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原创:唐封叶
“令狐”这个姓氏在当今虽然很罕见,大家却非常熟悉,这自然要多谢金大侠所写的《笑傲江湖》——江湖上谁人不知“令狐冲”啊?但是很可惜,可能因为“令”和“狐”这两个字太常见,99.99%的人,包括央视电影频道主持人,都把人家令狐冲的姓氏“令狐”给读错了,也就是按字面读了。实际上翻翻字典词典可以发现,复姓“令狐”的正确读音是“línghú”,“令”在这里读第二声而不是第四声。所以下次您再发现有小伙伴看《笑傲江湖》的书或电视剧时,要提醒他,人家主角叫“línghú冲”,不叫“lìnghú冲”。
那么“令狐”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令狐”字面意思不像“司马”、“南宫”等汉人复姓一样好解释(“司马”是管军事的武官、“南宫”就是南边的宫室),可能有些人会误以为“令狐”是南北朝少数民族入中原以后带来的姓氏(如“宇文”、“呼延”等),但事实恰恰相反,“令狐”的起源不但非常早,而且是标准的华夏姓氏。
要说令狐氏的起源,得从周初说起。西周初年,周文王之子毕公高被分封在毕地(一说在陕西咸阳北、一说在陕西西安南)。后来毕国不知何时因何事亡国,毕公高的一个叫毕万的后裔投奔了晋国,因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等国有功,被晋献公封在魏地(在今山西芮城),于是改以“魏”为氏。骊姬之乱时,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国外,毕万的孙子魏犨追随重耳19年。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后,魏氏自然得到重用。
一晃又过去40多年。晋文公的孙子晋景公时,秦桓公(秦穆公重孙)发兵攻打黄河西岸边的晋邑辅氏(今陕西大荔东)。魏犨有个儿子叫魏颗,听说后主动领兵御敌。秦桓公就让秦军勇将、力大无穷的杜回出阵挑战晋军。
当时辅氏当地有个晋国老汉,是魏犨一个小妾的老爹。魏犨死的时候留下遗言让那小妾陪葬,魏颗嘴上答应,实际上却没照办。这老汉感激魏颗救了自己女儿一命,就在战前暗中把杜回进攻路线上草丛中的草都偷偷编结在一起。杜回徒步冲击晋军时,走在草丛中被老汉编的草环绊倒,因此被魏颗俘虏。旧时评书、演义中常有“当牛做马、结草衔环报答大恩大德”的说法,这就是“结草衔环”成语中前半段“结草报恩”的故事。
秦军见本国勇将被俘,士气大丧,秦桓公只得退兵而去。因为这一仗晋军主力大部队都还没到,秦军就输了,晋景公大喜,于是重赏魏颗,另外把他封在“令狐”那地方,也就是今天山西临猗县一带。古人常以地名为氏,所以后来魏颗的儿子颉就改称令狐氏。这就是令狐氏的由来。现在我们就清楚了,令狐氏原来是姬姓魏氏的一个分支,第一代始祖是晋国贵族令狐颉(魏颉)。到了秦汉以后,姓、氏混淆不分,令狐又被当做了姓,复姓令狐就是这么来的。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
原创:唐封叶
“令狐”这个姓氏在当今虽然很罕见,大家却非常熟悉,这自然要多谢金大侠所写的《笑傲江湖》——江湖上谁人不知“令狐冲”啊?但是很可惜,可能因为“令”和“狐”这两个字太常见,99.99%的人,包括央视电影频道主持人,都把人家令狐冲的姓氏“令狐”给读错了,也就是按字面读了。实际上翻翻字典词典可以发现,复姓“令狐”的正确读音是“línghú”,“令”在这里读第二声而不是第四声。所以下次您再发现有小伙伴看《笑傲江湖》的书或电视剧时,要提醒他,人家主角叫“línghú冲”,不叫“lìnghú冲”。
那么“令狐”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令狐”字面意思不像“司马”、“南宫”等汉人复姓一样好解释(“司马”是管军事的武官、“南宫”就是南边的宫室),可能有些人会误以为“令狐”是南北朝少数民族入中原以后带来的姓氏(如“宇文”、“呼延”等),但事实恰恰相反,“令狐”的起源不但非常早,而且是标准的华夏姓氏。
