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源流一,源于姚姓,是姚姓的分支,出自上古五帝最后一位禅让制帝王舜帝姚重华之子商均,以国名为氏。
舜帝有号称有虞氏,故舜帝又称虞舜,是虞姓人的始祖。舜帝姓姚,名重华,公元前2277--2178年。 尧让位于舜,践帝位三十九年。舜是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故虞舜就是虞姓人的始祖。禹治水有功,舜帝在年老时将帝位禅让大禹,大禹又将把舜帝的儿子商均封在商,建立虞国。 《史记 五帝本纪》:◇集解皇甫谧曰:“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括地志云:“虞国,舜後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於商,故号商均也。” 《括地志》: “宋州虞城县(大襄)[古虞]国,[舜后]所封之邑。杜预云:舜后诸侯也”。
源流二,源于子姓,出自商、周时期古矢国,属于以居地或国名为氏。
矢国,是商王朝时期即已经建立的古老诸侯国,因支持周武王伐纣,故而在西周初期仍被封为诸侯国。矢国灭亡的具体时间无可考据,但是按史书的记载,在西周末期的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国都于汧邑,故矢国之地已经成为秦非子(秦嬴)后代的重要发祥地,说明矢国灭亡于周幽王十一年以前。
矢国被灭亡后,国君王族后裔子孙及国人成为秦国之民,其中多有以故国居地为姓氏者,称虞氏,正确读音作wú,今读Yú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仲雍庶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封仲雍的庶孙于虞(今河南安阳),建立了虞国,为公爵,称虞仲。在史籍《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周武王克殷……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虞国君主贪图晋献公的宝马珍玉,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大开国门借道给南下伐虢国的晋队,还帮助晋队攻虢国。而晋军在灭了虢国后,在回师途中顺手灭了虞国,取回了宝马珍玉,留下了千古成语“唇亡齿寒”、“假道灭虢”。
源流五,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虞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虞衡,亦称虞官,史西周初期由周召公设置的一种官职,就是负责掌管山林大泽(湖)中各种材质的官吏,诸如林木药材、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美玉矿产……等等,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职如今天的林业部与国土资源部部长。在典籍《易经·屯卦》中记载:“卽鹿无虞。谓虞官。”在典籍《周礼·天官·大宰》中也记载:“虞衡,作山泽之材。掌山泽者谓之虞。”
在虞衡、虞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虞衡氏、虞官氏,后简化单姓虞氏。
得姓始祖
舜帝,号有虞氏。姓姚名重华,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尧之后古帝王,是禅让制的代表,受尧的“禅让”而称王,当时,国号为“虞”,称“虞舜”,虞舜就是虞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虞氏出自姚姓。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虞舜,这也是虞氏的最早起源。后来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将天下禅让给大禹,称夏禹。
为纪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国(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商均后代就有称虞氏的。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制陶为业。
大禹接受舜帝禅位后,将帝舜之子商均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承继舜帝“有虞氏”之号后建立虞国。
到了西周的时候,虞仲的后代在周文王的时候建立虞国,春秋时候为晋国所灭,后代以虞为姓,保留至今。
郡望
虞姓的望郡济阳郡(今河南省兰考附近)、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市)、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
堂号
济阳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五绝堂:源自唐太宗曾经夸赞虞世南:“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一时传为美谈。
字辈排行
浙江乐清虞氏字辈:“大孟廷邦友朝思可崇久熙世洪儒茂学隆经典明荣登文翰序万载贤泽声”。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虞氏字辈:林、仲、芳、昌、若、思、敏、在、开、正、朝、之、永、登、隆、兴、宗。
湖北洪湖、仙桃虞氏字辈:“必一铭鼎声大振万国士朝臣邦家之光祖功忠德”。
历史名人
虞 卿,战国时说客。一作虞庆、吴庆。虞氏,名失传。善游说,因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见赵王时,赵王赐他黄金和一双白璧,第二次见赵王时,赵王拜他为上卿,于是号为虞卿。主张以赵为主,合纵抗秦。长平之战前,建议联合楚魏,迫使秦讲和。即解邯郸围,赵王拟割六城求和,他竭力反对。后离赵入魏,不得意而著书。《史记》说他上采《春秋》,下观近世,著《节义》、《称号》、《揣摩》、等八篇。因为评论国家的得失,积累了八篇文章,合起来称为《虞氏春秋》。《汉书·艺文志》儒家有《虞氏春秋》十五篇,今佚,有清马国翰辑本。
虞 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一说姓虞),生卒年、出生地、结局等均无定论,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
