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中国风水第一村江西三僚村 中国风水第一村江西三僚村72名师

发布时间:2024-04-13 17:31:22作者:浮生若梦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风水“第一村”现在如何了?有人年入超200万,赚钱却要上交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风水村自然就培养出诸多的风水师。

有人说,这不过就是封建迷信,然而,这个自古有之的“风水学”却更像是披着玄学外衣的科学。

风水学的本质,是通过临场考察地理方位,来为雇主选择一块,适合建造住宅或墓穴的场地。

“风”为元气和场能,“水”为流动和变化,“风水”结合勘察,则能从自然规律中找到相应的“宝地”。

“中国第一风水村”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三僚村,素有“中国第一风水村”之称。

作为被国内外易学界公认的“中国风水文化诞生地”,三僚村从古至今走出了不少风水大师。

这是一个自成一派的风水体系,名声响亮,像是有着一块金字招牌。

而这个神秘的“风水村”,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所谓“风水”

“风水”被划分于玄术之中,又被叫做青乌术、青囊术,而学术上一般将“风水术”称为“堪舆”,“堪”的是天道,“舆”的是地道。

八卦

关于“风水”之说,晋代《葬书》中便有所记载: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可以看出,此时的“风水”还是停留于地面,看“风水”便是看地理位置。

哪方邻水,哪方有山,地脉如何走向,是居高地还是临深坑,都有着其中的学问。

古建筑

到了战国时期,“风水”则不止是地理问题,秉承着“天人合一”的观念。

此时“风水”,开始将天文地理结合,有了更为系统化的堪舆标准。地势环境与天文星象,“风水”进入了新的纪元。

可以说,“风水学”是与建筑学相辅相成的。

之所以会有“风水”一说,便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种建筑的选址,小到住宅、墓地大到宫殿、村落,有了“风水学”的加持便更容易让人感到心安。

依山而建的山庄

当然,在古代“风水”,总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小到庇佑家宅,大到一国兴衰,都能与“风水”挂上钩。

哪里动土,结构如何,窗朝那边开,甚至连一棵树,也需要按照“风水师”的嘱咐去种。

这看起来很“玄”,其实摘下玄学滤镜,会发现很多说法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窗户的朝向,决定着采光的好坏。房间明亮,人的心情自然就舒畅,房间昏暗,人的心情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久居阴暗之地,人的身体也更容易生病。

故宫

而从前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宫,高达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却一棵树都没有。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故宫地相属“金”,与“木”相克,所以才不种树。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宫墙中有树,则为“困”,是极为不吉利的,所以紫禁城内才没有树。

其实,这只是从玄学的角度上而言,真正的原因却并非如此。

一来,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庞大的木质建筑群,本就容易发生火患,如果再栽上许多的树,那么火患风险便更加的高了。

故宫

二来,作为古代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大量种植树木,很容易破坏整个建筑群,特殊的庄严肃穆之势。为了令人有望而生畏之情,也不会将紫禁城,装扮得如园林小景一般。

再者,有了树木便会吸引鸟虫,鸟虫一多,噪音自然便多了起来。若是再落上片片鸟粪,那么实在是,有些太过于损伤皇家威严。

更何况,秋风起则树叶落,庞大的建筑群,若是大量种植树木,打扫则是一件令人更加头痛的事情。

由此可见,“风水”或许说得神乎其神,但是一些位置朝向和物品摆放上的说法,实际上都是有着务实色彩的。

客厅玄关物品

也就是说,“风水”可信却不可全信,若是全信了,便很容易变成“迷信”。

一个人与一座村

三僚村,并不是近代才出现的,若是追溯其起源,便要从唐朝末年开始说起。

彼时,尚没有三僚村的存在,风水大师,杨救贫座下大弟子曾文讪,想要寻块宝地世代定居,杨救贫便看中了三僚村的地势。

三僚村属于盆地之势,看来十分像一个巨大的罗盘,很适合风水先生居住。于是,杨救贫便与徒弟曾文讪、廖瑀一同定居此地。

三僚村

当时村落尚未形成,三人便各自搭建茅棚住下。

在以前,茅棚又被称为“寮”,三个人、三座茅棚,杨救贫便将此地称为了“三僚”。

当然,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这只是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三僚村”自唐代末期开始发展起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并且,三僚村关于“风水”事业的兴起,确又与杨救贫不无关系。

风水罗盘

杨救贫并不是普通的风水先生,他是当时风水界的公职人员。

古代的朝廷多设有关于风水的部门。杨救贫,便是唐僖宗年间的金紫光禄大夫、司天监正。

这样的官职,在当时来说,是极为有名望和地位的。因此,杨救贫的到来,无异于给三僚村添上了不小的名气。

杨救贫的弟子众多,许多都随着杨救贫来到了三僚村,三僚村也因此兴旺了起来。

风水师

有了前朝廷官员、风水大师杨救贫,又有着如此众多的弟子们,三僚村的主业自然就成为了堪舆“风水”。

如此,三僚村形成了良性循环,因为风水大师杨救贫而出名,因为出名而引来众多慕名而来的弟子,因为弟子多而更加有名,随后弟子更多。

杨救贫的本业便是“风水”,自然便开始在三僚村内收徒授课,弟子多了,自然会有几个有所成就的。

于是,从最初的只有杨救贫,一个风水界名人,到后来的多个风水界名人,三僚村就这么做出了名堂来。

三僚村

可以说,杨救贫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的先河,也正因如此,杨救贫才会被后世尊为,海内外堪舆界的祖师。

而他的两名得意弟子,曾文讪和廖瑀,在三僚村后代不少,这也是为何,三僚村曾姓和廖姓众多的原因。

由于祖上便是风水师,三僚村走出的曾姓和廖姓风水师,一报家门,便会获得比他人更甚的优待。

风水名村

无需去纠结三僚村的“罗盘”地势是否适合风水师居住,事实上这个村庄在风水界确实是稳坐头把交椅的。

三僚村旧址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就像是海边多渔民,平原多农民一样,风水师多的地方,自然便会多出于风水上有建树之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五代十国开始,三僚村走出的风水师,成为国师者24位,明师者72位,其中有36位为皇帝亲封御点的钦天监博士。

术业专攻、师出有名,三僚村便是想不出风水大师都不大可能。

在古代,越是身居高位者,越是信“玄学”之说,即便贵为九五之尊也不能免俗。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将当时风水界顶流大师廖均卿召入京城,为的就是为皇帝墓陵选址。

没错,从姓氏上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位廖均卿也是从三僚村走出来的风水大师。朱棣亲自点名,足以看出对于三僚村和廖均卿的信任与重视。

