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善易者不卜,知易者不占 善易者不卜知易者不占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4-15 21:47:34作者:及時行樂来源:用户分享

善易者不卜,知易者不占 善易者不卜知易者不占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孔子、荀子都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呢?

术数界流传有千古名言:“善易者不卜”,一直是术数学者心中的警世格言,先辈们更视之为毕生操守。为什么孔子、荀子都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呢?

在解释这句话之前,先驳斥一个错误的观点,善易者不卜绝对不是很多人宣传的占卜后泄漏开机,天打雷劈一类的,这个是属于一种误传。

“善易者不卜”,告诉我们真正理解和懂得了自然规律之大道了,就无需占卜求卦。

什么是大道?

“仁”“义”“礼”“智”“信”是大道;

“阴阳平衡”是大道;

“天人合一”是大道;

“政策法规”是大道……

大道是由无数代人共同探索构筑出的经验之道,平坦之道,顺利之道,规矩之道。

只要你坚持仁爱万物,自律礼让,感悟诚信,那么你就走在了大道之上。

“善易者不卜”,什么是“易”?

“易”是规律、“易”是自然、“易”是简单、“易”是容易、“易”是变化……

“易”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是变化繁复的,但只要我们懂得了、掌握了这变化的规律,一切繁杂就显得十分简单可控。应运规律,顺应规律,不幸和灾难同样也将离你而去。

比如,我们的古人懂得太阳、月亮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简单易控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闻鸡起舞”、“春耕秋收”的农耕知识,从而保持农业万万年不倒之神话。

孔子则从人的生老病死规律,终结出了 “十 五志于学,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六个人生阶段的各自使命。

懂得了这样的人生规律,顺应人生规律,在30而立之前应尽快完成学业,完成婚配,完成生育……只有这样才能为而立之年的出门打拼扫平障碍。

反之,就会出现剩男剩女不计其数的奇怪现象了,这个现象的出现,我们用正常的方法和道理已无法解决问题结症,所以占卜求卦算婚姻就又成了一种新的时髦的现象。

“善易者不卜”中的易理告诉我们,每件事都有自身运动的规律,根据这些道理制定规范人类言行的准则就成了后来的规矩,制度和法律法规,政策政令,做个遵纪守法、坚守道义的人,当然不幸和灾难就很少会光顾。

比如,从商之人坚守“诚信之道”,

从艺之人坚守“德艺双馨”之道,

为官之人坚守“光明正大”之道,

创业之人坚守“自强不息”之道,

守业之人坚守“厚德载物”之道,

持家之人坚守“勤俭节约”之道,

年轻之人坚守“好学勤奋”之道,

中年之人坚守“居安思危”之道,

老年之人坚守“修养心身”之道……

始终坚持用“顺应天地、钟爱万物、自律自检、遵守规则”来判断人事发展吉凶的依据,而把占卜算卦之法当作辅助工具之用。

善易者不卜,从操作层面来讲,首先,我们应学会惜福,珍惜上天所赐予的福泽。绝不滥用,不乱泄,更不可利用天机来蛊惑大众,偷窃名气,博取信任。

其次,作为术数学者及执业者,所有技术应用必须建立在发心为善的基础之上,以拯救他人,造福人类为宗旨、为依归。只要动机为善,其行为与结局必为善。善性循环,种下善业的种子,无论对他人对自己都是圆满的好事。

再者,“善易”乃智慧的象征,我们须学会善于善用,以智慧的方法去作实践应用。何为智慧之法呢?遵循周易思想的教导--辩证法,以辩证视角去看待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去应对生活中的琐碎日事。

所以,用易经的智慧为我们自身的发展保驾护航。

善易者不卜

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知易者不占”是后人根据孔子《论语》演绎的,原话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善易者不卜”出自荀子,其原话为:“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

世人引用这两句话,本来的意思是想说精通占卜的人可以不再依靠占卜就能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类似于熟能生巧的意思。

