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导语:2023闰二月,2024年闰年,2025闰六月,有啥说法?
斗转星移,节气更迭不止,转眼间已经进入寒露时节了,下一个节气是霜降。老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冷空气越来越频繁,早晚已经很凉了!
不知道是发没发现,2023癸卯年是闰二月,明年2024年是闰年,而到了2025乙巳年(蛇年)又是闰六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种现象只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置正”安排的结果,和其它的并无关联。
中国历史上有过100多种历法,每个历法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汉武帝的《太初历》,元朝的《授时历》,清朝的《时宪历》等等。
这些历法从天文数据上会有些区别,但设计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和现在我们现行的农历差不多。
经过发展,到了的时候开始改用西方的历法——公历,就是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那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
那么,为什么要“置正”?闰哪个月是由什么决定的?有哪些说法呢?1、为什么要闰月
阳历是平年是12个月约365天,闰年是约366天。
阴历是一年12个月约354天。
也就是说,阳历年的长度要比阴历年的长度要长约11天,这样常此下去,必然会出现在与四季脱节的情况。
为了防止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古代历法学家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方法来平衡。不过,这种方法有一定缺陷,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就废除了这种固定闰周的方法,而是采用无节令月置闰,每2至3年置1闰的方法。
而我们现行农历就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约354天,有闰月的年份是约384天。有了阴阳历,农民种地再也不用只看太阳或月亮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事活动。
有了二十四节气,人们就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冬至日之间安排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
2、闰哪个月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和十二个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
例如:2023年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日,是中气“春分”,再隔一个月后,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谷雨”,而当中这一个月(2023年3月22日——2023年4月19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二月后面,所以叫闰二月。因此,2023癸卯年闰二月,农历年的长度是约384天。
在比如,2025年7月25日,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是中气“大暑”,再隔一个月后,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处暑”,而当中这一个月(2025年7月23日——2025年8月22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六月后面,所以叫闰六月。
简单点说,闰哪个月是由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中气”决定的。例如,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九月节令,霜降是九月“中气”,如果九月里没有“中气”霜降,就要闰一个九月,让霜降出现在农历九月里,这样才能适应寒暑的变化,才能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
3、民间有哪些说法?
由于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要“置正”,才能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农历年里有立春节气,有的农历年里没有立春节气,也就是民间说的“双春年”和“无春年”。
关于“双春年”和“无春年”在民间也有很多农谚,比如“一年两个春天,毛贵如”,“双春夹一闰,春寒逢秋旱”,“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寡年无春腊月寒,来年六月天不闲”,“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两春夹一冬,没被暖烘烘”等等。
当然,上面这些农谚只不过是一种民间的说法,而“双春年”和“无春年”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要“置正”的结果,并不能用来判断年景,就当一种民间文化来了解就行,不能作为判断天气和年景的依据。
此外,需要了解的是,如果当年是“闰六月”的话,那么,部分年份是火把节最早的年份,也是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最晚的年份,这点是一定的。
二、2024年是公历闰年公元2024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3周。
为什么要设计闰年?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回归年),而公历的平年只有365天,比回归年短了大约0.2422天。这样一来,4年下来就会累积出来一天,故在第四年的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时间长度变为366天,这一年就是闰年。
由于现行的公历,我们在日历上只能看到一个大写的阿拉伯数字,没有农历内容那么丰富,不知道闰年在民间有什么说法!
您知道闰年在民间有什么说法吗?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导语:2023闰二月,2024年闰年,2025闰六月,有啥说法?
斗转星移,节气更迭不止,转眼间已经进入寒露时节了,下一个节气是霜降。老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冷空气越来越频繁,早晚已经很凉了!
