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我听佛这样说。那时,释迦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丘众住在一起。到午时该吃饭了,世尊郑重地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顺序挨门挨户化缘完毕,返回住处,吃完饭,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理好座位,然后打坐。
2、善现启请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译文】这时,长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对佛说:稀有,世尊!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显现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勤修行,增长智能,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现在仔细听,当为你说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现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们很希望听佛详细地说明。”
3、大乘正宗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译文】于是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心,如卵生的鸟虫,如胎生的,如湿生的水中动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界众生,爱欲心深重;如有天众生虽然已经没有爱欲心,但是还有色相,如无天众生不但没有情欲,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生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动;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心境寂然不动,而又不像木石那么无知;等等。他们都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们入于不生不灭的境界,而灭除妄心。像这样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然而实际上,妄心虚幻有,众生也是虚幻有,本来不生不灭,不待降伏,也不待灭度,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你知道为什么吗?须菩提,凡是可以证“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识到“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其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都足以证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灭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够领悟道理,能够取舍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生,于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萨心存少悟,以为所悟为实有,虽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够领悟道理证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还有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有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以为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相。如果菩萨以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觉知,就是有众生相。显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如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这是根本大无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后才有痛苦快乐,然后想要离苦得乐。那么,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4、妙行无住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译文】其次,须菩提,菩萨既然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于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时,应当无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时候,应当无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说,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看到一朵美丽的花,顿时心生贪爱,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丽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却不因此而失去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耳朵听到扣人心弦的音乐;鼻子闻到令人垂涎的香气;舌头尝到可口的滋味;身体碰触柔细的东西;心里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导致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作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时候,音乐固然听到了;香气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尝到了;柔细的感觉固然碰触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作不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当像这样行布施,不住于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以为做了一件令人赞叹的善行,满心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实在令人同情,大发怜悯之心,而所要布施他人的东西,心里却一时割舍不下,导致你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作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为做了一件善行心里固然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固然令人怜悯,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财施或是法施或是无畏施,心里固然盘算着,但不因此染着贪爱不舍,而失去本来如如不动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作不住相行布施。为什么呢?比如你在梦中,拿七宝或身命来布施他人,而实际上那是梦幻,你根本没有在做布施,没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没有七宝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萨于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无上正等正觉心现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菩萨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这样,不可以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
5、如理实见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译文】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可以以为看见我外表的身相,就是看见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以为看见身相就见得到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相,是虚幻的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现象,都是虚妄的,好比在梦中,你看见山河大地亲朋好友,而实际上并没有。如果见所有现象都是虚幻相,当知一切虚幻现象虽然有生灭变化,而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那么,你若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如来了。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当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6、正信希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须菩提恭敬地对佛说:世尊,能有很多众生,听到这样的言说章句,而生起真实的信心吗?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说这种疑虑的话。如来应化身离开这世界以后,第五个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对于这样的言说章句,能生起信心,以此为真实。当知这种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经在无量千万佛的教化所在,种了很多善根。听到这样的章句,甚至只要一念便已生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很清楚地知道,也很清楚地看见,像这类众生,都得到悟见如来,不可思量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众生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已经没有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也不能说没有正等正觉法相。为什么呢?这类众生如果心存有无上正等正觉可证取,我相还在,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执取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以为有真实的佛法让他领悟,可以依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人相还在,人相还在的话,事实上我相也还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呢?如果以为等正觉法是没有的,我相、人相不可取,众生相也不可取,而执取空无相,就是执取非法相,那么我相、人相、众生相都还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不应当取等正觉法,也不应当以为既然是虚幻的,那就是断灭的,而执取非法。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呢?