要说令狐氏的起源,得从周初说起。西周初年,周文王之子毕公高被分封在毕地(一说在陕西咸阳北、一说在陕西西安南)。后来毕国不知何时因何事亡国,毕公高的一个叫毕万的后裔投奔了晋国,因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等国有功,被晋献公封在魏地(在今山西芮城),于是改以“魏”为氏。骊姬之乱时,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国外,毕万的孙子魏犨追随重耳19年。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后,魏氏自然得到重用。
一晃又过去40多年。晋文公的孙子晋景公时,秦桓公(秦穆公重孙)发兵攻打黄河西岸边的晋邑辅氏(今陕西大荔东)。魏犨有个儿子叫魏颗,听说后主动领兵御敌。秦桓公就让秦军勇将、力大无穷的杜回出阵挑战晋军。
当时辅氏当地有个晋国老汉,是魏犨一个小妾的老爹。魏犨死的时候留下遗言让那小妾陪葬,魏颗嘴上答应,实际上却没照办。这老汉感激魏颗救了自己女儿一命,就在战前暗中把杜回进攻路线上草丛中的草都偷偷编结在一起。杜回徒步冲击晋军时,走在草丛中被老汉编的草环绊倒,因此被魏颗俘虏。旧时评书、演义中常有“当牛做马、结草衔环报答大恩大德”的说法,这就是“结草衔环”成语中前半段“结草报恩”的故事。
秦军见本国勇将被俘,士气大丧,秦桓公只得退兵而去。因为这一仗晋军主力大部队都还没到,秦军就输了,晋景公大喜,于是重赏魏颗,另外把他封在“令狐”那地方,也就是今天山西临猗县一带。古人常以地名为氏,所以后来魏颗的儿子颉就改称令狐氏。这就是令狐氏的由来。现在我们就清楚了,令狐氏原来是姬姓魏氏的一个分支,第一代始祖是晋国贵族令狐颉(魏颉)。到了秦汉以后,姓、氏混淆不分,令狐又被当做了姓,复姓令狐就是这么来的。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
姓氏是一门学问,也属于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在历史传承中,很多东西都发生变化,而变化的背后又蕴含着历史规律。曾经有的姓氏一提起来,就知道是高贵的姓氏,彰显着主人身份的高贵,而有的姓氏大家知道,非常冷僻,听起来阴森森,比如鬼姓。
“鬼”的古义是精灵,古人认为鬼是人死后的灵气,这是母系氏族遗留下来的文化,最早的“鬼”是母亲死后遗留的形象,后来逐渐演变成“灵魂”。
夏代的“鬼”是通灵师,如果姓“鬼”姓还需要有资格,脖子后有痣,左耳后侧有痣,满足这几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以姓“鬼”姓,在当时还是很有威望的。
商、周时期居住在西北方戎狄族鬼方氏,商周甲骨卜辞和《山海经》、《易经》都曾记录着他们的活动,漠南地区有大量讨伐鬼方氏的史料记载。
现在“鬼”、“鬼方”的姓氏都没有了。但这个姓氏曾经十分显赫,不仅是贵族的姓,而且是特殊的门派,有通灵的神力。中国的姓氏可能被年轻人偷偷改掉了,祖上姓这个其实身份显赫的。
建国以后各国专家都在找这个姓氏的后人,他们发现“鬼”、“鬼方”不是没有了,而且迁徙到南西伯利亚了,当地人称他们为“鬼氏”。
不过,有几个姓氏现在真的没有了,国外也找不到了,第一个是饕餮(tāo tiè),这是一种神兽,记载在《山海经》里。这种动物极其贪婪,怎么都不满足,也比如好吃之徒。
饕餮纹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吧,在古文物发掘中,经常会提到这个词,古代青铜器经常用饕餮的头做装饰,刻在青铜器上。
它有羊角,但是虎头,身子是羊的,眼睛在腋下,头大,牙齿尖利。他好吃,因为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