但是呢,说这两句话的人本身是不懂周易的,他们都因循相袭的把周易看做卜筮书。

而周易之所以被当时的人当做卜筮书,只是因为当时传播周易的是一群卜者,而这群卜者是把周易当做卜筮工具。

事实上,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是正确的,只是不是世人那种解释。

真正读懂周易的,不会去占卜。不是因为他精通了占卜,而是周易本身就不是卜筮书。

在庙里抽签抽到一个签,而这个签是引用了一首唐诗,我们不会因为庙里把这首诗当做签词,就认为这首诗本来就是一个卜辞。因为我们知道其本来。

孔子、荀子等把周易当卜筮书,只是因为其知识的局限。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孔子以前时代知识的封闭性,以及周室衰微导致的传承断档,是周易本义不为世俗所知的根本原因。

周易——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宋儒张载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也成为后儒习易的标竿: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意思大概是说,《周易》是专为君子谋略而设,不是属于小人谋略之用。但什么是君子谋?什么是小人谋?

这句话出自张载所着《正蒙》一书的《大易篇》,全文是这样的: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故撰德于卦,虽爻有小大,及系辞其爻,必谕之以君子之义。

翻译:《周易》是专为君子谋略,不是为小人谋略而用的,所以将(德)撰写于卦爻辞里面。虽然爻有小大阴阳的分别,但是在为卦爻加入卦爻辞时,一定会以君子的义理来告诫问卦者。

所谓(爻有小大),小者为阴,大者为阳。小者似乎是为小人而设。但卦爻辞必定会以君子之义来晓以大义,避免犯下小人之失。

王夫之《正蒙注》则进一步以《周易》和火珠林的差别做说明:

若火珠林之类,有吉凶,无善恶,小人资之谋利,君子取之,窃所未安。

《周易》不但言吉凶,而必明乎得失之原。乾且曰利贞,况其余乎。贞虽或凶,未有言利而不贞者也。

有小人之爻而圣人必系之以君子之辞。剥之六五,阴僭之极,而告之以贯鱼之义。或使君子治小人,或使小人知惧,不徇其失,而以幸为吉。若火珠林之类,谋利计功,盗贼可以问利害,乃小人徼幸之术,君子所深恶也。

现今坊间所谓的(文王卦)、(金钱课),或(六爻)其实都是源自于(火珠林)。火珠林大概在宋朝时开始流行开来,由于常和《周易》混淆,且在民间相当盛行,因此也受到儒者的排斥。宋明之后的许多大儒也都曾经在著作中公开抨击这种算命法,极力要把他们读的《易经》与这种江湖数术画清界限。

王夫之则批评说,被用于算命的火珠林(有吉凶,无善恶,小人资之谋利)。江湖术士为了钱,可以颠倒黑白是非,不辨善恶,只会操作吉凶来诈财。相较之下儒者眼中的《易经》,有清楚的是非善恶,而且君子用之是为了抑恶扬善,不是要谋利。

再就所求问的问题来说,火珠林法任何问题都可以问,包括盗贼要去做坏事也可以求问,成为小人佼幸取巧的方法,这也是君子所深恶痛绝的。

春秋卦例

所以,这里的(君子),强调的是有是非善恶,不谋私利的人。但这已经不是《易经》最原始的意思,也就是指的是有权位或者是身份尊贵的人。而是指行为上符合伦理道德的人,具备一定品格的人才可称为君子。

张载说卦爻辞一定会(喻之以君子之义)这句话拿来检验《周易》经文不尽然正确,但在春秋时代的筮例里,的确就已有这种(喻之以君子之义)的解卦传统,这种传统甚至早于孔子之前。

从人品高下来定义君子与小人,并不是宋儒开始的。这种思维方式应该早在孔子之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存在,而到了孔子将这些论述(集大成),形成了一种流传两千多年的思维方式。

《周易》原本的功能主要在沟通鬼神,周王决策时要了解鬼神意志,虽然无法说这样的《周易》没有伦理道德的义涵,但是至少思维重点比较是在事情吉凶的因果预判,这种预判的逻辑是比较不具道德规范之意义的。某个程度来说,其实有点像船山先生批评的火珠林法:有吉凶,无善恶。