这是三僚村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赫赫有名的“明十三陵”。廖均卿最终为朱棣选择了,坐落于北京西郊昌平境内,燕山山脉天寿山南麓。

不得不说,这个位置选择极佳,的确没有辜负朱棣的厚望。

明十三陵

无论是风景还是“风水”,明十三陵都算得上的地理位置优渥了。

在这片占地面积,1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葬入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嫔妃30余人、还有1名太监。

这名太监也不一般,不同于其他宦官弄臣,王成恩一心为着大明江山社稷,甚至在危机关头,领兵出征,大战李自成的起义军。

虽然最终惨败,却依旧堪称宦官界的模范。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影视图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王成恩亦跟随自尽。

好在李自成虽起兵造反,却仍是恪守礼仪,厚葬了崇祯皇帝与王成恩。

自此,崇祯皇帝成为“明十三陵”最后一位入驻的皇帝。王成恩,也成为了“明十三陵”中唯一一个有姓名的太监。

随后廖均卿,又参与了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堪舆工作,官居四品,至死都被皇家厚待。

曾从政《地理秘籍》古籍

而曾家后人也出了一位名人,那便是曾从政。

曾从政不仅参与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堪舆工作,还参与了明长城九镇军事要塞的堪舆工作。

可以说,曾从政所做之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曾从政也同样受到皇家厚待,一直居于京城直至终老。在其去世后,永乐皇帝还专门派人护送其灵柩归乡入葬,可以说是真的折服于其才华。

曾从政所获“开国名师”称号

也就是这样一代代的名人存在,才使得三僚村在风水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三僚村的如今

三僚村关于“风水”这门技艺,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走向颓势。如今的三僚村,依然坚持着风水传承,村中有超过400位风水师。这样的数量放眼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千年的历史底蕴,使得无数人慕名前来,三僚村的风水师业务,也不止局限于江西,广东、福建,甚至蔓延到了东南亚一代。

至今提到三僚村的风水师,他们仍是毕恭毕敬、信任有加。

三僚村

也因此,三僚村至今还流传着“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

这门祖传的技能像是刻进了三僚村人的基因链之中,业界良好的名声使得常有人慕名而来。

这些慕名而来的人中,有些,是想要请风水师为自己堪舆风水;有些,则是想要拜师学艺,成为一名出色的风水师。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好奇,想要看一看,这风水界的“第一村”究竟有何魔力。

三僚村参观人员

而三僚村还有一项传承下来的规矩,那便是只要是在三僚村,学了风水堪舆本领的风水师,每个人都要交钱给村子,用于村子的建设、维护等。

这些风水师们的收入,因为专业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收入高的每年可以多达200万元,收入低的也足够安身立命。

他们吃着“风水”这门饭,受了三僚村的熏陶,对于交钱一事便没有任何异议。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所有风水师共同的努力下,三僚村建设得十分美好。

三僚村风景区

就算是不靠着“风水”的名声,三僚村如今也不乏有人来拜访。

因为,三僚村在2011年已经被评为了国家4景区。

由此可见,若是大家都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那么结果会有多么的出人意料。

当然,三僚村最闪亮的金字招牌,依然是风水文化。毕竟,这是有着千年传承,并且带着强烈的神秘色彩的。

三僚村游客

而三僚村的风水文化,还在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了,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三僚村更加规范、科学的宣传着风水文化,扭转了很多人听到“风水师”,便想到骗子的恶劣印象。

每个行业都是良莠不齐的,人们那些,风水等于迷信的观念,也多是因为经过或见过,有人打着“风水”旗号招摇撞骗。

而事实上,风水堪舆术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加便利于人们的生活。

风水

毕竟,一个好的选址可以决定一家人的居住质量,“衣食住行”这些都是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住则是要慎之又慎的存在。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样将会更加有效率。

另一方面,风水的存在更像是人们心理的一个良性暗示。

既然是“大师”们点头认可的地方,那么必然住起来,生活会顺风顺水。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人们往往能够更加积极、正面的看待一些问题。

风水罗盘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将看待事物的角度“迷信”化,坚持科学发展观,才是现代人应该有的思想观念。

风水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靠的也不是其中那些故弄玄虚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去看待“风水”,才是正确的思想观念。

中国风水“第一村”现在如何了?有人年入超200万,赚钱却要上交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风水村自然就培养出诸多的风水师。

有人说,这不过就是封建迷信,然而,这个自古有之的“风水学”却更像是披着玄学外衣的科学。

风水学的本质,是通过临场考察地理方位,来为雇主选择一块,适合建造住宅或墓穴的场地。

“风”为元气和场能,“水”为流动和变化,“风水”结合勘察,则能从自然规律中找到相应的“宝地”。

“中国第一风水村”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三僚村,素有“中国第一风水村”之称。

作为被国内外易学界公认的“中国风水文化诞生地”,三僚村从古至今走出了不少风水大师。

这是一个自成一派的风水体系,名声响亮,像是有着一块金字招牌。

而这个神秘的“风水村”,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所谓“风水”

“风水”被划分于玄术之中,又被叫做青乌术、青囊术,而学术上一般将“风水术”称为“堪舆”,“堪”的是天道,“舆”的是地道。

八卦

关于“风水”之说,晋代《葬书》中便有所记载: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可以看出,此时的“风水”还是停留于地面,看“风水”便是看地理位置。

哪方邻水,哪方有山,地脉如何走向,是居高地还是临深坑,都有着其中的学问。

古建筑

到了战国时期,“风水”则不止是地理问题,秉承着“天人合一”的观念。

此时“风水”,开始将天文地理结合,有了更为系统化的堪舆标准。地势环境与天文星象,“风水”进入了新的纪元。

可以说,“风水学”是与建筑学相辅相成的。

之所以会有“风水”一说,便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种建筑的选址,小到住宅、墓地大到宫殿、村落,有了“风水学”的加持便更容易让人感到心安。

依山而建的山庄

当然,在古代“风水”,总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小到庇佑家宅,大到一国兴衰,都能与“风水”挂上钩。

哪里动土,结构如何,窗朝那边开,甚至连一棵树,也需要按照“风水师”的嘱咐去种。

这看起来很“玄”,其实摘下玄学滤镜,会发现很多说法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窗户的朝向,决定着采光的好坏。房间明亮,人的心情自然就舒畅,房间昏暗,人的心情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久居阴暗之地,人的身体也更容易生病。

故宫

而从前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宫,高达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却一棵树都没有。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故宫地相属“金”,与“木”相克,所以才不种树。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宫墙中有树,则为“困”,是极为不吉利的,所以紫禁城内才没有树。

其实,这只是从玄学的角度上而言,真正的原因却并非如此。

一来,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庞大的木质建筑群,本就容易发生火患,如果再栽上许多的树,那么火患风险便更加的高了。