这个动物怎么成了一种姓氏呢?其实这还是皇帝的赐姓。
梁元帝给人赐姓过饕餮,这人也算是他的仇家,反对他当皇帝,始终不愿臣服,他跟梁元帝还是兄弟。
史载萧纪是梁元帝萧绎的弟弟,他起兵谋反,结果被扑灭,他自己也成了阶下囚。后来梁元帝赐姓饕餮,这点跟雍正帝一样,对自己的兄弟恨之入骨,赐姓的姓氏极具侮辱性。
后来饕餮成为一个姓氏流传下来,祖先姓过它的,可是标准的皇族血统,身份显赫。
你能说姓氏仅仅是文化吗?它也是一种历史,具有很强的人力干预姓。很多原本没有的姓氏,在皇帝的赐姓下都变成一种姓氏。
比如明朝朱元璋赐“闽人三十六姓”,后来这些姓氏也流行了一段时间。
刕(lí)姓
三个刀加在一起,一看这个姓氏就令人不舒服,你想是这么多刀摞在一起,杀气多重啊!其实这就表示抓狂想杀人的意思。
最初这个姓氏只有一个刀,“刀”姓,当时四川有这个姓氏,其中一个叫刀逵的人,擅长杀人,专门接杀人的活,结果得罪很多人,为了活命他带着全家迁徙到其他地区,改姓“刕”,这个字倒不难写,就是认识的人不多,后来慢慢消失了。
屠门
屠门在古代是屠夫宰肉的地方,但这个复姓也是一个姓氏,历史上出现过以屠门为姓氏的大家族。
汉朝时期屠门作为姓氏流传下来,“杜陵郡人屠门少,说的就是屠门这个姓氏,对此姓氏的记载比较少,这个姓氏的人也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没出过大官。
后来他们可能觉得屠门这个姓氏不雅,所以偷偷改姓了。
成功
这个姓氏更多出现在名字上,而不是姓氏,大家都想起郑成功吧,比较他这个名字太熟悉。
但今天讲的成功是个姓氏,我们知道治水的大禹吧,他就是姓“成功”的,可见这个姓氏还挺出名人的,算是吉祥的预兆了。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的姓氏也没流传下来,也许是不合乎人们的语言规范吧!
原创:唐封叶
“令狐”这个姓氏在当今虽然很罕见,大家却非常熟悉,这自然要多谢金大侠所写的《笑傲江湖》——江湖上谁人不知“令狐冲”啊?但是很可惜,可能因为“令”和“狐”这两个字太常见,99.99%的人,包括央视电影频道主持人,都把人家令狐冲的姓氏“令狐”给读错了,也就是按字面读了。实际上翻翻字典词典可以发现,复姓“令狐”的正确读音是“línghú”,“令”在这里读第二声而不是第四声。所以下次您再发现有小伙伴看《笑傲江湖》的书或电视剧时,要提醒他,人家主角叫“línghú冲”,不叫“lìnghú冲”。
那么“令狐”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令狐”字面意思不像“司马”、“南宫”等汉人复姓一样好解释(“司马”是管军事的武官、“南宫”就是南边的宫室),可能有些人会误以为“令狐”是南北朝少数民族入中原以后带来的姓氏(如“宇文”、“呼延”等),但事实恰恰相反,“令狐”的起源不但非常早,而且是标准的华夏姓氏。
要说令狐氏的起源,得从周初说起。西周初年,周文王之子毕公高被分封在毕地(一说在陕西咸阳北、一说在陕西西安南)。后来毕国不知何时因何事亡国,毕公高的一个叫毕万的后裔投奔了晋国,因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等国有功,被晋献公封在魏地(在今山西芮城),于是改以“魏”为氏。骊姬之乱时,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国外,毕万的孙子魏犨追随重耳19年。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后,魏氏自然得到重用。
一晃又过去40多年。晋文公的孙子晋景公时,秦桓公(秦穆公重孙)发兵攻打黄河西岸边的晋邑辅氏(今陕西大荔东)。魏犨有个儿子叫魏颗,听说后主动领兵御敌。秦桓公就让秦军勇将、力大无穷的杜回出阵挑战晋军。