7、无得无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译文】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说:如来在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初转,令五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以来,宣说种种适应个别差异的无上法门,也宣说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经过,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等。现前也正在演说无上正等正觉法,就我对佛所说无上正等正觉的义趣,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所说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眼前现象上的事,眼前现象上的事是循业所显现的虚幻相,如同梦境中的幻相,实际上什么事也没有。无上正等正觉如果可以证得,而实有真常的无上正等正觉,显然它必有相貌可形容,若可资形容就有一定内涵,若有内涵便有好坏、大小、染净、生灭、增减,既可以证得,若不小心便也会失去,这种能得能失的东西,证得它便毫无意义,不可称呼它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如来只是为了方便叙述,取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不能用固定的名相和形容词句把它明确表达出来,任何语言说明都只是方便说,学人只可从言说中体悟它的本来面目,没有内容可使如来做明确说明。为什么呢?如来为了顺应种种不同生活背景和程度的学人,从各种不同角度做种种不同的阐述,教令开悟、破迷发现的,都是不可取不可说的无上正等正觉,而所阐述的种种差别法,但有言说,所以说它是虚幻的差别法,也可以说它是非虚幻的差别法。为什么这样说呢?种种差别法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以及一切贤圣以不可取不可说,无为的无上正等正觉而宣说的,能教令一切众生悟见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见非法非非法即见无上正等正觉心。
8、依法出生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译文】须菩提,你的意思是怎么样?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做布施,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像这种福德只是虚幻相,并不是不生不灭的福德实相,所以如来只能说福德多。如果有人,实践此经中的义理,甚至只是用四句偈语来为他人解释说明,他的福德要胜过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为什么呢?须菩提,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这部经典出生的,如果有人实践读诵此经,就是亲近了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还没有悟道,当可从经义中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
嘉靖甲寅年间,东齐将军戚继光,由副将任上率所部驻守台州。当时有一营卒病死了,托梦给妻子说:“阴间的功德因果,惟有持诵《金刚经》福力最大,你试着去为我找主将禀告,乞求他为我亲自诵经超度。”
继光虽在兵营之中,却颇喜释道,平素里也时常持诵《金刚经》。在阅完营卒妻子送上来的牒报后,也就相信了其幽冥之说,于是便为其焚香于佛室中,以至诚之心为其持诵《金刚经》。经刚诵至一半时,忽然有一童子送茶进来,继光微微的抬手示意不用,令其将茶撤走。
当夜营卒的妻子又梦见了丈夫对她说:“主将为我诵经,很是精进虔诚,无奈经念至一半之时竞增加了‘无用’二字,所有功德便前功尽弃了。请你再去为我向主将乞求,恳请再为我念一次吧。”
第二天营卒之妻又将牒报呈上,如实将丈夫托梦所言之事禀报,继光始悟茶到所言,即重新为营卒虔诚地持诵《经刚经》。念诵完经,回向佛前,恍然间看见营卒向自己跪拜叩谢于庭前,随即传来其屈膝下拜,以额触地的声音,之后形影逐渐消失了。
次日,营卒的妻子前来向将军致谢,说道:“我丈夫昨天晚上又托梦来了,他说非常感谢!全有赖将军您亲自诵经功德圆满,得以超生脱离幽冥之道啊!”
戚继光画像
【原文】嘉靖甲寅年间,东齐戚将军继光,由副将分部台州。时有营卒病死,感梦于妇曰:“冥果,惟持《金刚经》福力最大,卿试为吾告于主将,亲为诵之。”继光虽居戎幕,颇好道,平居常受持《金刚经》。既阅卒妻所陈之牒,信其灵谈,遂为焚香佛室,至心持诵。诵至半,忽有僮子自外行茶至。继光微示不用意,麾去其茶。是夜卒妇复梦其夫曰:“主将为吾诵经,极其精诚,奈经半增出“不用”二字,故功德未免唐捐。卿再诣之乞灵。”其妇明日又具牒,白见其梦如初,继光始悟茶至之言,即复虔诚改诵。诵毕,就佛前回向,恍见此营卒跪谢于庭,须臾闻稽颡声,形遂灭。又明日,卒妇来谢曰:“儿夫夜复见梦,赖将军诵经功行,得超鬼趣矣。”
戚继光书法
【藍玉森】云:戚将军真可谓是“菩萨心肠”!看来戚将军爱兵如子,名将之谓果不其然!“戚家军”因为主帅戚继光从而得名。它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是明朝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常胜军队。呜呼!戚将军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霹雳手段”!将军威武!
透过此事同时也告诫佛门子弟:持诵经文时,务必虔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方能功德圆满!