不知道是发没发现,2023癸卯年是闰二月,明年2024年是闰年,而到了2025乙巳年(蛇年)又是闰六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种现象只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置正”安排的结果,和其它的并无关联。
中国历史上有过100多种历法,每个历法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汉武帝的《太初历》,元朝的《授时历》,清朝的《时宪历》等等。
这些历法从天文数据上会有些区别,但设计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和现在我们现行的农历差不多。
经过发展,到了的时候开始改用西方的历法——公历,就是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那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
那么,为什么要“置正”?闰哪个月是由什么决定的?有哪些说法呢?1、为什么要闰月
阳历是平年是12个月约365天,闰年是约366天。
阴历是一年12个月约354天。
也就是说,阳历年的长度要比阴历年的长度要长约11天,这样常此下去,必然会出现在与四季脱节的情况。
为了防止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古代历法学家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方法来平衡。不过,这种方法有一定缺陷,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就废除了这种固定闰周的方法,而是采用无节令月置闰,每2至3年置1闰的方法。
而我们现行农历就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约354天,有闰月的年份是约384天。有了阴阳历,农民种地再也不用只看太阳或月亮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事活动。
有了二十四节气,人们就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冬至日之间安排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
2、闰哪个月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和十二个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
例如:2023年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日,是中气“春分”,再隔一个月后,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谷雨”,而当中这一个月(2023年3月22日——2023年4月19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二月后面,所以叫闰二月。因此,2023癸卯年闰二月,农历年的长度是约384天。
在比如,2025年7月25日,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是中气“大暑”,再隔一个月后,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处暑”,而当中这一个月(2025年7月23日——2025年8月22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六月后面,所以叫闰六月。
简单点说,闰哪个月是由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中气”决定的。例如,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九月节令,霜降是九月“中气”,如果九月里没有“中气”霜降,就要闰一个九月,让霜降出现在农历九月里,这样才能适应寒暑的变化,才能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
3、民间有哪些说法?
由于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要“置正”,才能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农历年里有立春节气,有的农历年里没有立春节气,也就是民间说的“双春年”和“无春年”。
关于“双春年”和“无春年”在民间也有很多农谚,比如“一年两个春天,毛贵如”,“双春夹一闰,春寒逢秋旱”,“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寡年无春腊月寒,来年六月天不闲”,“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两春夹一冬,没被暖烘烘”等等。
当然,上面这些农谚只不过是一种民间的说法,而“双春年”和“无春年”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要“置正”的结果,并不能用来判断年景,就当一种民间文化来了解就行,不能作为判断天气和年景的依据。
此外,需要了解的是,如果当年是“闰六月”的话,那么,部分年份是火把节最早的年份,也是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最晚的年份,这点是一定的。
二、2024年是公历闰年公元2024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3周。
为什么要设计闰年?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回归年),而公历的平年只有365天,比回归年短了大约0.2422天。这样一来,4年下来就会累积出来一天,故在第四年的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时间长度变为366天,这一年就是闰年。
由于现行的公历,我们在日历上只能看到一个大写的阿拉伯数字,没有农历内容那么丰富,不知道闰年在民间有什么说法!