当时辅氏当地有个晋国老汉,是魏犨一个小妾的老爹。魏犨死的时候留下遗言让那小妾陪葬,魏颗嘴上答应,实际上却没照办。这老汉感激魏颗救了自己女儿一命,就在战前暗中把杜回进攻路线上草丛中的草都偷偷编结在一起。杜回徒步冲击晋军时,走在草丛中被老汉编的草环绊倒,因此被魏颗俘虏。旧时评书、演义中常有“当牛做马、结草衔环报答大恩大德”的说法,这就是“结草衔环”成语中前半段“结草报恩”的故事。
秦军见本国勇将被俘,士气大丧,秦桓公只得退兵而去。因为这一仗晋军主力大部队都还没到,秦军就输了,晋景公大喜,于是重赏魏颗,另外把他封在“令狐”那地方,也就是今天山西临猗县一带。古人常以地名为氏,所以后来魏颗的儿子颉就改称令狐氏。这就是令狐氏的由来。现在我们就清楚了,令狐氏原来是姬姓魏氏的一个分支,第一代始祖是晋国贵族令狐颉(魏颉)。到了秦汉以后,姓、氏混淆不分,令狐又被当做了姓,复姓令狐就是这么来的。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
原创:唐封叶
“令狐”这个姓氏在当今虽然很罕见,大家却非常熟悉,这自然要多谢金大侠所写的《笑傲江湖》——江湖上谁人不知“令狐冲”啊?但是很可惜,可能因为“令”和“狐”这两个字太常见,99.99%的人,包括央视电影频道主持人,都把人家令狐冲的姓氏“令狐”给读错了,也就是按字面读了。实际上翻翻字典词典可以发现,复姓“令狐”的正确读音是“línghú”,“令”在这里读第二声而不是第四声。所以下次您再发现有小伙伴看《笑傲江湖》的书或电视剧时,要提醒他,人家主角叫“línghú冲”,不叫“lìnghú冲”。
那么“令狐”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令狐”字面意思不像“司马”、“南宫”等汉人复姓一样好解释(“司马”是管军事的武官、“南宫”就是南边的宫室),可能有些人会误以为“令狐”是南北朝少数民族入中原以后带来的姓氏(如“宇文”、“呼延”等),但事实恰恰相反,“令狐”的起源不但非常早,而且是标准的华夏姓氏。
要说令狐氏的起源,得从周初说起。西周初年,周文王之子毕公高被分封在毕地(一说在陕西咸阳北、一说在陕西西安南)。后来毕国不知何时因何事亡国,毕公高的一个叫毕万的后裔投奔了晋国,因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等国有功,被晋献公封在魏地(在今山西芮城),于是改以“魏”为氏。骊姬之乱时,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国外,毕万的孙子魏犨追随重耳19年。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后,魏氏自然得到重用。
一晃又过去40多年。晋文公的孙子晋景公时,秦桓公(秦穆公重孙)发兵攻打黄河西岸边的晋邑辅氏(今陕西大荔东)。魏犨有个儿子叫魏颗,听说后主动领兵御敌。秦桓公就让秦军勇将、力大无穷的杜回出阵挑战晋军。
当时辅氏当地有个晋国老汉,是魏犨一个小妾的老爹。魏犨死的时候留下遗言让那小妾陪葬,魏颗嘴上答应,实际上却没照办。这老汉感激魏颗救了自己女儿一命,就在战前暗中把杜回进攻路线上草丛中的草都偷偷编结在一起。杜回徒步冲击晋军时,走在草丛中被老汉编的草环绊倒,因此被魏颗俘虏。旧时评书、演义中常有“当牛做马、结草衔环报答大恩大德”的说法,这就是“结草衔环”成语中前半段“结草报恩”的故事。
秦军见本国勇将被俘,士气大丧,秦桓公只得退兵而去。因为这一仗晋军主力大部队都还没到,秦军就输了,晋景公大喜,于是重赏魏颗,另外把他封在“令狐”那地方,也就是今天山西临猗县一带。古人常以地名为氏,所以后来魏颗的儿子颉就改称令狐氏。这就是令狐氏的由来。现在我们就清楚了,令狐氏原来是姬姓魏氏的一个分支,第一代始祖是晋国贵族令狐颉(魏颉)。到了秦汉以后,姓、氏混淆不分,令狐又被当做了姓,复姓令狐就是这么来的。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