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王延翰简介(王延翰)

发布时间:2024-04-17 05:50:40作者:龙行天下来源:网友投稿

王延翰简介(王延翰)

本文目录一览:

闽太宗王延钧:一个被称为低配版“李世民”的乱世帝王

(叛乱)

天成二年,公元927年。

闽国都城福州,发生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叛乱。

闽国,源于中晚唐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位枭雄,名字叫做王审知。

王审知割据福建,以仁政治国,在中晚唐军阀割据,藩镇自立的乱局中可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太祖王审知治国有术,但教子无方,长子王延翰继承了闽国国君之位后,吃喝玩乐,骄奢淫逸,很快把先帝多年攒下的老本儿造了个精光。

关于王延翰的记载,史书的记叙虽然短暂,但却十分到位。

《资治通鉴》:王延翰,骄淫残暴。

这位性情凶悍残暴的闽国国君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时常巡游饮宴,又十分好女色,可以说是一位妥妥的昏君。

(王延翰)

王延翰好女色,一开始只是在朝廷官员家里选拔闺阁中的女子送入宫内,但似乎是这些秀女姿色一般,乏善可陈,王延翰不久就扩大了选拔嫔妃的面积,从朝廷大员扩展到闽地的全部百姓。

一开始,朝廷只是发布诏令,让百姓们踊跃参与,自愿地献出自己家的大闺女,到京师中去搏一搏荣华富贵。

但问题在于,皇帝要幼不要老,征召的都是是十五六岁,青春年少的女子,而这样的女子处于花季,正是对新世界感到好奇的时候,谁会愿意一头扎到深宫里,老死不得出呢?

百姓们的参与度很低,王延翰广采民女的计划宣告破产,但他淫心不死,居然开始调动军队,开拔地方,在百姓手中强抢民女。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父亲王审知在百姓间散播的德政,算是让他彻底败完了。

王延翰有个弟弟,叫做王延钧,也是太祖王审知的儿子,时任泉州刺史,为人聪慧,腹有良谋,胸有大志,他眼见哥哥王延翰如此恶行,殃及百姓,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民怨冲天,心中实在不忍,于是对王延翰好言相劝,希望他可以走正道,做贤君,不要做这些败坏人心的缺德事儿。

(王延钧)

朋友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王延钧的这些话,可以说是妥妥的金玉良缘,是盼着你好,才对你这么说的。

王延钧有心帮哥哥王延翰指点迷津,引上正途,但王延翰却并不是一个知言纳谏的人,国主不仅不纳谏,反而找到王延钧,劈头盖脸的骂了他一顿,并且警告他老老实实当你的刺史,少管老子的闲事儿。

经过这么一弄,王延钧算是彻底明白了,眼前的哥哥早已经坠入魔道,失去良善之心,想要救,是救不回来了。

但王延钧更为深刻的明白另外一个道理,那就是,闽国的基业,迟早要败坏在王延翰的手里,所以与其跟着昏君一起走向灭亡,还不如自己另立一番大业。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王延翰昏庸暴虐,人心尽失,岂不正是我辈建功立业的好时候?

王延钧不仅是个理论家,更是个实干派,不久之后,他就联合太祖王审知的养子王延禀(时任建州刺史),举起了叛乱的大旗。

两股军队同时出发,但率先到达福州城,并且攻破城关,擒杀王延翰的,是王延禀。

王延禀掌握了福州城的局势,在城里休整了一天,王延钧才姗姗来迟。

(王延禀)

按理说,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样的事件下,都应该遵守依才定品,论功行赏的基本政策。

在覆灭王延翰的过程中,出全力的是王延禀,那么王延禀就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应该继承闽国国君的位置。

但问题在于,发动这场战争的第一责任人,是王延钧,王延禀只不过是来帮忙的。

并且,王延禀是太祖王审知的养子,在身份上和王延钧又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王延禀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让出功劳,推举王延钧为新国君,自己则带兵返回建州,继续当他的刺史去。

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正月十六日,王延禀打算离开福州,王延钧十分(假装)不舍,在福州城郊为他饯行。

