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刘明武
春节,是新年第一天。与春节相随相伴的一个节令是立春。春节有时在立春前,有时在立春后,有时又与立春重合在同一天;可以重合,又可以不重合,这是为什么呢?2019(己亥)年,立春在除夕,第二天春节,几近重合但又不重合。
一、立春属太阳历,春节属太阴历
无论空间距离多远,都力争回家过年,这是中华大地上的习俗。如此热爱春节,是不是应该弄清春节的天文意义?是不是有必要弄懂春节与立春的基本差别?
1、太阳历定立春。
立春是立竿测影区分出的节令。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区分在中午的日影之下。“四立”的四个数据,由《周髀算经·天体测量》所记载:立春,日影丈五寸二分,小分三(1.0523丈);立冬,日影丈五寸二分,小分三(1.0523丈);立夏,日影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0.4573丈);立秋,日影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0.4573丈)。
稍加对比就可以看出,“四立”实际上只有两个数据:立春与立冬这两个节令的长度一致,立夏与立秋这两个节令的长度一致。“四立”为什么由两个相同的日影长度所决定?根本原因在太阳回归的循环往复。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排位第四。立春,属于纯太阳历。
2、北斗指向定正月。
《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斗星斗柄是动态的。斗柄之动,为无限循环的圆周运动。斗柄循环在天上,春夏秋冬变化在大地上,但是这两种变化有着母源关系。《鹖冠子》指出,北斗星斗柄循环的四个指向,可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
定正月是北斗历的贡献。《淮南子·天文训》:“天一元始,正月建寅。”建,斗柄指向也。中华先贤将天体大圆化为十二等份,分别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达。天体大圆属于空间,十二月属于时间。十二地支统一了时间与空间,将空间的十二方位,时间中的十二月融合在一起。
斗柄圆周循环,斗柄旋转从正北方子位开始,由北而东,由东而南,又由南而西,再由西而北,斗柄指向空间方位中的哪一支,就称之为“建X”。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如此,称之为“十二月建”。
正月建寅,就是以寅月为正月。正月为新年的第一个月。确定哪一月为一年之首的正月,在中华大地上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周朝以十一月即子为正月,殷朝以十二月即丑月为正月,夏朝以寅月即一月为正月。今天沿用的历,是夏历。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论治国方略,首先强调的是“行夏之时”。夏之时,夏历也。今天所过的正月,是夏历界定的。夏历,是太阳历、太阴历、北斗历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
3、太阴历定初一。
正月的第一天,就是春节。定春节,定大年初一是太阴历的贡献。太阴历,月亮历也。初一十五,朔望也。朔望之朔,初一也。朔望之望,十五也。初一月缺,十五月圆。月缺月圆,是太阳月亮地球两次三点一线决定的: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如此三点一线,初一。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如此三点一线,十五。月缺者,月光缺失也。为什么月缺?月球在太阳、地球之间,人们看到的是月球的背光面,这就是朔望之朔的原因。月圆者,月光充满也。为什么月圆?地球在太阳、月球之间,人们看到的是受光面,这就是朔望之望的原因。定初一为春节,是月亮太阴历的贡献。以正月初一为起点,月亮圆缺一次为一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月,是朔望月。
4、基本差别。
立春属于太阳历,春节属于太阴历,这就是两者的基本差别。春节与立春属于两种历,这就是春节、立春不一定重合的根本原因。
二、春节定在立春时节的四大好处
1、四时分明。
纯太阳历,是分不清春夏秋冬四时的!以元旦为新年的历,是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是源自西方社会的纯太阳历。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纯太阳历的元旦还在冬季,而且在隆冬季节。中华大地上的春节在初春,纯太阳历的元旦离初春还有一个多月。