您知道闰年在民间有什么说法吗?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时间过得真快,如今已经进入10月份,马上将迎来寒露节气。寒露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95度,寒露是干支戌月的开始,进入寒露表示深秋到来了,随着寒气增长,万物明显萧瑟。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老话说“露水先白而后寒”,如果说白露节气是气温由暑热到凉爽的转折点,那么寒露就是天气由凉爽到寒冷的转折点,寒露的气温比白露明显更加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寒露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节气,其对农事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农民来说最关心的就是粮食的收成问题,老话说“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寒露节气当天出现了降雨的天气,那么到了来年的正月和农历二月的时候雨水会比较多,早春下雨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有利于接下来的春耕和春种,对粮食的丰收很有帮助。
关于寒露,在农村有句老话叫“八月寒露多荒年,九月寒露兆丰年”,啥意思?今年寒露是啥情况?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23年寒露是“八月寒露”还是“九月寒露”?寒露每年的阳历时间都是固定的,都在阳历的10月7日~9日。但是寒露交节的农历时间却相差很大,有的年份寒露交节的时间在农历八月份,而有的年份寒露交节的时间在农历九月份。
今年寒露交节的时间在10月8日,对应农历八月二十四,很明显是八月的寒露。作物对比,2022年寒露的阳历时间为10月8日,对应的农历时间为九月十三;2021年寒露的阳历时间为10月8日,对应的农历时间为九月初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水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一般来说是属于九月的节气,今年之所以寒露交节的时间在农历八月份,主要与闰月有关,今年是闰二月,有两个农历二月份,导致寒露的农历时间提前。
之所以今年会存在闰月,这是由于阴历全年有354天,而阳历全年有365.2天,两者一年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下来时间差就会超过一个月,为了防止农历年月和阳历年月四季脱节,因此农历每两三年就要增加一个月份,增加的月份就是“闰月”,有闰月的农历年份全年有384天。
老话说“八月寒露多荒年,九月寒露兆丰年”,啥意思?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很多实用的经验。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寒露交节的时间在农历八月份,那么预示着年景不太好,农作物的产量会相对低;而如果寒露交节的时间在农历九月份,那么预示着年景非常好,粮食容易大丰收。
那么老话有没有道理?寒露是天气由凉爽到寒冷的转折点,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寒露交节的时间在农历八月份,那么预示着寒冷的天气会提前到来;而如果寒露交节的时间在农历九月份,那么预示着寒冷的天气到来会相对比较迟。
冷天来得早,不利于晚熟作物丰收,正如农谚说“寒露怕寒露风”,这里的“寒露风”就是指来自北方的冷风,寒露时节正是晚稻稻穗扬花的关键期,如果冷天提前到来,那么就会影响稻谷的授粉以及灌浆,水稻会出现空壳、瘪粒的现象,水稻的产量会严重降低;同样的冷天来得早很容易使晚熟作物遭受冻害,像薯块会停止膨大,农作物会因为生长积温不够而减产。
寒露正处于三秋大忙时节,农民要忙着秋收、秋耕、秋播,正如农谚说“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到了寒露节气是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小麦如果播种过早,麦苗容易徒长;小麦播种过迟,则容易遭受冻害。如果冷天来得早,那么冬小麦就要适当早播;如果冷天来得晚,那么冬小麦就要适当晚播,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今年是农历八月份的寒露,农民要适当早播越冬作物,而以前的年代秋收都是靠人工,时间相对比较久,早播就会搞得农民措手不及,势必会出现播种过晚的现象,这样一来农作物的减产就在所难免。而如果是农历九月份的寒露,预示着冷天来得相对晚,这样不仅有利于晚熟作物的生长,而且农民可以不慌不忙的进行秋播,粮食作物自然容易大丰收。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老话是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所得,但是如今的气候早已变了,再加上现在机械化发达,种子的抗逆能力也越来越高,我们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即便今年是八月的寒露,我们也无需太忧愁。
你认为老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文|菁妈
生日。自己降生于世的日子,也是造成新的精神创伤的日子。婴儿刚生下来时的哭泣也许不是因为出生的感动,而是离开母亲的、在着世上第一次感到孤独所致。
妈妈求助:自己老家的风俗是孩子过生日都是过阴历,但是今年刚好是闰9月,孩子在闰9月出生,如果按照孩子出生的日期和当地过阴历生日的习俗,那么孩子得80年才过一次生日。
妈妈发出灵魂拷问,你们给孩子过生日过的是阴历还是阳历?