虞洽卿(1867~1945),名和德,浙江镇海人(今属慈溪)。早年到上海当学徒,1894年后任德商鲁麟洋行买办、华俄道胜银行买办。1903年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四明银行。1905年上海发生大闹公审公堂案,与组织当局交涉获胜,遂名闻沪上。1908年创办宁绍轮船公司。1911年上海光复后任都督府顾问官、外交次长等职。1914年独创三北公司。五四运动期间上街劝说开市。1920年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抗战时期坚持抗日爱国,日军占领租界后赴渝经营滇缅公路运输,支待抗战。1945年4月在重庆病逝。
虞姓,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人口约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yú
注音:ㄩˊ
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虍
简体部首:虍
虞的部首笔画:6
总笔画:13
笔 顺:竖横折撇横折竖折横横横撇捺
五笔86:HAKD
五笔98:HKGD
UniCode:U+865E
四角号码:21284
仓颉:YPRVK
GBK编码:D3DD
规范汉字编号:5428
预料:不虞。
忧虑:无冻馁之虞。
欺骗:尔虞我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古同“娱”,安乐。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虞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姓。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源于姚姓,是姚姓的分支,出自上古五帝最后一位禅让制帝王舜帝姚重华之子商均,以国名为氏。
舜帝有号称有虞氏,故舜帝又称虞舜,是虞姓人的始祖。舜帝姓姚,名重华,公元前2277--2178年。尧让位于舜,践帝位三十九年。舜是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故虞舜就是虞姓人的始祖。禹治水有功,舜帝在年老时将帝位禅让大禹,大禹又将把舜帝的儿子商均封在商,建立虞国。《史记 五帝本纪》:◇集解皇甫谧曰:“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括地志云:“虞国,舜後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於商,故号商均也。”《括地志》: “宋州虞城县(大襄)[古虞]国,[舜后]所封之邑。杜预云:舜后诸侯也”。
虞国君主的后裔子孙,多以国名“虞”作为自己的姓氏,称虞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正确读音作wú(ㄨˊ),今读Yú(ㄩˊ)亦可。
源流二,源于子姓,出自商、周时期古矢国,属于以居地或国名为氏。
矢国,是商王朝时期即已经建立的古老诸侯国,因支持周武王伐纣,故而在西周初期仍被封为诸侯国。矢国灭亡的具体时间无可考据,但是按史书的记载,在西周末期的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国都于汧邑,故矢国之地已经成为秦非子(秦嬴)后代的重要发祥地,说明矢国灭亡于周幽王十一年以前。
矢国被灭亡后,国君王族后裔子孙及国人成为秦国之民,其中多有以故国居地为姓氏者,称虞氏,正确读音作wú,今读Yú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仲雍庶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封仲雍的庶孙于虞(今河南安阳),建立了虞国,为公爵,称虞仲。在史籍《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周武王克殷……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虞国君主贪图晋献公的宝马珍玉,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大开国门借道给南下伐虢国的晋队,还帮助晋队攻虢国。而晋军在灭了虢国后,在回师途中顺手灭了虞国,取回了宝马珍玉,留下了千古成语“唇亡齿寒”、“假道灭虢”。
虞国被灭后,虞国的人民遂以国名为姓氏,称虞氏,以念亡国之痛,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Yú。
源流四,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父季历之兄泰伯所建虞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虞国,即春秋时代曾争霸中原的吴国,两周时期虞、吴为同一个字。在史籍《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当年的吴国一直就称作“虞国”,称“吴国”,是战国末期史学家们的事。周元王三年(473年),越王勾践在经过多年准备后,一举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亡国后,有吴国王族子孙及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虞氏,战国末期多改为吴氏,但仍有矜持虞氏不变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虞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虞衡,亦称虞官,史西周初期由周召公设置的一种官职,就是负责掌管山林大泽(湖)中各种材质的官吏,诸如林木药材、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美玉矿产……等等,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职如今天的林业部与国土资源部部长。在典籍《易经·屯卦》中记载:“卽鹿无虞。谓虞官。”在典籍《周礼·天官·大宰》中也记载:“虞衡,作山泽之材。掌山泽者谓之虞。”
在虞衡、虞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虞衡氏、虞官氏,后简化单姓虞氏。
源流六,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虞佳氏,满语为Y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鄂克敦城(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裕发(今吉林辉南)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冠回汉姓为虞氏。
源流七,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今瑶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源于地名,出自上古地理方位虞渊,属于以宗教信仰为氏。
