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朱黎阳 朱黎黎

发布时间:2024-04-13 16:53:16作者:行尸走肉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恩施委员风采」朱黎:霸漆文化传承的“追梦人”

朱黎正在跟洪克俭老师学艺。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赵盛迷)朱黎,恩施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国家二级漆艺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坝漆制作技艺洪克俭大师唯一传人、湖北霸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她,因爱好与“漆”结缘,潜心研究,甘做国漆文化传承的“追梦人”。

生漆,俗称“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是通过割开漆树树皮而流出的乳白色胶状液体,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涂料。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7000多年的朱色髹漆木碗,湖北省随州曾侯乙墓、荆州江陵天星观墓等出土的大量漆木器,至今依然色泽艳丽,光彩照人,最大功劳就是生漆。

生漆之中的佼佼者便是坝漆。坝漆制作技艺,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52年,周恩来总理亲提奖旗“霸漆名冠全球”。此后,坝漆成为湖北的一张金字招牌。

“正是因为总理的亲笔题词,让我和‘漆’有了抹不掉的情缘。”朱黎笑着说,了解了坝漆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威名,恩施很早就有发展坝漆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坝漆发展达到顶峰,年产量超过400吨。在恩施白果、利川毛坝、咸丰小村等漆树主产乡镇,小作坊超过千家。朱黎觉得,发展坝漆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事业。

朱黎上漆树采割漆汁。

上漆树采割漆汁、学习制作漆器,朱黎一头扎进漆的世界里,专注钻研。平时除了自己跟着网上学习制漆技艺,朱黎还报名参加第二届“中国生漆与漆工艺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国家二级漆艺师。

由于漆容易让人过敏,在接触时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有一次不小心用手接触了生漆,当时整个手臂上长满了漆疮,又痒又疼,还是忍住不去碰,好在没留下疤。”朱黎笑着说,感觉自己天生和漆相投,后来就再也没过敏过。

在制作漆器的路上,朱黎永远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学生,多次去陕西、十堰等地拜访民间漆艺大师,还查阅了恩施州各地的文献资料,潜心研究漆器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发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艺特点,激发创作灵感。

2022年5月29日,朱黎得到国家级非遗项目坝漆制作技艺洪克俭大师的肯定,成为洪克俭大师唯一传人。自此,朱黎下定决心要在漆器漆艺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有很多企业前来考察想要采购恩施生漆,但由于近年来砍伐的漆树太多,收割技术不统一,销售总量上不去。”当选恩施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后,朱黎深感责任重大,写了一篇关于发展生漆产业的政协提案,引起了恩施市政协的高度重视,并推动恩施市林业局将生漆产业纳入全市的产业链建设。

“收到提案后,林业局领导先后两次组织现场调研,主动成为‘娘家单位’,并主动支持了30万经费用于生漆种植。”朱黎感动不已。2022年,市林业局在龙凤镇青堡村种下300多亩、1.6万株漆树苗。

青堡村有着良好的生漆资源,在2014年,龙凤镇漆树资源发展就有近3万亩。后来,朱黎所在的公司将基地建在青堡村,并通过技能培训带动技能熟手,转化生产要素,延长产业链,提高生漆附加值。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明清以来,恩施一带的漆人对生漆品质有着较高的鉴别技能,髹漆技术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朱黎撰写出《巴式漆器制作技艺考略》,将巴式漆器的源流,巴漆的采割和栽培,收购与流通等内容娓娓道来。

2022年1月,湖北霸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发展“巴式漆器”,朱黎和湖北恩施学院合作,建立“巴式漆器工作室”,吸纳学院建筑、陶瓷、艺术等专业的学生,一起挖掘创作“纹样”,然后造型、建模,直至将巴式漆器烧至成型。

“我们将深入挖掘巴人文化和地方文化,形成系统的巴式‘纹样’,通过文化符号来展现恩施文化。比如,我们可以在漆器茶杯上画上一片茶叶的图案,寓意这是一杯‘恩施玉露’茶,在香炉上画上傩面具来展示恩施的傩戏文化……”朱黎娓娓道来,胸有成竹。

打响“恩施生漆”品牌,将“巴式漆器”发扬光大,推动漆产业链强链补链,助推地方公共品牌发展……对漆产业未来发展,朱黎信心满满。她坚信,经过时间的沉淀,恩施漆产业一定会成为恩施打造“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生动实践,让更多的恩施人民从中受益。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