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跟茶有关的最美诗词,或者美而不俗的诗词是什么?
传说我们饮茶发源于3000多年前,也有人说起于周代、秦汉时期等。无论什么时候,都说明茶的起源非常早,因此在出现在文人的作品中也不足为奇。
唐朝陆羽被誉为“茶仙、茶圣”,陆羽的《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他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同时,他还记载了一首关于茶的诗歌。
一、什么是茗 什么是茶?魏晉时期的孙楚有诗歌云:
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
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茶荈:chá chuǎn, 茶叶的意思。
这是比较早的吟咏茶叶的诗歌,出自陆羽的《茶经·七之事》 ,这一段文字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诗词中,常常提到茗茶,有时候单说茶,有时候单独说茗。但是什么是荈,什么是茗,什么是茶呢?
《尔雅·释木》中郭璞解释道:
"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老街不懂茶,现在喝茶的人,会注意到茶是早晨采的还是下午采的吗?或者是早几天采的茶叶好呢,还是晚几天采的茶叶好喝呢?
二、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大诗人李白也写过关于茶的诗,他在游金陵的时候,遇到族侄中孚禅师,受赠了一种叫做仙人掌的茶叶,于是写了这首诗: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茗,这个字很有特点,在古韵里是仄声,属于【上声二十四迥】,在新韵中是平声。以前老街作诗的时候,出现过误把茗作为平声的错误。
三、白居易写了几十首茶诗《唐才子传》中说到白居易时,曾经提到他与茶的渊源: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李白写茶的诗歌非常少。但是到了中唐,大诗人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有60多首写到了茶。
其中最有名的是这首《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麹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新茗分张及病身,平仄平平仄仄平。茗,是仄声。诗中的茶和茗,大多是一个意思。在用到仄声的时候,诗人会用茗这个字,用到平声的时候,就会用茶这个字。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善于鉴别茶,饮茶也讲究,而且饮茶也频繁,早晨饮、中午茶、夜里饮、酒后饮、睡醒了也饮: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食后》
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
四、苏轼 新火试新茶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命人修葺了城北旧台,并由苏辙题名“超然”。
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 写下了《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新火试新茶,寒食禁火,寒食后用新火煮新茶。
苏轼还有一首《西江月(茶词)》,写出了龙焙茶的特点: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在《汲江煎茶》中,又记载了宋人煎茶的方法: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五、写茶最多的诗人据说南宋大诗人陆游(1125~1210)是写茶最多的诗人,有三百多首诗词中,有茶这个字。
陆游在八十三岁生日时所作的七律写道:
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草春。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
枯桐已爨宁求识?敝帚当捐却自珍。桑苎家风君忽笑,他年犹得作茶神。
陆游和白居易一样,一生酷爱饮茶,他在诗中曾多次自比茶神陆羽。陆羽号桑苎翁,陆游陆羽同姓,因此说:桑苎家风。
结束语来青岛崂山游玩时,一路上也会看到满山的茶园,崂山茶这几年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听诗友慕陶公说,大多数茶农都是小规模种植加工,产量不高成本不低,其实大多数茶农的收益并不太多。
老街也写过一首关于茶的五律,《崂山茶》 :
春茶生海市,采以奉仙家。甘露泉边土,崂峰云上芽。安期不食枣,太白误餐霞。一品清香远,壶中天地奢。
至于最美的跟茶有关的最美诗词,就见仁见智了。我比较喜欢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虽然,这不是专门写茶的作品。
@老街味道
有没有现代诗人,虽然没有名气,写的诗句却让你念念不忘?
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跟茶有关的最美诗词,或者美而不俗的诗词是什么?
传说我们饮茶发源于3000多年前,也有人说起于周代、秦汉时期等。无论什么时候,都说明茶的起源非常早,因此在出现在文人的作品中也不足为奇。
唐朝陆羽被誉为“茶仙、茶圣”,陆羽的《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他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同时,他还记载了一首关于茶的诗歌。
一、什么是茗 什么是茶?魏晉时期的孙楚有诗歌云:
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
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茶荈:chá chuǎn, 茶叶的意思。
这是比较早的吟咏茶叶的诗歌,出自陆羽的《茶经·七之事》 ,这一段文字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诗词中,常常提到茗茶,有时候单说茶,有时候单独说茗。但是什么是荈,什么是茗,什么是茶呢?
《尔雅·释木》中郭璞解释道:
"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老街不懂茶,现在喝茶的人,会注意到茶是早晨采的还是下午采的吗?或者是早几天采的茶叶好呢,还是晚几天采的茶叶好喝呢?