虞渊,是古人最最崇敬的地方,专指正西方的某一点,也就是太阳落下地平线的那个地方,并没有具体的地理位置。在史籍《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日至于虞渊,是为高舂。捍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古人认为,太阳之落山,犹如生命之息灭,人逝有灵,因此,虞渊就是灵魂转生的神圣地方。
转世再生,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因此,太阳落山的黄昏时节出生的孩子,就被视作某一灵魂转生者,被称作虞渊氏,其后代因以为姓氏,省称虞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wú(ㄨˊ),今读Yú(ㄩˊ)亦可。
源流九,史书记载,虞姓源于远古时期的古老姓氏之一,隶属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此。后因战乱纷争逐步迁徙于现在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大桥区,后因字体简化改为余。
四、得姓始祖
舜帝号有虞氏。姓姚名重华,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尧之后古帝王,是禅让制的代表,受尧的“禅让”而称王,当时,国号为“虞”,称“虞舜”,虞舜就是虞姓的始祖。
五、人口分布
虞氏出自姚姓。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虞舜,这也是虞氏的最早起源。后来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将天下禅让给大禹,称夏禹。
为纪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国(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商均后代就有称虞氏的。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制陶为业。
大禹接受舜帝禅位后,将帝舜之子商均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承继舜帝“有虞氏”之号后建立虞国。
到了西周的时候,虞仲的后代在周文王的时候建立虞国,春秋时候为晋国所灭,后代以虞为姓,保留至今。
六、家谱文献
浙江东阳永宁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四卷。
浙江义乌华溪虞氏宗谱,(清)虞兆泰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十五卷、第十八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七卷。
浙江东阳永宽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
浙江义乌华溪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四卷、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四~三十卷。
浙江鄞县邓阳虞氏宗谱,(清)虞蓼等纂修,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至初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东阳永宁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六~七卷、第十卷。
浙江义乌华溪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第四卷、第七卷、第九~十卷、第十二~十三卷、第十五~十七卷、第二十六~二十七卷、第二十九~三十一卷。
浙江义乌华溪虞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清)虞棠等纂修,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五~六卷、第十八~十九卷、第二十三~二十四卷、第二十六~二十八卷、卷首。
浙江诸暨暨阳宜仁村虞氏宗谱十卷,(清)虞绍恭总理,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瑞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浙江东阳永宽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八卷、第十三~十四卷。
浙江浦阳湖溪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
浙江东阳莲溪虞氏宗谱十卷,(清)虞奇苏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八卷、第十卷。
浙江义乌华溪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四卷、第十三~二十一卷。
浙江东阳永宽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
浙江义乌华溪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手抄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十卷。
浙江镇海燕翼堂虞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稿本一册。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虞氏家谱,由家族族长世代延袭著作,由族长保存。
浙江义乌华溪虞氏宗谱,著者待考,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
浙江萧山虞氏家谱十卷,()卢思备、虞宝禾等续修,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东阳莲溪虞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镇海灵岩虞氏宗谱两卷,(清)虞中恒等纂修,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承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临海乌岩虞氏宗谱稿,著者待考,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稿本。今仅存第二十~二十一卷。