但从春秋开始,可能因为礼坏乐崩的关系,人们开始把一些道德期待放到易经的解卦上,这种期待,在后来更把品德上的高贵内涵当做君子的条件,君子不再只是原本的社会身份地位高低,而是必需具备某种人品上的高贵特质才堪称为君子。

《左传》襄公九年,穆姜自解艮之随,此卦五个爻变要以之卦随卦来占解,他解释(随,元亨利贞,无咎)说,自己不符合元、亨、利、贞四德,所以无法得到(无咎)的结果,也就是无以免除其罪咎,安全脱困,将被囚死于东宫:(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南蒯将叛变,筮得否之比,得(黄裳元吉),原本就卦来说是大吉。但子服惠伯将此卦限定在(忠信之事)才得为吉,并把黄、裳、元做为得到(吉)的条件,也就是说,除了问卦之人必需以忠信之事为基础之外,还必需符合严格的道德伦理规范才能够得到吉。

穆姜的故事记载于鲁襄公九年,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早于孔子五十读易六十几年。而毕万的例子记载于昭公十二年,当时孔子大约二十岁左右,因此早于孔子读易三十年。甚至像鲁宣公六年记载的,郑国公子曼满想要当卿相,伯廖评论说:(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早孔子习易一百年。

这些例子里,虽然未清楚把人的品格拿来定义《周易》中的君子,但已可看出,早在孔子出生以前,贵族利用《周易》时,就已把人品列入吉凶的判断之中。并且把《周易》当做人在品德修养的励志之书,这种特色,在孔子之后也清楚地表现在《象传》与《彖传》等十翼的注解里。

道德上的转化

这也是孔子之后,易学还有经学上的重大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是在孔子身上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时间的蕴酿积累,到孔子将这些思想往上提升与萃练,集前人之大成,(修诗书礼乐),并以此传授弟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所以孟子如此评论孔子: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所谓(集大成)用音乐来比喻就是(金声玉振)。金声是音乐开始的脉络条理,有始物之义。而玉振则是结束的脉络条理,有终成之义。于人事,要能创始一件事,让事情能够开始很有条理而上轨道,这需要聪明智慧。但要让创始之事能够完成,并加以发扬光大,那么单靠聪明智慧是不够的,还需要圣人的人格影响力。集大成的孔子,既有创始的智慧,还有足以成事终事的影响力。

孔子讲仁义,尚礼乐,认为君子当以仁义为涵养,行之于外则中于礼乐之节。孔子当然也将这样的思想带到了《周易》,也包括了对于《周易》中君子与小人的论述,《系辞传》中有几段引述孔子对于《周易》经文的注解: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不与也;惧以语,不应也;无交而求,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以上所说的(君子)、(小人)其实兼具二义。一是既指地位之尊贵与卑下,二是又兼及品德上的高下。

这种颜色最为鲜明的如《大象》传,都用(君子以…)的语法来诠释君子面对不同处境当有如何之作为,而这些作为都与修身治国有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十翼相传是孔子所作,不过这个说法大有问题,十翼比较象是孔门弟子整理孔子讲学的见解而成,部份则可能是孔门弟子的言论。以《系辞传》来说,它的成书方式类于《论语》,比较可能是孔门弟子对于老师课堂言论的笔记。因此里面混杂了孔子之前的古人论述,这部份可能是当时孔子的教材或孔子引述先贤言论。也混杂了孔子之后的孔门论述,这部份可能是孔子弟子对于老师言论的发挥,然后被孔子的弟子的弟子所记录下来。但无论如何,可从十翼见到孔子对于《周易》诠释的这种重要转化。

评断

就如前一篇文章所说的,《周易》中的君子原本指的是有权位而尊贵的精英份子,小人则是指基层而地位低下的平民、小民。但《易经》并不专属于精英。事实上,由于《易经》的普及,绝大多数读易经、用易经的人,都属于平凡而没有官位的小人。怎么可以说只有君子可用《周易》来问事呢?甚至从《周易》中有小人吉、小人凶等判断用语来看,在周朝时《周易》的使用应该也不是贵族精英、在上位者的专利。