常言道:“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当今寺庙里,普遍一怪现象:用音响功放、录音机循环地播放佛经,这何止是“心”没有,甚至连“口”也没有了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我听佛这样说。那时,释迦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丘众住在一起。到午时该吃饭了,世尊郑重地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顺序挨门挨户化缘完毕,返回住处,吃完饭,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理好座位,然后打坐。
2、善现启请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译文】这时,长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对佛说:稀有,世尊!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显现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勤修行,增长智能,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现在仔细听,当为你说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现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们很希望听佛详细地说明。”
3、大乘正宗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译文】于是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心,如卵生的鸟虫,如胎生的,如湿生的水中动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界众生,爱欲心深重;如有天众生虽然已经没有爱欲心,但是还有色相,如无天众生不但没有情欲,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生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动;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心境寂然不动,而又不像木石那么无知;等等。他们都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们入于不生不灭的境界,而灭除妄心。像这样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然而实际上,妄心虚幻有,众生也是虚幻有,本来不生不灭,不待降伏,也不待灭度,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你知道为什么吗?须菩提,凡是可以证“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识到“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其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都足以证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灭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够领悟道理,能够取舍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生,于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萨心存少悟,以为所悟为实有,虽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够领悟道理证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还有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有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以为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相。如果菩萨以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觉知,就是有众生相。显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如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这是根本大无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后才有痛苦快乐,然后想要离苦得乐。那么,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4、妙行无住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译文】其次,须菩提,菩萨既然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于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时,应当无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时候,应当无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说,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看到一朵美丽的花,顿时心生贪爱,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丽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却不因此而失去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耳朵听到扣人心弦的音乐;鼻子闻到令人垂涎的香气;舌头尝到可口的滋味;身体碰触柔细的东西;心里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导致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作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时候,音乐固然听到了;香气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尝到了;柔细的感觉固然碰触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作不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当像这样行布施,不住于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以为做了一件令人赞叹的善行,满心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实在令人同情,大发怜悯之心,而所要布施他人的东西,心里却一时割舍不下,导致你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作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为做了一件善行心里固然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固然令人怜悯,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财施或是法施或是无畏施,心里固然盘算着,但不因此染着贪爱不舍,而失去本来如如不动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作不住相行布施。为什么呢?比如你在梦中,拿七宝或身命来布施他人,而实际上那是梦幻,你根本没有在做布施,没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没有七宝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萨于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无上正等正觉心现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菩萨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这样,不可以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
5、如理实见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译文】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可以以为看见我外表的身相,就是看见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以为看见身相就见得到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相,是虚幻的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现象,都是虚妄的,好比在梦中,你看见山河大地亲朋好友,而实际上并没有。如果见所有现象都是虚幻相,当知一切虚幻现象虽然有生灭变化,而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那么,你若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如来了。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当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6、正信希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须菩提恭敬地对佛说:世尊,能有很多众生,听到这样的言说章句,而生起真实的信心吗?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说这种疑虑的话。如来应化身离开这世界以后,第五个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对于这样的言说章句,能生起信心,以此为真实。当知这种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经在无量千万佛的教化所在,种了很多善根。听到这样的章句,甚至只要一念便已生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很清楚地知道,也很清楚地看见,像这类众生,都得到悟见如来,不可思量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众生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已经没有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也不能说没有正等正觉法相。为什么呢?这类众生如果心存有无上正等正觉可证取,我相还在,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执取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以为有真实的佛法让他领悟,可以依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人相还在,人相还在的话,事实上我相也还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呢?如果以为等正觉法是没有的,我相、人相不可取,众生相也不可取,而执取空无相,就是执取非法相,那么我相、人相、众生相都还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不应当取等正觉法,也不应当以为既然是虚幻的,那就是断灭的,而执取非法。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呢?
