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孔明灯什么时候放的中秋节能放吗(孔明灯什么时候放)

发布时间:2024-04-15 07:21:58作者:心若向阳来源:网友整理

孔明灯什么时候放的中秋节能放吗(孔明灯什么时候放)

本文目录一览:

元宵“放天灯”,寿宁这个村竟有个这样的传说……

放天灯

我的家乡寿宁县平溪乡源佳墩村,距城区50多公里,童年曾步行返乡探望祖母多趟。兴许是路途较远的缘故,自工作后数十载未曾回去过,所幸的是,在前些年,我到平溪乡工作一段时日,帮助父老乡亲了却了修公路的心愿,也勾出了我对家乡“点火把、放天灯”年俗的记忆。

当年春节,路坯掘通,家乡人在俗称“元宵节”的正月十五,又痛痛快快地闹了一次已歇停二十多年的元宵活动。这次的娱乐风俗,就是幼年在家乡时村人每年必玩的“点火把、放天灯”,印象中家乡人的这种年俗与寿宁县各村镇迥然不同,翻阅地方史料也未见记载。

“点火把、放天灯”从元宵节下午开始筹办,一时村人齐聚,各司其职,一切办妥后,待夜色全暗,就开始放天灯,直至深夜或第二天天明,此起彼消,彻夜不绝。邻村与家乡人有亲戚的青年男女也会前来观赏,呈现祥和、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追本溯源,天灯又称孔明灯,相传是三国时期孔明发明的。当年,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升空漂浮的纸灯笼。里面扎着求救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传承了放天灯的做法。家乡分上、中、下和衣裳店四小山庄组成,昔日小有财富,曾被他乡人称为“银家村”,李氏宗先名声在外,常遭盗匪打劫,便仿效孔明以“放天灯”作为互报匪情与召集乡民的讯号。日久后,“放天灯”便被赋予娱乐、祈福的功能,逐渐成为家乡人元宵夜的一种固定的民俗活动。

放天灯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寓意,据长辈讲与孔夫子有关。自古以来,人们把孔夫子看作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盏光焰万丈的明灯。孟子曰:“天不生仲尼,万古犹如长夜。”孔子学说历史之悠久,影响之广大,举世无二。家乡人尊称孔子是“文曲星”,说他是“魁星下凡”“主管文事”。家乡人认定乡贤辈出是玉皇大帝派来的孔子的功劳。所以,在祭祀至皇元君的上元之夜,“点火把、放天灯”,禀报玉皇大帝,表示家乡人以奇风异俗的祭祀礼节以报答。世间最讲究一个“诚”字,百姓祭天,至诚之至。火把灿烂、天灯闪烁,与明晃晃的月光交相辉映,人间天上,尘寰碧空,令人难分。

靠热气升腾的天灯

家乡人制作火把、天灯技艺十分娴熟。火把是用尺把长竹筒捆扎一根木棍,尔后在竹筒中塞满棉絮加入煤油而成。一般情况下为十八把,最多时三十六把,视放天灯的规模而定。天灯制作工艺则较为繁琐,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两部分,支架要用毛竹破成篾、扎成灯身呈圆周形或四方形,高约一米至两米不等、宽六十至八十厘米的灯架,底部制成一直径约二十厘米的点灯口,点灯口中央置放一削成薄罐、内塞满棉絮的竹筒,主体部分用白色宣纸粘糊而成。糊扎天灯首重平衡,否则升上天空即刻就会燃烧起来,化为乌有。家乡的天灯利用燃烧产生的热力,使之升空。放天灯的地点,通常选择在村内开阔的坪上。放前需检查待放的天灯,纸张粘糊的是否密不漏气,每盏天灯放时由四位青年人平平托起,一人小心翼翼地将煤油倒入竹筒,旁人点亮火把围成圈,再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将火源递给放灯的年轻人点燃竹筒。此时天灯便会徐徐而升,犹如一个个闪烁的火球,与夜空中的繁星融为一体,一直到消失在高高的天空中,妙不可言。人们更相信,天灯放得愈高,运气就愈好。点燃天灯前人们都要在灯的周围许着心中的愿望与祝福,与天灯一起冉冉升向苍穹,以祈求心愿能实现,据说所许的愿还是相当灵验的。因此,天灯放得高的青年,倘若未婚,就成了少女们极为关注的人物。听家乡人讲,“点火把、放天灯”这一娱乐活动所以特别受青年人欢迎,与此密切相关。不少美丽的姑娘,在“点火把、放天灯”时觅到了自己的心上人。(通讯员 李 安)

来源:闽东日报

元宵节赏月看月亮意义 元宵节习俗放孔明灯的来历介绍

[闽南网]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元宵节,大家都知道要赏月,赏花灯,有人还会放孔明灯。那么有人好奇,元宵节为什么要赏月?元宵节赏月的意在哪?元宵节放孔明灯有没有什么来历呢,请大家跟着小编,简单了解下!

元宵节赏月看月亮意义

“十五月亮十五圆”,元宵月亮又大又圆,欣赏月亮不胜美哉。元宵节赏月的意义,网上没有资料可以查,但是元宵节意义倒是有些说法。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元宵节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

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元宵节习俗放孔明灯的来历介绍

元宵节习俗一般是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等。

元宵节放孔明灯这一举动从古代就开始了,古代的善男信女们为了祈求他们能够永远的在一起,所以说在元宵节的时候就把他们两个人的愿望写在孔明灯上,祈求上天能够保佑,不会让他们分离。还有些老百姓是为了祈求苍天能够保佑来年能够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当元宵节来临他们纷纷放飞孔明灯祈福。

但大多数还是为了祈求爱情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美好的爱情来之不易,往往因为一句媒妁之言毁了一对璧人的幸福。所以说他们对爱情非常渴求,因此只有放孔明灯来让自己的爱情得到保障,从而获得心凉上的安慰。而这个放飞的日子就选在元宵节,据说这一天会有神仙下凡来观看众人的愿望,挑几个实现。其实这也是一种美好寄托,为自己的内心找一个安放之所罢了。要获得真正的爱情,还需要自己努力争取啊。

就现在而言,放孔明灯虽然跟古代的意义差不多,但是又增加了一层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寓意,大多数人都在元宵节的时候拿着孔明灯,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上面,祈求能够实现,其实这也是一种寄托。更多的人放孔明灯是为了好玩,并非跟古人一样有着非常执着的心思,毕竟现在的人都不太注重鬼神之说。

其实孔明灯最早来源于诸葛亮,因为他被司马懿围困,幸好这小小的孔明灯传递信息救了他一命,所以后来人们就觉得这个孔明灯有着神奇之处,好多人都在元宵佳节的时候争相放飞许愿,期待着自己的愿望也能实现。所以就有了元宵节人们放孔明灯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现在放孔明灯的也越来越少了,因为它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有一定的破坏性。所以说如果你还想在元宵节的时候放一次孔明灯,那就要找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牵着心爱的人的手,默默的许下一个愿望,或许某一天会实现也不一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