浙江诸暨暨阳宜仁村虞氏宗谱十卷,首一卷,()虞彦恩总理,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瑞莲堂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汤溪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
江苏无锡虞氏宗谱二十四卷,首八卷,(清)虞械等纂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
江苏无锡虞氏宗谱二十四卷,首八卷,(清)虞文奇主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暨阳宜仁村虞氏宗谱十卷,(清)虞绍恭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瑞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江苏常熟虞阳席氏世谱三十五卷,(清)席彬纂,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四~十四卷、第二十~二十二卷、第二十四~二十五卷。虞氏宗谱二十四卷,首八卷,(清)虞文奇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四。
江苏丹阳云阳虞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虞美寿、虞润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
江苏无锡阳湖大墩虞氏宗谱二十四卷,首八卷,(清)虞考谐撰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丹阳云阳贤桥虞氏宗谱六卷,(清)吴兴仁纂,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江苏无锡虞氏族谱,(清)虞祖等纂修,清朝年间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
江苏无锡虞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下册。
江苏暨阳宜仁村虞氏宗谱十卷,(清)虞彦恩等纂修,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瑞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重庆云阳虞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虞善寿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安徽天长虞洼虞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
虞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
七、郡望堂号
郡望
虞姓的望郡济阳郡(今河南省兰考附近)、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市)、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
堂号
济阳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五绝堂:源自唐太宗曾经夸赞虞世南:“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一时传为美谈。
八、字辈排行
江苏南京虞氏字辈:“德长存积善知”。
江苏江都虞氏字辈:“登修字学同传家光万世”。
江苏邗江虞氏字辈: \"万国宝朝字正传家”。
广东连山虞氏字辈:“先泽与天日月同”。
广东虞氏一支字辈:“海灵峻秀忠家瑞”。
浙江义乌华溪虞氏字辈:“国光景鼎培贻永家瑞廷修敷献项”。
浙江乐清虞氏字辈:“大孟廷邦友朝思可崇久熙世洪儒茂学隆经典明荣登文翰序万载贤泽声”。
浙江临海虞氏字辈:“公卿朝定选(用)礼义邦国才”。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虞氏字辈:林仲芳昌若思敏在开正朝之永登隆兴宗
四川合江虞氏字辈:“思绍世应学万代永留传祖宗德泽远富贵金满堂”。
四川荣县虞氏字辈:“斗世光宗崇尚德文”。
湖北洪湖仙桃虞氏字辈:“必一铭鼎声大振万国士朝臣邦家之光祖功忠德”。
云南腾冲虞氏字辈:“思恩延国绍平”。
江西玉山虞氏字辈:“修元尚礼茂工”。
天津武清虞氏字辈:“天春宗东宝(红)俊克(丙)”。
虞氏一支字辈:“元明天子昌文诗必安邦”。
虞氏一支字辈:“海维善理”。
九、姓氏名人
虞卿,战国时说客。一作虞庆、吴庆。虞氏,名失传。善游说,因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见赵王时,赵王赐他黄金和一双白璧,第二次见赵王时,赵王拜他为上卿,于是号为虞卿。主张以赵为主,合纵抗秦。长平之战前,建议联合楚魏,迫使秦讲和。即解邯郸围,赵王拟割六城求和,他竭力反对。后离赵入魏,不得意而著书。《史记》说他上采《春秋》,下观近世,著《节义》、《称号》、《揣摩》、等八篇。因为评论国家的得失,积累了八篇文章,合起来称为《虞氏春秋》。《汉书·艺文志》儒家有《虞氏春秋》十五篇,今佚,有清马国翰辑本。
虞初:西汉方士。河南治(今河南省洛阳市)人,武帝时,任侍郎,称“黄车使者”。太初时西攻大宛,曾与丁夫人等以方祠诅咒匈奴和大宛。《汉书·艺文志》小说家有《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今佚。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其书以《周书》为本。”后世常以其名作为笔记小说的代称,虞初被称为小说家之祖。
虞诩,字升卿,武平人。东汉名将。虞经的孙子。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尚书令。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一说姓虞),生卒年、出生地、结局等均无定论,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
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
虞翻,三国时候吴国的学士,从小爱读书有才气,但多次被请去做官都拒绝。又爱直言议论政事,因此还坐过牢。年老时讲学,听讲的人数以百计。
虞喜,字仲宁,(281年—356年)会稽余姚(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东晋天文学家,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
