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老人为什么说家里不能挂灯笼 红灯笼不能随便挂

发布时间:2024-04-13 20:46:31作者:脾气很大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正月十三“上灯日”,别忘记“做5事忌1事”,寓意福运安康人团圆

临近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节,正月十三,是我国民间的“上灯”时间,也就是需要挂灯笼的地方就要挂上了,到晚上试灯,即“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除此之外,人们还会进行滚龙灯的习俗,这也是为了正月十五夜晚的正式狂欢作的预演。总之,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挂花灯,喜气洋洋迎元宵节了。

另外,在传统年俗活动中,正月十三还讲究“做5事忌1事”,都有哪些呢? ​​

一、做5事

1:点灶灯

正月十三,民间的习俗讲究在这一天人们要在厨灶下点一只灯,这既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快到了,各家各户试点制好的灯;也是一种祭拜,希望灶王爷保佑一家人顺顺利利的,在新的一年里吃好每一顿饭。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灯头生日”。

2:放海灯

在北方辽南等一些地区,民间传说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日,因此在这一天要放海灯来拜祭“海神娘娘”,也寓意着祈求出海平安、捕鱼满载而归。甚至对一些海岛上的居民来说,正月十三可是比春节还要重要的日子。海灯是以木条、彩纸、玉米杆、藤条等为主材,渔民们自制而成的有船体、彩旗、粘贴福字和吉祥的联句、并带有蜡烛或电灯泡的迷你航母、渔轮、货轮等各种小灯船。

在民间传说中:海神娘娘本是东海龙王的六女儿,后来下嫁给一位渔民,死后成仙,经常为处于困境中的渔船送来指路明灯。因为她的生日是农历正月十三,于是,世世代代的海岛人为纪念她,在每年的正月十三这一天为“海神娘娘”放海灯以示感谢,这种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正月十三的傍晚,渔家人带着自制的小灯船,来到码头,摆放好海灯和美酒佳肴、糕点果品等贡品,跪拜海神、感恩祈福,并点燃爆竹,再把制作精美并带有祝福的海灯船放入大海,祈求新的一年渔事活动一帆风顺、平安吉祥,鱼虾满仓。

大连市高新区龙王塘海灯节被民俗研究专家誉为中国北方妈祖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活化石”,这不仅体现了沿岸渔民对海洋和自然的敬畏,也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研究价值。这种独特的民俗民风,无疑是我国珍贵的地域文化财富;在2011年,“龙王塘海灯节”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关公诞

正月十三,相传是三国名将关羽的诞辰,也称“关公诞”。被誉为忠义两全的名将,关羽死后被佛教神话,尊为关公、关帝,道教亦尊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所以,在正月十三这天,人们祭拜关公,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和憧憬,希望关公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福运和财运。

4:吃汤圆

在扬州等地区,正月十三有“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的习俗,像北方人过年讲究吃饺子一样,扬州人在过年期间,也是要吃不少顿的汤圆,从实心的汤圆到包裹着黑芝麻、豆沙、荠菜、菜肉等各种馅料的汤圆。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动手包汤圆,或自己吃、或馈赠亲友,来庆贺灯节,寓意“阖家团圆、圆圆满满”。

5:豆腐节

正月十三吃豆腐,这是广东清远一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也称之为“豆腐节”,其中,起源于1609年的“佛冈豆腐节”是第二批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据说有一年正月十三,村民们在祠堂上灯吃斋时,一位村民无意中将豆腐弄到另一位村民身上,引起了一场豆腐仗。后来,第二年参加上年豆腐仗的村民都喜添男丁,村民便认为是豆腐仗带来的人丁兴旺,此后每年正月十三给祠堂上灯时都由丁头组织打豆腐仗,直至今天发展成了全村老少全部参与的豆腐节。