二、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大诗人李白也写过关于茶的诗,他在游金陵的时候,遇到族侄中孚禅师,受赠了一种叫做仙人掌的茶叶,于是写了这首诗: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茗,这个字很有特点,在古韵里是仄声,属于【上声二十四迥】,在新韵中是平声。以前老街作诗的时候,出现过误把茗作为平声的错误。
三、白居易写了几十首茶诗《唐才子传》中说到白居易时,曾经提到他与茶的渊源: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李白写茶的诗歌非常少。但是到了中唐,大诗人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有60多首写到了茶。
其中最有名的是这首《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麹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新茗分张及病身,平仄平平仄仄平。茗,是仄声。诗中的茶和茗,大多是一个意思。在用到仄声的时候,诗人会用茗这个字,用到平声的时候,就会用茶这个字。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善于鉴别茶,饮茶也讲究,而且饮茶也频繁,早晨饮、中午茶、夜里饮、酒后饮、睡醒了也饮: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食后》
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
四、苏轼 新火试新茶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命人修葺了城北旧台,并由苏辙题名“超然”。
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 写下了《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新火试新茶,寒食禁火,寒食后用新火煮新茶。
苏轼还有一首《西江月(茶词)》,写出了龙焙茶的特点: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在《汲江煎茶》中,又记载了宋人煎茶的方法: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五、写茶最多的诗人据说南宋大诗人陆游(1125~1210)是写茶最多的诗人,有三百多首诗词中,有茶这个字。
陆游在八十三岁生日时所作的七律写道:
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草春。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
枯桐已爨宁求识?敝帚当捐却自珍。桑苎家风君忽笑,他年犹得作茶神。
陆游和白居易一样,一生酷爱饮茶,他在诗中曾多次自比茶神陆羽。陆羽号桑苎翁,陆游陆羽同姓,因此说:桑苎家风。
结束语来青岛崂山游玩时,一路上也会看到满山的茶园,崂山茶这几年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听诗友慕陶公说,大多数茶农都是小规模种植加工,产量不高成本不低,其实大多数茶农的收益并不太多。
老街也写过一首关于茶的五律,《崂山茶》 :
春茶生海市,采以奉仙家。甘露泉边土,崂峰云上芽。安期不食枣,太白误餐霞。一品清香远,壶中天地奢。
至于最美的跟茶有关的最美诗词,就见仁见智了。我比较喜欢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虽然,这不是专门写茶的作品。
@老街味道
有没有现代诗人,虽然没有名气,写的诗句却让你念念不忘?
行云流水般功夫茶艺
义芳君说茶 | 第710期原创茶说
茶中有功夫,
点水流香韵。
人情厚与薄,
杯茗明镜里。
1.
说起功夫茶,喜欢的茶人们常常流连忘返于这套流行于我国乌龙茶主产区的功夫茶艺所展现出来的行云流水般令人叹为观止的泡茶技艺,以及蕴含期中的人情世故。
当年,鲁迅先生来厦大任教不久,原本极少喝乌龙茶的他也“入乡随俗”喝起了乌龙茶,悟性极高的他很快便领悟到“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而要享这“清福”,首先就必须有工夫,才能收获那一种“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其实,对于久居乌龙茶产区的茶人而言,这种泡饮的功夫实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一种手到擒来的自信。
闽式功夫茶具
在我国乌龙茶重镇之一的闽南地区,一方八仙桌,几把靠背椅,几碟干果茶点,外加一个盖碗、几盏白瓷杯……有事无事,熟络或并不熟络的三五个人,煮水淋杯,沏茶闻香,几杯香茗下肚,一场龙门阵便可从早摆到晚。
有时,一边品香茗,一边听着评书人活灵活现的说书而恍若身临其境。这平常日子也就真像茶杯里那或浓或淡的茶水,荡漾在若即若离的光线里,倏忽飘远……
2.
