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期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阳历、阴历、农历等历法的成因,这一期我们着重讲讲历法中容易混淆的一个知识点:“闰年”和“闰月”。(文中有些数据和术语可以参阅我前期发布的文章)
我们日常所说历法中涉及到“闰”字的其实只有两个,分别是阳历“闰年”和农历“闰月”,但是通过上一期的介绍,我们发现,其实还有一个“闰年”,它出现在伊斯兰历里。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它们呢?
阳历“闰年”历史由来(365天和366天的区别):
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圈的准确时间其实要比阳历历法的1年365天多5小时48分46秒,这样每4年就会多出23小时15分4秒,约等于1天,为了保持人为规定的阳历年和实际的太阳年保持一致,所以每4年就要在阳历年里增加1天,这样,多增加的那一年就有366天,就叫做“闰年”。但是人们又发现,按照“四年一闰”的方法,每次4年增加1天后,实际却又多增加了44分56秒,这样每过400年,阳历年比太阳年总时长又会多出来3天,于是人们为了继续和太阳年保持一致,所以,在400年中应该去掉3天,也就是少闰3次。但是“闰年”的这一天究竟应该放在哪个月增加呢?因为历史原因(详情可查阅我的前期文章),罗马人的2月份只有28天,于是就把闰年的这一天放在了2月份,所以闰年的2月份是29天。
阳历“闰年”计算方法:
年份是4的倍数,且不是100的倍数,为普通闰年;年份是整百数,且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世纪闰年。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这样,每400年中,原来应该闰100次,现在可以减少3次,共有97次闰年。用这种办法补救以后,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太阳年只有26秒之差,每隔3300年,才差一日,就只要在3300年中减少一个闰年就行了。
农历“闰月”历史由来(354天和384天的区别):
我们知道月球绕地球12圈的时间比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少了约11天,这样每隔约3年,太阴历就会比太阳历少1个月。为了使阴历总时长和阳历总时长保持平衡,便于人们日常使用,人们想出了增加1个“闰月”的方法,目的就是使阴历的平均天数和阳历的天数相符合。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12个月,闰年为13个月。现在明白为什么常有人发出“今年时间好长啊!”的感叹了吧。
农历“闰月”计算方法:
月亮绕地球一周平均时间约为29.5日,因此每个月的天数是不确定的,每年的天数也不一样。现行历法规定,朔日一定是农历初一,只要找到了每个月的初一日,那么这两个初一日之间的间隔就可以决定月大月小了。朔望月的周期平均是29.5天,如果这个月从新月起算,到下个月的新月开始,不到30天,那就按小月29天算;如果超过了30天,就按大月30天算。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事。
因为农历还要和太阳历保持平衡,所以每隔几年还要增加1个闰月,闰月具体怎么增加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从季节时令等多方面考虑,目前采用的是19年7闰的方法:在农历19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1平年12个月;有7个闰年,每1闰年13个月,这样19个太阳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误差只有2小时9分多,放到历史长河中,这已经是非常精确的了。
闰月具体会增加在哪个农历月,现行历法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来确定。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二十四节气表(地球绕太阳一圈刚好360度)
很多学者为了让大家方便使用农历,提前进行推算并发布了大家熟知的“万年历”。万年历并不是真的有1万年,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而已。
伊斯兰历“闰年”历史由来(354天和355天的区别):
我们知道月球绕地球一圈的准确时间其实要比伊斯兰历历法的1年354天多8小时48分33.6秒,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加以调整,伊斯兰历和月球绕地球的准确时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于是为了保持平衡,伊斯兰历历法也通过设置“闰年”的方法来解决:以30年为一周期,每个周期里的第2、5、7、10、13、16、18、21、24、26、29年,共11年为闰年,在每个闰年的12月末加1闰日,闰年为355日,另19年为平年,每年354日。通过30年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计算出,伊斯兰历和月球绕地球30年的总时长基本一致,约为10361天。
通过本期讲解,你对“闰年”、“闰月”知识是否都掌握了呢?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想了解阳历和农历详细情况,请点击以下链接:
终于有人把"阳历"年、月、日一次说清楚了
看完就能通透了解“阴历”、“农历”知识点
导语:2023闰二月,2024年闰年,2025闰六月,有啥说法?
斗转星移,节气更迭不止,转眼间已经进入寒露时节了,下一个节气是霜降。老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冷空气越来越频繁,早晚已经很凉了!
不知道是发没发现,2023癸卯年是闰二月,明年2024年是闰年,而到了2025乙巳年(蛇年)又是闰六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种现象只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置正”安排的结果,和其它的并无关联。
中国历史上有过100多种历法,每个历法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汉武帝的《太初历》,元朝的《授时历》,清朝的《时宪历》等等。
这些历法从天文数据上会有些区别,但设计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和现在我们现行的农历差不多。
经过发展,到了的时候开始改用西方的历法——公历,就是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那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
那么,为什么要“置正”?闰哪个月是由什么决定的?有哪些说法呢?1、为什么要闰月
阳历是平年是12个月约365天,闰年是约366天。
阴历是一年12个月约354天。
也就是说,阳历年的长度要比阴历年的长度要长约11天,这样常此下去,必然会出现在与四季脱节的情况。
为了防止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古代历法学家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方法来平衡。不过,这种方法有一定缺陷,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就废除了这种固定闰周的方法,而是采用无节令月置闰,每2至3年置1闰的方法。
而我们现行农历就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约354天,有闰月的年份是约384天。有了阴阳历,农民种地再也不用只看太阳或月亮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事活动。
有了二十四节气,人们就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冬至日之间安排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
2、闰哪个月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和十二个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
例如:2023年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日,是中气“春分”,再隔一个月后,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谷雨”,而当中这一个月(2023年3月22日——2023年4月19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二月后面,所以叫闰二月。因此,2023癸卯年闰二月,农历年的长度是约384天。
在比如,2025年7月25日,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是中气“大暑”,再隔一个月后,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处暑”,而当中这一个月(2025年7月23日——2025年8月22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六月后面,所以叫闰六月。
简单点说,闰哪个月是由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中气”决定的。例如,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九月节令,霜降是九月“中气”,如果九月里没有“中气”霜降,就要闰一个九月,让霜降出现在农历九月里,这样才能适应寒暑的变化,才能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
3、民间有哪些说法?
由于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要“置正”,才能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农历年里有立春节气,有的农历年里没有立春节气,也就是民间说的“双春年”和“无春年”。
关于“双春年”和“无春年”在民间也有很多农谚,比如“一年两个春天,毛贵如”,“双春夹一闰,春寒逢秋旱”,“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寡年无春腊月寒,来年六月天不闲”,“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两春夹一冬,没被暖烘烘”等等。
当然,上面这些农谚只不过是一种民间的说法,而“双春年”和“无春年”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要“置正”的结果,并不能用来判断年景,就当一种民间文化来了解就行,不能作为判断天气和年景的依据。
此外,需要了解的是,如果当年是“闰六月”的话,那么,部分年份是火把节最早的年份,也是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最晚的年份,这点是一定的。
二、2024年是公历闰年公元2024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3周。
为什么要设计闰年?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回归年),而公历的平年只有365天,比回归年短了大约0.2422天。这样一来,4年下来就会累积出来一天,故在第四年的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时间长度变为366天,这一年就是闰年。
由于现行的公历,我们在日历上只能看到一个大写的阿拉伯数字,没有农历内容那么丰富,不知道闰年在民间有什么说法!
您知道闰年在民间有什么说法吗?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