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景区门票售罄,庙会大集人潮涌动,热门餐厅排起长龙,电影票房刷新纪录……刚刚结束的春节长假,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总花费6326.87亿元,春节档票房突破80亿元。鲜活滚烫的数字背后,是热闹红火的消费场景,是“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幸福图景,也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
累计近23亿人次出行
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17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
具体来看,铁路客运量9946万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21.66亿人次,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19.80亿人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86亿人次;水路客运量941万人次;民航客运量1799万人次。
在河南,定制客运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为满足春运出行个性化需求,河南省交通运输服务部门鼓励客运企业在现有开行班线基础上,开展定制客运服务,加大运力投入,实现“门对门”“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目前,豫州行定制客运已覆盖河南全省,累计开通定制客运线路230条,定制车辆将近1700台。
不少人选择春节自驾,各地强化服务保障。吉林省交通运输服务部门在京哈高速公路主线德惠、陶赖昭等服务区临时增配移动充电车辆,为服务区附近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应急充电。“车给车充电我是第一次用,操作挺方便的,再也不怕没开到服务区就电量低了,心里踏实不少。”车主李先生说。
针对春节期间的出行高峰,各地各部门统筹做好雨雪冰冻、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对准备,通过加大重点时段、热门航线运力储备和供给,加开车次等服务保障好出行需求,同时加强出行信息引导。
旅游成为“新年俗”,多个景区“人从众”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入出境旅游约683万人次,其中出境游约360万人次,入境游约323万人次。
2024年2月14日,江苏省南京市,大年初五,人们在南京老门东景区参观游览。视觉中国 图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春节假期,受政策、供给、宣传等多种利好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出游意愿高涨,出游人次和出游总花费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繁荣有序。
——国内游“南北互动”。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感受冰雪,去三亚、海口、广州等地温暖避寒。相关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跨省游订单占比57%,同比去年翻番增长,“冰雪游”“避寒游”最为火爆;“古都游”也备受青睐,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115%。
“我专门换上汉服来看秦淮灯会,莲花灯、生肖龙灯都好震撼。”河南游客小陈大年初二和爸妈来到南京,开启古都“穿越”之旅。
——定制需求增多。今年春节假期,高品质文旅产品需求更旺盛,自由、个性化的定制游显著增长。携程数据显示,定制游订单同比增长超5倍,西安、丽江、阆中等地区的年味主题定制线路今年春节订单同比增长超10倍。
此外,入出境旅游复苏加快。飞猪数据显示,出境游热门目的地正由“4小时飞行圈”向“12小时飞行圈”拓展,过半热门海外目的地订单超过2019年同期。
“今年春节旅游市场消费规模呈现旺盛活力,各地旅游需求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认为,多样旅游产品叠加传统节日体验,打造出“开开心心旅游去,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线上线下火热,消费潜力进一步激活
“忙得脚不沾地。”成都吼堂老火锅的一位店长感慨。春节假期,她所在的门店平均每天翻台九到十轮以上,美团平台上排队等位上千桌。
连日来,各地餐饮门店“热气腾腾”,餐厅门前排起长龙,不断刷新叫号提示。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5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61%。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绿色有机食品、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20%左右;重点监测大型连锁超市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0%,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
重庆新世纪百货推出集平台补贴、商家折扣等多重优惠为一体的“潮聚中国年”主题促销活动;在安徽,老凤祥银楼上百家门店春节期间在美团直播间派送优惠福利;KTV里吃火锅、足疗店里看电影、游戏厅里抓娃娃,传统年味与多元业态结合,夜游、夜展、夜食、夜购、夜演等夜间消费业态不断升温。
“新潮”是消费关键词——马面裙、新中式等服饰成为爆款,车厘子、帝王蟹等更多进口“洋味道”出现在年夜饭中,洗碗机等智能产品销售快速增长。春节叠加情人节,京东数据显示,近期鲜花包裹寄递量较此前上涨3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认为,各地促消费重点聚焦具有消费增长潜力的传统大宗消费和新型消费领域,同时依托本地特色优势,打造出多元化消费场景、多层次消费体验。
“文化大餐”精彩纷呈
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80亿元,各大博物馆一票难求,非遗民俗表演现场人头攒动……主题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年味浓郁的春节假期。
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同档期新纪录。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认为,《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等影片聚焦现实题材,呼应受众期待,让观众在龙年伊始充分感受到快乐、感动和正能量,推动票房持续走高。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介绍,今年三四线城市票房份额较去年显著提升,家庭观众数量增长明显。沈阳市民杨荣文全家一起观看了《飞驰人生2》,“电影很好看,回来路上我们还在讨论,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习惯”。
观展览、看文物、赏民俗,全国各地“博物馆过大年”活动如火如荼。在江西省博物馆看“御瓷归来”主题特展,在广东博物馆寻祥龙、印版画、拓纹饰、集印章,甘肃简牍博物馆联动洞窟沉浸式体验剧《乐动敦煌》再现丝路重镇2000多年前的模样……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特色庙会、展演好戏连台,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与年味创新融合,欢声笑语中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查干萨日
查干萨日(外蒙古西里尔文:Цагаан сар),蒙古语音译词,汉语意为白月,即正月,春节。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叫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查干额度日)或白月(查干萨日)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
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初一到十五是很不吉利的日子,所以成吉思汗把在这个日子变吉利的日子所以每年的一月改成查干萨日,每个蒙古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用哈达互相拜年的习惯。蒙古人过春节跟别的民族大不相同。 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
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标题:春节十宜:传统习俗与幸福生活
在正月二十九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将“十宜”送给你,这些宜行之事,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也是我们迎接新春的美好祝愿和生活方式。
1、宜吃黑米粥:黑米粥象征着吉祥和丰收,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品尝一碗热腾腾的黑米粥,寓意着新年早日实现美好的愿望,也代表着家庭的团圆和幸福。
2、宜陪伴长辈:春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尤其要注意陪伴长辈,传承着尊老爱幼的美德。与长辈相聚,传递亲情,共同感受春节的温馨和快乐。
3、宜吃长面条:长面条象征着长寿和健康,是春节餐桌上的传统美食之一。在新的一年里,品尝一碗长长的面条,祈愿自己和家人健康长寿。
4、宜和气生财:春节期间,更要和气生财,以友善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财富。
5、宜回娘家:春节是回家团聚的时刻,也是回娘家的好时机。回娘家不仅能够增进亲情,也能够感受到故乡的温暖和乡愁。
6、宜大扫除:春节前的大扫除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有着驱除晦气、迎接新年的寓意。大扫除不仅可以清理家中的杂物,还能够带来清新整洁的生活环境。
7、宜放风筝:春风飞扬的风筝是春节期间的常见景象,放风筝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放松心情,感受春天的气息。
8、宜早睡早起:春节期间,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也能够更好地享受新的一天。
9、宜饮酒适量:春节是欢庆的日子,适量饮酒可以增进亲情,促进交流,但要注意不要过量,保持清醒的头脑。
10、宜在评论区打出“一顺百顺”:在春日生活中,传递美好祝福,希望一切顺利如意,幸福美满。
以上十宜,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在新春期间追求幸福生活的指南和祝愿。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共同遵循这些美好的习俗,共享家庭团聚和幸福时光。
#腊八分享# #最温暖的一碗粥# #l腊八粥# #腊八的传说# #过年有啥滋味# #让幸福围粥你# #年夜饭的那些事# #分享我家新年味# #腊八粥里放什么# #丰盛的腊八粥#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