纯太阴历本身,重视的是月亮圆缺,根本没有区分四时的愿望。只有阴阳合历,才能区分出清晰的四时。春夏秋冬四时分明,只有阴阳合历能够达到这一步。
2、明白开端。
以哪一月为正月,以哪一天为年首,实际上是一个重大问题。《圣经·旧约·出埃及记》:“你们要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圣经》中的正月是上帝规定的。中华大地上的正月,是由天文决定的。以立春之月论正月,这是太阳历、太阴历与北斗历融合的结果。
以寅月为正月,这是北斗历的贡献。以春节为年首为新年第一天,这是太阴历的贡献。立春,则是太阳历的贡献。北斗历,研究的是北斗循环周期。太阴历,研究的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周期。月亮公转周期,也是月亮圆缺周期。太阳历,研究的是太阳回归周期。将三种周期融合在一起,需要精密的计算。所以,太阳历、太阴历、北斗历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是一个精密、精美、精准的数理体系。
正月是新年的第一月,春节是新年的第一天,在时间坐标上,这是开端。“凡事预则立。”春节,儿童过的是节,老人过的是一年的计划安排。
3、认识循环。
太阳回归周而复始,无限循环。斗柄运动周而复始,无限循环。月亮圆缺周而复始,无限循环。圆周运动,是中华先贤对天体运动做出的终极判断。
观测天体运动,制定天文历法,产生了一系列圆运动的成语,请看以下几个论断:
其一,《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其二,《黄帝四经·经法》:“四时代正,终而复始。”其三,《孙子兵法·兵势》:“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其四,《文子·自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
腊月与正月,除夕与春节,其运动状态同样是周而复始。终而复始,周而复始,描述的是圆运动无限循环的运动状态。天体运动是循环的,春夏秋冬四时是循环的,风霜雨雪是循环的,这是中华先贤的认识。
◎ 刘明武
春节,是新年第一天。与春节相随相伴的一个节令是立春。春节有时在立春前,有时在立春后,有时又与立春重合在同一天;可以重合,又可以不重合,这是为什么呢?2019(己亥)年,立春在除夕,第二天春节,几近重合但又不重合。
一、立春属太阳历,春节属太阴历
无论空间距离多远,都力争回家过年,这是中华大地上的习俗。如此热爱春节,是不是应该弄清春节的天文意义?是不是有必要弄懂春节与立春的基本差别?
1、太阳历定立春。
立春是立竿测影区分出的节令。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区分在中午的日影之下。“四立”的四个数据,由《周髀算经·天体测量》所记载:立春,日影丈五寸二分,小分三(1.0523丈);立冬,日影丈五寸二分,小分三(1.0523丈);立夏,日影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0.4573丈);立秋,日影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0.4573丈)。
稍加对比就可以看出,“四立”实际上只有两个数据:立春与立冬这两个节令的长度一致,立夏与立秋这两个节令的长度一致。“四立”为什么由两个相同的日影长度所决定?根本原因在太阳回归的循环往复。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排位第四。立春,属于纯太阳历。
2、北斗指向定正月。
《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斗星斗柄是动态的。斗柄之动,为无限循环的圆周运动。斗柄循环在天上,春夏秋冬变化在大地上,但是这两种变化有着母源关系。《鹖冠子》指出,北斗星斗柄循环的四个指向,可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
定正月是北斗历的贡献。《淮南子·天文训》:“天一元始,正月建寅。”建,斗柄指向也。中华先贤将天体大圆化为十二等份,分别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达。天体大圆属于空间,十二月属于时间。十二地支统一了时间与空间,将空间的十二方位,时间中的十二月融合在一起。
斗柄圆周循环,斗柄旋转从正北方子位开始,由北而东,由东而南,又由南而西,再由西而北,斗柄指向空间方位中的哪一支,就称之为“建X”。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如此,称之为“十二月建”。