每年的豆腐节由丁头(也就是在这一年最先出生的男丁是头丁,其父亲就是丁头)组织安排豆腐节的有关事项,首先便是提前准备足够多的豆腐,然后在正月十三这天,人们经过“接灯”、“挂灯”、“祭祖”等环节之后,便开始打豆腐仗。像傣族的泼水节一样,人们互投豆腐,谁被豆腐砸中,来年就能福气满满,吉祥如意,生活富足。“豆腐”谐音“兜福”,既寓意着添丁,又寓意着五谷丰登、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除了本村的村民,新奇、热闹的豆腐节还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二、忌1事

杨公忌

杨公忌,也称“杨公十三忌”,来历和说法有很多。相传最早是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所定的。这十三个“忌日”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每月都有,七月份有两天,一年共有十三天。在这些天里,人们忌讳出行、且不适宜办大事,否则会有不吉之事发生。

作为中国四大堪舆名师之一,因杨筠松一生用“堪舆之术”(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风水”)以救善良、善德之人之贫苦,深得民心,人们尊称他为杨救贫。

这些流传已久的民间传统习俗,有些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都是来自于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为人们的春节庆祝活动增添了不少色彩和神秘感。“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无论习俗和传统怎样变迁,年,依然是让人最眷恋的味道。”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门前亮灯旺人丁,后堂无光家不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门前亮灯旺人丁,后堂无光家不兴”,这民间传统俗语是在旧时的社会背景产生的,应该从当时社会背景来解读。

对旧时的少数人来说,他们认为是有道理的,对旧时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为是没有道理的。

旧时的少数人,当然是指当时那些有钱的人家。只有这些比较富足的人家,才能建造大宅院,有二进院,三进院,有的人家还有东院、西院,所以才有前厅和后堂、前院和后院之说。这些人家的女儿才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之说。

大门,指宅门出入的大门。二门,指前厅和后堂之间用一道门和墙隔开,一些传统四合院称为垂花门。

外人经主人允许,可以进入前厅,这里也是接待客人之所。后堂是供自家人生活起居之处,通常来说,外人不得随便出入,连自己家里的男佣人也不允许进入。

过去没有电灯,夜晚照明大多用油点灯或者蜡烛点灯。大门前点灯,为了防风,都是用灯笼。平时多用红灯笼,遇白事糊成白灯笼。灯笼外观分为圆桶装灯笼和方桶形灯笼。

圆桶装灯笼一般以竹篾片为骨架。方桶形灯笼则以木材为骨架,方形灯笼又分为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等。

我国民间传统灯笼,不管是哪一种,通常由灯底盘(也称底座)和灯罩两部分组合而成,两部分可以灵活分离,或者上下可拉动。底盘用来放油灯或插蜡烛。有的方桶形灯笼,其中有一面为可开合的门。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添加灯油或换蜡烛方便。

现在的灯笼不再用油灯和蜡烛,而是用现代化的电灯泡,电灯泡经久耐用,不费灯草也不费油,不用经常换,也就做成一体了。

圆桶灯笼和方桶形灯笼,在挂的地方和数量上有一定讲究。大门口必须挂圆桶灯笼,而在堂屋门口或者室内则挂方形灯笼,有外圆内方和天圆地方的意思。

一般来说,大门口挂圆桶灯笼时,要挂两只,寓意好事成双,而堂屋门口挂方桶形灯笼,只在正中挂一只就可以了,寓意为一家之主。

现在一些古村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只讲“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表面热闹,屋檐、墙角、廊道两旁等处,到处挂了圆桶形的大红灯笼。

这种表面上的热闹掩盖不了传统文化的缺失,甚至可以说,是因为无知而矫揉造作,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让人怀疑是走进了旧时灯红酒绿的青楼或旅馆。

这些人家的大门一般有专门的仆人看守,当然也包括夜门口的灯。平时大门灯亮并不是亮到通宵达旦,一般不过午夜。这就与现在很多城市夜晚的景观灯一样的,到了深夜就要熄灭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节省成本。旧时点灯也好,现在用电也罢,都是费钱的事。