福州,又叫做榕城。

回首眺望城郭,福州城的三坊七巷依稀可见。

(古福州)

所谓“三坊”,即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而“七巷”,则是指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是福州城的基本格局,当年岭南荒芜,积贫积弱,是太祖王审知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了今天福州城的辉煌盛景。

遥望福州城,远眺河山,可谓是气象万千,虎踞龙盘,径登霄汉。

谁不想这天下尽在掌中?但王延禀心中纵有万千不舍,还是要乖乖离开。

男子汉大丈夫,吐出去的唾沫是口钉子,自己已经让贤于王延钧,又怎么好赖在这福州城不走?

临别之际,兄弟二人抱头痛哭,以表兄弟之间的真挚情感,当然了,这都是装给外人看的。

感情真不真,只有自己知道。

最后,王延禀拍了拍王延钧的肩膀,说了这么一句话: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善守先人基业,勿烦老兄再下!”

你要好好治理国家,守护住父亲留下的基业,就别劳烦我再下福州城了。

这句话实在是语带玄妙,一语双关。

一方面,王延禀是在告诫王延钧,要好好治理国家,不要重蹈王延翰的覆辙,另一方面,他其实是在威胁王延钧,虽然我此去建州,但如果你在福州不老实,或者对我有什么企图,我必然再下福州,取你性命。

王延禀走了,带着一份遗憾和不甘。

(兵变)

但事实证明,他的这一份遗憾和不甘,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只过了四年时间,王延禀就因为按捺不住称王称霸的野心,开始举兵作乱,再一次兵临福州城下。

长兴二年,公元931年,王延禀和其子王继雄兵分两路,攻打福州。

王继雄率领主力部队攻打西门,王延禀殿后压阵。

史书记载,王继雄这个人,打仗虽然勇猛,能以一敌十,但脑子不太灵光,长于作战,短于智谋,他带兵到了福州城西门下,不讲章法,只勒令士兵强攻,结果军队伤亡过大,兵败如山倒,他本人也被俘虏,大军没了主帅,纷纷四散而去。

主力部队全军覆没,王延禀还没来得及逃跑,也被王延钧亲率大军抓了个正着,成为了阶下之囚。

看着已经落入自己股掌之间的王延禀,他没来由的生出一股讽刺的意味,他看着王延禀,轻描淡写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新五代史·卷六十八·闽世家第八》:予不能继先志,果烦老兄复来!

我王延钧果然不能善治国家,还得麻烦老兄你再来一趟。

不过,就算是你王延禀来了又能怎么样呢?

我会用实力告诉你,谁才是这天下的王!

(君临天下)

不久,王延禀被处死,夷灭三族。

不过搞笑的是,所谓夷灭三族,如果真要贯彻落实,一丝不苟地执行下来,是很难的。

别的不说,王延钧本人就是王延禀的三族之内,要灭三族,难不成要把自己也弄死?

王延翰死了,王延禀也死了,现在,王延钧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坐稳他国君的位置了。

国君的座位,是王座,是皇座。

但这宝座,是用亲人的鲜血染成的。

即便是那些杀人如麻的恶魔,他们在残害他人时,心里一定也会有负罪感。

强如太宗皇帝李世民,缔造了无与伦比的贞观之治,但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害兄弟的往事,也成了他一辈子都迈不过去的坎儿。

而在权力斗争中杀害了一兄一弟的王延钧,似乎也陷入到了一种复杂的情绪当中。

他开始惶恐,开始不安,害怕上天会惩罚自己,害怕报应循环,自己会被别人所杀,他害怕大臣们在背后议论,他更害怕坊间的流言把他描绘成一个六亲不认的杀人恶魔。

在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之下,王延钧终于撑不住了。

永和元年,公元935年,十月十八日。

王延钧在福州城大酉甫殿宴请文武百官,兴致盎然,饮酒贪杯,一时间昏昏沉沉,居然看到了一幅让他难以置信的景象。

《新五代史·卷六十八·闽世家第八》:坐中昏然,言见延禀来。

他坐在宝座之上,头脑发昏,居然看到了被自己杀掉的王延禀浑身血泪,摇摇晃晃地从殿外走了进来。

佛说“万法皆空,因果不同”,又说“前世因,今生果,时机不到,因缘不生”,道家更有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这一幕不是报应,只不过是王延钧的心魔作祟而已。