故宫

二来,作为古代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大量种植树木,很容易破坏整个建筑群,特殊的庄严肃穆之势。为了令人有望而生畏之情,也不会将紫禁城,装扮得如园林小景一般。

再者,有了树木便会吸引鸟虫,鸟虫一多,噪音自然便多了起来。若是再落上片片鸟粪,那么实在是,有些太过于损伤皇家威严。

更何况,秋风起则树叶落,庞大的建筑群,若是大量种植树木,打扫则是一件令人更加头痛的事情。

由此可见,“风水”或许说得神乎其神,但是一些位置朝向和物品摆放上的说法,实际上都是有着务实色彩的。

客厅玄关物品

也就是说,“风水”可信却不可全信,若是全信了,便很容易变成“迷信”。

一个人与一座村

三僚村,并不是近代才出现的,若是追溯其起源,便要从唐朝末年开始说起。

彼时,尚没有三僚村的存在,风水大师,杨救贫座下大弟子曾文讪,想要寻块宝地世代定居,杨救贫便看中了三僚村的地势。

三僚村属于盆地之势,看来十分像一个巨大的罗盘,很适合风水先生居住。于是,杨救贫便与徒弟曾文讪、廖瑀一同定居此地。

三僚村

当时村落尚未形成,三人便各自搭建茅棚住下。

在以前,茅棚又被称为“寮”,三个人、三座茅棚,杨救贫便将此地称为了“三僚”。

当然,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这只是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三僚村”自唐代末期开始发展起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并且,三僚村关于“风水”事业的兴起,确又与杨救贫不无关系。

风水罗盘

杨救贫并不是普通的风水先生,他是当时风水界的公职人员。

古代的朝廷多设有关于风水的部门。杨救贫,便是唐僖宗年间的金紫光禄大夫、司天监正。

这样的官职,在当时来说,是极为有名望和地位的。因此,杨救贫的到来,无异于给三僚村添上了不小的名气。

杨救贫的弟子众多,许多都随着杨救贫来到了三僚村,三僚村也因此兴旺了起来。

风水师

有了前朝廷官员、风水大师杨救贫,又有着如此众多的弟子们,三僚村的主业自然就成为了堪舆“风水”。

如此,三僚村形成了良性循环,因为风水大师杨救贫而出名,因为出名而引来众多慕名而来的弟子,因为弟子多而更加有名,随后弟子更多。

杨救贫的本业便是“风水”,自然便开始在三僚村内收徒授课,弟子多了,自然会有几个有所成就的。

于是,从最初的只有杨救贫,一个风水界名人,到后来的多个风水界名人,三僚村就这么做出了名堂来。

三僚村

可以说,杨救贫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的先河,也正因如此,杨救贫才会被后世尊为,海内外堪舆界的祖师。

而他的两名得意弟子,曾文讪和廖瑀,在三僚村后代不少,这也是为何,三僚村曾姓和廖姓众多的原因。

由于祖上便是风水师,三僚村走出的曾姓和廖姓风水师,一报家门,便会获得比他人更甚的优待。

风水名村

无需去纠结三僚村的“罗盘”地势是否适合风水师居住,事实上这个村庄在风水界确实是稳坐头把交椅的。

三僚村旧址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就像是海边多渔民,平原多农民一样,风水师多的地方,自然便会多出于风水上有建树之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五代十国开始,三僚村走出的风水师,成为国师者24位,明师者72位,其中有36位为皇帝亲封御点的钦天监博士。

术业专攻、师出有名,三僚村便是想不出风水大师都不大可能。

在古代,越是身居高位者,越是信“玄学”之说,即便贵为九五之尊也不能免俗。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将当时风水界顶流大师廖均卿召入京城,为的就是为皇帝墓陵选址。

没错,从姓氏上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位廖均卿也是从三僚村走出来的风水大师。朱棣亲自点名,足以看出对于三僚村和廖均卿的信任与重视。

这是三僚村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赫赫有名的“明十三陵”。廖均卿最终为朱棣选择了,坐落于北京西郊昌平境内,燕山山脉天寿山南麓。

不得不说,这个位置选择极佳,的确没有辜负朱棣的厚望。

明十三陵

无论是风景还是“风水”,明十三陵都算得上的地理位置优渥了。

在这片占地面积,1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葬入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嫔妃30余人、还有1名太监。

这名太监也不一般,不同于其他宦官弄臣,王成恩一心为着大明江山社稷,甚至在危机关头,领兵出征,大战李自成的起义军。

虽然最终惨败,却依旧堪称宦官界的模范。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影视图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王成恩亦跟随自尽。

好在李自成虽起兵造反,却仍是恪守礼仪,厚葬了崇祯皇帝与王成恩。

自此,崇祯皇帝成为“明十三陵”最后一位入驻的皇帝。王成恩,也成为了“明十三陵”中唯一一个有姓名的太监。

随后廖均卿,又参与了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堪舆工作,官居四品,至死都被皇家厚待。

曾从政《地理秘籍》古籍

而曾家后人也出了一位名人,那便是曾从政。

曾从政不仅参与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堪舆工作,还参与了明长城九镇军事要塞的堪舆工作。

可以说,曾从政所做之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曾从政也同样受到皇家厚待,一直居于京城直至终老。在其去世后,永乐皇帝还专门派人护送其灵柩归乡入葬,可以说是真的折服于其才华。

曾从政所获“开国名师”称号

也就是这样一代代的名人存在,才使得三僚村在风水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三僚村的如今

三僚村关于“风水”这门技艺,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走向颓势。如今的三僚村,依然坚持着风水传承,村中有超过400位风水师。这样的数量放眼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千年的历史底蕴,使得无数人慕名前来,三僚村的风水师业务,也不止局限于江西,广东、福建,甚至蔓延到了东南亚一代。

至今提到三僚村的风水师,他们仍是毕恭毕敬、信任有加。

三僚村

也因此,三僚村至今还流传着“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

这门祖传的技能像是刻进了三僚村人的基因链之中,业界良好的名声使得常有人慕名而来。

这些慕名而来的人中,有些,是想要请风水师为自己堪舆风水;有些,则是想要拜师学艺,成为一名出色的风水师。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好奇,想要看一看,这风水界的“第一村”究竟有何魔力。

三僚村参观人员

而三僚村还有一项传承下来的规矩,那便是只要是在三僚村,学了风水堪舆本领的风水师,每个人都要交钱给村子,用于村子的建设、维护等。

这些风水师们的收入,因为专业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收入高的每年可以多达200万元,收入低的也足够安身立命。

他们吃着“风水”这门饭,受了三僚村的熏陶,对于交钱一事便没有任何异议。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所有风水师共同的努力下,三僚村建设得十分美好。