正月建寅,就是以寅月为正月。正月为新年的第一个月。确定哪一月为一年之首的正月,在中华大地上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周朝以十一月即子为正月,殷朝以十二月即丑月为正月,夏朝以寅月即一月为正月。今天沿用的历,是夏历。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论治国方略,首先强调的是“行夏之时”。夏之时,夏历也。今天所过的正月,是夏历界定的。夏历,是太阳历、太阴历、北斗历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
3、太阴历定初一。
正月的第一天,就是春节。定春节,定大年初一是太阴历的贡献。太阴历,月亮历也。初一十五,朔望也。朔望之朔,初一也。朔望之望,十五也。初一月缺,十五月圆。月缺月圆,是太阳月亮地球两次三点一线决定的: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如此三点一线,初一。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如此三点一线,十五。月缺者,月光缺失也。为什么月缺?月球在太阳、地球之间,人们看到的是月球的背光面,这就是朔望之朔的原因。月圆者,月光充满也。为什么月圆?地球在太阳、月球之间,人们看到的是受光面,这就是朔望之望的原因。定初一为春节,是月亮太阴历的贡献。以正月初一为起点,月亮圆缺一次为一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月,是朔望月。
4、基本差别。
立春属于太阳历,春节属于太阴历,这就是两者的基本差别。春节与立春属于两种历,这就是春节、立春不一定重合的根本原因。
二、春节定在立春时节的四大好处
1、四时分明。
纯太阳历,是分不清春夏秋冬四时的!以元旦为新年的历,是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是源自西方社会的纯太阳历。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纯太阳历的元旦还在冬季,而且在隆冬季节。中华大地上的春节在初春,纯太阳历的元旦离初春还有一个多月。
纯太阴历本身,重视的是月亮圆缺,根本没有区分四时的愿望。只有阴阳合历,才能区分出清晰的四时。春夏秋冬四时分明,只有阴阳合历能够达到这一步。
2、明白开端。
以哪一月为正月,以哪一天为年首,实际上是一个重大问题。《圣经·旧约·出埃及记》:“你们要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圣经》中的正月是上帝规定的。中华大地上的正月,是由天文决定的。以立春之月论正月,这是太阳历、太阴历与北斗历融合的结果。
以寅月为正月,这是北斗历的贡献。以春节为年首为新年第一天,这是太阴历的贡献。立春,则是太阳历的贡献。北斗历,研究的是北斗循环周期。太阴历,研究的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周期。月亮公转周期,也是月亮圆缺周期。太阳历,研究的是太阳回归周期。将三种周期融合在一起,需要精密的计算。所以,太阳历、太阴历、北斗历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是一个精密、精美、精准的数理体系。
正月是新年的第一月,春节是新年的第一天,在时间坐标上,这是开端。“凡事预则立。”春节,儿童过的是节,老人过的是一年的计划安排。
3、认识循环。
太阳回归周而复始,无限循环。斗柄运动周而复始,无限循环。月亮圆缺周而复始,无限循环。圆周运动,是中华先贤对天体运动做出的终极判断。
观测天体运动,制定天文历法,产生了一系列圆运动的成语,请看以下几个论断:
其一,《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其二,《黄帝四经·经法》:“四时代正,终而复始。”其三,《孙子兵法·兵势》:“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其四,《文子·自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
腊月与正月,除夕与春节,其运动状态同样是周而复始。终而复始,周而复始,描述的是圆运动无限循环的运动状态。天体运动是循环的,春夏秋冬四时是循环的,风霜雨雪是循环的,这是中华先贤的认识。
大年初一过年过春节无疑是令所有国人都非常喜爱的节日,但近些年来网上却出现了一些关于“立春过年派”的声音。
这些声音秉持着“立春大于年”的看法,认为立春才是新年的开始而不是春节,不论是属相还是年岁过了立春就要更替,而不是在大年初一春节这天进行更替。
那么在中国的古人传统里,立春和春节究竟哪一天才是新年开始呢?关于大年初一过春节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知识你又知道多少呢?