所以(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讲的君子和小人并不是这个原始的社会地位上的意思,而是一种道德上自我提升的期望。精确来说,意指我们读易经,就要学习做个有德性的君子,让自己不断在品格上向上提升:不管你的社会地位是小人还是君子。

另外一种错误的解读是,有人会因此以为自己读了易经就变成君子了,就像社会普遍会把穷困、没读书等下层阶级的人认为比较没品德。而富有、光鲜,饱读诗书有成就的人品德就比较高一样的心态。

宋明之后的一些读书人,的确常常可见这样的敝端。往往以君子自居,以为自己读了些圣贤书,有了经世治国的理想,然后自己就是正义的一方,是君子。而和他相对立的就是小人、奸人,形成了一种读书人的傲慢。就好比有人去算命,常常把自己不喜欢的人,对自己不利的,全都视为小人一样的道理,这种思维,可说是把(易为君子谋)想歪、想错的典范。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仙易随口断:无需别人起卦,比外应断卦法更系统,更易于把握!

仙易随口断-玄空子 著

内容简介

《仙易随口断》系民间玄空六爻派传人梁丰(网名玄空子)的秘门绝技,其特点是无需别人起卦,张口直断,比外应断卦法更系统,更易于把握,比《梅花易数》更直观、易学,比大六壬更速捷,除基础部分略有些繁琐外,实战内容简单易学,随学随用,可以说,从没接触过预测学的人,只要认真看两遍,就能张口直断;有一定基础的人,一周就能学会,而且,只要看了入门原理,也能自悟出断法;基础好的,可以不看入门基础内容就可学。

经玄空子多年的摸索、实践,在研习六爻、梅花、风水术等的基础上,多方求证,终于形成系统的理论,此理论集八字、六壬、六爻、相学、风水学于一体,对研习其它各门术数,及想踏入预测之门的爱好者均有一定的补益,是一把打开预测学分析思路、提高预测水平的金钥匙。

《仙易随口断》共分四章,分别为开悟篇,入门篇.引导篇,提高篇。四部分内容各成一体,又能相互渗透,研习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内容均可应用于实战,因此,值得有缘人一读、一阅、一悟。

玄空子,本名梁丰,生于辽宁朝阳,曾用网名风儿,民间预测学传人,创《仙易随口断》、《仙易铁口断》、《一气俏梅花》、《二气俏梅花》、《五瓣俏梅花》、《仙易俏梅花》、《数字八字法》、《六爻高层断卦技法》、《六爻妙断必杀技》、《易经股市》、《玄空子奇门点窍》、《玄空子姓名学指微》、《象意全息六爻》等多种预测学技法。

