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第一个占卜被称为本占卜,也被称为主占卜和原占卜。它反映了事物的初始和初始阶段的信息,或当前的情况。占卜的变化来自于占卜的变化。占卜的变化代表了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最终结果。本周易介绍将带您了解占卜与占卜的关系。看看它的起源。
《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本奇书。它由阴阳二艾组成64种占卜,每一种占卜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文、地理、社会、历史、人类和自然事物的理解,反映了古代的哲学和文化概念。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破译阴阳二艾的语义密码和文化密码。
一些论者认为《周易》是一部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综合性作品,并指出:((周易的《经》最初是一本用于占卜的古代书籍,只有一些地方包含了一些原始的哲学概念。但在《传记》的解释、扩展和发挥之后,《周易》远不再是一本占卜书,而是一部哲学作品。
与先秦诸子的工作相比,《周易》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即试图总结和解释包括自然、社会、人类历史发展等广泛问题,建立世界模式。因此,《周易》一直被认为是一本关于占卜的书。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一些术士总是把《周易》作为招牌,这是合理的。
《周易》最基本的内容是占卜,以及对占卜的系辞、象辞、象辞和交辞的解释。系辞和象辞是周文王做的,象辞和艾辞是周公做的。占卜时,你应该先占卜,也就是说,你应该以某种方式获得占卜。
占卜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初是储草,后来是竹签、铜钱或其他物品。占卜的方法基本上是以偶数为阴艾,奇数为阳交,有的在计算上标明阴艾和阳丈。
如果你用铜钱占卜,古代的方法是有字一面为阴,无字一面为阳;南宋朱子以有字一面为阳,无字一面为阴。阴艾是六,阳艾是九。方法是拿三枚铜钱,扔本卦,也叫内卦。如果这个占卜是建立起来的,你可以根据占卜者要求的问题来改变占卜,然后结合这个占卜和改变占卜来预测好坏。乍一看,占卜的过程非常复杂。事实上,它与逻辑中的三段论推理非常相似。取本占卜的过程是设置
定大前提;改变占卜的过程是设定小前提,占笙的结果就像三段论推理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占笙也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但它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由《周易》中的占卜和占卜词决定的。
让我们用两个例子来看看什么是本卦,什么是变卦。
春秋时期,鲁国的叔孙得臣生了一个儿子,用周易占笠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得到了明夷的谦虚。他拿占的结果问卜楚邱。卜楚邱说:从占卜的角度来看,你的儿子应该叫牛,最终会因为饥饿而死。他进一步解释说:明夷的象子是离开坤,离开天,坤是地,明在地,它的光被掩盖。
也许你也喜欢:
易经的三个原则是什么?周易入门必知
周易入门:二进制与八卦的关系
学习周易知识:周易八卦初学入门
详解阴宅风水知识
本卦表示现在的状况,如果本卦卦象与当前的状况不相符,那么就说明卜卦失败了。
互卦表示事情在不同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它是一个中间过程。变卦表示事情的最终状态,是确定吉凶祸福的最终依据。
一、算卦依据和方法:
《系辞上传》第九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准备50根策,即50根画策。
把50根策拿在手上(50卦是鼎卦,表示希望得到鼎力相助),卜卦过程全程应该专心想同一个问题。
1.拿出一根。
2.把其余49根(49卦是革卦,表示想要革故鼎新)分成两堆,左为天,右为地,人从地中生出来,所以从右边拿一根表示人,天地人三才。把左右两堆分别分成四根四根的,左右两堆拿出最后一堆放在1旁边。
3.剩下的又分成左右两堆,重复2的步骤两次,剩下的策全部都是4个一堆,看有几堆,例如是7,则得出第一爻。6是老阴,9是老阳,7是少阳,8是少阴。老的为变爻,少的不变。
从下往上画第一爻。
4.重复1、2、3的步骤画出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第六爻。
二、根据八卦图,得出自己卜出的是哪一卦。
三、以什么为准?
1.《易经 系辞传》天数二十有五(1,3,5,7,9),地数三十(2,4,6,8,10),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2.算出6爻的爻数总和,例如47。
3.用天地之数55减去47,得到8,从下往上数到6,再从上往下数到8,就是以第5爻为准。
此外还可以根据变爻来判断以哪一爻为准:
1.只有一个变爻,以本卦此爻为准;
2.有两个变爻,以本卦上面那个爻为准;
3.有三个变爻,看本卦和变卦的卦辞;
4.有四个变爻,以变卦中二不变爻的爻辞来判断吉凶;
5.有五个变爻,用变卦的不变爻的爻辞来判断吉凶;
6.有六个变爻,如果是六个老阳,构成乾卦,用乾卦的“用九”爻辞来判断吉凶;如果是六个老阴,构成坤卦,用坤卦的“用六”爻辞来判断吉凶;除了这两种情况外,用变卦的卦辞来判断吉凶;
7.无变爻,用本卦的卦辞。
参考卜出的卦辞,联系自身的真实情况,得出结论。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