虞喜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为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年)征为博士;咸和末举为贤良;咸康初,内史以其“博闻强识,钻坚研微”复荐为博士,皆不就。世为豪族,精天文、经学,兼擅谶纬诸学。咸和五年(330年),根据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发现岁差,认为太阳从第一年冬至到第二年冬至向西移过原先位置,推算出每50年退一度(现代测定为71年8个月)。《宋史·律历志》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一词由此而来。此前中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从去年冬至到今年冬至环行天空一周永相吻合(那时尚不知地球绕太阳环行)。这一发现对以后天文学颇有影响,南朝宋国大明六年(462年)祖冲之制《大明历》开创中国天文学史新纪元,即应用“岁差”因素。咸康年间,根据宣夜说著《安天论》,主张天高无穷,在上常安不动,日月星辰各自运行,以批驳浑天说、盖天说。永和元年(345年),为十月殷祭事朝论难决,遣使询喜,得以解决。尚著有《毛诗释》、《尚书释问》等10余种。
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隋朝时为秘书郎,唐初为秘书监,唐朝开国功臣。十八学士之一,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年少的时候与兄长世基一起跟从顾野王学习。唐太宗曾夸赞他:“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擅长于书法,师承沙门智永。偏重于行草,晚年专攻正楷,与欧阳询齐名。一起被称为“欧虞”。贞观十二年逝世,终年80岁。编撰《北堂诗抄》173卷。
虞允文,字彬甫,南宋绍兴二十二年进士,文武双全,为国立有大功。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丞相等职。关心朝廷大事,经常提出有用的建议,终年64岁。
虞黄昊,字景明,钱塘人。清代康熙举人,诗人。自幼聪明,十岁的时候就能做诗,后来一直因为诗而有名。是“西泠十子”之一。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百家姓里诗人多 欢迎大家都来说
百家姓里第161 姓 虞
一)虞姓名人联
官晋九卿 廉名公正声名远(汉-虞经)
御钦五绝 辞藻文华翰墨香(唐-虞世南)
二)虞姓状元
1、虞咸,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戊辰科状元及第。
三)虞姓诗人
1、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汉族,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存诗35首。
2、虞刚简(1163—1226),字仲易,一字子韶,学者称沧江先生,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南宋名相虞允文之孙。南宋官员。存诗3首。
3、虞允文(1110—1174)四川眉山仁寿县人,字彬甫。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累迁礼部郎官、宰相。平生出将入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所荐胡铨、周必大等,均一代名臣。谥忠肃。存诗1首。
4、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存诗902首。
5、虞似良(1147一1210),南宋官人、诗人。字仲房,号横溪真逸,又好宝莲山人。浙江台州市温岭大吕乡横溪村人,存诗6首。
虞集(1272一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虞集祖籍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存诗436首。
6、虞堪,元末明初藏书家,江苏苏州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号青城山樵。元末隐居不仕。好诗,工山水。明洪武年间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存诗316首。
7、虞淳熙(1553年-1621年),字长孺,浙江钱塘人。生下来睡着不闭眼。曾任兵部职方事、礼部员外郎等职。存诗23首。
注:《神宫监四首》(明)虞淳熙
比邻鹅鸭敢经过,自放牛羊满石坡。
天子故应嗔不得,春来游牝更偏多。
注:《花下把酒》(明)虞堪
一百五日正欲暮,三月尽头犹是春。
把酒对花须大醉,人间谁主复谁宾。
注:《诗一首》虞似良
一杯山茗雪花白,数片甘瓜碧玉香。
但得心闲无个事,人生何地不清凉。
虞姓诗人您还知道有谁吗?
虞氏
虞即驺虞,兽名。它是传说中的神兽,长着黑色花纹,尾巴比身体还长,不吃活的动物,以自然死亡的野兽为食。
金文中虞、吴为同一字,甲骨文的字像人形。古代人打猎时,领头猎兽者披着百兽之王虎首,威吓野兽,把野兽驱赶到指定的圈套里,然后埋伏的人群一边大喊大叫,一起用罗网绳索、套简陷阱、刀枪弓箭等进行捕猎。《尚书.尧典》记舜时在部落联盟中设有虞官,管理山林和水产。西周沿袭设置,管理田猎的官名为虞人。故虞人是善于田猎的氏族,以驺虞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以管理山泽的官名虞作为氏族名和族徽,最终出现虞姓。
虞氏图腾
虞姓源出妫姓和姬姓。第一支出自妫姓。舜之部落称有虞氏,居于蒲阪,故地在今山西永济东南,其后有以号为氏者。禹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城,故地在今河南虞城北,史称东虞,为夏朝诸侯,后国灭,子孙以国名为氏。妫姓虞氏的历史至少有3500年。第二支出自姬姓。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太伯、次子仲雍立国于句武为吴君,仲雍之孙周章继承。周武王灭商后,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乃封周章之弟于古夏墟之地虞城,故地在今山西平陆东北,是为虞仲,史称西虞,公爵。春秋时晋献公借虞灭虢,回师顺道灭虞,虞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姬姓虞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年。
在虞姓中也有其他民族和姓氏改为虞姓。隋朝临贺虞姓出自俚族,即今广西贺州一带的土著,当为壮族的先民。隋大将军鲁国公虞庆则,栎阳人,栎阳即今陕西临潼地区,为鱼姓所改。清朝初,清满洲八旗姓虞佳氏后改为虞氏。
注:1、文章内容参考相关书籍,若对内容有异议请留言说明,将及时更改。2、不作有关学术讨论与参考文献。3、如内容涉及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感谢!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