三僚村风景区

就算是不靠着“风水”的名声,三僚村如今也不乏有人来拜访。

因为,三僚村在2011年已经被评为了国家4景区。

由此可见,若是大家都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那么结果会有多么的出人意料。

当然,三僚村最闪亮的金字招牌,依然是风水文化。毕竟,这是有着千年传承,并且带着强烈的神秘色彩的。

三僚村游客

而三僚村的风水文化,还在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了,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三僚村更加规范、科学的宣传着风水文化,扭转了很多人听到“风水师”,便想到骗子的恶劣印象。

每个行业都是良莠不齐的,人们那些,风水等于迷信的观念,也多是因为经过或见过,有人打着“风水”旗号招摇撞骗。

而事实上,风水堪舆术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加便利于人们的生活。

风水

毕竟,一个好的选址可以决定一家人的居住质量,“衣食住行”这些都是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住则是要慎之又慎的存在。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样将会更加有效率。

另一方面,风水的存在更像是人们心理的一个良性暗示。

既然是“大师”们点头认可的地方,那么必然住起来,生活会顺风顺水。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人们往往能够更加积极、正面的看待一些问题。

风水罗盘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将看待事物的角度“迷信”化,坚持科学发展观,才是现代人应该有的思想观念。

风水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靠的也不是其中那些故弄玄虚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去看待“风水”,才是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僚村,被称“风水第一村”,村中400多风水师,有人年收入200万

近几年,宣传渠道变得越来越丰富,很多传统文化也随之被更多人了解,苏绣、缂丝、掐丝、缠花、煤雕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身着汉服走上街头,沉淀在历史长河里的瑰宝渐渐的浮出水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有这样一种文化,它始于春秋时期,历经几千年的积淀流传至今,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一部分人会把它视为迷信,导致它的影响力远不如旧社会,但老一辈人依然对它深信不疑,它就是风水学。

风水第一村

风水是一门繁杂的学问,属于易学的一个分支,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又繁又杂。社会上也少有能够系统学习风水学的地方,但在江西省赣州市,有这样一个村子,我国有名的风水学者大多都与之有关,这就是——三僚村。

来到三僚村,俯瞰整个村落,这里三面环山,形成一座天然的盆地,中间一座罗经石拔地而起,让整个三僚村看起来像是一块堪舆用的罗盘,罗经石像是罗盘中的指针。

村中有两条溪水在村南合流,然后自南向北成S形穿越全村,让整座村子看起来又像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图,在村里世代繁衍生息的曾、廖两家以罗经石为界分居两侧,好似太极图上的两仪。

这样奇特的地形地貌也给这个村庄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三僚村中还有不少遗留下来的风水建筑,乍一看去造型奇特令人不解,却处处都透露着玄机,村里许多的祠堂和墓葬都流传着相关的风水故事,大多有与人丁兴旺的美好祝福有关。

这个村子的村民很多对风水学都有研究,村子里也有不少人在外以“风水先生”的身份谋生。

三僚村的前世

三僚村之所以能被称为“风水第一村”,并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奇特的风水景观和出色的风水师傅,而是要将历史追溯到唐朝。

唐朝唐僖宗时期国师杨救贫云游天下,立志将宫廷御用的风水术传播于天下,在离开皇宫后收了两位徒弟,就是曾文辿和廖瑀。

曾文辿拜师后为了能跟随师傅潜心学习风水堪舆,就想找个地方将家眷安顿下来。偶然路过三僚村,觉得这个地方很是不错,于是就让师傅来帮他择址定向。

杨救贫来到三僚村,发现这里果然是一块风水宝地,“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这里的风水不仅能保佑子孙后代福泽绵延,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地形像是一块罗盘,“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适合堪舆之人世代居住。

杨救贫二话不说,也跟随曾家人一起,移居到了三僚村,之后又让他的二弟子廖瑀也搬来与他们一起合住。曾文辿没想到自己原本只是想为家人找一个躲避战乱的居所,却无意间开创了一座风水学盛行的村庄。

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去世后,朱棣要为她选择一个可以作为帝后合葬的风水宝地,当时的礼部尚书找到曾文辿和廖瑀的后人曾从政、廖均卿二人相度皇陵。

二人的选址得到了皇帝的肯定,三僚村的风水堪舆之术也由乡野走向庙堂,一时声名大噪。

自那之后,三僚村陆陆续续走出过不少有名望的风水师,其中有不少人奉诏入京,为明清两朝的皇帝看风水择皇陵,更多的风水师则是活跃在民间,为百姓乡绅堪舆。

走出去的村人声名大噪,三僚村世代相传的风水堪舆之术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三僚村也被誉为“风水文化第一村”。

如今,三僚村约有400多名风水师,他们每个人都对风水学深入研究,其中有不少名声在外的大师,年收入甚至能达到200多万。

他们靠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吃饭,更懂得乌鸦反哺的道理,风水师们会将自己的收入回馈乡里,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

风水学推动村庄发展

历史上的三僚村多次受到战火的侵扰,清朝初期,清军曾对这里发兵攻打,许多风水大师在战斗中牺牲;

时期,三僚村中的建筑以及文物在战争中遭到了灭门式的破坏,一千多名风水师被害;1945年,三僚村遭遇大火,几乎不复存在,保存了多年的杨公祠也在大火中焚毁。

如今能看到的带有古典风格的三僚村建筑,大多是在旧址上修复而成,这些新建成的建筑依然向世人讲述着源远流长的风水文化和三僚村的人文情怀。

近几年三僚村将自己的风水文化开发成旅游资源,实现了整个村庄的共同富裕。三僚村“风水第一村”的名声在外,有不少风水学的爱好者都慕名来此学习,甚至一些风水大师也会专程来此地交流学习。

在这里,不仅能学到传承数百年的风水学理论知识,三僚村中形式各异的建筑,一花一木的布局都蕴含着风水,能在这里实地考察一番,远比纸上谈兵学到的东西多。

虽然三僚村地势偏远,但胜在风景秀丽,风水文化独一无二,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餐饮业发展。

常年居住在村里的村民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将日子过的风生水起,懂风水的村民可以开培训班,教授一些风水知识或者受雇外出堪舆相看;不会看风水的,则开个饭店或者客栈,为来来往往的学员和游客提供服务,也能实现丰衣足食。

要问三僚村的特产是什么,答案自然也是和风水有关,出自三僚村廖家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风水师堪舆必用到的罗盘。

