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然后根据敌人布防严密、当地老农判断近日有暴雨天气的信息,率部于深夜出发,跋山涉水绕过王村口向衢县方向开进。途经独口村时只缴敌哨兵的枪械,任凭敌哨兵逃回王村口,待敌人确信红军已开赴衢县时,又把部队秘密拉回到龙泉住溪,然后利用暴雨大雾天气和敌人放松布防之机,突袭王村口,无一伤亡地收复王村口。这次行动表现出粟裕坚持以最小牺牲换取最大胜利、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1937年初,再次大举“清剿”挺进师,粟裕等针对敌人的大拉网战术,将部队“化整为零”,分兵游击。4月,粟裕率部活动至遂(昌)宣(平)汤(溪)边区,与谢文清部会合,建立游击根据地,依托根据地出色开展反“清剿”,使敌哀叹“未奏肤功”。
实现抗日夙愿
自1934年7月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开始,粟裕始终把宣传、推动抗日运动作为重要任务,在挺进师开展活动的各地,到处都有“红军是抗日的武装力量”“废除条约”等宣传抗日的标语。
粟裕非常关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不仅一再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且在失去上级领导的情况下,自觉地根据形势不断调整斗争策略和政策,用实际行动争取团结抗日。一是将挺进师没收委员会改为征收委员会,不再打土豪筹集经费,而是根据地主豪绅的负担能力,向其征收抗日捐;二是推行“白皮红心”的两面,对乡镇长和保甲长,由镇压改为争取,使他们为红军服务;三是区别对待士绅和中等商人,进步的欢迎,中立的允许来去自由,继续营业不受侵犯,欢迎平原城镇的殷实客商进山做买卖,发展山区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四是改“欢迎士兵杀死官长拖枪当红军”为“欢迎官兵枪口对外,同红军一起共同抗日”;五是做好团结和争取城镇知识分子的工作,许多知识分子手中的书报,成了粟裕了解和分析形势的重要信息来源。
1937年9月,率部活动在浙西南的粟裕,根据形势和“投降了”“红军被收编了”的传闻,敏锐地觉察到国共两党可能已开始合作抗日。得到证实后,他立即向遂昌县当局倡议合作抗日。9月18日,遂昌县当局复函,要红军派全权代表到金岸“接洽”。高度警惕的粟裕识破对方欲收编红军的阴谋,要求对方派代表到根据地谈判。
10月14日,粟裕指派谢文清、刘清扬与遂昌县当局代表在根据地中心门阵村举行和谈,达成合作抗日协议。10月19日,粟裕率部开赴浙南集结待命。离开门阵前,许多根据地农民积极分子要求参加红军上前线抗日,但粟裕坚持不带走有家庭负担的同志,不增加群众负担,只带走了没有家庭负担的7人。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挺进师主力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离开浙南,奔赴皖南前线,开始驰骋抗日疆场和解放战场。(周德春)
来源: 学习时报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