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朴姓的来源和历史 朴姓是读piao还是pu

发布时间:2024-04-14 19:56:57作者:舍我其谁来源:互联网

朴姓的来源和历史 朴姓是读piao还是pu

本文目录一览:

这些姓你还在读错吗?

“尉迟(wèi chí)恭,你好!”

“你说什么?有胆你再说一遍!”

生活中,你肯定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念错了别人的名字,尚可求得原谅

可如果念错了别人的姓

那就尴尬咯

中国有几百个姓氏

有的是多音字

有的是生僻字

有的还很容易读错

今天,教你这些姓氏怎么读

多音字:读音相异

中国人的姓当中,有一些是多音字。这里总结了一些一字多音的姓氏给大家。

仇,读【qiú】,不读chóu。如明代著名画家仇英。

朴,读【piáo】,不读pǔ。此姓朝鲜族多见,如韩国前总统朴槿惠。

单,读【shàn】,不读dān。如《说唐》中的单雄信。

解,读【xiè】,不读jiě。如明代才子解缙。

区,读【ōu】,不读qū。如柳宗元《童区寄传》中的区寄。

查,读【zhā】,不读chá。如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

繁,读【pó】,不读fán。如写《定情诗》的汉末诗人繁钦。

瞿,读【qú】,不读jù。如革命家瞿秋白。

员,读【yùn】,不读yuán。如唐代诗人员半千。

能,读【nài】,不读néng。如宋代名医能自宣。

阚,读【kàn】,不读hǎn。如三国时吴国学者阚泽。

都,读【dū】,不读dōu。如明代进士都穆。

乜,读【niè】,不读miē。

缪,读【miào】,不读móu。

句,读【gōu】,不读jù。如宋代进士句克俭。复姓句龙,也读gōu。

阿,读【ē】,不读ā。

多音字:声调不同

还有一些多音字,声调不同,用于姓氏时也容易读错。

任,读【rén】,不读rèn。如《笑傲江湖》女主角任盈盈。

要,读【yāo】,不读yào。如春秋时著名刺客要离。

华,读【huà】,不读huá。如数学家华罗庚。

过,读【guō】,不读guò。

应,读【yīng】,不读yìng。如香港艺人应采儿。

曲,读【qū】,不读qǔ。如唐代司空曲环。

訾,读【zī】,不读zǐ。如元代有名孝子訾汝道。

哈,读【hǎ】,不读hā。如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

钻,读【zuān】,不读zuàn。

谌,读【chén】,不读shèn。如羽毛球运动员谌龙。

一字多音,姓氏读多音

同样,一字多音,姓也不同。

折,一读【shé】,一读【zhé】。

盖,一读【gě】,一读【gài】。一般念【gě】,如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

隗,一读【kuí】,一读【wěi】。

乐,一读【yuè】,一读【lè】。一般念【yuè】,如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

种,一读【chóng】,一读【zhǒng】。一般念【chóng】,如北宋末年名将种师道。

覃,一读【tán】,一读【qín】;一般读【qín】。

召,一读【shào】,得姓始祖为周武王之弟召公姬奭(shì)。一读【zhào】,为傣族姓。

相,一读【xiāng】,一读【xiàng】。

容易错认的姓

这些容易认错的字你都读对了吗?

逄,读【páng】。

桓,读【huán】。如东晋大将桓温。

蒯,读【kuǎi】。如汉初谋士蒯通。

殳,读【shū】。

厍,读【shè】。如北周大臣厍狄峙。

靳,读【jìn】。如演员靳东。

郄,读【qiè】。

昝,读【zǎn】。如清代书画家昝茹颖。

逯,读【lù】。如汉代大臣逯普。

郦,读【lì】。如汉初名臣郦食其(lì yì jī)。

麹,读【qū】。如隋代高昌国国王麴伯稚。

璩,读【qú】。

郗,读【xī】。但古籍中也有读chī的。

妫,读【guī】,不读wěi。

郏,读【jiá】。如清代著名画家郏伦逵。

郜,读【gào】。如国足运动员郜林。

易读错的复姓

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复姓也很容易读错哦。

令狐,读【líng hú】,不读lìng hú。如令狐冲;令单独作姓时读lìng。

尉迟,读【yù chí】,不读wèi chí。如唐初大将尉迟恭;尉单独作姓时读wèi,如战国时著名军事理论家尉缭。

万俟,读【mò qí】,不读wàn sì。如南宋奸臣万俟卨(mò qí xiè)。

澹台,读【tán tái】,不读dàn tái。如孔子弟子澹台灭明。

皇甫,读【huáng fǔ】,不读huáng pǔ。如晚唐诗人皇甫松。

长孙,读【zhǎng sūn】,不读cháng sūn。如唐初名臣长孙无忌。

宰父,读【zǎi fǔ】,不读zǎi fù。如孔子弟子宰父黑。

亓官,读【qí guān】。如孔子的妻子亓官氏。

毌丘,读【guàn qiū】,不要读作 wú qiū 或 mǔqiū,也不要写作“毋丘”或“母丘”。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倪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5000万韩国人,这3个姓占了2500万,还都跟中国有关