大门口的灯通宵达旦地亮着,一般有三种情况,有当地特别风俗的除外。

第一种情况是除夕之夜。因为很多地方有守年的习俗,门前和堂门内的灯就要通宵达旦地亮着。

第二种情况是家里添丁,或者生育了孩子。大门口的灯通宵达旦地亮着,也就是延长了亮灯的时间,即添灯,寓意添丁。

还有一些地方,不管是生了男孩,还是生了女孩,至少在三朝内,有的则在一个月之内,大门口的灯都亮到天亮,白天大门口则挂一些特殊的物饰。实际上,这是告诉外人,家里有月婆子。

旧时有一些地方的民间风俗,串门的人对有月婆子的人家比较忌讳,同样,有月婆子的人家,对某些外人来访比较忌讳。

第三种情况是家里“当大事”。也就是家里老人去世办丧事期间,大门口的灯要整整一夜都要亮着,直到天亮。现在很多地方仍然如此。

以上三种情况,民间认为都是人丁兴旺的表现。

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还好理解,过大年,大门前黑灯瞎火,说明门落萧条冷落,人气不足。只有灯亮堂堂的,才显得人气兴旺。第三种情况就比较难理解了,为什么“当大事”还旺人丁呢?

实际上,我国民间早就看清了生与死之间的辩证关系,家里有人新生,就有人死去,一种无法回避的新旧自然规律。一个家庭或家族人丁旺,出生的人越多,老人也就越多,“当大事”也就越多。

过去农村建房屋立大门时,就毫不忌讳这点。比如,在修建堂屋大门和院大门时,到底要修建多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能够抬进和抬出棺材。因此,人丁旺,不仅仅指家里出生的人多,也是家里人老后故去的人多。

那么“后堂无光家不兴”又如何理解呢?

与这句话相反的一句是,后堂有光亮家兴旺。这里的后堂光亮,当然也是指夜晚后堂各个房间的照明都亮着。

这里对有钱人家来说,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家里的子女守规矩,夜里不外出蹓达串门,不外出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也没有人夜不归宿。

另一层意思是说,子女在家里有事可做。男孩勤读书,准备考取功名,女孩在家学做经线活,或者纺纱织布。

旧时,我国民间的传统观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增广贤文》:“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那时,家里富起来了,家庭还不算兴旺。一家人最兴旺的事,莫过于子弟科考及第,光宗耀祖。

女人能勤俭持家,很重要的是针线活做得好,布织得好,能为家里省下一大笔钱。旧时,越是有钱的人家,对女人针线活的要求也就越高,女孩能否嫁一个好丈夫,针线活也是一个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女孩未出家之前,要勤学苦练针线功夫。

也正因为如此,旧时民间认为,男孩读书到深夜,女孩做针线活到深夜,也就是夜晚的后堂亮堂,预示着这样的家庭会兴起来。

旧时的多数人,指普通民众。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能有房子住就算不错了,建不起青砖灰瓦房屋,都是简陋的封封土坯房、木房子、茅草房,便不用说有前院后堂了。

很多人家连围墙也是土墙、石头墙、篱笆墙,。大门也比较简陋,部分人家还是柴扉。

除非个别人家祖上富裕过,留下前院后堂的宅子,也不过是衰败之家,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捉襟见肘了。

在没有电灯以前,普通人家大多温饱都有问题,室内的照明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闲钱到大门口点灯。能少点灯就少点,能不点灯就不要浪费。

汉代有一个《凿壁偷光》的故事,《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由于匡衡刻苦学习,后来成为西汉有名的学者。

我小时候就经历这样的生活,那时我们村里还没有电灯,家里就用松明子照明。有时也有竹缆、向日葵杆子等照明。但这些照明容易引起火灾,也不让多点。

家乡产油菜、油茶,用来榨油食用,那时菜里的油星都很少,哪里舍得用来点灯。家乡还是桐油的产区,桐油是旧时农村点灯的主要灯油,我们从山上捡回来的桐油油籽卖给供销社,留一些桐油籽榨油,也要用来涂家具,也舍不得点油灯。