不过,这一幕实在震撼,吓得王延钧昏死了过去。

(王继鹏)

但就在他昏死期间,他的儿子王继鹏却悍然发动兵变,瓦解了父亲的势力,王延钧醒来后成了孤家寡人,最终死于。

此时的福州,山峦起伏,树林茂密,一片绿意盎然。

此情此景,正应了那句传唱于帝王之间的古诗: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宋时,在安徽歙县,有一位叫做鲍士恭的文学家,曾经参阅五代史料,写了一本《五国故事》。

而在这本《五国故事》中,鲍士恭对王延钧的评价则极为简单,只有短短的三个字。

《五国故事》:无奇能。

无奇能,意思就是说这位仁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是的,王延钧,闽国的第三位皇帝,杀兄弑弟,又被其子夺位,一生平平无奇,无言可表。

如果不是作者有闲情逸致,恐怕这世上不会再有人,有如此耐心,诉说他的一生了。

闽惠宗王延翰:五代十国时期的仁德之君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在沙场立下赫赫战功,或在国内推行良政,为民众谋福祉。闽惠宗王延翰便是这其中之一,他在五代十国时期,继承父业,巩固国家根基,推行仁政,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仁德之君。

王延翰,字遵圣,唐朝末年生于河南。他的父亲王审知曾是唐朝的一位中级官员,后来因不满朝廷,率部起义,转战江南。王延翰自幼随父征战,深得父亲宠爱。在父亲的熏陶和培养下,他逐渐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局势动荡,群雄并起。王延翰在位期间,秉持“以民为本”的原则,注重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负担,提倡文化教育。他选拔贤能之士担任官员,严惩贪腐,使闽国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在他的带领下,闽国经济繁荣,国力日益强盛。

王延翰在位期间,推行仁政,关注民生。他减轻赋税,鼓励民间贸易,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此外,他还重视教育,大力发展书院,培养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他的治理下,闽国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被誉为“仁德之君”。

王延翰还重视对外交往,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积极引进先进文化和技术。他倡导文化交流,鼓励民间学术研讨,使闽国成为当时江南地区文化繁荣的代表。在他的努力下,闽国成为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备受尊敬的国家。

然而,好景不长,王延翰在位仅三年,便因宫廷被废黜。尽管如此,他对国家的贡献和影响力依然不容忽视。在他去世后,闽国人民为感念他的恩德,尊奉他为“惠宗”。

回顾王延翰的一生,他虽命运多舛,但始终坚守仁德之道,关注民生,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发展。他身为君主,却能以民为本,推行良政,为人民谋福祉。这不仅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更反映出他深厚的人民情怀。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像王延翰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民族谱写了一段段辉煌篇章。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王氏闽国历代国君

闽(909年—945年),五代十国之一,由王审知建立,定都长乐,疆域大致与今福建省相当。909年,后梁封王审知为闽王。925年,王审知长子王延翰继位。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篡位。933年,王延钧称帝。945年,闽国内乱,南唐将其攻灭。

闽太祖王审知(862年—925年),字信通,闽国开国国君。招贤纳士,治民练兵,割据福建,为闽国建立奠定基础,与中原王朝维持良好关系。在位期间,选贤任能,轻徭薄役,休养生息。发展对外贸易,冶炼业和造船业。925年,王审知去世,谥号忠懿王。933年,王延钧称帝后,王审知被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王延翰(?—927年),字子逸,王审知长子,闽国第二位国君。925年,王延翰继位,926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向中原朝廷称臣。轻视欺侮自己的兄弟,无止境地选取民女充实后宫,不听劝谏,与兄弟产生嫌隙。927年,王延钧起兵反叛,抓获并斩杀王延翰。