熟悉越南的朋友都知道,越南有40%多的人姓阮,还有黎、李、陈、吴等大姓。

为什么呢?因为越南曾是中国的藩属国,这些姓向上追溯几十代,都是从中国中原地区迁徙过去的。

清末越南官员

一水之隔的日本,唐宋之际也与中国交往密切,但是在中文传入日本的时候,日本是没有成体系的姓氏,自然也用不上。

真正继承了中国的姓氏文化的,除了曾为附属国的越南,就是与我们渊源颇深的韩国了。

韩国汉姓的由来

最早的时候,朝鲜人并没有姓,只有名,互相之间的称呼,估计都是“二蛋、狗剩”之类的。

自从周武王伐纣,箕子朝鲜就成为了西周的一个诸侯国,存在于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北部。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等到汉武帝设立四郡,将朝鲜半岛纳入汉政府的管辖范围内,朝鲜与中原的交流就更加频繁了。

恰逢中原遭遇五胡乱华,很多辽东四郡的汉民为了躲避战乱,迁入高句丽甚至朝鲜,这其中不乏文化名门,比如出身清河崔氏的崔毖就带领族人迁入了朝鲜。

朝鲜人一看人家中原人知书达礼,我们也不能太粗俗啊。

于是,朝鲜贵族的阶层开始竞相模仿汉人姓氏,从高句丽末期的名将乙支文德、名儒李文真等人的姓名来看,当时贵族阶级的姓氏已经完全汉人化了。

然而,在高句丽被大唐灭亡之后,其臣民绝大部分都留在了今天中国的境内,融入百济、新罗的人极少,因此朝鲜人不得不“从零开始”给自己找姓氏,也因此留下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传说和故事。

借来的李、被赐的金

早在唐代,李这个姓氏就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由于仰慕大唐的强盛和富饶,朝鲜人出于“抱大腿”的思想,就纷纷将自己原本的姓氏改成了大唐的国姓,也就是李氏。

另外,朝鲜的一些李姓大户可能本来就是从中国移民过去的。

比如朝鲜著名的阳城李氏,其始祖是北宋人李秀匡,他曾经是宋仁宗的保镖,开创朝鲜王朝的李成桂则据说是辽东人。

而关于金姓,则来自金国的赏赐。

唐朝灭亡后,女真人兴起于北方建立了大金国,出兵攻打朝鲜,朝鲜人投降时,要求改姓“完颜”,但是金国皇帝觉得这些蛮夷不配姓完颜,只赐他们姓“金”。

“瓠”还是“朴”?

话说元朝末年,修黄河的民工挖出来了一只眼睛的石人,所谓“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从此红巾蜂起,狼烟遍地,老百姓纷纷造了大元的反。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其中,有一支红巾军,约有2万人,他们想采取“黑虎掏心”的战术,直捣元朝的统治中心——大都。

可没想到元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伐的红巾军接连战败,只能就近逃到朝鲜。

此时的朝鲜还不敢跟元朝闹翻,于是他们假意安抚这些红巾军,赏赐给他们很多美女和金银,暗地里却趁他们麻痹大意之时下了刀子。两万红巾军被悉数斩杀,血流成河。

等到朱元璋将元廷赶到大漠之后,突然想起红巾军战友被朝鲜杀害一事,便派出使节向朝鲜问罪,说不给个说法的话就要率大军前来讨伐。

朝鲜国王知道朱元璋得罪不起,于是便下表称臣,还乞求赏赐国姓,朱元璋对两面三刀的朝鲜国王非常厌恶,于是不许他姓朱,仍旧命他姓李。

后来,在抗倭援朝战争中,明军帮助朝鲜人赶跑了丰臣秀吉派来的日本大军。

于是,一为了表现对大明的彻底臣服;二为了感激大明的再造之恩,朝鲜就有很多人把姓氏改成了“仆”,以表达世世代代为明朝仆役之意。

大清建立后,明朝灭亡,朝鲜人再说自己是明朝的仆役,搞不好是要被清朝暴揍的,怎么地,我们对你不够好?你们如此怀念明朝,要不要送你们一起归西?朝鲜人很识趣,“乃改一偏旁,为朴也。”

这便是朴姓的来源。

金、李、朴到底有多少?