这种罗盘不是批量生产的,而是根据购买者的需求定制的,这种手工罗盘虽然比不上现代化的罗盘精细,但它在这里却蕴含着特殊的价值。

从三僚村走出去的风水师,带着村里雕刻的罗盘,用村里流传数百年的风水学堪舆掌眼,再将赚到的前用在村里的发展上,或许,这就是传承的意义。

#历史开讲#

中国风水第一村——呈坎

中国风水第一村——呈坎,世界迄今发现保存最古老、最神秘的八卦村,被誉为“人间天堂”水墨画就的乡村。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西周时期这里曾经产生过灿烂的青铜文化。东汉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统帅诸葛瑾、吕蒙平定山越人,孙姓在此定居,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历史。呈坎现今完整保存着东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古建筑遗址18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被称为“中国历代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到达景区门口,就能看见5A景区标识与导览图,方便散客自行游览。在检票口的位置就能看到村里布满荷花的池塘、古桥以及村庄。听导游说,这里“孙姓”已经迁走,目前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是“罗姓”。

呈坎

呈坎风景区距离黄山市约40公里,市区汽车站有直达班车。呈坎周围有八座山丘,正好对应着八卦卦位,村庄因此依照八卦布局所建,“风水第一村”的称号也就由此而来。

走进景区,依次能看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竹雕与撕纸艺术。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出各种书画。撕纸艺术则是书法艺术、个人思想、传统手艺的完美结合,无需任何工具,只需随手拿一张纸,就可以经行天马行空的创作。

接着往里走,就来到了刚才在门口看见的小湖边。这个湖叫永兴湖,取意永远兴旺。沿着湖中小道走,分别可以经过“龙福石”、“平安坎”、“平安钟”等景点。听这些名字也能知道,基本都是祈求平安、谋求福祉的景点。

湖上立有五座小石桥,根据八卦的原理,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桥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

在湖的另一边,可以看到对面一排很有徽州特色的古建筑群。徽州建筑的主要特点就是粉墙黛瓦马头墙。

走到这里,没有正式进入村庄。在入村之前就听当地的导游说在里面一定要跟紧,因为村内房屋都是按照八卦图的布局建设的,村内99条小巷巷巷相同,很容易迷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就跟着大家一起进村了。

村里的布局同样也是富有徽州特色,青石板的小巷、高大的院墙、洗引并带有指路用途的小水沟。而古建筑也是有着高大的天井、陡峭的阶梯。

在村里,还有很多意外发现。比如当地村民自己酿的果酒、徽州烧饼、马以及根雕。这些虽然都是村民谋求生存的方法,但是也为宁静的村庄增添了生机。

接着往里走,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一些院墙上面还留存着“”时候的标语。好多游客都问导游为什么不把这些标语清除掉。导游却意味深长地说了句:”这些标语放在上面一方面警醒人们不要忘记对很多文物的破坏,另一方面是展现我们徽州砚台的高质量。“原来这些标语在当时都是用徽墨写上去的,虽然在墙外,历经几十年的风吹日晒,字迹依旧清晰可见。

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村里就能游览结束了。其实村中是有一条完整的游览路线的,到了岔路处都有标牌,基本上不会走丢。当然了,如果你要是有冒险精神,非要走到未开发的区域去,那只有靠自身超强的方向感走出村子了。

游玩小贴士

1、售票处到检票口还有六七百米的马路要走,要提前做好防暑防晒工作;

2、景区的交通还不是十分便利,如果不是跟团的话建议自驾或包车;

3、门票检完不要弄丢,村里面进老房子参观的时候还要检票的;

4、参观这种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景点最好是请个导游讲解。

中国风水“第一村”现在如何了?有人年入超200万,赚钱却要上交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风水村自然就培养出诸多的风水师。

有人说,这不过就是封建迷信,然而,这个自古有之的“风水学”却更像是披着玄学外衣的科学。

风水学的本质,是通过临场考察地理方位,来为雇主选择一块,适合建造住宅或墓穴的场地。

“风”为元气和场能,“水”为流动和变化,“风水”结合勘察,则能从自然规律中找到相应的“宝地”。

“中国第一风水村”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三僚村,素有“中国第一风水村”之称。

作为被国内外易学界公认的“中国风水文化诞生地”,三僚村从古至今走出了不少风水大师。

这是一个自成一派的风水体系,名声响亮,像是有着一块金字招牌。

而这个神秘的“风水村”,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所谓“风水”

“风水”被划分于玄术之中,又被叫做青乌术、青囊术,而学术上一般将“风水术”称为“堪舆”,“堪”的是天道,“舆”的是地道。

八卦

关于“风水”之说,晋代《葬书》中便有所记载: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可以看出,此时的“风水”还是停留于地面,看“风水”便是看地理位置。

哪方邻水,哪方有山,地脉如何走向,是居高地还是临深坑,都有着其中的学问。

古建筑

到了战国时期,“风水”则不止是地理问题,秉承着“天人合一”的观念。

此时“风水”,开始将天文地理结合,有了更为系统化的堪舆标准。地势环境与天文星象,“风水”进入了新的纪元。

可以说,“风水学”是与建筑学相辅相成的。

之所以会有“风水”一说,便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种建筑的选址,小到住宅、墓地大到宫殿、村落,有了“风水学”的加持便更容易让人感到心安。

依山而建的山庄

当然,在古代“风水”,总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小到庇佑家宅,大到一国兴衰,都能与“风水”挂上钩。

哪里动土,结构如何,窗朝那边开,甚至连一棵树,也需要按照“风水师”的嘱咐去种。

这看起来很“玄”,其实摘下玄学滤镜,会发现很多说法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窗户的朝向,决定着采光的好坏。房间明亮,人的心情自然就舒畅,房间昏暗,人的心情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久居阴暗之地,人的身体也更容易生病。

故宫

而从前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宫,高达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却一棵树都没有。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故宫地相属“金”,与“木”相克,所以才不种树。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宫墙中有树,则为“困”,是极为不吉利的,所以紫禁城内才没有树。

其实,这只是从玄学的角度上而言,真正的原因却并非如此。

一来,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庞大的木质建筑群,本就容易发生火患,如果再栽上许多的树,那么火患风险便更加的高了。

故宫

二来,作为古代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大量种植树木,很容易破坏整个建筑群,特殊的庄严肃穆之势。为了令人有望而生畏之情,也不会将紫禁城,装扮得如园林小景一般。