大多数妈妈都建议孩子在这个月份出生,就不要再想着过阴历生日了,直接过阳历了。
君君快满周岁了,奶奶和妈妈都一致觉得孩子满周岁,要请亲戚朋友一起吃个饭,过个生日。但对于过阴历还是阳历婆婆和媳妇却是争执不下。
君君奶奶:孩子过生日肯定要过阴历,以前我们农村孩子满周岁大摆宴席都是按照阴历的时间。
孩子的生辰八字都是按照阴历的来计算的,我们中国人过春节也是阴历的正月初一。
君君妈妈:现在都是按阳历的过生日了,孩子办出生证时,出生日期写的就是阳历,孩子的身份证也写的是阳历,户口本写的也是阳历,哪有什么阴历的影子。
等孩子长大去上学了,如果学校同学一起过生日,肯定过的也是阳历。
君君奶奶:那都是因为你们给孩子过错生日了,孩子过阳历生日就相当于你们把元旦当做春节来过!
结果君君的奶奶和妈妈,因为孩子几时过生日这个问题吵闹不休。
最后君君爸爸出来调停:阴历的时候把家里面的亲戚朋友请来家里吃顿饭,阳历的时候我们夫妻俩带孩子出去玩一天就这样子决定了。
后来君君的满周岁生日过了两次,一次是家里的亲戚朋友来家里吃饭,还封了不少大红包。
还有一次是爸爸妈妈带他到外面的儿童餐厅过了一个生日,有蛋糕吃还有游戏玩。
阴历:每年的开始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那一天。大多的节日是以阴历计算: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中秋节是每年的八月十五。很多老人家记孩子出生的日期也是以阴历为主。
70年代以前的人,基本上记时间都是按照阴历来计算,生孩子大多数在家里面生,也没有出生证这玩意。
孩子大一点就去报户口,报户口的时候,户籍人员问孩子什么时候出生的,这些家长都只记得阴历的出生日期,而户籍人员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查对应的阳历出生日期,于是想了一个取巧的办法,以孩子阴历出生日为准向前移一个月就为户口本上的出生日期。
比如孩子是六月初五出生,户口本上就写着7月5日出生,而到时办身份证的时候是以户口本上的出生日期为准。
所以70年左右的人在公司里面办生日会的时候会很尴尬,公司给自己办生日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自己的生日,或者是自己办什么银行卡信用卡,在身份证上生日当天给自己发送生日祝福的时候,其实既不是自己阴历生日,也不是自己阳历生日。
阳历:每年的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而我们农民耕种的24节气,主要是以阳历来区分。比如每年的清明节,就是每年的4月4号或者4月5号。
现在孩子在医院出生都是要办出生证,出生证的时间跟孩子顺产接生或者是剖腹产出生的时间是相吻合的,这个时间甚至精确到孩子出生的几点几分钟,而且是按照阳历来计算,所以孩子在医院出生的话,户口本和身份证的身份证上的生日就是阳历的生日。
而孩子上学或者办什么卡,生日当天有什么优惠,都是按照阳历来进行,现在大多数孩子过生日也都是按阳历来进行
孩子过生日过阴历还是阳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过两个生日
君君家里是这样的,因为奶奶坚持要过阴历生日,妈妈坚持要过阳历生日,两个人都非常的执着。那就可以给孩子过两个生日,过生日是开心的事,让孩子多开心一回没有问题的。
2、孩子是阳历2月29日出生,最好过阴历生日
阳历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也就是2月29日,这是每4年才会出现一次的日期,万一孩子在2月29这天出生,如果按照阳历过生日的话,就4年才能过一次,所以可以考虑给孩子过阴历生日。
3、孩子阴历闰月出生,建议过阳历生日
阴历每19年会有17个闰月,所以孩子按阴历过生日碰到闰月的概率可真不小,就像前面的妈妈说的,闰9月出生如果按照当地阴历过生日的风俗,孩子80年才过一次生日,这样也太惨了吧,说不定孩子都活不到自己过生日的那一天。
你们家孩子过阴历生日还是阳历生日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孙俪为女庆生,小花6岁生日愿望:妈妈生宝宝!似乎暗示要拼三胎
张柏芝和大儿子通话视频曝光,网友:迷你版谢霆锋,高冷的酷哥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