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知乎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解读红楼梦的惊天秘密

发布时间:2024-04-14 01:55:49作者:几分真心来源:网友分享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知乎 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解读红楼梦的惊天秘密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总有人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40回,曹雪芹用4个字给出答案

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彻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可比。

这是《红楼梦》十七回贾政在贾珍、宝玉的陪同下,和众清客相公一同视察大观园工程告竣,在后来成为薛宝钗住所的蘅芜苑所见。

后来到了四十回,贾母两宴大观园带着众人,对蘅芜苑室内的布局和摆设又描述道: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蘅芜苑院落和室内,曹雪芹为读者划出了需要认真思考的三个重点:大玲珑山石,仙草奇藤,雪洞一般的屋子。这些无一不是它的主人薛宝钗性情、观念、为人、行事的观照,从蘅芜苑这些非常特殊迥异于别处的描述里,可一探宝钗的真实全貌。

一、大玲珑山石

置石造景在古典园林里,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大观园一入门那一带翠障,应该就是一组相当规模的石景,为的是一入园来,不致所有景观尽收眼底,起到一个大影壁的作用,这是中国古典文化讲究含蓄的一个具体表现。还有怡红院里就有石头景观,潇湘馆里的甬路也是用石子铺就的,惜春的暖香坞干脆就在天然的山怀里了。这些都蛮正常的。

蘅芜苑的石头很是奇怪,这院里的石头为人工设置,但体积之大超出应用和审美范围,大到连房屋都遮住看不见了,要知道蘅芜苑正房是五间旷朗的清厦。所以这个山石是非常高且体积大才行,如此高大当然让人有窘迫压抑之感。可见,这样的安排已经不是在考虑园林之美了,曹雪芹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曹雪芹写《红楼梦》,可不是为给人解闷的闲书,也不仅仅是为闺阁昭传,甚至也不是仅仅为表达说自己有补天之才而不得补天的苦闷,他在说这是个腐朽糟透了的末世,马上就要覆亡了,只是这个没有希望的政治生态在要死时,为它殉葬的,被它毁灭了的,有许多美丽的生命,也有许多有理想抱负、有才干的人,他是在悲悯这个世界,所以他哭成此书,这里面有他最深的悲哀。他曾经历过富贵荣华,对于远去的那些生动的日子,对于出现在他生命里的那些异样闺阁女子,他还有着一份深深地追忆和眷恋。他巨大的人生落差让屏山不由得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明室后裔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以石头为主题的画不少,只是他画的石头极其的怪异,不但丑陋,整个画面凸显的也只有石头,沉重、压抑、危险,是朱耷石头作品给人总体的感受,这是他经历明皇室覆灭,人生巨大落差,从而造成的对现实不满的真实写照。就心历路程而言,曹雪芹和朱耷有共鸣点是可以理解的。也可能是从朱耷那里获得的灵感,也可能是不约而同的文化认同,总之,曹雪芹为代表正统主流的薛宝钗的院落里,落成了几乎盖住了一切的大玲珑山石,这是他在表达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和嘲讽。

朱耷部分石头主题作品

​二、仙草奇藤

蘅芜苑院落里的植物是薜荔藤萝、杜若蘅芜。脂砚斋对此有批语说:

见《楚辞》“菎蕗杂于黀蒸”……茝、葛、芸、芷,皆不必注,见者太多……

这是曹雪芹从《楚辞·九歌》里《山鬼》一篇“被薜荔兮带女罗”“被石兰兮带杜衡”“山中人兮芳杜若”直接借用过来的。

《山鬼》讲的是女神,也说是精怪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女性哀怨离愁的情绪。曹雪芹在这里几乎是全盘挪用的《山鬼》篇目里的内容,当然是在影射蘅芜苑的女主人宝钗,宝钗的冷和不用情,她身上透出的是森凉的气质,小说四十回众人坐船到达靠近蘅芜苑的花溆萝港,曹雪芹说“觉得阴森透骨”,这样的感觉简直会令人不寒而栗,难怪很多读者说,曹雪芹这是拿宝钗比作山鬼。

蘅芜苑的植物都是中药材,有着特异香味,多是呈匍匐或攀爬状的藤蔓,不光是杜若、杜衡等,其实曹公还列举出了金簦草(甘草)、紫芸、清芷、白芷,藿蒳姜荨,石帆、水松、扶留,纶组紫绛,绿荑、丹椒、蘼芜、风连。我们不必考察这些都具体管什么用,总之就是说不常见,属于仙草奇藤的范畴。