再者,有了树木便会吸引鸟虫,鸟虫一多,噪音自然便多了起来。若是再落上片片鸟粪,那么实在是,有些太过于损伤皇家威严。

更何况,秋风起则树叶落,庞大的建筑群,若是大量种植树木,打扫则是一件令人更加头痛的事情。

由此可见,“风水”或许说得神乎其神,但是一些位置朝向和物品摆放上的说法,实际上都是有着务实色彩的。

客厅玄关物品

也就是说,“风水”可信却不可全信,若是全信了,便很容易变成“迷信”。

一个人与一座村

三僚村,并不是近代才出现的,若是追溯其起源,便要从唐朝末年开始说起。

彼时,尚没有三僚村的存在,风水大师,杨救贫座下大弟子曾文讪,想要寻块宝地世代定居,杨救贫便看中了三僚村的地势。

三僚村属于盆地之势,看来十分像一个巨大的罗盘,很适合风水先生居住。于是,杨救贫便与徒弟曾文讪、廖瑀一同定居此地。

三僚村

当时村落尚未形成,三人便各自搭建茅棚住下。

在以前,茅棚又被称为“寮”,三个人、三座茅棚,杨救贫便将此地称为了“三僚”。

当然,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这只是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三僚村”自唐代末期开始发展起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并且,三僚村关于“风水”事业的兴起,确又与杨救贫不无关系。

风水罗盘

杨救贫并不是普通的风水先生,他是当时风水界的公职人员。

古代的朝廷多设有关于风水的部门。杨救贫,便是唐僖宗年间的金紫光禄大夫、司天监正。

这样的官职,在当时来说,是极为有名望和地位的。因此,杨救贫的到来,无异于给三僚村添上了不小的名气。

杨救贫的弟子众多,许多都随着杨救贫来到了三僚村,三僚村也因此兴旺了起来。

风水师

有了前朝廷官员、风水大师杨救贫,又有着如此众多的弟子们,三僚村的主业自然就成为了堪舆“风水”。

如此,三僚村形成了良性循环,因为风水大师杨救贫而出名,因为出名而引来众多慕名而来的弟子,因为弟子多而更加有名,随后弟子更多。

杨救贫的本业便是“风水”,自然便开始在三僚村内收徒授课,弟子多了,自然会有几个有所成就的。

于是,从最初的只有杨救贫,一个风水界名人,到后来的多个风水界名人,三僚村就这么做出了名堂来。

三僚村

可以说,杨救贫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的先河,也正因如此,杨救贫才会被后世尊为,海内外堪舆界的祖师。

而他的两名得意弟子,曾文讪和廖瑀,在三僚村后代不少,这也是为何,三僚村曾姓和廖姓众多的原因。

由于祖上便是风水师,三僚村走出的曾姓和廖姓风水师,一报家门,便会获得比他人更甚的优待。

风水名村

无需去纠结三僚村的“罗盘”地势是否适合风水师居住,事实上这个村庄在风水界确实是稳坐头把交椅的。

三僚村旧址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就像是海边多渔民,平原多农民一样,风水师多的地方,自然便会多出于风水上有建树之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五代十国开始,三僚村走出的风水师,成为国师者24位,明师者72位,其中有36位为皇帝亲封御点的钦天监博士。

术业专攻、师出有名,三僚村便是想不出风水大师都不大可能。

在古代,越是身居高位者,越是信“玄学”之说,即便贵为九五之尊也不能免俗。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将当时风水界顶流大师廖均卿召入京城,为的就是为皇帝墓陵选址。

没错,从姓氏上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位廖均卿也是从三僚村走出来的风水大师。朱棣亲自点名,足以看出对于三僚村和廖均卿的信任与重视。

这是三僚村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赫赫有名的“明十三陵”。廖均卿最终为朱棣选择了,坐落于北京西郊昌平境内,燕山山脉天寿山南麓。

不得不说,这个位置选择极佳,的确没有辜负朱棣的厚望。

明十三陵

无论是风景还是“风水”,明十三陵都算得上的地理位置优渥了。

在这片占地面积,1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葬入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嫔妃30余人、还有1名太监。

这名太监也不一般,不同于其他宦官弄臣,王成恩一心为着大明江山社稷,甚至在危机关头,领兵出征,大战李自成的起义军。

虽然最终惨败,却依旧堪称宦官界的模范。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影视图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王成恩亦跟随自尽。

好在李自成虽起兵造反,却仍是恪守礼仪,厚葬了崇祯皇帝与王成恩。

自此,崇祯皇帝成为“明十三陵”最后一位入驻的皇帝。王成恩,也成为了“明十三陵”中唯一一个有姓名的太监。

随后廖均卿,又参与了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堪舆工作,官居四品,至死都被皇家厚待。

曾从政《地理秘籍》古籍

而曾家后人也出了一位名人,那便是曾从政。

曾从政不仅参与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堪舆工作,还参与了明长城九镇军事要塞的堪舆工作。

可以说,曾从政所做之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曾从政也同样受到皇家厚待,一直居于京城直至终老。在其去世后,永乐皇帝还专门派人护送其灵柩归乡入葬,可以说是真的折服于其才华。

曾从政所获“开国名师”称号

也就是这样一代代的名人存在,才使得三僚村在风水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三僚村的如今

三僚村关于“风水”这门技艺,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走向颓势。如今的三僚村,依然坚持着风水传承,村中有超过400位风水师。这样的数量放眼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千年的历史底蕴,使得无数人慕名前来,三僚村的风水师业务,也不止局限于江西,广东、福建,甚至蔓延到了东南亚一代。

至今提到三僚村的风水师,他们仍是毕恭毕敬、信任有加。

三僚村

也因此,三僚村至今还流传着“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

这门祖传的技能像是刻进了三僚村人的基因链之中,业界良好的名声使得常有人慕名而来。

这些慕名而来的人中,有些,是想要请风水师为自己堪舆风水;有些,则是想要拜师学艺,成为一名出色的风水师。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好奇,想要看一看,这风水界的“第一村”究竟有何魔力。

三僚村参观人员

而三僚村还有一项传承下来的规矩,那便是只要是在三僚村,学了风水堪舆本领的风水师,每个人都要交钱给村子,用于村子的建设、维护等。

这些风水师们的收入,因为专业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收入高的每年可以多达200万元,收入低的也足够安身立命。

他们吃着“风水”这门饭,受了三僚村的熏陶,对于交钱一事便没有任何异议。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所有风水师共同的努力下,三僚村建设得十分美好。

三僚村风景区

就算是不靠着“风水”的名声,三僚村如今也不乏有人来拜访。

因为,三僚村在2011年已经被评为了国家4景区。

由此可见,若是大家都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那么结果会有多么的出人意料。

当然,三僚村最闪亮的金字招牌,依然是风水文化。毕竟,这是有着千年传承,并且带着强烈的神秘色彩的。

三僚村游客

而三僚村的风水文化,还在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了,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三僚村更加规范、科学的宣传着风水文化,扭转了很多人听到“风水师”,便想到骗子的恶劣印象。

每个行业都是良莠不齐的,人们那些,风水等于迷信的观念,也多是因为经过或见过,有人打着“风水”旗号招摇撞骗。

而事实上,风水堪舆术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加便利于人们的生活。

风水

毕竟,一个好的选址可以决定一家人的居住质量,“衣食住行”这些都是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住则是要慎之又慎的存在。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样将会更加有效率。