如果说中国功夫有十八般武器、少林武当等各大武功流派的话,那功夫茶也丝毫不例外。
按地域、品种与工艺特色,我国乌龙茶有三位本家兄弟:福建乌龙茶、台湾乌龙茶与广东乌龙茶。与之遥相呼应,则是我国功夫茶的三大流派:闽式功夫茶、台式功夫茶以及粤式功夫茶。
故论及这三大功夫茶流派,闽式是发轫之地,三者之间源远流长,区别则在于特色茶品与主泡茶器的不同所形成的自身特色。
淋杯洁具
功夫茶首选做工讲究、耐高温、耐冲泡的乌龙茶,传统焙火工艺或熟香型最好。闽式功夫茶首选焙火浓香铁观音、陈年老铁、本山、佛手等闽南乌龙;大红袍、水仙、肉桂、水金龟、半天要、铁罗汉等闽北岩茶;台式功夫茶则有焙火高山茶、木栅铁观音等台湾本土乌龙茶;而粤式潮汕功夫茶则有凤凰单从、广东水仙等广东本土乌龙茶。
闽式功夫茶常见的茶具有:茶盘、烧水壶、盖碗、公道杯、茶杯、茶滤、茶夹、茶托、茶匙、茶巾等等,台式功夫茶还特别增设了闻香杯。
这套功能细分、直让你“眼花缭乱”、显得“大而全”的茶具会让你冲泡时有如号令三军的统帅一般驾驭感爆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粤式潮汕功夫茶在茶具的使用上就略显“小而美”。
茶杯永远是成品字形的三个,其富有特色经典的茶房四宝“玉书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会让你有过神仙日子的飘飘然之感。
这便是冲泡功夫茶必备的“十八般武器”了!
投茶入杯
3.
不过,此“功夫茶”非彼“工夫茶”!
“工夫”二字乃讲究的意思,指做工讲究、品质优异的茶叶,尤指红茶,例如:坦洋工夫红茶、白琳工夫红茶、祁门工夫红茶等。
而功夫茶,重在“功夫”二字。好比中国功夫,一招一式,一拳一脚,外练筋骨皮,内塑精气神,技法其外,修养则内化于心,讲究韵自天成,一气呵成。
故功夫茶既是一种泡茶技艺,又是一种喝茶范式;既在沏泡,更在品饮。
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冲泡功夫茶时,要诀就全在于东坡先生的一个 “活”字上!
乌龙出宫
水须用活水,最好是泉水或井水,日常首选纯净水。无论是淋杯洁具、投茶入杯,还是注水刮沫、洒茶分茶,动作均需活络,最忌拖泥带水。
待水煮沸后,及至东坡先生所言“蟹眼已过鱼眼生”时,即声若松涛声时,以悬壶高冲之手法,携猛虎下山之势,沿盖碗边缘定点注入沸水,冲激茶叶,使茶叶随水流快速流转、翻滚,充分浸濡,便可快速盖上杯盖,以激扬茶香。但斟茶时却应以温柔无比的俯身低斟,只留七分满,最后再雨露均沾,以一道“韩信点兵”圆满收官。
当然,不仅要会泡功夫茶,还须会品,那才是真“功夫”!
品功夫茶最忌一饮而尽的牛饮、海饮,那简直是暴殄天物!
品功夫茶的最佳姿势就是小口慢饮,一杯分三口,有如老黄牛吃嫩草,越嚼越有嚼头,越品越有滋味。
品啜甘霖
所以,说到品功夫茶,那一口标准的“舌功”是万万不能不提及的。
茶汤咂摸一小口,但不能马上吞咽,而是用舌尖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转动作,使得茶汤在舌尖与两颊之间不断滚动,同时吸气,感受那一口茶汤的水香一体。
如此循环往复,那一口乌龙茶的色香味,便在这一口舌尖之上,得以润物细无声地直抵你的心扉。
这时候,一杯优质好茶的回甘生津之感,比之普洱茶的舌底鸣泉,便有如那汩汩细泉连绵而来,意犹未尽。
4.
功夫茶起于唐宋煎茶之法,渐兴于明初团改散之后,清代始发扬光大。
不过,如果你以为功夫茶只是茶桌上讲究那一套泡饮大法的话,那就未免太狭隘了。殊不知,其实功夫茶俨然也是一种沿袭了几百年的礼仪文化习俗,照见了人世间的人情世故。
这样的茶文化习俗不胜枚举!
譬如:“客来敬茶”。意即来者皆是客,谈事前先奉上一杯功夫茶,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礼仪。所以在功夫茶流行的地区,“请喝茶”、“走,喝杯茶!”是人们见面寒暄时常说的口头禅。
再比如:“七分茶八分酒”。品功夫茶一定要热品,否则风味尽失,斟茶时不要斟满,满则溢,不仅不便于客人品茗,也有失礼节。
总之,茶中有功夫,缕缕幽香,滴滴香浓,人生快意茶江湖,尽在一杯香茗中!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欢迎爱茶的您留言交流。
了解更多精彩深度茶叶专业知识,快来关注义芳君说茶,有问必答!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赏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的技巧,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和反复推敲了。四到七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一到三句是一种铺垫,那么四到七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荣辱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1][2],又自言系出中山。[3]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4]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4][4],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让思想充实生活。谢谢您的阅读!衷心感谢来自网络的被采信息源!我们注重于分享,如有侵权必删。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