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明日是大年初四,也是立春之时。冬天走了,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树绿了,草青了,冬眠的动物也苏醒了。
过了大年初四,我们也该收拾一下懒散的心情,准备工作了。
为啥立春总在春节前后呢?
早在汉代前,立春被定义为“春节”,表示春天来了,这一规定持续了2000多年。在1913年后,政府明确正月初一为春节,而后立春日才和春节独立开来,但通常在2月3日或4日,也就是春节前后就是立春时节了。
明日立春,翻阅日历上面写到:农历2022年,蛇、猴、虎、猪这4个生肖犯太岁,需要“躲春”,具体咋躲,日历上面没有标注。
听老辈人说,躲春就是在节气交替这段时间,躲在家里,不宜出门乱跑,躲在家里的这天要求心平气和,不能与家人有口舌之争,躲过这一天,一年就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立春,别忘“咬春”,咬春都吃啥,咱来简单的聊一聊:
1.吃春饼
吃春饼时一般会卷炒合菜,炒合菜用的是农家菜,还是时令菜,有豆芽、粉条和韭菜,菜的品种比较多,用春饼一卷,有包含万物之意,寓意着这一年里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炒合菜】吃春饼由来已久,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就是“春盘”。
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
春饼在北方不是啥稀罕物,咱也分享过春饼好吃的做法,合菜咋炒吃着香,今儿咱再说一下:
1.韭菜 、鸡蛋、 绿豆芽 、泡一点红薯粉条,就这些撑死也花不了五块钱。
韭菜切成段,鸡蛋打碗里加点食盐增加底味,搅拌打散成蛋液,绿豆芽, 淘洗干净。
再稍微切一点红椒丝搭配个颜色。泡好的粉条沥干水分,加点老抽 ,提前把颜色上均匀。再加点熟油拌匀,这样粉条 不容易坨一块吃着更香。
2.热锅凉油 ,滑一下锅 ,省的粘,先把鸡蛋倒进去 ,旺火快速炒熟后 ,倒出来。
鸡蛋不要炒老了 ,嫩一点更好吃。
锅里再烧油, 把葱姜蒜 ,干辣椒放进去爆香,倒入绿豆芽, 红椒丝 ,开最大火爆炒。火太小的话豆芽容易出水,烹进去半勺生抽 ,把酱香味炒出来,倒入粉条 ,继续翻炒均匀。
调味只需要加鸡粉就可以了,生抽的咸味就足够了, 把鸡蛋倒进去 ,继续翻匀倒入韭菜,
整个炒制过程 ,一定要旺火快炒, 来回翻上几个来回 ,就管出锅了装盘了。
拿上咱刚烙好的春饼一卷,“咬春”就比较郑重其事了。
2.吃萝卜
北方的农村,立春要吃萝卜来咬春,萝卜是根生之物,寓意着要咬得草根断,百事可做。
也就是过了初四,就要到开市之日了,做生意,出门求财的人开始行动了。
3.吃荠菜
荠菜在北方农村,是一种新鲜的野菜,焯水凉拌就能吃,还可以包饺子、做盒子馍,煮面条都行,荠菜也是立春第一鲜,错过这段时间,就吃不到了。在立春前后村里人会去麦地里挖荠菜来吃。
立春要做哪三件事呢?
1、迎句芒神
在古代,立春这一节气十分重要,它是冷暖的转折点。早在周朝时就已有“迎春”的习俗,而立春主事的春神为句芒,因而也称迎句芒神。
《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现在已经没有这些仪式了,咱们迎春的重点来了。
2.踏春
踏春现在来说又是“踏青”,在古时叫“踩春”。
比着“躲春”,踩春就高调了。百姓们都会外出踏春,来到感受田野间的新鲜空气。
读书的时候,一说春天到了,这天也不用上课了,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就像脱缰的马,回忆起来,就那时最快乐,无忧无虑最自在。
3.打春
打春,是立春节气习俗之一。
旧时人们在立春岁始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该习俗活动称为“打春”
立春这天还有3事要忌,不忘老传统,愿我们新的一年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没啥讲究,基本上是百无禁忌,读了多年的书,很多老传统老师没有教过我们。
都是听村里老辈人讲,口口相传吧,从初一到十五,规矩确实不少,今天咱就说一下,立春这天有啥事要忌。
第一、不理发
因立春为万物开始生发的开始,而头发就好比草木,其生长有时节性,因而这天不能理发。
我们这本来就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老传统。原本是正月里理发“思舅舅”,一代一代的变成了正月里理发“死舅舅了”。都怕犯了忌,正月里尽量不理头发。
第二、忌争吵忌生气
立春这天,不但“躲春”的人要心气平和,不动气不和别人争吵。普通人也不能有口舌之争,在这天发生争吵了,接下来一年经常会磕磕绊绊,不顺利。
第三、忌搬家
立春这天别搬家,搬家意味着动荡,不安定,不安稳,需要搬家了尽量避开这一天。有些事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既然老辈人传下来这规矩了,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生活安定,富足祥和。
我是阿飞,清代的范寅在《越谚·名物·风俗》中说:“百无禁忌,诸邪回避”。这些老传统,我们该传承还得传承,不过我觉得:信则有,不信则无。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诸事顺利,大吉大利,事事顺心,日进斗金.......