另一方面,风水的存在更像是人们心理的一个良性暗示。

既然是“大师”们点头认可的地方,那么必然住起来,生活会顺风顺水。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人们往往能够更加积极、正面的看待一些问题。

风水罗盘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将看待事物的角度“迷信”化,坚持科学发展观,才是现代人应该有的思想观念。

风水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靠的也不是其中那些故弄玄虚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去看待“风水”,才是正确的思想观念。

“风水第一村”三僚村:400名多风水师,有人年入200万,可信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自然山水好风水,天地乾坤良云天。”

正所谓“风生水起”,简单的四个字便涵盖了中国风水的内核,更展现了专属于中国人的“玄学”文化。

而最能代表中国风水文化的当属江西三僚村,一个充满了神奇和奥秘的村落,踏上那片土地才算真正“触碰”到了这一精粹的始祖地。

浅析中国的堪舆文化

堪舆文化又称风水文化,算是中国史上“寿命”最长的原生文化,属于传统五术之一,最早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

只是那时候还不叫堪舆或风水,多称术,历史上最出名的术士就是鬼谷子了。

相传鬼谷子的额头上长有四个肉痣,连起来是成鬼宿之像。

古人习惯通过看面相来断定一个人的好坏成就,鬼谷子就是众人口中的“不凡之像”。

比鬼谷子面相还离奇不凡的是他的来历,有的说他是龙女下凡历劫所生。

还有的说当地有一富家小姐,小姐与未婚夫感情甚笃,可还没等两人成亲,未婚夫就意外亡故了。

小姐伤心欲绝,每天在未婚夫的坟前哭泣,竟结出一株谷子来,小姐吃下谷子后生下一个男婴。

“因鬼而孕,食谷而生”,所以取名鬼谷子。

总之有关鬼谷子身份来历的说法只有更离谱,没有最离谱,以致于正史上少有记载。

世人最常知的就是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读兵法、深谙术数……总之无所不能,还培养出很多堪称奇才名士的弟子。

史记中有载: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鬼谷子就像一个“名词”,代表着古代人们对风水玄学的最初印象。

可堪舆文化虽然在民间传说甚广,却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更没得到统一的“官方认证”。

西汉时期,《淮南子》一书中首次给风水取名为“堪舆”,堪代表天,舆代表地,堪舆就是了解掌握天地的学问。

整套学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阴阳和五行,从而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用来推断或改变人们未来的吉凶祸福。

到了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第十》中,将阴阳五行、时令日辰、灾应推测等书籍列为了“五行家”类,这也就是风水文化的雏形。

至此,堪舆文化才算有了正式的体系及官方学术的认证,在皇室和民间广泛运用起来。

大到帝王家的宫殿皇陵、百姓家的住宅墓地,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都要讲究一个风水,俗称“找个专业的人看一看”。

江西人的“桃花源”

堪舆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渊源了,如今能最大程度上保留,甚至说代表堪舆文化的非江西三僚村莫属。

三僚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境内,是个北、南、西三面环山的小盆地,就算不懂风水的人去看三僚村的俯拍图,也能感受到其中“大有学问”。

事实上,这里确实家家户户学风水、男女老少懂风水。

据不规则统计,三僚村如今正式挂名的风水师就有四百多个,大师级别的风水师年收入能高达两百万。

说起三僚村的由来,便是另一版本的“桃花源记”。

相传唐朝末年,国家已经陷入了兵乱和混战。

朝廷的司天监监正,也就是“国师大人”杨筠松(别号杨救贫)有了避世的想法,就带领弟子门人辞官归隐,四处寻找好“修炼”的地方。

杨筠松踏遍大江南北,始终没能找到心仪的地方。

某日突然收到弟子曾文辿的书信,称其发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风水宝地。

杨筠松急忙赶去,他绕着地方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各种研究个遍,也认为确实风水极好,决定和弟子们留下来。

杨筠松和弟子曾文辿、廖金精共同搭建了三间茅草屋,因为当地人称茅屋为“寮”,村子便取名为三寮村,后来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三僚村。

杨筠松师徒们在三僚村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彼时各地战乱,民不聊生,有大批的百姓为了避难也迁徙过来。

杨筠松不仅帮助百姓们开荒拓土,还替他们相看风水、修建房屋地设。

在他的传播和影响下,风水文化成了当地人最信奉的存在,堪舆之术得到了传承,甚至在江西、广东、福建等客家人圈子里形成了派系。

到了明朝时,官员海瑞对三僚村也多有关注,结识了很多三僚村的堪舆术士,他家中的各种建筑陈设都十分讲究风水规矩。

到了嘉靖年间,风水文化发展到了顶峰。

嘉靖帝想要挑选堪舆国师,海瑞就联系三僚村的好友廖文政去京城参加考试,最后果真脱颖而出,被授予官职,负责修建老朱家的祖坟。

就连海瑞都写信称赞他:

“德容怡怡,冠服堂堂,嶽渎明鉴,星斗胸藏,上既克钟鸣鼎食之光, 下必肇莅任布政之祥。”

廖文政去世后,他的孙子廖景庵继承衣钵,被封为钦天监博士。

廖景庵做官之后,依旧不忘记三僚村的乡亲们,出资修路搭桥,备受当地人的爱戴。

三僚村也确实没辜负风水宝地的名号。

据史料记载,自“开山鼻祖”杨筠松开始,后代传人中享有盛名的风水师比比皆是,共计二十四位国师,三十六位钦天监灵台博士,以及七十二位名师。

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在风水这方面三僚村算是将“状元”都承包了。

封建迷信不可信?

虽说三僚村名声在外,成就斐然,但人们对风水一说始终抱有怀疑,总觉得是江湖术士招摇撞骗的把戏。

这种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说法过于偏激了,中国人崇信风水的传统由来已久。

史上信风水最出名的就是宋朝的宋徽宗。

宋朝皇帝大多子嗣艰难,到了宋徽宗时依旧是登基多年没有皇子,他听从风水师的建议将汴梁城西北角的地势加高了好几倍,后来果真有了儿子。

宋徽宗越发笃信风水,只可惜痴迷过了头,心思全在求仙问道上荒废了朝政,被金军攻破了都城,连儿子宋钦宗也一道成了俘虏。

明朝同样重视风水,民间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朱元璋能从乞丐混成开国皇帝就是祖坟修的好。

所以明朝的皇帝们都很重视这方面,负责设计和主修的便是三僚村的传人。

努尔哈赤更是视风水为“神明”,他先是将都城从辽东迁到沈阳。

那时候沈阳曾有旧称为沈水,在风水中,水之北为阳,山之北为阴,努尔哈赤为了“承接龙脉”,改沈水为沈阳。

后来果真清军入关,建立了大清朝。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的发展,原本偏居一隅的三僚村走向了更多人的视野,很多媒体和记者络绎踏上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一入三僚村,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耸的牌坊,就像是历经时代沧桑的“见证人”,时代和人民在变化,可三僚村却始终屹立不变。

当地的村民们依旧过着较为传统的生活,房屋也多是以前的旧建筑,看起来自带古朴祥和的氛围。

有记者问村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不将老房子推倒重建?