-------------------------------------------------------------

目 录

序 论 找一把打开思想灵光的金钥匙

第一章 开悟篇

第一节 从古人神断轶事说起

第二节 潜意识里抓来的预测之悟

第三节 你也能成为预测大师

第四节 从《心易触机占》中引入

第二章 入门篇

第一节 随口断卦不可断

第二节 随口断入门口诀

第三节 随口断口诀运用规律

第四节 太极点的激活

第五节 太极点的转换

第六节 随口断\"心象感应\"十象

第七节 随口断意象的抓取

第三章 引导篇

第一节 易卦引象

第二节 卦爻换象

第三节 五行化象

第四节 天干化象

第五节 地支化象

第六节 宫位取象

第七节 空破之用

第七节 直觉物象

第八节 口卦取象

第九节 数字密码

第十节 字母义象

第十一节 万象直读

第四章 提高篇

第一节 物象的反复应用与快速转化

第二节 引象说事的几个捕捉点

第三节 动、静参照物及外应组合

第四节 求异思维的灵活运用

第五节 时间、空间、时空的组合

第六节 形、音、意、象、位、数的组合

第七节 直觉、灵感、随机信息的取用

第八节 通灵之悟的法门

结束语

-------------------------------------------------------------

找一把打开思想灵光的金钥匙

《周易》是一门全息学,不仅包括天道、地道,还包括人道,如果说,从六爻的预测到八卦的应用,到梅花易数,又归根到太极点占,是一个有极的预测过程,那么,在周易中,其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模式为我们在预测时达到无极状态或半无极状态提供了尝试的空间和思路。这种尝试并不是盲目的,它是对人体科学、人体自然规律的认知和摸索的过程,是对人体潜能的充分开发。为什么人的梦有时会灵验,为什么有人开玩笑似地随口讲一件事,会真的发生?为什么随口提一个人,那个人这边话音末落就进了门?这就是人的一种信息相通的潜能,以《周易》的天人观思维,通过一定的途径,有目的地训练灵感思维,开发人脑智慧的路子,在一定情况下是能够激发人的灵感的,经笔者大量的实践证明,在潜意识状态下由感知激发灵感而产生的预测皆神准,速而有奇效,其谐和完美的程度及瞬息万变的高速占断技巧,都是在正常思维定式下的预测所无法比拟的,只有以灵感思维为指导,预测学才能达到神化的境界。

四柱、六爻、六壬等让人们从普遍中寻找规律,在类似于数字的统筹概念中,引入时空概念,产生归类性的思维。而我们这里倡导的随口断,则是在正常思维过程中的一个跃迁或升华的瞬间,在这个几乎为零的瞬间里,让灵感思维的极迅飞跃,直到求测事物的中心,它的内容却是几乎无所不包括的,涉及的空间可以囊括宇宙,一切都无大无小,无阴无阳,无任何形态和方位,一切都处于谐和,圆融,浑元一气状态。从思维的感知,到灵感的激发所表显的整个思维过程,也就是灵感思维激发的过程,这也正是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的恰当运用。

《仙易随口断》其实就是灵感思维与直觉思维相互交叉的结果,在内心静极的情况下,灵感在大脑神经中枢高度兴奋起来,受到某种偶然因子的引导而诱发,在头脑显意识受到抑制、潜意识活跃的瞬间实现,并产生类似于幻像的潜意识存在的精神现象。\"神思方远,万涂竟萌\",促使信息超越日常的思维程序而在灵感式的思维过程中升华。《系辞》认为, \"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即表述了这一灵感式的思维过程。\"无思\",\"无为\"就是正常思维中断,激发灵感思维了悟天下之事的过程,即是\"感而遂通\"的过程,这是\"无思\"、\"无为\"的结果,也是灵感思维的结果。《系辞》还说: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这种\"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的洞悉过去,遥知未来\"吉凶与民同患\"的结果,显然不可能在正常的思维状态下实现,而只能是灵感思维活跃时的产物,因为现有的知识包藏了过去的经验,未来的事变隐涵于现在的状态中。古时聪明睿智之人深明此理,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由于能认识自然变化的规律,洞察民风民情,古人用斋戒的方式清心寡欲,使心性寂静,从而在潜意识活跃时,出现灵感激发态并呈略微松弛,达和谐圆融程度时,能对事物进行感知,对未来进行预测。在灵感思维处于至柔,至静的状态时,一旦被激发,便在短暂的时间内,能突破或超越正常的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思维程序,使思维的内容在大脑中极速闪过,从而深达事物的本质和精髓,获得突破性的认识。

当然,这对于一般人来说,灵感思维多属于偶发式的,且不易控制,不易把握,而对于 \"悟性高'或\"心性灵透\"的人,则可以不断引发。玄空子愿意以自己的潜淡的知识和认识层次,去大胆地用心去做这样的探讨,在空静中寻求灵感,帮大家找一把打开思想灵光的金钥匙。 \"言语道断,心行灭处\",在大脑处于前念已熄、后念未起之际的混沌中,在空白阶段,去追寻对末知事物的认识。

用我如烛火样的微光,引领着有缘的学易者,安定心神,洗去心火的烦燥,杂念摒除,开发人脑存在第六感官功能, 通过有形的练习,让灵感的思维穿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的物质既无任何形态,也无确定的坐标位置,而且万物不分彼此,即无大无小,无上无下,无阴无阳,无他无我的谐和,圆融、浑元一气的状态,无极无欲随口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