一、什么是太岁?
民间传说的太岁是太岁神的简称,也称为“太岁星君”,乃道教值年神灵之一。干支纪年中,天干(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十年一循环,生肖对应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年一循环,流年对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则是六十年一循环,即六十花甲。每一流年对应一尊“太岁星君”,一年一换。
二、什么是犯太岁?
通常民间习俗中所说的犯太岁,就是人的生年地支与流年地支发生了刑、冲、值、害、破等作用关系,因为这种关系对其一年运势好坏的影响颇大,所以八字命理预测中把生年地支和流年地支发生这些刑、冲、值、害、破等关系的称作犯太岁。
如:2022年是壬寅年,若你的属相(出生年对应地支)与“寅”发生刑(巳蛇申猴)、冲(申猴)、值(寅虎)、害(巳蛇)、破(亥猪)等作用关系的,你在2022年就是犯太岁。
三、犯太岁的种类
犯太岁是通过本人的年柱地支与流年地支发生有刑、冲、破、害、值等作用关系来实现的,民间根据这些作用关系不同,分别称做刑太岁、冲太岁、破太岁、害太岁、值太岁,统称为犯太岁。
四、太岁的作用
太岁也即太岁神在所有神中,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神枢经》说:“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三命通会》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从古典中,我们就可以领会到太岁对本人一年裨益作用的力量。
《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古书有“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因此,大家对犯太岁之说心存敬畏。
通常人们认为无论是犯刑、冲、破、害者,皆受到流年太岁的影响,可能会有官非纠缠、仕途阻滞、投资失利、财富流损、情绪波动、人事不和及感情离合等影响,严重者或会有意外等情况出现。事实上,犯太岁也不可怕,并不是犯太岁就会一年必有祸殃。无论是生肖年年支以刑、冲、破、害、值等哪种形式犯太岁,对人的影响是有喜有忧,是喜是忧要看犯太岁对人是喜还是忌,为喜会是锦上添花,为忌会加重祸端。所以是喜应注意保护,为忌时应该设法化解,谨慎所为。
五、犯太岁特征
1.值太岁?
中国传统习俗认为,值太岁是一种犯太岁的形式,值太岁,简称为“太岁”,或称为“岁神”、“岁君”、“岁星”、“大将军”等,也就是年神。犯值太岁,是本人出生生肖与流年太岁生肖相同的,亦称伏吟,又称作本命年。本命年增加了年支的力量。
例如:2022年是壬寅年,那么凡虎年生人在2022年就是犯值太岁,也是属虎的本命年。
值太岁者,表示流年运程可能会遇到不少烦恼,可能是悲亦可能有喜,一般可能祸福参半,烦恼之中,宜努力争取,全力以赴。
民间说本命年的人百事不顺,多厄运横祸。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只强调了太岁是忌神时的负面作用“祸”,忽视了太岁是喜用神时的正面影响“喜”。所以,值太岁者,在本命年是喜是祸,应先分析四柱中是否喜欢太岁,若是喜欢太岁,太岁正好是四柱的喜用神,那么值太岁者这一年多为好事。否则恐多为“祸”事忧愁。
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犯太岁,要先分清喜忌,为喜会有喜庆之事,为忌会有忧伤之事。
通常值太岁为忌者,表示该年运程有阻滞,心绪不宁,健康容易出问题,忌展拳脚,一动不如一静,留在原地发展反而会有更佳的运势。
2,冲太岁
本期我们一起来看冲太岁:中国传统习俗认为,凡本人生肖年的年支与流年年支相冲的,就是冲 “太岁”。
地支相冲共有六组,通常称作六冲,它们是:
子与午相冲(即鼠与马相冲)
丑与未相冲(即牛与羊相冲)
寅与申相冲(即虎与猴相冲)
卯与酉相冲(即免与鸡相冲)
辰与戌相冲(即龙与狗相冲)
已与亥相冲(即蛇与猪相冲)。
本人是否冲太岁就可以通过六冲来判断。例如:2022年是壬寅年,寅与申相冲,就是说凡属猴的人2022年都犯冲太岁。
冲:有冲击、对抗之意;交战相冲,亦称反吟。冲太岁结果地好坏,也要从冲后结果的喜忌来判断。冲太岁为忌时,代表凡事互相对立、对峙、对向等,故无论在人事或工作上都会有别人和你对着干的现象出现,所以会多动荡、变动、健康亦较多毛病,容易惹上小人口舌……更甚是官司诉讼的事情,多劳但损财或有血光之灾等不利的事情。
3.刑太岁
中国传统习俗认为:刑太岁是指本人生肖地支与流年地支相刑的,刑就是残杀的意思,有互斗之灾,对身体,财运等有阻滞。
地支相性,共有四种情况:
无恩之刑:子卯相刑
无礼之刑:寅巳申三刑
恃势之刑:丑戌未三刑
自刑:辰刑辰,酉刑酉,午刑午,亥刑亥
本人是否刑太岁就可以通过属相年地支是否与流年地支地支相刑来判断。例如:2022年是壬寅年,寅与巳申相刑,就是说凡
立春通常在春节前后,此时人们忙着春节事宜,因而忽略了“立春”是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不过立春的习俗和禁忌并不少,想要新年新气象,过好“立春”是关键。
01、立春由来有人好奇,为何立春总是在春节前后?其实早在汉代前,立春被定义为“春节”,表示春天已经到来,而这一规定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但1913年后,政府明确正月初一为春节,而后立春日才和春节独立开来,但通常在2月3日或4日,也就是春节前后。
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你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这句话,其实它本意指的就是“犯太岁”。从命理学上来看,这是“冲克岁君”!