现在春节和立春的区别对于现代人来说人们往往要通过看农历才能确定春节和立春的具体时间。
但很多人也都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农历大年初一的春节和现在使用的公历的对照时间上误差很大,每年春节对应的公历日期误差甚至能有一个月之多。
而立春以及其他的二十四节气对照的公历日期每年的误差却很小,每年的误差最多只有一天,例如每年的立春节气都在公历2月5日左右。
为什么同样都是依靠农历来确定日期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和立春在公历上的误差差别会这么大呢?这其实和我们使用的农历有关。
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真正的说法其实是阴阳合历,是阴历和阳历两个不同的中国传统历法组合在一起使用的历法。
其中阴历是古人根据月亮的月相圆缺变化(其实是月亮绕地球的周期)来计算时间天数的历法,月亮月相一次完整的圆缺变化是十五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初一和十五。
两次月相变化为一个月,一年十二个月。再加上大小月的概念,阴历一年也就354或者355天,和现在使用的公历365天相差很多。
而阳历的确定和计算更为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太阳每天的日照变化(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制定的历法,用来确定天数,区分四季,指导农业生产。并且我们的先人也是很早就计算出阳历一年的天数为365天,和现在使用的公历误差非常小。
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阴历来进行天数统计和日期计算,同时使用阳历来指导平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因此会共用阴历和阳历,相应的也会一起庆祝阴历节日和阳历节日。
就比如我们传统的端午节、重阳节和中秋节就是阴历节日,而我们现在用来祭祖的清明节则是阳历节日,古人们也会在这一天踏青出游。
因此正月初一就是阴历新年,并且因为与现在使用的公历天数差距太多,因此公历上每年过春节的时间也就不算是很固定,误差很大。
立春则是阳历新年,并且因为阳历年数和现在使用的公历误差小,阳历节日在公历上的时间也比较确定,误差很小。
而阳历就是“立春过年派”的说法根源,正是因为农历其实是阴阳两种历法合在一起使用,的,因此也就有着阴历和阳历两个新年,而更加重视四季更替的阳历新年就是立春这一天了。
我们现在过农历新年时常常会用干支和生肖纪年,例如今年2024年就是甲辰龙年,而这个干支纪年的方式也是阳历所有,也就是说生肖属相也是阳历概念。
既然是阳历概念,那么古人自然也会依照阳历的过年方式,在立春这一天进行干支更替和属相更替,用阳历来计算自己的年龄和属相,民间的很多算命先生还在用阳历来帮人算命。
正是因为农历中阳历同样很重要,但却常常被人忽视,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提出立春才是过年的说法,同时提出更换年岁和属相要看立春而不是春节。
虽说如此,但古代民间也同样隆重庆祝立春这个阳历新年,但还是是更加重视正月初一这个阴历新年,毕竟立春也就代表着新一年农忙的开始,没那么多精力去长期庆祝。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古代立春和春节其实是同一天!而正月初一阴历新年却有着其他的名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代春节和立春竟是同一天?古代的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在我们现代人的印象中正月初一过春节是一项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传统习俗。
但实际情况却是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延续时间只有一百多年,在古代春节是庆祝立春的节日,正月初一另有其节。
其实从春节这个节日名字上就能看出来是季节相关的节日。古时候人们会在立春这一天举行春节庆典,有着迎春神、打春牛、吃春饼(或者春卷)、立春祭等传统习俗活动。
而古人称呼正月初一并不是春节,而是元旦或者元日。没错,正是现在使用的公历1月1日的那个元旦。
那么为什么原本应该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变成了公历的一月一日,原本应当是立春这一天的春节变成了正月初一的新年呢?
这就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中华刚刚成立的1912年了。当时推翻清政府后,政府废弃了皇帝年号纪年方式,宣布采用阳历纪年,却将阳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新年。
但民间百姓和不少政府的官员们都习惯了过农历新年,也就是正月初一,但又不能明着反对,因此在1913年上书袁世凯,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放假一天,得到了同意。
因此这个时候中国就有两个新年:一个是政府官方的1月1日元旦新年,另一个则是民间习惯的大年初一春节新年,元旦和春节这两个节日名称就这样被稀里糊涂的换了位置。
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宣布官方正式采用国际公历纪年,元旦和春节的错位并没有更正回来,而是都定位法定节假日,就这样延续了下来成为了我们新的传统。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古代立春为农历中的阳历年之始 亦作生肖之始 2018.11.25
中国新闻网——元旦与春节的来历:农历元旦被官方易名为“春节” 2018.10.28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新华社天津2月2日电 不觉年,已去年;不觉春,已立春。北京时间2月4日16时27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后,天气开始回暖,大地渐渐苏醒,从此阡陌有春意。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数九”习俗,即从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说,立春在每年公历的2月3日至5日。立春这一天要么在五九最后一天,要么在六九第一天,前者人们把它称之为“春打五九尾”或“春打五九尽”,后者人们把它称之为“春打六九头”。2023年12月22日冬至,数一数会发现,2024年2月4日是数九寒天当中的五九最后一天;最近一次的“春打六九头”是2022年的立春。