闽惠宗王延钧(?—935年),后改名王璘,王审知次子,闽国第三位国君。927年—935年在位,谥号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927年,弑兄自立。932年,王延钧向中原朝廷请封尚书令,朝廷没有应允,王延钧便断绝与朝廷的关系。933年,王延钧称帝。935年,王延钧被其子王继鹏杀害。

闽康宗王继鹏(?—939年),后改名王昶,王延钧长子,闽国第四位国君。935年—939年,追谥为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庙号康宗。935年,发动,弑父称帝。王继鹏与父亲一样,十分宠信道士,兴建紫微宫,因费用不足,便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因多次猜疑、发怒而诛杀宗室,欺侮大臣。939年,叛军焚烧皇宫,迎立王延羲称帝,杀害王继鹏和皇后。据说其墓上长出一棵树,树上生出一种少见的花,如同鸳鸯交颈一样,被人们称为鸳鸯树。

闽景宗王延羲(?—944年),后改名王曦,王审知之子,闽国第五位国君。939年—944年在位,谥号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庙号景宗。因王继鹏猜忌宗室,便装疯卖傻。称帝后,改善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但王延羲荒淫奢侈,猜忌宗室。944年,王延羲遇刺身亡。

朱文进(?—945年),闽国君主。发动叛乱,弑杀王延羲,篡权继位。取消帝号,向中原王朝称臣,封闽国王。受到王延政的讨伐,情势日渐窘迫。945年,遇刺身亡,在位312天。

王延政(?—951年),王审知之子,闽国末代国君。940年,王延曦派亲信监视王延政,随后,王延羲攻打王延政,开始了闽国内战。943年,王延政称帝,国号大殷。944年,王延曦部将弑君自称闽王。 随后,王延曦的旧臣又杀闽王,迎立王延政。王延政便改殷国为闽国,称闽帝。945年,南唐趁闽国内乱,便派兵攻打,王延政投降,闽国灭亡。946年,王延政被送往南唐都城金陵,不久去世,谥号恭懿王。

年龄超过80岁的皇帝,其中一位是吴越创始人,很多人不认识他名字

自公元907年朱温灭唐之后,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在这54年的短短时间里,中国北方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而南方则出现了吴、南唐、吴越、楚等,史称十国。

这是中国历史的上继南北朝之后的有一个大乱世。在这个风云突变的年代,更迭频繁,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类人物轮流登场。

后梁

后梁建国于907年,923年灭亡,存在了17年,生3位皇帝。

朱温,享年61岁,在位6年。

朱友珪,生年不详,在位2年。

朱友贞,享年36岁,在位11年。

后唐

后唐于公元923年建国,936年被后晋所灭。存在14年,产生了4位皇帝。

李存勖,享年42岁,在位4年。

李嗣源,享年67岁,在位8年。

李从厚,享年21岁,在位2年。

李从珂,享年52岁,在位3年。

后晋

后晋是石敬瑭建立的,从936年持续到946年,共11年,产生2位皇帝。

石敬瑭,享年51岁,在位7年。

石重贵,享年51岁,在位4年。

后汉

后汉是沙陀人刘知远建立的,从947年持续到950年。4年时间产生过2位皇帝。

刘知远,享年54岁,在位1年。

刘承祐,享年20岁,在位3年。

后周

后周是郭威建立的,从951年持续到960年,10年时间生过3位皇帝。

郭威,享年51岁,在位4年。

柴荣,享年39岁,在位5年。

柴宗训,享年21岁,在位1年。

吴自902年杨行密受唐封为吴王,至937年灭亡,存在了36年,共有4位皇帝。

杨行密,享年54岁,在位4年。

杨渥,享年23岁,在位4年。

杨隆演,享年24岁,在位13年。

杨溥,享年38岁,在位18年。

南唐

南唐建国于937年,975年被被北宋灭亡,经历了39年,产生3位皇帝。

李昇,享年56岁,在位7年。

李璟,享年46岁,在位19年。

李煜,享年42岁,在位15年。

吴越

吴越国始于907年钱镠受后梁封吴越王,978年被宋所灭,存在72年,产生5位皇帝。

钱鏐,享年81岁,在位24年。

钱元瓘,享年55岁,在位10年。

钱弘佐,享年20岁,在位7年。

钱弘倧,享年45岁,在位1年。

钱弘俶,享年60岁,在位31年。

楚国始于907年马殷受朱温封楚王。951年被后唐所灭。经历45年,产生了5位皇帝。

马殷,享年79岁,在位24年。

马希声,享年35岁,在位3年。

马希范,享年50岁,在位15年。

马希广,生年不详,在位4年。

马希萼,生年不详,在位2年。

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闽自此开始,到945年被南唐消灭,存在37年,产生了6位皇帝。