7、无得无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译文】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说:如来在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初转,令五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以来,宣说种种适应个别差异的无上法门,也宣说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经过,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等。现前也正在演说无上正等正觉法,就我对佛所说无上正等正觉的义趣,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所说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眼前现象上的事,眼前现象上的事是循业所显现的虚幻相,如同梦境中的幻相,实际上什么事也没有。无上正等正觉如果可以证得,而实有真常的无上正等正觉,显然它必有相貌可形容,若可资形容就有一定内涵,若有内涵便有好坏、大小、染净、生灭、增减,既可以证得,若不小心便也会失去,这种能得能失的东西,证得它便毫无意义,不可称呼它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如来只是为了方便叙述,取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不能用固定的名相和形容词句把它明确表达出来,任何语言说明都只是方便说,学人只可从言说中体悟它的本来面目,没有内容可使如来做明确说明。为什么呢?如来为了顺应种种不同生活背景和程度的学人,从各种不同角度做种种不同的阐述,教令开悟、破迷发现的,都是不可取不可说的无上正等正觉,而所阐述的种种差别法,但有言说,所以说它是虚幻的差别法,也可以说它是非虚幻的差别法。为什么这样说呢?种种差别法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以及一切贤圣以不可取不可说,无为的无上正等正觉而宣说的,能教令一切众生悟见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见非法非非法即见无上正等正觉心。
8、依法出生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译文】须菩提,你的意思是怎么样?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做布施,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像这种福德只是虚幻相,并不是不生不灭的福德实相,所以如来只能说福德多。如果有人,实践此经中的义理,甚至只是用四句偈语来为他人解释说明,他的福德要胜过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为什么呢?须菩提,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这部经典出生的,如果有人实践读诵此经,就是亲近了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还没有悟道,当可从经义中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局部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
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
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
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什么叫“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这是印度的习惯。印度这个民族不太注重历史,觉得过去的就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记那么清楚干什么?对于数字一个、两个,一万个两万个,开口就是八万四千,就是很多的意思。印度一年分三季,以四个月做一季,也是一年十二个月。佛经上讲时间,一天分三时,就是三个阶段。初日分就是上午,中日分就是中午,后日分就是下午,这三句话其实就是一天。
【百千万亿劫】劫,是一个时间单位。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
【若乐小法者】小法指外道法,即非佛法。
【华香】华是花的通假字,华香即花和香。
戴卫华,男,贵州人,1976年生。好读书,喜书法,临池不倦,楷书初学颜真卿,后以欧阳询为宗,上溯其源,下探其流,于二王小楷、初唐诸家及写经、明清习欧诸家均心慕手追,凡二十余载。书风追求雅致、精逸之气,崇尚古典之风。
“知道”平台特约艺术顾问。
欲收阅往日内容,请搜索“knowart”,加关注后,查看历史信息。也可使用电脑搜索:knowart 知道书画
《金刚经》全文5000字,是著名的经典。读了此书,感悟良多。这当中,最为打动我的便是以下三句精华——
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不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名利和物质,要超越这个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由。
曾经我对某些东西很执着,总是想把一切把握在手中,殊不知,人的手就那么大,你越是想抓住,越是抓不住。
这句话的深刻意义让我想起了一位古代哲人所说的名言:“过犹不及”。人生短暂,追求物质的欲望永无止境,我们应该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在追求过程中失去自我。有时候,我们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放弃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这让我们很难得到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由。因此,我们应该放下执念,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2、“无我法界,乃至无明亦无所得。”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并非独立于整个宇宙,而是与一切众生和事物相互依存的。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应该为整个世界和众生谋福利。
这种人和社会之间的“依存性”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自由。我们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而是为了整个世界和所有众生的幸福而存在。这种“依存性”让我们更加谦虚和宽容,让我们更加关注和关爱他人,因为我们的幸福不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和不幸上的。这种“依存性”也让我们更加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因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赖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我们应该学会放下个人的私利和欲望,去追求更大的公益和共同的利益,这才是我们真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句话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我们只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向未来前进。未来也是未知的,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发展,但我们可以在现在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当下,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尽可能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而有意义。当我们把每一天都过的充实而有意义时,我们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因为我们已经为未来做好了准备。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宝贵的,让我们一起珍惜当下,迎接未来的挑战。
这三句话虽然简短,但包含了佛家的深刻智慧,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都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这些精华句子的含义,以此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和思想境界。
#暑期创作大赛#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