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三月三歌节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歌节)

发布时间:2024-04-25 15:42:08作者:及時行樂来源:网友上传

三月三歌节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歌节)

本文目录一览:

三月三歌会是哪个民族?三月三歌圩节是什么意思

[闽南网]

三月三歌会是哪个民族

三月三歌友会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三月三歌圩节是什么意思

三月三歌会是壮族的节日。

三月三对于壮族人民来说是最为隆重的一个盛大节日的,相传这节日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所以又称歌仙节。在三月三,壮族人民都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还有不容错过的是竹竿舞,很陡特色。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很有壮乡特色,人们捧着五色糯米饭,抱着壮乡糯米酒,扛起劳作的锄头,精致的簸箕也北举在手中。

相关阅读:

三月三放假安排2019 壮族3月3放假通知具体放几天假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2019年广西三月三歌会活动时间安排汇总

广西壮乡三月三风俗,对歌节上约歌择偶,罗波庙唱戏祈风调雨顺

广西“三月三”,顾名思义,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的节日。在这天,人们聚会唱歌、抛绣球、跳舞、做五色饭、扫墓、唱戏等,对当地人来说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三月三”的起源与上巳节有关,众所周知上巳节在古代是婚恋求子类的节日,对歌求偶也成为这个节日重要的主题。广西“三月三”的形成发展不仅延续了上巳的节日形式,而且衍生出很多有意思的庆贺与节日表达方式。

“纪念歌仙刘三姐”——对歌节

“对歌节”来源已久,北宋时期乐史《太平寰宇记》曾有相关记载,后清朝也有相关记录,在这悠久的历史传承下,结合了刘三姐和韦达桂的故事,过节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了。

据传,壮族的歌仙“刘三姐”在三月初三这一天上山砍柴时被她曾经揭露过罪行的财主所害,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她,便在她身亡的这一天里聚会唱三天三夜的歌,“对歌节”就此形成。

后来,对歌节唱山歌有了另一层文化目的——倚歌择偶,在活动进行时,未婚男女双方相互问答,倚歌诉情,倾吐双方情意,从见面歌、求歌、接歌、盘歌、甜歌,一直到信歌、盟歌、思歌、别歌、约歌。环环相扣,当然在对歌过程中要是不喜欢对方可以以歌回绝;若是喜欢,则继续以对歌的方式谈情说爱。

“感恩民族英雄”——五色糯米饭

关于韦达桂这位民族英雄,相传是为了壮族祖先在大旱之年对抗土司,从而被迫害而死的恩人,韦达桂死在枫树下,而枫树是现今五色饭里的黑色原料。

后人为了纪念他,从此以后在农历三月初三这日用黑色的糯米饭去祭奠他。这种黑色糯米饭在后来的传承中发展成了包含黑、红、紫、黄、白五种颜色的糯米饭,俗称五色饭。这就是壮乡人们在节日这天做五色饭的来源。

“维系谱族”——扫墓

关于“三月三”扫墓的来源又有另一种说法,据说是来源于汉族后发展成了有自身独特的形式。

其实,在广西不只是“三月三”可以扫墓,只要在农历三月十五前都可以自行决定时间,而“三月三”这日主要扫的不是家墓,而是祖墓。

就一个村来说,在“三月三”这一日,大家几乎都是以一家为主,大家聚集在他们家前,把祭祀用的物品送到他们家,等他们处理好再一起浩浩荡荡的扫墓去。扫墓的主要祭祀品是五色糯米饭 。

关于住一天扫墓的习俗在清朝有记录:

“壮民会在三月三这一天,染上五色糯米饭,宰杀好牲畜,煮好酒,然后男男女女带上这些祭品及一些石灰到墓地去,用祭品祭拜祖先,用石灰装饰墓地,并在坟头上挂好纸钱树,他们会在祭拜之后吃喝完了才回。”

现今的扫墓形式大多沿用清朝所记录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所带的东西还多了鞭炮等,而石灰已经不再需要,现今的墓大多都用水泥铺好,已经不需要石灰的装饰了。

“飞驼送意”——抛绣球

抛绣球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习俗,在宋代时就已经有记载了。据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

“上巳(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已定。”

“飞驼”就是抛绣球的另一种名字。抛绣球是一项有趣的风俗,以绣球为媒介,定情之物,“投之报之,返而约聘”。每到三月三这一天,壮族的姑娘们都盛装打扮,带上自己缝制的绣球去到集市。

关于绣球的通用规格并没相应记录,每位姑娘手里的绣球应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印证了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

“祈风调雨顺”——罗波庙唱戏

最后一项是现在少有进行的活动——唱戏,这项活动在广西南宁武鸣的罗波庙进行。由当地民众自发捐款唱戏,唱一次有七天七夜之久,可见其重视程度。

相传罗波庙旁的罗波潭是龙窟,这个传说在清代李彦章所写的《咏龙窟潭》得到了证明。该诗中记载有龙藏在罗波潭中,罗波潭潭水极深,有地下水,但水位平稳,潭水呈湛蓝色。

潭中的龙“常时腾剑气”和使罗波潭“云烟蒸蔚”降神雨。又加上当地有传说祖先在去扫墓前都需要到罗波潭沐浴后再前往目的扫墓,去时都会下场及时雨。因此当地民众在潭旁建庙,以在庙里唱戏来感谢神龙“时常腾起降甘露”。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真实与否都有待考证。