王审知,享年64岁,在位17年。

王延翰,生年不详,在位2年。

王延钧,生年不详,在位10年。

王昶,生年不详,在位5年。

王曦,生年不详,在位6年。

王延政,生年不详,在位3年。

南汉

917年刘䶮称帝,到971年被北宋消灭,存在55年,产生4位皇帝。

刘䶮,享年54岁,在位32年。

刘玢,享年24岁,在位2年。

刘洪熙,享年39岁,在位16年。

刘继兴,享年38岁,在位14年。

前蜀

903年王建受唐封蜀王,925年被后唐所灭。存在23年,产生了2位皇帝。

王建,享年72岁,在位16年。

王衍,享年38岁,在位8年。

后蜀

后蜀于934年建国,965年被北宋所灭。存在32年,产生2位皇帝。

孟知祥,享年61岁,在位1年。

孟昶,享年47岁,在位32年。

南平

924年高季兴受唐封南平王,公元963年高继冲归附宋朝,前后40年,产生5位皇帝。

高季兴,享年71岁,在位5年。

高从诲,享年58岁,在位21年。

高保融,享年41岁,在位13年。

高保勗,享年39岁,在位3年。

高继冲,享年31岁,在位2年。

北汉

951年刘旻在太原称帝建北汉,979年被宋所灭。存在29年,产生4位皇帝。

刘旻,享年60岁,在位4年。

刘钧,享年43岁,在位15年。

刘继恩,生年不详,在位1年。

刘继元,生年不详,在位12年。

五代十国这些皇帝中,除去生卒年不详的,44位皇帝平均年龄46.6岁。略低于唐朝(唐朝皇帝平均年龄47.2岁。)但是和唐朝之前的相比(皇帝超过3人的),平均年龄提高了很多。和同样是乱世的南北朝相比,五代十国皇帝的平均年龄竟高出10岁(南朝皇帝平均年龄36.96岁,北朝持续时间最长的北魏皇帝平均年龄29.5岁)。

五代十国的皇帝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创始人活的时间普遍较长,越往后,皇帝活的时间就越短。最突出的南平、南唐、后周三个,皇帝年龄依次递减。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时期竟产生了两位高龄皇帝,吴越钱鏐和楚国的马殷。两位都是的创始人。钱鏐享年81岁,是继武则天之后第三位年龄超过80的皇帝。在位24年。马殷享年79岁,虽然没有超过80,但在历史上的皇帝中也算是高寿了。

年龄超过80岁的皇帝,其中一位是吴越创始人,很多人不认识他名字

自公元907年朱温灭唐之后,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在这54年的短短时间里,中国北方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而南方则出现了吴、南唐、吴越、楚等,史称十国。

这是中国历史的上继南北朝之后的有一个大乱世。在这个风云突变的年代,更迭频繁,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类人物轮流登场。