那时,已经有煤油卖,买煤油需要钱,家里虽然卖了煤油和煤油灯,但为了节省灯油,只允许睡觉进房里的时候点一会儿。

在过去这种普通百姓生活条件下,门前亮灯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那时村里大多数人家人丁旺,很多夫妻都生育六七个孩子,这可能与人们没有油点灯,早早上床睡觉有关,但与门前亮灯没有任何关系。

再就大多数人家都没有后堂,即使有后堂,也没能力让后堂亮起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家庭在没有后堂的情况下,生活越过越好,兴旺发达了。

如此看来,“后堂无光家不兴”这句话也是很不靠谱的,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2021过年挂灯笼有什么讲究?春节为什么挂灯笼象征含义?

每逢春节之际,家家户户都会选择挂灯笼来烘托节日的氛围,马上就要到小年了,一到小年就算拉开了过大年的帷幕,想要营造过年欢乐祥和的气氛,灯笼可以算得上是一把手,不仅装饰了每家每户,就连大街上也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那么过年挂灯笼有什么讲究?挂灯笼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一起了解下!

一、过年挂灯笼有什么讲究?

1、室内的灯笼要选择小型的,不要太大感觉喧宾夺主,挂的位置不能太低影响视线和通行。室外门口的灯笼要选择与门相对称的灯笼,门大的选择灯笼就可以相对大些,挂的高度参考门的最上边,不要太低就好。

2、我国古代讲究好事成双、福禄双全,挂灯笼也一样,一般都要偶数,而不挂单数,挂灯笼一定是成双的,中国人都是喜欢双数的。而且不管是挂在大门还是阳台,一定要是2、6、8这些数字。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福寿双全,有老人说只挂单数的话,就容易引起家人感情不和睦,而且两个灯笼要保持一样高,距离适中。

3、讲究对称,要挂在大门两旁,还讲究挂南不挂北等。另外,每年春节时挂灯笼,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再接着挂,古代对此一般是以“碰灯”的方式销毁,即是将灯笼互相一撞,灯笼着火后销毁。

二、春节为什么挂灯笼象征含义?

1、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灯笼寓意十足,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

2、灯笼外贴的字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灵活改变,比如结婚的时候,添丁的时候,做寿的时候可以变换不同的主题与之呼应。所以春节时候挂灯笼就可以挂上主题是春节的灯笼。随着现在的发展带明火的灯笼越来越少了,一般都是点灯或者LED之类的光源,既方便也安全。

3、春节挂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挂灯笼,传统上认为有鸿(红)运当头的吉祥寓意,逢年过节挂的灯笼上,基本都是吉祥的图案和祝福的吉祥话,加之灯笼的正红色是朱砂的颜色,而朱砂是风水上讲去邪挡煞效力极强的宝物。

来源:土流网

红灯笼,耀新年

灯笼,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元素,深受人们重视。春节期间,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药王东路灯笼市场一片红火热闹。作为当地老牌灯笼市场之一,这里汇集了各类传统手艺制作与现代工艺加工的灯笼。

甲辰龙年的到来,为灯笼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记者在市场上看到,道路两边熙熙攘攘年味浓重,摊位上丰富多样的灯笼让人目不暇接,众多消费者畅游其中、精心选购。每个摊位上都有龙元素或是龙形象的灯笼,各具特色、十分抢眼,成为今年春节的热销产品。一位市民表示,“龙本身就有好的寓意,准备给家里的小孩子每人买一个,希望他们健康长大。”

与此同时,石榴灯笼、马灯笼、荷花灯笼、老虎灯笼等当地传统灯笼也受到青睐,消费者根据不同的寓意或者孩子的喜好进行挑选购买。据商家介绍,“现在灯笼的样式更多也更好看了,但传统的(花开)富贵灯、长命(百岁)灯仍是人们选购的重点。”这一方面与关中多数地区有过年送灯笼的传统节日习俗有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新的一年也将红红火火。

光明网记者 王营 摄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