村民们说:

“这是我们当地人的规矩,因为每家每户的建筑都有讲究,随意改动可能就会破坏周围人的门庭,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不会随意改动房屋。”

在当地人看来,风水体现的也是人心,很多人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各自发阴招斗法,最后只能落得两败俱伤的结局。

倒不如休戚与共,将三僚村当做一个整体,每家每户都是这个“风水宝地”的一份子,这样才能做到不计得失。

由此可见,三僚村人不仅懂风水,更懂人性。

想来,这也是三僚村能够在各种和变迁中保留下来与世长存的根本原因吧。

中国风水第一村走向世界

经过时代的发展和验证,中国古代风水理论早已经洗去了封建迷信的色彩,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国学智慧结晶。

不仅被清华大学等高校列入专门的风水课程,还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自上世纪八十年始,德国就有专门机构和人士研究中国的风水学,还就此涌现了大批风水师。

其中最出名且贡献最大的是勒斯伯格,他在无意中接触到了风水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多年的学习成功创办了一家风水中心,专门为当地人提供风水占卜服务。

在他的影响下,各大城市也兴起了风水热,民间还创建了风水占卜职业联合会。

发展到今天,德国已经有上百个各式各样的风水协会了,1996年的时候还专门举办过国际风水论坛,可见德国人有多崇尚风水学。

还有周边国家俄罗斯,在那里风水直接是中文音译过去的,是俄罗斯最流行也最受欢迎的外来词之一。

首都莫斯科有一间最大的百货商场,里面售卖各种各样关于中国风水学的书籍。

俄罗斯的电视台还专门有介绍风水的节目,据电视台的街头采访显示,很多俄罗斯人都极其信奉风水,甚至到了出门做事都要先测一下风水的程度。

在法国也有很多书籍在介绍中国风水学。

虽然不像德国和俄罗斯那样受众多、推广强,但法国人都知道风水是源于中国的一项文化遗产,很多爱好者慕名来到中国了解和学习风水学。

总而言之,中国风水学早已经走向世界,吸引全球各地的爱好人士前来学习,有着中国风水第一村之称的江西三僚村就成了最好的“取经地”。

2013年,三僚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了受保护的古村落。

每年前来参观的人数众多,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游客们不仅能了解各种风水知识,还能参观当地的特色山水。

然后无论是古木奇石、山川桥梁还是祠堂庙会,无处不充斥着风水的影子,让人直呼惊叹。

如今的三僚村人,皆以风水为生,家家有罗盘,户户有传承,他们守住了一方天地,一处文化。

结语

其实无论信或者不信,风水就像一种“精神慰藉”。

修建房子时开工动土要放炮求顺利,娶媳嫁女的时候要挑选良辰吉时,讨各种家庭美满、婚姻顺遂的头彩。

还有学生求考试、打工人求富贵、老人求平安长寿……就连去世下葬,也会讲究各种规矩和说法,替逝者求个安稳。

既然如此,倒不如放平心态,接受这份滋养了无数国人,传承了无数年代的“软文化”。

不过也要注意,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对待它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接受理解的同时,也要学会辩证客观的对待,注意把握“度”,不能过度推崇信赖,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

毕竟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自然、社会和人类科学是紧密相连的,但归根结底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人定胜天才是永恒的真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山西闻喜裴柏村,中国宰相第一村:秦朝到唐朝先后出过59位宰相

“天下无二裴”这说的山西一个姓氏家族,就是河东裴氏家族,这个家族位于山西运城闻喜县礼元珍裴柏村,家族从秦汉到隋唐五代都是名门望族,这个家族有三个分支一支分到燕京,一支到西凉,但是裴柏村前后秦汉到隋唐五代一共从这个村走出去59位大将军,59位宰相,因此被称为中国宰相第一村。

这个村子到底有什么秘密:一直让外界很多人在探索,尽管今天裴氏家族从五代后就没出过宰相,余犹芳存,但是这个家族曾经的兴盛,引来了很多风水大师来探索裴柏村的风水,经常有全国各地的风水大师包含台湾地区的风水大师也常来,据裴柏村村民讲:这些风水先生来到裴柏村就往村子后面的各个山头转,看风水。

裴柏村的风水是后面有九座山峰环绕村子,每座山头上有一棵柏树,现在只有一个山头上有一棵上千年的柏树,村子坐东向西,所以风水学称裴柏村的风水叫九凤朝阳,还有裴家人的祖坟葬在一个距离村子十公里以外叫凤凰垣的地方,今天已经只看到一些小土堆与残缺的墓碑,很多风水先生说裴家之所以出了这么多人才得益于村里独特的风水,小编曾跟村里一位管理宗祠的老者聊过,他说裴家以前祖上就是懂风水,中国风水学鼻祖郭璞就是裴家的女婿、郭璞著有《藏经著》郭璞的风水学就是从裴家学成的,这位老者说后面唐代以后裴家祖坟风水跟村子的风水被破坏,再也没出过名人。

今天的裴柏村已经保存的古迹有晋公祠堂,始建于唐代后面毁了、近来重建,还有很多通石碑,记载了裴氏家族的历史名人,都是古代名人书法家为裴家撰写的,最著名的有平淮西碑:《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文,由清代三代皇帝老师祁隽藻书写。此碑记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叛乱的功绩,共刻四石,并排耸立,气势磅礴,文、书、刻俱佳,被称为“三绝碑”。

裴柏村由于历史文化悠久,据村里一位老人说60年代因为历史原因,家谱差点被毁掉,后面一位族里老人把族谱埋在一棵槐树下,改革开放之后重新挖出来,否则家谱就被毁了,据裴氏家族记载: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因此而得名。

近年来随着全国旅游业的崛起,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裴柏村也被当地政府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免费开放,宣传裴氏家族的文化,有裴氏宗祠、里面全部展览了裴氏家族的历史名人对各朝各代作出的贡献,还有碑廊有家谱石碑也有功德石碑,是了解裴氏家族的重要历史证据,当地政府还建成了裴氏文化园,你知道中国有一个怎么传奇的宰相村吗?欢迎留言发表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