在韩国有句俗话:“一颗石头从首尔中心的南山顶上丢下来,被砸到的人不是姓金就是姓李”。在韩国的大约5000万人口中,每5人就有一位姓金,每10人就有一人姓朴,而金、李、朴这三大姓加起来,占了韩国总人口的将近一半。

韩国演员金秀贤

由于韩国姓金、李、朴的人实在太多,为了进行区分,他们通常会在姓氏前加上自己的祖籍(被韩国人称为“本贯”),单单一个金氏就有300多个不同的本贯,这在地域狭小的朝鲜半岛,已经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了。

为避免近亲结婚造成种族退化,韩国曾规定同姓之间不能通婚,这在姓氏稀少韩国不啻于引发了一场十级地震,不知道棒打了多少对苦命鸳鸯。

直到1988年之后,韩国才废除了这条法律。

以金、李、朴为代表的中国姓氏在韩国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其他姓氏也或多或少跟中国有着渊源,说到底都是在历史上与中原汉文化频繁交流的结果。

在现今的韩国,其实有不少姓氏都来源于中国。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

比如张姓,是唐朝时过去的移民,闵姓始祖是宋朝使者闵称道,印姓始祖是晋朝使臣印瑞,杜姓是北宋真宗时逃过去的兵部尚书杜庆宁后裔。

韩国卢姓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山东,甚至在2000年,韩国原总统卢泰愚还来山东寻根,还直接说姜子牙是他的祖先...

不过这些姓氏相比于上文所讲的三大姓,真可谓人丁稀少了。

韩语中“朴”姓不读“瓢”?“朴”应该读什么音

朝鲜、韩国,“朴”是个大姓,如韩国总统朴槿惠,以《江南style》扬名全世界说唱歌手‘鸟叔’朴载相,更是令朴姓老是占据新闻报道热点。因中国朴姓读如瓢piao,所以报道中也总读之如瓢。但这与其本国读法不合,朝韩语此姓读粕pak,并不读瓢pio。

据郑樵《通志略·夷狄大姓》“朴氏:亦作樸,普木切。后汉书:巴郡蛮酋七姓‘罗、朴、督、鄂、度、夕、龚’。”则汉语本也读樸。今读如瓢是据《集韵》披尤切“朴,夷姓也,魏有巴夷王朴胡。”又再变读阳平,但这是个巴蜀西南夷的姓氏,跟东北朝鲜族没有一点关系。

中国史学有个好传统,就是人地名都依本族读法记录原音,这叫“名从主人”法则。比如《春秋》昭公元年“晋师败狄于大卤”,谷梁传:“中国名‘大原’,夷狄曰‘大卤’,号从中国,名从主人”。“大卤”古音dal-raa,正是古突厥语大草原darlaa的译音。“会稽”读如会计也正符合古泰文khood-kri(峰-矛)。巴蜀的“朴”姓有特殊读法,也是名从主人。但用到朝韩语去,却是违反“名从主人”的法则的。

古传最早的汉-朝语通译读本有《老乞大》(=老契丹)、《朴通事》。《朴通事》现存最早版本1517年的《翻译朴通事》题目的“朴”所注谚文左文读phav入,右俗读pho(比较同韵“乐”左lav,右lo),这符合入声变化而与宵、尤韵字无关。(但后来1677的《朴通事谚解》右音已经改piao,大概清代受读瓢派影响才改的)。

据现在朝韩朴姓读法及《翻译朴通事》的读法,我们可以肯定朴读瓢是不合“名从主人”法则的,应改读入声才是。但汉语入声“朴”现在可读pu上(朴实=樸)、po去(朴树、厚朴、朴硝)、po平(朴刀),依《朴通事》及《四声通解》,“朴”属江阳入声药韵,不是东入声屋韵,所以读po(粕)比较合适。到底哪个音合适,希望听到朝韩语读者的意见。

5000万韩国人,这3个姓占了2500万,还都跟中国有关

熟悉越南的朋友都知道,越南有40%多的人姓阮,还有黎、李、陈、吴等大姓。

为什么呢?因为越南曾是中国的藩属国,这些姓向上追溯几十代,都是从中国中原地区迁徙过去的。

清末越南官员

一水之隔的日本,唐宋之际也与中国交往密切,但是在中文传入日本的时候,日本是没有成体系的姓氏,自然也用不上。

真正继承了中国的姓氏文化的,除了曾为附属国的越南,就是与我们渊源颇深的韩国了。

韩国汉姓的由来

最早的时候,朝鲜人并没有姓,只有名,互相之间的称呼,估计都是“二蛋、狗剩”之类的。

自从周武王伐纣,箕子朝鲜就成为了西周的一个诸侯国,存在于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北部。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等到汉武帝设立四郡,将朝鲜半岛纳入汉政府的管辖范围内,朝鲜与中原的交流就更加频繁了。