干嘛要这么奇怪呢?薛宝钗吃的冷香丸,宝玉闻着凉森森甜丝丝,其香甚奇。蘅芜苑里的这些奇草仙藤一样越冷越散发异香。和冷香丸互相对照,其实还是为了突出宝钗的冷。

大观园里的少女,如花朵一般的天真烂漫,有着少女的天性,唯有薛宝钗,用冷香丸压制住自身那一股天然的热毒,失去了天真和本性的宝钗也失去了少女的可爱,她成了吃花之人。蘅芜苑里,别说是桃杏树,连一株普通的花木也没有。

蘅芜苑的植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攀附、盘绕、屈引。这也是薛宝钗真实价值观的写照,她原本的理想是入宫走元春那样的路,借皇家之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后来这条路走不通,她和她代表的薛家又攀附上荣国府,寻求贾薛联姻,借力荣府和宝玉,实现薛宝钗成为将来国公府女主人的理想。宝钗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有青云之志,可她笃信必须依托好风的力量。

说到底,宝钗的人格和思想从来也没有独立过。正统、主流是她的信仰,绝不会越雷池半步,她高度依赖她的阶层赋予她的所谓的价值,不光是自己,她也要求所有的人找准自己的坐标,不能有越界之举。就像她院子里的爬藤。

三、雪洞一般的屋子

怡红院富丽堂皇,潇湘馆清雅别致,稻香村有喷火蒸霞的杏花,孤介惜春的暖香坞都是温香扑鼻的,连尼姑妙玉那里都有火热的红梅和富贵罕有的古董。地方极大的蘅芜苑却简单的如雪洞一般,简单素净到贾母一看都觉得太过分了,说姑娘的屋子这个样子不吉利,来个客人看了也不像话,要是姑娘们住这种屋子,我们这老婆子该去住马圈了。连村妪刘姥姥赞叹了一路,一进宝钗的屋子一声也不吭了。

可见宝钗的屋子单调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和大家小姐的身份很是不匹配。极简是我们今天的一些人们崇尚的生活方式,没想到,260多年前的薛宝钗很懂化繁去简的人生哲学,其实儒家思想也是崇尚极简的,比如孔子就赞美颜回,说他一箪食一瓢饮,住陋巷,是道德最高尚的人。“贤哉,回也!”是孔子对他这位学生由衷的赞美。

但荣国府不推崇颜回,贾宝玉这个男孩子的怡红院极尽奢华,贾府教养小姐的标准是“金尊玉贵、娇生惯养”。比如探春性格里有大丈夫气,喜欢阔朗,对莺莺燕燕的不感兴趣,秋爽斋的摆设虽不像宝玉屋里那般富丽,却更显大气和品味:字画是米芾颜真卿的,古董是汝窑、大观窑,案是大理花梨木的,宝贴、宝砚数十个之多,笔插得如树立一般,一架豪华拔步床,装饰也讲究的很,一大捧的水晶球的白菊,一大盘的玲珑佛手……高端大气上档次。和宝钗的屋子两相比较,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和探春的古董比,宝钗的土定瓶实在是过于寒碜了,而瓶里的菊花和探春的水晶球白菊也没法比。总之,这不像个大家族小姐的闺房。

宝钗平时的穿戴也是一样,衣裳从来半新不旧,身上无一富丽闲妆,宝钗崇尚淡极,她说:淡极始知花更艳。这也证明宝钗是高度自信的,她这朵花本就明媚鲜妍了,不需要外在过多的修饰。你看薛家的宫花,薛姨妈就让送给众姑娘们,说起宝钗,她最了解女儿:宝丫头古怪着呢,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宝钗这么做虽说是本性使然,应该还有她现实的考虑。宝钗高度自觉地维护着主流,但和曹雪芹批判的贾珍贾赦之流相比,薛宝钗十分注重缓解阶级矛盾,她刻意打造温和体恤下情的主子人设,给他们小恩小惠,她还很能身体力行,她自己做针线都能做到半夜。行动上,宝钗就是很好的榜样和楷模,很是能赢得奴仆们的拥护,在下人的眼里,宝钗是个好主子。这也是宝钗贤德可比乐羊子妻和孟光的具体体现。荣国府和贾母不认可,但这一点不应该成为宝钗受批评的理由,读者见仁见智,各自坚持自己的审美和观点就好。

宝玉为宝钗的院子题联:

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酴醾梦也香。

豆蔻,是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代表着美好的青春年华,宝钗才华出众,容貌艳丽。可惜荼蘼花开在春尽头,荼蘼花开,春光也就尽了,这里是指宝钗没有享受过青春的美好,她的生命根本就没有认真绽放就要凋谢了,一场大梦醒来,剩下的只有无限的孤独与悲哀的结局。

宝玉为蘅芜苑题额:蘅芷清芬。清芬就是清香芬芳,是说宝钗的品格是芬芳的,可基调也不过是寂寞冷清。正合着宝钗“冷”的总基调。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为什么总有人说薛宝钗是鬼?红楼梦40回,曹雪芹用4个字给出答案

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彻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可比。

这是《红楼梦》十七回贾政在贾珍、宝玉的陪同下,和众清客相公一同视察大观园工程告竣,在后来成为薛宝钗住所的蘅芜苑所见。

后来到了四十回,贾母两宴大观园带着众人,对蘅芜苑室内的布局和摆设又描述道: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蘅芜苑院落和室内,曹雪芹为读者划出了需要认真思考的三个重点:大玲珑山石,仙草奇藤,雪洞一般的屋子。这些无一不是它的主人薛宝钗性情、观念、为人、行事的观照,从蘅芜苑这些非常特殊迥异于别处的描述里,可一探宝钗的真实全貌。

一、大玲珑山石

置石造景在古典园林里,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大观园一入门那一带翠障,应该就是一组相当规模的石景,为的是一入园来,不致所有景观尽收眼底,起到一个大影壁的作用,这是中国古典文化讲究含蓄的一个具体表现。还有怡红院里就有石头景观,潇湘馆里的甬路也是用石子铺就的,惜春的暖香坞干脆就在天然的山怀里了。这些都蛮正常的。

蘅芜苑的石头很是奇怪,这院里的石头为人工设置,但体积之大超出应用和审美范围,大到连房屋都遮住看不见了,要知道蘅芜苑正房是五间旷朗的清厦。所以这个山石是非常高且体积大才行,如此高大当然让人有窘迫压抑之感。可见,这样的安排已经不是在考虑园林之美了,曹雪芹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曹雪芹写《红楼梦》,可不是为给人解闷的闲书,也不仅仅是为闺阁昭传,甚至也不是仅仅为表达说自己有补天之才而不得补天的苦闷,他在说这是个腐朽糟透了的末世,马上就要覆亡了,只是这个没有希望的政治生态在要死时,为它殉葬的,被它毁灭了的,有许多美丽的生命,也有许多有理想抱负、有才干的人,他是在悲悯这个世界,所以他哭成此书,这里面有他最深的悲哀。他曾经历过富贵荣华,对于远去的那些生动的日子,对于出现在他生命里的那些异样闺阁女子,他还有着一份深深地追忆和眷恋。他巨大的人生落差让屏山不由得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明室后裔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以石头为主题的画不少,只是他画的石头极其的怪异,不但丑陋,整个画面凸显的也只有石头,沉重、压抑、危险,是朱耷石头作品给人总体的感受,这是他经历明皇室覆灭,人生巨大落差,从而造成的对现实不满的真实写照。就心历路程而言,曹雪芹和朱耷有共鸣点是可以理解的。也可能是从朱耷那里获得的灵感,也可能是不约而同的文化认同,总之,曹雪芹为代表正统主流的薛宝钗的院落里,落成了几乎盖住了一切的大玲珑山石,这是他在表达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和嘲讽。

朱耷部分石头主题作品

​二、仙草奇藤

蘅芜苑院落里的植物是薜荔藤萝、杜若蘅芜。脂砚斋对此有批语说:

见《楚辞》“菎蕗杂于黀蒸”……茝、葛、芸、芷,皆不必注,见者太多……

这是曹雪芹从《楚辞·九歌》里《山鬼》一篇“被薜荔兮带女罗”“被石兰兮带杜衡”“山中人兮芳杜若”直接借用过来的。

《山鬼》讲的是女神,也说是精怪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女性哀怨离愁的情绪。曹雪芹在这里几乎是全盘挪用的《山鬼》篇目里的内容,当然是在影射蘅芜苑的女主人宝钗,宝钗的冷和不用情,她身上透出的是森凉的气质,小说四十回众人坐船到达靠近蘅芜苑的花溆萝港,曹雪芹说“觉得阴森透骨”,这样的感觉简直会令人不寒而栗,难怪很多读者说,曹雪芹这是拿宝钗比作山鬼。

