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学国学网易经视频女老师怎么样(学国学网易经视频女老师)

发布时间:2023-06-22 21:14:33作者:追梦抓梦来源:网友上传

学国学网易经视频女老师(学国学网易经视频女老师是谁)

学国学网易经视频女老师

易经中关于女人的卦象

学国学网易经视频女老师是谁

学国学网易经视频女老师怎么样

前不久,央视科教频道的《少年读书会》,11岁女孩张佳琦演讲《易经》的视频火了。她以乾卦为例,将《易经》中的道理侃侃道来,震撼了在场的教授、嘉宾,也震撼了数亿网友,同时引发教育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儿童启蒙教育问题的反思。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易学博士谭炜嘉(号善觉先生)在解答科技生活在线提问时说,孩子如果从小读诵《易经》,将来再从实际生活中去锻炼思维方式,将会一生受用,面对困难会用乐观、阳光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真正的“趋吉避凶”。

  《易经》分为三部

科技生活在线:什么是《易经》?

谭炜嘉博士:《易经》,分为三部,夏代的易书《连山》、商代的易书《归藏》 、周代的易书《周易》,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按照南怀瑾老师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是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城”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都是从文王编著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是源自于当时《易经》所画的八个卦象。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言:“不学易,不足以为将相。”药王孙思邈也曾言:“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

  孩子该不该学《易经》

科技生活在线:孩子是否应该学习《易经》和国学?

谭炜嘉博士: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曾定义过:“所谓国学,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问,那学问怎么才有特色?就是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不一样,它的关键就在思维,既然学问的特色在思维,《易经》就是一部讲思维变化,思维转变,思维以不变应万变的著作。它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最能代表中国人特有学问的著作。”

而《易经》要完全看得懂,是不容易的事,因此古代有两位圣人,一位是老子、一位是孔子,需要他们帮助我们去了解,老子和孔子都在讲《易经》的道理他们两个有分工,孔子是对大多数中等智慧的人来解读《易经》,而老子专门为高等智慧的人解读《易经》,我们应该在孩子最适合记忆的年龄给他一生受用的东西。包括成人学《易经》不是为了攻坚晦涩的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来开启智慧的大门。

“蒙以养正,圣功也!“——《易经.蒙卦》,意为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让孩子从小读诵《易经》,再从实际生活中去慢慢锻炼思维方式,这个是很了不起的,将来一辈子受用,遇到困境永远会有一个乐观、阳光的角度和心态去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人生真正所谓的“趋吉避凶”。换句话说,孩子在小的时候不懂得自己选择,我们教育孩子是为他们的未来人生考虑,绝不是应付当下的各种升学考试。

在我国古籍中,《易经》应该是最难懂的一部经典,11岁女孩在节目中用诸葛亮来举例简明扼要的说明“乾卦“中的哲理,真的是把“乾卦”的智慧读进去了。她说:《易经》的乾卦让她懂得了人生发展规律,应该从潜心学习到走向社会,再到用心做事,同时寻求时机,而后实现理想,最后功成身退。

其实,《易经》是思维的学习,是和古代智者人生经验的对话,有了卓越的思维,孩子将来可以随心所欲淡然的面对任何的工作,而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很多手工技术产业将会被科技和机器人所替代,唯独只有人的思维、思想是不可替代的,孩子们现在学的二十年以后要有用,这才叫良知,这样的思路才正确,才是真正的做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复兴。这一切要从童年开始,施以正确的教育思维、教育方式。

  中华文化思想来自《易经》

科技生活在线:很多人认为《易经》就是算命、卜卦,这种看法对吗?

谭炜嘉博士:当代国学泰斗南怀瑾先生曾在书中说:“《易经》这部书,在我们中国文化的地位,有几句话可以形容,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最高最高的思想,四书五经及一切中华文化思想,都来自于《易经》。”由此南怀瑾老师的话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见京剧中的脸谱,有的在额头上画一个太极图,就是表明这位剧中的人物头脑中充满了智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从这种戏剧艺术表现来看就可以了解到《易经》在中国文化民俗中的深远影响,这是从好的一方面在看。而从另外一方面看现今社会一提到《易经》,有人就联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风水的、卜卦的江湖术士。不管哪一种看法都表示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认知是不全面的。

  《易经》是阐述变化的哲学

科技生活在线:如何正确地理解、学习《易经》?