“三月三”的风俗在今天有所改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壮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传承它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复兴传统节日有利于人与人的交往,更好的维系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需要有那么几日可以放松愉悦,调适紧张的社会节奏。

“三月三”,一个富有浪漫情调的节日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三月三”,一个富有浪漫情调的节日

文/张新果

今年三月二十六日,农历为三月初三,华夏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因为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故称“上巳节”,民间俗称“三月三”,语调“平-仄-平”,这音色多美。同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不同,这个节日没有特定的食物符号,不以大快朵颐为乐事,而以放飞身心为享受,以欢快自由的主旋律,让人们挥洒春天的愉悦。宛若一个叫作《满庭芳》的词牌,被不同的时风世俗,填充以缤纷的内容。

上巳节,起源于周代的洛阳,一开始就带着浪漫的情调。在一个日朗风清、百花盛开的三月三,周公邀集群臣,集聚在洛水之畔,开始“袚禊”活动。说白了,就是一块在河水里沐浴,洗掉身上尘垢,涤去心中的愁烦,尔后把盏对饮,诗词唱和,以灭病消灾,使得身心清爽。平民效而仿之,形成了最初的“修禊节”,不仅男人呼朋引伴,女子们届时牵姐携妹,彩色的衣裙花团锦簇,歌笑成一群群叽叽喳喳的喜鹊。在当时的社会,女子们在野地里撒欢的日子,这是唯一的一个,由之如出笼的鸟儿,戏耍出许多的花招,以柳枝编成花冠,采野花插满鬓边,且恣意亮起歌喉,一声声莺啼燕啭,表达美妙的情思,姑娘们私下里叫作“女儿节”。这般胜景,感动了无数诗笔,连那个专事苦难抒写的杜甫,也不由改了腔调,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就是在这天,孔夫子也潇洒过一把。纸画或泥塑或木雕的至圣先师,从来都是板着面孔,何其一本正经?鞋子袜子,袍子褂子,长带子外罩子,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当他解放了自己,层层剥葱一样,露出那身肥膘来,晾晒在阳光下的所有部件,跟男人浴室里照镜子,应该没什么两样。断不是兀自损毁圣人的英名,确是来自《孔子家语》的写真: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若转换成纪实片,挺好看:五六条高大汉子,六七个小男孩子,把短衫薄裤,脱了个精光,在沂水河里洗澡玩儿,搓去了经冬的老皴,光堂堂交给暖风一吹,拍着屁股跳着舞,痛快够了,唱着歌归来。唱的什么歌?无非是:哩咯啷,哩咯啷,明晃晃太阳当头照,照见我没穿衣裳,哩咯啷。

三月三的物候,山是眉峰簇,水是眼波横。宛若眉峰上的一颗美人痣,举世公认的是一座兰亭。兰亭见证了浪漫的极致,是为“曲水流觞”。一湾曲水,如轻纱如玉带,盘绕在传绍兴西南13公里处,一座兰渚山,绿树繁花,掩映着秀美的兰亭。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惠风和畅,王羲之和孙统、孙绰、谢安等42位名士,相邀宴集于此。大家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漂到谁面前,谁就要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杯。这次聚会,名士们现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序,成就了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那些满含着酒味的诗作,随着曲水流出了人们的记忆,而王羲之的墨宝,一字足值万金,陶醉着世世代代的学子书家。

三月三的浪漫,不是笔墨文人的专利,壮族的三月三歌圩,别有一般意趣。圩,类同中原的乡村集日,不过聚集的不是商贾,陈列的不是物品,却是唱歌的人群,所以称作歌圩。爱唱歌的壮族同胞,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称为“三月三歌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鸡蛋,妆扮以漂亮的衣裙头饰,一如春节的热闹。歌节持续三天,村边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兼有白发老人引吭,豁牙娃娃的清韵,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可达数万人之众,荟萃了方圆几十里的男女歌手,一代代的刘三姐和阿牛们,腔调依旧百灵鸟,妙词新翻杨柳枝。

把舒朗的心情放飞到天上,在山东潍坊,三月三是“风筝节”纸鸢伴着云卷云舒。浪漫波及心爱的物体,在赣南是为“赛牛节”,健硕的耕牛沐浴之后,披挂以彩练,借以张扬人心的喜乐。在黎族,是为“米酒节”,各家把新酿的好酒,互相品尝,分享生活的甜美。三月三,还是土家族的“情人节”,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互相踩脚丫表达爱慕,而后俩手拉钩,情定终身。在燕赵故地,据说这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节日的内容是“簪花掐朵”,女孩儿们结伴看桃花,折一枝枝新开的红艳,各戴在辫梢,再齐手扎一个桃花绣球,为仙母贺寿,不由就腰肢扭打起来。赏花人的脸颊带着喜悦——人面桃花相映红,俊俏如七仙女的姐妹,桃瓣似的红唇唱着《桃花盛开的地方》。

【作者介绍】:张新果,无极南侯坊村人。曾任无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无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新华号 皇城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