为何会出现“春打五九尾”和“春打六九头”这种现象?杨婧解释说,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即黄道,以15度为间隔等分为24份,约定太阳从春分点起算,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称为一回归年,共360度。
24个节气以角度均分,间隔时间平均应为15.2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在运行过程中距离太阳的远近也不相等。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公历1月4日前后),速度较快,跨15度的时间短,每个节气14-15天;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公历7月6日前后),速度较慢,跨15度需要的时间延长,每个节气是15-16天。
经过测算,冬至、小寒、大寒这3个节气的总天数是45-46天,所以,从冬至开始数九,数到“五九尾”是45天,数到“六九头”是46天。由此看来,节气交节时间的早与晚,是决定“春打五九尾”还是“春打六九头”的主要原因。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立春时节,大地回暖,冰化雪消,春意初生。春卷、春饼、春酒、春牛、春幡……春天是美好的,生活也是美好的,让一切的美好都从立春开始吧。(记者周润健)
(新华社)
【本世纪所有立春分布日期:39次出现在2月3日,61次出现在2月4日】今天(2月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是进入本世纪,继2017年之后,第二次在2月3日“立春”。天文专家指出,本世纪100年中的所有“立春”不是在2月3日就是在2月4日,其中,出现在3日的共有39次,出现在4日的共有61次。20世纪100年的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没有2月3日,而本世纪100年的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这两天,没有2月5日。其中,“立春”出现在2月4日共有61次,出现在2月3日共有39次。综合这200年的情况来看,2月4日“立春”是出现最多的。(文:新华社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耀烨 摄 )广州日报数字报
来源: 广州日报
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已至,万物复苏。年味已浓,今天裹一张春饼,和家人一起置办年货,一起迎接春节的到来。立春除了吃春饼,还有哪些习俗?立春了,天气就暖和了吗?
“咬春”“打春”,立春习俗知多少
立,始建也。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中国自古为农业国,立春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古时立春要祭祀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句芒神居东方)迎春,行布德施惠之令。宋代《梦粱录》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清代立春仪式已成了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清嘉录》中写道,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打春】
立春是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古代民俗也流传下了“鞭打春牛”的传统。打春牛(打土牛、打春、鞭春),唱春歌,盛行于唐、宋两代。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春牛民俗得到流传,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春耕牛耕地时,一般是一头耕牛或者两头耕牛来拉犁耕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牛抬杠”。鞭春牛是立春的活动之一,更是春耕伊始的标志,最初的鞭春牛用的是真牛,后来改为土牛,到了清末时期又改用纸牛,用竹为骨架,外面糊上纸。在清代立春当日,要将泥塑的春牛从午门抬入宫内,百官用彩仗鞭牛,寓意催促老牛下地耕田,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还可以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
【咬春】
民间有在立春时节吃春饼“咬春”的习俗,以求一年平安。立春这一天,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春饼
图片来自新京报
如今,很多北方地区的家庭会在立春这天烙制薄饼,即春饼,同时准备一些炒菜,例如炒豆芽、炒粉丝、炒合菜、摊鸡蛋等,食用时将菜卷入饼中,两头包起来后食用,寓意有头有尾。北方地区吃春饼,南方地区则多吃春卷。在薄饼皮中放入馅料,卷成卷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意为“炸春”。
立春了天气就暖和了吗?
民间有“立春三候”的说法——“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至,万物复苏。不过这不意味着天气就暖和了。1月31日开始,2009年来冬季最强雨雪冰冻天气迅速铺展,此次过程将持续6天之久,波及我国大部地区。据中央气象台预报,2月1日至4日,河南南部、湖北、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湖南中北部、贵州东部、重庆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持续性冻雨。
2月3日至4日是本轮雨雪过程的鼎盛阶段,预计,5日开始北方降雪将大幅收敛,6日结束,随后气温也会缓慢回升至常年正常水平附近。而南方的雨雪还将至少持续至除夕,除华南南部外,天气持续湿冷、注意保暖。
2月1日,什刹海冰场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虽然寒冬尚未退场,北京市属公园冰场已经进入关停倒计时。据悉,今冬,颐和园、北海公园、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开展冬季冰上活动,活动时间持续至立春(2月4日)。2月1日,颐和园发布冰场关停通告,颐和园冰上健身活动将于2024年2月4日17时结束。陶然亭公园冰场将于2024年2月4日16时止票,17时正式关闭。紫竹院公园2月4日17时营业结束后关闭。北海公园的冰场也将于2月4日后停止运营。
更多阅读《北京市属公园冰场即将关停,将开放至本周日》
龙年无立春不宜结婚?