谭炜嘉博士:“易”者,变化也!《易经》所阐述的是变化之学:1.变易 2.简易 3.不易。

1.“变易”: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人,世界上的事,乃至于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间、空间当中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比如一个人从刚出生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环境在变、身体结构在变、情感在变、精神也在变、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之中,没有一样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学“易”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变化”的本质。超群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由这一点我们可以延伸到佛教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无常“,”无常“的意思是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易经“和”无常“这两个名词后来被民间慢慢地把它变成迷信色彩,比如在城隍庙里面塑两个鬼,都是高高瘦瘦的,一个穿白袍、一个穿黑袍,舌头吐很长。《易经》的太极图讲阴阳变化,佛家讲生死无常,民间借用了这个说法,渐渐的演变成后来的”黑白无常“形象。

2.“简易”:“所谓”简易“是宇宙的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和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乃至于现代的科学和科技也都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前行,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到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现代科学力争在追求的精神。

3.“不易”:所谓“不易”,是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之中,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物之象的东西不变。或者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不变的。科学家称之谓“功能”。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老子《道德经》里将这个东西称之为“道”。

总结来说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的智慧达到了,是能够简单的适应这种变化的,唯独一样不变的东西就是“变”。所以中国文化有两句老话:“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就是中国哲学思想对《易经》最好的解释。这两句古话哪怕运用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学习中、职场中、人生中依然非常的重要和实用。

国学网红老师

文:苏道博

王德峰,这个最近几年在网上火起来的哲学教授,受教于复旦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复旦大学。他主讲的哲学导论、阳明心学、资本论、六祖坛经等都非常火爆,每次课堂上人挤人,有些外校的学生甚至站着来听课。

这都不稀奇,毕竟哪个学校还没个名师呢,更何况是复旦大学?

王德峰之所以出名,首先是因为他是复旦大学校长特批,可以边讲课边抽烟的教授,而且抽得还挺凶,台上吞云吐雾,台下洗耳恭听,这真的挺罕见。

现在网上的王德峰视频片段,随便几秒钟的视频,播放都百万级,这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文化视频到这个成都确实很可怕。

很多人有个问题:王德峰是有真才实学,还是靠特立独行走红的文化现象?

因为网上有太多昙花一现的东西,尤其是火起来很快的东西,一般倒下去更快,这算得上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个规律吧,你方唱罢我登场。

为此我也仔细研究了王德峰教授讲的内容,几乎是所有的课程和演讲,同时也侧面了解了一下王德峰的成长史,有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王德峰是非常有天赋的,这个必须承认,他自己都说自己是文曲星下凡,考运很好。这种哲学天赋是努力无法企及的,必须得承认。

第二,王德峰是有悟性的,他研究禅宗、儒家、阳明心学,涉猎西方哲学,难能可贵的是他可以把这些知识打通,结合进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而且不是牵强附会,是严丝合缝。

第三,王德峰是有自省精神的,他曾经公开说不要去买自己写的书,那都是为了评职称、混饭吃的工具,不值得读。但是讲课和讲座却可以看,因为那都是随缘起意的生命智慧流露,没有功利目的的分享。

总之,在哲学的体悟和学问方面,王德峰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说在哲学领域名列前茅。

随便举个例子,王德峰讲“无所为而为”“无住相布施”“阳明心学现代应用”都非常好,让人听完有茅塞顿开之感。

我之所以认为王德峰现象绝非现象级,也非文化网红,就是因为他提出了“哲学的生命体验”概念,大家都觉得哲学没用、哲学很空,但恰恰是因为空,所以才能容,哲学不是鸡汤,哲学的作用是安顿人的灵魂,让心灵释放。

我更愿意称之为“文化道统的复兴者”,他在这个浮躁的世界,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智慧,去分享安顿人心的力量,这很了不起,而且能够在网上收获这么多粉丝,足以说明大家对文化是有渴望的,只是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方式去接纳、解读文化。

王德峰现象的出现,是文化之幸事,现在网上的王教授讲课视频都是支离破碎,要不就断章取义,所以我们为大家推荐这套正版的《王德峰49讲视频合集》,有些视频好几个小时,值得细细聆听,人如果获得内心安顿的力量,向外去求任何东西,都会顺利很多。