蘅芜苑的植物都是中药材,有着特异香味,多是呈匍匐或攀爬状的藤蔓,不光是杜若、杜衡等,其实曹公还列举出了金簦草(甘草)、紫芸、清芷、白芷,藿蒳姜荨,石帆、水松、扶留,纶组紫绛,绿荑、丹椒、蘼芜、风连。我们不必考察这些都具体管什么用,总之就是说不常见,属于仙草奇藤的范畴。

干嘛要这么奇怪呢?薛宝钗吃的冷香丸,宝玉闻着凉森森甜丝丝,其香甚奇。蘅芜苑里的这些奇草仙藤一样越冷越散发异香。和冷香丸互相对照,其实还是为了突出宝钗的冷。

大观园里的少女,如花朵一般的天真烂漫,有着少女的天性,唯有薛宝钗,用冷香丸压制住自身那一股天然的热毒,失去了天真和本性的宝钗也失去了少女的可爱,她成了吃花之人。蘅芜苑里,别说是桃杏树,连一株普通的花木也没有。

蘅芜苑的植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攀附、盘绕、屈引。这也是薛宝钗真实价值观的写照,她原本的理想是入宫走元春那样的路,借皇家之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后来这条路走不通,她和她代表的薛家又攀附上荣国府,寻求贾薛联姻,借力荣府和宝玉,实现薛宝钗成为将来国公府女主人的理想。宝钗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有青云之志,可她笃信必须依托好风的力量。

说到底,宝钗的人格和思想从来也没有独立过。正统、主流是她的信仰,绝不会越雷池半步,她高度依赖她的阶层赋予她的所谓的价值,不光是自己,她也要求所有的人找准自己的坐标,不能有越界之举。就像她院子里的爬藤。

三、雪洞一般的屋子

怡红院富丽堂皇,潇湘馆清雅别致,稻香村有喷火蒸霞的杏花,孤介惜春的暖香坞都是温香扑鼻的,连尼姑妙玉那里都有火热的红梅和富贵罕有的古董。地方极大的蘅芜苑却简单的如雪洞一般,简单素净到贾母一看都觉得太过分了,说姑娘的屋子这个样子不吉利,来个客人看了也不像话,要是姑娘们住这种屋子,我们这老婆子该去住马圈了。连村妪刘姥姥赞叹了一路,一进宝钗的屋子一声也不吭了。

可见宝钗的屋子单调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和大家小姐的身份很是不匹配。极简是我们今天的一些人们崇尚的生活方式,没想到,260多年前的薛宝钗很懂化繁去简的人生哲学,其实儒家思想也是崇尚极简的,比如孔子就赞美颜回,说他一箪食一瓢饮,住陋巷,是道德最高尚的人。“贤哉,回也!”是孔子对他这位学生由衷的赞美。

但荣国府不推崇颜回,贾宝玉这个男孩子的怡红院极尽奢华,贾府教养小姐的标准是“金尊玉贵、娇生惯养”。比如探春性格里有大丈夫气,喜欢阔朗,对莺莺燕燕的不感兴趣,秋爽斋的摆设虽不像宝玉屋里那般富丽,却更显大气和品味:字画是米芾颜真卿的,古董是汝窑、大观窑,案是大理花梨木的,宝贴、宝砚数十个之多,笔插得如树立一般,一架豪华拔步床,装饰也讲究的很,一大捧的水晶球的白菊,一大盘的玲珑佛手……高端大气上档次。和宝钗的屋子两相比较,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和探春的古董比,宝钗的土定瓶实在是过于寒碜了,而瓶里的菊花和探春的水晶球白菊也没法比。总之,这不像个大家族小姐的闺房。

宝钗平时的穿戴也是一样,衣裳从来半新不旧,身上无一富丽闲妆,宝钗崇尚淡极,她说:淡极始知花更艳。这也证明宝钗是高度自信的,她这朵花本就明媚鲜妍了,不需要外在过多的修饰。你看薛家的宫花,薛姨妈就让送给众姑娘们,说起宝钗,她最了解女儿:宝丫头古怪着呢,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宝钗这么做虽说是本性使然,应该还有她现实的考虑。宝钗高度自觉地维护着主流,但和曹雪芹批判的贾珍贾赦之流相比,薛宝钗十分注重缓解阶级矛盾,她刻意打造温和体恤下情的主子人设,给他们小恩小惠,她还很能身体力行,她自己做针线都能做到半夜。行动上,宝钗就是很好的榜样和楷模,很是能赢得奴仆们的拥护,在下人的眼里,宝钗是个好主子。这也是宝钗贤德可比乐羊子妻和孟光的具体体现。荣国府和贾母不认可,但这一点不应该成为宝钗受批评的理由,读者见仁见智,各自坚持自己的审美和观点就好。