后梁

后梁建国于907年,923年灭亡,存在了17年,生3位皇帝。

朱温,享年61岁,在位6年。

朱友珪,生年不详,在位2年。

朱友贞,享年36岁,在位11年。

后唐

后唐于公元923年建国,936年被后晋所灭。存在14年,产生了4位皇帝。

李存勖,享年42岁,在位4年。

李嗣源,享年67岁,在位8年。

李从厚,享年21岁,在位2年。

李从珂,享年52岁,在位3年。

后晋

后晋是石敬瑭建立的,从936年持续到946年,共11年,产生2位皇帝。

石敬瑭,享年51岁,在位7年。

石重贵,享年51岁,在位4年。

后汉

后汉是沙陀人刘知远建立的,从947年持续到950年。4年时间产生过2位皇帝。

刘知远,享年54岁,在位1年。

刘承祐,享年20岁,在位3年。

后周

后周是郭威建立的,从951年持续到960年,10年时间生过3位皇帝。

郭威,享年51岁,在位4年。

柴荣,享年39岁,在位5年。

柴宗训,享年21岁,在位1年。

吴自902年杨行密受唐封为吴王,至937年灭亡,存在了36年,共有4位皇帝。

杨行密,享年54岁,在位4年。

杨渥,享年23岁,在位4年。

杨隆演,享年24岁,在位13年。

杨溥,享年38岁,在位18年。

南唐

南唐建国于937年,975年被被北宋灭亡,经历了39年,产生3位皇帝。

李昇,享年56岁,在位7年。

李璟,享年46岁,在位19年。

李煜,享年42岁,在位15年。

吴越

吴越国始于907年钱镠受后梁封吴越王,978年被宋所灭,存在72年,产生5位皇帝。

钱鏐,享年81岁,在位24年。

钱元瓘,享年55岁,在位10年。

钱弘佐,享年20岁,在位7年。

钱弘倧,享年45岁,在位1年。

钱弘俶,享年60岁,在位31年。

楚国始于907年马殷受朱温封楚王。951年被后唐所灭。经历45年,产生了5位皇帝。

马殷,享年79岁,在位24年。

马希声,享年35岁,在位3年。

马希范,享年50岁,在位15年。

马希广,生年不详,在位4年。

马希萼,生年不详,在位2年。

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闽自此开始,到945年被南唐消灭,存在37年,产生了6位皇帝。

王审知,享年64岁,在位17年。

王延翰,生年不详,在位2年。

王延钧,生年不详,在位10年。

王昶,生年不详,在位5年。

王曦,生年不详,在位6年。

王延政,生年不详,在位3年。

南汉

917年刘䶮称帝,到971年被北宋消灭,存在55年,产生4位皇帝。

刘䶮,享年54岁,在位32年。

刘玢,享年24岁,在位2年。

刘洪熙,享年39岁,在位16年。

刘继兴,享年38岁,在位14年。

前蜀

903年王建受唐封蜀王,925年被后唐所灭。存在23年,产生了2位皇帝。

王建,享年72岁,在位16年。

王衍,享年38岁,在位8年。

后蜀

后蜀于934年建国,965年被北宋所灭。存在32年,产生2位皇帝。

孟知祥,享年61岁,在位1年。

孟昶,享年47岁,在位32年。

南平

924年高季兴受唐封南平王,公元963年高继冲归附宋朝,前后40年,产生5位皇帝。

高季兴,享年71岁,在位5年。

高从诲,享年58岁,在位21年。

高保融,享年41岁,在位13年。

高保勗,享年39岁,在位3年。

高继冲,享年31岁,在位2年。

北汉

951年刘旻在太原称帝建北汉,979年被宋所灭。存在29年,产生4位皇帝。

刘旻,享年60岁,在位4年。

刘钧,享年43岁,在位15年。

刘继恩,生年不详,在位1年。

刘继元,生年不详,在位12年。

五代十国这些皇帝中,除去生卒年不详的,44位皇帝平均年龄46.6岁。略低于唐朝(唐朝皇帝平均年龄47.2岁。)但是和唐朝之前的相比(皇帝超过3人的),平均年龄提高了很多。和同样是乱世的南北朝相比,五代十国皇帝的平均年龄竟高出10岁(南朝皇帝平均年龄36.96岁,北朝持续时间最长的北魏皇帝平均年龄29.5岁)。

五代十国的皇帝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创始人活的时间普遍较长,越往后,皇帝活的时间就越短。最突出的南平、南唐、后周三个,皇帝年龄依次递减。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时期竟产生了两位高龄皇帝,吴越钱鏐和楚国的马殷。两位都是的创始人。钱鏐享年81岁,是继武则天之后第三位年龄超过80的皇帝。在位24年。马殷享年79岁,虽然没有超过80,但在历史上的皇帝中也算是高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