太岁神是道教的一个神祇,值年神的神灵共计有60位,它们轮流值班,共分5个小周期、12年为一个小周期,在这期间内每年会换一个太岁值班。
太岁信仰源于天体崇拜,而太岁指的就是木星。在古人看来,木星12年公转一周,需12人值年,进而演变成了12值年神灵。
不过东汉时期,学者王充表示,太岁神非天上神,这之后它就被认为是潜伏人间的凶煞之神,大家并不会对其祭祀,反而会“躲太岁”。
那么,怎么才算“冲犯太岁”?古人认为属相和太岁相互间冲突,且推出了一套相冲的说法,并写入农历中。而农历2022年,蛇、猴、虎、猪这4个生肖犯太岁,其中属猴的运势影响最大。
民间认为,这4类生肖之人容易犯太岁,今年运势不是太好,霉运比较多,挫折也偏多。因此,他们需要在立春这天“躲春”,以此躲太岁,从而避免被值班的太岁神发现,以保佑接下来一整年平安顺心。
03、“5个习俗”要牢记1、迎句芒神在古代,立春这一节气十分重要,它是冷暖的转折点,要不了多久就会万物复苏。早在周朝时就已有“迎春”的习俗,而立春主事的春神为句芒,因而也称迎句芒神。
周朝时,“迎春”前3日天子就要斋戒,立春当天,天子将率领众多大臣去往郊外迎春。因句芒神在东方,因而会去往东方迎春。
宋代时,“迎春”从郊外到宫廷,这天官吏之间会相互参拜。到了清朝时,立春祭祖典仪规模庞大。
比起“躲春”的窘迫,踩春就要高调很多。这一天,百姓们都会外出踏春,来到郊外感受新鲜空气,看看四周的风景,感受热闹的气氛。
不过农民“踩春”就要简单很多,通常会在立春这天上山砍柴,也就是“进财”。不然去园里摘青菜、路边割打猪菜,均有“进财”之意。
3、“打春”早在周朝时,打春这一习俗就已存在,距今3000多年。打春也就是“鞭打春牛”,通常来说,春牛有纸牛、泥牛两种,其中一人会扮演芒神,用鞭子抽打春牛3下。其寓意是将懒惰的春牛赶走,让人们做好农耕的准备。
当泥牛或纸牛被人鞭打后,围观的人就会一拥而上,将春牛压碎,再抢夺泥土或纸片,带回家后,还要撒在牛栏中,因为大家认为这可为接下来农耕带来好运。
5、“咬春”立春这天,人们会制作春盘、吃春饼,并将水果、蔬菜、糖、饼放春盘内品尝,供应立春之日的到来。
很快,这一习俗自上而下传播,民间也开始效仿起来。因农民吃不起那么多的精奢品,只能用萝卜制作成糖、水果的样子,摆在春盘内,再吃上春饼。不过在南方地区,吃的多是春卷或糍粑。
1、出嫁的女儿,立春这天是不能回娘家的,不然娘家会被连累,财运被吸走。再加上,立春为春天的开始,农忙在即,也不能回娘家。
2、忌看病。立春这天,也不能看病,不然可能新的一年小病不断,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3、忌理发。因立春为万物开始生发的开始,而头发就好比草木,其生长有时节性,因而这天不能理发。
4、忌懒床。立春为春回大地的起点,也是阳气生发之始,这天应早早起床迎接春天,多抖动抖动,锻炼身体。
5、忌搬迁。立春这天也是不能搬家的,民间认为一年之初就搬家,那接下来一整年可能就没安稳日子。
6、忌争吵。立春这天也是不能吵架、辱骂等行为的,不然可能接下来诸事不顺。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