古人特别重视立春这个节气,如果农历这一年之中没有立春,就称为“盲年”,也称作“寡年”。不过,民间也有把“寡年”称作“寡妇年”的说法。近日,有网友表示,因2024年立春,处于农历2023年末,这个农历龙年为“寡妇年”,不适宜结婚等。
其实,“寡妇年”的说法早在20年前就已经大行其道了。2004年(农历甲申猴年)的年末,很多人为了避免在2005年(农历乙酉鸡年)结婚,纷纷赶在猴年的岁末登记,很多城市都遭遇了罕见的登记高峰。与此种现象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诸如婚纱影楼的爆满、酒店席位的紧俏、婚庆公司的繁忙等问题都通过媒体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农历是我们的祖先根据安排农事活动的需要而制定的。为了协调农历年和公历年之间的时间,需要置闰,即在有的年份安排13个月,有两个一样的月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使用“19年7闰法”,即每19年中插入7个闰月,平均2到3年出现一个闰月,这样就出现了平年(没有闰月的农历年)和闰年(有闰月的农历年)之分。
因为多了闰月,农历闰年的天数比农历平年的天数要多出30天左右,故农历闰年就有25个节气,而农历平年则有23个或24个节气,即经常出现立春节气在上一农历年的岁尾,或跨到了下一农历年的岁首,这样就有了“无春”和“双春”的历法现象,“双春”和“无春”以外的年份自然只有一个立春,即所谓“单春”。
2024年龙年因为历法设置原因没有立春,实际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关联和影响,大家实在不必对这类“忌讳”太当回事。
更多阅读《龙年不宜结婚?“立春”管不了月老的事 | 新京报专栏》
整合自央视新闻、新京报等
编辑 马浩歌
校对 吴兴发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日,到广州塔下立个新年flag吧!
2023年2月4日,立春。
立春表示春天来了,新一年的四季轮回开始了。这个时候雪消风软,万物苏萌,山水醒来,而人,也要为一年作出新的规划。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你立下了什么flag?
物候:薰梅染柳,东风很忙
立春的物候特点是:
初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万物渐渐苏醒;
二候蛰虫始振,蛰居的虫儿开始蠢蠢欲动,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三候鱼陟负冰,水底的鱼儿游到水面呼吸氧气,要感受春天的气息。
宋代文豪辛弃疾有词《汉宫春·立春日》,里面写道: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你看,春天来了,但是风雨还是有点执拗,不肯把寒意全部收回。不过,执拗归执拗,风转向还是很快的,从东边吹来了,又是薰梅又是染柳,忙得很呐!
习俗:打春牛、挂春旗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古人心中那绝对是顶流、C位。相关的习俗不少,我们就挑大文豪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中的两个来聊聊。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写这首词正是被贬至海南儋州市之时,海南在宋代那是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但从这首词中,我们却看不到词人飘零流落的悲郁之情。整首词欢快跳跃,写尽海南的生机勃勃。
词中提到“春牛春杖”“春幡春胜”,均是立春习俗。其中“春牛春杖”,是指古人在立春有打春牛的习俗:用泥做一个春牛,拿着春杖或柳条鞭打它,以劝农耕,并象征春耕开始。
“春幡春胜”中的“春幡”是指悬挂在户外的旗子或插在头上的小彩旗,古人在立春日挂春旗,标示春天的到来。“春胜”则是剪纸,剪成图案或文字,可做装饰品,也可以做头饰。在这个昭告春天到来的日子,人们认真梳洗打扮自己,以图有个全新的开始。
争论:属相是按立春算还是春节算?
说到立春,就难免会提起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属相到底是从立春这一天起算,还是从春节起算?
民俗专家王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属相应该从正月初一开始算。立春是节气,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计算的,与古代的阳历有关;属相是跟着农历走的,与月亮的运行规则有关,所以,除夕子夜之时,属相交接。
不过,著名民俗学家叶春生教授则持另一种观点:人的生肖应以立春为准。他认为“交春”的时辰是历法学者根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精确计算出来的,有准确的科学依据。长久以来“立春”在术数界中皆被视作新一年开始。
对此,你怎么看呢?
统筹:胡群芳 关健明
文案:刘兰兰
插画:金国华 原毅
资料来源:新华社等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