恰逢中原遭遇五胡乱华,很多辽东四郡的汉民为了躲避战乱,迁入高句丽甚至朝鲜,这其中不乏文化名门,比如出身清河崔氏的崔毖就带领族人迁入了朝鲜。

朝鲜人一看人家中原人知书达礼,我们也不能太粗俗啊。

于是,朝鲜贵族的阶层开始竞相模仿汉人姓氏,从高句丽末期的名将乙支文德、名儒李文真等人的姓名来看,当时贵族阶级的姓氏已经完全汉人化了。

然而,在高句丽被大唐灭亡之后,其臣民绝大部分都留在了今天中国的境内,融入百济、新罗的人极少,因此朝鲜人不得不“从零开始”给自己找姓氏,也因此留下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传说和故事。

借来的李、被赐的金

早在唐代,李这个姓氏就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由于仰慕大唐的强盛和富饶,朝鲜人出于“抱大腿”的思想,就纷纷将自己原本的姓氏改成了大唐的国姓,也就是李氏。

另外,朝鲜的一些李姓大户可能本来就是从中国移民过去的。

比如朝鲜著名的阳城李氏,其始祖是北宋人李秀匡,他曾经是宋仁宗的保镖,开创朝鲜王朝的李成桂则据说是辽东人。

而关于金姓,则来自金国的赏赐。

唐朝灭亡后,女真人兴起于北方建立了大金国,出兵攻打朝鲜,朝鲜人投降时,要求改姓“完颜”,但是金国皇帝觉得这些蛮夷不配姓完颜,只赐他们姓“金”。

“瓠”还是“朴”?

话说元朝末年,修黄河的民工挖出来了一只眼睛的石人,所谓“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从此红巾蜂起,狼烟遍地,老百姓纷纷造了大元的反。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其中,有一支红巾军,约有2万人,他们想采取“黑虎掏心”的战术,直捣元朝的统治中心——大都。

可没想到元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伐的红巾军接连战败,只能就近逃到朝鲜。

此时的朝鲜还不敢跟元朝闹翻,于是他们假意安抚这些红巾军,赏赐给他们很多美女和金银,暗地里却趁他们麻痹大意之时下了刀子。两万红巾军被悉数斩杀,血流成河。

等到朱元璋将元廷赶到大漠之后,突然想起红巾军战友被朝鲜杀害一事,便派出使节向朝鲜问罪,说不给个说法的话就要率大军前来讨伐。

朝鲜国王知道朱元璋得罪不起,于是便下表称臣,还乞求赏赐国姓,朱元璋对两面三刀的朝鲜国王非常厌恶,于是不许他姓朱,仍旧命他姓李。

后来,在抗倭援朝战争中,明军帮助朝鲜人赶跑了丰臣秀吉派来的日本大军。

于是,一为了表现对大明的彻底臣服;二为了感激大明的再造之恩,朝鲜就有很多人把姓氏改成了“仆”,以表达世世代代为明朝仆役之意。

大清建立后,明朝灭亡,朝鲜人再说自己是明朝的仆役,搞不好是要被清朝暴揍的,怎么地,我们对你不够好?你们如此怀念明朝,要不要送你们一起归西?朝鲜人很识趣,“乃改一偏旁,为朴也。”

这便是朴姓的来源。

金、李、朴到底有多少?

在韩国有句俗话:“一颗石头从首尔中心的南山顶上丢下来,被砸到的人不是姓金就是姓李”。在韩国的大约5000万人口中,每5人就有一位姓金,每10人就有一人姓朴,而金、李、朴这三大姓加起来,占了韩国总人口的将近一半。

韩国演员金秀贤

由于韩国姓金、李、朴的人实在太多,为了进行区分,他们通常会在姓氏前加上自己的祖籍(被韩国人称为“本贯”),单单一个金氏就有300多个不同的本贯,这在地域狭小的朝鲜半岛,已经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了。

为避免近亲结婚造成种族退化,韩国曾规定同姓之间不能通婚,这在姓氏稀少韩国不啻于引发了一场十级地震,不知道棒打了多少对苦命鸳鸯。

直到1988年之后,韩国才废除了这条法律。

以金、李、朴为代表的中国姓氏在韩国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其他姓氏也或多或少跟中国有着渊源,说到底都是在历史上与中原汉文化频繁交流的结果。

在现今的韩国,其实有不少姓氏都来源于中国。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

比如张姓,是唐朝时过去的移民,闵姓始祖是宋朝使者闵称道,印姓始祖是晋朝使臣印瑞,杜姓是北宋真宗时逃过去的兵部尚书杜庆宁后裔。

韩国卢姓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山东,甚至在2000年,韩国原总统卢泰愚还来山东寻根,还直接说姜子牙是他的祖先...

不过这些姓氏相比于上文所讲的三大姓,真可谓人丁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