宝玉为宝钗的院子题联:

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酴醾梦也香。

豆蔻,是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代表着美好的青春年华,宝钗才华出众,容貌艳丽。可惜荼蘼花开在春尽头,荼蘼花开,春光也就尽了,这里是指宝钗没有享受过青春的美好,她的生命根本就没有认真绽放就要凋谢了,一场大梦醒来,剩下的只有无限的孤独与悲哀的结局。

宝玉为蘅芜苑题额:蘅芷清芬。清芬就是清香芬芳,是说宝钗的品格是芬芳的,可基调也不过是寂寞冷清。正合着宝钗“冷”的总基调。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深度解析:《红楼梦》中薛宝钗吃的“冷香丸”究竟是什么?

红楼中的“冷香丸”,确有隐喻。无论原文或是脂批之中,均欲说还休。

虽未明言此丸影射何物,但其制作之法,却仍然透露出了真相。

冷香丸的制作,极为费时费力,宝钗食之,既能压制“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还能让身上由内而外散发出异香。

此等神效,真不知羡煞如今多少女儿家,香奈儿迪奥这等香水奢侈大牌,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如若现在各大专柜真有卖“冷香丸”的,说不得多少女子,就算拼上几月工资,也得买上几丸来尝尝。

原文第七回摘录:......(癞头和尚)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甲戌双行夹批: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冷香丸示意图

制作冷香丸,除了四色花蕊、四令霜露雨水之外,顶顶重要的,便是癞头和尚给的这包药引子。

脂砚斋说他知道这包药引子的来历,“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批语中出现了好几个重要词汇,“放春山、灌愁海、太虚幻境空灵殿”等等。

这几个地方,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曾出现过,乃是全书首席大佬警幻仙姑所居之处。

如果要评选红楼最重要的章回有哪些,毫无疑问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定会榜上有名,金陵十二钗判词判曲皆出于此,端是无比重要。

这包药引子正是癞头和尚自太虚幻境中带来的仙药。所以,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冷香丸”是不可能出现在商场专柜里的。

言归正传,既然药引子来自太虚幻境,那么我们就得看看第五回究竟说了些什么。

第五回原文摘录,这一段极重要,请大家定要细读:

......(贾宝玉先看了各钗判词,接着随警幻进入仙宫房间)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甲戌侧批:好香!】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甲戌侧批:隐“哭”字。】宝玉听了,点头称赏。

......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甲戌侧批:与“千红一窟”一对,隐“悲”字。】宝玉称赏不迭。

警幻房内,有三件奇珍。

一曰群芳髓,乃是一种焚香,是山川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脂批特评一词:好香!

二曰千红一窟,是为茶水,乃是“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冷香丸原料中,正是需要搜集四令节气中“雨、露、霜、雪”等水物,与此茶制法如出一辙。脂批之意,“千红一哭”!

三曰万艳同杯,乃是酒水,是以“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成”,冷香丸的另一主料,却正是四季鲜花的花蕊,与“万艳同杯”中的“百花之蕊”为同一物事,脂批又另有点评“万艳同悲”!

看到此处,想必诸位已是知晓,冷香丸的两味主料,正是这“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

而原文中癞头和尚“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此异香扑鼻的药引,正是那产自太虚幻境,脂批点出“好香”的群芳髓。

“群芳髓”此名,看之像是在说百花之精,只是为何作者要把此物名称,写得这么惊悚和残忍呢?

因为,此名乃是作者有意为之。

那么,“群芳髓”,它究竟是个什么物事呢?如此命名,作者是想表达出什么意思呢?还有,为何“群芳髓”竟是这等奇香扑鼻呢?

这几个问题,红楼作者其实是给出了答案的,而且,答案就在原文之中.....

如果害怕,作者君建议您到此打住,不看下文,速速离开。

......

......

......

......

......

......

好吧,看来您是真的想知道真相,那就继续。

自从第五回出现“群芳髓”后,后文就再未提过这个名字。

直到第七十八回,作者才给我们揭示了真正的答案。

这一回是“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贾宝玉为林四娘所作姽婳词为: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秾歌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难先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傍徨!

图片示意

宝玉此诗中,明确点了一句“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骨髓香”的典故,又出自江阴抗清后,一无名女子于江阴城墙上所题,极为著名的一首诗: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以上诗中之香,便是“群芳髓”中的“异香”,“群芳髓”又是“冷香丸”之药引。

所以,如果仅按字面意思理解,“冷香丸”中的“香味”是颇为惊悚的。

只是,此处须得深思红楼作者本意。他断不会是指尸臭之类的物事,而是寓意“风骨”或“遗风”,方为正解。

再看“冷香丸”中两味主料,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再加上“群芳髓”作为药引,这“冷香丸”所需之原料,正是天下万民之骨髓和泪水,它所影射的,是改朝换代之际,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明清战争。

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前,秦可卿先是带他去上房内间就寝。

第五回原文摘录:......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甲戌眉批: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燃藜图》,“燃藜”者,通“燃黎”也,作者乃是影射黎民百姓深受战争之苦。因此宝玉“心中便有些不快”,脂批也批注:“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这里要说道一下,启功先生考证这图有典故,是讲神仙劝读的故事,典故出自“刘向别传”。

我倒是好好去查了查这个“刘向别传”,发现这本书现今并不存在,也不知启功先生是从哪里找到这个“典故”的。无他意,只是阐述事实。

但在《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六.妖异部二》,《王子年拾遗记》中,却对刘向燃藜此事有详细记述。

史料摘录:......刘向校书天禄,专精不倦,假寝弥时。有人植青藜之杖,时夜已暗,乃吹其杖端,炯然火出。因以照向,则户内如灯烛也。向与言三代已前帝王兴亡之事,如目见焉。及说阴阳运数起灭之兆,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

刘向这番燃藜对话本意,“言三代已前帝王兴亡之事......及说阴阳运数起灭之兆”,乃是指帝王兴亡、改朝换代之事。《五行洪范》,即“洪范九畴”,是为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九条根本大法。

所谓燃藜神仙劝人读书的解释,实为臆断。

再有第七回原文摘录:......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甲戌双行夹批:末用黄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

......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甲戌侧批:“梨香”二字有着落,并未白白虚设。】

第一条脂批中的黄柏,是味中药,苦味与黄连有一拼,用它煎汤,人喝了怕是要苦出泪来,而偏偏服用冷香丸,却得用此黄柏汤。

此苦味,正是“冷香丸”指代的战争,给黎民百姓造成的无尽痛苦。

脂砚斋还特意提醒“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有同者”,意思是悲苦的范围不要局限于十二钗,而是天下万民皆苦。

第二条脂批也很有深意,特意讲了一个词“梨香”,指宝钗所住之地“梨香院”。“梨香院”这个地方,很有意思,以后空了也可为大家解读一番。此处只是告诉大家,“梨香”乃是“背井离乡”中的“离乡”。

此处亦是影射“冷香丸”所代表的战争,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宝姐姐在红楼一书中,在某些特定情节里,确有影射清廷之意。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服用一丸用群芳髓、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制成的“冷香丸”,是在影射清廷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发动战争,并给大明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但是,正如我以前谈到的“情”“事”双线解析法,薛宝钗的人物角色,主要还是写“情”,红楼开篇就讲了“大旨谈情”。

只有在作者需要用她来“喻事”时,才会用某种情节或道具,来影射作者所要表达的重大事件或观点。

因此,宝钗身上的“写情”与“喻事”,一定要分开来看,否则只会让人越看越糊涂。

以上,便为“冷香丸”之真相。

此一奇药,历来解读都不曾说明白,总着眼于药丸本身而论之。今日作此文,是为解诸君之惑,各位可稍稍关注一下作者君,将来还有更多更精彩的内容为诸位奉上。

尾言:因作者君刚刚入驻头条,尚要完成些许固定任务,才能真正展开对《红楼梦》完整解读的连载。

这篇解析冷香丸,也是于过往内容中摘录的一小段,因它单独成章,算是个小品,正好先拿来铺垫一番。

另外,先发此文,也是为了展现作者君将来解读红楼的一些原则:以原文为基础、以脂批为依据、以信史为准绳。是以真正说明白、讲清楚问题为主,言之必要有物,这也是我写文一贯的风格。

如果您对作者君的解读内容感兴趣,不要错过下面这篇文章,它将带您进入一个真实的红楼梦世界。

重磅深度大文:《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

特别声明:本文中内容多为开创性学术观点,版权已作登记及受到保护。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引用本文中内容(头条用户进行原文转发、分享不受此限),更不得用于营利性经营活动,违者本人和有关部门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及赔偿,版权保护,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